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光与影的变换——北响堂石窟

[复制链接]
bebero 发表于 2023-11-7 02:48:5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被 别 人 扔 下 的 迎 春 花,成 为 我 们 手 中 的 风 景

百草园记录  第一站
河北-邯郸-峰峰-北响堂石窟
那一年的三月



▲ 欢 欣

和小孩子一起游玩、旅行,我们要选择就近的地方,关注孩子的状态,尽量保持平时的生活节奏



▲ 丰 收

不要起得过早,睡得过晚;注意三餐时间;游玩安排尽量简洁,可以在一个地方多停留,慢慢走,慢慢游……



▲ 处 处 有 风 景

孩子关注的,就是我们关注的,一花一草,也是心里不可替代的风景,尤其对于小孩子来说。所以,停下来,等等孩子。



▲ 攀 爬

作为土生土长的邯郸人的我,选择邯郸的响堂山石窟作为“百草园记录”的第一站


也许,与大型石窟群相比,这里规模小得多的石窟群,会让你觉得震撼度会高吗?真的值得一看吗?它与其他大型石窟群相比可看之处又在哪里呢?
很多时候,我们依据自己的经验,去给文化、历史的遗迹贴上我们认可的标签,然后用这些标签去筛选、圈定“值得一看”的范畴。
可是我们忽略了,那些宏大的、伟岸的历史,只是历史骨架中,较为突出的关键节点。我们还有整个历史面貌中的许多细节之处,可以去追寻


在我们整个文化、历史的脉络中,有太多丰富的故事,散落在一个又一个不那么起眼的地方。这些小小的、却很可爱的遗迹,承接着前世,也影响着后世。
它们的独特性和感染力,一点都不比被标签化了的大型遗迹少。因为它们背后,同样是真实的人、事、物,是一代又一代真实的生命,刻画下的真实的历史
我们为什么总喜欢随着人流远远观望,而不愿来这样安静的,也许可以让你有独特感受的地方走走看看呢?


来到北响堂石窟,最令我欣喜的就是,我可以走进洞中,站在石窟之内,而不是隔着栅栏远远地看。
我的心跳,在那一瞬间似乎与周围的一切融合了!
仰头看到的佛像,近在咫尺。他的眼眸,他微笑的面容,他衣服的褶皱——一丝一毫没有遗漏地刻在了我心里。一种温柔的笼罩,在凝视的每一刻,静静地从心底升起。
这里的石窟造像,线条更富流动的美,也更加柔和。
比起早期北魏云冈石窟的劲健、浑厚,增加了几分温柔,拉近了和观者的距离。可惜的是很多佛头盗毁严重,让我们无法完整地感受那份细腻。



▲ 温 柔 的 笼 罩

洞壁中和佛像后的背景雕刻,以及彩绘线条,似乎都比在别处看到的鲜亮得多。也许是离得近的原因吧,色彩的细节让这些线条活了起来,图案的饱满度也高了许多



▲ 变 幻 的 光 影 与 色 彩

我贪婪地沉浸在其中,仿佛和这些色彩对话一般,内心的语言交映在这变幻的光线与色彩中



▲ 与 色 彩 靠 近

在洞窟中环视四周的时候,你会被从洞口射进的光吸引。我就站在洞的侧壁,感受这光与影的奇妙——光影下平静的黑暗包裹着自己,那一束光,照亮飘浮的灰尘,也照亮石壁上精致的雕刻。
而永远让我难忘的是,那一刻,那束光,也照亮了雕刻下、灰尘中的我自己。



▲ 光 与 影 的 奇 妙

如果我们适时地跳出来,远远审视一下眼前的这些遗迹,想到这是工匠们雕刻于距今将近1500前的北齐时代,或许我们更能理解这些造像的伟大吧。



▲ 远 望

在中国历史上,那个将近400年的大混乱时期,从汉末群雄纷起,一直到隋重新统一全国,不断的动荡,不断的战事,对普通百姓来说是怎样的水深火热,我们不难想象。
然而也正是那样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代,中原汉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了空前的融合,尤其是北齐先祖鲜卑族所建立的北魏王朝,“实现了鲜卑文化的汉化,而且使汉文化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当时世界上各大重要文化,也在这里汇聚了。”(余秋雨《中国文化课》121页)



▲ 新 的 高 度

中国文化开始获得一种新的生机,更加开放、辽阔、健壮。余秋雨称,那是一个由此迈向大唐的时代。
而我们面前的这些宏伟的佛教造像,就雕刻于那样一个时代。


北齐这个存在不到30年的朝代,承继了北魏、东魏的艺术技艺。所以,从艺术方面来讲,北齐至关重要。它为我们留下了如此珍贵的遗产,尤其对邯郸来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北齐与同时的北周相比,虽然政治、经济日渐落后,但是因为皇室崇尚佛教,佛教艺术的发展却在这里达到了一个高峰


当年北齐的高洋皇帝建都于邺城,也就是现在的邯郸临漳,又把现在的山西太原作为陪都。看两都之间路线,我们就可知道,现在的邯郸峰峰,可是高洋皇帝时常经过之地。
而这里的响堂山,原名鼓山,属太行山支脉,山清水秀。高洋皇帝看中此地,便在此凿窟建寺。
皇室资助开凿了最早和最大的三个石窟,后又有隋、唐、宋、元、明各代的增修,就有了我们眼前的这一尊尊神情、妆容、衣着、姿态各不相同的佛像,和供奉佛像的雕刻精美的洞窟。
据说,第九窟内,中心方柱顶部有文献记载的高欢陵穴,也就是那位高洋皇帝的父亲的陵穴。


在北响堂石窟外有常乐寺和宋塔。
可惜的是1946年寺被烧毁,除了复建的山门,仅留一些石件,让人徒兴感慨。
宋塔沐浴在北国三月的阳光下,清冷而不失肃穆。



▲ 沐 浴 阳 光

从北响堂石窟的山上下来,远远望着高高耸立的宋塔和后面的石窟群,感受着艺术隐没在山石中的气息。不禁感叹,依着山势挖凿的这一个个佛像洞窟,就与这山、这树、这天融合在一起,仿佛他就是自然!
他,历经上千年的历史,悠悠地告诉着我们属于他的这些古老的故事。



所有图片摄影:逸儿妈妈、爸爸
<hr/>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