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东部战区司令,16年从少将升上将,背景非常罕见!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24-5-24 22:40:3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就好像是天生的军人,出生在广东的一个军营里,父母都是军人,所以叫刘粤军。其父刘义德,是从胶东渡海北上的老八路,军人家庭对刘粤军立身做人影响很大。小时候,父辈们常挂在嘴边的那些出生入死的故事,令刘粤军十分神往。后来每到学校放假时,父亲就常常把他带到连队里,和战士们一起生活、训练,培养吃苦精神。


在七十年代16岁的刘粤军也走入了军营。因为他的父亲,当时的部队领导想照顾他,让他学技术,当个技术兵。可是刘粤军不干,坚决要求当一名步兵。终于如愿以偿,来到著名的“塔山英雄团”当上了一名步兵,在这里一干就是19年,也是他一生最重要的时刻。

然刚入伍不久的他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好,身高1米67,体重才97斤,身上背的东西却有67斤重,行军时经常摔跤。在第二天副班长悄悄地把他的东西打进自己的背包里,只给刘粤军留下一些较轻的东西。可副班长比刘粤军的个头还小,看着他艰难的背影,刘粤军第一次真正明白了“战友”、“阶级兄弟”和“班长是军中之父”这些词的含义。


这对他的 影响十分巨大,更让他明白“以情带兵、以礼带兵、以己带兵”然真正能够检验军人是否合格一场战争就足够,在七九年的“对越反击战”让刘粤军初显英雄本色。这时的他已经是一名连长,在高平战区,执行大穿插任务的41军123师部队承担任务的艰巨性和遭受的艰难困苦要比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他带着自己的连队不怕牺牲,勇敢作战,他们一边战斗一边前进,经历了一次次战斗,沿途消灭了敌人无数的火力点,拔竹签,排地雷,扫路障,为后边大部队穿插探路排险。

值得称道的是,他和6连连长王化民率领一部勇猛杀入越军重围,营救遇袭的本师侦察大队,救出了负伤的123师副师长李德元,谱写了一曲英雄传奇。当时目击此次战斗的一名侦察排长如此描述道:“4连的刘粤军连长最为勇猛,他右手提着一支冲锋枪,上衣扎在裤腰里,利用上衣的空隙揣着几个装满子弹的弹匣,那姿势确使敌人‘望’风丧胆!”如此鲜活的形象,正是刘粤军的战斗风格。


军人在战争年代炮火硝烟中是英雄豪杰,和平时期抢险救灾时是条铁骨铮铮的好汉!这句话就是真实写照,在九八年抗洪救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运用部队规模最大的一次非战争行动,刘粤军和他的战士们又一次经受了严酷的考验,同时他也开始思考平时期的军人职责。


洪水退后,带着磨破的肩膀和泡烂的脚掌,刘粤军和战士们一起离开苦战了1个月的洞庭湖时,几十万百姓夹道欢送,有年轻女孩子向车上丢信和自己的地址,一位老太太甚至不愿让战士们离开。这种场景,使刘粤军觉得再大的付出都值得。那时,他的泪水夺眶而出。


他用十六年的时间从少将升上将。他的屡次提拔和重任是众望所归。不管地方还是军队,仕途上有一时的暴发户 但没有永远的暴发户,要当大任,必须日积月累 、鞠躬尽瘁。不仅如此在五位首任战区司令员中,东部战区的首任司令员刘粤军备受瞩目。刘粤军是为数不多参加过战争的高级将领之一。

时隔近40年,当年的青年连长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司令员、陆军上将。然而刘粤军依旧忘不了那浴血奋战的青春岁月,忘不了牺牲在越北山岳丛林中的亲爱战友。特别是打兰遭遇战,是他一生中经历的最紧张惊险的一战,有时和战友聚会时忆起,依旧壮怀激烈。


他如今思考的是如何把预防危急、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统一起来,把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为国家和平发展营造有利战略态势。这就是我们的中国军人,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使命,更注定了忠诚是他们应当具备的基本品格。 他们说一不二、敢作敢当。他们不会对祖国说谎、不会对人民说谎,只要有需要,不管何时何地,他们都义不容辞、英勇向前。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