蒲昌海旁千年沉睡的童话;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楼兰

[复制链接]
zhengdejin 发表于 2024-6-1 19:29:22|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我们熟知楼兰,除了考古,估计就是诗人的名句了。“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盛产美女的楼兰,曾经水草丰美,曾经桨声灯影,曾经水鸟和鸣。那么这个伴随阵阵驼铃的国度去了哪?它又是如何消亡的呢?
说起蒲昌海,大家也许不是很熟悉。可如果说起它另外一个名字-罗布泊,很多人就耳熟能详了。罗布泊自汉至唐称为蒲昌海,又名盐泽。汉文明能称之为海,可见当年的水域面积多么广大。《汉书西域传上》“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这里曾经碧波万顷,水鸟和鸣,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一定如同海市蜃楼般的梦幻:头戴尖帽的年轻情侣泛舟水上,时而窃窃私语,时而放声高歌;孩童们在岸上嬉戏打闹;袅袅炊烟下,阿婆忙活一家人的晚饭。水面宽阔的蒲昌海旁,温馨而祥和。

绿洲
西北地区古代没有纳入中原文明之前,我们所知道的强大的政权是月氏。然而根据历史考证:月氏人虽然一度强大,但是他们并不是西域的土著民族,而是从祁连山脉迁徙而来。而楼兰人虽然是小部族,但早在4000年前就在此地繁衍生息。如果这个时间节点你还没有概念的话,那么我们说另外一个参照点-夏朝。与夏朝同期,可见楼兰人在这块绿洲定居之早。楼兰真正被中原王朝所知还要说到一个人,他就是“凿空”西域的西汉使者张骞。
西汉初年,白登山之围是初生的汉政权和匈奴的第一次正面对抗。事实证明,当时的汉政权还远远不是匈奴的对手。之后的汉朝历经文景之治后,接力棒传到了汉武大帝刘彻的手里。为对付匈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阴差阳错之下,虽然目的没有达成,但是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了。而楼兰处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丝绸之路
楼兰因丝绸之路兴旺发达,无数东西方的客商在此打尖住店、交接货物。在消费和税收的带动下,楼兰迅速壮大。富庶的城池和关键的交通要冲的位置,使楼兰成为南北两大强权帝国争夺的焦点。可弱小的楼兰谁也惹不起。有一次,在匈奴的威胁下,包含楼兰在内的几个城邦袭击了汉朝使团。汉武帝大怒,精兵数万兵发西域。逗比的楼兰国王,被仅仅700汉军俘虏,楼兰降。楼兰投降了,始作俑者匈奴不干了。楼兰是谁也惹不起,无奈之下,楼兰王分别把两个儿子送到匈奴和汉朝做人质。楼兰王去世后,客居匈奴的王子在匈奴的支持下做了国王。傀儡国王的做法可想而知,一边倒的投降了匈奴。汉朝的面子可不是那么好落的:一名使者和几位刺客就砍下了楼兰新王的头颅,悬挂在宫门。汉朝护送客居长安的楼兰王子登基为王,并改国名为鄯善。楼兰历史进入了崭新的一页。
很有眼色的鄯善王上书汉朝皇帝,请求驻兵,并迁都扜泥城。一来能保护自己的安全,省的哪天再来个匈奴刺客;二来,威慑国内反动势力,一石二鸟。直到此时,鄯善才结束了蛇鼠两端如同墙头草的外交政策,彻底投入大汉的怀抱。两汉时期,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整个西域纳入了汉朝的版图。人们安居乐业,人口大大增加:商人、居民、汉朝将士以及传经布道的僧侣等等。所有人要吃饭、住房,怎么办?大量的树木被砍伐,荒地被开垦种粮。长此以往下,绿洲的极限承载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为此鄯善甚至出台过世界上最早的环保法律来保护环境。到两晋时期,鄯善居民已经迁徙他方建立新城。没有了丰富的水土,古城任何生物都无法生存: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树木干枯,一片死寂。

从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开始,丝绸之路因战乱基本废止。中原王朝尚且不能自保,更何况遥远的西域了。楼兰或者说鄯善已不再频繁出现在史书上,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可以看到鄯善一直保持着对中原政权的朝贡。到了北魏时期,柔然、北魏以及附属部族在西北的反复厮杀,鄯善作为一个国家终于衰落乃至消亡。伴随着羌笛声声,北风呼啸吹过,楼兰渐渐消失在沙漠深处等待着重见天日的那一天。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错误,劳烦斧正。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