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元璋没去泰山封禅?

[复制链接]
qwertlina 发表于 2023-11-9 23:09:00|来自:北京林业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完全有能力有威望去泰山封禅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dxking 发表于 2023-11-9 23:09:06|来自:北京林业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始皇跑到泰山登禅,史官写下:“皇帝到此一游,功绩是海内归一,天下一统。”
汉武帝跑到泰山登禅,史官写下:“皇帝到此一游,功绩是封狼居胥,扬威异域。”
光武帝跑到泰山登禅,史官写下:“皇帝到此一游,功绩是重开大汉,天下一统。”
唐高宗跑到泰山登禅,史官写下几句:“皇帝到此一游,收拾高丽,疆域万里。”
唐玄宗跑到泰山登禅,史官写下:“皇帝到此一游,功绩是开元盛世,万邦来朝。”
宋真宗跑到泰山登禅,史官停笔了
宋真宗郁闷,给朕写
史官颤颤巍巍写下几句:“皇帝到此一游,功绩是祖宗显灵,祥瑞降世。”
你让朱元璋还怎么打卡,去吧,真的丢人,要跟宋真宗一起打卡。不去吧,泰山地位又在那里。于是,朱元璋决定自己不亲自去
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夫岳镇海渎皆高山广水......必皆受命于上帝...非国家封号所可加,”(卷五三)于是,他下令撤去泰山神帝的封号,并将封禅泰山改为拜祭泰山。至此,始于远古的泰山封禅,暂告一段落。但泰山作为中华民族的烙印,早已深深在华夏子民的精神中。
所以,明太祖复御制《岱山高文》,以颂泰山,这在五岳当中尚属首例,又下令凡“朝廷有大典礼,大政务,则遣使告焉”。据统计,明太祖在位期间先后六次遣使到泰山,时间分别是:洪武二年(1369),委派都督孙遇仙等前往;洪武十年(1377),派遣李文忠,吴永舆等代祭祀。
洪武十一年(1378),派遣道士吴永舆等代祭祀;洪武二十八年(1395),道士乐本然等奉太祖名前往泰山进行祭告;洪武三十年(1397),派遣朱铎如等祭告泰山
洪枫 发表于 2023-11-9 23:09:11|来自:北京林业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给你说嘛,
大明开国后,有大臣怂恿朱元璋去泰山封禅,朱元璋没答应!
这个问题要怪只能怪宋真宗,他对于泰山的贡献太大了,后世帝王实在是丢不起那个人。
这个就跟上古时期大家喜欢搞洛水之盟一样,自从司马懿把玩洛水玩坏后,你见过后世帝王还有谁会指着洛水发誓的?
asdfasd 发表于 2023-11-9 23:10:04|来自:北京林业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宋真宗啊,不然朱元璋和朱棣一定得去泰山的。
不过算了,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如果宋真宗不去。康熙和乾隆一定也要去泰山。然后乾隆百分百要在泰山留字。

盖章到此一游,章总的字刻在泰山[捂脸]。

那画面太美,我还是选宋真宗吧。
new_jam 发表于 2023-11-9 23:10:10|来自:北京林业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洪武时的确有官员建请朱元璋泰山封禅,但他没有听从。
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史仲,庆阳府安化人,洪武中以国子生擢监察御史,奏请封禅。不报。
虽然朱元璋没有明说他不封禅的原因,但老朱的好大儿朱老四也曾遇到有官员建请他封禅泰山,就明确说了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参考下。
永乐十四年四月初十日,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周讷上言:“今天下太平,四夷宾服,民物阜丰,请封禅泰山,刻石纪功德,垂之万世。”
礼部尚书吕震亦言:“皇上圣德神功,昭格上下,宜如讷请。”
朱棣对吕震说:“今天下虽无事,然水旱疾疫亦间有之,朕每闻郡县上奏,未尝不惕然于心,岂敢自谓太平之世?”
“且圣经未尝言封禅,唐太宗亦不为封禅,魏徵每以尧舜之事望太宗,尔欲处朕于太宗之下?异乎徵之爱君矣!尔当以古人自勉,庶几不忝宗伯之任!”
“再说也没有哪本圣人经典提过封禅,而且唐太宗都没有封禅,人家魏徵常常以尧舜之事来期望太宗,你是要把我置于唐太宗之下?怎么就和人家魏徵爱唐太宗那么不一样呢!咱劝你好自为之,当以古人自勉,这才不辱没你礼部尚书的职位!”
所以朱棣给出的原因其实比较明确,那就是:
现在天下虽然无甚大事,但水旱灾害、各种瘟疫也时不时发生,他根本不敢自夸现在就是太平盛世。而且圣人经典里也根本没有提过封禅之事。
更重要的是,唐太宗都没有封禅!
朱棣经常以唐太宗的标准要求自己,唐太宗差不多就是他的偶像。比如:
申严官吏犯赃之禁,进法司谕之曰:唐太宗恶官吏贪浊,有犯赃者必寘于法,故吏尚清谨,民免于掊尅,贞观之治所以为盛。朕屡敕中外诸司不许妄役一夫,擅歛一财,而不才官吏恣肆自若,百姓苦之,良农必去稂莠者为害苗也,继今犯赃官吏必论如法,不可贷。

户部言:直隶开州、徐州、高邑、灵寿、栾城等州县民饥。
上慨然叹曰:君以民立国,古人所以致雍熙之世者,其道始于民足衣食,虽有水旱灾伤,而民不至于飢窘者,则恃蓄积有素,但如汉文景之世,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唐太宗时,民间斗米叁钱,行旅不赍粮,亦何忧水旱?
既然偶像都不封禅,他自问治理天下也没达到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他可没宋真宗那么不要脸去封禅泰山。
后来朱棣的好大儿朱高炽果然还是懂老爹的心意,给上了“太宗”的庙号和“文皇帝”的谥号,这下和李世民一样名正言顺咯,可惜不肖子孙朱厚熜给改成了“成祖”。
朱棣最渴望的名正言顺没了,跟偶像一样的“太宗”也没了,不知朱棣九泉之下作何感想?
另外,这里建议朱棣封禅泰山的吕震是个能吏,朱棣宠臣,办事能力强,也擅长迎合上意,拍马屁也是有一手的。
此人记性极好,曾一人署理礼、兵、户三部事务,上奏时直接口诵奏章。但身为礼官,毫无学术,不知大体,品德低劣,手段残酷下作,整死的官员着实不少,适合干刑部、都察院的活,不知何德何能执掌礼部十七年?
这回吕震就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被朱棣一顿狠批,最后差不多是直接骂他丢人显眼,辱没了礼部尚书之职。
dzq2828 发表于 2023-11-9 23:10:43|来自:北京林业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宋真宗赵恒严重降低了泰山封禅的档次啊。
先看看这货有啥功绩:
景德元年(1004年),辽朝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赵恒亲征,双方会战距都城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三百里外之澶渊,局势有利于北宋,但因赵恒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不顾寇准反对,以每年给辽一定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 赵恒在位后期,任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赵恒也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致使社会矛盾加深,使得北宋的“内忧外患”问题日趋严重。(选自百毒)
也就是说这货在占优势的时候屈辱求和签下檀渊之盟,而且迷信,劳民伤财。
再看看这货封禅的时候做了啥: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发,千乘万骑,东封泰山。改干封县为奉符县;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诏王旦撰《封祀坛颂》、王钦若撰《社首坛颂》、陈尧叟撰《朝觐坛颂》,各立碑山下。现唯王旦《封祀坛颂碑》尚存于岱庙院内。
好一个指点江山!
就宋真宗这种货色都能泰山封禅,有了这么一个先例在,如果你是朱元璋,你还会去封禅么?
毕竟铁血强怂能不要脸,我大萌还要脸呢。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