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杨靖宇身边出现那么多叛徒?

[复制链接]
photoshoplxy 发表于 2023-11-6 16:57:32|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师师长程斌、警卫旅参谋丁守龙、警卫员张秀峰、赵延喜……确实,日军的招降优待好,联军抗日艰难,但叛变的这些都是杨靖宇身边最亲近的人,很难理解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txsj 发表于 2023-11-6 16:57:43|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苦了。
很小时候看过一个抗联的电视剧。有个人脱离抗联队伍,留了张纸条,说绝不会当叛徒。
他跑到日本人那里,说有情报。日本人好酒好菜招待他。他吃饱了,站起来就跟日本人拼命。被日本人制服后,扒掉棉袄吊在货场给冻死了。他下山的动机就是太饿了,他就是想吃饱了再死。
xiongdamao 发表于 2023-11-6 16:58:25|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种16世纪后期开始出现、17时期大规模列装的火炮,最早使用过它的军事人员可能在朝鲜拿这玩意打过日本人。
电影《大明劫》里对这炮有过细节展示:


https://www.zhihu.com/video/1675065684324188160
这种炮,在20世纪30、40年代抗战时期的抗联战士那里仍然在使用,而且还属于是极为缺乏的重武器。
白山黑水之间,三千里锦绣河山被日本人和依附于其的汉奸、蒙古王公像张大网一样死死箍着,42年日军华北大扫荡的严酷战事在这里几乎伴随始终。抗联人数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三万上下,而控制此处的日本关东军多少?31年底接近七万,37年抗战前夕十六万有余,因为日军“北进派”声音比较大,38年底达到36万,次年诺门坎战事结束后日本为了防备苏联,逐年增兵,41年时达到到93万,即便是后面因为太平洋战争而逐步抽调兵员,在44年时仍然保持了近五十万的规模。同时,32年时狗屁伪“满洲国”还编练了14万人的“满洲国”军队,这些伪军虽然战斗力弱鸡,但协助日军还是能做到的,仅33年秋季三个月,伪满军就对东边道铁路附近的抗日义勇军武装发起了230余次攻击。
33年东北人民革命军编组,36年改变东北抗日联军,结果呢?37年华北、华东沦陷,首都被屠,半拉中国沦入敌手,打的重庆方面连招架之功都勉勉强强。37年底,关东军司令部制定了“肃整计划”,铁网合围,试图三年内消灭抗联,接下来一年,抗联打到只剩五千人出头,39年、40年抗联低谷期,外边苏联不支持,关内国民政府远在西南,华北敌后的根据地、游击区自保尚且困难,甚至连国民政府的党政二号人物都投降当汉奸了,这抗日,抗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呢?抗联陷入空前的低潮,真看不到一星半点儿的希望。更重要的,这个时候那个所谓的中央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甚至还没有对日本宣战,东北是“独立”的伪满洲国,也就是说,某种意义上中日之间并不存在战争!他杨靖宇在打一场不存在的战争,并最后牺牲在不存在的战争里——反而是那个“草台班子”,杨靖宇担任委员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早在32年便由国家主席毛泽东同志发表宣言对日宣战了,否则,这东北的抗战会从头到尾都是个笑话!
38年11月第四军军长李延平牺牲,12月副军长王光宇牺牲,39年4月第五军代理政治部主任王克仁牺牲,8月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副指挥侯国忠牺牲,40年2月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牺牲,4月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指挥曹亚范牺牲,7月北满省委委员张兰生牺牲,12月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牺牲,41年1月第十军军长汪雅臣、副军长张忠喜牺牲,2月南满省委委员韩仁和牺牲,3月南满省委书记兼第一路军副司令病逝,9月第三路军第九支队参谋长郭铁坚牺牲,42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赵尚志牺牲……
40年初杨靖宇牺牲时,抗联剩下不足两千人,年底剩下不足一千人。当大量的牺牲已经出现在师级、军级甚至是省委、总司令部时,谁又能相信这场战争他们能取胜呢?没有人能在看不到希望时还能保持斗志,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还有仅剩的一千抗联战士能坚持下去是因为他们眼里有光心中有火,可他们相信未来相信光明不代表他们麾下都相信。
一抹白云 发表于 2023-11-6 16:58:40|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抗联那个环境
与其说是叛徒可耻
不如说杨靖宇太硬气了
太苦啦
苦到什么程度呢
建国后
叛变的人
除了少数罪大恶极的(比如出卖杨靖宇)
基本都没有按叛徒处理
大多数人其实都默认了
东北抗联当时的处境
不干了不算叛徒
只要不出卖还坚持的同志
就不会追究你
ouyang2008 发表于 2023-11-6 16:59:04|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难理解的是杨靖宇
忠诚才是难以理解的,反人性的
尤其是前途一片黑暗,我们就要亡国灭种了
打下去死是小事,被认出来还得连累家里的老娘
雪窝窝真凉啊,冻得难受,多久没睡过安稳觉了?
老兄弟跑了几个了,不过回头就见着,带着人追我们呢,远远看了几眼,精神头不错,大棉衣一看就暖和
杨将军,我们敬佩的杨将军啊,还在瞪着那双火把似的眼睛,一刻也不灭,真真是条汉子,可是再这么下去,我可真要怂了

叛徒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洗地不洗地的吧
重要的是,那段历史里,真相不是杨靖宇是普通人,叛徒是坏人,
而是叛徒是普通人,
杨靖宇和抗联将士们,立于此处,宛如天神。
axlyzyy 发表于 2023-11-6 16:59:29|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战死沙场很容易,但是在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斗争实在太难了。东北抗联的斗争实在太艰苦了,和关内的斗争都没法比。  关内的战场,日本人的兵力不可能把手伸到每一寸土地上。所以关内的抗日武装有根据地,有群众支持,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兵员补充以及后勤支援,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正规军自己群众武装的兵力远超过日本的华北驻屯军和南方军。等熬过抗战最艰苦的时间段后,到了抗战末期,八路军新四军有的根据地甚至过得还挺滋润。 可是抗联呢? 抗联啥都没有,既没有外部支援,也没有群众拥护。和党中央也失去了联系,抗战十四年,从头到尾苦哈哈。用二炮手里张三的话来说,就是穷的都尿血。
     倒不是老百姓不拥护抗联,而是鬼子大搞撤村并屯和集团部落,彻底隔断了老百姓和抗联的联系,封锁抗联的不光有关东军和伪军,还有遍地都是的日本开拓团,缺少了民众的支持,游击武装就等于离开水的鱼。加上抗联自己也没有做群众工作的经验,所以抗联兵力始终发展不起来,抗联的 编制看着挺大,号称十一个军四十个师,但是人多的军就四千多人,人少的军也就几百人,抗联兵力最巅峰也才三四万人,然而他们面对的是70万关东军,以及33万的开拓团。东北抗日联军的11个军长,其中七个军长牺牲在了白山黑水之中,还有两个叛变投敌。只有第四军军长李延禄和第五军军长周保中盼到了抗战胜利,活到了解放后。
我也在抗联曾经战斗过的延边州服过役,那时延边州全境大大小小的有上千座抗联烈士碑。少的代表一两个人,多的代表上百人。那真是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就我们连队防区那条边防巡逻公路的路旁都有十几座,我也接受过部队做的关于学习抗联精神的教育。我能够切身体会到当年抗联作战时的艰苦。抗联没了后勤的保障,在加上东北恶劣的气候以及鬼子的封锁和围剿,抗联就连生存都是非常艰难的。
在寒带地区的冬季严寒下生存,这本生就是很难的事,况且你还要战斗,还要壮大,那就是更困难了。小野田宽郎能在菲律宾的热带雨林里打27年游击,琼崖纵队也可以在海南的热带丛林里孤悬战斗23年。但是去东北,就算不战斗,能活着在野外熬过一个冬季,就算野外生存大神了。
就试想一下,在冬天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下,粮食无法保证,没有吃的,不敢生火,甚至不能随意走动,因为雪地里的脚印会暴露行踪,甚至半年都吃不到食盐。还有日军以及汉奸的围剿和封锁,生存下来有多难。抗联的成分也很复杂,不光有一心一意打鬼子的爱国者以及被打散的原东北军将士,例如叛变的第九军军长李华堂。还有是收编过来的绿林武装,例如第八军军长谢文东。  这些曾经的胡子和前东北军将领,本来思想觉悟就不高,要说和鬼子拼死搏杀的勇气他们是不缺的,要是怕死他们也不会当胡子,也不会去参加抗联,只是他们信仰不够坚定,困境中很难保证他们不动摇。其实枪林弹雨以及环境艰苦并不是最难克服的,最难克服的就是看不到希望,没援助没根据地,人越打越少,胜利的希望越来越看不到。信念破灭后起了放弃抵抗投降念头的也实属正常。毕竟你不能指望抗联的每一个人都是杨靖宇和赵尚志。信念破灭后脱队开小差的这个也倒是能理解,但是投敌叛变还反过来戕害自己的同志的这些人是绝对不能饶恕的。
那些运气足够好,坚持到了最后,能够撤往苏联修整整编,然后随着苏联红军反攻回东北的,例如周保中将军。他们无疑是幸运的,也是令人敬佩的。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