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隋唐史学会要求《长安三万里》制片方致歉,「部分情节与史实不符,已发律师函」,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复制链接]
w66133 发表于 2023-11-2 19:08:5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洛阳市隋唐史学会8月16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全国影院公映后广受好评,票房可观,观者众多,产生了广泛影响,为普及历史知识,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该影片中部分情节描述与真实历史不符,部分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与真实历史不符,极易误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影响历史人物出生地、事发地的同胞感情。为还原真实历史,维护历史人物真实性,洛阳市隋唐史学会委托河南洛太律师事务所,指派璩建伟、邱帅彪、房嘉明、黄璇(实习)等律师组成的律师团队已向制片方发出律师函,要求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制片方、导演、编剧等发表纠错、致歉声明。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zijiang 发表于 2023-11-2 19:09:3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次齐如山和余叔岩聚会聊天,余叔岩说:“我就不爱唱《武家坡》这出戏,因为历史上他就没有薛平贵这么一个人!”
齐如山反问:“历史上没有的人和事您就不唱吗?《二进宫》您总唱过吧?但李艳妃、杨波正史野史上都没有记载,也没有‘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这桩事情,您不照样唱吗?”
余叔岩一时语塞,于是又换了个话头说:“你们编的那出《霸王别姬》,虞姬的唱词‘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那明明是唐诗,放在秦汉的年代,我觉得不合适!”
齐如山又道:“要说《霸王别姬》这出戏,最早来自于明代老本《千金记》,它最经典的版本里,项羽有这样的念白:‘ 吾闻昔人有七纵七擒之能,我项羽岂不能一纵一擒,甚么轻重?’谁都知道七擒孟获是三国时代的事,那这唱段是不是也要改了?”
齐如山所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戏曲里“三不计”的原则,一是服装不计,二是道具不计,三是唱词不计。不计,就是不做严谨的考据,观众能领会这个意思就行,尤其是借用后代的诗句,抒发前人的情怀,这恰恰是传统戏曲的一大特点。
当然历代以来,喜欢寻章摘句的文人们一直在挑戏本的毛病,一些唱词也确实迫于压力被修改了,但是“三不计”的原则整体上没有动摇,未曾听说过哪位夫子把戏班告上公堂,说他们糟践国史,而戏里那些白脸奸臣的后人,更不曾击鼓鸣冤、捍卫祖先的名誉。
在为尊者讳的封建时代都能包容的事情,放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现代,倒成了罪状,这不是奇了怪了吗。
当真正的史籍和史料放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嫌弃它不够活泼不够亲切,敬而远之,另一边又一厢情愿地以为,影视和小说应当承担历史教育的重任,应该保持严谨和严肃。
不仅叶公好龙,而且缘木求鱼,更加吹毛求疵,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癔症啊?
让爱飞翔 发表于 2023-11-2 19:09:5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次是真服洛阳。
这次不少陕西ip都被不知不觉洗脑了...这些陕西ip一边反驳着【洛阳跟动画片较真很无聊】,其实下意识就被洛阳洗成了【洛阳较真的内容是真的】。
洛阳能以一市之力,在网络上脱离甚至颠覆人教版义务教育历史教材知识点,掀起常年宣传攻势,不管【是不是】先质问【为什么】的这套功力是真的太厉害了。
1、不问李杜相见是不是在东都,是不是第一次,电影拍的是不是这一次,是不是第一次,先质问电影为什么篡改李杜第一次相见在东都的史事

像李白、杜甫第一次相见...对这个【第一次】的定性,引用来引用去,竟然是闻一多最早记载,离唐朝差了一千年多年。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杜甫原诗《赠李白》写到了他二年客东都,去梁宋游玩时遇上李白,不仅没有说清自己到底是在东都(洛阳)还是梁宋(开封、商丘)遇到的李白,而且完全没有这是自己生平第一次结识李白的意思。
后人,尤其是一千多年前的后人,说这是他俩在东都第一次相见...这就是成了神圣不可再有其他观点的历史事实了...这其实就是后人自己的理解而已。又不是当时的史料记载。当时的史料怎么记载李杜梁宋之游呢?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旧唐书·文艺上》)
提到的是杜甫少时与高适和李白一起游历经过汴州(开封)。对东都提都没有提。说实话我一直很纳闷,开封有史料支持二人一起结伴而游,为什么开封一直没说话。洛阳没有史料支持,为什么都在复读机说李杜在洛阳第一次伟大相遇?电影显然才是根据史书的记载拍的。洛阳所谓第一次相遇,才是基于民国文人一家之言,宣传出来的产物吧?
电影又拍的是不是梁宋游呢?我记得电影里李白和杜甫几人是一起去商丘找高适的。应该是史料和诗中记载的这次梁宋游。按此前高适第二次到长安见李白时的剧情来看,至少杜甫在长安就认识李白,但没有明确演二人互动情节,其实电影并没有交待李白是不是一定认识杜甫。然后就是梁宋游李杜一起出现在比洛阳和开封更东的商丘。既然《赠李白》一诗没有明确写这是第一次相遇,那又何错之有呢?第一次相遇根本不见史料记载只是民国名诗人如此理解且普遍被接受,就不能再有其他看法?
2、不问杜甫是不是可以自称京兆人氏,杜甫小时候是不是可能出现在长安,电影是不是拍杜甫整个小时候都在长安,先质问电影为什么篡改杜甫从小不在洛阳而且自称京兆人氏

电影里小杜甫出现在长安岐王宅。然后一群人说岐王宅是在洛阳...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关键东都有岐王宅,京师也有岐王宅啊。崔九在洛阳有府,在长安也有府啊。怎么武周都灭亡了,京王、京官还不能在长安有宅了?而且岐王就算是分封诸侯,那也是分封到宝鸡,他也不是洛王,怎么还只能在洛阳有宅?说来说去又是后人的猜测和理解。
那么杜甫有没有可能小时候出现在长安呢?杜甫他爷爷最后就做到京官,郡望京兆杜氏,也就是西安南郊。杜甫爷爷最后还死在了长安。他们家在西安南郊还有永业田,也就是可以世代继承的田产,那肯定也是有宅的。因此杜甫怎么就小时候不可能在长安呢?
没记载,就是不存在?第一次记载,就是历史第一次发生?名人认为的观点就是确定的事实?大家搞清楚洛阳宣传时的这个常用逻辑没有...这类手法的常见运用,还有二里头最可能是夏都,就是二里头是夏都。而说起唐长安有没有三出阙的城门时,也会说考古没发现,就是历史上不存在...但实际上考古没发现的多了。因为毁灭的是大多数,遗留的是极少数。这种把争议和推论,靠着接近主流观点稍微推一步悄悄定性,然后让大众无察觉的把【是不是】变成【为什么】,无论你是正方还是反方,就已经把问题本身当事实了,忽略了问题本身的描述可能有问题。就说这种常见手法高不高吧?
其实杜甫的传记,只有几百字那么少。毕竟只是一代才子,连皇帝的童年通常都是不记载,惜字如金的史书不可能把他生平写的很详细。现在好多诗人年谱,号称的生平大传,都是从诗词里推测出来的。这后世总结的古代诗人生平传记,本身就是基于大量的主观推测。而且多是文人所写的文学作品,都不具备专业的史家著史规范。搁现在说那是文学系的作品,不是历史系的。
杜甫小时候在郑州巩义还是洛阳长大,都不影响他家在西安还有一套房,没事来长安度个假吧?而且杜甫父亲后来到关中做官,虽然那时候杜甫已经不是小孩了,但家里在长安郊区就有田宅,他不进京活动他能突然跑到关中做官?在唐朝这种古代旅游高峰时代,他爹不会带小时候的杜甫去长安看看京师?电影也没给你演杜甫生平啊,没说他从小在长安。
然后杜甫能自称京兆人氏吗?首先,杜甫自己得文章,尤其还是写给家人的文章,从他爷爷到他姑姑,都称京兆杜府君、京兆杜氏,更是不止一次提到自己是【京兆杜甫】,他自号也是【少陵野老】,少陵就在西安南郊。其他诗人也称他是京兆杜子美。京兆杜甫其实已经很说明杜甫自己对自己是哪里人的看法了。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注,客注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新唐书·杜甫传》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旧唐书·杜甫传》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唐才子传·杜甫传》
然后史书记载他,也只有襄阳人后迁徙到巩县一说,还有京兆人一说。再杜甫给姑姑的祭文中,可知他是姑姑养大的,姑姑家住东都洛阳。因此杜甫到底是哪里人,这些记载他的史书就不是很明确,既然有京兆一说,为什么不能从京兆之说?这篡改什么了?
即使杜甫诗中有可能提到自己生在洛阳一带,但他不认生长地就认郡望又怎么能说电影拍错了?电影拍的一不是杜甫介绍自己的生长地,二是杜甫自称自认而不是旁白介绍,那杜甫本人就认京兆杜甫,哪里错了?
然后说说郡望。人家士族门阀时代,就喜欢称郡望。郡望,就是州郡的豪门望族。这个望族不是暴发户有钱有权就望,而是从东汉末年沿袭下来的大士族,大门阀,同郡同姓都不能以郡望自称。实际上是地方上的血缘贵族。比如杜甫京兆杜氏,祖上在西晋就有杜预这种名臣将相。但如果京兆还有一些其他的姓杜,却不是杜预杜甫这一家的,他就不能自称京兆杜氏,那是冒名顶替。因为他不是士族,而是庶族,不是高门,而是寒门。
因此杜甫有幸出身京兆杜氏,杜甫自我认同就是京兆杜氏。他自报家门不报郡望,而是说来回迁徙,父祖做流官时顺带的出生地,不是那个年代人正常的脑路啊。杜甫要提及自己高贵的血统,就要称自己的“氏”。“氏”最早在远古就意味着是封君啊,贵族的象征。电影里其实提到了好几处士族郡望,人家不是不懂这个。
现在历史可见的杜甫自称,是【京兆杜甫】或【京兆杜氏】。这个按说是标准答案。他也不能专门说我郡望京兆的,那不等于赤裸裸说我家是豪门吗?但电影用到了“人氏”。杜甫自称“京兆人氏”对不对呢?
“人氏”这个词在宋朝以后才出现啊。这个其实是个早期白话文用来说籍贯的词儿,多见于明清小说。唐朝,包括唐朝以前,根本没有人氏这个词儿啊。
宋朝以后经常说人氏,是因为中古的士族在唐朝后期瓦解到北宋大力推动寒门庶族科举士大夫阶层成为文官集团乃至国家的中坚力量之后,郡望没了啊。宋朝就编了一次百家姓就不编了,就是因为庄园经济变成了小农经济,官僚大地主隔三差五代就会洗牌,富不过三,穷不过三,还有什么郡望可言?
但你不能用唐朝以后出现的白话词去套前边的人。杠这一点,就像整部电影都在说普通话,全都是错的。古人即使不说文言,古代的白话也和今天的现代白话肯定也不一样。唐代的中古音和现代发音也不一样。如果拍电影不能用当时没有,后来才有的词去拍,正常的现代人还能看懂这电影吗?杠这些还能拍电影吗?
总之,杜甫的自我认同是京兆杜甫,篇幅有限他只会优先介绍自己郡望。“人氏”是一个后来词,早期白话文出现的词,其实就是白话说法。你拿电影说白话来讲篡改历史,合着说电影里的历史人物讲现代话就不行呗?
不服的,你可以找找哪个唐朝人及唐朝以前的原话说到过“人氏”这个词。
另外,真得不要再整天打着“考证”的旗号了。孙悟空猪八戒故里都可以考证。但凡看看一些低质量的考证论文之离谱,就知道“考证”充其量也就是个中性词,考证只代表考证者的一家之言。考证≠证实。组织了多少有目的性的考证了都。
其实这电影,结尾处把长安作为盛世的符号,不断提及了一下。但在高适的视角里,长安的两次出现,都更像是纸醉金迷的“纸牌屋”,繁华的表象下藏着堕落和危机。因此,是看似残破,其实更加清澈宁静的商丘梁园,让真正潜龙在渊的高适,最终厚积薄发。说真的,虽然电影叫《长安三万里》,但真正要表现的不是长安的伟大,反而是长安的危机。
这电影原本也就没想着要搞什么城市分猪肉,把唐朝大都市挨个流水演一遍。尽管如此,剧情由于辗转多地,已经有些流水账的感觉。像一日三绝这些,无非是想浓缩到更少的场景里讲更多的大唐故事,表现更多的时代气象。
这种程度的改编,如《汉武大帝》里严助救东瓯变成了卫青救东瓯,冒顿单于鸣镝弑父变成了伊稚斜单于鸣镝弑父,其实就是为了在有限的篇幅和场景里融入更多的故事,更深刻画人物而已。要真论起来,李白也没有见到一日三绝。他要在场,就快成一日四绝了。
洛阳朋友无非就是不满没有出现洛阳,但借用发生在洛阳的一些典故。这种程度改编说实话在历史正剧中也是笔笔皆是,完全是正常的范畴。只是谁也想不到,洛阳的乡情这么浓烈。
但可惜洛阳在宣传“花开时节动京城”和“天街小雨润如酥”可没这么在乎史实。
估计也就是律师函做个样子,真告也拿不出实际唐代史料证据啊,还会打输。只发律师函,无论大家是否反感,起码让多数人误以为他有坚实的证据,对他的底气不产生怀疑。建议《长安三万里》反向起诉,也能红一波,让大家看看里边到底演了啥。真告,恐怕根本告不赢。因为洛阳这个什么唐史协会,是拿民国人的历史评论当历史呢。唐代的档案和五代宋代基于唐代档案写成的史书,哪个字支持这些内容了?充其量也就是争议内容。
要么说这宣传手段高。人家2个亿拍电影,这边1万块组织一次举牌,再1万块让律师只发函不起诉,然后地方上出几篇通稿,直奔【为什么】,名气就来了...黑红也是红嘛。连陕西人也搞不清【是不是】,而是顺着题目思路,陷入对手的话语语境去解释【为什么】。
这种宣传脑路等同于,一个数的绝对值为1,那这个数只能是1啊。1的绝对值不就是1嘛?-1不可能啊,没争议啊。
当这么多高赞回答看似在指责洛阳这次对电影太较真时,洛阳就赢了。因为指责较真,意味着已经信以为真。
cdra 发表于 2023-11-2 19:10:0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均文艺审查员之后,又迎来了机构协会的二审,前者务虚,后者求财
我记得疫情之前,其实人民网还专门写文章批判过类似的行为。
那年头经济预期还很好,别说是现象级的电影了,平日里面随便逮一蛤蟆能要挤出团粉来。
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故居之争。
朱元璋故里争夺战、魏征故里争夺战、二乔故里争夺战。
当然我觉得最有意思的,还是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的黄山市展开对决,哄抢西门庆故里称号。
而且这一抢就是十多年,三个地方都找来了业内专家。
三地各自邀请的专家,恰好,都坚定的认为当地就是西门庆故里,给出各种唬人的证据来论证当地具有源远流长的「西门文化」。
图个啥?
西门庆的充满NRT的绿帽子抢过来,就能变成充满GDP的官帽子呗。
阳谷县打造了25亩的水浒传·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
里面有西门庆和潘金莲初次幽会的王婆茶坊,有西门庆经营的产业,如生药铺、盐铺、当铺和绸缎庄。
还有最精彩的,景区内悬挂着100张《金瓶梅》的插图连环画,以及西门庆7个妻妾的精美画像。


但是临清的西门庆项目更大,8公顷,而且直接按照《金瓶梅》的描写,建设西门庆以及他的妻妾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等的宅院,打造一个金瓶梅式的大观园。
还上演民间艺术,如西门庆初会潘金莲、武大捉奸等,游客可以自费参与表演,交钱就可以亲自体会一次西门大官人的极乐生活。
主打一个,体验性旅游。
不过这两个地方和黄山市徽州区比起来,还是略站下风。
2006年,黄山市徽州区声称将投资2000万元开发西门庆故里、金瓶梅遗址公园等项目,并于当年5月1日对外开放,每张收取门票55元。
而且拿出了一系列证据,证明西门庆不是山东人,而是安徽人,是徽商的代表。
至于西门庆到底是哪里人?
施耐庵和兰陵笑笑生应该也是要收律师函的。
说不定还要来个异地抓人,两省三地的都想把施耐庵和兰陵笑笑生弄过去开新闻发布会,不然就来一套大记忆恢复术。
当然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协会的二审,和人均文艺审查员还是相互结合的。
我已经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说导演团队用心歹毒、恶意歪曲历史、严重伤害洛阳人民感情,不是收了境外势力的赞助,就是拿了长安旅游局的经费。
总归,电影不封杀,不足以平民愤,导演不谢罪,不足以正视听。
反正就是那个熟悉的调调,把长安三万里从胜与观众在文化上达成深度共情上,直接拔高了一个维度,变成了一个行为艺术的存在。
也就怪李白太能走了,唐代特种兵旅行爱好者,这部电影还有很多李白的足迹都没有拍到,各地各种协会可以排着队的发律师函了。
在实现暑期档促进票房消费之后,还能促进一波律师行业收入,李白如果看到这包容多彩的商业文化,应该也会很开心吧。
yiyizao 发表于 2023-11-2 19:11:0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是洛阳人,我高低发函要求这个鸟学会就此事道歉,赔偿洛阳的形象损失。
<hr/>明明是可以正向借助这个影片助推本地旅游的,结果这么几个小肚鸡肠,想出名到发疯的把这件事闹得这么难看。

我是服气的。
<hr/>面子不是马葫芦盖子,你再想要也没有上去抢的道理。
g1410739w 发表于 2023-11-2 19:11:3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贴下面有个网友就说的蛮好的:
“罗贯中看到报道后大惊失色,注销了自己的微信号”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