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卓越领导五大特质

[复制链接]
xf_xf 发表于 2023-11-27 10:07:0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交广国际管理咨询专家团胡一夫

唐太宗李世民出生于贵族之家,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唐朝标准的官二代。后来,当上了“国企”的一把手即唐太宗皇帝……他是卓越的政治家,伟大的军事家,也是集团管理的顶尖高手。

交广国际管理咨询专家团胡一夫老师认为,李世民有如下卓越领导的五大特质:

一、用人胸怀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魅力型领袖,对于这种领袖来说,他不信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信奉的是“现在逆我不要紧,过两天你肯定会心悦诚服地为我所用”。
——标准龙傲天思维。这样的思维也体现在用人的胸怀和格局上。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依次为: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瑾、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徐世绩、秦叔宝。
这24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始终追随李世民浴血沙场、戎马倥偬的铁杆“粉丝”;二是资历老功勋大、但与李世民关系一般的将领;三是隋室旧臣或原属其他方面起义军、后归顺李世民麾下的将领。
李世民对旧臣的关爱是众所公认的,但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构成可以看出,自始至终属于李世民嫡系的不过三分之一。用现在的话说,这24人并不能一语概之称为“李世民的人”。正是从这一份名单上,回顾24人各擅胜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既让人感叹创业的艰辛,更让人深切体会到李世民用人的胸怀。
二、人才管理
以人为本,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李世民在领导岗位上拼搏了23年所得出的宝贵经验之一。设立了"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宰相成员增多,既便于集思广益,又使之互相牵制。
房杜二人密切合作,组成合力,辅佐唐太宗,从而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房谋杜断”的人才结构。
唐太宗的“房谋杜断”的用人搭配体系是非常高明的。用人不仅表现在人的量的多少,而且还在于其人才的合理搭配,质量则既取决于其规模,又取决于结构合理,并且后者更高于前者。在一个众多人才的群体中,不仅要有个体的优势,更需要有最佳的群体结构。
三、精简机构
贞观初年,唐太宗命宰相房玄龄精简中央机构,文武官员由二千多人减至六百四十三人。同时对地方行政机构“大加并省”,裁并了许多州县。唐太宗李世民采取一系列措施简政省官,精简了机构,整饬了吏治,大大提高了国家各级机构的效能。同时减少了国家对冗官余吏不必要的开支,相应地减轻了人民负担。
现在的不少企业,每次增效减员,都会第一对着基层员工下手,殊不知,真正影响效率和成本的却是庞大的职能机构。
四、管理在疏不在堵
当李世民提议修建通往西域的道路时,以前遭到了反对,大臣们以为,正是那些险山要岭阻碍着突厥们的挑衅和进攻,它相当于朝廷的十万精兵。于是李世民解释到:秦始皇修建了万里长城,但并没有阻止秦朝的灭亡。我们修建这条大道,就是让西域的各国臣民看到大唐的繁荣景象,国家安定,人民幸福,这样才会真正收服他们的心。
于是,李世民选择了疏而不是堵,正是这种开放的政策,通过“丝绸之路”,交际了亚欧,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提升了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使得长安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
五、接班人的选择与培养
应该说,李世民是很注重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和培养的,尽管这个过程历经曲折,但结局依然是令人满意的。
李世民最初立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后来又偏爱第四子魏王李泰,由此助长了李泰的狂妄,李承乾由此产生了夺嗣之惧,企图发动政变,没有成功,被废为庶人。后来魏王李泰、吴王李恪又为太子之位明争暗斗,加上以前齐王李祐的造反,李世民为防止身后发生兄弟仇杀的悲剧,改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即以后的唐高宗。
为什么选择李治为太子?李世民也给了大臣们明确的回答:李治不结党营私,这对于维护朝廷的和谐与团结非常重要。德才兼备,以德为首,这是选择继承人的总体原则。
接班人选好之后,李世民便开始了对李治的悉心调教和耐心培养,他不仅经常把李治带在身边,结合身边的实事,随时给予启发教育。逝世前不久,更把自己岗位经验萃取出来的《帝范》一书赐给李治学习。这本书是李世民一生执政经验的总结,其中既有治理天下的原则,也有处理重要问题的方针。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