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的评价孙权和孙策?

[复制链接]
chinayull 发表于 2024-1-18 04:30:16|来自:南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客观的评价孙权和孙策?
全部回复6 显示全部楼层
蛋蛋小林 发表于 2024-1-18 04:30:51|来自:南非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坚很了不起,他的两个儿子孙策、孙权兄弟俩都非常有出息,都是雄才大略之辈。而一代枭雄曹操对这两人的评价则大不相同。




在《三国演义》第21回中,曹操邀请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谈起天下豪杰之士,其中就说到了孙策。刘备是怎么评价孙策的呢?刘备认为“孙伯符乃英雄也”,因为他“血气方刚,江东领袖”。
刘备挺有意思,他在谈到各方英雄的时候,顺序是淮南袁术、冀州袁绍、荆州刘表、江东孙策。当时孙策虽然勇武,但他尚寄身于袁术之帐下。刘备将年轻的孙策与袁术、袁绍、刘表这些地方大诸侯相列,也算是慧眼识人。




曹操则认为,“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说孙策是凭借着他老爸孙坚的威名,不能算英雄。那么,曹操是蔑视孙策吗?当然不可能,曹操在与刘备的讨论中以各种借口否定了刘备所有的提名,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引出最后那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曹操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惊吓刘备,“一震之威,乃至于斯”,迫使刘备产生危机感,惊恐之下迅速逃离许昌,从后面曹操的种种行为来看,曹操是达到了效果。




在《三国演义》第29回中,建安四年,曹操再次评价孙策,与上次煮酒论英雄时就大不相同了。
因为这个时候孙策已经袭取庐江,击败刘勋,迫降华歆,声威大震,麾下兵精粮足,俨然成为江东之霸。孙策派张纮到许昌上表,名为献捷,实则示威。而曹操此时尚面对北方袁绍的巨大压力,无暇南顾,得知孙策势力强盛,感叹道:“猘儿难与争锋也!”还把曹仁的女儿许配给了孙策的弟弟孙匡。一边安抚求和,一边去拒绝了孙策担任大司马的要求。曹操这是求和而不示弱,告诉孙策,这个地盘上还是我说了算。




在《三国演义》的第29回中,通过使者之口,再次体现了曹操对孙策的看法。
留在许昌的张纮(hóng)派信使到江东来见孙策,孙策问询起来,使者说:“曹操甚惧主公;其帐下谋士,亦俱敬服;惟有郭嘉不服。”为什么郭嘉不服呢?因为郭嘉认为孙策“不足惧也: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




曹操是怕孙策吗?当然不是,当时曹操与袁绍翻了脸,双方已经开始调兵遣将,官渡之战拉开了帷幕,曹操的主力部队都调往北方与袁绍对峙,这种时候,就怕孙策从屁股后面来一下子,所以“深惧之”。而郭嘉早有预谋,知道一项惊天动地的刺杀行动正在展开,所以说孙策必死于“小人之手”。




在《三国演义》的第61回中,曹操兵进濡须口与孙权大军对峙,曹操率众策马登上山坡,遥望敌情,看到江东船队阵列严整,旗甲鲜明,调度有方。孙权亲自挂帅,坐在大船上,“左右文武,侍立两边”。曹操扬鞭指叹,说出那句著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曹操这一方面是赞叹孙权的勇略和能力,不像刘表的儿子,蠢笨如猪:长子刘琦被刘备玩弄于股掌之间,幼子刘琮性格软弱,曹操大军一到,束手而降。两个儿子皆无能之辈,断送了刘表的大好基业。




另一方面,曹操也是有感而发。因为就在出征之前发生了一件大事:荀彧劝谏曹操勿受九锡,激怒了曹操,赐盒自尽。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曹操其实已成骑虎之势,难以抽身了。都说是“功成身退,解甲归田”,说的挺好,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权力一旦交出去,以汉献帝和他那帮所谓的“忠臣”的德行,曹家能不被灭族?不仅是曹家、夏侯家,有多少为国征战的将士们都要受害。




有些路一旦走上了,就再也无法回头了。想保住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曹操的儿子们又有谁能撑起这份责任来呢?荀彧不想让曹操将权力继续传递给子孙,那曹操死后,他的家族和部下将面临着何等恐怖的后果啊!
孙策年纪轻轻就被刺身亡,孙权是少年接位,权力的更替还算是平稳,经过打拼,孙权的势力稳固,鼎立三分,能打造出这样的局面,可见其超群的能力。所以曹操不但是感叹孙权的才略胆识,也是对自己家族未来的期盼和担忧。
yoki1366 发表于 2024-1-18 04:30:58|来自:南非 | 显示全部楼层
孙策:
1.军事:第一打手他儿,汉末最速度通关一州记录之二;
2.内政:懂点挖掘但不会制衡笼络(善用淮泗打压江东),政治敏锐度高(果断割席老板骷髅王);
3.经济:有掠夺倾向,但没咋开始建设就人没了,没看出。(除非你说对抗路3k算他本事)。

孙权:
1.军事:统兵能力稀烂,打一次被刷一次,二代里的统兵地心,和天花板的曹彰、袁谭等不能比;
2.内政:制衡江东、淮泗,打得一手好太极,处理地方藩篱,前后半期都能正确用人拿荆州、当皇帝,直接实现发展;
3.经济:积极发展,为南方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anthrax 发表于 2024-1-18 04:31:24|来自:南非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家父子的关系地位可以类比一下。
孙坚——曹操起兵——群雄会盟
孙策——刘备打工——初接徐州
没有孙权最后稳住江东割据江南建立帝业,孙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幽州公孙瓒,凉州马超没有两样——边地武人据地自立。
然而遍看知乎和其他论坛不知道是风气还是演义影响,多半会脑补出历史上另一对兄弟——【赵匡胤和赵光义】然而历史上的孙氏兄弟,孙权并不(欠)孙策太多,这是我看吴国史料自身的感受,而一些人声讨起孙权(替)孙策鸣不平这是很莫名其妙的。
【1】孙策传给孙权的是孙氏宗族的领导地位,孙策并没有江东之主的政治地位,历史上孙家宗族在其死之后便反叛数人。
【2】周瑜并不是孙策【传】给孙权的,恰恰相反是周瑜是在孙策死之后,自己马上向孙权效忠成为了孙权的死忠,从而得到的权利。
【3】张昭是孙策唯一的(托孤之臣)
神经 发表于 2024-1-18 04:32:01|来自:南非 | 显示全部楼层
孙策的勇武和谋略都很强,用人也不错,但是太莽了不太适合做主公。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这是他的缺点。同时他勇猛善战,开拓扬州版图,这是他的优点。
孙权的政治手腕和情商都很高,善于团结手下,治理士族也颇有手段,是个优秀的政治家,知人善任,礼贤下士,孙权都有记载。同时为南方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建康实录称东吴为六朝之首。
zcheng5979640 发表于 2024-1-18 04:32:53|来自:南非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窥三国论英豪】
雄才早逝惜华年
(小论孙策)




孙策是东吴政权的事实奠基人,在《三国演义》中所占篇幅不多(仅集中在两个回目),但叱咤雄姿,英气逼人,光彩夺目,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藉父威名,仗己之勇,励精图治求发展。
孙策的父亲孙坚,在剿黄巾、讨董卓的斗争中勇毅果敢,战功赫赫,英名远播,可惜在与刘表的征伐中,因轻敌中伏身死。孙策时方十四岁,父亲留给他的只是一世英名和一个残破的武装班底。他接班后虽然居己待人,招贤纳士,但在群狼环伺、弱肉强食的大环境中无以自立,只得带人投到袁术门下,凭借自己的勇猛善战为其东征西讨,立下不少战功,引起袁术的重视和喜爱。
二、壮志雄心,无中生有,借鸡生蛋打天下。
孙策虽然在袁术那里站住了脚,但他清楚地认识到袁术不是立业之主,成不了气候,且自己仅仅是袁术利用的工具,在这里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他不甘寄人篱下,父亲的英名、业绩一直激励着他寻找机会,一展抱负,恢复父辈的事业和荣光。在谋士的策划下,孙策抓住舅舅吴景被扬州刺史刘繇攻击,母亲和家人安全受到危胁的机会,以救难保家为名,以父亲留下的王玺为质押,向袁术借得三千军兵,带着父亲留给他的文武班底,脱离袁术,向江东进军,开始图谋自行创业。




三、英勇冠世,所向披糜,开辟江南六郡,创立发展的基业。
孙策武艺高强,个人作战能力爆表,他与刘繇部下悍将太史慈单打独斗,酣战几百个回合不分胜负;在一场战斗中,活捉并挟死敌将于糜,大吼一声喝死樊能,威势堪比张飞,被人们赞誉为“小霸王”。他作战十分勇猛,每逢战事总是亲临一线,身先士卒,带动将士用命,因此他的部队战斗力十分强悍。
进入江东,他一路进击,取得牛渚、神亭岭、秣陵等战役的胜利,赶走了劲敌刘繇,并攻灭了薛礼,平定江东,取得第一阶段的成果,站稳了脚根。孙策决定一鼓作气,乘胜向南发展,进攻占据吴郡的东吴德王严白虎,在枫桥大败其军,一举攻下吴郡城以及嘉兴、乌程等重镇,并一路追击,攻入会稽,用计击败会稽太宁王郎和严白虎联军,彻底消灭了这两股势力,平定了江南。之后他又挥师西进,攻击刘表控制的豫章郡,逼得太守华歆举城投降。至此,孙策完全占据了长江以南六郡八十一州之地,成为东南第一大割据势力,具备了争霸天下的可能性。


四、礼贤下士,屈己待人,人才的储备增强了竞争实力。
孙策始终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注重对人才的收揽。对父亲留下的程普、黄盖、韩当等元老,他十分敬重并高度倚赖,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在起兵之初,好友周瑜的加入为其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军事谋略方面帮助他出谋划策,十分得力。谋士张昭、张纮的加入,弥补了团队的短板,在新收附领地上抚定人心,维护社会安定,巩固胜利成果,并且为进一步拓展提供物力、人力支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孙策特别注重对对手中战将的争取和招抚,用真诚收服了悍将太史慈,并陆续收降了陈武、董袭、凌操父子等一批干将,同时接纳了虞翻、华歆等谋臣,并都充分信仼委以重用,大大提升了已方团队实力,同时对收拢民心,巩固江南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坚决镇压政敌,消灭不稳定隐患,全力堆护孙氏统治和领地安定。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孙策对政治环境保持着高度警惕,绝不容许任何危害统治的势力和因素存在。吴郡太守许贡阴谋与曹操勾结,写密书献羁糜之计,让曹操以朝廷的名义对孙策“外示荣宠,召在京师,不可使居外镇,以为后患。”事情败露,孙策震怒,认为他“欲送我于死地”,下令将许贡绞杀。琅琊道士于吉自称得到天书,代天宣化,一直在吴会地区游历传教,施符水,治疾病,“善救万人”,“无有不验,”被入们呼为“神仙”,百姓见到他都焚香遮道伏地而拜,甚至填街堵巷,拥有非常广泛的信众,就连孙策手下的将军、官吏也都趋走参拜,这让孙策大为震怒,甚至在下令擒拿于吉时,几番严令,都不能得到执行,“左右不得己,只得下楼,拥于吉至楼上”,还劝孙策“未可轻渎”。这种局面让孙策大为震恐,黄巾张角起事的可怕后果恍若隔日,不能不令人产生联想。孙策认为于吉在煽惑人心,“今若不诛,必为后患”。为杜绝危胁,消除隐患,他不顾伤病在身,断然拒绝了众官苦谏,将于吉斩首示众,“以正妖妄之罪”,维护政权的稳固。
六、轻而无备,性急少谋,性格缺陷致使其遭人暗算,英年早逝。
孙策自恃勇武无故,从来为自身安全多做考虑。他认为自己不亲冒矢石,恐将士不用命,故在战场上,总是披甲执戈,身先士卒,亲自打头阵,斩将夺旗,颇有乃父之风。张纮为此劝谏,“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愿自重”,他才略有收敛。他绞杀许贡后,许的家人怀恨在心,蓄意复仇,而孙策毫无戒备,结果在丹徒西山打猎时,他一人追鹿落单,遭到许家三个家客的伏击,面中毒箭受了重伤。在养伤期间,又因处理于吉妖妄案不能控制情绪,遏制愤怒,毒创发作,不治而亡。此前,曹操的谋士郭嘉曾评价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结果一语成谶,果中其言。




七、理智传位,远见卓识,为东吴的创立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弥留之际,孙策清晰地判断形势和政权大局,毅然决定把代表政权的印缓传给已成年且颇具才干的弟弟孙权,并瞩托张昭等文武臣僚尽心辅佐,从而保证了政权的平稳过渡和局势的稳定。他还留下重要的政治遗嘱:“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这一安排极富远见,为日后东吴在面临重大危机,应对关键决断时确立了机制,特别在赤壁大战前期决策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保证了东吴的独立和延续,显示出孙策独到的识人之明和长远的政治洞察力。




在孙策有生之年,他已据有长江天险,占有江南六郡之地,领有吴越之众,民心归附,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兵精粮足,威镇三江,具备了问鼎中原,争霸天下的实力和条件。孙策也一直在筹谋与袁绍等势力结盟,攻袭许都,具有强烈的扩张意识和进取精神。假以天年的话,孙策必将统领吴越精勇驰骋天下,较之孙权时代的自守有余攻取不足的局面会大有声色,东吴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代雄主,三国的历史极有可能因之改写。奈何二十六岁英年早逝,诚为可惜!



「管窥三国论英豪」
多谋善断 英雄敌手羡仲谋
孙权在三国开国君主中是以继承人的身份上的位,一是有父亲孙坚留下来的影响力和老班底,二是其兄孙策一手开创的江东六郡基业,所以是个“守成之主”。但江东在他手上,人才得到充分使用,经济发展,民心归附,社会相对稳定,使政权得以发扬光大,创立东吴,鼎立天下。这跟同时代的刘表、袁绍等选择的接班人比较非常优异,所以曹澡由衷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与父兄相比,孙权少了几分勇烈,而以谋略见长。在他主政的时代,东吴文臣谋士济济一堂,张昭、鲁肃等尤为突出。孙权能让谋臣充分表达个人见解,不压制,不打击,集中群体智慧谋大事。特别在赤壁大战前夕、猇亭之战中,国家存亡关头,文武纷争,各执己见,他事先都不动声色,冷静地听取各方意见,分析利弊,不轻易表态制止争论,非常理智。
在多谋的前提下,善断更为可贵,这与袁绍的优柔寡断、吕布的刚愎自用、刘璋的固执己见形成对照。他在充分论证,辨清利害之后,能够果断决策,而且信念坚定,一旦决定了大政方针,坚决消除争议,把所有人都统一在既定方针之下,坚定贯制执行,不允许再心存疑异或消极敷衍,如在决定联刘抗曹后,以剑斫案,彰示决心,杜绝异议。
孙权的多谋善断是建立在他的战略眼光之上的,是对天下形势的准确把握和对东吴自身的准确定位而做出的。在没有机会的时候,他采取划江自守,静待时变的策略。当曹操大兵压境的险境下,他果断起用主战派,联刘抗曹。赤壁之战后,他不顾反对,将荆州借给刘备,并与之联姻,扶植抗曹势力,建立巩固联盟,增强己方实力。当刘备举倾国之兵进攻时,国家危亡时刻,为化解危机,他不惜忍辱负重,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得以专力抗衡蜀汉。在陆逊大败刘备后,他没有乘胜进军消灭西蜀,而是主动收兵讲和,重修联盟之好。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局势动荡,他主动出乒,维护蜀国边境安全,巩固联盟。当然,其核心目的在于维持政治平衡,确保吴国安全。
孙权是一个政治博弈的高手,还在于其灵活务实的策略,根据自身的强弱变化调整与对手的关系。处于弱势,则或联刘抗曹,或降魏抗蜀,甚至不惜放下身价向曹丕称臣。当己方强盛时,则乘虚偷袭荆州,破坏关羽北伐,目的是削弱蜀汉实力,不使之一头独大,对己方形成危胁。当三方势力均衡,则划江称帝,确立三分鼎立大势。
孙权是一个很好的伯乐,不但识人,而且敢于用入,善于用人,史称“江东才俊,尽为之用”,在他统治的时期兴盛一时。只是受自然环境影响,在使用人才地域上限制很大。在曹操大兵压境,政权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任命年轻的周瑜为大都督;在蜀汉伐吴的灭国危局中,他更是大胆起用军旅资历很浅,缺乏影响力的书生陆逊,顶住反对质疑的压力,授予其军事全权,终于转败为胜,化解了危机。吕蒙本是出身行武的职业军人,因为好学不倦,很有成长性,也被任用为全军统帅,终于实现了其梦寐以求夺回荆州的战略目标,不得不佩服孙权的英明和魄力。




孙权的局限性也正是他的性格缺陷,谋有余而勇不足,守成有余而进取毫无起色。虽然他也把讨曹魏,北定中原,一统天下做为政治目标,但在实际行动上则往往流于口号和形式,往往雷声大雨点小,跟诸葛亮六出岐山、姜维九伐中原比较起来就逊色多了。在他指挥的合肥之战、濡须之战等寥寥几次进攻战役,无一不是惨遭败绩,铩羽而归,毫无出彩,终老只能划江而治,偏守江东一隅。

【谢谢关注 后续更值得期待哟】
Vilianamep 发表于 2024-1-19 00:28:35|来自:南非 | 显示全部楼层

Where is Administration jinriwenda.com ??

zcheng5979640 ??? 2024-1-18 04:32
?????????
???????
(????)

Where is admin?
I'ts important.
Regards.

Где админ?  
Это важно.  
Спасибо.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