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在南京大学就读是怎样的体验?

[复制链接]
leadall 发表于 2023-11-6 04:55:16|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南京大学就读是怎样的体验?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zjok 发表于 2023-11-6 04:55:34|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下这篇回答已经是很久之前了。毕业后这段时间回过头来再看南大近两年的人事变动和管理层风格,只觉得非常失望,心已经冷了,学校也就那样吧。看到本回答的年轻同学请谨慎看待。(但我这样说不代表我又重新向其他学校倒戈什么的,而是我对绝大部分的学校都挺失望的。自由这个词早就消失殆尽了)
——————————————
当年高考分数比较尴尬,能上的只有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作为文科生,我非常庆幸自己最终作出的选择是南大。目前大四,南大带给我的正面影响太多太多了。
(说实话……虽然平时也常和舍友吐槽学校,但看到这么多人对学校的负面评价内心很不舒服。并非是护校宝,但希望从我的视角,还原下真实的南大本科教育)
之前一位系主任跟我们讲,好几年前南大在本科生上面的资源投入就达到每年人均4万元了,现在这个数目更是有大额增长。前陈姓校长多次在会议中强调,我们做全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绝不仅是口号,而要落实到学术训练,创新创业,交换资源等各方面点滴之处。他有一句原话是“其他方面的预算能省则省,本科教学上面的预算无上限。
好几个同学吐槽说,到毕业也没搞懂三三制改革的意思……那真是可惜了。三三制实际上目前刚启动第二阶段,即深化创新创业培养,之前几年的重点都放在弱化学科专业界限,推行通识博雅教育上。开设通识课程的学校并不在少数,但像南大这样不计投入,认认真真做文理博雅课程,并确保质量的,屈指可数。
在南大读文科,本专业基本上都是业内大牛的大师们带各种基础课程(我比较熟悉的中文,社会学,哲学,历史学都是这样的),很多厉害的老教授非常有人文风骨,带本科生课程,并不能发论文,不能给科研评比带来什么好处,但他们在课程上的投入,以及自身呈现出的精神风貌,给学生在人格,和学术素养上奠定的基础是受益终生的。
更别提专业外,学校近两年设置的DIY研讨课等,最顶尖的学术大牛,每学期就带8-10名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本科生细读经典著作,师生间有充足的讨论机会。(如果某位教授这学期本来没有课程安排,但学生们意愿强烈,也可以申请开班。虽然不是强制规定,不过很多教授们即使科研紧张,看到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还是会愿意开小班课的)
教务处还给每门研讨课2万以上的经费,由学生老师自由支配,可以用来买书或出访参观,实地调研。很多大一大二的同学就是通过这些经典阅读课程发现了学术兴趣之所在。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的学术研习计划也很棒,入选后可以跟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新传院长杜俊飞,社会学成伯清等大佬读书,甚至有参与科研的机会。学校费钱费人力搞这些精品小班课程是真真正正想提高大家的学术素养。
三三制让南大有着全国最宽松的转专业制度,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同时修好几个双学位。我自己大三时就从原专业转到现在这个非常喜欢的专业。之前在原专业的绩点非常差,排名倒数,但转专业的时候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接收系老师面试中最关注的是你的动机,生涯规划,学习兴趣,而不是gpa。出于热情,我现在的成绩提高了很多,也认识到几位其品格,学术操守,责任感等深深鼓舞到我的教授,他们并没有倚仗已有的声誉搞圈地自萌的研究,或沦为学术生产机器,而是思考着,关怀着社会现实中的真问题。在其他地方很难有这样轻松转到心仪专业的机会。
以上说的是学习方面。在就业上,南大的平均就业质量和北大,复旦的差距的确很大,但这更多是城市因素所致。受南京地域所限,大家不能轻松去北上实习,40%就业也是在江苏省内消化掉的(这一点所有二线城市的高校都类似吧)但不论哪个学校,最优秀和努力的那批人就业质量都是一样地好。南大在投行界有诸多校友大佬,最近几年本科生在咨询金融界表现不错,有大三拿到贝恩(感谢评论补充,听说目前有一个全职,两个summer),中金offer的,互联网就更不用说了,我身边去腾讯,网易的小伙伴一抓一大把。当然网易还是不能跟浙大比,毕竟人家在杭州。。
除了秋招投简历时完全拼不过清北复交的几个顶级券商/PE/咨询机构之外,如KKR,GGV,红杉,麦肯锡(虽然大麦名义上是把南大列为7所target school之一,以及简历卡得不严)等等,其他天地还是大有可为的嘛。而且kkr这种级别的,清北复交里也是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去啊。大多数人的努力水平其实还不到拼学校的地步。
不是在忽略南大生涯指导中心的落后水平,而是跟其他同等学校的学生交流后发现,没有哪个学校的官方生涯指导是不渣的……按照国内career centor普遍的虚假程度,不管在哪都要靠自己啊!真的有人会希冀指导中心帮忙找工作的吗?……
总之就业和实践方面,真心两极分化严重,不愿意出去跑的人 受限于南京,视野愈发狭小,愿意出去折腾的人,南大的牌子不会让你吃亏的。。
南大匡院理工科同学每年的出国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不缺哈佛,普林斯顿,耶鲁全奖,稍次一点的藤校phd多得很。这跟匡院拔尖计划给本科生的丰富交换资源有关——在每个人身上砸了很多钱。。
因为国内外文科培养体系不衔接,文科申请历来都稍弱一些,不过今年我们班的好几个人都拿到了哥大,芝大,宾大的master,还算不错的结果~
再次强调南大的牌子不会让你吃亏……主要是看你自己愿不愿意优秀。。比如牛津剑桥lse的录取标准,对南开厦大这些985的gpa要求是90分,但南大及以上,85就行……我们已经很沾学校光了.....
最近号召中国学生去UN系国际组织实习貌似是政策热点,所以学校的国际组织协会办了好多讲座和工作坊。我去年还蹭了免费名额,去外地参加国际公务员培训(虽然后来对这个没兴趣了…),今年在仙林也开了帮助大家申请联合国实习的暑期训练营。有时候真心觉得学校蛮努力了,不想让我们在各种趋势上落后,比如现在很多院系已经有包全部费用的海外实习了,虽然大多是短期。
更新下:
不能只提学习出国找工作这些无聊的事情!南大的文体活动明明也辣么有意思!!!
我参加过各种乱七八糟的社团,比如在passion学街舞,在hiphop协会唱蛋堡的rap,在四组团和大家溜滑板(年轻时曾立志于做一个酷少女!)....不过因为三分钟热度,都只在社团里待过1,2个月就消失了,几乎所有技能都是半吊子......
Btw,我是一个住在cbd但热爱四组团的孩子,日常去11食堂上面的众创空间自习。毕竟那里是一个安静漂亮有wifi有插座有免费跑步机有一个很大的机器人实验室和3d打印室可以看学弟们操控小机器人乱跑的地方(狗头)
除了半途而废的那些事,少数几件坚持下来的课余活动都给我留下了很美好的回忆~~
曾经在摇滚协会学了很久的架子鼓。重点是那个教鼓的学长很酷诶,而且鼓打得超级棒!拜他个人魅力所赐,三分钟热度丝毫没有发挥影响,我还勤奋地买了小哑鼓在宿舍练习,去扭泵音乐节看学长演出.......然鹅有一天,学长突然说,他不能再继续教鼓了,让我们开始物色其他的老师.....
我可伤心了!一直在想为啥为啥,后来得知他拿到了哈佛的建筑学offer,还有一小笔奖学金,要去美帝留学。
当时有点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听说学长是玩得很疯的那种人,成绩一点儿也不好,不晓得为什么能申请成功。后来读到一篇写他的帖子,里面提到他在PS里总结了自己做drum teacher独特的心得和经验,招生官觉得非常有趣(好吧,事实证明做一个有趣的人和拥有优秀的建筑作品集同样重要)
之后没什么动力继续学鼓了...陆续接触到几个老师,打得很好,但都不如最初带我入门的学长会教鼓,会讲解节奏,于是鼓技荒废.....      
从朋友圈看到学长在哈佛组了新的乐队,是band里唯一的亚裔,还保持着课余演出,相信他在波士顿也是最好看的鼓手(~O~)
音乐道路失败后,我一度沉迷于体育运动.......阴差阳错参加了校橄榄球队和龙舟队,并且分别成为队里跑得最慢和腰力最差的那一个(对的,划龙舟重点在腰,不在手臂)
最辛苦又最怀念的一段时光~
每周末在四组团的新草坪上练习橄榄球,跑累了就坐在一旁欣赏汉子们和姑娘们年轻的肉体(喵喵???)当时学校找到的教练是新加坡前国家队队员潘老师,人特别好,因为他住在奥体那边,周六早上要清晨起床,坐两个小时地铁来给我们训练!英式橄榄球没那么暴力,但也有身体对抗,可以男女混合比赛。有一次练习时,哨刚刚吹响,一个男同学太着急抢球,直接把我推翻在地,潘老师气坏了,拎着他说,我不管你打得有多好有多厉害,如果你对自己的队友,还是女生队友这种态度的话,下次直接不用来了!!。。。我最后一次因球倒地,是在浦口参加中外触球(即英式橄榄球)友谊赛时,被迎面的一个近200斤的白人男子直接撞飞了......膝盖上至今留着疤,但一点也不懊恼!作为肢体不协调,反应不灵活的人,乒乓,篮球,羽毛球都不擅长,竟然神奇地enjoy橄榄球这项对抗性运动,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可惜这个橄榄球队,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参加“复旦-浙大-南大三校联赛”组建的,之后这个比赛取消,球队也解散了。。伤心
龙舟队的肖总同样是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陪着我们每周几次魔鬼训练,健身房器械+划船拉练,平时在四栋边上的小河,周日去汉中门的湖上划船,从不间断。有次五一下暴雨,我们在湖上淋着大雨划,眼前啥也看不清,每划半小时舀一次船里的水,就这样完成了来回十公里的训练。
参加体育活动真的很幸福。作为“看似柔弱”的女孩子,从小到高中,从来没有像男生那样,体验过在篮球场汗如雨下的感觉。多亏这两个校队,让我感受到那种训练时心无旁骛,在草坪上尽全力奔跑,得分时和教练兴奋击掌的快乐时光,出汗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太解压了!其实我大一时因为专业问题在南大过得不开心,还时常敏感,觉得同学很冷漠,一度压抑。但是校队里强大的友谊,那种灵活默契的配合,共同完成一个目标的连结感和成就感,让我变得越来越开朗!
可见我大一大二当学渣的日子有多闲....大三换新专业之后就只剩下读书写论文的时光了,身体也因为熬夜变差。。日常感叹年轻的时候多好啊。。。。
在南京大学就读是怎样的体验?我自己而言,在这里的四年,我找到了心之所爱,明确了接下来的人生里最感兴趣的发展方向,当下的每一天都是朝着最热爱的事业迈进的(略中二但真的如此)成长的困惑谁都有,但南大老师的鼓励,同伴们的交流让我有了很多勇气。
这个发现life course的过程是我通过很多实习,课程,思考,交流一点点换来的,那些吐槽学校的同学……我真的得说,如果你自己想成为更好的人,南大的平台和资源绝对够用。如果只是坐在宿舍看番,随便上上专业课,不跟老师交流,不出去暑期实习,你当然会觉得这是一个没有梦的地方……
而我(作为一个愤青)是真的感激,青春四年能长在南大这样一个对学生最自由包容的地方,另外我觉得有类似氛围的就是复旦和中山大学了(虽然贵校罗校长咳咳。。)
这里的自由不是说翘课没人管的肤浅自由,而是同学们讨论公共事务,在校园里做出微小实践的自由(中大的彩虹小组好棒!喜欢中大~~~南大性协也复活了,你们快去报名)。虽说整体大环境不明朗,但在南大还是有一丝自由空气可呼吸的。
希望它的好能一点点为大家所知吧……
――――――――――
失眠....重新编辑了一次答案。还要接着写一写自黑成风的问题,以及我眼中南大的不足之处。。先留个坑(捂脸)
以下长文预警,慎入
――――――――――
之前美国高等教育界有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叫“藤校培养出的绵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觉得中国的教育体系培养出的,可以称为粗糙的利己主义者。两边的利己主义者同样平庸,只不过我们这里连精致的人也太少,所以少数那么几所能生产“精致”流水线的学校就被大家捧到了天上。
本来要写南大的学生为何自黑成风,以及不如其他学校学生自信的问题,为何要扯到教育呢?因为我觉得南大的一个本质性“问题”,在于它的气质和时代,和国情的脱节。
南大的人文气息独树一帜。我记得大一时,有几部学生剧团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团队里反而更多是来自天文系,物理系的理科生。剧本的文学素养,对时代的批判精神,演员的专业度,让人印象深刻,当年我最爱的地方就是黑匣子小剧场了!不过近两年,除了爱丁堡前沿剧展带来的一些优秀的外国剧目,没有看到出彩的学生作品了,可惜。
那个时候我经常在想,大学需要给学生带来什么?我们这些十八岁的年轻人想在大学中获得什么?专业知识吗?一纸文凭吗?难道毕业生进入五百强的比例,和平均薪酬就可以反映出一所高等院校的成功了吗?
大学最应该回答学生的问题只有一个:我怎样认识和处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才能正确地面对生涯规划中的困惑,才能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作出一些忠于内心的选择。一所好大学带给你的影响,不会在毕业那一刻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虽然在上面写到同学们的出国,就业成绩,但那些东西根本不能代表南大,南大的好不在数据,在“思想产生于边缘之处”的学术精神。这种精神气质不是只有投身学问的人才能获得,它体现在我们每一重艰难的自我诘问中:我要不要随波逐流?社会弱者与我何干?外界加于我的种种规训是理所应当的吗?
毕业二十年后,如果你发现自己仍然能在读新闻时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你发现自己对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有发自生理上的厌恶(套用书记的一句话),你发现自己不会轻易购买书店首排的鸡汤畅销书,你发现跟其他中年人相比,自己没那么油腻……那这就是母校带给你持久的影响。
但是呢……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领悟到这一点。这不是我们的错,是万恶的应试教育,使我们高中时被刷题和死记硬背的价值主导,几乎没有人在高中时开始认真思考人生兴趣和志向。虽说什么时候开始寻找理论上都不迟,但最佳的时间线是高中时开始有自我探索的意识,而大学的平台和资源更多给你“试错,调整,加强,助推”的作用。
(怎么突然开始生产鸡汤了……再次捂脸……未完待续)
—————————————————————
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如今的高等教育体系是社会再生产的工具罢了。阶级固化的现状大家都看在眼里,有钱人的孩子直接就去读美本了,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拼高考,然而残酷的是,高考不再“公平”。这几年的数据显示,农村家庭进入顶尖高校的比例越来越低,教育资源背后的分水岭,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高高树立。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会发现,即使自己幸运地进入了985,见识视野,与人交际的能力不如来自上海的同学,舍友纷纷出国交换时自己连去北京实习租房的钱都凑不够。每一个节点上的差异逐渐累积,会在毕业后每个人不同的去向上展现出残酷落差,即使入学时的分数是一样的。
而现在中国的社会环境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处在一个很尴尬的时间点,阶级上升的通道正在加速变窄,但是貌似又还差了两条缝没有完全关闭。既不像美帝,阶级固化的严重程度已经使人彻底绝望了,也不像欧洲大陆,有着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即使做个水管工也能心安理得,反正不会在社会地位和收入上承受重度打击。所以中国的家长和年轻人都开始疯狂焦虑,还是要抓住最后的机会往上升啊!
那南大本科生的家境又如何呢?据我观察,比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好很多,跟清北比差一截,抛去极端情况不谈,家长年收入在10-20万的学生占大部分(个人观察,不准确)。而这种年收入水平的家庭,父母的焦虑程度是最严重的。既不会像底层群众那样破罐子破摔,也不足以让他们仅依靠自己的资源,就能在如今激烈的生存环境里帮孩子顺利立足,所以大部分希望都寄予在本科教育带来的改变。这个语境下,大众对学校的评价和就业出路质量紧密挂钩。可高等教育机构,尤其是研究型院校,并不是职业技术中心,良好的学术积淀未必能反映在学生的工作薪酬上,尽管它带来的可贵之处,(如上文所说)是以十年为单位,在品德,逻辑,包容能力等基本素质上加以体现的。于是会有一种奇怪的心理落差,我辛苦读书了十二年,熬过高考后又辛苦读了四年,结果发现还是不能从容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具体也说不出来,但就是有种怪怪的,带了点心酸和困惑不解的感觉”,这种心态近两年在一二线城市的985毕业生中间特别常见。而南大这种重文理基础教育的院校,由于结构性的劣势,在阶级上升失败这件事上,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落差,又估计被放大了十倍。话说家里没钱又在国内学纯文科的同学,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忧愁的群体了吧......
可能有人会问,其他985的同学也有落差,为啥就南大的同学这么拧巴?都拿捏不准是说自黑成风好,还是信心不足好......大概是因为在985内部,从南大这里形成了一个断层。你可以从华东五校这个点理解,或是QS等各种世界排名里(虽然我非常讨厌排名这个东西,先不详细展开),一般进200名的就到浙大/南大了,之后的当然也是好学校,但不是排名意义上的名校。用剑桥官网上赤裸裸的鄙视链语言来解释,是prestigious institutions和good institutions的区别。所以南大的同学估计是有一股傲气,迫切地想证明自己的不同,又因为学校的气质,存在感和知名度支撑不起他们的傲气和自尊心……故而别别扭扭,甚至有点小家小气。
说到这里,我讨厌美帝资本主义制度下大学生的负债压力和教育资源不公(他们的固化比我们严重多了.....),也抵触ivy colleges和华尔街编织的精英文化,但不得不承认北美教育生态也有几点令我羡慕的地方:
1.没有畸形到完全被排名系统所累。就好像哈佛大学每个人都觉得666,但不会因为a是哈佛毕业,b是布朗毕业,差了那么几名,a就要把b按在地上锤(现在渣乎不就是这种风气吗?)因为排名受各种因素影响,体量大小,学科设置,国际生比例....盲目看排名没有意义,不见得和你的教育质量有直接关联。南大体量小,院系少,某些排名中不占优势,可能另一个学校sci论文总数碾压南大,但这些和我的本科教育有多大关系呢?一个老师愿不愿意认真给本科生上课,才是我所关注的。
更别提排名背后的那套利益纠葛了,排名高——校友捐钱——资源投入——排名高——就业好——校友捐钱……马太效应下,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以及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长,百花齐放,学生根据学校气质和自身的契合度来选择,才是健康的状态。哈佛好在院系全面,校友众多,而布朗的文理教育独树一帜,那喜欢后者的人去布朗有什么不对呢?就好像今年比尔盖茨的小儿子,没有选耶鲁或斯坦福,而是去了排名弱一些的芝加哥大学读本科,因为他自己觉得那里的项目和学术节奏更适合自己。
【我没有自恋和无知到把南大比喻成中国版的文理学院,虽然和其他兄弟学校比,我认为南大的文理教育很有底气,但是跟美帝的体系比,差太远了。国内真的太水……布朗大学一个本科生的课程小essay,从逻辑和规范程度上,要碾压掉我们绝大部分的毕业论文吧】
2.如何衡量学生的成功?好多人都自豪地觉得,我们国家清北的生源完爆常春藤,毕竟入学竞争的难度摆在那。但是...高考分数高就证明生源好了?被应试洗脑了这么多年还不清醒?而且单纯只比入校生源的优秀度或者毕业生的优秀度,都是耍流氓的行为。假如可以从学识,品德,做事等各方面给一个人打分的话,那大四的分数减去大一的相对差值,才是学校培养成功的体现。
想起一个学姐,日语专业,她来自农村,因为家庭原因非常自卑,本科学校也不太好,但因为成绩优秀被保到了南大,在这里她喜欢上了文学翻译,加入了文学社团,也得到了公派机会去日本留学,现在的她神采飞扬,开始化妆打扮,变得漂亮了,也经常笑,和最开始来南京时紧张地不和陌生人说话的样子,有了天差地别。其实这个学姐,跟南大一堆出国或就业的“大神”“大佬”比起来,履历平庸无奇,是落到人群里不会被发现的那一个。但我看到了她全程的转变,看到她因为更好的资源与朋友,收获了自信,学会与原生家庭和解。我觉得这才是教育成功的地方。每一个个体成长的过程,比什么结果啊,数据啊之类的东西珍贵多了。
在南大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小伙伴,比如一个特别优秀的新传学院的学妹,我以为凭她的组织能力和文字能力,肯定会去某个大媒体吧,但是有一天聊天时,她非常认真地告诉我说,她的规划是毕业后去底层的工厂里打两年工,因为只有长期和工人生活在一起才能做出真切的记录或改变(背景是她平时就一直在关注劳工议题,行动力也很强,经常组织食堂阿姨在体育馆跳舞的说..)。我当时特别惊讶,尽管自己也是志向于在public sector做一些事情,但自问根本没有她这样的魄力。
比起其他光鲜的例子,我更愿意讲这些,因为太真实了,又有一种奇异的感动。我希望大家能抛开表面的比较,从更本质的角度来反思教育和自我成长的关系。在南大我学到的最好的道理就是诚朴雄伟,不卑不亢。我从来不会因为自己是南京大学的学生,就认为清华的同学比我厉害,或南工大的同学比不上我。事实上很多南工大的小伙伴在执行能力,和为人处事的程度上比我强多了。我只愿意这样去评价别人:他写的文字,他创造出的东西,他在同龄人中的影响,他给社区带来的积极改变........没有一样是跟学校标签或title相关的。
我感激南大带给我的改变和思考,但不会拿自己的成功/失败与学校绑定。首先非常讨厌名校情结和精英圈子这种东西,任何拿标签把不同个体同一化的行为,都很愚蠢。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绝对比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别来的大... 而且在我国,绝大部分人还是在拿分数卡学校啦,本质上还是很被动的。就像我高考前,无比幼稚地在认真纠结,到底是去北大学经济好还是小语种好,万一没考好去复旦学新闻吧(真的太年轻了啊,往事不堪回首),分数下来后才发现选个屁!多考几分,少考几分,你能上的学校和专业就被卡得死死的了(再次感谢南大的转专业制度给了我第二次机会),我作为一个主体的计划性和选择性在残酷的事实和诡异的命运面前没有任何意义。其实到哪个学校去读书真的很偶然,而大家只要不过分堕落,基本上都能收获难忘的大学四年吧。so...最起码在我们这个体系里,没有什么“你和这个学校间”的命中注定,所有的归属感,自豪感,其实都是集体叙事在你的记忆中不断强化的结果......
以及,为什么进入好学校后,大家的第一反应是骄傲,而不是责任感,或者减少不平等的愿望呢?我一直觉得,我们都过于夸大自身努力的重要程度了。“我考上XXX....是我好好读书的结果”“我拿到Facebook的offer了.....因为我面试和前期准备太优秀了” 怎么讲呢,这么说乍一听也没错,但好像潜在的意味里,有种别人的平庸都是他们没足够努力的结果。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因为特殊原因,见证了很多小时候关系不错的小伙伴,因为家庭关系,早早辍学了,没能完成义务教育,甚至没过几年就嫁人生子了......在很多“理所应当”的背后,我们其实从一开始就拥有了很多加分项,比如还算和谐的家庭氛围,受到过良好教育的父母,生长在大城市,从小就上最好的课外班之类的,这一切都因为我们出生时就被放在了社会结构里某个相对优势的位置上,所以顺理成章地享受到了最好的教育资源,而同时间,有很多很多人因为结构性的,并不是他们的过错,和资源无比遥远,并承受着资源匮乏带来的苦难,还要无奈地看着他们的下一代也这样......那么,在好大学读书,并且可能要接着去国外更好的大学读书的我们,真的有那么心安理得吗?
当我给自己做复盘,或和其他朋友交流时,发现成长中的一些决定性因素,是高中时就埋下了种子,并非大学带来的彻底改变。每一个人以往的经历不同,从大一到大四的相对差值也都太不一样了。我自己比较幸运地就读于省里最好的高中之一,学校重视综合素质教育,所以高一高二时排演了很多话剧,在兴趣小组里学习网站设计,参加国家竞赛,和老师一起阅读讨论《南方周末》......是因为从那个时候起,已经开始系统地进行自我探索和生涯规划,并且受高中老师影响,对通识教育非常非常看重,所以进入南大后,才能够充分地汲取我需要的各种资源,为我所用,毕竟心里知道方向在哪里。也因为高中起对通识教育的执念,所以更能欣赏南大的三三制精神吧。
呼应上面提过的“大学平台只是试错,调整,加强,助推”,希望有看到此文的高中生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尽早独立思考,自我探索,多读书多实践,千万不要觉得熬过高考就完事大吉了!千万不要觉得熬过高考就完事大吉了!千万不要觉得熬过高考就完事大吉了!
(果然深夜失眠让人变得够无聊.......竟然在手机上断断续续码了这么多字。。以上前半部分是我在南大的体验,后半部分是我瞎BB,胡乱写的鸡汤文,和问题基本无关。可能是临近毕业,太感怀了。。。不喜请随便喷)
——————————————
忘了写南大的不足了......
思考了一下,非常想吐槽的有几点:
1.教务制度变得也太TM快了,一年一个新政策,也不及时通知到学生。如果不是经常和教务员打交道,根本不知道过了一个暑假会发生啥。。所以我有好几次被搞得一惊一乍的,后勤制度也没有统一的发布信息的平台,咨询每个阿姨得到的结论都不一样,不知道去问谁,很多规划被影响。
2.当年市里面分地皮的时候,校领导到底有什么问题?给南大拿了仙林这块鸟不拉屎的地方,想让我们安静地修仙吗?
3.社科方面,逐渐被量化的逻辑主导。做大数据分析的,能更容易发期刊,升职称,那些做定性研究,或人类学田野的老师们越来越弱势。
4.很多潜在评估都还是成绩导向??辅导员也只喜欢“学习好且又红又专”的孩子。我真的因为这一点伤透了心,明明发展方式很多元,但感觉身为学渣就是方方面面受到鄙视。在南大,人生第一次因为成绩的问题而自卑。部分学霸还特别喜欢搞小圈子....不过也不是所有专业都这样
5.此处有打地图炮的嫌疑,请注意
同学们在视野上的两极分化太严重了。能折腾的就特别能折腾,很有想法,木秀于林。但一直宅在学校的也就真的四年都宅在学校。据身边的小样本观察,江苏省同学更保守一些。我估计是因为,很多来自偏远省份的小伙伴,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回老家发展,所以要更努力奋斗,留在长三角/出国,而江苏省的同学,会潜意识觉得留在南京/苏州/无锡,离家近多好啊,所以干脆考个公务员/在本校保个研/去苏州工商分行当个管培生.... 而南大每年江苏省内招生比例有30%,所以可以想见对整体氛围的影响。
不过我主动反思,这个从样本推断至整体的行为太地图炮了。。。
samgao 发表于 2023-11-6 04:55:49|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从三流的教务处那里办事过来灰常不爽,就吐槽一发吧。
南京大学是怎么样的一所大学?
一个我读了2年多的大学。
一个我还有几年就要毕业的大学。
一个我爱过的人都已经毕业了的大学。
一个我填志愿时候之前根本不知道的大学。
一个我第一次来上学就是第一次来这个城市的大学。
一个我分别住在过新校区和老校区的大学。
一个我要吐槽很多时间但是却深爱的大学。
一个我只想自己吐槽但是不允许别人黑的大学。
——————————
吐槽开始:
总的来看
一个名字叫南京,坐落于南京的大学。
一个校史从1902开始已经过了113年风雨的大学。
一个所谓C9,985,211等各种工程扶持的大学。
一个参与九校联盟、世界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等大学。
一个出过院士,在校院士也很多很多的大学。
一个在教育强省江苏省分数线很高的大学。

一个常年国内排名在6,7,8 大学。
一个曾经很辉煌,现在似乎在走下坡路的大学。
一个要与“南开大学”“南昌大学”争南大简称的大学。
一个自称是前身是曾经亚洲第一国立中央大学的大学。
一个旧址在古老的教会金陵大学的大学。
一个C9之中从未合并过其他学校其实合并不成功的大学。
一个在网上被某些人挑拨与东南大学撕逼其实真正关系还行的大学。
一个总被别人问南京哪个大学因此自嘲是南哪儿的大学。
一个虽列为华东五校但是在网上还被人质疑的大学。‘
一个被人常说是清北复交浙之后华五垫底的大学。
一个天天自称自己很低调被自黑和他黑的大学。
一个校训是“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但是诚朴有余,雄伟不足的大学。
一个物理化学天文地质很强但是就业不太好的大学。
一个工科在努力建设中但是常常被嘲笑的大学。
一个医学院自己建立规模很小黑的不成样的大学。
一个文科出过很多文史哲大师级人物的大学。
一个商学院招生分数线最高但是被人吐槽是二流的大学。
——————
生活在其中,你会发现: 这是
一个校党委书记是一位温文尔雅富有学者风范的哲学系男神还在食堂吃饭潜伏南大贴吧的大学。
一个校长是一个会唱歌会厨艺还到学校里面小店剪头发的搞地质的院士的大学。
一个老师们都很负责友好,对学生提问很尽心的大学。
一个搞三三制改革有人说然并卵有人说受益匪浅的大学。
一个小百合现在人用的不多但是吐槽声不断的大学。
一个校领导会上小百合BBS听听大家想法的大学。
一个可以跨院系选课也可以旁听的大学。
一个浦口校区快被遗忘已经是独立学院金陵学院的大学。
一个有着一流的老师,一流的学生,一流的食堂三流的教务处的大学。
在仙林新校区生活:’
一个地铁站叫“南大仙林校区”站的大学。
一个快要到镇江去的叫九乡河文理职业技术学校的大学。
一个独处仙林大学城一角跟其他学校联系不太紧密的大学。
一个周围都是大农村现在好了一些的大学。
一个对面和园小吃店铺越来越多的大学。
一个早上上课铃声其实是任贤齐《伤心太平洋》的轻音乐的大学。
一个每天早上会听到“上课时间到了,请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准备上课”的大学。
一个中午食堂占座有点疯狂大叔会喇叭喊“请不要把手机放在上衣口袋,谨防扒窃”的大学。
一个每年新生入学食堂就乱糟糟的大学。
一个六食堂有6.5的铁板饭,萌萌小哥据说是物理系毕业的大学。
一个新校区是由自己建城学院的老师们带着研究生设计的大学。
一个大活是哈佛建筑系主任主持设计,初识一定会迷路的大学。
一个图书馆是三瓣雨花石的样子中国最美图书馆之一的大学。
一个图书馆冬暖夏凉、舒适宜人,顶楼还有古籍的的大学。
一个图书馆门口的水塘还有小鸭子的大学。
一个教学楼设计像灰灰的方盒子的大学。
一个逸夫楼扭来扭去还不能完整绕一圈的大学
一个一到下雨天整个校园就阴气沉沉的大学。
一个大活顶楼是心理咨询中心,天台不给开怕跳楼的大学。
一个教学楼只有超烫的开水没有常温饮用水的大学。
一个操场晚上很多人刷圈跑步偶尔还放电影的大学。
一个军训很水很水的大学。
一个后山上没有萤火虫只有情侣秀恩爱的大学。
一个据说在逸夫楼卫生间有人啪啪啪的大学。
一个天文系在山区还TMD没有打电话没有信号的大学。
一个西门很不要脸在反面写着国立中央大学六个字的大学。
一个取快递在3栋楼下说要搬到和园就被强烈抗议的大学。
一个校内校车很少等的很麻烦的大学。
一个小红车莫名其妙消失又莫名其妙看到的大学。
一个我室友们都丢了自行车(有的是忘记停在哪里)的大学。
一个有着裸考门门过的“门捷裂夫”雕塑的大学。
一个下大雨四食堂就被灌水淹的大学。
一个校园绿化树还没有长起来,夏天很晒的大学。
一个四组团很远很远还在高架旁非常吵的大学。
一个200多人的通识课水的一比,老师就念ppt的大学。
一个新生研讨课老师都是大牛,小组讨论很有趣的大学。
一个抢体育课要眼疾手快很疯狂的大学。
一个抽中好的选修课概率很小的大学。
一个老师有的爱吹牛,考试有的也是靠死记硬背的大学。
一个晚上11点半宿管阿姨才关门12点也可以进的大学。
一个宿舍楼下有通宵自习室的大学。
一个阿姨会记得很多人名字还每天问好的大学。
一个校园网遍布校园一个月20封顶不限时间的大学。
一个搞基氛围浓厚、攻少受多还比较开放的大学。
一个文艺活动挺丰富校园十大歌手比赛、院系迎新晚会看他们装逼的大学。
一个一不小心会睡到经天路地铁站,有时候听到we are now at NJUxianlin campus station就自然醒的大学。
在鼓楼校区生活:
一个仙林只能称作学校,鼓楼才能叫大学的大学。
一个校园里都是法国梧桐、下小雨大太阳都不需要打伞的大学。
一个校园就是景点,天天走也很快乐的大学。
一个离南京市中心新街口最近,步行只要15分钟的大学。
一个去南京站、南京南站都很方便的大学。
一个称为“汉口路小学附属大学”的大学。
一个横穿北园南园一定是车让人的大学。
一个古老的北大楼经常上宣传页面的大学。
一个大礼堂有的是用当时被拆的明城墙砖盖的大学。
一个图书馆很破很破座位又少根本不想去的大学。
一个食堂经常遇见“能不能我把钱给你你帮我刷卡”的大学。
一个食堂会看见博士夫妻带着孩子打饭秀恩爱的大学。
一个唯一的教学楼被一个土豪校友捐了1000万就给冠名的大学。
一个北园都是各种人名(蒙民伟、费彝民、田家炳等等)冠名名大楼的大学。
一个北园四处有些可爱的小别墅如赛珍珠故居、何应钦公馆的大学。
一个校史博物馆还呈放着江ZM的借书证的大学。
一个据说二源碑是从东大那里偷过来(此处有争议)的大学。
一个晚上操场会有一群人跳尊巴舞的大学。
一个会有大妈骑着自行车电动车接孩子放学横穿校园的大学。
一个傍晚会有老爷爷老年奶搀扶着散步在校园里的大学。
一个宿舍条件有点差没有阳台没有独卫还好有空调的大学。
一个有着侧门小粉桥门只允许一人通过的大学。
一个每次路过南北园之间都有人在照相的大学。
一个每到秋天就是桂花飘香落叶满地金光灿灿,到处是老爷爷老奶奶捡银杏果的公园的大学。
一个雨天去晚上洗澡还要打个伞横穿半个校园的大学。
wrcong007 发表于 2023-11-6 04:56:49|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次教学楼有人扔了一束玫瑰,保洁阿姨拾起来拆开,修剪,用瓶子束起来分放在教学楼的几个厕所里。栀子花开的季节,图书馆的阿姨胸前都别着一朵栀子花。
mjp004 发表于 2023-11-6 04:57:17|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流的学生,一流的教师,一流的科研,五流的教务处
weber 发表于 2023-11-6 04:58:05|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木上曾经有人开玩笑说,清华现在要根据你读书时间分为一清二清(本硕)三清(本硕博)乃至从中小学开始的四五六清。
按这个标准算,我怎么着也算个六南七南了……虽然我不是南大教职工子女= =
在南大也有幸或不幸成为了仅有的两届在浦口仙林鼓楼两岸三地奔波的苦逼。

======================全部让开我要开地图炮了!============================
生活层面
Pass掉过于反人类的浦口校区,就现在的仙林鼓楼来说,在南大生活确实可以说是无比安逸。
低层教职工大多数和学生非常融洽,无论是青椒、宿管、食堂阿姨。
食堂无比坚挺的低菜价,
便宜至极的各种体育活动设施,
绿化率极高的优美校园环境,
全国顶尖的图书馆,
宿舍楼内的通宵自习室和澡堂,
不断电不断网,世界杯期间的高清直播,
有着全国无论人气还是发帖量都最高的校园论坛(水木已经不是校园论坛了)
乃至于校领导们隔三差五就在大会上撺掇大家谈恋爱,
论坛上后勤部门对于普通问题的反馈率也很不错,
总体来说在对于学生的人性化一面上做的非常好。

学校层面
学校在生活做的很好,但是在更高层面上就比较的丧心病狂了。
虽然没体会过三三制,不过这种奇葩学制在百合上被喷出翔也不是一两天了。
无论是院系还是学校的高层们普遍都继承了我大江苏的光荣---内斗,
比如两位准院士同归于尽……
学术近亲繁殖严重,不展开了。

2015.03.28补充:
学院层面
怀着一腔热血来到医学院,离开的时候血凉的如同冰镇可乐。
自己来说,先后踩了无数坑,而院里的老师从来没有人告诉我。甚至发生过我出国前去研究生处开在读证明,行政老师告诉我说我学籍有问题,并且极端震惊于这么多年居然没有一个医学院老师告诉过我。
这么多年历经合并事件、八年制,自己因为是学生会主席又有很多业内的前辈朋友,对几次事件了解不少,但是知道的越多,对医学院越心寒。尤其是这次八年制居然毕业前半年突然增加毕业要求,毕业论文提交,工作合同签完后又通知全体不能毕业,也算彻底心死。
而我们还算是当亲儿子的,那些三年制的硕博基本都是自生自灭去了。
南大诸般好,勿来医学院。



学生层面
毕竟不是清北,南大学生里,天赋惊采绝艳的大神凤毛麟角,绝大多数还是那种努力型学霸。
学校里普遍弥漫着自由散漫的氛围,但由于相当多的专业是出国导向型,学风还算浓厚,但是和中科大比起来简直是战五渣。
学校各种兴趣导向的社团及小团体很多,论坛上各种奇葩版块都有,当然,喷子脑残也层出不穷,充分体现了中国德育的失败。
由于南京在金融和IT方面的严重缺失,学生最常见的出路就是:出国、公务员、以及以银行为代表的各种体制内。图书馆里GRE红宝书和公务员考试辅导书各擅胜场,蔚为壮观。
和复交浙人比起来,南大学生的气质如同南京这个城市,普遍太过内敛,思想比较单纯,偏重安逸,在政商界出头极少(别说什么政府打压,那是骗自己。什么?蛤蛤?呵呵。)
校友间凝聚力可能是这几所中最差的,很多人吐槽过南大的海外及国内校友会的不给力,大概也是源于内斗的传统吧。
另外可能是最喜欢“高调宣称自己低调”的一群人了,南京哪个大学的梗真心是要听吐了,还有那篇南大被中国打压的帖子整天满天飞。整天看不起复旦靠新闻系统校友宣传,看不起交大靠蛤蛤逆袭,看不起浙大靠合并崛起,但是虽然嘴上说着不要,身体还是很诚实地,总是会自怨自艾南大排名不给力。屌丝味道浓厚。
总体来说,在复交浙南科人这个国内第二档次高校系列中,
南大以文理立校,可以说完美继承了南京的城市特质。
受限于城市,缺乏北上学生的眼界与心气。
学生普遍有着基础理科学术男的低调,内敛,单纯、木讷,做多说少。
也有着文青的自由懒散,愤世嫉俗,自负,酸腐,追求安逸,再加上一点点小资。
诚朴,而不雄伟;
励学,亦须敦行。

严禁转载,尤其是人人网及小百合!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