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经济学考研,想考浙大,应该咋备考呢?

[复制链接]
janejinz 发表于 2023-11-10 19:37:16|来自:欧洲和中东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济学考研,想考浙大,应该咋备考呢?
全部回复6 显示全部楼层
xiaozao 发表于 2023-11-10 19:37:46|来自:欧洲和中东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大学初试专业课考试科目为“801经济学综合”,专业课简单,但总分要求高。
一、专业课指定教材
之前年份,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考卷很特别,150分的专业课,其中100分西方经济学内容完全一样,但是剩下50分取决于考生所报专业。
2020年,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考卷有大调整,不过考生考什么专业,初试都一套卷子,而且只考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参考书指定为:曼昆《经济学原理》,第7版,北京大学出版社;李建琴、史晋川《微观经济学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叶航、何樟勇、李建琴《宏观经济学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
需要重点提出的是,2012年及之前,西方经济学部分指定的参考书为平狄克《微观经济学》和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从近几年研究生初试卷子看,推荐考生多看看这两本书,对复习很有帮助。如果觉得这两本书太厚,用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教材也行,但绝对不要仅局限于看曼昆《经济学原理》。

二、专业课考试题型
之前年份,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部分[满分100分]考试题型相对稳定,主要题型为: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关于专业课考试题型,说明:
·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各种考题类型相对比较基础。另外,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题量较大,建议考生平时多加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答题技巧。
·2020年以及2021年考卷,西方经济学部分(也就是微观加宏观)满分150分,题量略微做了改变,为: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三、考试难度
浙江只有两所高校,浙江大学和非浙江大学,原因是浙江大学是浙江唯一一所985、211高校,自然竞争非常激烈。
浙江大学经济学考研难,不在于专业课,专业课一直都简单,难在于总分,想要考上,目标一定要奔着400+考。
2021年浙江大学招生录取情况为:


2022年浙江大学招生录取情况为:


从上表可以看出,没有个400+,想被录取太难了!

除了复试分数高,浙大在复试中也很难,除了指定的很多书外,在面试时老师会问很多热点问题,考察考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就是考察综合素质,这就要求从开始准备初试就得不断提高自我素质修养。另外,在浙大经济学院的复试很少刷高分。所以初试成绩真的很重要。要考高分才行,压线入场可是非常危险的。
天狼啸月 发表于 2023-11-10 19:38:25|来自:欧洲和中东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本科是一名理工科学生,三跨报考了浙大产业经济学,初试成绩为430分,排名学硕第二,其中政治81分,英语一74分,数学三135分,801经济学综合140分(专业第一)。准备时间约为4个月。本篇文章字数约2w,写了半个月,希望把自己完整的备考过程记录下来。


不可否认,现在的考研难度越来越大了,因此作为一名跨考生,尽可能详细地把考研(准备初试)过程中的经历与感想整理在这里,希望能够给后来者一点切实的帮助。
第一章 个人背景与前期信息


●个人背景

我本科就读于北方一所工科985,所读专业是归于机械工程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属于传统中的传统专业。我的本科经历可以用彻底躺平来形容。事实上,当年高考时准备了很久的自主招生受到挫折,笔者作为浙江人,凭借当年裸分也可以就读浙江大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心灰意冷下胡乱地填了志愿。最终以比较高的分数阴差阳错地就读了一个远离家乡的不熟悉的学校中不喜欢的专业。再加上心理调节能力不强,因此沉沦了很久。等到有醒悟的意识时已经是大二即将结束,再追绩点保研是一件困难的事,想要跨专业保研更是难上加难,想到即使花费很大精力可能仍然只能留在一个不喜欢的专业继续读研,本来就失去学习状态很久的我更加没有了动力,选择了继续躺平。
这是本科将要结束时我的状态:身心暗淡,成绩不上不下;有着重度拖延,一切作业不到ddl绝不动手(这个坏习惯到考研也一直存在,甚至变本加厉);找不到理由支撑自己把这个专业继续学下去。
甚至——我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二战考生。我报名了21年的研究生考试,但是由于不幸深陷于一段整整两年糟糕的感情中,精神上被深深地欺骗和伤害,因此整个大四上都在白天的崩溃与深夜的泪水中度过,生物钟错乱、昼夜颠倒,几乎无法学习和工作。同时,学校在这个学期依然安排了八门课程。因此结果是:断断续续地看了前后累计半个多月的书,抱着不浪费报名费的心态,去考场上体验了考试的感觉。事实上那时候我连浙大专业课四本参考书都没有买齐,作为一个跨考经济学的人,甚至连GDP的定义都说不出来。
可以说,此时的我从内而外,到处都是不足、到处都是漏洞。
当年的分数自然没有任何参考意义。真正醒悟过来是成绩出来后,走在学校的湖边吹着冷风,回想大学四年是如何浑浑噩噩度过的,回想着大学前那个满怀理想积极向上的自己,第一次深深地为自己轻易选择躺平而心痛,这种心痛是很深刻的,这考研期间也成为了一个我重拾学习状态的动力支点。也正是从出成绩的二月下旬开始,我正式下定决心要好好准备,跨考浙大经济学。
考研是一个从里到外都需要准备的事情。刚才提到,因为当时我自身存在着许多大的缺陷,所以大四下这个学期,从2月到6月,虽然学校的事情很多,没有时间准备初试的内容(在寒假也已经把所有的考研书籍都搬回了家),但我简单地做了几件事情,慢慢填补自己几个最大的漏洞:
① 把折磨自己的失败感情彻底处理干净,决不再让这些事影响到考研。
② 因为长期昼夜颠倒,丢弃了一直以来保持的运动习惯,身体状况变得很差。考研需要保证身体健康,因此在前期我确保每天都睡九个小时来恢复身体,外加每天运动一小时。选择自己能够坚持的运动即可,由于我练习了十六年跆拳道,所以我选择了每天练习一个小时的跆拳道。
好好对待毕业设计。(这一点对二战或计划毕业后再考的同学尤其重要)对于大多数没有发过文章的本科生而言,无论是否跨考,毕业论文都是最能够显示出本科阶段科研水平的成果。即使是跨专业考研,如果能拿到优秀毕业论文,写到简历上也是一个闪光点。我认真地写了毕业论文,并且幸运地拿到了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与全国本科生能源动力类毕业论文提名奖。
此外,原本我的自信已经在数年的躺平时光中消磨得差不多了,从毕业设计里我也重新收获了信心,给予自己正面的暗示,让自己更有勇气面对后来备考过程中的种种挑战。
这几件事看似与考研没有太大关联,实际上后来回想起来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弥补自己最大的几处缺陷,真正到了备考期间,知识的水流也会轻易地从这些漏洞中流走。

●院校信息

关于院校选择,其实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困难。因为我的本科再往上就是清北和华东五校。我是一个比较恋家的人,同时浙大背靠最大的民营经济省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再结合自己的理想和职业规划,就选择了考回浙江。
在此简单介绍一下浙大经济学院。经院统招的硕士大部分是专硕,主要集中于金砖、税务、国际商务三种,每年有一百多个名额;给经济学硕的统招名额比较少,近年来每年有24位,再细分下去,实际上平均每个方向只有2人。以2022年招生计划为例,统招人数最多的方向是国际贸易学(4位):


虽然每个方向招生人数少,一志愿风险比较大(2021年就有两位428分和427分报考产业经济学的同学依然被调剂去了另外的方向),但浙大采用的录取方法是用大类排名确定复试名单,再根据综合成绩进行方向之间的相互调剂。因此,实际上的风险并没有从录取人数来看那么可怕。
(此外,浙大经济学硕是非常注重初试的,高分考生几乎从来没有被刷过,可供有意愿的同学参考)
浙大经济学竞争不小,但没有清北竞争那么激烈。以2021年为例,学硕报名总人数大约为600名,报录比约为25:1,当然其中也有许多打酱油者(比如去年的我)。由于2021年专业课比较简单,导致高分频出。去年的学硕复试名单如下:


(按照去年的名单,我的初试分数只能排第六。但今年无论公共课还是专业课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难度,因此初试成绩排到了第二)
平心而论,在收集院校信息和专业信息时,看到往年高分济济的复试名单,我心中也有不踏实的感觉,更何况我是一个零基础的跨考生。但是我是一个对风险没有太大概念的人,本着浙大是目前的最优选择,就没有再多想,依然选择了这条路。(考上了回头再看,其实还是一个很险的选择)
正式备考前

七月份从本科院校毕业后,我选择了回家复习。因为当时家里有事,再加上拖延症实在太过严重,导致暑假这段被大家称之为“备考黄金期”的两个月又被浑浑噩噩地浪费了(现在回想起来是很不应该的,如果想上岸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两个月,把所有其他事都应该放在一边)。这宝贵的两个月被我用来缓慢地寻找备考状态,结果除了把数学全书粗糙地做了一遍、肖1000题做了一遍以外,其他什么事也没干成。此外,我是一个三国粉,直到八月末我依然没有很强的紧迫感,竟然还在b站剪辑央视三国。或者说,紧迫感其实已经很强烈,但是行动力太差,迟迟进不了状态。最后把一切都收拾完,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备考,已经是九月,实在不能再拖——此时距离考研,满打满算只有四个月了。
其实我是一个极不擅长临时抱佛脚考试的人,在本科阶段所有临时突击的课都取得了很糟糕的成绩。相反,我比较喜欢拉长战线,充足的准备时间才让自己比较踏实、比较有安全感,对知识的摄取也能夯实基础、高屋建瓴。但是,因为自己的拖延而挥霍了宝贵的时间是没办法的事情,与其悔恨自己为什么依然不好好珍惜这一年的机会,不如马上停止胡思乱想,迅速行动起来
此外,再此补充一句:考研不需要购买很多资料和教材,甚至吃透一本足矣。由于我的备考时间在跨考生中算比较短的,因此我每门科目购买的书籍都很少(事实上,无论准备时间是长是短,买多了也看不完)。我的思路是,每门科目都以1-2本书或教材为复习主干,其他资料视薄弱环节或有需要的情况再作为枝叶补充。现在看来,这样做是完全够用的。
第二章 政治经验

【政治基础】

我是一个彻底的理工科学生,政治基础几乎为零,考研之前对政治这门课程完全不了解,只听说需要背诵大量的内容,因此起初对这门课比较畏惧。由于经济学专业课也有很多内容要背,为了间错开来以分担后期的压力,政治和数学是我最早接触的两门课。七月回家之后,首先翻了翻上届学长用过的一本肖秀荣考研政治精讲,大概了解了考试的内容,对政治的畏惧感就消散了,考试也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
政治在初试时是第一场考试,同时也是一门不会卡分的科目,在作用上相当于成为研究生的通行证,想取得平均分不难(比英语容易得多),取得高分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切记:请不要在政治上消耗过多时间!如果想投入时间,也请投入备考早期相对来说不太珍贵的时间。
我对备考政治的感受是:对于理工科学生或之前很不太熟悉政治的同学来说,熟悉状态、适应其细碎繁多的内容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但是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门槛低、难度小,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政治应尽早开始(只准备选择题,大题不到12月份不需要看)。
【所用教材/网课】

●教材
《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
《肖秀荣1000题》
《腿姐冲刺背诵手册》
《肖四》《肖八》《腿四》《徐八》(模拟卷)
刷题小程序
●网课
徐涛马原部分课程
腿姐选择题技巧课
腿姐后期讲解分析题撰写/分析题带背的课程(没有全看)
【备考过程】

考研政治的三大名师肖秀荣、腿姐、徐涛都很优秀,任意选择一位即可,不需要同时买三位老师的书。
如前所述,每一门科目我都会选择1-2本书作为主干来进行反复的复习,再视薄弱部分和困难部分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对政治而言,我的前期主干部分就是《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加《肖秀荣1000题》。《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实际上就是政治全书,腿姐和徐涛都有对应的全书,内容几乎一样,主要是供学习时翻阅参考,不需要仔细看,因为脱离题目看了也记不住;《肖秀荣1000题》相当于常见题题库,腿姐的《30天70分》,徐涛的《优题库》也是这个性质,同上,选择任意一位老师的题目书就足够用了。
因为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这门课,所以从7月份就开始了。事实证明政治及早开始能够减轻后期的极大压力,因为政治考点难度不大但是繁多,到后期才着手会极大地耗费精力。政治想得高分一定一定要重视选择题,因为分析题答得好与坏分差一般不会超过五分。在12月之前,学政治应该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选择题上,大题可以说看一眼都是浪费时间。因为政治考卷12月初才定稿,在此之前所看到的任何一道大题题目都几乎不可能成为真题。
今年我选择题拿了45分,总分是81分。肖四肖八是每个考生必买的资料,由于去年肖老压得太准(五道分析题压中了四题半,超过半数选择题都能在肖四肖八上找到出处),导致今年的考卷呈现出了极强的反押题倾向:选择题考了许多很偏、从来没见过的题目,分析题也是“考前背的答案变成了材料”。因此有很多老师都在思考是否应当政治应当花更多时间在平时积累上,扩大复习的范围,有更多的同学在问,肖1000题都是很经典很常规的题目,还需要不需要做?我个人认为,继续用1000题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完全按照原来的复习方式就可以。理由如下:①政治考试的本意是筛选拥有政治常识的学生,今年为了反押题,部分题目出得过于偏、难,实际上违背了政治考试的原始作用,这种趋势大概率不会延续下去或者更进一步;②今年出现的部分题目虽然乍一看很难,我自己在考完试后有很多不确定的选项,以为会错一大片,而结果表明虽然模糊选项很多,但选出正确的选项还是不难的;③各位老师在编写新一年的题库书时,会考虑到这个因素,更新更多贴合出题趋势的题目。
●第一阶段:8月-10月
七月我仅仅粗略地了解了一下题型和分数分布。8-10月这三个月的时间,我把肖1000题选择题部分做了四遍。选择题一共50分,和分析题一样有五部分内容:马原,近代史,毛概,思修,时政。其中:
Ø 时政完全不用管,等12月份网上有大量总结好的时政选择题;
Ø 思修学起来比较简单,只要心理健康、积极乐观即可,紧紧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题,有一些固定的陷阱题;
Ø 史纲属于历史,最重要的是理顺时间节点、事件、人物,在这一部分有大量的“一一对应”题目(腿姐所说的keywords和帽子题),史纲这一部分腿姐总结得非常好,在9月份出的《腿姐冲刺背诵手册》里也有很好的总结,强烈推荐;
Ø 毛概是一块大量结合时政的部分,且90%的题目都集中在mzd理论、dxp思想、五位一体、四个全面这几章里,如果时间不够就要抓住这几章重点学习;
Ø 马原对我来说,是最难、最抽象的部分,相信大部分同学都有这种感觉。如果没有基础,光靠自己看书是很难理解的。我非常推荐徐涛老师讲解的马原部分课程,徐涛老师讲得浅显易懂,大多数内容听了一遍就能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结合做题,多听几遍也能听明白。
肖1000题是我唯一的题库。撇去其中的分析题和时政内容,可以说剩下的部分我吃得比较透彻。反复做了四遍之后,我已经对政治搭出了一个主要的框架。四遍的操作是这样进行的:
第一遍,做得十分缓慢,用时一个多月(整个8月加上9月上旬)。马原部分看一章精讲精练,同时看一章徐涛老师的课程,边在《精讲精练》上随手做笔记,看完后去做1000题上对应的题目;其他部分我没有看视频课,看完精讲精练就直接去做对应的题。每天平均做30题(马原部分慢一点没关系),做完立即订正,看懂答案解析,并且把对应的知识点在《精讲精练》上标注出来,保持题册的空白。
Ø 第一遍不要做在题册上,保持题册的干净,随便找一张白纸当答题卡写答案就行,因为之后还要继续做上面的题;同时,不要计较正确率,第一遍我做下来正确率只有30%,因为这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熟悉政治框架。
第二遍,用时一个月,做完第二遍九月份就到头了。仍然用白纸做答题卡,不要做在题册上。不刻意去记上一遍做的答案,而是自己在心里给自己想办法解释四个选项正确/错误的原因(是的,每一个选项都解释过去)。同时,准备一支铅笔,把自己解释不出来的题目在题册上打上标记(比如画个圈),有一个选项解释不出来就要做上标记。这遍明显快了很多,正确率大约在60%,有40%的题目作上了标记。
Ø 复述不出来的知识点就是薄弱的知识点,回到《精讲精练》上去做标记,并且反复默念以加深记忆。仍然不用在乎正确率,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熟悉知识。
第三遍,背诵手册出来了。做第二遍中打上标记的错题。这一遍,大部分题目的选项都能解释出来正确或错误原因了,马原的正确率仍然偏低(确实很难),有很多点需要对自己反复解释。
Ø 如果觉得自己掌握得不错,这一遍可以直接做在书上。这次筛选出来的错题是就是对自己来说的难题,很宝贵,要着重标出来,并且用红笔在选项旁做上注释。
第四遍,其实只要翻看上一遍的错题就好了,速度很快,因为主干知识都已经熟悉,正确率能达到90%。这样,一本题册就已经可以说吃透了,并且打好了基础。
Ps:四遍不是定数,视自己的情况而定。只要能够达到搭出知识框架、掌握主干考点的目的就行,这是第一阶段的任务。
在8月和9月,我陆续地听了腿姐的选择题技巧课。腿姐讲得真的很好,有些技巧是能够直接提高正确率的,这个课越早听越好。
●第二阶段:10-11月
九月末十月初,各位老师当年的背诵手册就出来了。我用的是《腿姐冲刺背诵手册》,肖老的《知识点提要》或者徐涛老师的背诵手册也是一样的,都总结得很好,只要买其中一本就行。
背诵手册和《精讲精练》的区别在于,后者等于考研政治的大纲全书,有很多不会考到的“废话”,而前者是以考试为导向的凝练总结。一本好的背诵手册覆盖了考题中80%的陷阱,但是仍有20%是需要自己完善的。出背诵手册时我做完了第二遍1000题,正打算开始第三遍复习,所以我的背诵手册是这样使用的:并不是拿到后直接看或者背诵,而是①对照着1000题,分析需要记忆的考点并用荧光笔画出;②对照着自己的错题,把陷阱与自己容易混淆的地方标注在背诵手册的空白处,这就是所谓的对背诵手册的“完善”。对手册的完善工作,要一直持续到考前(做题遇到一处陷阱,就要随手写到背诵手册上)。
积攒到后来,我的手册是这样的。上面的每一处笔记都是错题积攒下来的结晶:




(因为去年也买了背诵手册,为了省钱就没有买新的……今年政治大纲稍稍有点改了,大家还是买当年的为好)
10月份结束,1000题做了4遍,这时候可以彻底放弃《精讲精练》,完全只使用《背诵手册》了。
到了11月,腿姐4套卷、徐涛8套卷、肖八都出版了。我只买了这三位老师的模拟卷。政治不需要全真模拟,把这些模拟卷也当成题库就行,只做选择题,并且把错误的地方标注在背诵手册上,不断向里面添加新的东西。腿姐说过,如果能把背诵手册反复看五遍以上,选择题能够得到非常不错的分数。而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如果能够一直持续向背诵手册中添加自己的理解,选择题一定能获得很好的分数。
当然,《背诵手册》是需要反复“背”的。整个11月我都在结合着模拟卷里的错题反复看背诵手册。不是指全本背诵,而是针对多次做错题的地方,反复磨炼手册里写的那几句话,有条件的话朗读出来,让自己记住。绝不能说,出错过的点往里面一写就当自己掌握了。
●第三阶段:12月
12月,肖四出场。
Ø 选择题
肖四肖八这两套卷子太重要了,选择题至少要做3遍,做到看到题就知道答案为止。不要把肖四当做模拟卷,不在乎成绩,不在乎成绩,不在乎成绩。除了考场上的那套真题,其他一切都是练习题,错得越多反而要越高兴,因为这是在考试前找出的陷阱和薄弱环节(肖四我最低29分,最高只有41分)。
前面提到过选择题中包含时政题,到了12月可以练起来了。除了肖四以外,b站有大量时政选择题汇总,到时候可以随便找一份打印出来,非常方便。
如果想节省时间,可以用刷题小程序,把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能够有效地练习对题目的瞬间反应和短期记忆(考过驾照的同学刷科一应该都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不是因为自控力太差,拿到手机就想刷其他的内容,刷题小程序我会一直用到考前。
Ø 分析题
大题的解决方法,切身体会,肖四分析题+腿姐的“点默析”答题法是绝佳的选择。大题只看肖四。肖一肖二的大题最重要,肖三求稳,肖四是为了预防反押题。如果觉得还有精力,再去斟酌考虑其他老师的押题作为补充。
因为21年肖老押得实在太准(甚至压中了题干),导致今年反押题很严重,让不少同学有“翻车”的感觉。其实从大题的角度来说,肖四押题的趋势是一年准、一年不太准,按照这个规律,23年考研的同学依然可以放心大胆地依靠肖四。
Ps:大题总共五道,马原、毛概、近代史、思修、时政。如果想要减少后期背诵量,马原的原理部分是可以提前背诵的(腿姐背诵手册第二部分就有总结),并且要全背(我把辩证法和认识论所有的原理都背得滚瓜烂熟,除了偶然与必然没背,因为考的可能性很小,结果今年就考了这个……)。此外,思修也是可以提前背一部分的!(人生价值、幸福奋斗观这几个考的频率很高。今年思修考了黄文秀,显然应该写人生价值,结果我不知道在想什么,居然写了幸福奋斗观……)
【想说的话】

l 选择题重于天。大题我背了一个月,另一位研友背了一个晚上,只相差两分。
l 慎重买资料,到了后期网上铺天盖地都是总结好的资料,一定会溢出的。
l 政治需要要背,但绝对不是逐字逐句的背——那么多大篇幅的文字,怎么背得下来?背下来也没有意义。实际上政治选择题要训练的,是对关键字、关键句的印象,做题时看着选项能与题干匹配出来就成功了。甚至有时候只需要记得有几个选项,对选项的具体内容记得比较模糊也没关系,因为考试的时候看着选项的表述能够回忆起来(眼熟的那几个)。
●最后,接上一条,分享我对选择题的练习最重要的点:
【单选题】着重练习对关键词留下印象的能力。
【多选题】着重练习看出常见陷阱、揪出错误选项的能力。考试时有很多选项的的语句都是第一次见到,但是只要熟悉常见的错误表达,能排除1-2个错误选项,就能顺利拿到分(真题一般双选比较少,大多都是三选/全选。今年很特殊,双选很多)
第三章 英语一经验

【英语基础】

英语一是我准备得最差的一门,也是对我来说很头疼的一科。给自己预估的分数是80分,最后的分数是74分。其实,英语是一门比较需要恒心的科目,如果能够克服惰性和畏难情绪,分数不会差到哪里去。正是因为畏难,英语是我投入时间最少的一门课,所以分数低也在情理之中。说起经验实在谈不上许多,只能简单写写自己突破备考过程中的几处瓶颈的过程。
【所用资料/网课】

英语准备的资料只需要真题。有很多同学会同时买英一英二的真题,把另一份作为补充的题库,其中英语一难度要稍高于英语二。但是由于我的时间比较紧张,所以只买了英一20年真题。
强力推荐两个课程:①唐迟阅读强化课(配上一本书《阅读的逻辑》);②刘晓艳作文/新题型保命班(这个系列还有阅读、完形填空、翻译等,我因为没时间准备作文和新题型,所以只用到了这两块)
【备考过程】

Ø 单词和阅读
想要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单词绝对是基石,否则连题目都看不懂。我也尝试过用所谓艾宾浩斯曲线直接背红宝书、用软件背单词、抄写单词等,但是真的坚持不下来,一是实在太枯燥了;二是这样的办法对我来说效果并不好,只要停下来就很容易遗忘;三是最重要的一点,有很多单词是一词多义或是熟词僻义,即使知道常见的用法也没用,把所有的意思硬背下来又需要很多精力,退一万步说,即使背下来了,看阅读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用。所以我完全抛弃了单词书,选择和高中一样,在阅读中学习单词
有很多人说单词量需要达到xx,考研英语才能拿到xx分。要达到75分以上,有人说要6000词汇量,也有说需要8000,甚至还有人说需要一万往上的。实际上根据我自己的体验,考研英语想达到75分,只要在高中3500个单词基础上再学习800-1000个左右新单词就足够用了。虽说考研英语大纲单词总数超过了5500个,但是有千余个单词20年来都没有出现过一次,而有许多高频词是反复出现的。同时,想看懂阅读、做对题目根本不需要把一篇文章里的每个单词都看懂,只要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读懂几个关键句就行了。而这些关键句里的单词,八成以上是高频词。因此我打印了一份约总结了1000个高频词的资料(网上有很多,搜索英语一高频词即可)作为辅助材料,并且只背这1000个高频词。
一份英语一试卷的题型组成是:完形填空10分,阅读四篇共40分,新题型10分,翻译十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20分。其中,阅读+作文绝对是重中之重,是拉开分差的主力军,需要优先准备,也是接下来着重讲的部分。
三小门(完型,翻译,新题型)需要花费的时间不需要多,也拉不开差距。真正决定英语分数的是阅读和作文,在这两者之间又优先阅读,因为阅读比作文难。只要突破了阅读正确率这关,英语分数就能有质的飞跃。
在此设想一个场景:假设有100篇包含生僻单词的英文歌词需要读懂,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最快速地掌握呢?
我找到了对我自己而言无痛学习单词的办法。我在网上看到的大多数学习考研英语阅读的方法,有包括用手译本逐字翻译、一天一篇精读法等,但是,倘若将阅读视作一篇长长的英文歌词,用上述方法真的是最轻松的方式吗?显然不是。如果能首先把歌唱出来,然后再去对照着看歌词,那么,甚至不需要特意学习其中的生词就能知道它的读音和含义了。
我找了一个包含考研英语阅读音频的软件,APP的名字叫轻听英语(不一定要这个软件,只要能找到考研英语阅读音频就行)。页面如下图所示:




点开文章之后会进行文章朗读的播放,拿着手机跟读就行了。里面有个小功能,遇到不会的词可以很方便地标记出来并且收录到生词本中。
单词必须要从考研开始背到考研结束。但是,早中晚各抽半个小时拿着厚厚的单词书背诵,我实在坚持不下来。我的做法是,把背单词的时间替换成
●每天早上起来+晚上睡前,各抽40分钟时间打开音频,大声地跟着音频朗读。不需要对文章完全地了解,只要打开中英文对照,跟着速度读下来,并且标记上生词就行。
●此外,每天再用一个小时时间做1-2篇阅读。我把英一真题分为了两个部分,00-09年的真题用来音频跟读,10-21年的真题用来做题。
刚开始音频跟读的时候确实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变化,但是大约每篇阅读跟着了20遍以后,就像一首原本陌生的歌曲突然学会了唱一样,发生了质的飞跃,我可以轻而易举的读出生词并且知道它在文中的意思。同时,看阅读也从完全看不下来、不知道它的含义变成了至少可以顺下来了。
但是能把文章看下来并且知道大意,距离把题目做对还有一段距离。两个月以后已经是10月了,我的阅读遇到了瓶颈,无论怎么努力,每篇依然要错两个以上。经历过的同学大概能明白我的心情,当时真的对自己很失望,甚至一度想放弃考研。
唐迟老师的阅读强化课真的是广大前辈反反复复推荐的课程。我其实向来不太相信英语网课有什么用,但是抱着没什么期待的心态去听了大约4节课,突然就摸到了曙光。因为,英语阅读真的非常需要一定的技巧!我买了一本二手的《阅读的逻辑》,在10月下旬的10天里每天花4个小时把这本书细细地读了一遍,辅以之前做错过的题目,每一种题型都找到了固定的解决方式,真的豁然开朗,之后做题目,4篇阅读加起来错题再也没超过三个。我拿出了21年的真题(号称十年以来最难的阅读,去年在考场上我一篇也没读懂),掐着时间做四篇阅读,最后只错了一题。
这个课程不需要全部听完,因为每一篇阅读用的办法都一样,只要听上五六篇就足以覆盖所有的题型。如果感觉阅读遇到困难,请一定要尽早听这个课!另外,配套着唐迟老师《阅读的逻辑》这本书效果会更好。
Ps:我没有听长难句课,也没有听语法课,一是因为时间不够,二是因为我认为用处不大,阅读能把句子的大意看懂就行。长难句我是这么处理的:把句子划分成一小段一小段,分段理解,再拼凑起来(翻译题我也是这么处理的)。
Ø 作文
因为我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阅读,所以作文一直没有写。到后来时间越来越紧张,加上我自己又有畏难情绪,所以一直在拖延,迟迟落不了笔,感觉一个单词也写不出来,简单来说,就是清醒地看着自己拖延症发作的过程。到了考研前12天,我在万般无奈之下去找了刘晓艳老师的作文保命班。事实证明,没有时间准备作文的同学一定要听这个课程!它几乎能在一个星期里迅速拯救大小作文。我真的很感谢这个课,因为实在没时间准备作文了,最后花特别短的时间拿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此外,送给各位同学一句话:无论还剩下多少时间,都不要放弃希望,因为你可以学到进考场前最后一秒钟。一定要坚信时间是足够用的!
Ø 三小门
最后说说三小门的准备情况(我是放到11月份,阅读稳定下来之后再准备这三门的):
【完形填空】十年前的完形填空很难,我做一篇错10个以上都是家常便饭,很打击自信心,但是近几年的完形填空变得越来越简单,感觉除了个别单词外和高考难度差不多。在完全没练的情况下,近五年的完型真题我平均每篇只错了两个。今年初试我的完型也是错了两个。所以完型可以放到最后练,甚至没时间也可以不用练。
【新题型】新题型的篇幅比阅读长,但文章难度并没有更简单,甚至有些文章比
阅读还要难,所以新题型绝对不是需要逐字逐句看懂的题型(我一开始走入了这个误区,有强迫症一般非要把文章完全看懂),感觉它是“两分考单词,两分考行文逻辑,六分靠直觉”。新题型一定要在阅读正确率稳定下来之后再去准备,这样会容易许多。刘晓艳老师的“双向对对碰”原则比较好理解也比较好用,我在练习时,不是全对就是错两个。今年的初试新题型很简单,但是我错了一个,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翻译】翻译得分率好像是所有题型里得分最低的一种。和新题型一样,也建议在阅读正确率稳定下来以后再来准备。对翻译的练习我很佛系,首先一定要去了解翻译的技巧和规则,再根据技巧与规则去用真题进行练习。在初试前我只练习了四五篇,最终拿了一个平均分。我的翻译方式很简单:把一个长句切成几个小段,先逐段翻译,再调整语序和个别词汇的意思,把它整理成中国人说话的方式。最后,再运用几个小技巧如主动改为被动、从句的拆分等,把这个句子修缮好。
第四章  数学三经验

【数学基础】

我的基础不好不差。因为学的是理工科,所以高数、线代、概率论都完整地学过,但是分数都不高,每门都在80分左右。数学经验贴是特别需要视个人基础来使用的,基础好、有一定基础和基础差的同学适用的经验有着天壤之别。所以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要提醒大家,是有一定基础的人写的经验,不适合完全没有数学基础的同学,请斟酌参考。
需要反复强调,数学和专业课是考研分数的命脉。其中数学又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思考、做题的科目,有条件的同学一定要及早开始!我有一位考上交的同学,政治英语加起来接近170分,但是数学和专业课成绩比较低,遗憾落榜,是血的教训。
【备考过程】

比起大多数同学,我的数学参考书购买得比较少。一本全书作为复习主干,一本《张宇线代9讲》作为补充,外加试卷:真题+李林6+李林4+张宇4。之所以没有买很多资料,在于我不提倡搞题海战术,但我坚持把一道经典题反复做多遍,多总结。因为数学是一门经常出现“脑子和眼睛学会了,手学不会”情况的科目,把两道同一类型的经典题做5遍,直至搞懂其出题角度、做题逻辑、答案撰写,绝对比做一遍10道同一类型的题目收获要大。
我对数学三复习的整个过程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目标:掌握题型的固定做法。考研数学想得高分比高考数学得高分要简单很多,主要原因就在于:高考数学要掌握的技巧比考研数学更多,有很多题目形式都千变万化,而考研数学的题型是基本上固定的,变化很小,甚至连出题的形式都是固定的。只要能熟练掌握常规题型的做法与原理,就能获得不错的分数。
不可否认现在的考研数学难度越来越大了,但是我认为这种难主要还是集中在计算量上,数学三的题型是很常规的,不必将其难度魔幻化。以今年的数三为例,我感觉唯一与往年稍有不同的就是最后一道大题(概率论的最大似然估计法),将一个变量改成了两个变量。事实上,如果这道题明白最大似然估计的原理,仍然是一道简单的题目。
因此,我的复习总思路是:确定好题库→第一遍做题→筛选错题,分类→第二遍做第一遍中的错题→筛选重复错的题,分类→对反复错的题反复练习,直至考前。不轻易开做新题,只做最开始确定好的题库。
【全书阶段】
做全书之前是需要打基础的。基础不佳的同学最好在买全书前刷1800这样的习题册、适当辅以视频课(根据身边同学的反馈,武忠祥老师的效果很好,特点是浅显易懂、深入浅出;另一个老师是张宇,特点是直接上干货,适合基础更好的同学听)。有同学采用的方法是高数跟xx老师,线代跟xx老师,概率论跟xx老师……我没有这样主要是因为我基本没看视频课。(这部分详细经验请参考别的学长学姐)
由于我有一定的基础,再加上开始的时候已经是7月,所以我直接买了全书。《李正元复习全书》是很多考名校的同学选择的全书,我选的就是这一本。这本书质量很高,有很多人说难度比较大,根据我的体验,高数部分和概率论部分和其他全书差不多,只有线代部分比较难,因此,我把这个部分换成了《张宇线代9讲》来代替。
《李正元》整本书约有750道题,高数约400道,线代约200道(没做),概率论约150道。《张宇线代九讲》大约有300道题。我用了60天(7月、8月)刷了第一遍,边看书上的基础知识,边对照着书上的答案做题。
前面说过,7、8月份我还没进入考研状态,所以只学了数学和政治。数学每天用时3-4个小时(不要学我!暑假每天至少要给数学5小时以上)。高兴的时候就多做几页,难受的时候就少做,没有给自己设定严格的目标。在这里要说一下,《李正元全书》高数400道+概率论150道+《张宇线代9讲》300道题(总共850道题)完全够用了。
第一遍刷全书很难受,因为大部分知识都忘了,题目也做得磕磕绊绊。不用心急,能顺下来就行了。这一遍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虽然做得一塌糊涂,但是850道题里仍然会有至少200道题目是第一遍就能顺利做出来的,这些题目完全不用管,打上×即可。对我而言,筛掉这些简单题后全书还剩下600题。
●分析一下剩下的题,错误的类型是什么?我把自己的错题大致分成了四类:
①完全没思路的题。这种题主要集中在高数证明题那块。没思路的部分,我强烈建议听专项课程来解决(我自己听的是张宇),能掌握多少是多少。这样的题占10%;
②有套路做法,但是套路忘了或者不熟练,这样的题目最多,几乎贯穿了整本书,包括高数里的二重积分、多元微分方程,线代和概率论(线代和概率论真的全是固定题型,毫无新意),这样的题目是最多的,占70%;
③因计算复杂而出错的题。我的计算能力很差,直到考研也没有找到很好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说,越熟练、做的时候心态越平静就越不会出错,占10%;
④其他需要特殊技巧的题目,占10%,这种题并不是年年都出,要看运气。有时间才能好好钻研,没时间就直接放弃。我的观点还是那句话:经典题型和套路才是重中之重
第二遍刷全书,600道题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要仔细做,主要针对第一轮中四类错题来进行复习。最重要的其实就是第二类题目,整张试卷有130分都是用常规方法和套路就能做出来的题。做这样的题没有捷径,给我的感觉是:每一类题都是一种需要一定流程才能制作出来的工艺品,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让手和大脑熟悉做这件工艺品的流程。有什么办法呢?无他,唯手熟尔,反复练习
这一遍做完又会了一半的题目,还剩下300道错题,先把全书放一放。此时已经10月上旬了,应该马上开始做真题。20年的真题每天做一份,并把错题标记出来;每天做完之后,立即去反思错误所在,并与全书上留着的300道错题进行比较,把错误所在的考点圈出来。这样做完一遍,就能清楚地知道哪些是考试高频且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了
从真题里我大约得到了100道错题。11月份,就针对全书上的300道错题+真题中的100道错题继续进行练习,这些筛出来的错题是自己最宝贵的资源。我用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投入4-5小时,把这些题目仔细地做了两遍。这一个月针对错题的练习非常重要,最终得分在哪个分数段很大程度上靠这个月做题的细致程度。
同时,也要辅以自己容易出错的公式的默写,比如泰勒公式(如何记泰勒公式有小技巧,可以看网上的视频)、多元微分方程解的形式等。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做题时包括填空题在内,要在在作业纸上尽可能完整地把每一步步骤都写出来,不能省略着写,也不能跳着写。以自己的某份作业纸为例:


一方面,这样详细地写可以把自己的细小问题完全暴露出来,让自己完全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因为数学题任何一步卡住都无法成功地拿到满分;
另一方面,步骤分占比非常大。今年我大题计算至少错了三个地方,但仍然拿到了135分。这说明只要步骤完整,扣的计算分是比较少的。

12月份把所有的时间留给了试卷。我选择了三套试卷:
张宇四套卷+李林六套卷+李林四套卷
其中,李林4用来全真模拟。张宇4+李林6这10张卷子我仍然作为练习题做,在20天内做了三轮,最大限度地利用最后一段时间来填补漏洞。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轮,每天一张卷,共10天,过程中有一点不顺就视为错题,并进行标记;
第二轮,独立且完整地做错题,反复写步骤,达到能看到题就能想到对应思路、完整写出步骤的程度,5天;
第三轮,将试卷、全书、真题上最后遗留下来的反复出错的题结合起来看,有必要时再次动笔写写,进行最后一遍回忆、最后一轮清扫。
因此,即便我试卷做得不多,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每一张卷子的价值——除了考场上那张卷子以外,平时的每道题都是练习题,都是用来填补漏洞的工具。
【一些肺腑之言】

●错题是第一珍贵的资源。
●相比起高考数学,考研数学的变化真的不大。130分以上的题照着既定的套路和步骤就能做出来,所以最最重要的就是练“本能”,看到一种题目就能够想到用什么办法并且知道这个办法的步骤。这就是我不提倡不断开新题而提倡反复做一道题直至套路熟练的原因。
●视频课是好东西,但千万不要沉溺于视频课。视频课看多了容易出现“已经掌握”了的错觉,尤其是很多视频标题冠以“秒杀”,更会把自己迷惑住。开头提到过的考上交的同学就是这样的情况,看了很多视频课,以为自己都会,但是一上手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一定要老老实实地动笔做题,并且每道大题都要详细地从头写到尾!!!
●关于一些“秒杀”做题技巧的学习。我认为,在熟练掌握了常规方法的基础之上如果还有余力,去了解这些方法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连常规做法都没掌握就急着去学习各种“秒杀”法,绝对是得不偿失。第一,在考场上我不敢秒杀,宁可踏踏实实地做;第二,掌握一个技巧是要反复练习才能保证其不出错的,不仅要投入大量精力,而且容易和原有的常规方法混淆;第三,在考场上高度紧张的条件下,不把技巧练成“本能”,有时候根本想不到。所以备考从头到尾,我只学了一个额外的方法“微分算子法”,除此之外没有学任何技巧。
第五章 经济学801经验

【专业课基础】

我是从传统工科零基础跨考到经济学的,在本科阶段也没有修过任何一门经济学课程(甚至包括选修课)。能够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零基础开始学习并取得140分,成为专业课第一名,我自己也比较惊奇。除了运气和浙大801经济学综合这门专业课比起其他同层次高校来说确实比较简单以外,我想专业课经验还是很值得分享给大家的。
适用人群:跨考或基础薄弱/时间比较紧迫/专业是新闻、心理学、教育、经济学、马理论等背诵内容比较多的同学。
【备考过程】

我的专业课学习满打满算只有130天。专业课分值150分(有些专业是300分),请大家一定要重视专业课!在实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政治、英语这两门课保证及格就行,一定要确保留给专业课充足的时间。
第一步:必须要做的事
①买全指定教材。有些学校不指定教材,请尽量打听前辈们用了什么参考书;
②收集到真题。需要近几年的真题呢?看情况而定。我是以参考书修改到与今年差不多的那一年为准的。比如说,浙大经济学在2013年之前和现在用的参考书差别很大,因此之前的真题可以不用看;另外,其实2013-2018年浙大考的是三部分——50分宏观,50分微观,50分政治经济学,从2018年后才修订到与今年完全一样(75分宏观,75分微观)。但是如果只用2018年后的真题,数量太少了,再加上2013-2018年宏微观的部分参考书和今年一样,所以我选择了2013年之后的所有真题。
第二步:研究真题!研究真题!研究真题!
所有准备专业课的同学,我是说所有,都要紧紧围绕真题来进行一切准备工作。对于可能还看不懂题目的跨考生来说,更是要把真题当成第一标杆。
真题如何使用呢?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查看分值和题型分布。以浙大801经济学为例,题型和分值如下:
名词解释,5分(6个)
计算题,10分(4道)
简答题,10分(4道)
论述题,20分(2道)
这一步很重要,因为之后我的笔记就是按题型来分类做的
②观察题目和考点主要出自哪几本参考书上。以浙大801经济学为例,今年参考书主要有4本,两本是浙大自己出的宏、微观教材,两本是曼昆的宏、微观。但是近年来80%以上的题目都出自浙大自己的这两本教材上,所以,要确定好重点:以这两本教材为学习主干(听另一位考上的同学说,ta甚至没有看曼昆的那两本书,后来尽管专业课分数不高,但也考上了)
③此时再去看题目的具体内容。要结合书本一起看,分析哪些地方可能成为考点,哪些地方会出名词解释,哪些地方会出简答/论述。
因为我是跨考,对书本知识一无所知,所以建议先花10天-半个月左右掌握宏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结构和参考书的基本框架,至少要知道目录上显示的每一章大概是在说什么、各章节之间靠什么逻辑联系起来(如果这部分有困难,可以找点网课,但我没看)。
第三步:根据题型和真题(而不是根据教材内容)做笔记!
这是我节省时间最关键的步骤。因为时间紧,完全听完课程、做笔记再去考试是来不及的,所以不妨直接为考试“量体裁衣”。在对专业课的题型和对真题考点出处的分析后,我准备了三个笔记本。一个用来记录名词解释,一个用来记录微观简答/论述,一个用来记录宏观简答/论述。上面说过,浙大801还有40分的计算题,为什么不额外做一个笔记本?因为这40分的计算基本上是书本上课后练习题,只要把书上的题目掌握就可以,不需要再做一个笔记。
接下来说一说我是如何根据题型和真题分类做笔记的。
以名词解释为例:
浙大总共有6个名词解释,每个名词解释是5分。很多高校经济学专业课都有名词解释,但是分值不等。少的只有2分一题,多的有8分一题。像2分一题的名词解释,只需要写一句定义基本上就能拿分了;而8分一题的名词解释,则需要答得像一个简答题才行。
所以我的建议是看菜做饭。我的名词解释笔记就是直接基于浙大专业课名词解释的分值(5分)来做的(大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5分意味着什么呢?除了用一句话描述定义以外,需要答出另外大约3点左右的内容(2-5点)才能拿到满分。
以边际替代率为例,我的笔记上是这样分点的:
①(一句话描述定义):边际替代率又称MRS,是指在维持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一种物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物品的消费数量的比率;
②(涉及公式带上公式):它可用xx和xx的比值来表示,xxxx(此处写上公式);
③(涉及图像带上图像):它在图像上表示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如图所示(画图);
④(说说实际的经济含义):边际替代率一般为负,其实际意义是两种物品存在着一定的可替代性,即边际替代递减规律。
有其他性质时再视情况补充。
一般来讲,一个5分的名词解释,能这样分点答出5点,是一定能得满分的。
做这样的笔记办法不难。所有的内容其实都写在书上,只不过在书中自己寻找出这样的几个采分点,然后写在一起即可。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就和上经济学课一样,因为是经过自己思考后摘出来、整合出来的东西,一边整理,遇到不会的就去上网查,收获是很大的。
最最重要的是,这样做出来的笔记可以直接拿来背,到考场上几乎可以一字不漏地把背的东西直接写上去,而不需要经过再次加工。三个小时的专业课时间是非常紧的,几乎要马不停蹄地写,有很多同学都表示专业课时间来不及,而我虽然写字速度慢,但是因为在考场上不需要过多思考,行云流水地就把答案写完了,所以甚至还多了一点时间。
再给大家展示一个简答题。在做笔记时就融入自己的思考,分好答题的点。这样做笔记虽然花的时间稍长,但可以大大减少后期的时间(大家不一定要手写,如果有电子版可以直接复制粘贴组织语言,有很多学长学姐就是这么做的)。



Ø 有很多同学提了一个问题:因为是跨考,对知识本来就不熟,做笔记时漏下了要点、漏下了可能要考的题目怎么办?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事实上,做笔记绝对不是一蹴而就、一次性就能把笔记组织成能在考场上写的答案的,而是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要不断地往里面添加新内容。可能第一遍做笔记,某个名词解释实际上需要答5点,我看书只找出了三点;某道论述题,有8点内容要写,我只整理出了4点;甚至在某个章节,可能要出一道简答题,我也漏下了。这些都不是大问题,因为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材要反复看,真题要反复琢磨,笔记也要根据每天感悟到的新知识不断地往里增加内容,完善我们的答题语言。
用一句话概括这样做笔记的精髓:用考试以外的所有时间做一件事——不断打磨考试那天写在答题纸上的答案。
第四步:背诵
无需把笔记整理到很完善再开始背,有80%甚至整理好一本书就建议可以开始背了,越早越好!我把笔记整理得差不多时,只剩下80天时间了(10月中上旬)。
送给同学一句真心话:无论时间还剩多少,都要无脑相信自己一定能背完。不要去看网上所说的,xx月之前开始背才来得及(有条件当然要越早越好)。在你的时间紧迫的条件下,要牢牢记住,考试前一天还可以学,考试当天早上还可以学,直到进考场前一秒还可以继续学!并且在最后几天,因为神经高度紧张,记忆力是直线上升的。只要平时对知识做到比较熟悉,那几天看一眼都能背下来。
简答题/论述题我统称为大题。我把微观大题整理成10页、宏观大题整理成14页内容,贴在家里的墙上。



近看是这样的(只写题目):


接下来就是开始背诵了。关于背诵的遍数,网上的说法一般是5-10遍不等,我认为5遍是最低限度,最后我背了大概7遍。前面几轮是最耗时间的(所以还是要越早越好!!!)第一遍我用了25天,第二遍20天,第三遍15天,第四遍10天,第五遍一周,第六遍5天,最后一遍是在考试那两天的空隙时间。
不要期待前三遍能记下来什么,背了五六遍一点东西也没记下来的人比比皆是。要坚信量变引起质变绝对没错,一定要耐心等待飞跃点的来临。我的飞跃点是在考场上才来临的。考试前一天因为从家里换到了酒店,环境发生了改变突然导致我之前背的专业课忘得一干二净,是一点也想不起来的程度,那种崩溃的感觉可想而知。但是,无论记不记得起来、记起来多少,都请顶住压力,尽量想办法心如止水,像木头人一样一直背诵,背到进考场前,把书一扔就进考场。看到题目后记忆就会像冲破闸门一样倾泻而出。所有背诵的努力都不会白费的。
背诵没有什么捷径、技巧,操作起来也简单,但我更觉得它是一种对心态、惰性等各方面的试炼,因为很折磨人,尤其是在前三遍耗时长、时间紧迫的双重夹击之下。前三遍我就花了60天,背完已经是12月份,我以为自己要完了,每天都想着弃考。但从结果上看来并没有完,一定不要放弃希望。
【几点真心话】

背的时候克服惰性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前几遍,背的滋味很不好受,但是每天都要坚持。一旦有一天停下来,就会停很多天。

●我给自己定的任务量是每天微观、宏观大题各背一页,外加名词解释,每天5个小时。这五个小时可以拆成上下午背诵,但是前期往往完不成任务。没关系,能背多少是多少。
●每一轮的背诵都是对教材、对真题的进一层加深。完善笔记不能停止。
●其实平心而论,我的背诵时间是真的不够的。确实是笔记拯救了我(相当于直接背答案),并且因为笔记是花了整整4个月打磨的,所以答案很完善,在最后考试时几乎没有漏下得分点。

第六章 一些想说的话


这样的话其实大家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但是有些真的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深深明白。不论怎样,都有几句肺腑之言想叮嘱,这几条可以说是我能上岸最重要的事了。甚至前面的经验都可以不看,但这张最好能仔细看。
●不要熬夜,真的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很多励志的学习视频和经验都说每天12点睡6点甚至5点起床,但是我实在做不到。从小到大,哪怕是准备高考,我都要睡9个小时左右,少于8.5个小时我就会浑身酸痛头晕脑胀。所以考研期间我每天的睡眠时间是9小时(哪怕到最后也是8.5小时)。自己可以计算一下,每天24个小时,即使扣除9小时睡眠、1小时吃饭,两小时运动休息,也足有12小时一天。把这12小时充分利用起来,在这12小时里拥有一个体力充沛、精神焕发的头脑去思考、背诵知识,不仅心情好,也绝对比牺牲睡眠和休息时间把学习延伸至15个小时效果来得好。我的作息是9点睡,6点起,一般不午睡(因为我准备的时候暑假已过)。
●尽全力保持平和、积极、安宁、愉悦的心态去学习,不用把考研想象成紧绷和苦大仇深的事情,千万不要想得太多。考研不是易事,但绝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我知道有很多同学是以悔恨、绝望为动力支撑自己学习下去的(我自己以前也那样),但是不得不说,以这样的心情学习,虽然可以把自己绑在书桌前,但是效率不会高,也无法钻研难题,因为心全被乱糟糟的事情挤占了。虽然我和众多考研的人一样,心态是一天一小崩、三天一大崩,但这种难受不是因为其他事情,单纯是因为考研本身有些难关暂时无法攻克。有很多很多个下午,钻研着着数学题,我几乎忘了我身在何处,也忘了时间的流逝,感觉全世界只有我自己和面前的数学题,一切乱糟糟的事都不复存在,再次拉回现实是母亲叫我吃晚餐。这种状态是学习的最好状态,希望大家都能想办法找到这种状态。
●一旦开始备考,就忘记自己的所谓“劣势”。我的过程其实就有很多在大家看来所谓劣势的东西:浪费了第一次机会、二战、三跨、考的是名校炙手可热的专业、报录比高、专业课基础差、开始时间晚……不可否认,这些因素叠加起来,造成了非常大的风险(回头看看自己做跨考决定的时候,都没有考虑过这么多,有点类似于“无脑”决定)。但是,这些因素,应该是在做出考研决定之前考虑清楚的(能不能承受失败的后果?家人支持不支持?要不要挑战名校?),一旦做出了决定、开始行动起来,就请你一定要忘记这些东西。因为准备过程中再想这些,只能成为摧毁心态的根源。实际上这些因素并不会影响你的初试分数,只有是否全情投入才会
●远离电子产品。我是自控力极其差的人,只要一碰电子产品就会神游天际。所以考研期间手机和电脑我都交给了家人保管,只有看网课和学英语的时候会拿来用。此外,备考期间我的社交趋于0,因为我是一个习惯独处的人。这一点大家视情况而定。
祝愿大家都能有光明的未来。
rockhdd 发表于 2023-11-10 19:38:42|来自:欧洲和中东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整理框架的复习计划,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基础阶段(7月之前)
1.微观部分
一般而言,中国所有考经济学的学生,都需要看高鸿业版本的《西方经济学》,一方面,很多学校,直接拿这本书当做参考书,比如东北财大,北京工商大学等;另一方面,很多以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为参考书的学校,例如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等,建议报考以上学校的同学,千万不要上来就看范里安的《现代观点》,因为,这本书,你真的很难看懂,别说你们了,当前教经济学考研的老师,又有哪几个真懂呢?所以,建议前期把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好好的看一看,打打基础。
一般来讲,暑期前,一定要把高鸿业的教材看一遍。下面,小融老师就来讲一讲,如何看这本书。
首先,真心不建议各位同学自己复习这本书。第一,这本书,写的太啰嗦了,反正我当时考研的时候,是真看不下去。第二,这本书,考点隐藏的特别深,比如,高鸿业教材,每一章都有一篇结束语,但是你知道吗,这么多结束语,只有一章的结束语,是很有价值的。
所以,如果你自己看,要么,你看不下去,白白浪费时间;要么,看下去了,根本看不到考点,白白浪费时间。
但是,如果你选择跟着小融老师,把这本书过一遍,只需要25个小时左右,小融老师就可以把几乎所有的考点都讲给你,而且,你听的还特别舒服,而且,你在考场上会忍不住抽自己几个耳光,因为咱不是考什么讲什么,而是讲什么考什么。
在这里要多说一点,有些学校,例如东北财经大学,千万不要只看高鸿业的书,因为这套试题,微观每年部分都会超纲范里安,但是,你也没必要去看范里安的书,因为实在是不划算。最近很多同学,私信小融老师说:想了解了解咱经济学的全程复习规划。其实,不是小融老师不告诉你,实在是,专业课,各个学校之间差异很大,比如,首都经贸和对外经贸,这俩学校,专业课差距特别大,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详细说清的。但是,小融老师可以在总体框架上,告诉你经济学专业课该如何备考。
一.基础阶段(7月之前)
1.微观部分
一般而言,中国所有考经济学的学生,都需要看高鸿业版本的《西方经济学》,一方面,很多学校,直接拿这本书当做参考书,比如东北财大,北京工商大学等;另一方面,很多以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为参考书的学校,例如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等,建议报考以上学校的同学,千万不要上来就看范里安的《现代观点》,因为,这本书,你真的很难看懂,别说你们了,当前教经济学考研的老师,又有哪几个真懂呢?所以,建议前期把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好好的看一看,打打基础。
一般来讲,暑期前,一定要把高鸿业的教材看一遍。下面,小融老师就来讲一讲,如何看这本书。
首先,真心不建议各位同学自己复习这本书。第一,这本书,写的太啰嗦了,反正我当时考研的时候,是真看不下去。第二,这本书,考点隐藏的特别深,比如,高鸿业教材,每一章都有一篇结束语,但是你知道吗,这么多结束语,只有一章的结束语,是很有价值的。
所以,如果你自己看,要么,你看不下去,白白浪费时间;要么,看下去了,根本看不到考点,白白浪费时间。
但是,如果你选择跟着小融老师,把这本书过一遍,只需要25个小时左右,小融老师就可以把几乎所有的考点都讲给你,而且,你听的还特别舒服,而且,你在考场上会忍不住抽自己几个耳光,因为咱不是考什么讲什么,而是讲什么考什么。
在这里要多说一点,有些学校,例如东北财经大学,千万不要只看高鸿业的书,因为这套试题,微观每年部分都会超纲范里安,但是,你也没必要去看范里安的书,因为实在是不划算。你可以选择跟着小融老师,东财的定向嫡系弟子班,直接把所有能超纲的知识,全部讲给你。
2.宏观部分
和微观的整体规划相似,无论你们学校指定哪本参考书,都建议先看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相比于微观,个人感觉这本书写的很不错。而且,宏观之难,难在论述简答,外国人的书,一般不太适合答主观题,但高鸿业的书,却十分适合。
同样的,这本书也不建议自学,除了微观那些之外,还有一个很关键一点:如果不清楚宏观的整体结构,那看书只会越来越难,理不清宏观的整体结构。一会短期,一会长期;同一个问题,这个学派一个观点,那个学派又有一个观点,而且,还都有道理。发生的原因是:忽略了宏观知识背后的历史背景。咱们的宏观,都是用来解释经济现象,历史背景不同,同一个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解释,我们要对症下药,这才是关键。
所以,小融老师独创了宏观的“历史学习法”,把复杂的宏观经济学原理,讲成美国经济史。宏观听不懂,我相信历史你一定可以听懂。
二.强化阶段(7月到9月)
实际上,对于考北工商之类的同学而言,如果7月之前能把高鸿业的教材都看完,那暑期会相对轻松很多,你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去看高等数学等有难度学科。但对于志向两财一贸甚至人大北大的同学而言,你的奋斗生涯才刚刚开始。
1.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最容易忽视,最容易被扣分,也是最令人讨厌的学科。首先,当前很多老师只教西方经济学,至于政经,他们都说:政经不要着急,考前背背就可以。小融老师只想回这些老师:你自己不会教,不要耽误学生前途。
以央财801为例,政经部分,要占到60分,宏微观加起来才90分,你说哪门学科更重要?再一个,考政经的,一般西经都不会难(人大复旦除外),然后再结合一下各位同学十分重视西经的现实,结果就是:改卷过程中,西经部分拉不开差距,阅卷人想有区分度,只能从你们的政经下手。
各位,这句话不是小融老师说的,是真正参加过央财801阅卷的一位小姐姐说的。所以,各位同学,你还觉得政经不重要吗?醒醒吧。
相比于西经,政经的复习难度没那么大,但是,政经需要你有很强的背诵能力。小融老师的建议就是,暑期,一定要把政经过完,然后,九月就正式开始背,一直背到考前,中间不要断。因为你一旦中间断了,再想接上,就难了。
没关系啊,跟着小融老师来,咱们的政经课,以逄锦聚老师和宋涛老师的教材,然后结合西财的考察重点,独家编写而成,这么说吧,咱的政经课,是适合全国所有考政经的学校。再一个,小融老师会给你讲解很多活生生而且好玩的例子,保证你不会困。
2.微观经济学
强化阶段的微观经济学,如果指定了范里安的《现代观点》,那就好好的看这本书。但不同学校,要看的范围也不一样:如果你考上财,那整本书,你都得看,如果你考南开,那拍卖等章节,就不需要看。央财803,中山大学等,也有属于各自的范围,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如果你基础阶段学的不太好的话,看范里安这本《现代观点》,那是很有难度,特别的,这本书,好多数理推导,比如:显示偏好原理的应用。
不过哈,如果看不下去,没关系,来找小融老师呀。咱们范里安这本书,一共讲64个课时,推导啥的特别详细,我就不信你学不透看不懂。
此外,如果指定考第八版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的同学,也就是贸大、厦大、暨大、西安交大、国科大等学校,务必十分重视这本书的课后习题及里面的教学案例,特别的,这本书的特色内容,例如最后一章关于治理污染的做法,务必十分重视,贸大在16年和19年的考试中,都考了这一知识点。
3.宏观经济学
关于宏观经济学,无论你们学校指定哪本参考书,务必要看最新版教材,因为,无论谁写的,最新版教材都一般都会引入十年前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容。宏观经济学,就是美国经济史。
强化阶段的宏观,大多数学校,都是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但是,不同学校,侧重点不同。简单来看,厦门大学,对开放经济就特别重视,基本一年一道大题,央财803,两道计算题,一道来自经济增长,一道来自经济波动,而且,关于这两类的课后题,务必好好做做。
比曼昆的《宏观经济学》要难一点的是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这本宏观,内容精彩程度,不如曼昆的宏观,但是,这本有很多特色内容,例如,在讲货币政策时,把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讲的十分漂亮,再者,关于经济增长的部分,这本书也要优于曼昆的宏观。但是,这本书的课后习题,价值真的不大,各位同学可以不用太关注。
提到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就不得不提越来越妖的贸大,贸大18年和19年,连着两年,考了一些前些年没考过的知识点。其实小融老师想说,考贸大,必须十分重视多恩布什教材,而咱们的贸大定向嫡系弟子班,则会精讲多恩布什这本《宏观经济学》。
上财、北大,需要好好看看巴罗的那本宏观。实际上,巴罗属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而曼昆、多恩布什、布兰查德,属于新凯恩斯学派,这也使得,巴罗的宏观,十分重视数理推导。而这,也符合上财和北大的风格,至于考上财,建议好好看看胡永刚老师那本《西方经济学学习精要宏观部分》,毕竟,胡老师是上财的教授,而且这本书还附有上财真题的宏观部分答案。至于北大,考国发院的话,除了重视巴罗的这本宏观,还要看看罗默的那本高宏,但不需要全看,只需看里面某些章节即可。
三.冲刺阶段(10月到12月)
冲刺阶段,务必十分重视真题和教材,此外,还要总结答题套路和有针对性的训练。
冲刺阶段,比前面的基础和强化更加重要。简单来讲,基础和强化,主要是负责把教材和课后题做一做,而冲刺阶段,则要直接面向考试,而且,冲刺阶段,是检验你基础强化学习效果的时刻。
在这里,小融老师想提醒的是,务必要重视答题步骤的总结。举个例子。
贸大每年有超过一万五千份专业课试卷,而且,完成阅卷的所有工作,只有三天,但如果抛开拆封试卷、开会各种事情,真正用于阅卷的时间,也就两天多一点。这样一来,对于一道名词解释,用时不会超过两秒,对于一道20分的论述题,用时不会超过十秒。这就意味着,阅卷老师根本就不会细看你的答案,他只会寻找他想要看的内容,如果你有,那好给你高分,如果没有,嘿嘿,你猜吧。
如果想知道更多考研内容,可以与我一对一交流
2.宏观部分
和微观的整体规划相似,无论你们学校指定哪本参考书,都建议先看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相比于微观,个人感觉这本书写的很不错。而且,宏观之难,难在论述简答,外国人的书,一般不太适合答主观题,但高鸿业的书,却十分适合。
同样的,这本书也不建议自学,除了微观那些之外,还有一个很关键一点:如果不清楚宏观的整体结构,那看书只会越来越难,理不清宏观的整体结构。一会短期,一会长期;同一个问题,这个学派一个观点,那个学派又有一个观点,而且,还都有道理。发生的原因是:忽略了宏观知识背后的历史背景。咱们的宏观,都是用来解释经济现象,历史背景不同,同一个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解释,我们要对症下药,这才是关键。
所以,小融老师独创了宏观的“历史学习法”,把复杂的宏观经济学原理,讲成美国经济史。宏观听不懂,我相信历史你一定可以听懂。
二.强化阶段(7月到9月)
实际上,对于考北工商之类的同学而言,如果7月之前能把高鸿业的教材都看完,那暑期会相对轻松很多,你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去看高等数学等有难度学科。但对于志向两财一贸甚至人大北大的同学而言,你的奋斗生涯才刚刚开始。
1.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最容易忽视,最容易被扣分,也是最令人讨厌的学科。首先,当前很多老师只教西方经济学,至于政经,他们都说:政经不要着急,考前背背就可以。小融老师只想回这些老师:你自己不会教,不要耽误学生前途。
以央财801为例,政经部分,要占到60分,宏微观加起来才90分,你说哪门学科更重要?再一个,考政经的,一般西经都不会难(人大复旦除外),然后再结合一下各位同学十分重视西经的现实,结果就是:改卷过程中,西经部分拉不开差距,阅卷人想有区分度,只能从你们的政经下手。
各位,这句话不是小融老师说的,是真正参加过央财801阅卷的一位小姐姐说的。所以,各位同学,你还觉得政经不重要吗?醒醒吧。
相比于西经,政经的复习难度没那么大,但是,政经需要你有很强的背诵能力。小融老师的建议就是,暑期,一定要把政经过完,然后,九月就正式开始背,一直背到考前,中间不要断。因为你一旦中间断了,再想接上,就难了。
没关系啊,跟着小融老师来,咱们的政经课,以逄锦聚老师和宋涛老师的教材,然后结合西财的考察重点,独家编写而成,这么说吧,咱的政经课,是适合全国所有考政经的学校。再一个,小融老师会给你讲解很多活生生而且好玩的例子,保证你不会困。
2.微观经济学
强化阶段的微观经济学,如果指定了范里安的《现代观点》,那就好好的看这本书。但不同学校,要看的范围也不一样:如果你考上财,那整本书,你都得看,如果你考南开,那拍卖等章节,就不需要看。央财803,中山大学等,也有属于各自的范围,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如果你基础阶段学的不太好的话,看范里安这本《现代观点》,那是很有难度,特别的,这本书,好多数理推导,比如:显示偏好原理的应用。
不过哈,如果看不下去,没关系,来找小融老师呀。咱们范里安这本书,一共讲64个课时,推导啥的特别详细,我就不信你学不透看不懂。
此外,如果指定考第八版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的同学,也就是贸大、厦大、暨大、西安交大、国科大等学校,务必十分重视这本书的课后习题及里面的教学案例,特别的,这本书的特色内容,例如最后一章关于治理污染的做法,务必十分重视,贸大在16年和19年的考试中,都考了这一知识点。
3.宏观经济学
关于宏观经济学,无论你们学校指定哪本参考书,务必要看最新版教材,因为,无论谁写的,最新版教材都一般都会引入十年前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容。宏观经济学,就是美国经济史。
强化阶段的宏观,大多数学校,都是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但是,不同学校,侧重点不同。简单来看,厦门大学,对开放经济就特别重视,基本一年一道大题,央财803,两道计算题,一道来自经济增长,一道来自经济波动,而且,关于这两类的课后题,务必好好做做。
比曼昆的《宏观经济学》要难一点的是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这本宏观,内容精彩程度,不如曼昆的宏观,但是,这本有很多特色内容,例如,在讲货币政策时,把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讲的十分漂亮,再者,关于经济增长的部分,这本书也要优于曼昆的宏观。但是,这本书的课后习题,价值真的不大,各位同学可以不用太关注。
提到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就不得不提越来越妖的贸大,贸大18年和19年,连着两年,考了一些前些年没考过的知识点。其实小融老师想说,考贸大,必须十分重视多恩布什教材,而咱们的贸大定向嫡系弟子班,则会精讲多恩布什这本《宏观经济学》。
上财、北大,需要好好看看巴罗的那本宏观。实际上,巴罗属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而曼昆、多恩布什、布兰查德,属于新凯恩斯学派,这也使得,巴罗的宏观,十分重视数理推导。而这,也符合上财和北大的风格,至于考上财,建议好好看看胡永刚老师那本《西方经济学学习精要宏观部分》,毕竟,胡老师是上财的教授,而且这本书还附有上财真题的宏观部分答案。至于北大,考国发院的话,除了重视巴罗的这本宏观,还要看看罗默的那本高宏,但不需要全看,只需看里面某些章节即可。
三.冲刺阶段(10月到12月)
冲刺阶段,务必十分重视真题和教材,此外,还要总结答题套路和有针对性的训练。
冲刺阶段,比前面的基础和强化更加重要。简单来讲,基础和强化,主要是负责把教材和课后题做一做,而冲刺阶段,则要直接面向考试,而且,冲刺阶段,是检验你基础强化学习效果的时刻。
在这里,小融老师想提醒的是,务必要重视答题步骤的总结。举个例子。
贸大每年有超过一万五千份专业课试卷,而且,完成阅卷的所有工作,只有三天,但如果抛开拆封试卷、开会各种事情,真正用于阅卷的时间,也就两天多一点。这样一来,对于一道名词解释,用时不会超过两秒,对于一道20分的论述题,用时不会超过十秒。这就意味着,阅卷老师根本就不会细看你的答案,他只会寻找他想要看的内容,如果你有,那好给你高分,如果没有,嘿嘿,你猜吧。
如果想知道更多考研内容,可以与我一对一交流
robyluo 发表于 2023-11-10 19:38:52|来自:欧洲和中东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题主你好
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浙江大学经济学考研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院校简介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源自1897年的求是书院和育英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学术传统。1914年和1928年,相关经济类课程分别融入私立之江大学和国立浙江大学。1929年,国立浙江大学正式设立经济学系,是国内高校较早创立的经济类院系之一。
学院现有经济学系、金融学系、财政学系、国际经济学系等4个系,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所、证券期货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所、法与经济研究所、国际商务研究所、公共经济与财政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浙江大学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研究院、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永拓信息经济与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江万龄国际经济与金融投资研究中心等16个研究机构。
学院已形成较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和学术平台,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政治经济学;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本科专业。
学院十分重视国际交流,致力于开拓全球合作伙伴。学院与美国、欧洲、澳洲、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及台湾等地区的著名大学专家学者保持密切学术交流和师生互访。学院年均举办10余场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接待300余批国外著名大学的学者;同时有200余批教师出访。学院年均科研经费总额达6300余万元,此外,校友、企业也对学院发展贡献良多。学院教学辅助设施齐全。拥有近1万平方米实用面积的办公教学科研用房。学院资料室有藏书十余万册,中外期刊300余种。拥有电子商务、金融、经贸等5个实验室,总资产约1000万元。
二、专业目录
目录中标有“▲”的表示该专业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标有“★”的表示该专业为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


三、专业课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大学的经济学学研究生,根据细分专业的不同。专业课考试(801经济学综合)科目也略有不同,形式为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加专业课。其中,西方经济学(共计100分)是所有专业必考,参考书目为,平狄克版《微观经济学》、多恩布什版《宏观经济学》。
801经济学综合(政治经济学部分):蒋学模版《政治经济学》
801经济学综合(计量经济学部分):古扎拉蒂版《经济计量学精要》
801经济学综合(国际经济学部分):克鲁格曼版《国际经济学》、赵伟版《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现实问题”》
801经济学综合(财政学部分):张馨版《财政学》
801经济学综合(金融学部分):黄达版《金融学》、黄燕君、何嗣江版《新编国际金融》、戴志敏版《证券投资学--理论、实践与案例分析》
考试题型:以801经济学综合(国际经济学部分)为例。西方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国际经济学部分:(每小题5分,共15分)、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论述题(15分)
总结: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每年招生人数不多,19考研经济学院总计划招生人数为166名硕士研究生,其中推免生就占了50%左右。相对于老牌的财经院校,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报考人数相对较少,录取比例还算比较高。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疑问欢迎看我签名档加我微信私聊,或者关注我的知乎(会进行考研问题回答),和我的专栏,每日会分享经济学考研相关内容,如果觉得还不错记得点赞啊~


dzbear 发表于 2023-11-10 19:39:10|来自:欧洲和中东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回答字数超4k,包括浙大经济学考研初试和复试的所有应对策略。信息量较大,难以一次性消化,建议点赞+收藏,便于后期翻阅。

本人于2018年报考了浙江大学的801经济学综合专业。有幸在2018.3.18收到了拟录取的短信通知,我将这份幸运的降临归功于自身的努力上进和寻求方法。当然,也真诚地希望这份幸运同样能够降临在将要备考或者正在全力备考的你们身上。


有人可能会产生疑虑,都2022年了,远古时代的备考经验还适用吗?
别的院校、别的专业这话我还真不好回答,但浙大经济学,我可以非常明确地告诉你:


因为从2014年开始,浙大801经济学专业的初试专业课教材、复试的考察模式就基本没有变过,唯一的变动就是,自2020年考研开始,初试不再考经济学专业课的特殊科目(如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不再考政治经济学科目,西方经济学不再考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不再考国际经济学等等),只留下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但这个变动对于我的输出产生的影响,就只是把当时备考政治经济学的经验避而不谈罢了。
关于浙大经济学考研的官方信息,你都可以从下面这个网站上找到:
http://www.grs.zju.edu.cn/yjszs/main.htm



一、关于我

铺垫很久,那先简单谈谈我的个人情况,方便你作为参考和对标。
我本科就读于浙江某不知名双非学校。本科阶段表现十分平平,除获得过一些没有含金量的奖学金以外,几乎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奖项(虽然我承认,自己笔试应试能力应该还是有一些的)。
这导致我一开始也很担心复试时浙大会对我的学历和经历产生歧视,但事实证明,这点我确实是有些多虑了。这是一场只看初复试表现结果的较量。
我的初试总分是400分(政治70 英语一72 数学三122 专业课136),在经济学学硕中排名第7(进面45人,最终录取28人)。
因为本人并不擅长面试,且复试中所需要汇报的论文是临时赶出来的,导致复试成绩不太理想,总分排名并不靠前,但所幸还是成功上岸了。



要考研的宝子,推荐这个课,老师都在考研领域深耕多年了。资料里的“数学公式大全”、“5500个英语单词”、“政治重要会议线”都强推,吃饭洗漱的时候点开手机背诵不要太舒服!注意,加微信才能领电子版资料!!




二、关于初试和复试的相对重要性问题

本人认为,初试超分数线越多,复试带来的不确定性相对会降低。
浙大经济学院研究生官网公布的相关数据表明,浙大经济学院的复试很少会刷掉初试排名靠前的考生。换句话来讲,复试成绩要拉开考生间的差距一般来说比较难。当然,面试能力和学术能力一流的考生一定会脱颖而出。
一方面,初试成绩直接决定能否进面,并凭借大基数,占据总分的大盘。另一方面,初试成绩的排名,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面试官对你的第一印象,也同时决定复试时你的自信心。
因此,我个人总结下来,初试成绩真的很重要。大家一定要重视。



因为我在三月份和四月上旬备考了韩语等级考试,所以是在四月中旬才自不量力地开始备考,沿袭了本人拖拖拉拉、慢慢悠悠的作风。
这种备考战略,我现在回过头来看,绝对是不提倡的。我觉得最晚的备战时间,应该还要提早一两个月,也就是说2月或者3月就可以正式进入状态了。这样说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相比我那会儿,现在考研内卷得厉害,上岸一年比一年难。
与其后期慌慌张张,不如把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走出轻松感和自驱力。
但我也还要退一步讲,虽然我起步比一般考生晚一些,但下定决心要考浙大之后,到初试之前,几乎每天都是在学校图书馆度过的。我至今感谢自己当时的态度和意志力,才换来在玉泉校区两年的求学生涯


三、关于各学科的时间分配

网上关于复习干货信息真的很充足,这里我简单讲讲,后期我也会不断更新关于考研的复习建议和方法。
想了解更多,就请关注我吧!

我认为,数学和经济学专业课应当被赋予相等的权重。看分值就知道,二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前期,我每天数学的学习时间甚至占了一半时间。这虽然使我在后来的真题模拟考时,成绩稳定在130+,但从全局上看可能还是有些失策。
因为这种安排意味着我前期专业课复习不够稳扎稳打,后期在意识到自己专业课水平不够之后,将部分数学学习的时间让渡给了专业课的穷追猛赶,导致最后一两个月数学做题手有点生。


所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我给出的建议如下:

1、暑假前,将数学基础知识打扎实。

这里要提一点,数学课本不必花太多时间,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中的知识点粗略理解一遍,以代替数学课本的学习。因为他的全书已经是从课本中提炼出来的、具有针对数学考研专业课特征的学习资料。
至于视频,我建议一定要看。因为老师们的视频,对知识点有深入浅出的分析,可以起到非常具有实效性的引导效果。事实上,我的考研数学进步最大的阶段,就是看视频的阶段。个人选用的是张宇老师的视频,我喜欢他的幽默风趣。

2、专业课从5月份或者暑假开始学习,收集和整理资料同步跟进;数学则要开始刷题。

我在淘宝上买过浙大经济学专业课的资料,当时的资料排版还比较糟糕,内容十分混乱,但我不知道现在的质量如何。所以后来我基本对此弃而不用,自己做了些整理,包括曼昆的宏微观和浙大自己出版的宏微观。


浙大自己出版的书相对比较难懂,理解起来需要花一些时间。曼昆的宏微观较为基础,甚至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是可以把它作为经济学入门读物的。
暑假的重心应同时放在数学和专业课上。

3、数学真题从10月份开始做;经济学专业课真题也基本从这个时候开始,但只看不做。

每天模拟一张数学真题,选择数学考试的时间,即上午8:30-11:30,雷打不动。
浙大专业课真题信息比较少,14年后不再公开。个人认为浙大选择不公开,有一部分原因是专业课重点的考点本身就少,出题范围很小。
所以,经济学专业课非常重要的一点,还是要重视真题。


耳提命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4、12月,我对着自己整理的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反复巩固,多次背诵;数学是错题研究+练一下新题。

浙大的经济学专业课考试风格向来注重基础,且重点恒重,考试不太会超过课本范围。
当然,也会出一两道主观性比较强的题。回忆当年在考场上,我也是利用经济学思维,结合书本上的概念,同时依据个人理解,把自己的想法有条理得一一写下。

四、我对英语和政治的看法

至于英语,我从高中开始基础就不差,因此有些自以为是,在英语上花的时间过少,真题都没来得及完整刷完第二遍。
对于单词的学习,我只背了恋恋有词。但现实的巴掌打得响亮,狠狠教了我一课——盲目自信不可取。光背恋恋有词的考生,词汇量是积累不够的。而词汇量不够,会减慢英语阅读理解的做题速度,也会降低阅读理解做题的正确率。
所以对此,我给出的建议是:红宝书的单词也一定要背!!!
再说政治这门课,的确是后期发力划算。但是不管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务必注意一点,复习要走心,记知识点要精记并寻求一定的方法,不然记一遍忘一遍。
还有,政治的主观题,跟着信肖秀荣的八套卷和四套卷,特别是四套卷。不背肖八肖四的,不是傻子,就是疯子。


经济学考研,最难的难点在择校。选到性价比高的院校就成功了一半,但不对称、不透明的信息实在太多。下面链接里课程有专业老师的直播课,教你从上千所高校中,锚定最适合自己的几所高校报考。电子版资料含500多所院校的考研情况分析:①各个专业的院校排名、②招生人数、③是否推荐报考、④院校性价比等信息全都有,全都免费
注意,也是点链接只能领课,加微信才能领电子版资料哦!


评论区很多人问经济学专业课具体的复习计划,那么我接下来就讲一讲。

五、专业课的复习计划

先澄清一点,我的复习流程总归有主观性在,大家在借鉴的时候也要自行判别。
1、我从暑假开始复习专业课,先是依次将曼昆的宏微观、浙大自己出的宏微观看了一遍,边看边划重点
接下来,我把浙大自己出版的宏微观简单整理成了资料,顺带再把书本认真研读了一遍。
之后,我开始看<a href="http://www.zhihu.com/search?q=%E8%92%8B%E5%AD%A6%E6%A8%A1&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extra=%7B:,:349238139%7D" class="internal">蒋学模的政治经济学,也是划出了重点(2020年及以后的考生请忽视)。
2、暑假期间,对这五本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记忆,选择性地在脑中构思教材课后题的答案,即选做适合出考题的题目。其间,除了计算题,我基本没有动笔。
这个阶段,我粗略浏览了专业课的真题,以做到心中有数。
需要提醒的是,2014年换过专业课的参考教材,部分大题和计算题已经失去参考价值。
3、9月,我开始仔细背政经。浙大自己出的宏微观参考书在同期一遍遍反复看。
4、10月份每天花大概1.5h背政经,但曼昆的宏微观我暂且先搁置一旁了。



5、然后是11月上旬,政经的背诵没有停下,1月增加到2-3h。当然,2020年及以后的考生可以把上述所有复习政经的时间,都用来精细背诵西方经济学了。
曼昆的宏微观我又快速复习了一遍,并针对重点内容,整理成word版笔记打印下来。浙大出版的宏微观,我一边对着自己前期整理的笔记背诵,一边在白纸上绘画模型。
有了9月和10月份的积累,这个阶段进行得会很顺利。因此,我得以有时间在11月下旬开始全身心研究真题。
6、然后就是12月的冲刺了。这段时间就是对着自己整理的资料反复背,并把记不住的地方重点标注出来。临考前最后几天,只对着这些知识点和真题反复记忆。
不瞒大家,我根本没想过专业课会考得这么好,冲刺阶段还因为背不出政经偷偷哭过。说这些就是想告诉准备考研的你们——考研,要忍受煎熬,接受中途可能出现的种种压力。所有考生皆是如此。

更详细的宏微观复习建议,请参考我下面这个回答:
考研时,西方经济学应该怎么复习? - 名字取得好的回答 - 知乎知学堂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24236/answer/1226192883



六、有关复试,你需要知道的

首先我想在这里罗列一下复试各模块的重要性排序:


1、论文

浙大经院学硕复试以往需要报告一篇经济学相关的论文,建议在初试成绩出来之前就可以开始写作。
如果本科学的就是经济学相关专业,可以提前写完毕业论文,直接用毕业论文作为复试汇报论文。我当年就是这么干的。
对于论文有如下几个注意点:
(1)论文要反复修改,反复检查,不能出现任何错别字或错误的格式。
不然面试老师会认为你不认真、不严谨,不适合做学术。
当年我论文引用的标号出现了错乱,都听到考官在那边讨论了,估计多多少少被扣了分。
(2)论文中必须要有实证部分。
我们又不是什么名人大家,不用实证,论文会显得非常空洞。其实考官最关注的就是你的实证部分,实证部分做出彩了,横竖都是高分。
(3)准备PPT,学术类的PPT就是越简洁越合适,千万不要整些花里胡哨的。PPT中可以加上浙大经院的Logo。
(4)论文格式如果要规范一些,建议参照浙大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2、专业课

以浙大出的宏微观为复习材料就好,不必另外寻找参考资料。这个对于过了初试的你来说,应该就不是什么大难事了。
3、英语口语

英语口语是四人一组。首先每个人需要进行英文版的自我介绍,时间是一分钟。
然后每组会提问一个问题,组员轮流答题,话题一般比较日常。例如,我们组当时的题目是——谈谈你对电子游戏的看法。建议背诵几个简单的作文框架,到时候直接套上去就好。
这一块占比已经很小了,口语素材不准备影响不大。
前面两块会是重中之重。
4、英语听力

芝麻大小的分值,就别准备了,直接上就好。
关注我,收获更多!
最后,预祝大家考研顺利,成功上岸!
Svetlanalgi 发表于 2023-11-15 23:25:35|来自:欧洲和中东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Как связаться с администратором jinriwenda.com ??

Могу я связаться с админом ??
Это очень важно.
С уважением.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