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将增发 1 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复制链接]
xhpzjcom 发表于 2023-11-7 01:57:4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申铖)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明确了上述安排。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较重;近年来,各类极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对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8月17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出“加快恢复重建”“进一步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以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有关工作落实,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亿元,预计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此次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据财政部介绍,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财政部表示,下一步将及时启动国债发行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国债发行任务;做好预算下达工作,推动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强国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qinzusong 发表于 2023-11-7 01:57:5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10月24日闭幕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草案,明确了上述安排。
按照安排,增发国债资金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据财政部介绍,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相关政策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表示,此次增发国债的重要原因在于地方暴露了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的短板弱项。部分资金将通过转移支付,以项目的方式下达,申报项目基本也是与自然灾害相关的部门,其中用于灾后重建的资金预计年内下达,其余资金用于防灾减灾救灾补短板的项目,预计明年下达。
中财-安融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告诉经济观察网:“从地方财力支出的角度来看,北方和东北水灾比较严重,灾后重建的支出比较大,增发国债,一方面支持灾害重建,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年前使用5000亿元,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拉动能力。”
此次国债“按特别国债形式管理”,但与2020年万亿特别国债不同的是,此次国债列入中央赤字。从列入赤字这一特征,此次增发的国债与此前中国一度长期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有共同之处,财政部曾分别在1998年8月、1999年8月、2000年8月增发1000亿、600亿、500亿元的10年期国债,也叫长期建设国债,三次均通过调整赤字规模的方式实现增发,三次国债资金主要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建设性支出。
此次增发国债后,2023年全国财政赤字由38800亿元提高至48800亿元,中央财政赤字由31600亿元增加到41600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2021年中央财政赤字率按3.2%左右安排,此次增发国债之后,2023年将成为近年来赤字率最高的一年。
温来成认为,3%的赤字率指标“约束”只是欧盟的一个标准,在特定的年份可以突破。目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经济形势有一定的压力,通过发行国债,提高抗灾救灾能力,促进经济增长,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3%的指标是欧盟财政要求的一项参考指标。欧元区的欧盟成员国规定了两大财政纪律:一是财政赤字不能超过当年GDP的3%;二是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率不能超过60%。
中国中央财政赤字率长期维持在3%以下,因此3%也被认为是中国赤字率的潜在约束。
此前市场对于增发国债的预期也在一万亿元左右。10月13日,兴业研究《特别国债的猜想:方式及影响》中测算了增发国债对基建投资增速的影响。
“假设新增1万亿特别国债,则其资金使用分两种情形,情形一:该笔资金在2023年内使用,将额外拉动2023年基建投资增速4.7个百分点;情形二:该笔资金在2024年使用,假设2023年全年基建增速保持在8月末水平,则该笔资金将额外拉动2024年基建投资增速4.3个百分点。”
轻舞任逍遥 发表于 2023-11-7 01:58:3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关键在于,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债务和当前经济的关系。
01

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是市场经济的固有矛盾。在固有矛盾的作用下,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会不断被危机打断。
自由竞争时期,危机会以完全的形态爆发,并逐步在市场自发机制作用下重新恢复部门间的相对平衡。
国家垄断时期,每一次出现相对过剩苗头的时候,国家就通过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相结合的方式,直接干预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进而干扰危机的展开。但是调控不能解决矛盾,而只能不断地把矛盾往后推。
进一步讲,国家干预打断了市场自发调节机制的充分展开,导致经济无法通过市场自发调节达到平衡,它虽然延缓了危机,但造成危机的诸多因素却进一步沉淀下来。
不仅如此,它用以解决矛盾的手段,更为矛盾的进一步深化埋下种子。它一方面刺激生产畸形扩大,另一方面从根本上削弱了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矛盾越来越尖锐了。
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经济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这首先就体现为债务规模越来越大。需求管理是以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为主要手段的,也就是以公私债务不断攀升为代价的。
债务不断攀升,还本付息的压力日益增加,整个经济中一个越来越大的部分被生息资本无偿占有,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日趋减少。相互作用之下形成螺旋下降的恶性循环。
这就是市场经济下国家干预经济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凯恩斯主义。要理解经济和债务的关系,就必须明白凯恩斯主义到底是怎么运行的。
02

什么是凯恩斯主义?我举个例子。
在某个国家,由于生产过剩,钢铁和水泥大量堆积卖不出去,钢铁厂和水泥厂开始大规模裁员。很多人失业了,经济问题逐步演变成社会问题。
在自由竞争时代,国家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大规模干预经济。在国家资本主义时期,条件发生了变化。国家为了缓解危机,出台一个政策,号召每个城市修一个公园。
国家认识到,每个城市修一个公园有两个方面的好处,首先修公园需要钢铁、水泥,这样就可以消耗钢铁水泥的过剩产能,稳住重工业就业;其次修公园还需要雇佣工人,这还能带动一部分失业人口再就业,促进消费,带动轻工业发展。
这两者还能形成良性循环,因为重工业发展了会雇佣更多工人,进而消耗更多轻工业产品,轻工业发展了会购买更多设备、修建更多厂房,带动重工业发展。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市政府修公园的钱哪里来呢?赤字融资!通过赤字的方式向金融机构融资。
这不仅是一个例子,还是真实的史实。1933年后,罗斯福政府就曾雇佣大量失业青年修建众多的国家公园。当然,修建公园只是一种方式,它还可以是修建铁路、修建公路、修建机场、修建形象工程,或者修建各种烂尾和不烂尾的楼。
这就是凯恩斯主义。通过积极财政,配合货币政策,以负债和可能的通胀为代价,扩大需求(比如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消耗过剩产能,延缓危机的爆发。
事实上,从1997年开始,我国一直用凯恩斯主义调节经济中的相对过剩,这在缓解危机的同时,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债务堆积。
03

1995-1996年我国第一次面临过剩。1995年104种主要工业品调查中,产能利用率80%以上的只占30%,主要是能源和原材料,50-80%之间的46%,50%以下的24%。1996年工业普查,900种主要工业品,60%的企业生产利用率不到50%。产能过剩在随后几年进一步恶化。国内贸易部1997年下半年对613种主要商品统计,供不应求的1.6%,基本平衡的66.6%,供大于求的31.8%。
我国一面淘汰落后生产力,一面在凯恩斯主义指导下,采取积极财政对冲经济下滑。其一,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投资主要靠政府拉动。原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随后调整为增长15-20%,增加投资2200亿(农林水利,铁公机,城镇居民住宅,企业技改等),仅铁路和公路投资就增加了470亿。其二,宽松货币政策。下调贷款和存款利率,下调准备金率,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企业投资其实增加不多,因为终端消费增加小。
1998-1999年继续加大财政力度,主要依靠基建投资,即农林水利、城镇居民住宅、企业技改、环保、电网改造、城市公用事业、粮仓建库、灾后重建等。同时,通过房改,推进房地产投资。
在这一时期,政府部门杠杆率快速上涨。1998年房改后居民部门杠杆率也快速上涨。这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凯恩斯主义方式进行需求管理,以应对产能过剩导致的经济疲软。


如果我们把1996-1997看做第一次危机时期,那么1998-2001年的刺激政策,就是为了延缓危机的第一次刺激。这次刺激干扰了危机的自发进程,但没有消灭危机产生的原因。在这次刺激之后,政府部门和居民部门债务都有了小幅度的攀升。2002年后,我国加入WTO。外需快速恢复,并且伴随城镇化加速,我国经济进入快车道。
04

2008年危机时期也是类似。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受到巨大冲击,在极度危急的形势下,2009年我国决定加大投资力度,鼓励企业贷款,准备实施一系列基建工程。除了灾后重建外,主要有如下方面:第一,加快保障房建设,第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加快铁路公路机场建设。
基建的钱从哪里来呢?从银行来。国家要求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加大对重点工程等项目的贷款支持。为实施上述工程,国家预计到2010年投资合计四万亿。
城投债从此爆发。第二次刺激时,债务上升最快的其实是地方政府,但是由于城投债统计在非金融企业部门之中,因此从数据看,非金融企业部门反倒是上升最快的。由于城投公司有地方政府信用兜底,金融机构乐于向其贷款。2009-2012年,平台债务快速增加,规模巨大。“截至2010 年末,全国地方投融资平台10.7 万亿,占GDP26.9%。”。另外,2008年后房地产价格爆炸式增长,居民买房争先恐后,居民部门杠杆率也开始快速攀升。这一次快速增长到2012年结束。


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用凯恩斯主义的方式延缓危机,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杠杆率不断攀升,债务规模不断变大。
如果我们把1997-2007看成一个短周期,把2008-2012看成另一个短周期,那么这两个短周期不再是简单的重复,第一个短周期中,我们用凯恩斯主义的方式刺激经济,导致全社会债务规模与GDP的比值从95.5%上涨到123.4%,第二个短周期中,我们再次刺激经济,全社会债务与GDP比值在短短三年间暴涨至180.7%。
05

在当前的时代,我们危机的爆发形式明显不同于马克思时代,也就是说危机不再以周期性的产能过剩一次次简单重复地爆发。我们的爆发形式体现为通过凯恩斯主义延缓危机,而不断导致一个个短周期相继被推迟,产能过剩的危机,最终演化为以债务为核心的综合性危机,每一个短周期都构成一个更长周期的环节。
1997年后历次危机中,虽然都强调消灭过剩产能/供给侧改革,但需求管理明显是更主要的方面。失衡-刺激-恢复-再失衡-再刺激,形成了往复的循环。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这种重复的意义在于,每一次重复的时候,债务都在不断增长。
刺激是需要负债的,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居民部门在不同的危机时期,相继更替加杠杆,不断催生债务规模。债务规模越来越大,资产泡沫越来越大,最终若干次的短周期构成了一次长周期,即若干次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构成了一次总的危机,这个总的危机以债务为核心,呈现出诸多危机的交织。
若干次的刺激之后,我国债务与GDP的比值从90年代不足100%,增长至当下的284%。


06

欠债是要还钱的。
明斯基将借钱(融资)分成三类:第一类叫做对冲性融资,借钱的人有足够的收益(比如工资或者经营利润)能够还本付息。第二类叫做投机性融资,债务人的收益不能覆盖本息,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借新还旧,但是整体而言,债务人的收益还是能覆盖当期利息。第三类叫做庞氏融资,债务人的收益不仅不能还本,甚至都不够支付利息。债务人必须依靠不断上涨的资产抵押,借新还息,或者变卖资产还债(导致资产价格崩盘,触发危机)。
当你的债务规模不断扩大,以至于你连利息都还不上的时候,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就会崩塌。
2016年底,人民大学发布经济分析报告,用2015年4161家非金融企业(发债企业)的数据做了测试,结论是:(1)对冲性融资不到2%。(2)约有9%的企业受益都不够还利息,必须借钱去还,即属于庞氏融资。(3)剩下90%左右,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新还旧,属于投机性融资。
目前的情况是,不负债就无法进一步拉动经济,经济就会下滑;要对冲经济下滑,就需要负债,而这又会进一步推动长周期的成熟。
以前的危机直接表现为短周期的相继出现,繁荣-过剩-衰退-复苏。现在的危机表现为若干个生产过剩的短周期、以及为了延缓危机而实行的刺激政策,共同构成了一个长的综合性危机,生产过剩-刺激-延缓-更大规模过剩-更大规模刺激-再次延缓-最终爆发危机,这就是现在条件下危机的表现形式。
我希望我们国家能尽快好起来,我们同样也要正视一个问题,到底要怎么解决越来越大的债务问题。
以上这篇文章,节选自我即将发布的系列文章《危机、债务和周期》,全文将于近期陆续发布至“佐伊的读书圈”
--------------------------------
我是佐伊,一个关注财经和时政的博主。
欢迎加入“佐伊的读书圈”,畅享数百份财经资料。和数百名各行各业的星友一起学习,在经济下滑的时候多看路,少踩坑。
您可以点击链接加入:https://t.zsxq.com/0ekyZ43av

以下是七月以来我们讨论的一些问题,从复盘看:
我们基本判断了汇率的大走势
我们对楼市的跟踪也基本是符合实际的
我们对当前经济基本面的看法也是准确的
您也可以点击以下任意一个链接,下载星球搜索“佐伊的读书圈”即可加入
或者点击以下任何一个链接扫码加入(二维码不能长按,只能用另一个手机扫码)
一、通胀、加息、汇率和货币政策
1、7月8日判断,美国加息会导致人民币进一步下滑: 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412255425458
2、7月10日判断,美国加息汇率承压: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284855414114
3、7月11日资料,《经济学人》从美国劳动力市场看加息: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288118221544
4、7月19日判断,货币会大概率在第三季度降息降准: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58581511242
5、7月29日分享信息,油价持续上涨导致通胀压力: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54248225251
6、8月11日讲分析方法,关于汇率形成机制: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81244484228
7、8月30日分享文章,加息和基本盘导致人民币汇率可能进一步下调: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145242228854
8、9月10日复盘,人民币汇率下滑的内在逻辑: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188518125555152
9、9月15日,油价支持上涨,美国仍有加息压力: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15182585111
10、10月6日,彭博社分析高利息对经济的各种冲击: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525828248444
二、房地产相关问题和资料
1、如果房价下调,最终会下调多少: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42552155811
2、房价还能撑下去吗: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22412558828
3、未来房价的定价模型: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44152142221
4、深度报道,一篇文章看懂当前房地产政策的影响: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41184881282
5、房地产空置率分析报告: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48545424418
6、房地产违约风险分析: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25418242552
7、压力测算,房地产暴雷对银行的影响有多大: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58522245248
8、房地产产业链全分析: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25522442412
9、人口结构变化对房地产的影响: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151825144114
10、房地产行业半年数据复盘: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48548821148
三、基本面判断
1、我们是通缩还是通胀: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4444181444244
2、高盛《不可能的三位一体》: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511851128522
3、去美元化和国际货币变革: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288528842414
4、全球上半年经济回顾: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511155488542
5、居民钱都去哪里了: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48521254248
6、一线人员讲讲地方债的现状: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58145482421
7、7月会议解读,如何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42482228418
10、怎么看待当前的消费下滑: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81255128211
11、全球产能过剩现状: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58451521258
12、《经济学人》分析如果信托全行业暴雷对经济有多大影响: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144255448114
四、分析经济的方法
1、减税为什么会引发储蓄减少: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2222281218248
2、一文看懂什么是库存周期: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54422545851
3、说说M0、M1和M2: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54445221152
4、央行扩表、新增社会融资和M2增速的关系: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85824824228
5、怎么分析信贷融资数据: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82222452581
6、怎么分析PMI数据: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82151485141
7、怎么分析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28812485528
8、息差空间收缩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后的影响: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42514185421
9、人民币发行的基础是美元还是土地: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42282811882
10、《金融时报》文章——高利率环境下如何投资:
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15812221882
UPG_DRAGON 发表于 2023-11-7 01:59:0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都是经济刺激政策的一部分。近期领导层以及监管机构将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会议应该出一些新的方案与政策。召开会议、发行债券,都在表明政府准备集中精力化解金融风险,这是个好信号。近期房地产企业的危机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都引发了关注,股市的表现大家也看到了,央行注入流动性和证券监管机构出台政策限制卖空活动,但抛压仍然不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继续喊口号发文件,而不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措施,信心可想而知。

这欠发行主权债券,反映出政策思维的转变,有两点,一是中央政府将承担更多的财政负担,而不是地方政策,显然地方政府已经没有再加杠杆的能力与空间了,因此,需要增发主权债务,提高预算赤字率。二是政策目标在于“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接下来那就是地方会搞基建以拉动内需、提升就业。

另一值得关注的点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中国很少在年中调整预算,此前曾在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之后、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调整过预算。这说明此次发债以刺激经济的紧迫性,政策制定者明显有更大的紧迫感。

应该说,这是一系列提振市场的政策之一,也凸显了高层领导对经济前景的担忧。上个月,国家也启动了一项1万亿元人民币的计划,允许陷入困境的地方政府将高息表外借款换成低息债券。接下来就等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推出的更多方案了。
lynmm 发表于 2023-11-7 01:59:1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刺激经济万变不离其宗,根本也就没有东西方之分,都是财政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工具这两种,去年到今年的首功是央行,因为几乎所有的刺激政策最后真正有用的几乎都在信贷上,也就是鼓励市场加杠杆,增加货币供应来稳定市场的热度。
而财政政策多是忙于化解地方债务,光是化债就开放了上万亿的地方债务上限(其实和美国的放开债务上限规模没什么本质区别),也是用新债缓解旧债压力,不过是用新增发的低息债务置换地方的隐形高息债务,结果就是看着政府部门的杠杆率增加,实则并不会增加市场的有效投资和政府购买,钱更多是在金融体系空转。
本次和疫情期间发放的2万亿特殊国债类似,属于增加中央财政赤字来扩大支出,但不属于货币超发,和大放水没有任何关系,而是把市场闲置的钱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借出来,用于扩大政府购买能力。本次明确了债务记在中央政府上,而花钱的则全部转移给地方使用,这种情况下其实目的并不是非常重要,关键是加杠杆的主体和花钱的主体非常特殊,和今年上万亿的化债不同,化债是债务置换,不会增加太多的政府购买,而特殊国债则指定用于加强自然灾害的防范能力,本质应该还会花在基础设施的新建和维护上,从而增加市场的购买力,今年5000亿,明年5000亿,离年底也就两个月多几天了,搞不好地方又要突击给这些钱找出处了,当然可能处理以前欠下的工程款。
至于原因,其实之前的回答都讨论的很清楚,现在的实体部门,企业、居民均表现出极高的杠杆,唯独明面政府杠杆还低于国际警戒线的60%,今年3月大概是51.5%,其中中央政府杠杆仅仅只有21.4%,而明面的地方杠杆为30.1%,按道理政府部门的杠杆还真如其发言的,合理可控。但实际上今年的财政政策大头都在化债,税收优惠还不如去年,问题就出在谁都不知道地方藏了多少隐形债,有各种估算,比较夸张的就是温铁军的明面和隐形债加起来100多万亿,这么算下来加上中央政府负债,杠杆率基本就是美国的水平,其中大头还是极高利率的隐形债,都说加息下美国政府压力大,要承担加息到5%以上的债务成本,而我们其实也不低,地方隐形债的平均利率怎么也在6%以上,部分地方开出两位数的都有,这就导致了土地财税下降后,地方的债务风险频发。所有实体经济部门,只有中央政府还有能力加杠杆,地方也大概有恃无恐,谁家的孩子谁抱现在看来是说给外人听得,地方出了问题必然要中央出面兜底。
所以,今年的政府杠杆数据可能会非常夸张,一方面是隐形债转明面债,以前计入到企业部门的地方隐形债置换成低息的政府债。第二个是中央政府赤字加大,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亿元,按照125万亿的GPD来看,财政赤字的杠杆就要增加4%。这还不包括地方自己考城投融资拍地,左右手互倒创造的新的债务。所以有时候吧,如果全球都是这么干,就尽量不要总是嘲笑别人,政策可能一纸文书就可以180度转弯,但市场思维很难,就会带来反噬,就和当初嘲笑日本生育率和老龄化一样,只是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已,到了实体部门杠杆承担不住,地方债务风险激增,经济增速放缓时,刺激经济的工具也没什么差别,极致的货币政策结合极致的财政政策,中央给不给钱,地方都会找钱来花,无非是中央政府负债利率更低,用途更清晰,监管更透明罢了,全球都是极致的财政政策,无非拼的是资金的使用效率,正如文中的描述:“加强国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
推荐阅读周日的文章:王克丹:逆周期调控与消失的参与者
其中就有关于该问题的讨论:

金迅网络 发表于 2023-11-7 01:59:3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画重点是以下8大领域会有专项资金支持,而且总金额是1万亿元,1万亿怎么来呢?直接发现债券借款1万亿就有钱了,然后资金划拨给地方,地方政府投入到以下8个领域的建设。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政府肯定会派出一波又一波的人到北京各种编制项目,要资金、要扶持、要支持,现在各地豆差钱,这1万亿就是香馍馍,谁要到的资金多谁可用以建设的资金也就越多,地方GDP增长也就更快,这1万亿的专项资金都会转换成GDP数据,于公于私地方各地地方政府都会超级喜欢。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从项目来看资金分配本次1万亿的资金重点照顾区域应该是华北和东北,出了第八项点名的东北和京津冀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前面的7项从今年的受灾情况来说重点应该是东北和华北。
当然这也和全球变暖雨带北移有关,整体雨带北移,之前这部分地区是没有这种雨量历史或者较少如此雨量的,所以基础设施都达不到现在和未来雨量的考验,如果不未雨绸缪早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在未来受灾情况会更加严重,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加的一种长期准备。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既然已经准备了极端天气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不是已经对能控制全球变暖失去信心,既然已经失去信心是不是也就不会再为了所谓的环保采取过激措施,政策选择上更倾向于实用主义。
1.灾后恢复重建
2.重点防洪治理工程
3.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
4.其他重点防洪工程
5.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6.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
7.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
8.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划重点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