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辆 Tesla Model Y 的感受如何?

[复制链接]
冰点精灵 发表于 2023-11-28 13:32:2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关问题:拥有一辆 Tesla Model 3 的感受如何?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xchina 发表于 2023-11-28 13:32:5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要

1,悬架偏硬是性能车的要求,但是不符合其家用定位。2022款改进方向整体上符合国内市场需求;
2,外观设计敷衍。为了提高与Model 3的零部件和产线通用率,牺牲了外观审美;
3,Y和3的定位是家用车,不是大玩具,它不适合用来装逼;
4,2021末和2022款装配工艺已经没有明显短板;
5,品牌美誉度负值,想要面子不建议入手;
6,从供应链和受益角度来讲,Modey Y更像一辆国产车。
以下为正文:
Model Y标准续航班车主,5.6秒版本,2021年底提车,至今里程…不到3000公里吧,毕竟不需要通勤。不废话,直接说结论:
Model Y是一辆运动向的家用车,它身上有典型的美式思维特点,在驾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的平衡上不符合中国市场需求。2022款的改版是对这个平衡性的调整。
除此之外,它在其他角度的表现都堪称优秀。
动力:日常使用足够,超车很有信心

百公里加速5.6秒,我觉得在国内公路环境下日常使用足够。这是电动车的天然优势,不算特斯拉Model Y的独有特点。
实际上提车以后一直用舒适模式,前几天才改成标准。即便舒适模式下,也很少会被路上的慢车集团堵住。刚改成标准时适应不了骤然加大的扭矩,起步会有闯动,100公里后习惯,加减速丝滑。
续航:从未感受到里程焦虑

总里程2500公里,穿越深秋、冬春和初夏,从不吝惜空调,高速平均116km/h巡航,快速路80到90,高速和城市里程比例可能超过2:1,平均能耗在150wh/km左右,续航400公里压力不大。
城市工况能耗通常在120wh/km以内,续航450压力不大。
从来没有感觉到里程焦虑。过段时间装上家用充电桩以后,连去充电站都省了,将会极大程度地逆转新能源汽车相对较差的补能便利性。
底盘和操控:底盘很整,操控优秀

底盘很整,我只能给出这样的评价,因为我开过的车不多。
操控很优秀,开过这车以后,我已经不能接受普通日系和普通国产家用车了。强调一下限定词“普通”,此处不代表全部日系和国产车。
另外可能受益于较短的车身,它的跟随性真的很好,我一个新手都能感觉出来。但是受限于较大的转弯半径,在调头和泊车时有点苦恼。
算了承认吧,作为一个新手不是有点,是很苦恼。
悬架:上限很高,但后排舒适度差,不符合家用车定位

我知道很多人评价说悬架像板车,这个我认可,尤其是后排舒适度很差。朋友坐过副驾驶以后,再也不肯坐后排了。
但我并不认可这个悬架质量差,只能说它是运动向调教。急刹车和快速起步时,车身很稳,没有点头和抬头,这是否悬架的功劳?
后排舒适度和前排差距很大,这是我说Model Y是“美式思维”的原因之一。
因为美国人后排不拉成年人,只拉小孩子,而小孩普遍对震动敏感度不大。美国人均汽车保有量大,成年人即便五六十岁也自己开车,不像国内家用车的后排要坐同事、朋友、爸爸妈妈、老丈人和丈母娘。
2022款调软了悬挂,增加了后排双层夹胶玻璃,我认为这个调教方向正是对家用场景的妥协——尤其是对中国市场需求的妥协。欧美市场算是托了中国用户的福,不用谢。
很多2022款车主对零百降到6.9不满,认为“没有了灵魂”。我猜降低动力可能不是初衷,目的是配合更软的悬架,防止急加速抬头和过弯支撑力不足。非专业看法,接受反驳。
我认为这个调整方向是家用定位车型的必然趋势,也必然来源于对大多数用户使用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宝马3系的改款同理。很多人对去掉防倾杆意见很大,其实3系在国内就是一辆家用车,极少有车主会激烈驾驶、剧烈过弯。3系在国内的定位不是“宝马的灵魂,运动之选”,而是“买不起5系的退而求其次之选”。
在中国市场,二三十万价位的汽车都在向家用车定位靠拢,不论它的设计初衷是行政、运动还是越野。我关注过雅阁、亚洲龙、帕萨特和迈腾,在它们身上都发现了这个趋势。
NVH隔音:低速尚可,高速差评

差评。速度跑到100时风噪就很明显了,120那简直跟风洞似的,不符合30万价位的应有表现。
这其中无框车门要背很大的锅。
我认为这也是美式思维的表现,无框车门除了酷一点以外,还有什么现实功能么?
空间:乘用和载货空间都很不错

空间没的说,A级车的车身长度、B级+的空间表现。国人正常体格驾乘体验应该都不会局促。
载货空间也很可观。前备箱能放登机尺寸的行李箱,后排座椅放倒以后,后备箱能睡开两个成年人。这个设计也是典型的美式思维,亚洲车主应该很少会开着Model Y横跨无人区,也很少有在车内放滑雪板的需求。
空间方面最明显的缺陷,是后排座椅过短,不适合成年人体型。其实完全可以把后排整体往后挪5公分,把这个长度加到座椅上,我测算过,头顶空间的余量应该够。但是美国人就不这么干,反正在美国只有小学生才坐后排…
外观:设计敷衍,缺乏美感

不好看,尤其是侧面。车头像个铲子,太短平了;屁股像发情的母猫,撅的老高。很多车友说Model Y像个大鼠标,一点没错。
这一切都是因为,Model Y不是独立设计的产物,它是在3的基础上简单拉升高度以后搞出来的。
“简单”这个形容词可能不太准确,毕竟再简单也经过了大量的可靠性测试。有数据表明Y的安全性、风阻系数等参数都很优秀,但这并不能掩盖它的设计敷衍。
敷衍到什么程度?在车身拉高以后,原来的安全带长度不够用了,为了最大化地实现产线和零件通用,特斯拉甚至懒得重新搞一根,直接在底端加了个金属扣……


还有一个,为了座椅系统的复用,它直接在3的座椅下面加了个金属架……甚至懒得把两头堵起来。带宠物出行的车主请注意,你家猫咪可能会突然从脚底钻出来……
Model 3在我眼中是一台非常漂亮的车,修长、优雅,和马路上大多数轿车都不一样。可以看出来设计师在美感上下了很大功夫。这样一台精心设计的汽车,多一分则嫌肥,少一分则嫌瘦,把它拉高能好看么?
如果说3是玲珑有致的俄罗斯少女,那Y就是发福的俄罗斯大妈。


很多人喷宝马和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油改电,那按照这个对比思路来说,Model Y就是轿车改SUV。改的还不算成功,底盘高度没拉上去,就变成了一辆跨界车。
当然,话说回来,不排除有人就是觉得Y好看。就好比一些并不符合亚洲传统审美的姑娘,在美国人眼里就是好看。但审美差异化掩盖不了设计上的敷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内饰:质感良好但氛围灯缺失,装饰性向续航妥协的无奈之举

Y在踏板和车门处安装了几盏灯,亮度不高,连照明都不够,更别说美感。车主手册上称这就是氛围灯。和大家理解的线形灯带、RGB灯效毫无关系。
我认为这是在锂电池能量密度有限的技术背景下,装饰性向续航妥协的产物。毕竟每减少一点灯光的耗电就能多一点里程,也别问能省下多少了。
全世界的汽车品牌都注重内部空间的灯光,我可以理解为大部分车主还是有这种需求的吧?我大胆预测,在锂电技术实现突破以后,特斯拉也会搞氛围灯的。
除了氛围灯以外,在内饰质感上其实还不错,触手所及处大都是软包、翻毛皮或木饰面,基本没有硬塑料,我认为这符合30万价位的汽车水平。有些国产车友喜欢嘲讽Y的内饰是10万水平,这个评价是不公允的。
很多车友说就喜欢特斯拉的极简内饰,对我来说谈不上喜欢,但也并不反感。希望有朝一日能把氛围灯搞上去,可以加个开关选项,不喜欢的朋友就关上嘛。至于真皮、原木倒也大可不必,毕竟本来就不是行政和豪华定位。
单踏板:有风险但不必过度夸大,与燃油车频繁换驶才是大忌

很适应。
刚一提车就用了保持,结果停车时遇到陡坡,很难踩到合适的深度,于是改了缓行。两个月后改回保持至今,现在平均一百公里会用到一两次刹车。
从我潜伏车友圈和车主群的经验来看,单踏板模式是用过的会说好,没用过的都骂。
回应一下各位的质疑。单踏板会不会在紧急情况下踩错?
我认为对已经形成了顽固的肌肉记忆的燃油车主来说,会,的确有这个风险。但据其他车主的反应,这个肌肉记忆的调整和更新并不困难。
在燃油车和特斯拉之间频繁切换才是大忌,它会搞乱你的肌肉记忆。
还有人讲,所有驾驶者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一脚踩死都是本能反应,这个我不认可。你说的是开车走神的人,在走神时甭管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都有把油门当刹车踩的情况。
我认为,单踏板和回收力度不可调的初衷都是为了最大化地提高能效、延长续航,是向锂电池能量密度妥协的产物。当然,也许在马斯克看来,连踏板这个部件都是完全自动驾驶之路上的半成品和过渡性部件。如果锂电池技术突破能在L4级自动驾驶之前到来,让汽车不再依赖能量回收,那我们也许还有机会体验力度可调的单踏板。
单踏板对右腿小腿肌肉的劳损,是一直被厂家和公众忽视的问题。因为它需要你的脚掌和小腿肌肉一直处于收缩状态,在很小的距离内做小幅度的调整,对于下肢肌肉来讲,人类的基因里没有写入过这个打开方式。
如果你在提车以后像我一样出现过右脚掌肿痛,右腿小腿的筋膜肌肉结节(我老家叫筋疙瘩),那么别怀疑,就是特斯拉单踏板的锅。
亲测,艾灸+拉伸+长时间的睡眠可以消除。
辅助驾驶体验:免费AP已够用,极大缓解长途驾驶疲劳

非常好。我不想做太多技术上的表述,也不想和国产新势力车型做对比,我只想说在L2级别内,特斯拉免费的AP已经达到了一个很优秀的水平。
我提车以前驾驶经验不多,可能也就几百公里。提车以后也没怎么练,第二次上高速就跑了两百多公里,全程116时速巡航,超车时最高踩到过150。如果没有AP功能,我觉得可能没有这么顺利。
很多人对新能源汽车跑高速还有里程焦虑,我认为在2022年这个时间节点,其实可以更新一下认知了。我的观点是,拜辅助驾驶和电池组重量排布方式所赐,新能源汽车跑高速的体验非常好。
至于续航,除春运等行驶高峰以外,我还没在服务区遇到过充电排队的情况。实际上,春运时我也没遇到。
现在高速服务区的国网充电桩已经很密集了。朋友圈有一位车友从广东自驾返济,来回5000公里,也是在春运高峰。遇到排队就下高速就近找超充,并没有什么不愉快的体验。反而因为辅助驾驶大大减少了疲劳,节约了时间。
装配工艺:上海工厂出品已没有明显短板

我2021年末提车,装配工艺已经没有明显短板。在贴玻璃膜时,和同场地的雷克萨斯、汉兰达相比,特斯拉的车身缝隙还要更小一些。



右后尾灯对比:左一雷克萨斯(尾灯拆掉是因为贴膜),中间汉兰达混动版,右一特斯拉Model Y

车友圈在去年夏秋还流传着一份“验车指南”,现在已经没人提了,因为在卖出几十万辆以后,关于制造工艺的负面反馈出现地很少。
几年前的进口车型装配工艺差是毫无疑问的,美国人做事一向这个鸟样。但在国产化数年以后,上海工厂的工艺改善已经很明显。
我认为,现在黑特斯拉的装配工艺属于道听途说,部分车媒体的信息源需要更新了。
品牌调性:负值,连累车主被歧视

拜陶琳女士所赐,现在特斯拉的品牌美誉度是负值。
所谓开特斯拉有面子,可能只出现在一线城市IT圈子。这车在二三线城市的知名度很低,上了年纪的人大多数都不认识;年轻人倒是认识,但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河南女车主刹不住的新闻…
在山东开这车,不会有任何品牌形象加成。要面子不如入手宝马3、奔驰C和奥迪A4,总预算都差不多,却能开启隐藏任务——衣锦还乡。你开比亚迪汉、开华为极狐还有民族自豪感加成,开特斯拉的大概率遇到过“我一口一个美国车”式羞辱。
另外,我对少部分车主所谓“大玩具”的说法有点……不知道怎么说。
如果你开的是S和X,你大可以说花钱买了辆大玩具。但是Model Y和3的定位都是家用车,很多人需要卖了家里唯一的燃油车置换,需要办贷款,甚至为了降低一两个点的利率异地办理上海银行的信用卡。
车友群整天都在讨论什么牌子的第三方充电桩便宜又可靠。
这就是一辆家用车,很多数人买它的初衷是节省上牌费,使用成本低,比油车省钱。
据我在车友圈和车主群收集到的信息来看,Model Y的主流用户并非自媒体想象的“高知”“海龟”“互联网从业者”,反而以一线城市社畜、二三线城市小老板和企业中层管理者居多。
另外,农村车主数量超出想象。很多人没有充电负担,因为车停在自家院子里…
我相信很多车主都在Model Y和比亚迪汉之间对比犹豫过,最后选了Y的原因是更看重它的驾驶质感。
反正现在听到有人说什么“大玩具”,我都会离他远点,无它,不太喜欢装逼的人。
另外,那个“灯光秀”也只有人来疯的美国人才能想出来。在地广人稀的美国农村搞一下还是很嗨的,但我建议国内车主不要贸然在市区尝试,路人不会觉得你的车很酷,只会觉得光污染和外放音响扰民…
求求国内团队别再宣传这个灯光秀了,运营思维本地化一点好么?
民族情怀:Model Y是美国车还是国产车?

我实在不想和“一口一个美国车”争辩。我在国内买了几百万的房子,欠了银行一百多万的贷款,从出生到现在从没出过国,花的每一分钱都增加了中国市场的流动性,就这还不算爱国?
我把未来三十年的命运都和这个国家绑定了,买一辆30万的车还要被道德指责?
更何况,特斯拉Model Y和3其实比很多国产车更接近国产车。
它的零件国产化率已经超过了90%,上下游供应链遍布全国,上海工厂的员工99%是中国人。如果说买一辆特斯拉就会给美国送一发子弹,那与此同时会给中国送10发。
特斯拉的股票持有者遍布全世界,中国也有。特斯拉要给美国政府缴税,可是它同时也要给中国缴税,给德国缴税,给所有销售市场所在国缴税。
除了总部注册地在美国、创始人是美国人以外,它身上的地域属性其实已经远小于国际化属性。
何况,特斯拉老板和这届美国政府的关系还挺僵…你要非说那是演戏给中国看的,一旦开战每一辆特斯拉都会成为精确制导的炸弹…
我觉得中国联通咔一下切断通讯信号,让路上的每一辆特斯拉都变单机版应该能来得及。
如果你觉得我的分享有价值,欢迎使用我的引荐链接购买Tesla,你我都可获得积分。 https://ts.la/sean238283
wolfwithknife 发表于 2023-11-28 13:33:5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深潜水员也来强答一波,2022.03.14提车,目前两个半月左右,行驶大概4000+km左右,说一下个人用车的亲身感受。
个人情况,杭州,程序员,单程通勤30-40公里,老婆是高校老师,每天早上顺路送老婆上班,晚上偶尔两个人一块。周末一般会带娃和老人出去耍,典型的中年油腻老男人。买model y之前开了5年的十代思域。
优点:

  • 电车确实省钱,有自己的车位,安装了充电桩,三相电380V(好像)可以无限制的使用峰谷电,每次都是定时11点充电,电费0.28一度(好像),开车能耗大概0.14KWH/每公里,所以总的来说4分钱/公里。是原来油车的10+分之一(之前的思域已经算是比较省油的了),不过以上只是我自己的粗算,目前也只交过一次电费,等跑一年两万多公里再统计一下。保养好像也不需要搞什么,还没保养过。
  • 价格真香,应该是我特有的一个优势,本人2021.7月在特斯拉降价7W之后(27.6w)立马就去订车了,但是一直没想好要不要提车,销售也没咋催,后来过年的时候不想买了,还催着销售把1k的定金退给我,结果到了今年3月份,油价猛涨,又查了一下model y居然涨到了30+,销售又和我说你再不提车订单就作废了,我擦,这种情况怎么还能不买,然后就一周卖掉小思域,第二天去提了model y(卖车的时候车商还和我商量能不能加5k把model y订单卖给他),提的是2022的新款,好像换了AMD的芯片,换了双层玻璃,加速好像降到了6.9s;买了之后又涨到了31+,瞬间感觉更香了。
  • 动能回收真香,我不知道其他的电车怎么样,之前开了5年的思域,转成单踏板目前没遇到什么问题,反而感觉只需要一直跟踪油门的状态更轻松了,由于开车比较猛,所以很多时候还是需要踩刹车,而且也需要时间积累来增加判断动能回收的制动距离的经验。对于我老婆这样基本上没开过车的新手,也感觉挺好开的(虽然也就只开几次)。
  • 自动驾驶真香,本人每天单程通勤30-40公里(上下班两条路线),每天有一半的路线开启自动跟车(紫之隧道和高架),也可能我是属于心比较大的人,所以总体感觉开起来很轻松。
  • 颜值还行,虽然我第一次见到model y的时候感觉这玩意鸭嘴怎么这么难看,比例也不是很协调(至少和m3比),但是看久了感觉还挺好(不过还是我的小思域更帅),尤其是的贴了哑光车衣,刷了红色刹车盘和轮毂,还是很赞的。
  • 空间大,这个应该是我选择my的关键因素之一,日常我们上班就两个人,所以后排周中基本放倒,中午跑去车里睡觉(买了一个气垫),还是比趴在桌子上睡觉舒服多了。前备箱非常实用,每周去超市两大包食品蔬菜都会放到前备箱,比后备箱方便太多了。可能SUV比较大吧,之前小思域的顶部留下了我很多我的头发,现在基本上碰不到顶部了(本人178左右)。
  • 静音,应该是电车的共同优点,我老妈第一次坐到这车的时候就问我这车咋没声音,哈哈,然后我们家又是老农民出身,没有见过啥世面,家人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
  • 品牌,至少自己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品牌,以前开着小思域和朋友开BBA的出去还是会有一些心理上波动(真心的,虽然我觉得自己是很不在意物质的人了),开了model y之后感觉和一般的BBA也是差不多一个级别的了,哈哈,虚荣心作祟,对我老婆这一点更明显。还没开车回过老家,不知道老乡们怎么评价。
  • 不需要加油了,每周去一次加油站的时间都省了。
缺点

  • 座位不是很舒服,之前小思域也不是很舒服,总是需要腰的部位垫一个头枕,某天发现model y可以调整腰间的座椅,但是调来调去没啥效果,头部靠起来也很不舒服,尤其是车道保持的时候,想往后躺一下都找不到合适的姿势。
  • 路上同款车太多了,每天上班不遇到10多个model y和model 3就是奇了大怪了,虽然自己都贴了哑光的车衣,但是遇到相同车衣的都经常出现,甚至我们小区地下车库都有一个,哎,真的是街车了,想搞个性化的确挺难的。
  • 毛坯内饰,好像除了中控屏啥都没有了,自己买了一些收纳的,不过也没咋用上,我对车的使用大部分就是一个通勤工具,所以每天车里前排空空如也。
  • 好像听一个邻居说市政单位进不去,例如市民中心,还没去过,下次再去来福士,我试试能不能把车停到市民中心(去来福士停市民中心是最优解,哈哈)。至少老婆学校没有不让进。
  • 中控操作我感觉还是有一些难上手的,网上好像有一些教学,我也懒得学,一直将就着,平时也就听听歌和喜马拉雅,很多东西也没怎么用过。
  • 充电,还没有跑过高速回家(老家距离杭州700公里左右),目前考虑在南京的时候要下高速充一次电,再回到我们市里再充一次,到老家要么自己买便携充电器,要么去县城充电了。感觉还是比油车麻烦一些。
  • 没有手动锁车,每次下车之后走的过程中要等着滴一声才放心。一般走10米左右,没有听到滴一般是我手机充电忘在车上了。
  • 头顶的天窗还是有点晒的,今年杭州到现在都没有高温,我有时候都感觉晒,准备买一个遮阳帘了。
  • 中控的导航不给力,日常还是手机导航,但是有没有支架固定手机放在无线充电位置又太低了,这个有些蛋疼,不过好在我对杭州的大路基本都比较熟,导航大部分时间是看看路线堵不堵车,感觉这个对依赖导航的司机很不友好。
  • 5.26更新,开车的时候想起来的,70以上速度打开后车窗,驾驶座明显感觉到噪音对耳朵的刺激很厉害,一般开车很少来后窗…
其它

  • 噪音,以前小思域我都能忍,这个我觉得挺好的了
  • 音响,需求不强,也听不出来好坏。
  • 提速,日常使用舒适模式,超车啥的够用的了,偶尔想装逼开启标准模式,被我老妈吐槽受不了,基本上不用。
  • 续航,目前还不在意,没电了就充,有充电桩方便多了,等跑过跑速回家可能就有这方面的吐槽了。
  • 语音识别,我没有用这个的习惯,但是手动操作还是优点危险,通常都是车道保持之后再手动操作。
  • 不需要车停就可以切换前进倒退档位,这个是我之前自己无意看到别人分享的,目前还在苦练中,等我练成就可以行云流水的小空间停车掉头了,哈哈哈。。
开了两个多月,因为没开过太多其它车,目前感觉总体还是比较符合个人的需求的(主要是省钱,方便),我感觉要是和我有类似需求的可以考虑考虑。
2022.5.6 端午假期跑完1300KM高速回家后的补充。

  • 续航,第一次开电车回去还是稍微有些续航焦虑的,主要两个问题:

    • 旅途中如何充电,全程都是在服务区充电,因为端午高速人不多,不用排队,国家电网充电桩一个小时能充满,电费大概是高峰1.6一度,低峰1-1.3一度,比家里充电贵了好几倍。开始的时候有一点焦虑,担心100KM以内突然掉电很快,后来经过几次发现整体预估的历程还是比较准备的,最少的一次在还有30KM的时候再去服务区充电。
    • 回家如何充电,出发前还去看了便携充电线,感觉那玩意太慢了,就准备在下高速之前充满,到家大概还剩300+KM,足够家中几天用了,然后回程再去服务区充电,没想到回家还是跑了不少的路,搜了一下,县城居然有很牛逼的充电站(好像叫什么星星),45分钟就能充满,离家15KM左右,来回充满1个半小时,感觉比自己在家慢充爽多了。

  • AP,端午假期车流量不大,基本上高速全程AP,我一个人开了全程,中间有几次瞌睡,整体感觉AP比较稳定,对这个东西的信任度还是要随着历程的累计逐渐积累的,本次好评!
  • 回头率,对于我们小村庄来说,一个纯电车足够新鲜了,再加上我这么酷炫的外观,在我们小镇上还是赚取了不少的回头率,尤其在中学生面前还是有比较高的回头率,你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他们指着说,看特斯拉,就像我们小时候看到一个BBA的车标一样,满足了一定的个人虚荣心。父老乡亲居然觉得这玩意得五六十万吧,哈哈,原谅我们村旮旯的父老乡亲没见过世面。
  • 储物,前后的储物的确很牛逼,我们回去的时候是座椅放倒的,躺了个人(这个时候AP比人驾驶要平稳很多),其余的空间还放了三个人的行李。
  • 这个膜太黑了,导致很容易嫌脏,回家正好赶上收小麦,家里灰尘也比较多,洗好车过一阵子又会飘上一些尘土。
  • 再去开传统燃油车的确会存在一些不适应,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 切换当总是拨动雨刷;2. 松开油门不会再去立即踩刹车。只开了几公里,主要就这两点最明显,我感觉养成了电车的驾驶习惯,回去再开油车的确需要很久适应,比新手学起还要困难。
  • 定速在118比定速在128明显要降低能耗,不知道啥原因,大部分时候是118的定速,全程能耗在137,和日常市区130也差不太多,全程基本空调在20度
  • 再次吐槽座椅靠背,尤其是开AP的情况下头简直不知道往哪里放完全没地方靠。
经过这一次回家的一千多公里,让我对于开它回家没有任何担忧了,不过高峰期(十一、过年)之类的还是要考虑下高速找超充,而不能再依靠服务区的充电桩了。
2023新年高速回家

  • 回去的时候正好赶上了腊月24大雪的夜晚,一路高速滑行回家,原装的轮胎是真的滑,看着很多小破车从身边呼呼开过,我都不敢加速,加速就打滑。
  • 新年回来之后后排终于出现异响了,周末去店里维修一下。
  • 高速充电还是蛮方便的,就算是新年假期这种情况,高速堵了几十公里,也能轻松在服务区找到充电桩(宁洛),高速上电车并不多。
  • 冬天高速续航太拉胯,零下的时候充满电跑高速我感觉最多300公里,太出乎意料了。
  • 降价,降价,降价。
  • 新年过来可能因为降价的缘故,两个同事定了model y,但是我第二辆车应该不会考虑特斯拉了。
最新感悟:开电车在城市的确方便,但是冬天的北方还是优点蛋疼的,最新想着买家里第二辆车,应该暂时不考虑电车了,但是看到BBA价格和配置一对比,感觉特斯拉性价比有比较高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刚洗完车


后排午休床


紫之隧道车道保持


高速单程

二月半 发表于 2023-11-28 13:34:4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录:
1、前言
2、优点
3、缺点
4、争议点
5、后语

正文:
买的是特斯拉Model Y标准续航后驱版,升级20寸轮胎,所有花费总计:276,000+8,000+6,044.31+120+189+12+15=290,380.31元。


个人购买过程的碎碎念:

  • 试驾了Model 3 Performance,加速太太太快了,电门真的不敢踩。还是Model 3好看,但是Model Y更先进、划算、实用。19轮更实用,但还是看上四条米其林了。
  • 付款无法直接使用信用卡,但是可以通过支付宝走信用卡,但每张卡每天只有5万的额度,可以分批操作。
  • 等待倒也不焦虑,反正催了也没用。
  • 保险和贷款都可官方可自己找第三方,完全自由;官方二手车比外面价低,一般旧车自己去外面卖。
  • 提车没啥特别的,该生锈的生锈,该粗糙的粗糙,只能让上天在我眼前遮住了帘不要掀开;不用去车管所验车,我的生产日期和合格证是8月份的;送U盘、脚垫和帽子(略丑的小灰帽)、雨伞,可以提前交代交付充满电;森兰临牌默认江浙沪15天。
  • 新车气味非常重,但散几天就好了;个人极度喜爱保持(单踏板)模式,巨好用;共振完全没有感觉到,因此没再去贴胶条;空调冷凝管部分批次安装有问题,建议自行联系客服确认尽早维修;挡泥板是我安装的唯一一个配件,保护后门造型漆面很有必要,建议原厂;两侧B柱的保护贴纸尽早撕掉,不然后面会黏糊更难撕干净,影响摄像头工作;方向盘力度分别是重、很重、非常重三个模式;原车送的脚垫在干净环境下使用还行,但是包裹不完整、不经脏。
  • 1,500km超冲提车次日到账,冲了两次至今还没扣额度。AP在250km之后才学会,可能这台车有点笨。
  • 选号感觉都是随机,自编太难中了。后面牌照用特斯拉给的四颗短螺丝,以免掉漆。
  • 一般可以让特斯拉直营店帮办所在的商场的消费积分,用于抵扣停车费等使用。
购买之前,难免参考了一众燃油汽车和新能源电动车反复比较,最后买了特斯拉,还是比较不犹豫的选择。但也形成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内容,记录下来就当自我整理了。
一、优点(按相对于油车和其他电车两个维度评判)

1、提速快(优于油车,略优于其他电车)

这个应该可以用DDDD直接带过。跨时代的进步,没啥争议的。只要开过,都能体会到特斯拉及大部分电车的加速性能直接秒杀别说同价位了,即便高多少个价位的油车也不在话下,以后去坐过山车都感觉没那么刺激了。字数虽少,但这是我觉得电车最大的优点。
说来惭愧,试驾MODEL 3 PERFORMANCE的时候,油门最多只敢踩到一半,就没敢再踩深过,试驾胆子小,实在怕起飞和上墙了,年纪大了畏惧。
至于所谓的油车排气声浪、放炮啥的,这个我完全不需要,也没有这个情怀,只觉得扰民。
2、重心和操控优势(优于油车,略优于其他电车)

有一种对汽车的分类,它的分类标准是看发动机(及变速箱)相对于汽车前后轴的位置,一般分为发动机前置(绝大部分车)、中置(如保时捷718)和后置(如保时捷911)。发动机前置是最常见的情况,可以把发动机放在汽车前厢不占用车厢空间,但重心偏前不利于操控;发动机中置最有利于操控,但是会导致车厢空间小、吵、热;发动机后置比中置给车厢的空间能再大点,但物理性能一般又次之。这里之所以强调发动机的位置的区别,是因为发动机占汽车整体重量的比重较大(尤其性能油车在进一步降低整体车重并提高发动机排量的情况下),因此对汽车整体重心的影响较大,导致其位置的变化对整车操控性的影响较大。
然而,电车没有发动机,电机一般相对也较小,最大的重量是电池,然而电池这东西可以平均地铺在电车的下部,导致电车的重心不仅仅是水平方向上的什么前置、中置、后置(或者说是平均地偏中置)了,而是垂直方向上进一步下置,这从物理原理上就突破了重心水平方向前中后的限制,直接变成了平均向下,导致电车的操控在重心这一个影响因素上就超越了油车。相当超市手推车,以前是几箱矿泉水码在车篮的前部、中部还是后部,现在直接拆开来一瓶一瓶地平铺在推车的底部,这稍微推一推再拐个弯就知道肯定这样更好推啊。
至于说还有再升级优化的空间吗,请看下图,重心下置至负无穷远(设轮胎下的地平面为正负0),这怎么晃都不会掉啊,只是在正常地面上行使它做不到啊。


此外,再看看底盘和悬架的结构(如双插臂独立前悬)和用料(如强化钢、铝),感觉又是一个明显区别,如果不敢说比谁好多少的话,但肯定不比谁差吧。GIGA SHANGHAI生产的MODEL Y已经是尾部一体式铸造(一般意味着量产后更硬、更轻、更便宜),如果能前部也一体式铸造就更好了。但这可能会导致维修困难,但为了将来可能的维修便利而宁可在一开始就不要更好的设计工艺?感觉这不会是个好选择。可能就像宁可手机厚一点大一点,但屏幕和电池不要用胶水而是拧螺丝吧。另外就是在拆解的视频里,还可以看到内部看不到的结构和走线,不仅注重功能性,而且布局排列整齐美观。
个人觉得Model Y其实并非SUV,而是像那种轿车的GT车型,在轿车底盘的基础上,升高一点点的高度,然后再罩一个SUV的壳。这样其实并没有什么越野性,但是能在尽量保留轿车的操控性的情况下,增加一定的通过性和车内的空间。在非野外地区,这个方案是个很好的折中产物,非常实用,正好符合不越野且又嫌Model 3小的人群需求。
3、购车免税,还能拿补贴和绿牌,落地更便宜(优于油车,平于其他电车)

找个同价位的汽车来比比落地价。2021年9月29日用“汽车之家”APP的“购车计算器”功能计算,一台宝马3系2022款320i运动套装裸车价290,000元左右(不同4S店报价不同,此处取整290,000元计,且假设4S店的实际购车价格与此一致且没有其余的加价增项),与特斯拉MODEL Y标准续航后驱版的291,840元的售价基本差不多。在刨去了假定相同的保险费后,3系比MODEL Y多出了购置税25,664元、车船使用税420元,然后MODEL Y还能享受个人15,840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加起来落地价一共能省整整41,924元,占车价约14.4%,相当于额外86折。至于限牌城市的绿牌政策,根据不同城市的情况而异,在上海算个十万吧。
但是如果现在有人让我加四万二拿Model Y去换320i,我可能会拉黑他。
4、使用和保养省钱(优于油车,平于其他电车)

能装充电桩的话,电车需要额外支出一笔充电桩安装的费用。官方V3充电桩是8,000块包40米安装,非官方一般7kw或11kw两三千块的设备+根据情况的安装材料费,然后就从此过上了晚上回家插上电,第二天一早满电出发,再也不用去加油站的生活。
MODEL Y标续电池共60度电,上海第一档谷电充满18.42元(0.307元/度),峰电充满37.02元(0.617元/度),第二档、第三档会再贵一些。充满续航算个400公里(NEDC 525,EPA 440),百公里电费约4.6元和9.3元。油车的使用油费因车而异,各位可以自己计算和比较,看看开一年、三年、六年下来能省多少钱吧。
商业充电会贵一些,但仍旧比汽车便宜得多。特斯拉超冲一般两块多一度,可能还会有停车费,充满不走还有占用费,适合长途使用。第三方充电的快充就好很多,一般也能达到峰值100kw的功率,一小时能从快没电到充满,然后还减免停车费,在上海分布很广非常方便,综合下来费用大概(电费+服务费)一度一块钱,充满算60块吧,百公里电费15元。
保养方面,发动机都没了,再也没有什么大保养小保养,换机油机滤火花塞这这那那的事情了,就只剩下加加玻璃水,换换雨刮、空调滤芯这些共通的项目。据说轮胎磨损会更快,但是刹车会磨损得更慢。
5、没有中间商(优于油车,平于其他电车)

买卖任何东西,从销售到购买之间,只要有中间商,就至少多一道关卡来赚钱和耽误工夫,而这往往层层叠加最后都是由最终的买家来承担。没错,说的就是国内的合资厂商和4S店。
例如一台BBA吧,先由国内合资厂商进行简配加价,再交4S店进一步加价和上套路(装潢、店内贷款金融、店内保险、各种手续费、这费那费,或者就是空口白牙直接楞加价),最后的车主都要给这些合资厂商和4S店的每一个坑你的人发工资和奖金。没辙,就算你了解和熟悉这每一个套路,该额外付出给这些人的金钱和精力都仍旧得出,要不就别买。至于说他们为自己辩护的能够给顾客带来的服务的那些理由,可能大部分人都体验过,都是些负服务,糟心。
假设特斯拉到他们手里,我都能想到,比如Model Y的话,阉割一下功能再提升一下价格,出个高配、中高配、中配、中低配、时尚动感配,主推利润率最高的配置,然后强制几个装潢包(高价垃圾贴膜、脚垫、充电枪啥的),店内贷款金融和保险回扣各种费,然后再看排队时间长的话收点加价费、提车费、插队费、出库费、这费那费,你最后还得谢谢他感谢X哥Y总协助顺利提车,有空还得记得回来进一步为使用和保养继续交那些坑人的费。对比过各品牌汽车、电车分别各自在中美市场的配置和差价后,国内的特斯拉简直更香了。
所以,特斯拉以及其他新能源品牌的直营直销的模式,我拍手叫好。我极为希望我的钱要么就被造车的人赚去消费了或者再投入生产了,要么就是省下来在我的钱包里能多吃点好吃的,而不是给这些中间商赚走,他们的所谓“中间服务”,我不需要,就是不需要,一点点都不需要,更别说节省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了,爽。光这一项,值个上万人民币,不过分。
特斯拉已经过了在城市中心商场租高价店铺开体验店打名气的阶段了,于是果断关店去郊区了,并且相信省下来的这些体验店的钱(以及市场公关费用)最终都会进到特斯拉的利润、再生产投资和未来车主购车的降价中去,这简直太好了。
所以这些人能不恨特斯拉么。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特斯拉所陷入的争议的大部分的敌意者的来源,就是这些中间商和其他竞争厂家,他们是真的希望特斯拉早倒闭一天早好。特斯拉又遭这些人恨,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成本来应对这些恶评,可不就得陷入争端么。同时,我完全支持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所有车主和行为。
6、其他优点

i.安全
首先,特斯拉在各个评级中都是最高分,在各个被蹭热度的明显倾向于对手的对撞视频中至少没输过,最安全之一没啥问题。
其次,安不安全有时是个相对概念,得在相比较的背景下。比如自燃或碰撞后可能的燃爆,每年汽油车也在自燃,电动车也在自燃,根据数据汽油车自燃的比例其实比电动车更高。然后汽油这东西火一点就着,电池组已经被要求烧几分钟后才能着,然后还要说电池比汽油不安全?
ii.环保
之前我一直偏向于认为,说电动车环保是个伪概念。因为它用的电池还是要消耗大量资源来生产,并且在电池报废之后还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然后它使用的电还是要靠别的发电形式供给,这感觉对环保产生的影响反而更大。
但现在感觉不太一样了,因为电池以及车上其他部件的回收利用越来越成熟和充分,因为由于电力的储存难度和发电效率不同,集中发电一般综合来看比各个单独发电要更环保,因为电动车如果更多地实现谷电充电甚至能平衡电网的丰谷荷载。
具体详见特斯拉《社会责任报告》,特斯拉在做了,并且做得也不错了,希望会更好。如果做得好了一起表扬奖赏,做得不好一起来责骂惩罚。
iii.空间大
车内空间+后备箱+后备箱下层+前备箱+后排无中间传动轴凸起,空间是真大。
iv.超冲网络
虽然贵一点,但比汽油还是省不少。当然汽油车加油在不排队的情况下肯定是最快的。独有的超冲网络是长途的一大优势,将来将向其他品牌电动车开放。
v.科技感、手机APP和车辆系统OTA升级
科技感很吸引宅男,一代代的OTA升级的确在优化和增添更多的功能(地图功能更新、后视镜自动防炫目可关闭……)
vi.音响
这个价位,这音响真棒。
二、缺点

1、自动驾驶的名不副实和误导性

无论是AP(auto pilot)、EAP(enhanced auto pilot)还是FSD(full self-driving),在现阶段,都还只能算是辅助驾驶,最多算个assistant pilot,配不上自动驾驶的名号。
虽然目前的版本对于驾驶已经有比较好的感受和体验,但是仍旧对于路上的极端和各种未知及特殊情况无法处理,需要人的及时介入,否则会造成轻则车损重则人亡的严重后果。安全性是最重要的问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实在是没有资格按目前的名称称为“自动驾驶”的。
特拉斯的逻辑可能是,我将来会实现全自动驾驶的,这个是目前的beta版本,所以是一回事。但是我觉得正确的逻辑,或者说大家通常的理解,自动驾驶就是车子已经能自动驾驶,在限定条件下使用不用人的干预了,我可以吃饭玩手机睡觉了(误)。所以目前并没有资格称为自动驾驶,而应该只能称为辅助驾驶,直到真的能自动驾驶后(目前所谓L4、L5标准后)才能使用自动驾驶的名称。胚胎就只是胚胎,只有在真正出生后独立呼吸行走和各种机能独立运行后,才是真正的一个生命存在。
同时,由于特斯拉的领先地位起的坏的带头作用,各个其他品牌也纷纷跟进这一做法,毕竟先把旗子打出来好编概念编故事画大饼好听上估值上PE啊,恶性竞争般地推出了各自的辅助驾驶,并也直接命名为自动驾驶,导致了很不好的市场现状,这很错误。
所以虽然希望自动驾驶的未来能好,但现阶段必须要当做不能自动驾驶,只是能辅助驾驶,不要抱有偷懒和侥幸心理,不要相信夸大的宣传或误导,时刻准备人工接管。不过,AP真是挺好用的。
2、品牌争议性较大,烦

并不是产品本身的缺点,但品牌在市场中的争议性带来的弊端也的确是弊端。
虽然对我自己来说,别人的评价要落实到客观实际情况有没有道理上,参考意义有限。但是也非常能理解,生活在各种社会环境中,有不少人还是需要顾及周围人群的评价,并且将自己的判断的很大一部分参考别人的评价和态度的。就像相亲市场上,一个帅小伙或漂亮姑娘,各方面条件都挺好的,但就是好像听人说其作风有问题,那这个时候,听者往往不是或者无法去核实这些传闻的散播者是否有证据证明他所言非虚,而是去问这个小伙或姑娘“既然在现有的争议的情况下,能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人嘴两张皮。所以,既然心理有这么个疑虑,要不还是看看别的小伙或姑娘吧。
Elon Musk张扬的个性给特斯拉带来了非常浓烈的个性,同时在中国市场上的确存在着“刹车门”、“割韭菜”等不论对错但客观存在的论调环境,有的人可能会非常在意这个。比如开个特斯拉,可能会有人显格格地要来跟你评论一番他在网上看到的这这那那,还报以自我满足的微笑。中国人的社会有时还挺在意这个的,低调才是省心和安全。如果是这样的情况的话,的确这方面对特斯拉来说是个弊端,买车很容易被评头论足,不论是恶意的也好跟风的也好。但随着不断的成熟,这种争议目前也在逐渐理性化和弱化当中。
但反过来看,当几乎任何讨论电车的话题都必然要牵扯到特斯拉才过瘾的时候,特斯拉至少行业标杆的地位就没有疑问了,比如苹果,比如科比。能应对得这么差(几无删帖控评和五毛能力),是因为相信产品过硬以及没把过多的成本花在市场上,这不又变成好事了。
以及个人的一点小私心的话,这车,你买不推荐,我买我真买。
3、续航和里程焦虑

使用场景区别:如果有充电桩且在城市里通勤为主,可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比油车还方便和不焦虑;如果没有充电桩,就看自己和经常目的地周围是否方便了,大城市一般没问题;如果偶尔长途,一般不是问题,最近连西北和东北的超冲路线都开通了;如果经常长途,那就要自己判断了(我觉得长途一个人开车的话充电和休息配合节奏一致挺好的,但如果是多人轮换开车的话充电就有点费时间了,然后长假高峰期充电很可能会和加油一样还要排队)。
高速能耗衰减:根据目前的使用,感觉高速能耗衰减不太严重。国庆长期顶着限速自动空调开音响一半ap一半自己驾驶,能耗大概在170吧。
空调能耗衰减:感觉开不开空调能耗有很大的区别。在高架上匀速不开空调通常行使,能耗能降到100左右(60度电能跑600公里?),在市区开空调爬行,能耗能高到300+(60度电能跑200公里?)。
冬季能耗衰减:据说磷酸铁锂电池冬季性能衰减较明显,建议冬季有暖气地区还是得买三元锂电池四驱版。上海作为一年能下雪和零下总共没几天的地方,磷酸铁锂后驱应该够用了。
4、各种小问题

共振:我是真没发现,甚至还要去问朋友共振是什么,因车因人而异吧。
玻璃晒:顶上的玻璃其实不晒,不摸也不热,但是前档和两边的玻璃就很晒了,感觉熬到下个夏季看看到时候怎么办。
装配工艺其实还可以了,后座椅螺丝出厂即生锈,就那样了。
死机:目前还没碰到过。
噪音:城市里没问题,高速上风噪和胎噪还是有点吵。
底盘悬架硬:不觉得。
内饰烂(无前仪表盘):完全能接受,并不想把钱花在这里我不需要的“豪华感”上。
地图比较烂,正在不断改进中,但空间仍旧很大,谁让高德就是优秀呢。
A柱盲区略大,十字路口左转时留神对面过马路行人。
安全带高度勒脖子,各人不同,我没有,但有人有。副驾驶安全带不用时磨座椅磕碰声,基本没有。
OTA升级:目前发现,OTA升级时门玻璃会无控制,此时开关门玻璃可能会不能自动伸缩,导致关门直接把玻璃干碎,目前只能靠用户自己注意,这个锅应该在特斯拉身上;每月10块钱的联通流量包月,却偏偏不能用来车机系统、导航和娱乐升级,一定要再连WiFi或手机热点,差评,这个锅可能在联通身上;OTA升级只能等特斯拉系统分配,不能像苹果一样第一时间自己选择是否升级,这算个特性吧,但作为消费者来说肯定还是苹果的方式体验更好。
360全景影像:这个没难度吧,希望以后OTA能更新出来,对防止轮毂磕马路牙子和密集老小区里穿梭很实用。不磕几次轮毂,感觉都不好意思号称真实车主,唉。
座椅通风:夏季实用神器,希望以后能加价有吧,如果白内饰有座椅通风我肯定就选内饰了。
三、争议点

1、所谓的“刹车失灵”

现在应该算已经没有所谓刹车失灵这一风波了吧?这一风波是怎么过去的,是硬刚过去的。不是谁的声音大谁就有理的,不是谁先哭闹起来谁就是天生要被哄的。在那个速度下撞飞了还能站起来骂特斯拉,先想想自己的命是怎么活下来的吧。这一风波也就在目前装备工艺最高的中国市场有,海外市场根本没这回事,原因也就和前面说的一样挺明显的了吧。
倒是看到另外一个情况屡屡发生。很多车主在地下车库的环氧地坪上,如果车速过快或地面有水的话,很容易打滑刹不住车然后撞墙,当然这情况别的品牌车也有,但电动车可能由于车身更重以及加速更快,一旦打滑起来更难控制。可能需要车主更小心,以及车厂看看是不是在这一场景下有优化的空间。
2、所谓的“单踏板”模式

首先,所谓的单踏板模式从来都没有把刹车踏板拆掉扔进后备箱里,刹车踏板永远就在它的位置上,永远可以踩并且一踩就会启动刹车的。
这个保持模式适应了之后,我觉得非常好用(包括没有蠕行,倒车也要点一点油门,兰博基尼和宝马M系一样)。以前只是踩下油门是一个有效指令,现在把保持油门和松油门也变成了有效指令了,我自己开起来真的更轻松,提车后只用这个模式,坐车的人亦无不适。我周围的朋友也都非常适应,并且觉得这样甚至是个更好的方案。在红灯前彻底停下的那最后一刻,保持模式停得非常平顺。
当然肯定有人觉得无法适应这个模式,以及在关键时刻可能反应不及时导致刹车踩错油门。那就还是个适应问题额,实在不适应的话,开缓行模式就和油车差不多了。
3、特黑与特粉

这个跟流量明星的问题类似。
恶意的敌商、五毛和骗关注博主就不说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骂一句郭德纲大红大紫,喷一顿特斯拉升官发财。以及那些所谓的汽车KOL和各种博主、大V,你们收了谁的钱,随便一个行业从业者或接触者都知道,真的别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了。
特粉也完全没有必要。如果有问题了,肯定要正视和解决。瑕疵的个例是难免的,应当好好地处理个例中的问题,但不应过多地因此否定整体的价值;如果瑕疵的个例上升到需要整体重视的通病或严重性了,那该喷就喷,该改就改额。
关于消费者维权,我完全支持特斯拉和消费者双方硬碰硬硬刚到底,让法院来主持公道,而不是骂骂咧咧地闹事,却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是不讲道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4、信息数据安全

我完全支持国家管理和维护国家和公民信息数据安全,但只是不让特斯拉进大门就有点搞笑了。这事不仅要针对特斯拉,而是要针对每一家车企,乃至非车企的其他行业。
滴滴美国上市这破事儿再次显现了那些买办二五仔卖起国来丝毫不比鬼子能力弱。所以不仅是针对外商车企,而是每一家车企,都要进一步制订统一的相关法规、管理规定并落实运行,让所有在我国境内的信息采集者不论内商还是外商,都必须按要求将信息存储在境内,并只能按照要求收集和使用。
所以,这就不能是针对特斯拉一家的问题了,而是管理部门针对这个行业随着技术发展产生的新风险,统一实行更完善的管理制度。谁也不比谁好,但谁也不比谁差,大家一起按规则办事才是正道。
5、降价风波

其实这个点,我是想放在优点里的。成本下降了,保障利润空间的前提下,我就降价;成本上升了,我就涨价。这也是个问题?
先买的车主就因为因此残值受影响成韭菜了(特斯拉涨价时你的残值涨了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没学好,还是希望我国社会发展水平越来越差物价水平越来越高,还是被“承诺永不降价(那多赚的钱都归我自己就不和你们分享啦)”的真正黑心商人蒙蔽了,还是这辈子以后再也不买新车了?
6、残值

其实这个点,我觉得很有可能也会是个优点。
现在说电动车二手残值没有汽油车高,部分是因为燃油车还占主流,电动二手车市场还不够相应地发展成熟,但其实目前二手市场价已经不低了。
然后在目前全球号称2030年左右逐步全面禁售汽油车的前提下,如果是同等条件下2021年底乃至2022年才到手的汽油车,打算开几年?假设6年后2028年了,还有两年汽油车就禁售了,配件维护和保养靠谁?三手车谁来接盘?有没有49入国军的感觉?汽油车感觉可能会越来越像后期的诺基亚旗舰机,买的时候也三五千挺贵的想着能撑能打,结果由于iPhone的发展突然就没人要了。以及特斯拉作为电动车中的最强者之一,销售量大残值一般也会更高。
当然如果不卖并收藏,且自己有维护保养能力的,那是另一回事了。
7、电池寿命

电池的寿命已经超过车本身的寿命了,特斯拉使用多年后电池衰减情况的实测已经很多了,不用换电。
四、结语

首先,特斯拉是怎么来的,是在各家车企骗补国家巨额财政补贴那么多年后,国家和上海政府招商引资进来的,政府官方给的地、贷款和政策。特斯拉背着上海政府的税收指标,背着各家银行的借款利息。首家外商全独资车企,意味着自改革开放初期横行至今的德国佬们多年心心念念而不可得的,国家把这个口子给了特斯拉。
其次,特斯拉之前,电动车的形象从来都是老头乐,与“性感”和性能不沾边;特斯拉之前,我们的各大车企们都在努力地喊着“弯道超车”却“拼命努力摸石头但就是不过河”,几乎以骗补贴为唯一目的,浪费政策和机会窗口。特斯拉之后,才有人证明了电动车这个行业真的可以有,才有了凭着自己努力以及利用特斯拉造势兴盛起来的造车新势力们。Tesla在造电车之外,还有太阳能发电Power roof、能量储存Powerwall、Robot、保险等一堆业务,SpaceX还有Starlink星链计划、发射及回收火箭乃至移民火星的任务(Elon Musk的Twitter上对于SpaceX的热情显著高于对Tesla的),Boring Company还有高速隧道项目。经历了浑水做空失败、开放专利及将来开放超冲,当然也有吸大麻和投资狗狗币这种奇葩行为,但,真是精彩。
所以,特斯拉在中国建厂,采购中国的原材料,发展中国的相关上下游产业链(A股有多少家公司是特斯拉板块的),雇佣中国工人(用工荒原来通过多开工资就能解决,神奇吗)培养中国人才,缴纳着中国的税收,创收着中国的外汇,给中国乃至世界市场输出非中国品牌但中国制造的产品。他仍旧盈利且蓬勃发展,这肯定不是件坏事。在当今复杂严峻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Giga Shanghai二期已经基本中止了(意味着前面的优点都不再进一步扩大了,国内消费者无法进一步享受更先进更便宜的产品,印度市场或因此得福),更多进一步的战略合作(研发中心、产业促进、高校联合项目)也没戏了,国家和上海政府的辛苦布局换作一口老血。当占便宜的时候,要做的是默默维持现状享受现有的状态带来的优势,而不是替劣势方拍桌子搅局。
同等条件下,是更愿意支持国产品牌的(虽然Tesla的国产程度其实已经高到夸张)。但真心希望国产能拿出更好的产品,而不是其他的歪门邪道。Tesla AI day就是一个明显针对人才的争夺,而不是投资者什么的了。在AI day上,都是美国和印度人的面孔和声音,多希望能有更多中国人的面孔,多希望中国的人才能够在这个行业领先,多希望借着Tesla这条鲶鱼的存在能够带动国内上下游的产业发展,早日能够有同样优秀的其他竞争者出现,也让我们这些消费者能有更多的选择,和享受到科技的成果。少一些一个个的创始人、创始团队只想着怎么织ppt编概念、吸引投资、上市套现跑路。监管层和消费者,真的看得懂。
duck25 发表于 2023-11-28 13:35:4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7月26号更新:
已行驶67534km
中途出现一些小插曲。开车回万州,打算在车内过夜的,结果在突然空调坏了


尝试了重启车机,关机下车锁车再启动,都没有。给400打电话远程诊断,确定坏了。当晚400联系了同事,说第二天给我叫拖车,从万州拉回重庆修。给我报销当晚的住宿费。我们因为是一家人出行,可以给我报销万州到重庆的高铁费或租车费……于是我就租了车……我爸妈听说这个车坏了还有这样的待遇,都震惊不已。
另外,我改装的电动门把手里的拉绳断了,特斯拉售后不修。
新入了顶部遮阳配件:静电吸附贴,是神器,推荐大家购买。

2023年2月22号更新
已行驶55395公里。
中途更换过hepa滤芯,不然冬天前挡风玻璃会起雾,而且臭。
去过重庆-张家界-衡阳-韶关-长沙-武汉-宜昌-重庆
去过四川环线,色达。续航充电都OK,有需要路线图的私聊我。
四驱长续航雪地驾驶无压力,无需防滑链。如下视频:

建议买四驱长续航。
https://www.zhihu.com/video/1611788998757879808
2022年10月14日更新:


已形式4w5公里,再说说。

  • 的确,这是一辆自私的车,乘坐这辆车的人,貌似更容易晕车。
  • 特斯拉钣金中心给我修车后,出现后备箱漏水,去检测了不下三次,最终解决。理由是:新手维修工打胶的时候,有几个地方没打到,比如后车牌螺丝处。我真尼玛……太不专业了。
  • 最近窗户经常出现关不上的问题,感觉像是触碰了防夹手,自动缩回去了。

2022年4月19日更新:
10个月,已经开了2w5千公里了。补充一下自己的感受:
真香:

  • 单踏板模式,开车真不累,而且还安全。我在抖音上和别人杠过单踏板模式不安全的事情,当你开过才知道有多香。
  • 动力。不用多讲,我平时开得比较暴力,2w5公里数,平均能耗172……
  • OTA。经常的升级,会让你时不时的有惊喜
  • 音响。不黑不吹,听着确实舒服。
垃圾:

  • 异响。因为异响,我去了至少3趟特斯拉,右侧B柱异响,后尾门异响,后车牌异响,真让人毛躁。不过现在好了。
  • 重庆保利特斯拉授权钣喷中心。第一次因为撞了高速路上的货车轮胎,钣喷中心把我底板的一个好零件换成了新的,而一个坏掉的内衬,却忘了给我换。第二次因为被出租车追尾,后备箱内右侧挡板的一个插销螺丝居然没装上(不但没装上,还把那个插销螺丝装扭了),导致我去了两趟特斯拉中心才找到异响的原因。
  • 雨刮器。简直了,谁用谁知道。

另外,用了这么久,有些必买和不推荐买的东西,我一并说一下:

推荐买:
1、游戏手柄。推荐必须买,和儿子在车里打打游戏,比什么都香。
2、后备箱隔板,这个很香,安装方便,增大储物空间,还有一定的隔音效果。安装的时候,注意别挡着左侧放后排座椅的按键了。
3、车内的充气床垫。出去玩非常好用,车里开着露营模式睡觉那叫一个舒服。建议买自动充气的那种,方便。
4、手扶箱里的隔板,明显的规整物品,这个必买。
5、TYPE-C扩展坞,这个就香了。我用的13promax,无线充电慢,而且发热量大,用这个扩展坞,好看又方便。
6、随车家用充电。我买的小特的,带一个,我应急过1次……但是总比没有的好,有一个比较方便。
7、遮阳帘,在重庆,遮阳帘是必须的。不过冬天我都拆了,折叠放后备箱,夏天的时候再用。吐槽一下遮阳帘中间的那个强磁,受热会掉……
8、自动门把手(2000元),要舍得的话,买个自动门把手,老人小孩儿上车方便多了。我感觉是刚需。

不推荐买:
1、安装在驾驶位背后的宝宝操作台,装上后没什么明显的用处,很快就拆了。
2、后备箱垫,装了各种异响,而且影响空间大小。原车的毛绒垫清洗也挺方便的。
3、充气宝……在特斯拉上一次没用过,倒是给气球打过气……牧马人上用过,充气特别慢。浪费钱。
4、天窗冰甲……浪费钱,买个遮阳帘比什么都强。

-----------------------------------------------

看到网上各种黑,我吼一句:
特斯拉首先就是一辆普通的轿车,有动力,可控制方向,可控制速度,可以载人。只是一辆普通的车而已!
但作为一个驾驶员,你得首先会基本的驾驶技术,你就当是一辆普通的车开而已,这个车没啥毛病啊。
如果你要用ap,acc,fsd这些功能,真的要仔细阅读,小心试验,再谨慎驾驶。
我一个老司机,第一次在遇到堵车结束,车辆自动加速的时候都恐慌。遇到充满电,车辆动能回收暂时失效的那种加速感时都紧张,你说一个新手去倒腾这些玩意儿,是不是很可能出事?何况我还读了说明书,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建议所有买特斯拉的新手司机,先把车技练好,同时好好阅读辅助驾驶相关的说明书,小心的在车少的道路先试验,和车辆建立一定熟悉度了再去搞辅助驾驶。

<hr/>结合近期的使用和评论,做一下更新3(9-2):

  • 最近特斯拉推出了“移动服务”,预约之后,有工作人员上门完成安装,全程我都没露面,整个服务就完成了。根据他们客服说“大概维修项目明确,不需要举升机,专用设备,试车的一些项目”,都可以移动服务完成。
  • 目前已经开了7300km了,结合评论说说自己的感受。以下内容都是基于我个人对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版和开过的燃油车的了解得出的主观建议:


  • 核心优点:
加速快,超车信心十足;
操控好,车随心动,底盘厚重感和指向性,个人感觉和宝马五系差不多甚至还要好一些;
静音,在城市里开,车内很安静;
自动驾驶好用
玩具,OTA、游戏等,让你有更多的理由和意愿和这个车相处,而不只是代步;


  • 核心缺点
悬挂硬,过不平整路面,感觉很颠簸;影响乘坐舒适性;


  • 建议
推荐购买人群:
小两口喜欢自驾
老人乘坐不多
对加速和操控要求高的
喜欢电子产品的用户
经常开高速的

不推荐人群:
老人经常乘坐的
舒适性要求很高的
经常使用车内按键功能的用户
没有好的驾驶习惯的用户

<hr/>之前开的燃油车,今年5月果断入手了model y四驱长续航,黑色,大轮毂;其它都没选配。
日常市区开,上下班25km的样子,开过两次重庆黔江来回、重庆万州来回、成都重庆来回、开过成都到泸沽湖、丽江、攀枝花、西昌这样的高速和国道。
说说感受:

  • 感觉特斯拉电动车不太适合新手司机驾驶;尤其没有好的驾驶习惯的小伙伴,先多练练车,再上手,动力太足,不好驾驭。适应了一天的单踏板,头两周自己开着都晕乎乎的;
  • 34.7w,订车后一周就提车;一周后就出了27w的版本;
  • 单踏板模式长时间开国道线和省道线,右腿酸痛;
  • 有好的驾驶习惯,提前预判速度和方向,基本不用刹车;
  • 车的噪音还是比较大,去特斯拉店里处理了一下;但还是没法和之前的c200比;
  • 开惯了怀挡的车,特斯拉的档杆和灯杆用起来非常的顺滑;
  • 送了2个月的fsd,开高速非常的省心;但是自动辅助导航不好用,在上下匝道和市里建议不要用;
  • 空间比较大,东西可以放很多。但是要摆放好,不然车内总会有各种异响;
  • 贴了车膜、太阳膜和车顶的天窗冰甲,在重庆的烈日下,还是有点热;车顶发烫,建议不要触摸;
  • 自驾出行,没有焦虑;工况600公里左右,显示充满电500公里,高速行驶实际续航450多公里妥妥的,但是不要激烈驾驶;
  • 动力强劲,用标准运动模式,市里超车妥妥的;
  • 使用官方app和小特,远程连接车的场景和以前用燃油车有了很大的变化,远程看充电、开空调、ota升级等等,比较方便省心。
  • 一些贴心便利功能还不错,比如:代客模式、便利进出、哨兵模式、便捷儿童锁、空调座椅感应等;
  • 音响好好调一调,感觉还不错;建议听无损格式音乐;
  • 座椅加热不要误碰,烫屁股;
  • 后排座椅很硬,长途旅行坐着和躺着都不舒服;
  • 客服可以,1对1,有问题预约解决;
说手开电动车的一些困惑:

  • 要下很多个充电桩的app,很多充电桩不支持小程序或者公众号,让人烦躁,我手机里用了:加电、特来电、e充电、hiEV等等;
  • 遇到有些充电桩坏掉,到了之后充不了,气愤;
  • 燃油车喜欢停充电位,貌似拿他们没什么办法(除了特斯拉充电桩有巨额的超时停车费)
别听那么刹不住割韭菜什么的,自己开一段时间就什么都明白了。开完model y,我再也不碰燃油车了。

更新一下1:

  • 车载默认的百度导航真的很难用。有个小技巧:可以讲手机中的地址(比如高德中搜索到的地址),分享到特斯拉app,地址会传到导航的地址搜索里;
  • 如果不是在重庆的乡下,在重庆市里使用,家里可以不用装充电桩,日常来回40公里完全够用,充电也很方便;
  • “缓行”、“转动”、“保持”,我一上手一直使用的“保持”,没试过其它两个模式,在市里用起来还是很棒的,开久了能做到车随脚动,脚随心动。脚酸不是因为要才多大力,是因为一直保持脚踩的姿势。充满电之后,动力回收会减弱甚至消失,一定要注意用刹车控制速度;
  • 多开开标准模式,有助于使用在舒适模式下开得更稳;
  • 贴了车膜可能会影响雷达感应,系统会报错;
  • 减震不好,过坑洼路面颠簸厉害,震动感觉直接传到了心脏和丘脑。我妈不懂车,但她说:乘坐体验远远没有E260L舒适;
  • 我没有遇到低频共振的问题,但是车拿到之后,在特斯拉中心免费加了胶条;
  • 除了水泥路外,70以下很安静;高速下胎噪风噪都比较大,看群里的车友说都不建议做隔音,会影响原有结构;
  • 打开“车主手册”会死机,屡试不爽;客服说这是bug,今年会修复;
  • 使用剧院中的app观看视频,会非常卡,基本看不了;客服说这是bug,会修复;
  • 使用某些服务区的国网充电桩,会经常出现自动断开充电的情况,据国网的工作人员说是电压不稳。不只是特斯拉断电,其它新能源车也有同样的问题。
更新一下2(8-19):

  • model y的低频共振问题,我到没感觉到,但是因为噪音大(谁不希望自己的车更隔音呢?),我去加了胶条。客服告诉我,今年4月5月出厂的车,在后备箱两侧的雨槽上加了橡胶垫子,做了共振处理了。5月之后的车,又加上了胶条。但是我的胶条在7月的时候,其中一侧掉了;估计是粘胶不好,厂家做了升级,我等待去做第二次调整。
  • 前几天发现车辆在80km以上的速度下松开电门,车内有滋滋滋的电流声;我估计是动能回收时的声音,约了售后去看看咋回事。
  • 现在发现播放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等不卡了,视频流畅了很多,或许是官方做了升级。
  • 之前车辆内部右侧有异响,去做了检查,说是里头有个卡扣松了,师傅建议下次帮我多加一个卡扣;右侧B柱的间隙有点大,也做了处理。现在没有异响了。我问了一下my车友群,大家都没遇到这个异响的问题,囧
  • 我的fsd试用已经到期了,在高速上正常启用ap,车道保持和跟车都没问题,只是不能自动变道和自动辅助导航了。
  • 雨刮器水用完了,客服告诉我加自来水或者矿泉水就ok,我加了3瓶农夫三拳~
另外跟大家说说我都额外配了些啥:

  • 车膜,3000,见下图
  • 太阳膜,全车窗,1200;
  • 天窗冰甲,800
  • 车顶遮阳帘,179
  • 随车充,799
  • 主驾驶座位底部储物盒,88
  • type-c1拖3数据线,35
  • 游戏手柄*2,399
  • 多功能安全锤(希望不要用到),29
  • 特斯拉专用香薰,99
  • 小米充气宝,199
  • 主驾驶迎宾灯*1,35
  • model y专用充气床,248
  • 后备箱前备箱垫,320






上附上车身图。


上附一张迎宾灯的图。迎宾灯安装简单,买的时候里头送了工具,拆卸安装几分钟搞定。
10月29日更:
被出租车追尾,耐撞。如图



wybt 发表于 2023-11-28 13:35:4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6月买的长续版,曾经感觉网上很多说法有夸张成分,现在也深刻感受到了:
好的方面:
1、加速确实很爽,超车信心很足,感觉更有安全感。个人以为设置“舒适”模式足矣,不用“标准”。如果用“标准”的话,可能对于很多油车切换过来的司机,会觉得油门太灵活。
2、model Y确实很能装,特别是前备箱和下沉的那个后备箱好评!现在我带家里2个娃出去玩或者参加培训班,所有东西都可以放前备箱、下沉后备箱、以及两侧的两个洞,然后整个后备箱只放床垫。累的时候,可以在车上睡午觉,没有尾气,没有噪音,即使是在地下停车场,虽然外面空气不好,但tesla自己的空气过滤做得很好,车上睡觉很舒服。
3、自动辅助驾驶确实好用。送了半年的EAP,从一开始战战兢兢到后面放心使用,这是一个使用过程中信心建立的过程。总的来说,我的看法是,自动辅助驾驶虽然不是100%可以依靠,但是确实可以极大降低精力和体力消耗。个人以为,良好的表现,还是在于强大的芯片算力,以及背后海量驾驶大数据。前者是硬件配置问题,其他厂家还可以超越,但后者目前确实有点无解。
4、电量管理确实准确。正常驾驶情况下,表显里程与实际里程之间差距很小。方便对充电地点进行估算。
5、使用成本很低。购车只在车价之外给了280的办证费用。如果这样算下来,车价实际上基本相当于买一台30万出头一点的油车。再加上电费确实便宜,保养确实没啥花销,每年至少还可以节约个2万样子。确实如很多人讲的,电车是开得越多,越划算。
6、出行确实没油费、积碳这些压力。电机不需要热车,不会出现油车因为各种问题导致的怠速不稳这些问题。电机一直就那样,不需要更换机油,不需要更换变速箱油,不需要更换正时皮带……感觉确实少了很多需要关注的东西。现在出个门,即使路途很短,我也开车。因为不需要考虑冷车高油耗,也不需要考虑发动机积碳这些。冷冻液也不需要我再关注了。我现在平时用车只管一件事:玻璃水。然后就是每年去tesla售后检查一下。
7、车机系统确实优秀。这部分还是得比较一下其他厂商。我个人的感觉,虽然tesla的车机,特别是导航还是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的地方,但确实是最好用的了。其他厂家基于ARM通用平台开的车机,在系统优化上总是差那么一点。tesla基于intel平台的自研的系统,车机贴合度确实感受要好很多。小朋友是超级喜欢这块屏幕的,他们感觉跟Ipad一样,可以很容易学会操作。还有能接手柄打游戏………………
8、椅子第一坐感不舒服。相比很多车,tesla的座椅很不舒服,偏硬,座垫偏短。但是很有趣的一个结果是,开同样几百公里的路,我开那种“舒适”座椅的车,下车时觉得累得很。但开tesla却没这感觉……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硬一点有助于血液循环,所以身体没处于一种“睡眠”状态,所以下车没那种“疲劳”感????
9、确实如很多人所讲,在90%的使用场景下,电车确实比油车强,特别是在充电站发达的城市或者周边。
10、开了电车之后,确实回不到油车了……家里的油车现在没人想开。即使是跑长途,家里人第一选择还是去研究充电站,实在觉得没法,才会选择开油车出去。
11、客服是惊喜。电话秒通,只有2级选择菜单,每一级只有2-3个选项,人工秒接,感觉很好。有问题,能马上给解释就给解释,不能给解释的,可以要求他们了解清楚后答复,也确实很快答复了。可能我的问题都不是太复杂吧,不涉及太多灵魂拷问之类的,总体感觉还是ok。
12、城区低速确实很安静,高速路上确实风噪和胎噪明显,但少了发动机的嘶吼,总体还是能接受。有时候在高速上有一种莫名喜感。人家油车的发动机都是很man地“轰轰轰”地冲,tesla的电机是矫情地“嘤嘤嘤”地冲……
13、tesla确实省电。按照我的驾驶习惯,跑得最多的一段单边11公里的短途(上下班),空调21度,驾驶设置为“缓行”,能耗140-170样子。如果不开空调,驾驶设置为“保持”(就是单踏板模式),能耗大概90-110的样子。高速要费电些,但也没有超过过170。
14、(0928补)之前忘了说一点,当时选model Y还有一个吸引我的点,就是在我试驾的所有车里,model Y是唯一一个在售的,我张开两腿,不碰膝盖的车。其他车我坐在驾驶位,分开膝盖,一定会碰到车门或者中间挡位台那个地方。我自己对这个是很在意的,因为这个姿势极大影响了我在驾驶位的舒适度。
15、(1014补)忘了提tesla的厂家直销模式。我个人是很喜欢这种模式,感觉大幅降低了买卖双方的成本。以前买油车与4S店销售打交道,完全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价格、赠品似乎都有各种空间,都得不断博弈和谈判。真心觉得累。可能有人喜欢这个过程,但就我而言,觉得纯属是浪费精力和时间。我愿意把讨论的时间放在对车辆技术和应用场景的讨论上,实在不喜欢讨价还价。这也是能够快速下订,快速提车的重要原因。
不好的方面:
1、减震确实不好。特别是在类似小炮弹坑那种路面时,车感觉是蹦蹦跳跳的,像个几万块钱的车。仔细研究了一下,感觉主要问题可能是胎压(不太确定)问题。tesla把胎压设置在2.9,整个减震都会偏硬。曾经在网上看到别人讲,降到2.5会有很明显的改观,但是没试过,所以不确定。
(1008补:确认了,在低胎压的情况下,减震会大幅度改观。最近天气变冷,也跑了寒冷的地方旅游。胎压曾经最低到过2.4。就我个人感觉,胎压到2.6之后,减震就明显改观了,特别是在过坑的时候。在我使用的场景下,电耗并没有显著的增加。)
2、单踏板模式我持保留意见,感觉有点反油车司机的直觉。之前开了差不多接近20年的油车(无事故),开了tesla之后就用那个“单踏板模式”(其实就是“保持”模式)。才两天,在某个紧急情况处理时,我居然第一反应不是换脚踩刹车,而是踩油门……(而且确实踩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去踩刹车)。
当时那一瞬间我背上汗毛一下全竖起来了,被惊吓得厉害。后来仔细思考了一下整个反应过程,个人判断是长期油车养成的习惯与开tesla单踏板模式之间身体直觉矛盾造成的。从此之后,我只用“缓行”了。虽然电耗会高些,但是我仍然强烈建议最好都设置为“缓行”,虽然可能失去了所谓“单踏板模式”,但是个人觉得这样更符合油车司机常年的身体直觉习惯,也有一个比较平顺的能量回收制动。tesla交付时的新车主培训的时候,我记得当时讲解员也讲了,建议新车主都用“缓行”,估计是还是刹车门事件的问题。
3、电脑对于静止车辆判断失败几率很高,很多路障无法判断,而且自动驾驶非常依赖地面划线。所以我对于自动辅助驾驶,是真的只当成“辅助”,不敢真的让它“自动”。当发现道路设置不是规范的,或者路上出现施工这些电脑无法判断的设置时,我一定不会用自动辅助驾驶。
4、跑长途的时候,充电是个麻烦事。即使路上有充电的地方,但是确实会增加路上消耗的时间。
5、城区外,县城乡镇、高速、国道这些地方的三方充电桩,总是薛定谔的猫的状态。你不到跟前,是永远不知道它们能不能用。即使是tesla自己的超充,在偏远点的位置(三四线城市),偶尔也会遇到意外不能用的情况。虽然遇到的问题次数不多,但确实会带来心理上因为不确定造成的恐慌感。
6、(0914补)轮毂太容易擦伤了。看了一下,一切都是那个扁胎的锅。轮毂外凸,同时扁胎的轮毂太矮了点。别的车侧方位停车是擦轮胎,tesla是擦轮毂……很无语。
7、(0914补)还是有10%的场景是不好用的。比如……我想去西北大环线,我想去四川西部旅游。那一路的补电实在堪忧。目前的充电设施建设,只能叫做能用,距离方便还很遥远。
8、语音识别是垃圾(0922补)。看得出tesla非要走自研这条路,在语音识别功能的投入明显少得可怜,最后做出来的语音识别,实在垃圾,完全被自主品牌友商按在地上摩擦,摩擦。而且,整个语音识别除了处理的关键字单调,要求发音比较严格外,在没网的时候,语音识别等于0。也就是说整个语音识别都是基于云端的,带来的问题是识别反馈速度慢,对网络依赖性很大。
9、(0926补)跟联通的合作。三大运营商,tesla选了最拉跨的联通……叹气。
10、(0926补)车门太重了,或者叫做太紧了?需要用比较大的力气才能开关门。我不知道是我的个例,还是普遍现象。最近看着家里小朋友每次费力开门,然后小心地上下车怕被夹着,心里就觉得很不开心。
11、(0928补)部分工业设计确实偏激进。比如我感受颇深的就是后车门取消机械开门。前车门虽然是有机械开门的按钮,但是后车门没有。
         (0505补)用了这么久,必须如实承认一个问题,我不赞同model Y的工业设计理念。感觉tesla完全是在拿性能车的思路在做量产家用车,这是与model Y本身应该的定位不一致的。model Y应该是好用、安全的家用车,能够带着一家人舒适地出门玩耍。想吐槽的小问题很多,比如:1)第二排的舒适度作为家用车来说,真心不及格;2)本来车辆减震就不好,第二排靠窗位还砍掉了顶部拉手,导致第二批乘员在颠簸的路途中不舒适;3)杯架没有限位器,颠簸中杯子在里面晃晃荡荡;4)缺乏必要的实体按键,对于驾驶过程中的操作准确性提出了很高的挑战。诸如这些等等。
12、(1008补)雨刮不好用。自动模式经常犯傻,与我的期望摆动速度始终有差距。当然这也没啥,毕竟市面上我还没看到过足够聪明的自动雨刮。但是当我需要手动介入,控制速度的时候,非要在屏幕上操作,就有问题了。我必须移开视线,去操作大屏幕的左下方。我觉得这是很不合理的设置。这个时候我就无比怀念机械控制的雨刮。当然也可以解决,就是先开AP,然后移开视线,再去屏幕上操作……但这很不方便。
(20220221补)经过2021年圣诞升级之后一连串大大小小OTA升级,最近忽然意识到一个现象:雨刮变聪明了。这很有趣,最近雨刮的存在感很低,我几乎都没怎么手动操作过,也都没意识到这个事。比如,前几天下雨开车的时候,我看着前挡上的雨滴刚在想是不是该刮一下玻璃了,雨刮就刮了……节奏的控制明显不再是标准的挡位,似乎确实是在根据前挡的雨滴数量在做判断。目前这个雨刮智能判断程度,我个人觉得是我见过最聪明的雨刮了。小小开心一下。
·13、(1008补)转弯灯提示音太小了。小到我需要很费力才能分辨出转弯灯的声音,如果有音乐、路噪这些时,经常还听不到。可能在tesla的工程师们的感觉上,响亮的转弯灯提示音不够优雅。但问题是,现在我经常需要去看屏幕确认转弯灯是否在持续闪烁。完全不明白tesla工程师们的做法,他们都是顺风耳吗?
14、(1101补)对于成人来说,第二排的座椅舒适度太差了。小朋友,个子矮的人可能感觉还好,但稍微高点的人都会觉得第二排补舒适。
15、(1116补)讲句实话,model Y的那块顶部的天窗玻璃,个人以为是有点理想化了。帅气是帅气,很吸引眼球,但实用性也就那样,新鲜感一过,抛开帅气好看这些感性的东西,这么大面积的天窗玻璃,剩下的全是缺点。
16、(1209补)经过一段时间确认和研究,我基本可以肯定tesla所使用的intel ATOM媒体控制芯片以及配置4G内存,绝对是一个用户体验的大短板。音乐、导航、车辆控制这些功能还没啥问题,但是娱乐功能里的游戏和视频,明显是不足的。长时间使用娱乐功能后,卡顿、死机、黑屏、闪退这些问题就会大概率出现,基本上都是因为这个芯片和内存控制两个方面造成的。听说新款model Y性能版已经开始使用AMD芯片,只能羡慕一下了,期望厂家能够提供老款车辆的芯片升级服务。
17、(20220104补)最近才发现到tesla的行车记录仪不是自动记录……这感觉很吊诡。市面上绝大部分行车记录仪的逻辑都是自动记录存档,然后存满了循环删除老的视频片段。但tesla是不会自动保存的,需要人工操作进行保存。如果没保存,就没了……这带来一个问题:真发生事故的时候,由于慌乱,忘记保存视频,会导致没有行车记录仪存档。猜测tesla没做这个功能的原因是所谓国内数据安全的问题,怕被人指责服务器不在国内,又随时在录像,会泄密。
个人的建议:
1、建议对于大部分司机而言,驾驶选项中的设置,全部设置为最左边的选择。我个人认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是最符合大部分实际使用的选择。所谓“单踏板模式”,虽然很多人说自己习惯了,但是根据我自己的感受,大脑以为的习惯,并不代表说身体反应真的习惯……所以我持保留意见。
2、自动辅助驾驶,不要真的当成“自动”,它确实是“辅助”。即使是未来FSD新版本上线了,也别依赖它。道路上的物体、车辆千奇百怪的,我是不信它能够100%全部判断出来,即使是有大数据做深度学习,也不可能做到100%。
不好不坏的方面(个人觉得的):
1、售后中心确实没有豪华感,精致,也很简单。整个等待区,零食(全是旺旺雪饼?)都是在角落里,然后放了几瓶矿泉水,也没有美女站那服务,种类非常单一。如果是有其他需求,饮料和零食,都在一个自助付费冰柜里,自己扫码花钱买。咖啡机的豆子不错,咖啡味道挺好。不过我估计正常情况下,一年才会去一次,也无所谓了。
2、车内的内饰确实简单……不过各有所爱吧。比如我老婆就很喜欢这种简约风格(极端的是她在油车里,同时喜欢奔驰的内饰)。不过我后来也想明白了,按照我装修房子的经验,我喜欢的装修还是最简单的那种,硬装不需要太多元素。如果有什么喜欢的,可以通过软装来补充。而且简单的装修,元素更少,感觉更耐看些。
3、客服基本到位。我其实更喜欢tesla这种略有距离的服务。我个人喜欢与车商之间,大家划清楚彼此沟通界面,你能帮我解决什么,做好就行了。需要我做什么,也一开始讲清楚,别让我发懵就成。别一天到晚像个闹钟一样在我面前刷存在。我只是买车,然后用车,也有自己的社交圈,不想扯太复杂的东西进去。总体来说,我觉得tesla基本还是在我接受范围之类,该做的,他们都做了,我不期望他们做的,他们也不会做。
4、电脑屏幕会出现“幽灵物体”,比如莫名其妙在旁边识别一个公共汽车,甚至识别出车旁边有人……一切还是识别算法的问题。所以我一直强调,别100%相信所谓的自动辅助驾驶,吹上天了我也不敢信。
5、(0928补)前挡风玻璃的上半部分,完全可以做一截太阳膜,用于遮蔽阳光直射。市面上有很多车都做到了,前挡的上半截会有一层深色太阳膜。model Y那个前挡的幅度,上面一截很容易受到阳光直射,影响前排。估计没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外观看起来更清爽??有时候总觉得tesla为了它的审美,牺牲的东西有点多。
6、(1009补)住的小区里tesla有点多。有次恰好遇到3台tesla和我的停一块,屁股对屁股那种。我拔下我的充电枪,周围一圈tesla的充电口全部一起打开……场面很喜感。
7、(1116补)最近还意识到一个问题:洗一次车的价格居然比加满电还贵。虽然明知道这很正常,但心里难免会潜意识产生对洗车店的不满情绪(虽然明知道这种想法不合理)。还有就是,有次在外面补电,花了20多块钱,而我直觉认为只有14元左右,还站在充电桩旁边为这几块钱按了好一会计算器,还反复查验行驶里程,进行验算……这在当初开油车时是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做这种事……每次想想都觉得是一种很有趣的心理转变。
8、(12月21日补)犹豫了半天,还是把这个问题放在“不好不坏”吧。就是model Y的传感器相互干扰问题。有时候在堵车跟另外一辆model Y的时候(不是所有的model Y),明明距离前车有1米多,但前传感器已经开始不停报警,提示距离过近,提示停止。我打了400电话,并按照他们要求提交了视频。后两天,客服又跟我沟通了两次,第3天告知我已经在tesla中心复现了这个情况,并提交研发部门处理,预计后续会通过软件升级方式解决。截至到目前,我没有再遇到这种情况,但我不确定是否得到了解决。毕竟之前遇到的,也不是跟每一台model Y都会出现这种干扰。而且这个问题也不算大问题,只是遇到了有点烦。后续再看看吧。不知道有车友遇到过不?
9、(20220104补)没有FM收音机。虽然有网络数字在线电台,相比传统FM收音机,也有很多好处。比如音质更好,更稳定,能收听的电台更多。但是有两个问题无法规避:一是延迟问题,目测节目会比FM收音机有约1分钟的延迟,有时候总会想起汶川地震时,当年我第一步官方消息就是从汽车收音机来的;二是没手机网络的时候,收音机就不能用了(这时候继续吐槽拉跨的联通网络)。
其他网上看别人遇到的,但我还暂时没遇到的问题:
1、共振:暂时没出现。我曾经在汽车之家看过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把后备箱两侧的洞都填满东西。我确实也填满了各种睡袋,盒子,矿泉水之类的东西……
2、死机:暂时没遇到,也不希望遇到。
(1014补)关于死机,看到一个说法。据说根源是intel的媒体控制芯片的一个什么问题。结合我的使用,平时很少使用娱乐功能中的视频、网页、游戏,用的最多的就是导航和听歌。我偶尔用用娱乐功能,OTA升级的时候又会重启清理缓存了。我不清楚我到现在没遇到死机的原因是不是在于此。希望有经验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一起讨论一下。
(1101补)前两天打飞机游戏(就是那个什么傲气雄鹰),连续打了差不多接近2个小时,游戏直接打崩掉。然后整个车机都卡得要死,音乐隔几秒卡2秒那种,倒车的时候也读不出摄像头,图像一直转圈。所有窗口的拖动都是一顿一顿的。一看就是系统内存不足的问题。主动重启解决。看来那块媒体芯片或者媒体用的内存确实存在问题。
3、玻璃上下时与胶条摩擦的吱吱声:暂时没遇到。
4、低速刹车的吱吱声:冷车偶尔出现,似乎属于偶发性事件,再观察观察。
model Y 不显性化的部分优点:(0922更新)
有些优点是不显性化的,但是我个人觉得很重要:
1、行业领先的智能化和集成化的电控系统。线束长度从model S的3km,到model 3的1.5km,下降到现在model y的100m(号称?),说明tesla的技术路线是明确并且坚定的,而且确有成效。
2、行业领先的动力系统的集成化。好像tesla用的动力控制系统的体积是最小的?就算不是,至少,大概也是行业前列的吧。能够用并不大的车身整出一个前备箱,动力还没有减弱,电耗没有增加,至少说明整个动力系统的集成化确实做得很好。
3、算力芯片强大。配置了两块自研的HW3.0,单块72TOPS,互为备份(未来可能潜在有并行计算的可能?)我不知道现在哪个车的芯片算力超过HW3.0了。记得2021年初看芯片比较的时候,好几个我很关注的新能源车的芯片算力还在个位数。
4、公司的AI技术能力确实行业最强。这部分不用多说了,tesla本质上是一个AI技术公司,大量资源都投入到了AI算法的研究上。我个人觉得目前这部分是没有哪家公司是能超越的。
5、行业领先的热泵技术。网上一大堆吹的了,和能耗息息相关,确实是行业领先的研发能力体现。
(1008补)跑了回高原,气温5-18度。路途中全程空调自动,吹的热风,海拔在3200-3600样子,能耗120-150。这个热泵看来比想象中还好。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