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刘邦?

[复制链接]
寻找机会 发表于 2023-12-11 13:27:02|来自:德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怎样评价刘邦?
全部回复6 显示全部楼层
loyowo 发表于 2023-12-11 13:27:31|来自:德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邦如何评价姑且不论,刘邦的形象史远不是像一楼所说的那样清一色的好评。更不是所谓的甚么越有能力的对刘邦评价越高。
刘邦形象由神圣化走下凡俗化,实际从汉末就开始了,曹操曾曰“高祖贪财好色”是“良、平匡其过失”,曹植曰:“名不继德,行不纯道,直寡善人之美称,鲜君子之风采,惑秦宫而不出,窘项坐而不起,计失乎郦生,忿过乎韩信,太公是谙,于孝违矣!败古今之大教,伤王道之实义。身没之后,崩亡之际,果令凶妇肆钨酷之心,嬖妾被人豕之刑,亡赵幽囚,祸殃骨肉,诸吕专权,社程几移。凡此诸事,岂非高祖寡计浅虑以致祸!”,曹髦复曰“汉祖因土崩之势,仗一时之权,专任智力以成功业,行事动静,多违圣检;为人子则数危其亲,为人君则囚系贤相,为人父则不能卫子;身没之后,社稷几倾”,论点与曹植大体一致。诸葛亮曰“高帝能疏,故陈、张、韩、周有焦烂之功”,是讽其才能不佳。
及至两晋南朝,孙盛认为“汉高请羹”为“酷忍如此之极也”,亦认为刘邦哭项羽之举为“汉高失之於项氏”。又《宋书.卷二十八》言:“左右翟灵宝诫使抚慰众宾,以「臧质违指授之宜,用致失利,今治兵缮甲,更为后图,昔汉高百败,终成大业」。而义宣忘灵宝之言,误云「项羽千败」。众咸掩口而笑。”,反映此时刘邦屡战屡败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不难看出此时刘邦的才能与道德两方面其实都已经受到当时人的质疑。
至于所谓的顶级帝王皆对刘邦高评价,其实无论李世民还是朱元璋,都对刘邦讥讽过,唐太宗曰其“初能拯危诛暴,以成帝业,然更延十数年,纵逸之败,亦不可保。何以知之?孝惠为嫡嗣之重,温恭仁孝,而高帝惑于爱姬之子,欲行废立,萧何、韩信功业既高,萧既妄系,韩亦滥黜,自余功臣黥布之辈惧而不安,至于反逆。君臣父子之间悖谬若此”,虽其认为韩黥之诛皆自取,但也认为“汉祖失于存功之能”。朱元璋亦曰“高祖记丘嫂之怨,而封其子为羹颉侯。性复猜忌,而诛夷功臣之家。但觉其阴狠多疑,不见其豁达大度也”又认为刘邦赐民爵“贻谋若此,诚未尽善”
当然这俩人历史水平确实不咋样,朱元璋评古更是蚌中蚌。不过什么顶级帝王对刘邦就一定高评价之类的屁话还是算了。
至于唐代人讥讽刘邦的所在的几个点,
一则韩信喊冤的最多。所谓“汉祖不能斟酌古典,卒用陈平之言,执信而归于京师,一二年间,韩王信反马邑,赵相贯高谋柏人,陈豨反代地,彭越黥布卢绾之徒悉以叛”,曰“弓藏狡兔尽,慷慨念心伤”,曰“汉高伪游,韩信见获,功臣继叛,天下几危”
次则讥其与匈奴之事,曰“汉高有白登之辱,隋炀有雁门之围”,曰“汉帝西征陷虏尘,一朝围解议和亲”
三则讥其欲废太子“汉高之季年,嬖宠钟所私。 冢嫡欲废夺,骨肉相忧疑”
及至宋元时期,韩信,项羽越被视为英雄,刘邦于民间形象则越低。元散曲有《高祖还乡》,其形象近乎无赖,《三国志平话》开头则曰刘邦因诛戮功臣而转世于傀儡献帝。
不过唐宋元明扯来扯去对于刘邦的评价争议也不外乎就溺儒冠,诛戮功臣,记嫂之过,废太子,请父羹等等。
明末一直到清末倒是稍有变化,王夫之提出刘邦杀丁公是借义名以为利“嚣然曰是天下之公义也。则借义以为利”“斩之,则导天下以忘恩矣。恩可忘也,苟非刑戮以随其后,则君父罔极之恩,孰不可忘也”,比前代清一色觉得刘邦杀丁公是天下至公的稍微多了点脑子。
其次就是对刘邦屠戮行为多了指责,唐甄曰“使我而事高帝,当其屠城阳之时,必痛哭而去之矣”,康有为更加激烈,认为刘邦项羽“皆屠伯民贼”,两人之争如“如两犬狺狺”。这倒是前代少见的。
无论如何,刘邦自汉后的形象大多都是褒贬不一,仅将刘邦的正面评价堆砌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从古至今没人对刘邦进行过指责的错觉,是想做什么呢?是想说我背后站着那么多大佬,你的评价算哪根葱的意思么?这不仅是扭曲了人物形象史变迁的研究,同样也是对治史的不尊重,对人物研究的不尊重。
最后毫不客气的说一句,古人的历史评价对现代的历史人物研究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现代从政治史,货币史等多方面评价刘邦,而古代评价刘邦就成天纠结刘邦封他侄子就封了个侯,纠结溺儒冠影响多么多么大,纠结哭项羽说明不说明是真英雄等等毫无意义的事,以及甚么取天下是如登山还是如走丸,还有数不尽诸如“规模宏远”的套话,按独眼的说法,这些历史评论属于“委之煨烬,于事为宜”。
sewell 发表于 2023-12-11 13:28:25|来自:德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宽和仁厚,豁达大度,爱人喜施,聪敏多智,机变无双,从谏如流,知人善用
傲慢自负,暴烈急躁,不修文学,喜欢骂人,多疑猜忌,自私薄情,好酒及色
如果要我用最少的字形容对他的感觉的话,那就是大气,他这个人实在不拘泥小节,不斤斤计较,不怕被冒犯,不怕丢人失面子,这也许是郦食其谁都看不上,就看上他甚至愿意为他死的缘故,无论如何在他那里只要不背叛,不战死,就不用太担心未来,不会因为巫蛊梦中好杀人没粮什么的莫名其妙死了,对他有不认同的地方直接指出来就行了,只要没错,他绝不会生气。
刘邦气质极其独特,他可以宽厚仁慈又可以杀伐决断,既可以重情重义又冷酷薄情,他每每都抓得住政治正确,又极其狡诈,游侠,长者,枭雄,帝王,他是战国时代游侠士子与封建时代威严帝王的结合体,是那个特殊时代特殊的产物,汉朝之后已经极少有他这样鲜活气息扑面而来的皇帝了。
说起来我之前看到一个关于想在曹刘孙哪个手下做事问题的回答,那个答主得出结论:曹孙容易死,刘那里待遇工资不够,我一想,最好的老板不就是刘邦嘛,待遇好,不容易死(劝谏死的几率为0),有能力就能升职,不用看家世,也不会被老板家亲戚占职位,唯一坏处是容易挨骂,不过现代人嘛,只要钱够多,莫说996,007都没有问题,挨几句骂算什么?项家人看了都叫好
chinacfan 发表于 2023-12-11 13:28:38|来自:德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邦征讨英布回来,病危,眼看不行了。一天,吕后在床边服侍,问:“陛下百年之后,萧何也死了,谁来做丞相呢?”吕后做梦也没想到,刘邦给她挖了一个大大的坑!

刘邦说:“曹参。”

吕后又问:“曹参之后呢?”

刘邦说:“王陵!”说到这里,刘邦解释:“不过,王陵这个人略显迂直,陈平可以帮助他。陈平智谋有余,然而难以独担大任。周勃深沉厚道,虽然缺少文才,然而以后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担任太尉。”

吕后又问:“然后呢?”

刘邦白了她一眼,说:“再以后的事,也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意思是,那时你早已入土,管不了那么多了。

这个事,在《二十四史·汉书》和史记有记载,刘邦对王陵、陈平和周勃的安排,越读越感觉透着诡异。“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安刘必勃”,这说明,刘邦在临死之前,已经预感到将来刘氏江山会有麻烦!而始作俑者很有可能就是自己的老婆,吕雉!

以刘邦的智慧,他能不提前布局吗?

当时,吕后问的很突兀,可是刘邦的回答,从曹参到王陵,从王陵到陈平,从陈平到周勃,犹如高手弈棋,走一步,看三步,明显经过深思熟虑。

可见,刘邦城府深不可测!

那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刘邦在跟吕后交代后事之前,早已经跟这些人单独沟通,甚至是交代了一些不为吕后所知的秘密。

先说说曹参

刘邦为什么第一个选择曹参?一是曹参没野心。跟萧何一样属于厚道人。二是曹参威信高。既能弹压众将,又能制约吕后。三是曹参不作为。大汉立国不久,需要休养生息,最怕朝令夕改。

不出意外,刘邦给曹参一字锦囊是:稳!

不信你看看《二十四史·汉书·曹参传》,“何薨,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当时曹参为齐相,萧何刚死,朝廷消息还没来,曹参就让人整理行装,说“我要到朝廷当相国了。”

可见,刘邦早就跟他有言在先!

再来说说王陵

刘邦最看重王陵的就是忠诚和耿直,他的牛脾气上来,谁的面子也不给,包括老板娘吕后。刘邦料定,萧何和曹参死后,吕后一定插手朝政。别的人会明哲保身,只有王陵敢据理力争。

果然,吕后要立吕氏一族为王。事下朝议时,遭到王陵的强力抵制。王陵说:“老大当年与我们杀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我坚决不同意立吕氏为王。”  

吕后对王陵很不满,再问陈平、周勃,他们说:“此一时彼一时也,今太后您主政,立吕氏为王没什么不可以,我们支持。”吕后大喜。没多久,吕后就将王陵免职,提升陈平为右丞相(正职)。

王陵后来问陈平:“当时歃血而盟,你们都在,老大刚死,你们就背叛誓约,将来有何面目见老大于地下呀!”

陈平回答说:“当面据理力争,我们不如你,可是将来保全刘氏江山,你就不如我们了。”

《二十四史·史记》记载,陈平说:“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

这句话是不是很耐人寻味,他们的话怎么跟刘邦临死之前说的话如此一致!只有一个解释,刘邦在临死之前,已经跟他们密谋好:关键时刻,你们哥几个要为我刘氏子孙擎天保驾。

果然,吕后刚一死,陈平和周勃立刻起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剿灭诸吕,然后迎立刘邦第四子代王刘恒继位,这就是汉文帝。

可见,吕后再精明,也不如刘邦会算计。刘邦死之前,已经做好布局,而且,算到了吕后骨子里。曹参,吕后不敢动;王陵,制约吕后,一旦吕后动了王陵,陈平立刻补位。估计刘邦已经秘嘱陈平,一个字,忍!时机成熟时,快刀斩乱麻!

这个故事,《二十四史》有记载。很多人看的时候只是感叹刘邦高瞻远瞩,却没有看到他在背后的秘密布局。所以说,古往今来,第一权谋高手非刘邦莫属啊。
junmeng 发表于 2023-12-11 13:28:46|来自:德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知乎上@本是青灯不归客发了历史名人对刘邦的评价,我根据一些论文[1][2][3][4][5][6]提到到的观点增添了一些,并排序增添注释。
郦食其[7]: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8]。
陆贾[9]: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皇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轝,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8]。
韩信[10]: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11]。
唐山夫人[12]:清明鬯矣,皇帝孝德。竟全大功,抚安四极。海内有奸,纷乱东北。诏抚成师,武臣承德。行乐交逆,箫勺群慝。肃为济哉,盖定燕国[13]。
刘安[14]:逮至高皇帝存亡继绝,举天下之大义,身自奋袂执锐,以为百姓请命于皇天。当时之时,天下雄俊豪杰,暴露于野泽,前蒙矢石,而后堕溪壑,出百死而给一生。以争天下之权,奋武厉诚,以决一旦之命[15]。
司马迁[16]: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17]。
扬雄[18]:高祖奉命,顺斗极,运天关,横钜海,漂昆仑,提剑而叱之。所过麾城摲邑,下将降旗,一日之战,不可殚记。当此之勤,头蓬不暇梳,饥不及餐,鞮鍪生虮虱,介胄被沾汗;以为万姓请命乎皇天。乃展人之所诎,振人之所乏,规亿载,恢帝业,七年之间而天下密如也[19]。
祭遵[20]:昔高祖大圣,深见远虑,班爵割地,与下分功。著录熏臣,颂其德美。生则宠以殊礼,奏事不名,入门不趋;死则畴其爵邑,世无绝嗣,丹书铁券,传于无穷。斯诚大汉厚下安人,长久之德,所以累世十余,立载数百,废而复兴,绝而复续者也[21]。
马援[22]:高帝无可无不可[23]。
班固[24]: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25]。
陈蕃[26]:昔高祖创业,万邦息肩,抚养百姓,同之赤子[27]。
荀悦[28]: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八载之间。海内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极。上古已来。书籍所载。未尝有也。非雄俊之才。宽明之略。历数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29]。
曹植[30]:昔汉之初兴,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长,自身亡徒。招集英雄,遂诛强楚。光有天下,功齐汤武。业流后嗣,诚帝王之元勋,人君之盛事也[31]。
曹冏[32]:汉祖奋三尺之剑,驱乌集之众,五年之中,遂成帝业。自开关以来,其兴立功勋,未有若汉祖之易也。夫伐深根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理势然也[33]。
傅玄[34]:赫赫汉祖,受命龙兴。五星协象,神母告征。讨秦灭项,如日中升。超从侧漏,光据万乘[35]。
司马炎[36]:昔汉祖以知善任,克平宇宙;推述熏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熏,藩翼王室者也[37]。
皇甫谧[38]:观汉祖之取天下也,遭秦世暴乱,不阶尺土之姿,不权将相之柄,发迹泗亭,奋其智谋,羁勒英雄,鞭驱天下;或以威服,或以德致,或以义成,或以权断;逆顺不常,霸、王之道杂焉。是以圣居帝王之位,无一定之制,三代之美,故难及矣[39]。
刘渊[40]: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呼韩邪何足效哉[41]!昔我太袓高皇帝以神武应期,廓开大业。道迈三王,功高五帝[42]。
石勒[43]: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44]。
挚虞[45]:汉祖明达,兼容权武。总御俊雄,翦翕强楚。奄正华夏,经略区宇,遂登天位,缵尧之绪[46]。
陆机[47]:赫矣高祖,肇载天禄。沉迹中乡,飞名帝录。庆云应辉,皇阶授木。龙兴泗滨,虎啸丰谷。彤云昼聚,素灵夜哭。金精仍颓,朱光以渥。万邦宅心,骏民效足。……悠悠遐风,千载是仰[48]。
陆云[49]:于皇汉祖,纂胄有唐。……变伐强楚,至于垓下。天诛薄曜,暴籍授首。区夏既混,宇宙蒙乂。肃肃帝居,巍巍神器。有皇于登,是临天位。绣文于裳,组华于黻。明明天子,有穆其容。至止锵锵,相惟辟公。宣声路寝,发号紫宫。颁此恺悌,以畜万邦。思乐皇庆,协于时雍。琴瑟在御,大予舞功。越裳委贽,肃慎来王。明明圣皇,闿国乘制。分圭昨劳,河山命誓。礼律克彰,典文垂艺。有汉恢恢,疏罔不替。圣功克明,九方孔安。良宰内干,武臣外闲。渐泽冀域,沾被戎蛮。连光太素,万载不刊[50]。
习凿齿[51]:夫成业者,系为所为,不系所籍;立功者,立其所济,不立所起。是故汉高受命于怀王,刘氏乘弊于亡秦。超二伪以远嗣,不论近而计功。考王德于帝典,不疑道于力政。季无承楚之号,汉有继周之业。取之既美,而己德亦重故也[52]。
拓跋珪[53]:世俗谓汉高起于布衣而有天下,此未达其故也。夫刘承尧统,旷世继德,有蛇龙之征,致云彩之应,五纬上聚,天人俱协,明革命之主,大运所钟,不可以非望求也[54]。
李世民[55]:昔汉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剑定天下,既而规模弘远,庆流子孙者,此盖任得贤臣所致也[56]。观高祖、殷汤,仰其德行,譬若阴阳调,四时会,法令均,万民乐,则麒麟呈其祥。汉祖、殷汤,岂非麒麟之类乎[57]!
李白[58]:昔如汉祖龙跃,群雄兢奔,提剑叱咤,指挥中原。东驰渤澥,西漂崐崘。断蛇奋旅,扫清国步,握瑶图而倏升,登紫坛而雄顾。一朝长辞,天下缟素[59]。
李旦[60]:天造草味,雄图纠纷,赫赫高祖,应若兴云。秦原鹿丧,沛泽蛇分,大风一起,南面我君[61]。
司马贞[62]: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从泗上,即号沛公。啸命豪杰,奋发材雄。彤云郁砀,素灵告丰。龙变星聚,蛇分径空。项氏主命,负约弃功。王我巴蜀,实愤于衷。三秦既北,五兵遂东。氾水即位,咸阳筑宫。威加四海,还歌大风[63]。
张守节[64]:汉人承秦苛法,约法三章。反其忠政,使民不倦,得天统矣。故太史公引礼文为此赞者,美高祖能变易秦敝,使百姓安宁[65]。
白居易[66]:高皇帝将欲戡时难,拨祸乱,乃耀圣武,奋英断,提神剑于手中,斩灵蛇于泽畔。何精诚之潜发,信天地之幽赞。卒能灭强楚,降暴秦,创王业于炎汉[67]。
柳宗元[68]:高帝诞膺圣祚,以垂德厚,探昊穹之奥旨,载幽明之休佑,杀白帝于大泽以承其灵,建赤旗于沛邑以昭其神,假手于赢,以混诸侯,凭力于项,以离关东[69]。
耶律阿保机[70]:慕汉高皇帝,故耶律氏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71]。
王安石[72]:后世循高祖则鲜有败事,不循则失[73]。
苏轼[74]:古之英主,无出汉高[75]。汉高帝、唐太宗,皆以受谏如流,改过不惮,号为秦汉以来百王之冠也[76]。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袓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77]。
苏辙[78]: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79]。
何去非[80]:汉太祖挟其在己之智术,固无足以定天下而王之。然天下卒归之者,盖能收人之智而任之不疑也[81]。
范浚[82]:夫以高祖权略智数,揽英豪而驱御之,盖真王霸才,虽羽百辈不敌也[83]。
张拭[84]:准仁义足以得天下之心,三王是也。高帝之兴,亦有合乎此。是以能剪暴秦,灭强项,而卒基汉业[85]。
朱元璋[86]:汉高帝除秦苛法,约以三章[87]。昔日圣君定爵报功,惟贤能受之。朕观古制,汉封最多[88]。惟汉高祖皇帝除嬴平项,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年开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89]。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逊,济以宽仁,卒以胜之[90]。
王守仁[91]:丰沛之间,自昔多魁。若汉之萧曹,不遇高祖,乘风云之会,固将老终于刀笔吏间。
李贽[92]:汉祖之神圣,尧以后一人也[93]。
魏裔介[94]:三代而后,人君能用天下之豪杰而尽其才,未有若汉之高帝者也。
王夫之[95]:汉高一败彭城,再败荥阳,跳身孤走,而神不为怵,故项羽终屈其难折之锋[96]。
王正[97]: 汉皇千古一英雄,休笑当年马上功。试问后来为帝者,谁人曾出范围中。
乾隆[98]:天道远,人事迩。沛公仗义而西,三章之约,炳然应天顺人[99]。
梁启超[100]:汉高祖刘邦为伟大人物。
吕思勉[101]: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昔时民族国家,混而为一,人因以一朝之号,为我全族之名。自兹以还,虽朝屡改,而族名无改[102]。
胡适[103]:汉高祖是百姓出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百姓,知道民间疾苦,是中国帝王中了不得的人,是个不易有的人物[104]。
范文澜[105]:汉高帝在位七年,规定与民休息的政治方针,给盛大的汉朝奠定了基础[106]。
(英)汤因比[107]: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恺撒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重新完成中国的统一是远在纪元前202年。在这以前,秦始皇的政治统一是靠武力完成的。因此在他死后出现了地方国家主义复辟这样的反动。汉朝刘邦把中国人的民族感情的平衡,从地方分权主义持久地引向了世界主义。和秦始皇带有蛊惑和专制性的言行相反,他巧妙地运用处世才能完成了这项事业。将来统一世界的人,就要像中国这位第二个取得更大成功的统一者一样,要具有世界主义思想。同时也要有达到最终目的所需的干练才能。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不是在半个旧大陆,而是在人们能够居住或交往的整个地球,必定要实现统一的未来政治家的原始楷模是汉朝的刘邦。
毛主席: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108]。
muqinmuqin 发表于 2023-12-11 13:29:31|来自:德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这个问题,本人在其他问题中已有论述,本来不打算啰嗦,但看到前面一位答主,开场即说项羽是刘邦生命中的贵人,就有点坐不住了,怪本人定力不够,又要出来站队了:
本人就纳闷了,这么不靠谱的话,作者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两人是有过一段甜蜜的岁月,但不是因为项羽,而是项梁。
项梁可谓楚汉年间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
出身世家的项梁从来就不是一个可以在心中给穷人和弱者留空间的人,他一生信奉的只有权力和实力,将军世家的教育给了他强大的力量和宏大的胸怀,他的眼中只有江山,即使在一个超越三皇五帝的统一帝国已经建立之后仍然死性不改。
父亲兵败身亡,国破家亡,他丝毫不沮丧。在秦始皇威严无比巡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的时候,他也马不停蹄走遍了天下的山山水水、名城大都,蓄养自己心中的大志。秦始皇隳名城、徙豪杰、销锋镝不遗余力削弱诸侯力量计划在他这里宣告破产。

他坐过牢,杀过人,最后在离咸阳最远的名城会稽停了下来。这是长江的最东边,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卧薪尝胆,最终一举灭了当时的霸主吴国;战国末期,这里早已是楚国的地盘,人口众多,粮食丰足,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里三面无兵,只有一边敌人可能来犯,还有大江阻隔,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这都是起兵最理想的地方。
虽然因为杀人躲避官方的缉拿和仇人的报复来到了这里,但叔侄俩似乎不知道低调是什么,不久就成了会稽太守的座上宾,叔叔的能力让整个地方的贤人自叹不如,侄子的武力竟使全吴的子弟都感到害怕。非但如此,项梁还公然在秦始皇的徭役和别人的丧礼上演练兵法,这两个异乡人如此无法无天,却没人敢管。
陈胜挑头,天下皆反,项梁终于如愿以偿,但如前文所说,他却选择了观望。
虽然史书没讲为什么,但从他的行为中很容易推断。因为在会稽这个地方,最先扬言要反的并不是他,而是会稽太守,并推他为将军,他假装应诺,却让侄子杀了太守。
此时,距秦始皇统一六国方十年,大秦帝国的余威如在目前,各国亡民十年间也都充分领略了大秦刑法的苛严,虽然上有陈胜顶头,下有豪杰拥护,但没有几个人敢主动做带头大哥,一些头领是被绑在椅子上成就伟业的。
现在有人愿意挑头,项梁却不肯干,非要杀了人家,自己来当这个带头大哥,他的理想和为人可见一斑。
杀了太守,从来没有造反经验的他,有条不紊布置了所有的事情,尤其是在人事的安排上,令所有豪杰心服口服。
只有一人不服,项梁很悠然地问他:“你还记得某年某月某日某家丧葬,我让你操办一件事情,你办得如何呢?”那人立马无话。
心机之重,城府之深,居然到如此地步,可见他平常都在想些什么,为造反做了多少准备工作。
黄淮地区骚乱已经半年,群雄四起,互不相服,他作为一个外来之客,刚一过江,即能成为群雄的中心,也不是光凭项燕之后的身世背景就可以得来的。
他的出现,挫败了秦兵的锐气,重新竖立了诸侯王的信心,让大家知道,秦兵并不是坚不可破;改变了陈胜政权四分五裂的格局,拥立真正的楚王,从而使大家有一个名义的中心,团结了诸侯的力量。

在这么一个带头大哥的率领下,刘邦和项羽就像小弟一样,无忧无虑地出去砍人,着实甜蜜了一段时间。

然而,幸福注定是不长远的:
起事一周年,小胜即骄,不听人言,项梁走到了人生的终点,所有有关宏大的东西,都随着他的死而烟消云散。
当然,刘邦和项羽的哥们感情,也逐渐破裂。到鸿门宴之后,算是彻底破裂。所谓兄弟情义,跟江山美人,怎么比,根本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说项羽是他的贵人,着实有点不搭界。

两人一个是玩政治的高手,一个是玩军事的天才,是作为时代最强音要决雌雄的,怎么可能是贵人。

那么,回到问题:怎么评价刘邦。

        比起项羽,刘邦实在乏善可陈。

        他没有优越的出身,没受过良好的教育,整天骂骂咧咧,谁都不放在眼里。天生一双臭脚,你每次看到他,似乎都在洗脚。黥布在项羽营下,过惯了被人礼遇的生活,情急来投,没见过这样的场面,气得要自杀。

        他没有过人的才能,武不能杀敌,文不能抚众,平生最伟大的功绩,是在醉酒之余,斩杀了一条长蛇。

        他身高一般,相貌平平,喜欢自吹自擂,做人从不客气,甚至有些无赖,见什么拿什么,仿佛都是他的。

        他好色,见谁爱谁,却不肯全力呵护他们,虽然贵居天下之巅,他最爱的女人戚夫人却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悲惨的女人。

        他为了自己苟活,可以舍弃父亲和儿女们的生命。

        然而,掩藏这些表象背后,是作为一个平民出生的领袖,他没有太大的架子,待人不亲切却痛快。他住什么,大家住什么;他穿什么,大家穿什么;他吃什么,大家吃什么。虽不能共苦,却可以同甘。

        他自己无能,却懂得识人,擅于用人,也很会驾驭人,并且有自知之明,从不靠感情行事。什么奇人怪士到他这里,都能发挥最大的潜能。

        他一生创造了无数个用人的最佳纪录:最伟大的谋士,最神奇的将军,最老道的丞相,最厉害的阴谋家,最牛的辩士,都出现在他的身边,而这些个最,可能还不止楚汉600年间。

        他有一把尺子,从来不离左右,每逢遇到事情,项羽总是大怒,用内分泌解决问题;他会在心中权衡一番,然后说:“为之奈何?”

        最重要的,尽管他什么都缺,作为领导者必备的三样品格却样样周全,他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

在另一个回答中,本人论述了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三样品格:

  • 第一,远大而光明的志向。
  • 第二、坚忍不拔的意志
  • 第三、客观而大胆的用人标准

下面,我们再单独说一下刘邦的用人:

总结刘邦用人,有一个特点,不管什么人,什么才能,到他手下,都能扬长避短,自如发挥,为他贡献自己的最大能量。
不要小看它,这绝对千年一遇,并且基本是顶尖级领导人的专供。
它需要有海一样的胸怀,天一样的造化。
世间人物,千奇百怪,不是所有人都能让你称心如意,就像入海的河流,长的、短的、黄的、黑的、香的、臭的,应有尽有。
你不能喜欢谁,嫌弃谁,只能默默接纳,来者不拒,并恰如其分变作自己的血液,不使自己的鱼虾受到他们的影响,还能充分利用他们养分,这才是大海。
只有有了海一样的胸怀,你才有足够的容量容纳世间的人物;只有有了天一样的造化,你才能运用自如。所以,很难,真的很难。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我们找个对象一起生活,不求它能为自己的人生带来什么奇迹,想要安安稳稳过日子,都那样困难,想想人家:
身边都是世间最顶尖级的高手,或者武功天下第一,或者阴谋无人能敌,或者城府比海还深,或者心肠比蛇还毒,或者手段比天还高,或者脾气比厕所的石头还丑还硬。
但是,和这些人天天在一起,他却应付自如,游刃有余,并让这些天生的死对头和睦相处,还能各自发挥最大能量,拧成一股绳,死心塌地为他效劳。
所以,老谋深算如萧何,曾经的上司,来了,来了就来了吧,没关系,做个管家。于是,萧何老老实实做了管家,呕心沥血为他服务数十年,几次被他怀疑,逼得要撞南山,但从来忠心不二,肝脑涂地。
脾气极坏如樊哙,一个杀猪的,样子可以吓鬼,动不动拿拳头说话,声音如雷,来了,蹈死不顾为他打江山不说,还粗中有细,几次救他于危难之中。
雍齿,那个在他还弱小的时候背叛他,削弱他几乎一半力量,让他漂流在外无家可归的人,此后在他麾下默默服务了数十年,直到革命胜利后还不时进入他的视野,尽管他一直忌恨此人,却从来没有影响此人的服务热情,也不耽误论功行赏,甚至还由于不得已的原因,将他树为典型。
阴险如陈平,心计之阴险,连老天都胆寒,和他素不相识,情急来投,他照收不误。一来就贪污受贿,他不放在心上,还时刻留在身边,甚至同床共枕,几番脱他于死亡边缘,从不生事,为大汉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更是恩泽到他的儿孙,为大汉江山的最终稳固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厉害如韩信,和他没半点关系,放出去几天不见,队伍就拉得比他还长,打仗从来如过家家,令人胆寒,但是,在实力数倍于他的时候,仍然一心为他打仗,几番被剥夺兵权,从来不说半个不字。
太多了,这些人随便一个,跺脚地动山摇,但是,在他麾下,相安无事,一片和谐盛世。
换做是你,随便一个人,站在你跟前,你都哆嗦。
这就是刘邦。
他用人,从来没有一个既有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到底是不是人才,而是你有什么本事,我就给你什么舞台,什么人到他那里,都能发挥到极致。
所以,他能容得下陈平的贪、张良的病,能容得下雍齿的反、韩王的复,能容得下彭越的骑墙、韩信的少不更事。倒不是他心胸有多么地宽广,而是,比起这些来,他更看中他们身上独有的禀赋。
而这些在别的领导人那里会被无限放大的毛病,到他这里,突然间好像变异了一般,变得是那么的漫不经心,连毛病的主人也感到惊讶,只一股脑贡献自己的能量,帮他打下江山。
这样的人不做皇帝,谁做皇帝!
Vikigoe 发表于 2023-12-11 21:19:52|来自:德国 | 显示全部楼层

Как поменять пароль в личном кабинете в jinriwenda.com ??

Не могу поменять пароль ??  
Может мне создать новый логин и пароль?
Нужна Ваша помощь.
Спасибо.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