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挖到其他六个小米创始人?

[复制链接]
moi7889 发表于 2023-11-8 04:15:30|来自:黑龙江哈尔滨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雷军创造小米的经过。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qkw6358 发表于 2023-11-8 04:16:18|来自:黑龙江哈尔滨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网络上流行一张图,将雷军描述为“最强爽文男主”,虽然雷军的经历确实精彩,但说是爽文男主,这绝对是来捣乱的吧?




很多人都听过关于雷军的励志故事,例如《一不小心考进了高考状元》,《上市公司大佬邀我当总经理》等。似乎从来不需要做出努力,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天降贵人,正如一些霸道总裁“爽文男主”人设,躺着都能赢,让无数网友从内心感到既羡慕又嫉妒。然而,这种描述实际上是不准确的,但凡认真听过雷军的演讲,看过关于他的采访或者相关书籍,就会明白任何的背后都充满了坚持、努力和自律等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存在。




我们先一个个来辟谣吧,先是“一不小心考进高考状元”,雷军确实在学习上是学霸一般的存在,但并不是高考状元,至少在大学之前,雷军就是一名普通的三好学生。




上大学之后,雷军才开启了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也就是被谣传的所谓“大学2年轻松修完学分”,确实是提前修完了学分,但并不轻松,雷军在年度演讲中提到过,在图书馆里,雷军看完《硅谷之火》后,建立了自己一生的梦想:创办一家伟大的公司。为了完成这一目标,雷军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作为大一新生,他为了弄清楚如何选课、如何修学分、如何自学,不仅主动拜访学长们,参加两倍的考试,过着地狱式的大学生活,因此才能提前修完学分,并不是所谓的轻轻松松,天赋异禀,都是后天的努力才达到的。




至于《上市公司大佬邀我当总经理》更是无稽之谈,1992年,雷军加入金山公司,成为了一名年轻的程序员,并不是总经理,当时公司也就只有6个人,最困难的时候,金山公司的账面上连下个月的工资都不够,处境极为艰难。他带领团队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用户体验和口碑,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而雷军在金山工作了16年之后,金山公司才正式上市,但是由于错过了互联网普及的浪潮,金山公司上市时的股价其实也并不理想。




从雷军身边的朋友和合作伙伴对他的评价来看,他属于极度自律且努力的人,在他过去36年求学、创业再到不缀追求自我突破,直面挑战的成长之路上,“脚踏实地”成为关键品质,而不是靠所谓的爽文人设。

在中国互联网的江湖中,雷军或许不是最成功的。但论迎着IT潮头、连续创业的企业家,雷军应该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但种种辉煌之外,雷军创业的心酸也是可见的。




雷军在演讲中总结说,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只有脚踏实地的成长,只有认认真真提升能力,才能有足够的实力迎接全新的挑战,获得内心的平静。事实上,这也是小米的“三观”
如今,小米的高端化战略步入第四年,其在技术和战略上都有了一定的沉淀。从数据上来看,在知识产权方面,截至今年3月31日,小米全球授权专利数已超3.2万件。小米的技术研发布局已达到12个技术领域之多,包括5G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同时基于智能制造,进入机器人、无人工厂、智能电动汽车等,总体细分领域达99项。




由此不难看出,雷军的所经历的一切,也正在成为小米发展过程中的感悟,正因为雷军和小米都在脚踏实地地成长,小米才能一路高歌前行,为大众带来这么多优质产品。
山歌好比春江水 发表于 2023-11-8 04:16:48|来自:黑龙江哈尔滨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本家。
马克思的名言。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以上,雷军都做的很到位!
hellos 发表于 2023-11-8 04:17:04|来自:黑龙江哈尔滨 | 显示全部楼层
1、林斌

林斌比雷军大一岁,短发精干、皮肤白皙,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不少。他有着一份漂亮的履历:1995至2006年,林斌任职微软公司,历任软件开发工程师,主任开发工程师,研发经理,工程总监。2006年以后,他担任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谷歌全球工程总监。2008年年末的一天,林斌像往日一样早早地来到自己位于五道口的办公室。作为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的副院长,他的主要工作是负责Android系统的本地化,这项工作对智能手机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就在林斌埋头工作的时候,他的顶头上司、谷歌中国总裁李开复领着一位客人走进了他的办公室。这是林斌和雷军初次见面,对于这位金山公司的前领导人,林斌早有耳闻。
初次见面,林斌和雷军谈得更多的是UCweb的经营状况,他们一个是投资人,一个是合作伙伴,所以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没聊多久,两人发现彼此之间有一种难得的默契,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时常在下班后相约到咖啡厅聊天,一聊就是五六个小时。
有一次,林斌和雷军在盘古大观的咖啡厅里聊天,聊着聊着说起手机,于是两人面对面各自从包里将自己的手机掏出来,满满当当地放了一桌子,然后开始一个个地拆机,惹得服务员以为他俩在咖啡厅里推销手机。也是在那天,林斌才发现雷军不光懂软件,还懂手机,那种懂不是装出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懂。
在林斌看来,自己对手机狂热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自己的工作就是与各种各样的手机生产商打交道。可是,雷军的狂热他却有点看不懂,他不明白这个搞软件的,每天为啥要在包里装八九部手机,那个时候,林斌还不知道雷军有进军手机行业的打算。
但是有人却看出了端倪,比如黎万强。2009年时,雷军仍然和黎万强保持着一个月见一次面的频率,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每次见面,雷军都会谈论很多关于手机的话题。事实上,2009年上半年,雷军几乎见了谁都离不开手机话题,他一会分析手机市场,一会又对手机性能评头论足,而且说得头头是道,以至于有人拿他开玩笑说:“雷军不干软件了,他开始经营手机专卖店了。”
在雷军点评的众多手机中,刚刚兴起的国产魅族手机无疑获得了更多的认可。他曾经在多个场合夸奖魅族的创新化和人性化。有一次,雷军陪客人们吃饭,吃着吃着,他从包里拿出来一部魅族M8手机,开始给大家现场分析这款手机的优点。他说:“魅族的手机能够显示来电响铃的时长,别小看这个小小的创新技术,它能很好地替人分辨出那种只响一声的骚扰电话,这样的产品不好才怪
雷军在林斌面前也对魅族赞誉有加,他说魅族手机做得这么好,应该让他们使用Android的系统,这样无论是对魅族还是对谷歌来说,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林斌听从了雷军的建议,先后两次飞往珠海探访魅族。而雷军作为林斌的参谋,也参与了这两次会面,他们与魅族的创始人黄章进行了十分深入的交流。
黄章仅有初中学历,但对于电子产品有着狂热的痴迷和非凡的追求,他以工匠精神打造的魅族手机在当时已经小有名气,具有不错的品牌形象。对于手机共同的狂热将雷军和黄章连接在一起,两人在2010年前后往来频繁,真诚相对。然而,随着沟通越来越多,雷军发现,他和黄章之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两人对于人才的理念相差甚远。
一次,雷军发现魅族一位高管软件硬件都很强,但是没有魅族的股份,就劝黄章分给他一点,因为没有股份的话很容易被别人挖走,黄章的回答让雷军非常震惊:“他被挖走了我自己能干。”最让雷军失望的是黄章对于林斌的态度,他把林斌介绍给黄章,希望黄能分5%的股份给林斌,用来吸引林斌加盟,但黄章不同意。
这两件事让雷军打消了投资魅族的想法,他决定自己干。对于雷军的“叛变”,黄章颇有微词。在小米手机正式发布后,黄章还专门在魅族的论坛里发了一篇帖子,指责雷军当初打着天使投资人的名义盗取魅族大量的商业信息。两次探访魅族,让雷军对魅族的发展模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对一位投资人的观点深表赞同,那就是魅族用两年的时间,在互联网上培养了超过200多万的粉丝,仅仅一部M8就出售了60万台,这说明魅族是成功的。另外一点也引起雷军的注意,那就是市场上众多的手机之中,虽然与苹果参数配置相近的手机有很多,可是只有魅族的价格是苹果的一半。
客观地说,黄章多少有些冤枉雷军。在决定进入手机行业的初期,雷军对手机市场进行了深度的调查,他特意拜访了很多的手机生产厂家。但是在与这些厂家沟通的过程中,雷军发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那就是自己的思路和他们的思路并不是很合拍。这一点对雷军来说是非常致命的,他希望做一款兼具创新和突破特点的手机,而很多手机厂家却无法满足雷军的这一想法。
为了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雷军找过几家在手机领域里数一数二的大品牌。但是还没等他将自己的想法说完,人家就拒绝了雷军的请求。有一些二、三线手机品牌找雷军洽谈过合作的事情,但是雷军觉得他们的产品实在一般,以至于对他们的生产和研发能力持怀疑的态度。就是在这样的摇摆中,雷军下定决心自己做手机。
在做出这个决定后,雷军邀请的第一个人就是林斌。在此之前,林斌一直都有创业的想法,他曾经向雷军透雷过想做一个音乐网站,并征求雷军的意见。雷军的回答是:“这种小事情,咱们投点钱,别人就可以做,没什么意思。咱们一起做点大事吧。”雷军将做手机的计划告诉了林斌,并正式向他发出邀请。这让林斌颇感意外,他一直以为雷军要帮他创业,结果却是雷军自己要亲自出马。
就在林斌还在犹豫要不要答应雷军的时候,谷歌在中国遇到一些麻烦。2009年9月,谷歌中国的高级管理人员李开复宣布辞职。李开复是林斌的顶头上司,他这一走让林斌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然而更糟糕的还在后面,2010年,谷歌中国正式宣布退出中国。这个时候摆在林斌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跟随谷歌离开大陆,另一条则是跟着雷军创业做手机。经过反复思考之后林斌选择了后者。
决定跟随雷军后,林斌并没有提出太多的问题,他只提了两个问题,却在不同的场合下反复提了四次。第一个问题是你已经功成名就了,现在又做手机,你究竟图的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做手机是需要雄厚财力支持的,这笔钱从哪里来?雷军的回答也很简单:一,证明自己;二,我就有这么多钱。
2011年10月,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和彼此适应后,雷军和林斌终于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目标就是一起做手机,而且不做低端机,只做高配置机型。话虽简单,可实际上他们却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最严峻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两个人事实上都不懂手机硬件。但是事已至此,他们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只能硬着头皮上。
虽然对未来没有明晰的目标,但是从内心深处来说雷军是充满信心的,因为手机市场正进入到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在这个市场上,称霸多年的诺基亚早已变得威风不在,而苹果则凭借着 iPhone系列的精彩表演一骑绝尘,三星抓住了契机开始从千年老二跻身到一线的新贵行列,而摩托罗拉和HTC则各自称霸一方。在这个没有绝对老大的市场上,雷军和他的小米迎来了最佳的崛起时机。
2、黎万强

在雷军忙着准备做手机的那段时间,他的老朋友黎万强离开了金山。黎万强2000年毕业后加入金山公司,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他从一个小小的设计师开始,一步步走到了金山公司设计总监和金山词霸事业部总经理的位置。
离开金山后,黎万强找雷军聊过一次天。他兴致勃勃地向雷军阐述了自己的创业计划,他告诉雷军自己要去做商业摄影,这样就可以拍出各种各样富有想象力的图片。雷军听完之后,没有评价,只是试探性地问了一句:“那个方向不太适合你,我这有个方向,你看要不要跟着我一起干?”听了老上司加老朋友的话,黎万强没多想就答应了。
这倒让雷军小小地惊讶了一下,他问黎万强:“你又不知道我要做什么,干吗答应这么快?"黎万强瞟了一眼:“不就是手机吗?”雷军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3、黄江吉

雷军在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林斌也没有闲着。在去谷歌前,林斌曾经在微软工作过一段时间,在那里他认识了微软工程院的首席工程师黄江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KK。林斌找到KK的时候,KK正面临着人生的转折点,他在微软整整工作了13年,是继续干下去还是做点别的什么,是继续留在中国还是回美国,这是当时困扰KK的两个问题。
在林斌的牵线下,雷军、林斌和KK在北京知春路的翠宫饭店见了一次面。那次见面雷军没有提做手机的事儿,他们就是在一起闲聊天,什么都聊,最后才聊到电子产品这一块。KK是Kindle的粉丝,为了表达自己对Kindle的狂热,KK还特意向雷军和林斌展示了一款自己改写的小工具,这款软件能够很好地改进Kindle的功能。在KK说着这一切的时候,雷军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告诉KK自己更加疯狂,因为他曾经将Kindle拆开,研究里面的构造。这让KK大吃一惊,他没想到眼前这位竟然比自己更加疯狂。
那天,他们三个人聊了将近五个小时,但是聪明的KK还是从漫无目的的聊天中嗅到了什么,他相信这次聊天绝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三个电子产品发烧友之间的经验交流,因为他知道雷军的身份,也知道黎万强正在谋求创业。那天临走的时候,KK对雷军说:“我不知道你们未来究竟有什么打算,但是不管做什么,就算上我一份吧!”就这样,KK成为第四个加盟雷军团队的人。
4、洪峰

除了黄江吉之外,林斌还联系了自己在谷歌的下属——高级产品经理洪峰。说起洪峰,很多圈内人都觉得这个人怪,但是更多的人还是对他的技术赞赏有加。洪峰还在小学时就开始学习计算机,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编写程序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入谷歌后,洪峰一度在Google的美国总部做高级工程师,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洪峰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开发了“谷歌街景”。
从美国回来后,洪峰成为谷歌中国的第一产品经理,在他的主持下谷歌音乐上线,虽然这款产品让谷歌毁誉参半,但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这款产品仍不失为成功之作。过早的成功,让洪峰多少有些傲气,但他又不失理性。
和雷军第一次见面时,洪峰把技术宅男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在雷军对面坐着,始终保持着淡淡的微笑,但是不管雷军说得多么天花乱坠,他也绝不搭茬。等到雷军说得口干舌燥的时候,洪峰终于发话了:“要做手机,你有自己的硬件团队吗?你对运营商了解多少?你有获取屏的渠道吗?”洪峰这一问,还真把雷军问住了,因为洪峰说的这些他一样都没有。
这次会面结束后,雷军就决定一定要把洪峰拉到团队中来。洪峰虽然对雷军的创业计划充满诸多疑问,但是他喜欢富有挑战的事情,最终也就答应了雷军的邀请,成为小米创业团队里最年轻的成员。
林斌、黎万强、黄江吉、洪峰,加上自己,这在雷军眼里已经是一个非常给力的组合了,只要好好做,一定能够做出好的产品。
5、刘德

可是洪峰却并不这么认为,他和雷军提到一个人——刘德,雷军听到这个名字后多少有些犹豫,他觉得自己根本请不动这样一尊大神。
刘德是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的高材生,在设计领域可以说得上是“大牛”级别。2010年5月,回国办事的刘德被洪峰邀请到北四环边上的银谷中心大厦,在这里他见到了雷军、黎万强、林斌和黄江吉。那天他们从下午一直聊到夜里12点,雷军详细地向刘德介绍了自己进军手机市场的计划,刘德对雷军的做法十分认可,可是他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雷军则直截了当地对刘德说,希望他能够入伙。
对于刘德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抉择,他在美国过着悠哉游哉的中产阶级生活,安逸得不得了,而且自己的事业还在稳步地向前发展,所以根本不需要为小米冒险,可刘德最终答应了雷军。打动刘德的不是雷军描述的小米手机的广阔前景,而是雷军带领的这个团队。在刘德看来,好商品易做,好团队难寻,他不想错过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
6、周光平

做手机系统的人有了,做手机软件的人有了,连设计手机的人都有了,唯独缺一个能把手机做出来的人。在硬件制造领域,不管是雷军还是林斌,都没有广泛的人脉。为了尽快找到合适的人选,雷军在2010年的夏天,用3个月时间面试了100多名手机硬件方面的人才,却始终没有找到。
就在雷军感到绝望的时候,有人将周光平介绍给雷军。和当初听说刘德的反应一样,雷军认为不太现实。首先周光平已经55岁了,这样年纪的人很少有愿意出来创业的;其次,从1995年开始,周光平就在摩托罗拉担任高级工程师职务,在摩托罗拉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没有出来创业的必要。但是在林斌的建议下,他还是和周光平见了一面。
那是一个周六的中午,雷军准备用两个多小时来约见周光平,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两人见面后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话匣子一开就再也合不住了,从中午12点一直聊到晚上12点,聊在兴头上的两人连吃饭都顾不得,午饭和晚饭竟然叫的外卖。
这次见面后没过几天,雷军在出差的路上接到了林斌打来的电话:“周博士同意了!”那一天雷军感慨万千,想想自己过去一年所做的一切,他觉得挺值的。但是他又多少有些顾虑,因为这件事现在成了7个人的事儿,而不是他一个人的。他害怕失败,那样实在有些对不住自己的伙伴。
小米8个创始人里面,只有一个是我以前的同事,有一个是我以前的朋友,其他5个人都是我们一点点找来的。找团队的模式,就是首先找你需要的,在这个行业里最好的,然后再一步步跟他交流,说服他。所以我们会找最优秀的人,而不是以前有合作经验的人。很多创业者倾向于找熟的人,这也是一种管理模式,这个容易合作。但是不如找最聪明的人,公司做成功的概率高。
周敏姐姐 发表于 2023-11-8 04:17:15|来自:黑龙江哈尔滨 | 显示全部楼层
「组建团队是个极为痛苦的过程。我在面试每一个牛人的时候,牛人也在面试我。我总结的经验就是我脸皮厚,人家三顾茅庐,我可以三十顾茅庐,不管什么办法,搞得定人才的就是好办法。」
小米在创业的最早期,对人才的重视到了极为夸张的程度。
(本文来自雷军的自述。)
为什么要创办小米?
源自一个朴素的想法——那个时候的我们想做一家伟大的公司,想对社会有贡献。
我们仔细分析了能为这个社会做什么。
12 年前的中国已经成了世界工厂,但当时国货的品质还不够好,偶尔有做得好的,价格却贵得离谱。那个时候的我们也的确无知无畏,尽管没有任何硬件经验,依然觉得自己能做点事情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梦想如何落地?
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机会:智能手机。
2007 年 iPhone 发布,智能手机时代真正拉开帷幕。2009 年,谷歌发布了开源的手机操作系统安卓,同年 9 月,第一款安卓手机 G1 发布。尽管当时安卓手机体验还很粗糙,但我认为安卓一定会成功,因为我看好开源。于是,我们决定在安卓操作系统基础上做智能手机。
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钱,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这就是小米梦想的原点。2011 年 1 月,在小米的第一次年会上,我跟同事们说,我们的目标是做出像 iPhone 一样好的手机,然后卖到 1800 元,甚至 800 元,让每个中国老百姓都买得起。
对中关村的一家小公司来说,要做全球最好的手机谈何容易。当时中国市场上有苹果、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这样的国际品牌,还有中兴、华为、酷派、联想这样的本土巨头。一家像蚂蚁一样的小公司,怎么去挑战这些巨无霸呢?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机会是,它们全部是硬件公司,假如我们利用互联网方式做手机,把软件、硬件、互联网融为一体,这样公司将具备颠覆行业的空前竞争力。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创业机会。
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是我们找到了一条捷径。当时在我们熟悉的公司中,软件最好的是微软,硬件最好的是摩托罗拉,互联网最好的是谷歌,如果能挖到这三家公司的精英,就有机会组成一个具有颠覆力量的顶尖团队,我们极有可能成为全球极为罕见的软件、硬件、互联网都精通的公司,有望练成科技创业界的「铁人三项」。
所以,我从谷歌、微软、摩托罗拉找来了最重要的合伙人和优秀的创始团队。同时,我觉得还需要一些「打硬仗、接地气」的本土风格,于是又找来了一些金山的老同事,组成了一家「土洋结合」的公司。我坚信公司会在这个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
那时候国货的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有设计问题和用户体验问题。所以在组建团队的初期,8 位创始人里面有 6 位工程师、2 位设计师。我在组建团队的时候就想过,我们一定要靠设计制胜。
组建团队是个极为痛苦的过程。我在面试每一个牛人的时候,牛人也在面试我。我总结的经验就是我脸皮厚,人家三顾茅庐,我可以三十顾茅庐,不管什么办法,搞得定人才的就是好办法。
我记得有个工程师真的要把我弄崩溃了,两个月时间里我跟他谈了 10 次,有几次都超过了 10 小时,我们的核心团队加起来跟他谈了 17 次。小米在创业的最早期,对人才的重视到了极为夸张的程度。前两年我在顺为投资看一个项目,有一个创业者特别激动,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说 2011 年他在从北大毕业前想找一份实习工作,在网上搜了一家小公司来面试,面试了 9 次,在最后一次面试的时候,面试了半个小时后,有个人推门进来,仔细一看有点儿像雷军。他说的就是小米,后来他在小米实习了半年。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作为一个实习生,小米面试了他 9 次,面试官里还包括两位联合创始人,真的太认真、太严格了。
为什么要这么认真、严格?因为我们想做的事业很难,光能干还不够,一定要找有共同的愿景、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找不需要管理者盯着就能自驱动、自己干的人。因为做「铁人三项」这么复杂的模式,靠管理是管不出来的,只能靠巨大的能动性。同时,信任是极其强大的力量,我们愿意相信每一位同事,所以找人时一定要认真、谨慎。
小米之所以能采用前所未见的创新模式,是因为我们当时有 8 位合伙人,既能各管一块,又能迅速形成一个整体。同时我们还有一大群非常优秀的人才分布在各个关键岗位上。10 年前的一家小公司,什么资源也没有,仅靠一腔热血,靠一群优秀的人就开始干了。
从操作系统做起

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都有一个原点,要找到切入点。我们不懂硬件,就先从软件干起。操作系统很复杂,没关系,我们在开源系统上做;开源也很复杂,没关系,我们找了当时智能手机最重要的几个功能开始干。
当时智能手机刚起步,我们抓的那些核心应用都是最常用的场景,比如打电话、发短信、通讯录、桌面,这些界面的视觉和交互到今天看依然算得上漂亮、优雅。
我们做到了什么程度呢?2010 年 8 月 16 日,MIUI 发布。发布一个多月以后,在 XDA 开发者论坛上一位大神是这么推荐的:「有人听说过这个 ROM(系统软件包)吗?我这辈子从未见过这么疯狂的 ROM,它运行起来又快又流畅,界面全部重新设计了,这太不可思议了!」
中关村的一家小公司做的一个小产品在国际上受到了如此高的赞誉,可以说明这个产品做得有多先进。
专注做好 4 个功能

我们选择了基于开源的安卓做系统。当然,即便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操作系统毕竟是操作系统,全面定制开发的工程量相当庞大,不是十来个人的小团队可以搞定的,因此我们就从智能手机最重要的少数功能开始做。
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我们发现,在智能手机刚起步的当下,打电话、发短信、通讯录和桌面是人们最常用的功能,我们只要集中精力,专注把这 4 个核心功能模块做好做透就行。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就这样被我们高度简化了。
所以,当遇到复杂问题时,对工程师而言,最重要的是先找到「第一把扳手」,将复杂工程高度简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目标聚焦,进展就快,仅仅两个月时间,MIUI 第一版就做好了,我们有信心把这 4 个选定的功能做到安卓领域最好的表现。但马上就碰到下一个问题:用户从哪里来?
100 个梦想的赞助商

我们建立了一个论坛,吸引手机发烧友,然后招募志愿者「刷机」,就是把其他手机刷上我们的系统。当时我们还没有自己的手机,我们的系统支持的第一款机型是 HTC 的 G7。刷机在当时是一项「勇敢者的游戏」。我早年刷机,一刷就是十几个小时,既兴奋又紧张,因为不保证一定成功,失败了手机就「变砖」了,我就失败过好几台。
招募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因为我们规定了不能利用任何过往的资源,所以,能做的就是全员去其他各种社交平台和社区发帖。对这种最基础的社区推广方式,我早有经验,在卓越网的时候,我就认真琢磨过到各种论坛、社区发帖的方法,就是给自己定了一条硬性规定,每天发 300 个帖子,每个帖子都要求有 100 字以上,而且要言之有物,能适应不同风格的论坛,不至于被别的社区管理员当成垃圾推广信息删掉,然后把这 300 个帖子贴到所有自己知道的论坛、社区里。
经过全员的努力,我们发了很多帖子,但到底有没有人敢相信一个从没听说过的「民间团队」?我们心里其实也没底。
让我们感动的是,居然有 100 位陌生的用户愿意冒着风险刷我们的系统,我们叫他们「100 个梦想的赞助商」,并把他们的 ID 放到了 MIUI 第一版的开机画面上。让我们没想到的是,MIUI 受到了用户的热烈欢迎。我们没有做任何推广,只是靠口碑传播,第一周 100 人,第二周 200 人,第三周 400 人……用户就这么增长起来。
400 人,看上去很少。在今天,不少创业公司有些「好大喜功」,好像没有 100 万用户就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在创业最初期,短期内有太多的用户其实也没用,关键是要和你的核心用户一起把产品打磨好,做这件事一定要有耐心。



MIUI 第一版开机画面的 100 个梦想赞助商
互联网开发模式

为了能尽快满足用户需求,根据用户意见快速迭代产品,我们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互联网开发模式」,MIUI 成了全球第一个每周更新的操作系统。这种模式一干就是 12 年,一直坚持到今天。
MIUI 的社区论坛聚集了当时中国最活跃的手机发烧友,我们要求团队全员每天泡在论坛里收集用户的吐槽和反馈。MIUI 每周更新的功能,哪些受欢迎,哪些不受欢迎,全是由 MIUI 社区用户投票产生的;新功能开发的优先级,甚至系统的默认铃声是哪首曲子,也是由用户投票产生的。这样做的结果是,每周用户都能看到自己提出的意见被采纳了,极大地调动了参与感。我们没有做任何宣传,但用户自发地帮我们做口碑传播,因为那种参与产品开发的自豪感,他们在别处是体会不到的。
用户的吐槽和建议,成了衡量我们工作成绩的指标。对每周被夸得最多的功能,负责的产品经理和团队会得到一份现场做出的爆米花,整层楼都是香气,很让人羡慕。而对每周被喷得最多的功能,就发一个《愤怒的小鸟》里的猪头,接下来一周猪头会一直挂在工位上,所以所有人都玩命打磨产品。
基于用户的参与,MIUI 后来确立了不同的产品序列:内测版实时更新,向贡献最多、专业度最高的核心发烧友群体开放;开发版每周五更新,向泛发烧友和数码爱好者群体开放;稳定版 1~2 个月更新,作为随手机发售的版本,面向大众用户。
用户的参与,加上互联网开发模式,让 MIUI 团队实际上拥有了一支 10 万人规模的产品开发团队,让 MIUI 成了体验打磨最细、改进最快的手机操作系统,被人们称为「活的系统」。
10 万发烧友的集体智慧,帮助我们的团队打造出了众多前所未见的惊艳产品,其中很多至今都被认为是产品方案最优解,成为业界标准。
比如,打电话需要录音,在 MIUI 之前需要安装第三方通话录音软件,且服务并不稳定。而 MIUI 在通话过程中有一个「记录」选项,点击后即可以便签的形式记录信息,比如电话号码;也可以点击「录音」直接通话录音。
又比如,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unitar 发表于 2023-11-8 04:17:56|来自:黑龙江哈尔滨 | 显示全部楼层
雷军是个有钱人!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