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复制链接]
jshrjx 发表于 2024-1-8 11:37:4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强123 发表于 2024-1-8 11:37:5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引子:《红楼梦》讲了个什么故事?


《红楼梦》在中国所有文学作品(不仅仅是稗官说部,也不仅仅是叙事文学)中,题旨内涵最为博大深邃。这也是它卓立万仞峰、一览众山小的诸般杰出成就之一。不妨与“六大名著”其他五部作比较:
《三国演义》:帝王将相,英雄聚散。
《水浒传》:市井人情,草莽聚散。
《金瓶梅》:第一回开宗明义,破“财色”二字: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明里不见人头落,暗地使君骨髓枯。但《金瓶梅》除“财色”二字外,所鞭笞之者,实尚更广,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论云“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故世以为非王世贞不能作。至谓此书之作,专以写市井间淫夫荡妇,则与本文殊不符,缘西门庆故称世家,为搢绅,不惟交通权贵,即士类亦与周旋,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盖非独描摹下流言行,加以笔伐而已。”鲁迅先生以《金瓶梅》并非专写市井,亦及于搢绅权贵上层阶级;但细细察看可知,作者谙熟市井底层,然笔墨稍一触及上层大家,便显窘蹙,显然,兰陵笑笑生应为中下层失意文士,而不可能是以达官显宦而兼文坛领袖如王世贞者。杨懋建《梦华琐簿》谓“《金瓶梅》极力摹绘市井小人,《红楼梦》反其意而师之,极力摹绘阀阅大家,如积薪然,后来者居上矣。”然《金瓶梅》极力摹绘市井小人,《红楼梦》亦能,如写醉金刚倪二、多浑虫灯姑娘儿、兴儿等小厮,皆能寥寥几笔,如颊上三毫,精采传神;而《红楼梦》之极力摹绘阀阅大家,便非兰陵笑笑生所能梦见矣。或因曹雪芹经历过簪缨世家由盛而衰之倾覆,而笑笑生从未有过上层大家生活经历故也。
《儒林外史》:笔法更含蓄艺术之“官场现形记”。笔法含蓄抑或直露,此鲁迅所谓“讽刺小说”与“谴责小说”之分际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论云:“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诚微辞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矣。……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
《西游记》:以诙谐游戏之笔墨,神魔妖怪之题材,深讽政治社会之黑暗,暗寓佛道心性之修持。故可以十六字为《西游》全书之总纲:游戏之笔,神魔之题,政治之讽,心性之喻。
中国古典说部六大名著之上述五部,题旨内涵相对单一,《西游记》意旨虽略复杂,实则也并未如今日之强行附会、过度阐释,纷纭层出;不过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言:“作者虽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假欲勉求大旨,则谢肇淛(《五杂组》十五)之‘……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数语,已足尽之。”
《红楼梦》则旨意多重,可从其书名出发,一探底蕴。第一回(本书引《红楼梦》原文,一般以蔡义江先生校本(《蔡义江新评红楼梦》,龙门书局,2010年。周汝昌先生为此本写推荐语:“持论最正,用情最深,评注最详尽,最遵从原著。”)为底本,学界称为“蔡本”;参以吴铭恩《红楼梦脂评汇校本》(万卷出版公司,2013年)):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甲戌本卷首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凡例》:
《红楼梦》旨义 是书题名极多,一曰《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皆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作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又如道人亲眼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
1.《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种题名,最为简朴。《西游记》类此。
而“石头所记之事”为何?也即“《石头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拎清全书双线交织并行的情节结构。
全书四大主角为宝、黛、钗、凤;而若以出场镜头多寡论,凤姐才可谓是全书第一女主角,没黛玉、宝钗啥事儿。苗怀明为《〈红楼梦〉注解本》(中华书局,2020年)所写《导读》表示了凤姐可与宝玉并列全书第一主角的意思。苗氏云:
总的来看,《红楼梦》里的故事主要通过家族和爱情两条线索来展开,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构成全书的主体。其中有两个人物是特别需要关注的,那就是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个人物……是线索人物,起到梳理小说脉络的作用。具体来说,王熙凤串起的是家族线索。因为她负责荣国府的管理,又参与宁国府的事务,尽管她说自己主内,但实际上,贾府的各种事务无论大小,她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通过她的活动,可以将家族的各类事务串连起来。因此可以说,王熙凤既是串连家族的线索,同时也是观照家族的一个窗口。再看贾宝玉……他串连起爱情这条线索。抓住王熙凤、贾宝玉这两个关键人物,可以很快进入作品,理清全书的脉络。
我愿意在苗先生“线索人物”论之外,再为凤姐“进一解”——节点人物。凤姐是贾府内务执行总经理,上面有最高领导贾母和直接领导王夫人,还有在野领导邢夫人,中间有一大串儿级别平等权力有差的妯娌姑子叔子,底下是管家娘子、“副小姐”大丫鬟、婆子、小丫头……正如第六十八回,丫鬟善姐对尤二姐斯语,虽用意不善,而于凤姐“节点人物”之谛,庶几道中:“二奶奶,你怎么不知好歹没眼色。我们奶奶天天承应了老太太,又要承应这边太太那边太太。这些妯娌姊妹,上下几百男女,天天起来,都等她的话。一日少说,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外头的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礼,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银子上千钱上万,一日都从她一个手一个心一个口里调度……”斯而可谓贾府公司网络架构之枢纽节点矣。故凤姐之一人,实在为家族线之线索与节点人物。
简言之,宝、黛、钗、凤四大主角,是全书两大情节线索之关键重点人物:
宝、黛、钗——宝玉成长、情感、婚姻、“悟空”这一情节线索;
凤姐——贾府盛极而衰大厦倾覆这一情节线索。
2.《情僧录》:着意在贾宝玉“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瑞士小说家赫尔曼•黑塞有《流浪者之歌》一书,写悉达多同样出身朱楼大户,而其修道之路,亦是“历饮馔声色之幻”,“冀将来一悟”,腰缠万贯,名妓相伴,说不尽的温柔富贵,花柳繁华,然则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终究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他历尽世间沧桑,终于了悟人生。这岂非正是一部西文《红楼梦》、西文《情僧录》?又,董说《西游补》,写孙悟空梦入情缘幻境,历经“青青、古人、未来”三界,悟得“道根之实”,构思立意,与“石头”自色悟空之“记”“情僧”自色悟空之“录”,尤可合观。与《流浪者之歌》《西游补》等“悟空”之著所不同者,《情僧录》虽承认世界尽头是一“空”字,但吾人仍有以“对抗”此一“空”字,此即“情”字是也。即以“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此“十六字诀”之“结构”而论,“情”亦处于中心、轴心位置。此“情”,非风月之情,而乃儿女真情。宝玉与姐妹们之姊妹真情,与“那些花儿”之“怡红”“惜花”真情,与黛玉真挚深切之“灵魂知己”“精神恋爱”,皆世间最为纯粹之美好也。唯此最真最挚之儿女真情,可“对抗”黑暗现世十方红尘。哪怕有一天世界归于毁灭,哪怕终有一天世间万境归于空幻寂灭,至少曾经那么真挚的儿女真情真实存在过。是故《情僧录》之“僧”,彼岸之空也;“情”,此岸之真也。此《红楼梦》与世间其他“悟空”之书,最大区别者也。故《红楼梦》,实一“情”书,陈其泰《桐花凤阁评〈红楼梦〉辑录》于“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十六字后评云:“一部《红楼梦》读法,尽此十六字,即尽此一‘情’字。”可谓的当。
3.《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此亦《金瓶梅》也。)
4.《金陵十二钗》:即“闺阁昭传”、表彰裙钗之意。《红楼梦》之开创、现代意义,首先在此。《毛泽东与〈红楼梦〉》(《学习时报》2019年3月13日)载:“毛泽东在通读了多部古典小说后,与《红楼梦》作了一番比较,认为作者对女性的态度截然不同。在绝大多数中国传统小说里,作者要么把女性作为封建道德的化身,要么作为性工具的化身,他们所刻画的这些女性都没有灵魂、没有个性,作为一个角色、一个生命而言,显得贫乏而单调。只有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刻画的诸多女性才真正表现为人,充分呈现出社会性、独立性、思想性,显现丰满而真实的性格,并且让女性真正成为美的化身。”
舒芜先生1987年为岳麓书社版《红楼梦》所写序言,阐发此义尤为酣畅,故不避篇幅,长段摘录于次:“《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封建社会把人不当人,尤其把女人不当人。中国古典文学尽管写出了不知多少美丽的女性的形象,但是,其中最高的也不过是敢于为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而斗争的可爱的形象,例如崔莺莺和杜丽娘;其次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可同情的形象,例如刘兰芝和杜十娘;再次是可怜悯的形象,例如‘宫怨’诗、‘思妇’诗的主角;最低的则是供玩弄供侮辱供蹂躏的对象,就是那些宫体诗艳体诗的主角……这还不一定是最低的。还有‘三言二拍’里面那些女性,总是抢劫、欺骗、拐卖的对象;《金瓶梅》里的女性,是以受侮辱受蹂躏为乐为荣的卑贱污浊的形象;《水浒传》里的孙二娘、顾大嫂,是‘母夜叉’‘母大虫’的形象……潘金莲和潘巧云,则是活该在英雄好汉的刀下剖腹开膛的‘淫妇’形象。这样一比,就看得出《红楼梦》确实伟大。作者曹雪芹自己说得很清楚,他写作的目的就是要‘使闺阁昭传’……在他笔下,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晴雯、鸳鸯、紫鹃、平儿……几十个青年女性,不仅仅是美丽,不仅仅是聪明,而且首先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行止见识’不凡的、有独立人格的人。在她们之中,还有一个男孩子贾宝玉。贾宝玉不仅爱她们,尊重她们,还尊重世界上一切青年女性。……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初步有点‘女性的觉醒’的味道的,大概要推《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些唱词之所以那么感动了当时的女读者们,就因为它唱出了初步的‘女性的觉醒’。徐朔方说得好:杜丽娘‘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春天,也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和春天一样美丽’。《红楼梦》也写了林黛玉听到这些唱词,而‘感慨缠绵’‘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的心境,这是黛玉的被唤起的‘女性的觉醒’。《红楼梦》并不到此为止,它还让一个优秀的男性对女性唱出那么热烈的颂歌,这就比《牡丹亭》又大大前进一步。中国封建社会对女人特别残酷。我们今天当然都知道,压迫妇女的,根本上是制度,不是男性。但在那样的制度下,恐怕没有一个男性不是夫权主义者、大男子主义者,没有一个男性不是自以为高出妇女一等,把妇女视为花鸟、玩物和工具,骂她们是‘贱人’。妇女解放的斗争对象当然不是男子,但妇女解放的每一步,无可避免地要同男子这种贱视妇女的态度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几千年的黑沉沉的囚禁和虐杀女性的牢狱中,竟然第一次听到‘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样的呼声,这是多么了不起!这样的呼声,如果出自女儿之口,例如黛玉就说过:‘什么臭男人!’当然也使人不能不另眼相看。但现在是出自男子之口,他不但不以‘男子汉大丈夫’在女性面前自骄,并且不以‘通灵宝玉’的化身自骄,而是由衷地自惭形秽,自称‘浊玉’,想想看,说是石破天惊的大事,又何尝不可!……中国封建社会的青年女性的悲剧,早已演出了一两千年。直到曹雪芹,才把这个悲剧写出来,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他把女人当人,尊重女性,才看得出这是悲剧。‘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有曹雪芹,才看得出青年女性是‘山川日月之精英’,才看得出写得出她们的悲剧的命运。有才情的女子常有,而曹雪芹也是不常有的。”
5.《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此为全书最通用、最为人知之名。《红楼梦》之“红楼”,最明显之“主”意,乃大户朱楼、富贵巨家;亦或深隐“青楼”之意。
前之一义,如白居易《秦中吟》:“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余。”可见“红楼”即富贵之家。甲辰本《红楼梦》梦觉主人序解“红楼”二字云:“辞传闺秀而涉于幻者,故是书以梦名也。夫梦曰红楼,乃巨家大室儿女之情,事有真不真耳。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按“红楼富女,诗证香山”,即乐天诗“红楼富家女”一句。
后之一义,如《唐伯虎全集》中,最多“红楼”,多指“青楼”。如《短拍》:“翠馆红楼,梦里相逢。”又如《和沈石田落花诗》:“苏小堤头试翘首,碧云暮合隔红楼。”此皆风怀绮丽、思念歌妓之作。钱锺书《容安馆札记》第七十七则亦爬梳“红楼”有“青楼”意(按钱公《容安馆札记》,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过作者手稿影印本,该书整理打印文字本,尚未有出版社出版。新浪博友“視昔猶今”功德无量,凭一己之力,锱铢积累地将手稿本敲字到博客上,嘉惠学林,厥功甚伟。本书征引《札记》,胥自“視昔猶今”之博客。特致谢焉!):
纳兰容若《饮水诗集》二卷。……《柳枝词》:“七香车过殷轻雷,十里红楼照水开。遥指玉鞭鞭白马,柳阴阴下是郎来。”世人以《别意》第三首,遂牵合于《红楼梦》说部。《柳枝词》第三首亦有“红楼照水”之句。《饮水词》卷下《于中好》云:“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发汉儿村题壁》云:“望里家山云漠漠,似有红楼一角。”《减字木兰花》云:“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盖容若集中,“红楼”凡五见。太白《陌上赠美人》云:“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项斯《梦仙》言:“红楼近月宜寒水。”施肩吾《酬张明府》云:“此时欲醉红楼里,正被歌人劝一杯。”孙光宪《浣溪纱》云:“一生狂荡恐难休,且陪烟月醉红楼。”郑谷燕云:“低飞绿岸和梅雨,乱入红楼拣杏梁。”聂夷中《公子行》云:“红楼宴青春。”元微之《梦游春》云:“红楼嗟坏壁,金谷迷荒戍。虽云觉梦殊,同是终难驻。”白乐天《和梦游春》云:“昔君梦游春,梦游仙山曲。到一红楼家,爱之看不足。”是红楼入梦,始自元相也。
又钱锺书《容安馆札记》第七九八则:
黄人《摩西遗稿》(钞本)丁丑至癸巳诗《赤城杂咏•之十五》:“小说红楼意颇关,太虚幻境大荒山。恨人千古真同病,情债三生未易还。填海不禁珠泪竭,补天叵耐石头顽。泥郎检点金钗册,薄命司中第几班?”亦见青楼中人自拟红楼中人风气。杨懋建《京尘杂录》以梨园中人拟红楼中人(如卷一以凤翎拟探春,联桂拟尤三姐,秋芙拟王凤姐;卷三以翠香拟芳官,爱龄拟紫鹃等),盖京伶之红学远在沪妓之红学前也。无名史《情史》引王百谷语谓:“嘉靖间,金陵平康极盛。诸姬著名者,前则刘、董、罗、葛、段、赵,后则何、蒋、王、杨、马、褚。青楼所称‘十二钗’也。”
《红楼梦》举国谈讲,“青楼中人自拟红楼中人习气”;实则亦有“红楼中人自拟青楼中人名号”。“金陵十二钗”者,当即出自“金陵平康极盛”之前后“十二钗”之典故乎?又按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赵彩姬字今燕,名冠北里,时曲中有刘、董、罗、葛、段、赵、何、蒋、王、杨、马、褚,先后齐名,所称十二钗也。(按俞樾《茶香室三钞》、鲁迅《小说旧闻钞》、吴恩裕《考稗小记》等转引。)
然以“红楼十二钗”,原出“青楼十二钗”,颇嫌拟非其伦。岂得以平康北里,拟闺英闱秀?雪芹怎能失当如此?
默揣其故,欲圆其说,则曹公遮莫以此暗示金陵群芳,万艳同悲,最后大部不免乎由红楼入青楼之悲惨结局耶?此岂非正第一回中甄士隐为跛足道人《好了歌》所作之《解注》:“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故曹公以“红楼”关合“金陵”之“十二钗”,暗示寓意而兼双重涵义,或确有暗示“平康”此一层深意之隐痛。盖贾家获罪抄家,贾府大厦倾覆,男发配、女发卖,事虽可叹,亦大族抄家之必然结局,既不可避,又不必为讳者也。
如妙玉之“判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又如其“红楼梦曲子”: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认为这是“作者在八十回后写妙玉沦落风尘,备历肮脏之确证,断无可疑。”周汝昌认为妙玉结局并非被污(当然比被污也好不多少,周氏据靖藏本脂批断句:“他日瓜洲渡口,红颜不得不屈从枯骨。”周氏作如是解:妙玉托身之公府末路,自身亦不免沦落,最后辗转被卖与一糟老头子做妾),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驳之,《二月河妙解红楼梦》亦驳周氏。高鹗续书(按学界对通行本《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为高鹗,或无名氏,向有争论。本书中为行文便利,亦为读者便于理解,统一言曰“高鹗续书”,这并不表示笔者便即否定无名氏续书之说也)“活冤孽妙尼遭大劫”之处理,符合前书之旨。然林语堂《眼前春色梦中人》卷一《论晴雯的头发》一文斯语,未免太幻灭了:“妙玉那个好洁神经变态的色情狂家伙,到底落了粗汉之手。”——多大仇多大恨?多龌龊的心理?“到底”二字,尤见鸡贼快意之态!这是毕生最爱苏东坡的高士说出来的话?“到底”二字,其心可诛。林语堂此真卑鄙看客偷窥心态!
参妙玉之结局,则“金陵平康”真为曹公之暗示?如是则1987版《红楼梦》电视剧对宝钗、湘云、巧姐等被卖入烟花的处理,就可以理解了。巧姐被卖入烟花,后为刘姥姥赎出。(高鹗续书为欲卖未遂。)湘云沦为船妓,这个“船”字,正扣其判词所谓“湘江水逝楚云飞”、红楼梦曲子词所谓“云散高唐,水涸湘江”。(高鹗续书只写湘云“嫁一不知名的人后守寡,没有一笔叙到她底贫苦”(俞平伯《红楼梦辨》)。)宝钗被卖入青楼,后为蒋玉菡赎出。(高鹗续书,宝钗仍做二奶奶。)惨过高鹗续书。红楼女子,尽入青楼。太惨了。
又钱锺书《容安馆札记》第七十七则续云:
唐人“红楼”又指僧寺,如段成式、张希复有《红楼联句》,盖咏长乐坊安国寺东院,广宣住此院,诗名《红楼集》。白乐天《白氏文集》卷十五《广宣上人以应制诗见示因以赠之》云:“红楼许住请银钥,翠辇陪行蹋玉墀。”李益《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云:“碧天如水倚红楼。”李涉《早春霁后发头陀寺》云:“红楼金剎倚晴冈。”方虚谷《桐江续集》卷三《长安》:“僧居无寺问红楼。”张唐英《蜀檮杌》卷上:“干德四年,肥遗见红楼。”则“红楼”指宫殿。李义山《和孙朴韦蟾孔雀咏》云:“红楼三十级,稳稳上丹梯。”“红楼”“丹梯”乃一物也,而言之二语者。
揆诸钱锺书先生之爬梳搜罗,则“红楼”一语,可谓多义:“富贵世家”“巨族大室”之外,尚有“青楼”“僧寺”“宫殿”等几义。如是则不妨为“红楼梦”此一书名,作如下之综合诠解矣:
1.红楼一梦,乃红楼富家女儿之青春一梦、人生一梦,即梦觉主人所云“辞传闺秀而涉于幻者,故是书以梦名也”,亦即俞平伯致顾颉刚信函(1921年4月27日)所云:“《红楼》作者所要说者,无非始于荣华,终于憔悴,感慨身世,追缅古欢,绮梦既阑,穷愁毕世。”
2.红楼一梦,乃红楼富家女儿红楼梦阑、堕入青楼之梦。
3.红楼一梦,乃主角贾宝玉勘破世情、悬崖撒手、遁入僧寺之梦。
4.红楼一梦,乃以小见大、以家见国、以富家巨族之崩坼见宫殿朝廷、盛世天下之衰歇之梦。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如俞平伯先生1979年口占一赞:“以世法读《红楼梦》,则不知《红楼梦》;以《红楼梦》观世法,则知世法。”
呜呼!曹公之所蕴蓄寄托、之所感慨发抒,亦深且广矣!
《红楼梦》还有一书名,便是《金玉缘》。按“金玉缘”此一书名,为后人所拟,非雪芹自拟。护花主人(王希廉)、大某山民(姚燮)、太平闲人(张新之)三家合评之《红楼梦》,底本为程甲本,便名《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
这一非雪芹所拟之书名,有好处,有坏处。
好处便是标红加粗划重点:《红楼梦》情节最明显之主线,是宝玉与黛玉、宝钗之情爱婚姻事。
坏处便是误导了一部分看书不细、思考不深的读者,误认为《红楼梦》的主题便止于此,这是把一部大书看“小”了,把主旨多重、主题宏大的大著作主观认定、人为缩减为一部简单的言情小说了。蔡义江先生《〈红楼梦〉续作与原作的落差》(引自《蔡义江解读红楼梦》一书)一文说得到点:
《红楼梦》是一部描绘风月繁华的官僚贵族大家庭到头来恰似一场幻梦般破灭的长篇小说。这里可以把我们称之为“主题”而脂砚斋叫做“一部之总纲”的那“四句”话,再引用一次:
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第一回)
所以,在警幻仙子说到有“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时,脂砚斋批道:“点题。盖作者自云所历不过红楼一梦耳。”又另有批说:“红楼,梦也。”“红梦”是富贵生活的象征,则书名《红楼梦》其实也就是“繁华成空”的意思。所以,故事的结局是“家亡人散各奔腾”,是“树倒猢狲散”,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可是这一主题或总纲,在续书中被改变了。贾府虽也渐渐“式微”,却又能“沐皇恩”“复世职”,还预期未来说:“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第一二〇回)这就根本说不上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了。
倒是宝、黛、钗的恋爱婚姻,有点像一场梦幻。所以如果全书依照续作者的思路,小说只能叫《良缘梦》之类书名才合适。毕竟大家庭的荣枯,与恋爱婚姻的成败并非一回事,其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说到这里,我想起当年拍成电影,由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红楼梦》,它就是部典型的《良缘梦》。……越剧就其本身而言是成功的,但也不过在《孔雀东南飞》《梁祝》《西厢记》《牡丹亭》等作品外,又增加了一个写封建恋爱婚姻的故事。
揆诸蔡义江先生之所论,如果主题先行、简单认定“《红楼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宝黛爱情故事。”——则说得苛刻严重点,便是“也不过在《孔雀东南飞》《梁祝》《西厢记》《牡丹亭》等作品外,又增加了一个写封建恋爱婚姻的故事”,则是中国古今文学的最高峰《红楼梦》也没多大了不起,只合叫《良缘梦》或《金玉缘》。
蔡先生文中提到“由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红楼梦》,它就是部典型的《良缘梦》”,此一路数的还有1977年李翰祥导演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更为直白,直接把“金玉良缘”四个字写在“红楼梦”前头。但也不好批评这些电影改编失败,因为电影时长所限,没法兼顾原著博大精深的多重主题内涵;而且,戏剧、影、视艺术门类之特性,一般来说要求主线凝练、主题集中,而《红楼梦》故事性最强最足的主题主线,毕竟还是一眼可知的“木石恋、金玉缘”。
我们须注意,曹雪芹在第一回中自拟书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五种之多,而独独不及《金玉缘》或《良缘梦》,便是对“千部共出一套”的才子佳人俗套说部深怀戒心——他似乎预见到了后人必以大众俗眼看他这部大著作、把它“看小”,故而“勿谓‘不言’之不预”!傲骨如君世已奇!
然而,不认为《红楼梦》简单等于《金玉缘》,亦不可走入另一极端——读《红楼梦》而不甚关注宝玉与黛玉、宝钗之情感、婚姻事,读《红楼梦》而不细按贾府“木石”与“金玉”两派暗线角力之事。全书并行交织之两条线索,家族倾覆线较为散泛,木石金玉线较为凸现;但虽云凸现,而迄今为止,未见一本专著,把这条线来龙去脉钩探清晰,洵足憾焉。本书便试图攻坚克难,解决此一红学中基石问题。
gududehuo 发表于 2024-1-8 11:38:5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
                                                  --卢梭《忏悔录》
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
嘉庆十七年的“二知道人”所著《红楼梦说梦》,写:雪芹之书,虚事传神也。然其意中,自有实事;罪花业果,欲言难言,不得已而托诸空中楼阁耳。
dzbear 发表于 2024-1-8 11:39:2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好激动!被很喜欢的作家邀请了!
王老师我很喜欢您的《地球无应答》!(隔空喊话)
<hr/>接下来正经答题:
我认为《红楼梦》的书眼在于两回,一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二是贾天翔正照风月鉴。
先说后者吧。在最初,一僧一道就已经说过,“风月宝鉴”正是这本《红楼梦》的别名。
那么我们看看“风月宝鉴”在书里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贾瑞沉迷于他对于凤姐的邪念,不能自拔,于是癞头和尚给了他这面风月宝鉴。正照是温香软玉,反照是骷髅白骨。贾瑞没有听癞头和尚的劝告,陷进了风月宝鉴正面的绮梦,就此送了性命。
我认为,↑这就是作者对于《红楼梦》这本书在现实中的情况的一种反映。
《红楼梦》,正面翻开,里面全是富贵荣华,锦衣玉食。有累金凤,有玫瑰露,有莲叶羹,有软烟罗,有奶奶太太的雍容和冷漠,有下人婆子的市侩和算计,有兰心蕙质的小姐,有风流灵巧的丫头,有多情的公子少爷,有高雅精巧的诗词歌赋,也有污秽不堪的宅门秘辛……
这正是普通人最容易认识到的这个世界。
所以绝大多数的读者,尽管互相并不赞同,却都是在这个层面上在理解《红楼梦》:
他们或者指着小红“说奶奶”,凤姐“协理宁国府”,探春管家,黛玉入府,说,你看这就人情事故,说话办事的技巧,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着点!(BTW,这是我妈。)
他们或者指着宝玉骂不思进取,指着黛玉骂脱离现实,指着宝钗赞“这才是真正长正经精神的人,这才是能当家理事的大家闺秀!”(例如《知否知否》的那个作者。)
他们或者抱着脂批探轶,逐字逐句扣判词去猜测红楼原有的结局,去探索秦可卿死亡的真相,宝玉跟几个丫鬟有过肉体关系,到底谁养小叔子谁扒灰……
到这为止其实都还算比较正常的普通人思路。在这之上还有一批划粉圈掐架的。“黛玉和宝钗哪个更被男人想娶”,“黛玉能不能嫁给宝玉做小妾”,“黛玉和宝钗谁的家世更好”……这类油腻的问题无计其数,其下面肤浅又自大的回答更是数不胜数。
而实际上,《红楼梦》这本书,是在讲这些问题么?是在讨论如何让一个大家族兴旺,如何仕途经济平步青云,如何合辙押韵写诗作赋,如何接人待物察言观色,如何高嫁低娶传宗接代……么?
我认为不是。不但不是,反而正相反。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篇《好了歌注》里,曹公掰开了揉碎了,想向读者讲这样一个道理:
命运无常。

是的,命运无常,而在命运洪流中的人类是如此的无力。
人类喜欢相信“保证”,喜欢相信“只要我怎样如何了,就一定能怎样如何”。就像红楼里的每一个人,或在追求“脂浓粉香”,或在追求“金银满箱”,或在追求“鸳鸯帐暖”,或在追求“纱帽紫蟒”,或在追求“训有方”,或在追求“择膏粱”
可是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保障,这世上的人乱哄哄地追逐着也许从来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用一生在浑浑噩噩地“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风月宝鉴,正照是浮世的花团锦簇,反照过来,看进去,一笔一笔写的都是冰冷无情的真相。
(相关观点我其实之前回答过几次,链接如下:
Atropa:《红楼梦》中哪个人物的情商最高?
Atropa:红楼梦中曹雪芹到底想通过风月宝鉴这一物品告诉我们什么?
Atropa: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程本《红楼梦》后四十回?)
qepcnifk 发表于 2024-1-8 11:40:0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作者作为史上第一著名剧透狂魔,各种角度各种方法在书中明示暗示写作意图。
比如开篇第一回:
“... ...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大旨不
过谈情,亦只是实录其事,绝无伤时诲淫之病,方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闻世传奇。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
记》《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
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即此便
是《石头记》的缘起。诗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些名字其实就说的很清楚了,大约有四条主线:
《石头记》- 女娲补天遗漏的石头下世体验人间富贵繁华的故事 -  贾家兴盛衰亡线
这个部分结构可能是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形式排铺于全书脉络中。最后是树倒猢狲散,一片白茫茫。
《情僧录》- 贾宝玉体味人间情色悟道参悟的故事 - 贾宝玉一生的爱情线
这个部分结构可能是按贾宝玉一生四段姻缘(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妒恨菩提 /即/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妙玉)的脉络展示。
《风月宝鉴》- 前半部分为风月情事,后半部分为枯骨衰亡的故事 - 风月与枯骨的对照线
这个部分因为80回后的故事缺失,而不能得见背后枯骨真相。但在第八回《嘲顽石幻相》有些道: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白骨堆成山一样根本分不清是谁,哪里还有公子与少女。” 而后在文本中又在凤姐跟贾瑞那个故事里具体化了正面美女,反面枯骨的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 -  薄命司十二女子为代表的薄命故事 - 十二金钗的悲剧线
这个部分按正册,副册,又副册这种形式穿插对应讲述书中女子悲剧故事。“晴为黛影,袭为钗副。” 所以有晴雯跟宝玉心通却无肉体接触直接指明黛玉跟宝玉未来结局,袭人跟宝玉有肉体接触却不同心也说明宝钗未来跟宝玉的关系。这种照映轮回的叙述暗示令十二钗的悲剧成为一种更绝望的哀叹。
全本结构以这几条主线故事,配合各种穿插的支线故事形成一张极其精密细致的故事网。
之后又在第五回中贾宝玉游太虚幻境的总剧透里隐喻到了贾宝玉在人世间的游历:可卿教授云雨,四位仙姑作陪,饮了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听了《红楼梦十二曲》,被可卿带入迷津难以回头。
而在这《红楼梦十二曲》的开篇引子里提到: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这也就是现在这本书名的来历。
至于这《红楼梦》真正说的是什么呢? 作者又甄士隐,贾雨村。所以引得大家都在猜到底隐去的真事是什么。
至于答案嘛,我猜薛宝琴说的那位真真国女子的诗词里大约藏有答案。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南汉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hr/>如何评价网上流传的癸酉本红楼梦?
补看了一下《癸酉本石头记》,感觉还是蛮震动的。
lyon 发表于 2024-1-8 11:40:3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理解。
红楼梦是一个围绕着“情”和“空”两个字的故事。
把一切谶语和角色统统符号化,那么情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省亲别墅,空是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情是“你死了我当和尚去”,空就是最后真的出家当了和尚;情是林黛玉,空是薛宝钗。
作者用所有的情节和笔墨试图描述这对抽象的概念。而充斥在“情”和“空”之间的,就是一种叫做无常的东西。它给命运造成扰动,也让毫无交集的“多情”和“空无”绞绕在一起。
有人评林和薛的个性,说谁圆滑世故谁小心眼,真是无聊。顾城文章里的观点我很认同——宝钗的合适和妥帖来自于她的空无。
促使她克己复礼的不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是一种“既然来都来了,不如就这么着吧”的虚无。看似丰腴热心的她,却是书中生命能量最低的一个人,正如同看似多病瘦弱的林黛玉倒是能量最高一样。
宝钗的行事只围绕一种逻辑:
“既然入宫落选了,那贾家也可以。”
“既然金钏儿死了,王夫人就不要伤心了。”
“既然哥哥是这样了,我就多担待些。”
“既然生活毫无意义,那我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宝钗出生时就用冷香丸压制情毒,冷香丸摘遍春夏秋冬的花朵,取花蕊,捣碎了做药丸,最后还要和最苦的黄柏混在一起咽下去。这跟每一朵落花都要亲手埋土里深情祭悼的黛玉相比,应该都算是无情摧花了。
她们是阴阳的两极,但黛玉葬花是美的,冷香丸的精巧制法无疑也是极美的。
我猜想作者先想好了关于“情和空”的主题,再下笔去写的人写的故事:宝玉历劫由多情转为空无,而通灵宝玉回到青埂峰变回顽石,空空道人看了顽石上的故事,却又通了“情”,把自己的号从“空空道人”改成了“情僧”。
这就是中国文学特有的美感,情和空既是对立,又相互转化,它们既是黛玉又是宝钗,既是开头又是结尾。
小说通篇没有评价究竟孰优孰劣,是多情更好,还是空无更好?只是用家族末世做背景,用那么多姑娘的悲剧做背景,不遗余力地展现给我们这两者之间双星舞蹈一样的美感。这其中,可能也夹杂着作者一次次地对命运念念叨叨的提问:
“这世界真的有意义吗?一切是有意义的吗? ”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