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退守台湾是谁出的主意?之前谁在管理台湾?

[复制链接]
Margaretwre 发表于 2024-5-24 22:30:3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0年前的今天(1949年7月16日),蒋介石命令国民党部队开始正式逐步撤离大陆,退守台湾。也预示着蒋家王朝的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基本结束。那么,当年是谁给蒋介石出的退守台湾的主意?在退守台湾前,谁在管理台湾?

一个不起眼的人建议,引起蒋介石的重视

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的力量已经变得非常薄弱了。蒋介石对于自己的实力也心知肚明,他开始琢磨后路。当时蒋介石还有西南、海南、台湾几个地方可以退守,但到底撤到哪儿去呢?蒋介石犹豫不决,国民党内部也意见不一。

此前蒋介石在西南、海南退守之地中,更着意重庆成都为中心的大西南。因为以蜀地为中心的大西南,军事地理上易守难攻,其北有秦岭,东有长江三峡,南有横断山脉等,地形凶险,屏障繁多,并且后退有空间,更是八年抗战的“福地”。海南岛虽然次之,但优势也不少。隔着琼州海峡,凭海可以抵抗一阵,万一解放军上岸,退居到菲律宾等地也来得及。

就在蒋介石犹豫不决之际。一个在军方来看不起眼的人的建议引起蒋介石重视。这个人就是张其昀。



(张其昀)

说起张其昀,他在二十世纪初出生在浙江宁波,他并不是在战场屡立战功的英雄,但是他却在地理以及人文历史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出版了多本历史地理方面的著作,被称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鼻祖。从张其昀毕业以及工作的前几年来看,他跟国内的军事斗争基本没瓜葛,主要精力是潜心学术研究。



(张其昀)

可是,一切就好像命中注定,张其昀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就先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以及南京中央大学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结识了蒋介石身边的重臣陈布雷,还受到蒋介石的重视。解放战争之后,蒋介石的军队其实有西南、海南、台湾多个地方可以选择退居。可是,在考虑了多种因素之后,张其昀还是认为台是一个适合国民党军队“安家”的地方。

虽然张其昀不懂军事,但他可是地理方面的专家。他对蒋介石解释了台湾相对其他两地退守地的种种优势。



(张其呁与蒋介石合影)

在张其昀看来,台湾最大的优势就是位于海洋之上,对于当时海军、空军都比较薄弱的解放军来说难以攻打。除此之外,台湾还有气候,交通以及军事上的优势。首先,当地的气候有利于种植很多种农作物来满足军队以及当地民众的生活基本需要。其次,由于当地还存留有日本之前的工业基地,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较为发达的交通,如果可以好好利用,一定可以使当地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提升。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台湾紧邻太平洋上的重要航道,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可以很方便地得到美国的支持和帮助。再加上当时海上交通并不是很发达,台湾岛上的居民也不易和大陆取得联系,这样更易于国民党的统治和管理。就这样,种种理由说服了蒋介石,最终决定退居台湾。

退守之前谁在管理台湾

是国民党军队抗日名将孙立人将军。



(孙立人与蒋介石)

1947年8月,蒋介石将孙立人调离东北,出任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部司令,在南京成立陆军训练司令部。11月,孙立人将陆军训练部迁到台湾,并从新一军调去几百名他在税警总团和在缅甸作战时期的干部,一同前往台湾训练新兵,在台湾建立新军。

1948年10月,孙立人选定台湾凤山为新军练兵基地,开始他一生最后一次练兵。11月,孙立人将陆训部迁到凤山,并调新一军教导总队第9期毕业学员入台作为示范队。孙立人的原来的新军训练计划是要以新兵训练。但当时已无可能,改为训练现有部队。

1949年,国民党内战失利,蒋介石率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员按计划退踞台湾并颁布戒严令,宣布台湾处于战时动员状况,封闭全省,限制出入境,实行军事管制,封锁大陆消息,严禁一切违禁的言论、出版和罢工、游行等活动。12月1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迁至台北市。至此台湾省陷入与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 来源: 今日油价最新资讯 )

扩展阅读:

指点蒋介石最后退守台湾,这人是谁?

1948年的中国,山河崩裂,天地改色,国民党政府摇摇欲坠,蒋介石困兽斗。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苦劝蒋介石:“罢兵弭战,同共产党举行谈判,早日结束内战,国民党或许还能坐半个江山。”

蒋介石回答:“日前战局确实不利,但不必悲观,即使谈判也保不住半壁江山,只有背水一战,成败在天了。” 蒋介石一方面沿长江布防,要与共产党决一死战;一方面加紧谋划后退之路。 这时候,一个神秘的高人出现了,他给蒋介石指了一条路:一路南退,退守孤岛台湾。


这位高人的出现,改变了国民党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历史。他就是张其昀。 1949年初,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已被消灭过半,在大陆的统治也面临彻底垮台。 国民党何去何从让蒋介石彻夜不眠,各大要员登门游说均被蒋介石摇头拒绝。

有一天,蒋介石在总统府一直熬到天亮,也没有想出什么良策。天蒙蒙亮时他出来透气,却发现被他邀请来的张其昀站在院子里。 蒋介石忧心忡忡走上前,说出内心的苦闷。张其昀此时身在总统府,自然十分清楚这一点,他平静地点点头,然后说道:“上上良策是退守台湾!”蒋介石听了心头一震。 张其昀马上被蒋介石请进密室详谈。张其昀认为:以长江天险分割天下,不过是国民党一厢情愿的主张,势如破竹的共产党绝不会同意。


退守西南、海南也只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唯有台湾才可成为国民党最后的庇护之所。 台湾是块风水宝地,与大陆隔着一条海峡,凭借海峡天险,退可守,进可攻。 凭着国民党海军和空军的力量,完全可以抗衡当时尚无海军和空军的共产党。 起码可以争取时间,积聚力量,待国际形势发生于己有利的变化时,再“反攻大陆”。 张其昀见蒋介石听得入神,继续详解他心中的南撤方案:国民党当前退守之地只有三个:西南、海南与台湾。

三者之中,以蜀地为中心的西南,军事地理上易守难攻,其北有秦岭,东有长江三峡,南有横断山脉等,地形凶险,屏障繁多,又是抗战的发祥地,自是一个好去处,广州失守后,当局就是将其全部中枢机构迁至重庆和成都的。 但是此地最大的不足是与内地紧密相连,没有不可逾越的天险和屏障,难以让人安心。


另外,本土地方武装的举棋不定也不能让人心定。海南岛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况,虽然有一条琼州海峡,但是相对于台湾海峡,琼州海峡过于狭窄,难以对共产党日益强大的武装构成障碍。 一番比较下来,张其昀认为台湾是国民党最后的庇护所。 在此之前,蒋介石一直举棋不定。在心底,他一直不甘心离开大陆,因为离开大陆意味着自己彻底败给了共产党,而将这片大好河山拱手让给共产党,他无论如何也不甘心。

大部分幕僚也凭着习惯性的经验主义,主张撤向大西北或大西南,依据是在抗战期间当首都南京被日军攻克后,国民党便移师西南重庆作为反抗日军的基地,最终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今天他们还想利用西高东低的地理优势,取居高临下的防守之势,负隅顽抗,也可以以此偷袭中原。

这一点也深得蒋介石赞同,所以他一直是西撤川康(即“西撤论”)的拥护者。但是张其昀不同寻常的“东撤论”深深打动了他。 张其昀坚定地认为西撤川康不妥,他详细向蒋介石说明东撤台湾的种种优势: 台湾海峡海阔浪高,它可以暂时阻止共产党军队的乘胜追击。


其次,台湾作为“反共救国的复兴基地”,有着大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越之处,即:

1、台湾地处中国东南部,北回归线从台岛穿过,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适合动植物的生长,物产丰富。全岛土地利用率高,植被茂密,粮食等农产品基本可满足军民所需。

2、台湾交通便利,工业有日据时代留下的基础,若善于经营,经济可望起飞。

3、在军事上,台岛有海峡与大陆相隔,易于防守。且台湾位于太平洋西缘,扼太平洋西航道之中,与美国的远东防线衔接,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美国不会弃之不顾,若得美援,台湾防守将万无一失。

4、台湾居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回到祖国怀抱后对国民党政权有一种回归感,这种心理正可利用来稳定社会秩序。

5、台湾岛长期与大陆相隔,中共组织与人员活动较少,没有渗透,又经1947年“二二八”事件的整肃,干扰更少。


未来即使社会稍有动荡,台湾岛四面环海,呈封闭状态,境内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农村都已开发,当局极易镇压不稳定因素以稳定社会。 张其昀的一番分析实事求是,有理有据,逻辑严密,让蒋介石不得不佩服。他后来又与张其昀有过几次深入交谈,最后拍板决定放弃大陆,前往台湾。

蒋介石后来说:“张其昀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我没有看错他。只要是他的提议,我不会表示反对。” 随后,解放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烈,蒋介石和国民党当局采纳张其昀的提议,仓皇渡海迁往台湾,同时命令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先安排人员由上海中央银行和中国银行地下国库搬出库存黄金七百七十四箱,计二百多万两,送上泊于黄浦江码头的海关缉私巡逻舰“海星”号。


同月,又由“海星”号和海军军舰“美盛”号、“美朋”号载运黄金近六十万两及银圆一千箱(每箱四千枚)先期运抵台湾,为将来的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接着,蒋败退台湾,张其昀随后跟到台湾,成为继陈布雷之后蒋介石的文胆和心腹大将,1962年他离开官场,在阳明山附近创办了一所著名的大学——“中国文化大学”,成为台湾“文化之父”。

如果你想提升学历报考各类资格证可以直接联系小渔,轻松拿证!官网录取学信网验证全程透明;国家承认。可直接扫描图片微信二维码或直接拨打下方联系电话;给我一份信任还你一份惊喜!( 来源:小渔尔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