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百度很早就布局自动驾驶,为什么感觉现在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毫无存在感?

[复制链接]
nmh7859 发表于 2023-11-3 19:25:1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度很早就布局自动驾驶,为什么感觉现在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毫无存在感?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unitar 发表于 2023-11-3 19:26:0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声叹息,有很多可以感叹的事情。
百度布局自动驾驶很早,但是问题也很多。

1、技术探索的沉没成本管理。
百度大规模启动自动驾驶的时机非常早,当时整个工业界很多基础的技术和理论还不具备条件,激光雷达和微波雷达,视觉感知,深度学习,动态规划策略博弈等等都不是很成熟。
早期很多技术方向和架构设计,现在看起来就是错的。在错误方向的技术积累必然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甚至是带毒的,但当时是不知道的。
应该说,百度和谷歌等公司一起,为自动驾驶技术成熟付出了很多探索的沉没成本,而这些成本市场是不会感知的。
百度在平衡技术探索风险和商业成功闭环上,应该说,还很有待提升。

2、技术队伍的沉没成本管理。
百度是国内最早做自动驾驶的的公司,起码是之一 ,必然是要付出很大人才培养沉没成本的。因为起步早,学术界肯定没有健全的培养院系,工业界也肯定没有现成的人才可以用。
百度的杯具在于,走的太早,被自动驾驶的后起之秀们,当成了黄埔军校,大肆挖人。甚至很多技术骨干也被风投忽悠走去创业。
百度在技术团队的沉淀上,做的很不够的。光探索炫酷,但探索的沉没成本极大,最终留不住人,这不是为人做嫁衣嘛?

3、技术路线的选择。
百度是互联网厂商,核心能力是软件算法,因此在自动驾驶技术探索上,也重点放在了软件算法上,确实这也是难点和重点。
但是,自动驾驶对于整个工业界来说,确实是过于超前了,光解决算法是远远不够的,虽然说算法确实是重点是核心,但至少探测方面也很重要,激光雷达和微波成像雷达,对于提升自动驾驶汽车的探测性能,影响是巨大的。
技术好不好,最终用户说了才算。而最终用户感知到的永远是一个完整的产品,对技术的评价永远是基于完整产品感知之上做的。客户需要的是木桶,厂家如果只做一块木板,哪怕是最重要的木板,打磨再光滑优美,那离客户感知和需求还差的远。
百度太过于停留在自身能力舒适区,太依赖产业链市场化解决方案,只聚焦在软件算法和驾驶数据收集上,这本来也没什么太大问题,因为谷歌也是如此,甚至特斯拉也差不多。
但是行业中冒出来一个不讲武德的家伙,在研发投入上不计成本,激光雷达太贵就自研激光雷达打低成本,微波成像雷达不好用就自研高性能微波成像雷达,还自研AI算力芯片,自建算力中心,甚至直接控制整车厂家,不仅连电控电机都做了,甚至连底盘车身制造设计都要介入,纯纯的大力飞砖,不讲武德,蛮干。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以做木桶的态度,补齐所有的板,而客户喜欢这种态度。这一下子就拉开了跟其他厂家的差距,遥遥领先。以此标杆,就显得百度的进展太乏善可陈了。
市场永远只喜欢第一名。第二名那就是备胎了,第三名以后,那就是others了,无论起的多早,无论探索沉没成本多少。市场永远是薄情寡义的。
百度自己说,现在落到第几名了?
ylyl007 发表于 2023-11-3 19:26:4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23/11/02更新
目前。市场上的L2+级别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软硬件供应商,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1.L4降维做L2+的,百度、文远、轻舟。momenta大致也属于这一类
2.做L2+起步的,如禾多、宏景、福瑞泰克等
3.自研的,小鹏、蔚来、理想等
4.综合供应商,华为。
华为切入智能汽车供应商有三种模式。其中,所谓HI版模式,是相对传统的软硬件供应商模式,这个模式目前来看不太成功。而余承东主抓的,是所谓智选车模式,这个模式主打的是品牌营销和渠道运营,然后才是自动驾驶软硬件供应。
现在看来,由于自动驾驶并不是消费者购车的第一需求,单纯靠智能化能力来营销的,如小鹏,其市场表现并不好。而问界品牌,由于借助了华为成功的品牌营销和渠道管理,它是先把品牌做起来,然后才逐渐搭载自动驾驶系统。
从存在感方面来看。百度也没有比其他几个同类型选手做得差很多。
<hr/>23/11/01更新
有几个在非专业人士中容易产生混淆的地方,我想解释一下。
第一,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和L2(包括L3)级别的乘用车辅助驾驶,这是两个赛道。两者的要求完全不一样,比如针对系统失效,L4的要求是fail-operation,L3以下的要求是fail-safe,差别是明显的。
第二,L4自动驾驶相关的业务里边,可以划分成如下的矩阵
高速载人         高速载物
低速载人         低速载物
这些业务相关的技术难度,从左上到右下,是逐步降低的。
1、高速载人:Robotaxi
2、高速载物:干线物流重卡
3、低速载人:Robobus、minibus、接驳车,等等
4、低速载物:无人配送车,港口集卡、矿山车辆、无人清扫车,无人安防车辆,等等
简单说来,车的速度越快,系统的数据量越大、计算量越大,系统延迟要求越高;
而从一般自动驾驶系统要求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载人车辆的要求显然更高。
在低速载物,特别是像港口这样的封闭场景下,因为场景简单,线路固定,技术要求也远低于开放道路的自动驾驶。
第三,技术路线之争,更直接一点讲就是纯视觉路线和激光雷达路线。
我觉得,应该先看用户体验,然后看成本。我还没有亲身对比过同样场景下的极越和问界的表现,对于两者的体验差异我目前没有发言权。
我想强调的一点就是,如果给用户的体验差不多,那么低成本的纯视觉路线是比高成本的激光雷达路线更优秀的。当然,这一点需要严格的测试,看几个视频解决不了疑问。
另外,百度不是不会用激光雷达,在Robotaxi上边,是配备激光雷达的。在L4降级到L2量产的时候,百度提出的解决方案包括所谓Apollo Lite,纯视觉的技术方案,这更多的是给客户的一种低成本的选择。
至于有人因为百度提供了纯视觉方案就说百度技术能力不行,我认为这是个逻辑混乱的表现。如果实现了同样的效果,A花了5000,B花了10000,谁的技术更强?
还是要强调一下。第一。这个判断的前提是,两者的体验接近,大家的MPI和MPCI差不多。
第二,并不是说纯视觉路线比激光雷达融合路线更好。而是,如果A机构用纯视觉做出了与B机构用激光雷达相近的体验和性能,那么A机构的技术能力更强。
第四,关于极越与岚图,我不想过多评价百度的智能汽车供应商业务,毕竟还有一些朋友在这个业务单元工作。我想提一点,两年前极狐就上了华为的自动驾驶方案,但是请看一下极狐HI版的销量。问界的自动驾驶也是今年开始宣传的,然而问界这个品牌深入人心并不是从今年才开始的吧?
蔚小理在自研,比亚迪在自研(也和momenta成立了合资公司),广汽埃安投资了禾多,留给百度的客户,还剩几个……
顺便说一句,本人目前并不在百度工作,Robin也并不付费给我。我对百度、华为等,保持中立态度。以上的解释,是纯粹从行业认知角度进行的分析。
<hr/>以下为原回答
原因极其简单
因为百度在对标谷歌,做的是L4级别的Robotaxi。目前已经做到六代车了,完全自行组织开发的,只是不知道何时量产。
对于百度、谷歌这样的科技公司来说,跑到L2这个赛道里边来折腾,没有任何意义;百度和谷歌的传统业务毛利率高达56%,乘用车的任何一个细分领域都做不到这么高。对于科技公司来说,投入力量做自动驾驶方向的研发,要的是一个未来。想象一个移动终端既具备计算(感知)能力,也具备运动能力,它是一个连接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最好载体(之一),这个想象空间是很诱人的。
Waymo、Apollo、Cruise...
如果要对比,要拿这几个,还可以再加上pony.ai、weride等等
至于目前市场上比较火热的,对于C端消费者影响比较大的。是乘用车辅助驾驶,跟百度想要做的,不是同一个赛道。百度最强的研发力量,是投入在L4业务上边的。
至于跨越式技术路线是否成立,我觉得这是另一个话题。现在看起来,乘用车的渐进式路线,也许风险更小一点。
ahgwork 发表于 2023-11-3 19:27:3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其实不错的。
但是由于华为的智驾最近太过突出,所以包括百度,特斯拉在内的智驾都成了其它。
<hr/>在新问界M7大卖之前。
船夫哥的观点是受到投资者以及大部分消费者的认同的。
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后的投资者沟通会上王传福激情开麦,表示自动驾驶那都是扯淡,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自动驾驶是被资本裹挟的,这些年都是忽悠。“我花了几万名工程师,才摸清楚自动驾驶这条路到底通不通。比亚迪一路走到现在,每一次决策都是对的,难道这回我会错吗?”
没多久大嘴回应。
“有业界大佬说智能驾驶是瞎忽悠、胡扯,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对行业不了解;一个是他故意这么说的,因为他这方面能力还没做好,故意打击一下行业。”
这就是大嘴的风格,永远是针锋相对,不怕争斗。
<hr/>具体到智能驾驶来说,百度的智能驾驶比特斯拉的还拉胯。
智能驾驶简单粗暴的分解一下主要是是由三大块组成:
传感器、算力、算法。
传感器决定了识别能力,算力主要是计算芯片,算法主要是智能驾驶背后的大模型。
百度之所以弱,它选择了同特斯拉一样的纯视觉方案,即少了激光雷达。
这就注定了,百度与特斯拉的智能驾驶输在了起跑线上。
特斯拉与百度为什么不用激光雷达?
因为当年的激光雷达贵得离谱,美国厂家官方报价是4万美金一个64线的。
所以傻子采用激光雷达的方案,从这点上说,马斯克与百度没有错。
现在中国新势力让激光雷达的价格快速下探128线的价格才几百美金。
<hr/>算力方面,华为是吃亏的,华为被制裁后,大家都担心华为的芯片跟不上,汽车其它地方的芯片对制程的要求不高,但是智能驾驶方面的芯片要求很高,这个地方英伟达占了很大的份额。
简化一下这块芯片其实就是GPU,如同玩游戏时候处理图形一样的芯片,要求实时计算,而且不能出差错。
而百度明显没有自己造芯片的能力。目前百度用的芯片真不行。
<hr/>算法,需要大模型支撑,百度就是少了具体的运用场景。
在这方面百度、特斯拉在华为面前根本不行。




上面是一个常规的测试。从识别的角度考虑,有没有激光雷达都行。
对于芯片的要求也不是很高。
但是具体采用的策略跟大模型训练出来的结果就有很大的关系。
很明显华为的智能驾驶居然是绕过去,这是最合理的策略。当时横评测试人员直接懵逼。并大叫几声窝草。
<hr/>百度在算法与大模型上有自己的优势,现在应该加上激光雷达,这样不会在起跑线上就输了。
南京电信 发表于 2023-11-3 19:28:1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百度自动驾驶平台Apollo业务共有三种商业模式:
一是为主机厂商提供Apollo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助力车企快速搭建自动驾驶能力;


在上海车展上闪亮登场的新款岚图FREE,就搭载了Apollo Highway Driving Pro智驾产品,其中包含高速领航、城市驾驶辅助、全场景高效泊车等辅助驾驶功能。
为确保高质量交付、保证安全,百度Apollo自2018年以来已获得IATF 16949、ASPICE L2/L3、26262体系/产品认证、TISAX等多达十个相关认证/评估。
二是百度造车,端到端地整合百度自动驾驶方面的创新成果,把最先进的技术第一时间推向市场;
在与吉利合作造车的项目中,集度汽车从百度占据主导地位变成了由吉利主导,值得一提的是,集度汽车的官方账号清除了所有推文,百度也删除了当年那条官方宣布造车的公告。原因就是百度没有造车资质。“集度”也变成了“极越”


三是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
目前,Apollo自动驾驶系统已获得ISO 26262、ASPICE、IATF16949:2016、EAL4等车规级安全认证。百度自动驾驶安全运营测试里程累计已超过7000万公里,获得自动驾驶牌照数量超过1200张,自动驾驶专利数超过4800项。
随着百度全面推进全无人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已在11个城市开展常态化出行服务,累计出行订单量超过330万单,其中北京、武汉、重庆、深圳四城的用户可以用“萝卜快跑”APP 使用车内无安全员的Robotaxi服务。
2023年6月,百度旗下自动驾驶服务平台萝卜快跑获得坪山区正式授牌,在深圳坪山区开展L4级无人驾驶商业化收费运营。
2023年3月,百度“萝卜快跑”首批获准在京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示范应用,这是全球范围内全无人车队首次在首都城市落地。这也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在深圳提供车内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车辆


在北京提供车内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qwertlina 发表于 2023-11-3 19:28:2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技术没有大脚步跨越的时候,换一个赛道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在中国汽车智能化尤其是智能驾驶领域,百度绝对是大哥一般的存在,他可以说是中国智能驾驶领域的“黄埔军校”,为中国智能汽车的发展培养了一系列的人才,现在各车企中智能驾驶部门“挑大梁”的人物几乎都是百度出来的。


百度,中国最早布局自动驾驶的公司之一,2013年起,就开始了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的研究,并在之后的几年里不断加大了投入,一跃成为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百度开发了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等自动驾驶相关技术,为帮助车辆更好的感知和理解道路情况从而安全的行驶做出了贡献,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成就包括百度Apollo平台,连续斩获多项行业大奖,也表明了其在智能驾驶技术、产品以及量产经验上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也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尤其是推出的行泊一体产品ANP 2.0,是行业内首个基于双TDA超低算力平台打造的解决方案,解决了行业中“成本与执行能力难以平衡”的痛点。除此之外还推出了自主泊车AVP、城市领航辅助系统等智驾产品。其中尤以百度的Apollo泊车产品最为知名,其开源的泊车代码更是其他车企发力自动泊车技术的基础。


为什么说百度都推出这么多智驾产品了,却在自动驾驶领域内还是没什么存在感呢?
谈谈个人看法吧。你要说2022年之前,中国的智能驾驶行业还没有规模化发展的时期,百度的智驾产品绝对是非常受欢迎且“稳坐钓鱼台”的存在,各家国产车企都是争相与百度展开合作,那个时期的百度也是吃了对智能化早布局、早有成果的红利。可现在不太行了,由于汽车电动化在中国的空前成功,各家车企在电动化取得成就之后纷纷转入汽车未来发展两大方向的第二个方向——智能化,再加上行业“软件定义汽车”趋势的推进,各家车企都开始布局智能汽车领域,公司内部纷纷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一些雄心勃勃的企业更是计划智驾技术全域自研,这对于百度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自家的智驾产品份额会迅速跌落。


另外一个,百度说到底仅仅是一个产品供应商,而且还不是与国际巨头比肩的一级供应商,只是布局的较早,技术发展的早,说句实话没有真正核心且别人夺不走的技术,基本是别家车企花几年时间也能搞出来的东西,这样的产品其实是没有长久竞争力的。尤其是在汽车智能化这个大背景下,各家车企纷纷将智驾技术作为自己未来几年的研发重心,对百度的市场份额绝对是不小的冲击。所以进入2022年之后,之前与百度合作的多家车企,由于纷纷转入自研,或购买更高级别的产品而与百度取消了合作,典型的例子就是比亚迪,合作还没有两年的时间就宣布了解除合作,这与比亚迪高度重视智驾技术自研是有很大关系的。


所以百度现在在自动驾驶出租车——Rabitaxi领域打的火热,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共享出行领域,这几年可以见到百度的无人驾驶车行驶在多个城市的道路上。在技术没有大脚步跨越的时候,选择换一个赛道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