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 为什么全网都在讨论格力孟羽童离职的事情?

[复制链接]
Contra 发表于 2023-12-2 21:27:1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孟羽童从格力离职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孟羽童是谁?说两个外界的称呼,你感受一下。
那就是说起董明珠、孟羽童大家想到的就是格力。
第一个称呼是,董明珠接班人。2021年,1998年出生的孟羽童,参加了一档芒果TV主办的职场选秀节目,叫《初入职场的我们》。在节目里,被董明珠一眼相中,入职格力,成为董明珠的秘书。当时在台上,董明珠说,我会把她当成我的接班人来培养。当然,接班人这个称呼,只是个抽象的叫法。但从中也能看出,董明珠对孟羽童的看重。
第二个称呼是,格力的第二张脸。加入格力之后,除了董明珠,在外界露脸最多的人,大概就是孟羽童。她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格力电商直播间的主理人,常年跟董明珠一起出镜。格力在网上的直播间,名字就叫明珠羽童精选。2023年5月,孟羽童离职,这个直播间的名字改成了格力明珠精选。
改名之后没多久,孟羽童离职的消息,就冲上了热搜。有人说,离职是因为待遇问题。也有人说,不管待遇怎么样,孟羽童都在格力完成了一次同龄人难以企及的职场阶层跳跃。咱们先把这些观点放一边。这件事仔细想想,其实有点奇怪。本来,公司人员流动,这是常事,为什么孟羽童离职,偏偏有那么大的热度?

我觉得,大家讨论孟羽童离职,是因为背后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命题。这就是,企业应该怎么与离职的员工相处?过去说起职场,不外乎三种模型。
一是家庭模型,觉得公司是你家,一干就得一辈子。但是,你可能也听过那句话,通用电气的CEO杰克·韦尔奇说的。他说,忠诚这东西,一点意义也没有。我理解他说的不是一个绝对判断,而是相对排序。忠诚当然有价值,只不过,咱们不能把忠诚当成唯一的价值。
二是婚姻模型,觉得公司是伴侣。在职时你这么想也没什么,但是,万一离职呢?大概率就跟情侣分手一样,老死不相往来。弄不好还得结点仇。
三是学校模型,觉得来公司就是学习的,周围都是你的老师。作为员工,这么想也行。但问题是,每家公司都甘心这么干吗?万一把你培养好了,你又走了,公司岂不是不划算?
其实,关于现代公司跟员工之间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相处,这个问题早就被回答过了。领英的创始人里德·霍夫曼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叫联盟。也就是,即使员工离职了,但跟企业之间,依然是一个联盟式的共同体。领英虽然最近在中国市场做得不顺,但这套理论,直到今天依然适用。现在我们经常说的,球队型组织,把后背交给队友,这些说法都是从联盟这个概念里衍生出来的。
联盟这个设定,有两个前提。第一,人员流动越大,你越需要建立联盟式的关系。你看,假如你三五年换个公司,跟每个公司都能结成联盟,几年后,你的资源得有多强大?这个积累,在公司这一侧也同样在发生。
PS:答案里待补充!
全部回复4 显示全部楼层
1qaz 发表于 2023-12-2 21:28:0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还是袁隆平老先生的错,那些人吃得太饱了。
二月半 发表于 2023-12-2 21:28:2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老板的底层逻辑,说你行,你就行(有可创造的价值),说你不行,你就不行。现在社会变迁的速度太快,老板的思维,说实话有的时候员工真的跟不上。今天说打狗,明天说撵鸡。打狗的时候打狗棒就上台,撵鸡的时候簸箕就上台。找不到自我的价值体现就离职呗。昨天我家有小伙离职了,我劝他的话是:趁着年轻,多走几家,哈哈哈。
cq987 发表于 2023-12-2 21:29:1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她是具有了光环响应。
gomenjay 发表于 2023-12-2 21:29:3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孟羽童从格力离职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孟羽童是谁?说两个外界的称呼,你感受一下。
那就是说起董明珠、孟羽童大家想到的就是格力。
第一个称呼是,董明珠接班人。2021年,1998年出生的孟羽童,参加了一档芒果TV主办的职场选秀节目,叫《初入职场的我们》。在节目里,被董明珠一眼相中,入职格力,成为董明珠的秘书。当时在台上,董明珠说,我会把她当成我的接班人来培养。当然,接班人这个称呼,只是个抽象的叫法。但从中也能看出,董明珠对孟羽童的看重。
我怎么把我的老板捧到人尽皆知,人见人爱,人见人夸?第二个称呼是,格力的第二张脸。加入格力之后,除了董明珠,在外界露脸最多的人,大概就是孟羽童。她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格力电商直播间的主理人,常年跟董明珠一起出镜。格力在网上的直播间,名字就叫明珠羽童精选。2023年5月,孟羽童离职,这个直播间的名字改成了格力明珠精选。
改名之后没多久,孟羽童离职的消息,就冲上了热搜。有人说,离职是因为待遇问题。也有人说,不管待遇怎么样,孟羽童都在格力完成了一次同龄人难以企及的职场阶层跳跃。咱们先把这些观点放一边。这件事仔细想想,其实有点奇怪。本来,公司人员流动,这是常事,为什么孟羽童离职,偏偏有那么大的热度?
杨振宁你有什么资格和我前老板比拟呢?我觉得,大家讨论孟羽童离职,是因为背后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命题。这就是,企业应该怎么与离职的员工相处?过去说起职场,不外乎三种模型。
一是家庭模型,觉得公司是你家,一干就得一辈子。但是,你可能也听过那句话,通用电气的CEO杰克·韦尔奇说的。他说,忠诚这东西,一点意义也没有。我理解他说的不是一个绝对判断,而是相对排序。忠诚当然有价值,只不过,咱们不能把忠诚当成唯一的价值。
二是婚姻模型,觉得公司是伴侣。在职时你这么想也没什么,但是,万一离职呢?大概率就跟情侣分手一样,老死不相往来。弄不好还得结点仇。
三是学校模型,觉得来公司就是学习的,周围都是你的老师。作为员工,这么想也行。但问题是,每家公司都甘心这么干吗?万一把你培养好了,你又走了,公司岂不是不划算?
曹德旺和我前老板比起来差太远了,为什么曹德旺那么成功,我心里很为我前老板不值,怎么办?其实,关于现代公司跟员工之间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相处,这个问题早就被回答过了。领英的创始人里德·霍夫曼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叫联盟。也就是,即使员工离职了,但跟企业之间,依然是一个联盟式的共同体。领英虽然最近在中国市场做得不顺,但这套理论,直到今天依然适用。现在我们经常说的,球队型组织,把后背交给队友,这些说法都是从联盟这个概念里衍生出来的。
联盟这个设定,有两个前提。第一,人员流动越大,你越需要建立联盟式的关系。你看,假如你三五年换个公司,跟每个公司都能结成联盟,几年后,你的资源得有多强大?这个积累,在公司这一侧也同样在发生。
第二,越是强者,越认同联盟式关系。你看金庸笔下的人物,越是高手,彼此之间越是联盟式关系。比如,明教有四大护法,金毛狮王、白眉鹰王之类,彼此之间谁也不服谁,谁也管不住谁,但他们又是一个共同体。相比之下,你再看丐帮,从一袋弟子到九袋弟子,职级明确,但除了帮主厉害,剩下个个平庸。
马云你凭什么和我前老板比?简单说,人才流动越大,个体越要强,联盟理论就越适用。
那么,应该怎么打造联盟式组织呢?千万别把它想得太复杂。核心就在于三件事。我把它总结成,三个共享。也就是,员工与企业的联盟关系,是建立在三个共享之上的。
第一个,是共享目标。也就是,你有一个自己的目标,而公司的目标,恰好跟你的个人目标吻合。就好比航海,你的目的地,恰好就是公司这艘大船的目的地。工作的本质,就是个人通过公司,跟这个社会做生意。因为大部分人,没法直接跟这个社会做生意。因此你需要公司作为中介。你有你擅长的,公司作为中转站,把你擅长的东西送到用户那,用户再为此付费。
我前老板50多岁娶妻生子,从一个工厂个人到科学家,再到首富,没有任何背景,王健林你拿什么跟他比?对个人来说,你首先得有一个目标。注意,这得是你的个人目标,而不是公司对你的考核指标。比如,三年后,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希望干成一件什么样的事?其次,你再思考,我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哪些要素?我在任期间,怎样搜集到这些要素?这么一来,职业生涯对我们来说,不再是一段段割裂的经历,而是一场连续的成长。你的每一段生涯,都是在为背后那个更大目标积累能力。

说完个人,咱们再看公司这边。联盟理论认为,企业需要建立一个任期制度。注意,不是合同期,而是任期。合同期是按照时间确定,而任期是按照个人的目标和成长确定。而且一旦切换到任期制,员工和企业的关系,会发生一连串的转变。比如,彼此间的承诺变了,不是公司承诺个人干几年,就一定会升职。而是,双方针对这个任期,约定一个目标。再根据结果来确定利益分配。再比如,衡量价值的尺度变了,不是看谁资历深,也不是把所有的岗位一揽子使用同一套评价标准。而是根据每一个人的每一个任期,确定评价指标。对个人,对公司,都更有益。
农夫山泉的钟睒睒,你拿什么跟我前老板比?好,这是第一个共享,共享目标。第二个共享是,共享信息。也就是,员工在职时,公司鼓励大家出去拓展关系。即使将来离职,这个关系网络也不会切断。而且这件事不能只有主张,得形成机制。比如,公司约定,所有基于行业圈层和公司利益的拜访、学习、社交,公司报销一部分。再比如,离职员工拉来的买卖,给予高的利益回报。而且更重要的是,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员工也能感觉自己被信任。这个道理并不复杂,就不多说了。
同样都是上海人,钱学森厉害还是我前老板厉害?听到这,你可能会说,这些都是在职期间的事,你怎么能保证,即使员工离开企业,大家彼此间还能抱有善意,还能相互成就呢?这就要说到,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共享,共享声望。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罗胖罗老师在高研院的开学课程上说的。共享声望,简单说,就是我们都能为同一个身份、同一段关系而自豪。而且这份自豪,又会促使关系中的每一方,都想要变得更好。
屠呦呦你凭什么和我前老板比科学家身份?你看,这就好比母校和校友之间。首先,母校跟校友之间,彼此成就。母校给校友提供了一块招牌。校友的成就,又进一步擦亮了这块招牌。其次,这段关系不会随着学生毕业消失,而是会继续延展。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加入这个网络,我即使不认识你,但见面时,我们互道一声校友,就能认出彼此,这份交情就无条件地存在。最后,每个人,都是这份声望的贡献者;每个人,也都是这份声望的受益者。
杨振宁你有什么资格和我前老板比拟呢?比如,北京十一学校,我毕业20多年了,直到今天,我手里还有这么几样东西。一张校友卡,学校、食堂、图书馆,都可以去。而且学校还给校友准备了一个能举办集会的场所,叫缘宫。校友想举同学会、办公司年会,还有婚礼,无条件借给你。还有个微信群,叫校友加油站,但凡你想为母校做点什么,或者需要校友做点什么,别见外,咱们群里随时说。

好,最后,咱们说回公司。关于共享声望,有一个理想状态。就是你们都愿意把彼此,放在自我介绍里。换句话说,共享声望,声望这个词,听起来很抽象。但是落实到方法上,再具体不过。就是员工和公司做的所有事,都能让彼此感到自豪。换句话说,企业与员工,怎么打造联盟关系?最简单的指针就是,做好每一件,让彼此骄傲的事。
杨振宁你有什么资格和我前老板比拟呢?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