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访问以色列敦促「人道主义临时停火」,内塔尼亚胡 ...

[复制链接]
zzjj296 发表于 2023-11-7 05:17:5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观察者网讯)当地时间11月3日,一个月内二度访以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特拉维夫召开记者会,敦促以色列实施人道主义临时停火以便让救援物资进入加沙。但就在布林肯讲话后“不久”,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表电视讲话拒绝了这一提议,坚称不接受“任何不涉及释放被扣押以色列人”的临时停火。


11月3日,布林肯在特拉维夫会见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路透社  
布林肯访问以色列敦促“人道主义临时停火”,内塔尼亚胡拒了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loyowo 发表于 2023-11-7 05:18:2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停火了。
必须了解美国和以色列性格中的本性,但凡能打的时候,一定不会提“人道主义”。就算是美国,无论在伊拉克,还是在阿富汗、那斯拉夫、叙利亚……只要没有被打脸,只要觉得自己行,就不会提什么人道主义,更不会呼吁停火。
现在以色列每天投出去1000吨炸弹,库存都没了。炸不动了,现在用的是50年代生产的老旧炸弹,就算是美国支援,用最大的C-5运输机给他天天运炸弹,一天需要9架飞机装满炸弹才行,
就算是美国能给他运这么多炸弹,美国自己也生产不出来。
他的这种拆房打法,轰炸密度是俄乌冲突的10倍。以色列的国力不要说和俄罗斯比,就算是他的军工能力和乌克兰比,都是一叠小菜。
内塔尼亚胡看起来好像很强硬,实际上已经变成了软柿子。他说的不是坚决不停火,而是要先谈人质释放的问题。这种说法,与原来说的要“铲除哈马斯,荡平加沙”已经是底虚了。是在给自己前面不留余地的狠话找台阶下。
下面是我原来的一个判断。
以色列月底会停火吗?
大概率会。
两种情况:
1.杀够足够多的平民后,达到1:10的战损比。然后宣布自己“胜利”,收兵回营,提出和谈。
2、被打得灰头土脸,死伤超过预期。然后国内政局动荡,找出内塔尼亚胡作为背锅侠,让他下台。新政府提出和谈。
其他可能性,我不考虑。今天是2023年11月4日,到月底看看我是不是会被打脸。如果被打脸了,说明我对公开新闻信息的捕捉分析能力不够,有待提高。
我们先从以色列的一些微妙的信息来看:
1. 央视新闻说,以色列最大的商业银行哈波利姆银行初步预测,在此轮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冲突中,以色列预计将花费270亿新谢克尔(约合68亿美元)。
该银行首席策略师莫迪·沙弗里尔表示,考虑到30多万预备役士兵必须离开工作岗位,再加上恢复基础设施、住房以及伤亡士兵的康复和慰问金等费用,目前粗略估计,以方在本轮冲突中的花费将至少占以色列国内生产总值的1.5%。
2. 以色列财政部长斯莫特里奇表示,战争给该国每天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0亿谢克尔(2.46亿美元)。然而,这还没有包括因大规模动员预备役军人和巴勒斯坦武装的火箭袭击而部分瘫痪的以色列经济所造成的间接成本。
每天的直接经济损失是2.46亿美元,间接的经济损失呢?
大致包括了:1)30万预备役人员是不能生产只能花钱的。2)50万人因为火箭弹袭击需要离开家园也不能生产。3)全国有部分人因为需要不时躲进防空洞不能动作。
粗略估算,带每天1.8亿——2.2亿美元之间。
所以每天的损失是多少?
大约4.26亿——4.66亿之间。
以色列预算打仗要花多少钱?68亿美元。
按照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计算,能维持多少天?
15天.
只计算直接损失呢?68亿能花多少天?
每天直接花2.46亿,可以维持28天。
如果中间有几天不需要用大批量的炸弹还花钱,可以打个折。一天就人吃马喂,花个零头。这样的话大约可以多维持个10天——30天。
所以在以色列的计划中,也就是这个月的月底前,或者最晚到12月月底前,就是战争的极限。
不要听加兰特或者内塔尼亚胡叫着:这是第二次独立战争,要持久战!等等。
不要听他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
如果你去沙漠探险,只带了10天的水和干粮,然后你叫着说:我要在沙漠里面住一年!应该相信干粮呢?还是相信你说的话呢?
作为以色列来讲,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真相。真相是两个:
第一,以色列打巷战是个菜鸟,一定会吃亏。这个在2006年和黎巴嫩真主党的战争和在2014年打哈马斯时候已经验证过了。
第二,以色列根的国力本支持不了稍微长一点时间的战争。只要正经打仗超过一个月,那就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国内乱、弹药打空、周边国家蠢蠢欲动……
这一点很多人可能还不清楚,被以色列很多“天兵天将”的军事神话给唬住了。觉得以色列号称中东小霸王,居然不能打持久战?其实你只要看看倍以色列吹上天的五次中东战争到底持续了多长时间,大概就清楚了。
第一次中东战争:从1948年5月15日至1949年3月10日。这是以色列的立国之战,持续的时间最长,大约不到一年的时间。这是个战争的例外,因为以色列要从0到1建立一个国家,如果不抗住,就没有自己的国家了。这次战争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第二次中东战争:从1956年10月29日开始,持续了10天。
第三次中东战争:发生在1967年6月初,共持续了6天。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5日,打了20天。
第五次中东战争:真正打仗是从1982年6月6日至6月13日。打了8天,后来就进入了各种谈判和斡旋。
在上面的战争中,除了第一次立国之战外,基本上正式打仗的时间不超过20天。有人说这是因为以色列太强大了,一出手就是摧枯拉朽。所以时间都不长。但另外一个问题:以色列既然脾气那么爆,为什么不把那些几天最多20天能打跪下的敌人灭掉呢?
是因为国力太弱了。
有人说以色列是中东唯一的发达国家,怎么会弱呢?
实际上他的GDP只有500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广东的四分之一,在我国省市排名中只能到第15位。比陕西稍微高一点。财政收入一年1300亿美元,比京东的收入少一点。
你让收入级别和一个大民企差不多的效果去支持一场战争,最便宜的炮弹3000美元一发,大约人民币2万元。一天扔出去1000发,先来2000万一天。最便宜的精确制导炸弹3.5万美元一枚,大约25万元人民币。一天少一点,扔出去100枚,也是.2500万。
就这些炸弹,他负担得起吗?
不光是钱的问题。目前以色列这种不对成战争的打法,建立在密集轰炸的基础上。什么样的轰炸密度?一天干出去1000吨的炸弹来拆房。到现在已经把库存的24000枚JDAM精确制导炸弹用光了。
现在用的是什么炸弹呢?70年前的M117 "老爷弹"。
其他的呢?比如说最简单的子弹。以色列国防部“准备”为36万预备役分配322万发子弹,平均合计下来,每名士兵能分配到10发子弹。
其他的呢?这36万预备役人员还要共享: 21.7 万枚手榴弹, 7.9 万顶头盔, 4.65 万套的制服以及 3500 个防弹插板。
平均1.3个人1枚手榴弹,5个人一个头盔,8个人一套制服,100个人也分不到一个防弹插板。
即使是打仗的军粮,也要2.5人吃一个人的食物。
这种状态下,你让以色列去打一场长期的战争?恐怕仗还没有打,先把自己饿死了;如果没有饿死,也因为子弹打光只能挨枪子儿了;如果子弹还够,也因为没有炮弹被炸死了;如果炮弹还够,你就能在巷战中打赢吗?
我们可以看看一个蹊跷的现象。
以军公布的将士阵亡名单里面,有一个人:36狮第188装甲旅第53营营长萨尔曼·哈巴卡中校。这是目前在加沙巷战中阵亡的最高军衔的人。
蹊跷的事情有两点:
1.这个营阵亡的只有最高长官这一个人。这正常吗?
2.以军在加沙的行动是谁的事情?南方司令部。但这个188装甲旅第53营归谁管?北方司令部!
第一个蹊跷点:一个营打仗,只死了一个人,恰巧死的就是营长。这个营长是个什么级别的军官呢?以色列所有的精锐常备军,也就是39个营,这个营长是39分之一。参照当年日本军队和八路军打的时候给国内发回去的战报,经常是说一个中队就死了一个人,正好是中队长。到战后一查,但凡是这种战报的,都是这个中队已经被团灭了,日本人要高舆论战,打肿脸充胖子。
以色列会这么干吗?
再给大家一个数据:以色列公布的第一批18人死亡名单中,有一个中校营长,两个连长,3个排长。
这种军官的死亡率达到三分之一,是因为军官都“身先士卒”呢?还是因为以色列打肿脸充胖子呢?
我们需要以后揭晓。因为现在在加沙信息是封锁的,我们只能看到以色列公开的信息。
第二个蹊跷点:这个188旅52营是北方司令部的下属部队,是要防止黎巴嫩真主党的。要说黎巴嫩真主党,才是以色列需要重点防范的对象,他们的战力,有的说是哈马斯的十倍左右。这或许有点夸张,但是哈马斯的两倍以上是有的,美军内部的评估,就说以色列举国之力,如果近身搏斗,可能也很难打赢黎巴嫩真主党。
也就是说,以色列在加沙外围纠结了53万的天兵天将,可能大部分是拉拉队员。还是需要从2万能真正打仗的常备军里面抽出人来打巷战。
其他需要重点防范的地方,已经被抽空了。
这种“空城计”,以色列敢长期用吗?
今天是11月4日,我还是根据公开的信息判断,以色列会在月底前要么主动停火,要么被动停火。
等着被打脸。
Iriskang 发表于 2023-11-7 05:18:5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Blinken访问的核心逻辑是敦促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必须“更为克制”及敦促其右翼gov为“未来的解决方案”提供“至少是讨论的空间”。
这一部分的内在逻辑,之前的回答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
美国国务院宣布「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11 月 3 日将再次访问以色列」,哪些信息值得关注?透露哪些信息?【】
这就决定了,以色列国防军IDF其实缺乏“明确”的目标,该如何去“定义”胜利。因为传统意义上,IDF所宣称的“消灭”哈马斯,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哈马斯部分的核心成员甚至都不在加沙(以色列无法从肉体上消灭),哈马斯也没有什么严密的“架构”或什么值得“守护”的重资产。
这就回到了我之前一个回答中的基本假设,暨以色列如何去定义他的“胜利”?
以色列目前看起来可能的策略,就是炸平一切,推倒一切,消灭一切。但问题是,这是一个“真正的解决方案”吗?
随着社交网络的泛滥,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反人道行径和事实上的“战争罪行”已经让以色列继续推行这种“焦土政策”在国际舆论,甚至美国自己的人道主义标准的评价上都难以为继了。按照以色列现在的作法,只要再这么干“坚持一个月”,美国的【】风向都可能发生转变。
这实际上迫使,美国必须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去实现“地缘矛盾的降温”。
Blinken是这样表述他正在进行的访问的;


这是我认为Blinken此次访问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话点”。
这里的核心要素是:
1、他会晤了以色列反对派领袖Yairlapid。Yairlapid这哥们稍微描述一下,他是公认的,以色列实际上已经“消失的”中间派的Learder。他一直要求以色列和PA(Palestinian national authority)和谈。他的观点一直是“two states for two people”(两个国家为了两国people)。这实际上就是国际上一直持有的主流解决方案“两国解决方案”的以色列温和版本。
他支持以色列的“自卫权”,但是重申了在解决一系列“迫在眉睫的问题”(例如人质问题后),需要进一步推进实现“两国方案”。
其实,参考我的前答,我解释了Blinken本次访问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使PA权利机构接管哈马斯被“消灭”后的“真空地带”。所以可见,Yairlapid是美国推进“两国政策”,缓解巴以危机的一个“合适的人选”,因为所有方案的源头你得不到以色列gov的配合,就都是空谈。
总结,美国对于解决巴以冲突,是有非常迫切的“政【】需求”的。
一方面,以色列冲突击溃了美国一直尝试建立的“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全球次序”的幻像。美国实际上,已经为了以色列走到了全球南南国家的对立面,这其实并不符合美国的“大国竞争战略”。因为所有的阿拉伯世界,及其背后的同情者们实际上都被推向了美国的对立面。
一方面,战争越持续,地区冲突扩大化的可能性就越高。而中东地区并不是美国现在全球战略的“核心区域”。【。  】美国拥有越来越迫切的“危机感”。
同时,以色列极右翼几乎油盐不进,对于现在的极右gov来说,“两国方案”想想都是犯罪。是难以接受,也不可能被已经挑起的domestic民意所接受的,美国也清晰的知道这一点。他必须为这种“过热”进行“降温”和再限制。(当然效果你可以再讨论lol)
以上,就是Blinken访问以色列更为深层的背后逻辑了。
pasu 发表于 2023-11-7 05:18:5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议会制国家里面,行政权和立法权是一体的,控制了议会就能组建政府
这种情况下,全国唯一能制约多数党领袖的,就只剩下最高法院的司法权

内塔尼亚胡想要推动以色列司法改革,要求授予政府部门对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权;
限制最高法院对议会立法的审核权;允许议会以简单多数原则推翻最高法院的决定。

一旦内塔尼亚胡司法改革成功,代表司法权的最高法院将沦为多数党领袖的傀儡
美国鼓吹三权分立,结果以色列搞三权一统,美国还得捏着鼻子支持内塔尼亚胡
zhouyu12315 发表于 2023-11-7 05:19:0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猜,真实情况应该是:
美国无力长时间“援助”以色列,迫切希望缓和局势,稳定世界其他地区蠢蠢欲动的各方势力。美国又不能露怯。因为一旦露怯,全世界反美和亲美的势力都要开始行动谋划。例如,以色列人要是发现美国无法继续力挺,恐怕1/10的人会立即逃亡;1/3的人会设法逃亡;1/3的人会谋划逃亡。
以色列的内塔尼亚胡等等,应该明白美国处境。但是,以色列已经出现大量的伤亡,哈马斯也展现出足够的实力。在“未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和谈,以色列要么作出重大让步,要么等待下一次袭击。另外,未取得重大胜利,内塔尼亚胡必会被清算。所以,以色列只能死扛,没有后路。
dddddno1 发表于 2023-11-7 05:20:0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解读?
不是应该解读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吗?
美国代表在安理会连续否决了俄罗斯和巴西的三个提案,尤其是巴西最后一个关于停火的提案已经充分照顾到了当事双方,可以说是一个具有相当操作性的提案,但是美国仍然以没有“以色列拥有自卫权”的内容独自否决了该提案。
问题是这个提案的时间是10月18日,原本的安理会的投票时间还被美国强行推后了一天,对于推后的原因猜测说是美国不能让安理会决议抢了拜登出访以色列的风头。
但是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这么说的人都是在替美国放烟雾弹。美国真正的想法是在拜登与以色列会面之后,视情况再决定对巴西的提案投同意或者否决票,这样正好打一个时间差,充分符合美国的利益。
结果呢,拜登与内塔并没有谈出来个结果,内塔没有同意停止地面行动,但是美国居然在安理会对以色列的决议还是投出了否决票。。。。
这逻辑匪夷所思。很多人认为美国天然的会支持以色列,其实根本没这回事,美国的外交风格充分体现了实用主义,不会死保以色列。要不然在奥巴马时代的2016年,也就不会有美国在安理会第2334号决议上投出弃权票的事件了。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2334号决议根据联合国宪章第六章,自1967年以来,以色列占领的东耶路撒冷等巴勒斯坦领土(以色列把这些领土设为定居点)。

该决议指出,以色列的定居活动“公然违反”国际法,并且“没有法律效力”。决议要求以色列马上停止这种活动并履行日内瓦第四公约中规定的占领国的义务。
所以现在就有了一个问题,拜登在会晤内塔尼亚胡之后,仍然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停火的决议到底是怎样一种情况呢,可能性只有两个。
1、内塔尼亚胡同意了美国停止地面行动的建议,只维持对加沙的空袭。
2、内塔尼亚胡没有同意美国的建议,仍旧要强行展开地面行动。
第一种可能性很明显已经排除了,因为内塔尼亚胡的公开表态中中从未提到过停止地面行动,甚至暂停都没有。
那就只剩下第二种可能性了,内塔没有同意拜登的要求,但是拜登仍然在安理会投出了否决巴西提案的关键一票。
那么拜登到底是被内塔尼亚胡耍了,还是老眼昏花了?
现在拜登又反而又开始念叨停火了。
11月1日,拜登在一个连任筹款活动上发表讲话时说:“我认为我们需要暂停一下,暂停意味着有更多时间释放被囚禁在加沙的人质。”
接着布林肯又再次前往以色列会面内塔尼亚胡,再次提出停火建议,再次被内塔尼亚胡拒绝,难道美国脸上就这么好看吗?
早特么干啥去了。。。
甚至在这一次会面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些小的变化。下图第一张是昨天布林肯会面内塔的图片,第二张是10月11日,布林肯会面内塔的推图片,能看出来有什么区别吗?




内塔与布林肯的会面连领带都没有系,在政治场合这种不对等的礼仪只能说明内塔已经不把美国放在眼里了。。。
不过话说回来,也许是别人想多了,毕竟父子对话,哪有那么多讲究呢?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