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历史上是怎么得到如此高的威望的?

[复制链接]
magenet 发表于 2023-12-16 06:18:3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诸葛亮在历史上是怎么得到如此高的威望的?
全部回复3 显示全部楼层
吴宗宪 发表于 2023-12-16 06:19:3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亮在历史上获得如此高的威望,主要是由于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学方面的杰出成就以及卓越的品德。以下是一些导致诸葛亮威望卓著的原因:

  • 政治智慧: 作为蜀汉的丞相,诸葛亮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华。他在蜀汉政权建设中推动一系列改革,包括选用贤能之士、加强法治、倡导宽政仁政等,使得蜀汉政权相对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 军事才能: 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他在面对强大的曹魏和东吴时,通过多次出奇制胜的军事策略,如赤壁之战、七擒孟获、祭风祈雨等,展现了非凡的战略智慧,使蜀汉能够在困境中存活并保持一定优势。
  • 仁爱之德: 诸葛亮以仁爱之德著称,他在为政时严守清廉,对百姓宽仁厚德,深得人心。他关心百姓疾苦,通过实行减税减赋、推行农田水利等政策,改善了百姓的生活状况。
  • 忠臣孝子的形象: 诸葛亮一生忠诚为国,对蜀汉君主刘备和后来的刘禅忠心耿耿,被誉为忠臣。他对母亲孝顺至深,展现了传统儒家强调的孝道。
  • 文学才华: 诸葛亮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被后人传颂。其中,《前出师表》、《后出师表》等脍炙人口,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百姓疾苦的深切忧虑和对自身责任的担当,树立了他儒家士人的高风亮节。
综合这些因素,诸葛亮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杰出才华和崇高品德为后人所推崇,使他在历史上享有卓越的威望。
hyb217 发表于 2023-12-16 06:19:5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诸葛亮的粉丝吹出来的。
诸葛亮的真正贡献有哪些?
一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就忍不住了:治理水平极高,什么都江堰治水恩惠至今,什么军事著作影响了几千年,什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我刘备写文章喜欢基于事实,而不是猜测。
一、施政贡献:
首先一个事实是:陈寿、傅玄、郭冲、孙盛、习凿齿、范晔、司马光等三国主要史料作者,无一例外都对诸葛亮治理蜀汉的具体政策,讳莫如深,一个字不提。
而疯狂吹嘘季亮治理能力的,多见以下史料,基本都是明清时代的脑补文:
《成都府志》、《成都志》、《夔州府志》、《汉纪论》、《太平寰宇记》、《元和志》、《九州要记》、《一统志》、《四川通志》、《舆地广记》、《太平御览三百四十五》、《打箭炉厅志》、《四川通志》、《舆地志》、《夔州府志》、《图经》、《通志》、《一统志》、《录异记》、《方舆胜览》、《嘉话录》、《益州记》、《周地图》、《笋谱》、《云南记》、《夔州图经》、《事物纪原》、《丹铅录》、《博物志》、《异苑》、《山川纪异》、《通志》、《南中八部志》、《汉志》、周地图》、《嘉定府志》、《方舆纪要》等
包括谣言:这条谣言甚至影响官煤,可见季吹误国之深
《华阳国志》:诸葛亮相蜀,凿石突(一作界,又作架。)空,飞梁阁道,以通蜀汉,即古剑阁道也。

很多人分不清,觉得很多季亮的书信、季亮北伐、史官评论都认为是施政史料。
那什么是施政史料:
1、发布的政令
《魏书》:令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衒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乃藏匿罪人,为逋逃主。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三国志》:七年春正月,公军谯,令曰:"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
《吴主传》:五年春,令曰:“军兴日久,民离农畔,父子夫妇,不听相恤,孤甚愍之。今北虏缩窜,方外无事,其下州郡,有以宽息。”
《三国志》:秋七月,令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脩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生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
2、明确做的事件
《魏书》: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馀,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於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吴主传》:是岁大役,尽除荆州民租税。
《魏书》:初,城阳景王刘章以有功於汉,故其国为立祠,青州诸郡转相仿效,济南尤盛,至六百馀祠。贾人或假二千石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民坐贫穷,历世长吏无敢禁绝者。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
於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芍陂及茄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
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农桑,令行禁止
既而又以沛国刘馥为扬州刺史,镇合肥,广屯田,修芍陂、茹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公私有蓄,历代为利。贾逵之为豫州,南与吴接,修守战之具,堨汝水,造新陂,又通运渠二百余里,所谓贾侯渠者也。
招通河西鲜卑附头等十 余万家,缮治陉北故上馆城,置屯戍以镇内外,夷虏大小,莫不归心,诸叛亡虽亲戚不敢藏匿,咸悉收送。于是野居晏闭,寇贼静息。招乃简选有才识者,诣太学受业,还相授教,数年中库序大兴。
邈上脩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禁厚葬,断淫祀,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
3、朝堂的建议和廷议
于是卫觊议为“盐者国之大宝,自丧乱以来放散,今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百姓归者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者闻之,必多竞还。”
太祖朝天子于雒阳,引昭并坐,问曰:“今孤来此,当施何计?”昭曰:“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原将军算其多者。”太祖曰:“此孤本志也。杨奉近在梁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孤累乎?”昭曰:“奉少党援,将独委质。镇东、费亭之事,皆奉所定,又闻书命申束,足以见信。宜时遣使厚遗答谢,以安其意。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太祖曰:“善。”
三国史料这种记载很常见,魏吴都有大把的发布的政令、明确做的事件、朝堂的建议和廷议等资料,搁季国这边,全没了。
陈寿、傅玄、郭冲、孙盛、习凿齿、范晔、司马光等三国主要史料作者硬生生一条不记,生夸硬夸。

所以诸葛亮治理国家,无史料流出,只有评价,无法判断诸葛亮真正的治理贡献。

二、军事贡献
诸葛亮是唯一一个凭借五伐五败,而进入武庙的,这就不多说了,详情分析可以见这个专栏,还有2伐没写完,以后补。

诸葛亮五次北伐分析
诸葛亮战功微薄,军事著作《便宜十六策》、《将苑》,就问大家不读三国,谁知道这两本“军事著作”?
《将苑》还被认为是伪作,可见季亮的自带光环,这种光环并不客观。
唯一一个“八阵图”,可惜失传了,其价值在冷兵器时代作用似乎也非常有限,最后直到北魏时期有人提过一嘴,就没下文了
高闾(—502年)
诸葛亮(181年-234年)
所谓的八阵图流传了269年,就被淘汰了,弃用了。
说句题外话
我们现存的绝大部分《孙子兵法》注解版,其实都是在曹丞相的注解版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所以诸葛亮军事贡献并不高,打仗没怎么赢过,写的兵书也不出名,军事创新也仅仅“流行”了270年。

其实以上两个问题都是老生常谈了,说的并非诸葛亮的真正贡献,而是季吹们说吹嘘出来的“贡献”,实际上这种“贡献”并不存在。

下面进入正题:
诸葛亮真正的贡献是什么?
1、隆中对✖
很多人觉得隆中对很伟大,最后差点实现了,其实隆中对只是一份入职简历。
年轻的诸葛亮不会去思考别的诸侯想要什么,如何避免矛盾同时又能帮助刘备建国,诸葛亮提出的联东吴和取荆州是互斥的,因为东吴的目标也是荆州,而且惦记了十多年了。
1、求救东吴✔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帮助刘备下定决心,求救于孙权
好处:获得东吴的帮助,季备可以活下去
坏处:失去完全自主权,凡是要受制于孙权

但没有任何坏处比失去生命更大,所以季备选择了求救于孙权,最终在孙权主导下打赢赤壁之战,暂时活了下来。

2、帮助刘备源源不断的提供兵员、粮草,让刘备打仗✖
这是季亮的分内之事,至于干的有多好,史书上也没有评价,全是后人瞎猜。
就好像人事经理就是要招人,招不到人是失职,招到了是分内之事,至于招到多少,没有给出数据就不要瞎猜。
2、帮助刘禅稳定局势✔
请记住这个前提:帮助执政者,而非百姓。
当时刘禅面对的情况是:
1)刘备一死,内部起义不断,需要强权去镇压,去安抚,太守一打一打死,全国到处都需要救火。
2)外部刚得罪东吴爸爸,曹魏一直以来都是敌人,外部无盟友。
3)由于刘备挥霍完蜀汉中坚将领,这些将领在朝堂内的亲人和朋友非常不满,找机会要推翻备氏统治。
4)刘备糟糕的托孤安排,让两大辅臣处于权力斗争状态。

季亮上台后
1)强压李严,让朝堂只有诸葛亮一个人的声音,李严辅权名存实亡。
2)修复和东吴爸爸的父子关系,重新结盟(季亮:虽然东吴把我们打的很惨,但依然是我们的爸爸)。
3)大量启用自己的亲信,压住蜀汉中坚将领亲人和朋友的不满(马谡、蒋琬、费祎、董允、邓芝、王平、马忠等纷纷上位)。
4)时机成熟后,亲自平定国家叛乱。

请注意,我所有的结论都是基于主要史书(陈寿、傅玄、郭冲、孙盛、习凿齿、范晔、司马光等所著),明清野史传闻史官评论一概不纳。
而这四步对稳定蜀汉局势,大有帮助
强压李严,对道德是有问题的,但是做法没问题——蜀汉需要强权稳定局势,对老百姓最有利,正副政军分权并不利于蜀汉百姓的生活。
修复关系,帮助蜀汉找到强援,这是对抗曹魏最有效的方法。
任用亲信,至少保证朝廷隐藏的结党营私危害,在可控制范围内。
平定叛乱,这是治国的基本操作。

可以说没有诸葛亮的这四步操作,蜀汉就在崩溃的边缘。而诸葛亮以一己之力拯救了蜀汉政权,不至于迅速倒台,这是诸葛亮最大的功绩。

我为什么不说北伐?
因为我是老百姓,不能蜀本位。
刘备:在位13年,8年都在打仗
诸葛亮:在位12年时间,8年都在打仗
姜维:后蜀汉时代战争狂人,30年时间,12年在打仗
而且季亮开了一个坏头,把北伐当成了政治正确,和个人野心绑在一起,把蜀国百姓强行捆绑在战争列车上,所以后来姜维也北伐,蜀国民不聊生。
可以说诸葛亮是,蜀国百姓在12年+30年两代领导人的统治下,经历了20年战乱的元凶。
可以说诸葛亮是,蜀国百姓在12年+30年两代领导人的统治下,经历了20年战乱的元凶。
可以说诸葛亮是,蜀国百姓在12年+30年两代领导人的统治下,经历了20年战乱的元凶。

发动战争可以有所谓崇高的理想(兴复备室、兴复葛室等),但那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
我一个平民百姓
犯得着有这种理想?
犯得着搭进去20年战乱生活?
犯得着为别人的“理想”当牛做马?

我们来看诸葛亮的功绩,文字表达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但究其根本就做了一件事情:让刘备、刘禅统治的更久。
1、求救东吴
2、帮助刘禅稳定局势

但大家可能还是概念很模糊,我举出一个人,诸葛亮的贡献到底怎么样,一比便知:孙权
季吹:孙十万?!孙十万滚粗,别来碰瓷我们家亮亮!
其实孙权和诸葛亮相似的地方,远超大家想象。
一、临危受命
诸葛亮:刘备一死,留下一个烂摊子,内部叛乱,外有强敌,国家危难存亡之际,诸葛亮临危受命。
孙权:孙策一死,也是留下烂摊子,内部叛乱,外有强敌,国家危难存亡之际,孙权临危受命。
孙权的烂摊子:庐江太守李术更是公开反叛,宗室内部庐陵太守孙辅通敌曹操、孙暠企图夺权,丹阳太守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遭到杀害,豫章、会稽等地数万山越也伺机作乱。
不同点:
孙权虚岁只有19岁,初继大位稳定局势,张昭辅佐,但政由权出。
诸葛亮掌大权已经43岁了,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在朝堂上是很有势力的一位大臣。
可见孙权要更加艰难。

二、稳定局势
孙权稳定江东53年,死后江东局势陷入混乱。
诸葛亮稳定蜀国12年,后30年有群臣共同稳定,算是诸葛亮死后局势依然稳定。
其实诸葛亮死后马上就出乱子了。魏延之乱、士兵叛逃等都出现了。
《三国志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蜀郡一都之会,户口众多,又亮卒之后,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奸巧非一。
诸葛亮在位时期已经初现端倪
丞相诸葛亮连年出军,调发诸郡,多不相救,乂募取兵五千人诣亮,慰喻检制,无逃窜者。
我就算诸葛亮死后局势稳定,12年和53年,也是孙权略胜吧。由于孙权死后江东局势陷入混乱,两者就算持平吧。

三、屡次北伐
诸葛亮和孙权在位期间,都屡次北伐,都以小败无大伤告终。
诸葛亮五次北伐
一伐败给张郃
二伐败给郝昭
三伐直接无挫放弃,回去恢复丞相位了
四伐败给司马懿(有争议,可算平手)
五伐败给郭淮(郭淮无阵逆击)
季亮五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无大伤,皆小败,四伐争议。
孙权也有十次北伐,网友们统计的更全乎了,张八百孙十万叫的不亦乐乎不在赘述。也是无大伤,皆小败。
你要说场面孙权难看,那就是季亮略胜吧。

四、忍辱负重
孙权最出名的是什么?
大魏吴王称号
这是孙权有自治权以后,被迫承认敌国王爵,保全江东基业的忍辱负重做法
诸葛亮呢?
二帝并尊
季亮口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也就是只支持一个大汉。请问二帝并尊是什么做派?
因为季亮要保全备氏基业,忍辱负重的做法。
现在的饭圈文化真可笑,把忍辱负重中的辱看成笑点,却忘了负重的重字。
网络名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孙权以一己受辱,换来了基业不损,还帮助江东百姓躲过兵灾,这是笑点?这是可敬之处。
如果大魏吴王是笑点,则季亮的二帝并尊也是笑点。

可以看到诸葛亮的才能和孙权极为接近。
两人临危受命,力保基业不丢,为了基业可以忍辱负重,这是古代封建时期,守城之主的顶级素质。

诸葛亮和孙权也有不同点:寿命
孙权活到了71岁,这是他最大的不幸,晚年昏招不断,我上篇文章分析过,三大君主晚年都是昏聩的。
而诸葛亮活到54岁,除了把蜀汉百姓绑在战争的疯狂火车上,没有太多昏聩的事件。
而颇受争议的两宫之争,发生在孙权61岁,比季亮的54岁还要大8岁。你们认为季亮如果有晚年的执政时期,会不昏聩吗?
昏聩,是任何古代执政者晚年的通病,曹操、刘备、孙权晚年皆昏聩,如果季亮多活几年也不能幸免。

所以诸葛亮的才能,是昏聩前孙权的才能,两人极为相似。
所以诸葛亮的贡献,是昏聩前孙权的贡献,两人极为相似。

诸葛亮就是蜀汉的壮年孙权,对政权有功,对百姓有过。

PS:武侯祠是大清产物,川地发生过多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现在四川百姓的先祖们没有诸葛亮的恩惠,川人崇拜诸葛亮纯属民间造神行为。
zxhk0794 发表于 2023-12-16 06:20:1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年间,诸葛亮挥师北伐五次!而且,在此之前,诸葛亮还迅速行动平定了南中。要说起来,自从诸葛亮接受刘备遗命以来,他的心思都扑在战争上了。
当然啦,尽管如此,蜀汉的老百姓和官员们依然对诸葛亮赞誉有加,诸葛亮在官民中的威望可是高得很!
有些人会说,诸葛亮在那个时候能在官民中保持极高声望,主要就是因为他的五次北伐并没让蜀汉丢掉啥东西。


毕竟在这五次北伐中,就算每次北伐诸葛亮都没赢得最后的胜利,但他每次撤退都十分有序,除了街亭失守导致蜀军损失惨重外,其他时候无论是攻打陈仓失败,还是诸葛亮在五丈原离世后蜀军撤退,蜀汉并没有什么损失。
不仅没有损失,蜀汉还在第二次北伐撤退时斩杀魏将王双,第四次北伐时重创司马懿带领的关陇大军,斩杀魏将张郃。
不过呢,战争就是要耗费军资和粮食,这点是真的不能否认的,诸葛亮受到大家的尊敬和好评,并不是仅仅因为损失较小哦。
实际上,诸葛亮接手蜀汉开始,一直到他病逝于五丈原,蜀汉都算不上完全稳定。


在刘备离世时,南中发了大乱,蜀汉几乎就要崩溃,然而正是诸葛亮外与东吴重新搞好关系,内则让百姓休养生息,攒足力气,这才能一把搞定南中,还拥有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和足够再出兵的物资,以确保他的北伐计划顺利进行。
而在此之后,为了能够光复汉室,回到旧都,诸葛亮这才提出了要出兵北伐,因为北伐的目的就是缩小蜀汉与曹魏之间的国力差距,同时也是为了完成刘备建立蜀汉的心愿,因此诸葛亮发动北伐得到了朝野的一致支持。
可以说,不管是当权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只要蜀汉政权存在,就肯定会执行北伐。再说诸葛亮在北伐期间并没有搞过度的浪费资源,他亲自示范,同时还督促刘禅节俭,节约皇室支出,给民间树立了好榜样。正因为这是大家齐心协力去做的事情,所以没人会责备诸葛亮。


历史的车轮滚滚,诸葛亮的离世引发了蜀汉国力的重大变化。
蜀汉失去了最强大的领导者,无一人能再像他一样通过运筹帷幄来调度军队、策划战役。其次,蜀汉内部的政局也变得复杂,权力斗争在权力的真空期开始凸显。
蜀汉的军事策略也开始发生偏差,偏向保守,严重影响了战争的胜利。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