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客观,详细的讲一讲巴以冲突的来龙去脉?

[复制链接]
inamoto4869 发表于 2023-11-2 08:39:5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怎么说打就打了。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limao100 发表于 2023-11-2 08:40:2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浪了 2000 年的犹太人,想用一个传说,夺走巴勒斯坦的土地。
可巴特斯坦人,已经在家园生活了很久。
本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偏偏在 20 年后,碰上了一片混乱的国际局势。
这给了犹太人见缝插针的机会,中东战争也因此被「引爆」......
1
巴以冲突的历史,以 1896 年的犹太复国运动为分界点,有助于了解这段复杂如牛毛的关系。
1896 年以前,两族恩怨虽然长达四千年,但大多是记载于经书上的宗教历史。
后面,才是真正史书、报纸上、广播电视里的真实发生历史。
我们先聊一下宗教历史,开个局。
现代以色列代表犹太人,也称希伯来人。
巴勒斯坦以及中东大多伊斯兰国家民众,代表的则是阿拉伯人。
在经书里,这两个种族的祖先,曾是亲密的大哥和二弟。
他们有个共同的爹——亚伯拉罕。
这个人物有多重要呢?
他同时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先知,而这三个教,也被统称为「亚伯拉罕诸教」。
可以说,没有亚伯拉罕这个人物,三个教的经书写到神降临人间后,都得停笔了。
神来到人间,对已经 75 岁的亚伯拉罕说,「你去迦南那个地方,按照我的方式、我的规矩去生活,我赐福你子孙满堂,并许诺你的子孙拥有一个伟大的国度。」
迦南,就是现在了巴勒斯坦。


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巴勒斯坦,加上邻近的黎巴嫩和叙利亚的临海部分结果几年后,亚伯拉罕都 80 多,还没有孩子。
他妻子撒拉着急了,别说子孙满堂了,连一个小崽子都没有生出来。
没有后代,神应许国度可就没了。
于是她想了一法子,让自己的埃及女仆夏甲,给丈夫做妾。
亚伯拉罕 86 岁的时候,终于有了自己第一个儿子——大哥以实玛利。
然后呢,13 年后,那百岁花甲、早已绝经的撒拉竟然也怀孕了。
生了第二个儿子——二弟伊斯玛仪。
结果俩老婆发生了矛盾,亚伯拉罕就把小妾夏甲和大哥以实玛利赶走了。
从这里开始,犹太教和伊斯兰教记载就出现了分歧。
在犹太教的《希伯来圣经》,夏甲和大哥以实玛利被驱逐到沙漠后面,就没有剧情了。
但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却记载,这对伟大的母子,克服了艰难万险,来到了一个叫麦加的地方。


在阿拉伯沙漠中的夏甲和以实玛利,弗朗索瓦·约瑟夫·纳维斯绘而且亚伯拉罕撇下发妻,还探望过这对母子,共同生活的时候,建了一个专门向神祷告的小房子。
也就是现在圣城麦加的卡巴天房。
现在,所有伊斯兰信徒,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祈祷,必须面对卡巴天房的方向。


两教除了都把亚伯拉罕作为统一开头,后面基本各说各的。
犹太教说:我才是迦南地区的正统传人,是先知亚伯拉罕和原配萨拉生的嫡子!
伊斯兰教回怼:呸!非要杠是吧?我们阿拉伯人才是亚伯拉罕的继承人!我是长子,还是你大哥!你个弟弟!
经文里所说,大家听听即可。
如果这都可以作数,我们拿出《诗经》岂不是称霸天下了。
毕竟「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从亚伯拉罕算起,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确实在迦南生活了将近 2000 多年。
但这个好日子只持续到了公元 70 年。
公元前后的历史,就开始有了历史文物和文字作为记载,而不仅仅是经书上的故事。
在历史记载中,迦南这个地方太火了,是荒漠中「流着奶与蜜」的丰饶绿洲。
往东有高大山脉阻挡,副高干旱气流难以深入。
往西是一片海洋,冬暖夏凉调节极端气候。
向内可种树放牧,向外可下网捕鱼。
地理位置优越,结果谁来都打两下。
公元前 8 世纪,以色列王国和犹太国相继被巴比伦和亚述王国消灭,几经转手,最终落入罗马帝国手中。
公元 70 年,犹太人被赶出了迦南,成了希腊人和罗马人,以及极少数的犹太人混居的地方。
65 年后,也就是公元 135 年,罗马人给这片土地取名「巴勒斯坦」。
并且建立自己的宗教——基督教。
而基督教,在到底谁是亚伯拉罕嫡子的情节里,改编更多了。
《圣经·旧约》里,亚伯拉罕的儿子既不是大哥以实玛利,也不是二弟伊斯玛仪。
而是有创作了一个新人物,原配所生的独生子——以撒。
在基督教广泛传播在欧亚大陆年头里,犹太人开始了自己长达 2000 年的「流浪地球」。
2
宗教历史纷争讲完了,后面,重点放在 1897 年。
此时的犹太人大多游走在中东和欧洲,但无论走在哪个国家,就会遭当地人就嫌弃。
因为他们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无法被同化,有自己团体,自己的语言。
艰难夹缝生存,又从不想真正融入。
这样的特立独行给他们惹了大麻烦。
中世纪时,基督教下面的天主教派横行欧洲,而犹太人却在拜犹太教。
非坚持说耶稣不是上帝的儿子,还诋毁天主教心中神圣的《新约》是伪经。
加上《圣经》里记载,背叛耶稣的十三门徒犹大正是犹太人。
妥妥的非人家族类,离心离德。
因此,在黑暗的中世纪,犹太人成了宗教裁判所的「常客」,经常被当成异教恶魔处决。
其次,犹太人商人思维至上,一切以利益为重。
传统的欧洲平民,主要从事三种职业:农耕、放牧、经商。
犹太人是第三种吗?
根本不是!
他们并不会开个面包店、啤酒馆,而是直接放起了高利贷。
经商就图一乐,真赚钱还得看金融。
果然,这一传统,让犹太人成为了欧洲最富裕的少数民族。
受宗教观念的影响,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放高利贷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犹太人最经典的形象,就出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中。


《威尼斯商人》犹太人夏洛克,阿尔·帕西诺主演这一刻板印象,几百年来从未消退。
民间一有怨恨,就第一时间往犹太人身上引流。
瘟疫爆发,就说是犹太人在施展巫术。
小孩子走丢,就说是被犹太人拐走炼金了。
犹太人的日子真正迎来盼头,是在 1789 年法国大革命之后。
当年,天赋人权的口号响彻云霄,法国成为首个赋予犹太人公民权的国家,犹太人也获自由平等身。
因此,在当时的欧洲犹太人看来,法国就是精神家园。
那段时间里,犹太人以法国公民的身份而感到自豪,并踊跃参军报效法兰西。
只因法国第一次让他们有了「祖国」的错觉。
结果,还不到一百年,就发生了一件事情,把犹太人的脸打得啪啪响。
1895 年,一位名叫德雷福斯的上尉军官因为散落在地的几张碎纸片,就被军事法庭指控私通德国。
但好巧不巧,德雷福斯是犹太人。
这下也不用辩解了。
在法国人看来,犹太人嘛,骑墙都家常便饭了,绝对就是他背叛了法国。
尘封已久的犹太人阴谋论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一时间,小作文咔咔写,犹太人直接被骂上热搜头条。
军事法庭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戴罪革除了德雷福斯的军职,为了羞辱德雷福斯,长官在军事学院的操场上拔掉了他的肩章、绶带,并折断其军刀,当众将他扫地出门。
围观群众高喊「绞死犹太佬」、「杀了犹太人」。
要知道,法国啊,那时的「人权灯塔国」呀!
犹太人在法国尚且如此,在其他国家,岂不更是过街老鼠。
一个名叫西奥多·赫茨尔犹太裔记者,见到自己的犹太族人,受到的偏见和不公平待遇。
他意识到,如果想让犹太人被人尊重。
只有「犹太族」是不行的,得有「犹太国」。


赫茨尔在《犹太纪事报》刊登的文章赫茨尔像人们认知中的犹太族一样,基因上无法被自己生活的国家同化。
所以,即便赫茨尔一直生活在欧洲,但他开始像《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光复大燕一样,拼命想让犹太人在国际上获得一席之地。
1896 年,赫茨尔将自己的想法汇聚成一本书——《犹太国:解决现代犹太人问题的一种尝试》。
赫茨尔坚信,一个民族,想要有尊严地活下去,不能只有族人,还得有领土。
转年,1897 年,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就召开了。


1897 年 8 月 25 日,赫茨尔在复国主义大会一直以来,散落各地的犹太人,一直期盼有朝一日上帝耶和华能够带领他们返回圣山——锡安山,重建家园。
因此,犹太复国主义也被叫作「锡安主义」。
口号是有了,可问题也来了。
要去哪里复国呢?
美国人说,你们可以去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那的人踢球贼好。
结果犹太人看不上,因为那里海拔高,气候差,风又大。
英国人说,那你们可以去乌干达,只要交点钱就可以。
赫茨尔实地考察回来就当场否决了,原因就一个字:穷。
非洲大草原腹地,周围全是野生动物和吃猴子肉的黑叔叔,自然环境优越,但也贫瘠。
犹太人可以没命,但不能没钱。
就这还不如老老实实待在欧洲,虽然被法国佬歧视,但还能赚他们钱。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复国主义者心中,就是想要回「应许之地」——巴勒斯坦建国。
毕竟那里是祖上发迹的地方,还能利用历史遗迹凝聚人心。
咱也能理解,谁还没有初心呢?
可那时生活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不理解。
我们这并不是一块空地,你想去就去,已经装满了人呀。
你又不是坚船利炮的美国人,印第安人的土地说拿走就拿走。
火绳鸟枪你都没一杆,拿着两三千年前的传说,就想夺走我们的家园土地,多少有点痴人说梦。
本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偏偏,20 年后的国际局势一片混乱。
这就给了犹太人见缝插针的机会。
3
1915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统治巴勒斯坦区域 400 年的奥斯曼帝国,已见落日余晖。
一战中实力强劲的顶流英国,与奥斯曼一直以来的敌人——俄国,结成协约国。
这让奥斯曼决定投入同盟国阵营,与德国、奥匈帝国为伍。


米色为协约国势力,粉色为同盟国势力,黄色为中立国尽管奥斯曼帝国已经不复当年风采,可靠近欧亚重要链接枢纽——苏伊士运河,英国就不可能坐视不理奥斯曼浪下去。
英国仔细研究了奥斯曼帝国的纷争,决定从三方势力入手,瓦解它。
首先,英国官员麦克马洪,与奥斯曼帝国下属行省负责人侯赛因·本·阿里达成了秘密协议。
英国人跟这位白头巾画大饼。
嘿,只要老哥你推翻奥斯曼的统治,我让你成立个巨大的阿拉伯国家。
有多大呢?
从埃及到波斯。


也就是涵盖图上这么多国家。
为什么英国人这么大方,肯把世界上最富得流油的土地承诺给这些白头巾呢?
因为一战时,英国人根本没发现这里有石油。
不然也没后来美国啥事了。
回到主线,白头巾老哥说到做到,发动了阿拉伯大起义,真的摧毁了奥斯曼帝国对阿拉伯世界的统治。
结果,英国人不讲武德了!
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早已在私底下签订了《赛克斯-皮科协定》,瓜分世界。
叙利亚被纳入法国的势力范围,伊拉克、外约旦、巴勒斯坦地区被纳入英国的势力范围。


地图里,巴勒斯坦被分为两块,上半部分属于法国人统治,下半部分协约国共有。
许诺的土地大大被缩减了。
一鱼两吃还不甘心,一战还未结束,英国又看上了有钱又在寻找家园的犹太人。
为了打乱德国争取锡安主义帮助的计划,并且通过巴勒斯坦土地上的犹太人,便于掌控苏伊士运河,方便加强与英属印度间的水路联系。
1917 年,英国外长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
原文是:赞成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内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会尽力促成实现目标,不能伤害已经存在于巴勒斯坦的非犹太社群的宗教权利,以及犹太人在其他国家享有的各项权利和政治地位。


这段话真的是把文字游戏玩上天了。
啥是民族之家,national home?
nation 是 nation,home 是 home。
national home 是个什么鬼?
然后,既不能损害非犹太人的权益,又要保证犹太人的各项权利。
这简直,比一个男人说自己想同时坐拥热巴和亦菲,两边都是真爱,还不要脸。
1918 年,奥斯曼帝国彻底土崩瓦解。
英国到底要按照哪个方式分配巴勒斯坦呢?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颜容 发表于 2023-11-2 08:40:5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巴勒斯坦青年运动整理的书单,粗略汉化如下:
作为巴勒斯坦人,我们是丰富而美丽的历史的承载者。我们的历史不是由犹太复国主义来定义的,而是由我们人民对犹太复国主义殖民化和帝国主义的坚定抵抗所定义的。73多年来,我们的人民一直面临犹太复国主义种族清洗,73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与之斗争。即使在1948年大灾难之前,巴勒斯坦人就一直起来反对英国帝国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1936-9年阿拉伯起义就是例证。因此,我们的历史和斗争不能由受害者来定义。相反,即使在最残酷的殖民条件下,他们也以对解放的不懈坚持来定义。
今天也不例外。在巴勒斯坦自由崛起的时刻,我们必须强调,巴勒斯坦各地的民众起义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历史。出于这个原因,我们推荐的阅读清单通过民众抵抗的棱镜提供了巴勒斯坦的历史背景,人民抵抗仍然是我们争取土地、回归和解放的主要资源。我们包括关于流行抵抗的英语和阿拉伯语来源,包括政治历史、采访、回忆录、诗歌、电影和主要文件。通过民众抵抗,我们指的是巴勒斯坦人采取的所有形式的抵抗:经济抵抗、妇女组织、工会和劳工组织以及军事/武装抵抗。
作为巴勒斯坦青年运动的一个委员会人民大学,我们认为教育必须为斗争服务。我们的观点从巴勒斯坦人民大学那里找到了灵感和指导,殉难的Basel al-Araj是该大学的一部分。在我们与该项目的教育工作者Khaled Odeitallah会面时,他强调了教学策略的政治作用如何激发了大众大学的目标和愿景。他问:“知识生产必须发挥什么政治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寻求激励、参与和促进对我们斗争的历史和现状的积极参与。学习和斗争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不为学术或职业主义追求学习和产生关于巴勒斯坦历史的知识;我们产生知识,为我们争取巴勒斯坦解放的政治斗争服务。
我们鼓励您使用此阅读清单,在殖民统治的客观事实之外,了解巴勒斯坦的历史。这是任何与巴勒斯坦解放有关的人的政治责任。通过参与我们的抵抗历史,我们可以加入充满知识和持续承诺的斗争,不是对我们的痛苦,而是对我们的集体力量。
<hr/>此阅读列表分为以下部分:


  • 介绍和档案材料
  • 英国委任统治下的起义和叛乱:
  • 1948-1993年巴勒斯坦抵抗运动
  • 当代巴勒斯坦抵抗运动
  • 巴勒斯坦机构和政党
  • 工人动员、劳工运动和经济抵抗
  • 犹太复国主义监狱的抵抗
  • 巴勒斯坦妇女在起义中的作用
  • 回忆录和个人简介
  • 历史小说、文学和诗歌
  • 电影
此外,您可以在这里搜索任何书籍:巴勒斯坦图书图书馆

1.介绍和档案材料


  • 巴勒斯坦非殖民化
  • 学习革命
  •           -
  • 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简介
2.英国授权下的起义和叛乱:


  • 《1936-39年巴勒斯坦起义》,Ghassan Kanafani(1972)
  • (     1936- 1939:                      ."            (1972”
  • 起义的回忆:1936-1939年叛乱和巴勒斯坦民族过去,泰德·斯威登堡(1995)
  • Abu Jilda & Al 'Armit
  • “阿布·吉尔达,反帝国英雄:巴勒斯坦的土匪和人民叛乱”,亚历克斯·温德(2015)
3.1948-1993年巴勒斯坦抵抗运动

本节按每个文本中涉及的事件和历史的时间顺序松散地组织。

  • 武装斗争和寻找国家:巴勒斯坦民族运动,1948-1993年,Yezid Sayigh(1997)
  • (https://archive.org/details/alnakbah/page/n5/mode/2up"               (1948”
  • 巴勒斯坦人:从农民到革命者,Rosemary Sayegh(1979)
  • (                     :                                   1948-1988"                (2006”
  • 绿色三月黑色九月: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故事,约翰·库利(1973)
  • “采访Fr.Shehadeh Shehadeh在第一个土地日抗议活动中。”Sharif Hamadeh(2005)
  • 危机中的性别:妇女与巴勒斯坦抵抗运动,Julie Peteet(1991)
  • “起义意味着什么”,Salim Tamari(1988)
  • 《石头与笔:1987年起义期间的巴勒斯坦教育》亚米拉·侯赛因(2005)
  • 巴勒斯坦的人民抵抗:希望和赋权的历史Mazin Qumsiyeh(2011)
  • (                                   -                        "           (2011”
4.当代巴勒斯坦抵抗运动


  • “别无选择,只能挣脱:对Ahmed Abu Artema的采访”Ahmed Abu Artema和Lara Sheehi(2019)
  • 采访Ahmad Saadat,从监狱领导,结束谈判和重建抵抗运动(2013年)
  • “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和Sheikh Jarrah”Devyn Springer、Mohammed el-Kurd和Abu Shuwarib,Groundings播客(2021)
  •                 :                      2"                (2021”
  • “Tal'at:正在重新定义解放和重新想象巴勒斯坦的女权主义运动”Hala Marshood和Riya AlSanah(2020)
  • (     «      »          :                                 "           (2019”
5.巴勒斯坦机构和政党


  • 巴解组织:革命史-关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历史的六部分纪录片系列(2009年)
  • 巴解组织:内心的斗争,Alain Gresh(1985)
  • 《1967-73年飞行的乐趣》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人民、权力和政治》,Helena Cobban(1984)
  • 《巴勒斯坦民族盟约》,发表在《巴勒斯坦武装抵抗运动的基本政治文件》上,Leila Kadi(编辑)(1969)
  • “巴解组织机构:未来的挑战,”Jamil Hilal(1993)
  • “通过新文件的新哈马斯”,Khaled Hroub(2006)
6.工人动员、劳动力流动和经济阻力


  • 同志和敌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和犹太工人,1906-1948,扎卡里·洛克曼(1996)
  • “当泡菜成为武器时:第一次起义的经济,”巴勒斯坦之旅
  • (                                                                 "             (1990
  • “通过农业劳动力发展巴勒斯坦抵抗经济”,Rayya El-Zein(2017)
7.犹太复国主义监狱的抵抗


  • 这些锁链将被打破:以色列监狱中巴勒斯坦斗争和反抗的故事,Ramzy Baroud(2019)
  • 俘虏革命:以色列监狱系统内巴勒斯坦妇女的反殖民斗争Nahla Abdo(2014)
  • 巴勒斯坦政治犯:身份和社区,Esmail Nashif(2008)
  • 视频:坚定不移和抵抗——巴勒斯坦囚犯运动和Ahmad Sa'adat案
8.巴勒斯坦妇女在起义(INTIFADA)中的作用


  • 起义背后:被占领土上的劳工和妇女运动Joost R.Hiltermann(1991)。
  • 巴勒斯坦妇女与起义,Rana Khoury(1995)
  • “巴勒斯坦妇女自治运动:紧急情况、动态和挑战,”拉巴布·阿卜杜勒哈迪(1998)
  • “起义中的妇女:性别、阶级和民族解放”,Nahla Abdo(1991)
  • 妇女、战争与和平:起义的反思,Nahla Abdo(2002)
  • 巴勒斯坦妇女行动主义,Islah Jad(2018)
9.回忆录和个人简介


  • 我的人民将活着,Leila Khaled,(1971)
  • Jamjoum,Hazem。解放、奇迹和“世界的魔力”:巴塞尔·阿拉吉的《我找到了我的答案》(2021)
  • (           :                             "             (2018”
  • (https://abujildeh.com/archive/memoirs_Najati_Sidqi.pdf"                              (2001”
  • “我去科尔多瓦保卫耶路撒冷,西班牙国际旅中巴勒斯坦共产主义者的回忆录,”Najati Sidqqi,(2015)
  • “抵抗中的两幅肖像-Abu 'Umar和Mahjub 'Umar,”Jehan Helou和Elias Khoury(2012)
  • 我在巴解组织的生活:巴勒斯坦斗争的内幕,Shafiq al Hout和Jean Said Makdisi(2019)
10。历史小说、文学和诗歌


  • “像豪猪一样生活,像跳蚤一样战斗”,巴塞尔·阿拉吉的一篇文章翻译
  • “我们将留在这里,”Tawfiq Zayyad(1966)
  • 被占领巴勒斯坦的抵抗诗,由Sulafa Hijjawi翻译(巴格达,文化和指导部,1968年)
  • 回到海法,Ghassan Kanafani(1969)
  • 爱的囚徒,Jean Genet,(1986)
  •                                      1948 1968” ,           ”
  • “抵抗我的人民,抵抗他们,”Dareen Tatour(2015)
  • (            "                (2018”
  • Rifqa,Mohammed El-Kurd(2021)
11.电影


  • 脱帧又名革命直到胜利(2015)
  • Naji al Ali 一位有远见的艺术家(1999)
  • Leila Khaled:劫机者(2005)
  • 奈拉与起义(2017)
  • 它们不存在(1974)
  • 杰宁·杰宁(2002)
  • 一切和虚无(1991)
  • 弹弓嘻哈(2008)
  • 当我看到你时/ Lamma Shoftak(2012)
junmeng 发表于 2023-11-2 08:41:4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巴以冲突和五次中东战争的来龙去脉
其实,联合国大多数会员国都知道巴勒斯坦问题的症结。
但是,真理永远都只在大炮的射程范围内。
1
巴以冲突的缘起
巴以冲突是从19世纪80年代的冲突开始而持续至今的,其根源是1946年到2000年巴勒斯坦持续失去土地。
自公元135年犹太人被罗马帝国驱逐出中东以来,许许多多流亡海外的犹太人一直试图返回以色列。
18世纪便有数波小型的回归潮,从数百到上千人不等。
第一次大规模的回归开始于1881年,散居在世界各个地区的犹太人为了逃避迫害,开始回流到巴勒斯坦,即古犹太国之地。
1896年,维也纳记者和剧作家西奥多·赫茨尔发起锡安主义运动(又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全世界犹太人回归故土,恢复本民族的生活方式。
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他召集了第一届“世界锡安主义大会”,大会决议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
“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成立,帮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
锡安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了第二次回归浪潮(1904-1914年),约有四万名犹太人返回定居。
1918年一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完全退出此地区并于1923年瓦解,而阿拉伯部落之间纷争不断,最后默认由英国占领。
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管辖巴勒斯坦地区,包含今约旦、以巴地区。
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约旦河东部(现约旦)由哈希姆家族实际管理,约旦河西部由英国控制,此时这些地区犹太人占总人口的11%,与阿拉伯人和平混居。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掀起了第三和第四次回归浪潮,1931年,犹太人占当地总人口的17%。
接着在1933年,纳粹在德国执政,掀起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犹太复国主义兴起并极端化,对阿拉伯人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恐怖攻击,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数场暴动发生。
1940年,犹太人已占当地居民总数的30%。随着犹太居民比重从1922年的11%增涨至1940年的30%。
后来在欧洲发生的犹太人大屠杀,进一步推动了犹太人回归。
1944至1948年之间,约20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占当地总人口约1/3。
但是受到二战中犹太人被大屠杀的影响,犹太人复国的理念也越来越极端化。
二战结束后,为了犹太人安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的决定让阿拉伯人流离失所。
1917年,犹太人在约旦河以西的地区拥有土地为0%,随后,犹太人不断地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并且定居。
直到1947年,犹太人购买了6%的土地,94%仍在阿拉伯人手中。
1947年,联合国成立了“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包括美国和苏联),13国反对,10国弃权(包括英国)。
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再分为两个国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冲突。
分治方案在已开发领土上大致采取照顾传统聚居点、按人口比例均分的原则,结果划出多块相互交错的领土;考虑到未来大量犹太难民的迁入,将南部人烟稀少的沙漠地区内盖夫划入犹太国,故犹太人以1/3的人口获得了55%的领土。
联大决议使当时实际只控制了巴勒斯坦6%的土地和只占巴勒斯坦人口1/3的犹太人得到了巴勒斯坦地区56%的土地(约1.52万平方公里)。
而已经控制了巴勒斯坦94%的土地和占巴勒斯坦人口2/3的阿拉伯人仅得到43%的土地(约1.15万平方公里)。
从一开始,不公平的种子就已经被埋下。
不过,至今这个领土划分方案也未被巴以双方承认。
联合国在美国的支持下,让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复国,将祖祖辈辈住在那里的阿拉伯人赶走,让他们成为难民,在周围的国家建立难民区。
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历史事实,因为不公平,再叠加宗教的因素,导致了超过半个世纪的残杀。
巴以冲突,或者说巴以矛盾,说的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矛盾(注意,不是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在印度以北)。
由于巴勒斯坦属于阿拉伯国家,而以色列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如约旦、叙利亚和埃及也都有矛盾,因此巴以冲突在广义上也被称为阿以冲突。
这是为什么沙特、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也出来站队巴勒斯坦。
当然,受伤害最大的自然是巴勒斯坦,所以巴以冲突也是最激烈的。
2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但以色列在宣言中并未遵循联大181决议的领土划分。
在以色列建国之后,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
耐人寻味的是,开战一个月后,联合国宣布了一个月的停火令,在这段期间里以色列国防军正式成立。
在数个月的战斗后,双方在1949年达成一则停火协议并划清暂时的边界,这条边界线被称为“绿线”。
以色列在约旦河的西方获得了额外的23.5%的管辖领域,约旦则占有以色列南部一块山地区域和撒马利亚,后来那里被称为西岸地区。
埃及在沿海地区占有一小块的土地,后来被称为加萨走廊。
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加入联合国,成为成员国,保障其在国际上获得广泛承认的国家地位。
此战中,大量的阿拉伯人口在战争中逃离,后来被称为巴勒斯坦难民,联合国估计有711,000人。
战争结束后,以色列不许这些巴勒斯坦难民重返家园。这些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未解决的冲突、以及巴勒斯坦难民的问题一直持续至今。
在巴勒斯坦领土和海外的巴勒斯坦人在每年的5月15日会纪念1948年的“大灾难”,称之为“大灾难日”。
随着1948年的战争,西岸地区和加萨走廊的犹太人口开始迁入以色列,大量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犹太人移民使得以色列的人口激增了两倍。
3
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
埃及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它的苏伊士运河由英国和法国共同管理。1956年,埃及国有化苏伊士运河。
但是,英法两国对苏伊士运河有着贸易利益,而以色列则需要打开运河,让以色列船只得以通航。
以色列秘密地与英法两国结盟,10月29日,以色列不宣而战,几个小时后英法出于运河航运安全发表了最后通牒。
以色列表面接受停火却继续入侵,两天后占领了加沙地带和整个西奈半岛,并迅速向运河区挺进。
10月31日,英法两国调动了100多艘舰艇,200余架飞机从塞浦路斯、马耳他上起飞,对埃及进行轰炸并摧毁埃及的空军力量。
11月5日,英军第三空降营的1,000多名伞兵在塞得港登陆,第42和第40皇家海军陆战队的2.2万名战士则占领了运河的大部分地区。
英法的主要目的是夺下运河,但是遭到了埃及军队和城市居民的强烈抵抗,并在街头进行了激烈的巷战。
不过,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直接致电英国首相艾登施压。经济上,美国政府故意抛售英镑,导致英镑汇率浮动并贬值15%。
苏联甚至警告英法两国,必要时苏联将动用核武器。
中国则坚决支持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中国以2000万瑞士法郎的现汇援助埃及政府。
1956年11月5日,苏联向三国发送外交照会和最后通牒:如果不停止侵略行为,将采取军事措施。并从以色列撤回了苏联大使,并向美国提议联合军事行动阻止其继续侵略。
美苏两国的介入动机各不相同:美国希望能够拉拢一批刚刚从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统治底下独立出来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苏联之前在中东的势力非常微弱,正好有接口将势力进入这一地区。
11月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
以色列也在11月8日同意撤出西奈半岛,但是在第二年3月以色列才从西奈半岛和加沙撤出。
苏伊士运河危机让英国的帝国殖民体系也遭到毁灭性打击,英法两国也彻底丧失对苏伊士运河的掌控。美国则完全从英国手上取得霸主的地位。
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成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美国支持以色列,而苏联则支持阿拉伯世界。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
4
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第三次中东战争也被称为六日战争,战争从6月5日开始,共进行了六天,结果埃及、约旦和叙利亚联军被以色列彻底打败,是20世纪军事史上最具有压倒性结局的战争之一。
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也卷入这场冲突,以色列有大批北约成员国提供的武器装备,而苏联则向埃及、约旦和叙利亚提供苏制飞机、战车、大炮等武器装备。
当时的阿以两方的敌对情绪非常浓烈。
以色列军方所奉行的战略是,如果发现战争即将逼近,以色列将会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军队决定先发制人,在留下十二架战机担任本土防空任务后,以色列空军全部战机对埃及、约旦和叙利亚的展开空袭。
事发突然,短短一天,三个阿拉伯国家的空军完全瘫痪,以色列彻底掌握了制空权,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6日后,战争结束了。
以色列一口气夺下了整个西岸地区、加萨走廊、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共6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数十万阿拉伯平民逃离家园沦为难民,成为中东局势仍不可收拾的根源,且以色列成功控制巴勒斯坦全境。
1967年的六日战争是中东战争中最具历史意义的转折点,此战对阿拉伯国家造成重大打击。
5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第四次中东战争,也称为十月战争。
埃及和叙利亚都想拿回在六日战争中失去的土地,但以色列却不想归还这些土地。
于是,1973年10月6日,埃及与叙利亚为了夺回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分别对以色列发起突袭攻势。
美苏分别支持以阿双方,尽管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初期成功打击准备不足的以色列军队。
但是,随后美国向以色列提供卫星侦察结果,主导制定战略,并紧急调遣美国空军F-4幽灵战斗机。
在涂改军徽后,由美国飞行员从美国本土起飞,经多次加油飞至以色列,作为以色列空军直接参战。
除了埃及和叙利亚以外,约旦、伊拉克、沙乌地阿拉伯、科威特、巴勒斯坦、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西亚和乌干达也派兵支援参战。
但是,在美国的支援下,最终仍被以色列击退。
直到10月24日战争结束为止,美国人的行动救了以色列一命。
也因为美国的这项行动,严重激怒了阿拉伯国家,阿拉伯国家联合对美国实行彻底的石油禁运,造成美国油价暴涨。原油价格从战争前的不到3美元一桶提升到接近12美元一桶。
但是为了报复美国支援以色列,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里的阿拉伯国家,在10月17日决定每个月减低石油产量5%,并威胁彻底禁运。
然而尼克森却在10月18日向美国国会请求提供了以色列22亿美元的军火。利比亚立即宣布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由此导致第一次石油危机。
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了为什么后来美国人一定要搞垮利比亚了吧。
直至1978年,以色列与埃及在1979年签署了《以色列-埃及和平条约》。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出所有军队和殖民者,以交换与埃及的正常关系与长久的和平。
战争后,每年的10月6日被定为埃及的国定假日,称为军队节。
6
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
1982年6月3日,以色列驻英国大使阿尔戈夫在伦敦遭到来自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敌对的阿布·尼达尔组织的枪手枪击,身受重伤。
以色列随即以该事件为借口出兵黎巴嫩,出动陆海空军100,000多名部队,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南半部。
1982年6月27日,联合国大会第七次紧急特别会议通过决议要求以军立即停火并从黎巴嫩无条件撤军。
自8月21日到9月1日,黎巴嫩境内的12,000名巴解游击队自黎巴嫩撤至约旦、伊拉克、突尼斯、苏丹、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南也门和北也门8个阿拉伯国家。
以色列最终单方面撤军,第五次中东战争告终。
7
巴以冲突的根源
巴以冲突究其根源,根子还是在美国人身上。
美国未能“考虑到巴勒斯坦人民的切身利益”,无视联合国大会关于建立独立巴勒斯坦国的决议。
历史的关键点:当时密苏里堪萨斯的一位与杜鲁门相熟的犹太Rabbi敲开了白宫的大门,Rabbi(拉比)是犹太人中的特殊阶层,类似于宗教导师或精神领袖。
以犹太人当时的遭受的巨大苦难搏得了杜鲁门的巨大同情,从此开启了以色列的犹太建国行动。
没有当时处于世界巅峰的美国首肯以及后来的鼎力支持,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家是很难生存的。
截至2022年,美国向以色列输血金额高达1,500亿美元,以色列至今是美国最大的外援国家。
美国在以色列问题上无疑是个无法解的结,毫无置疑,民主党就是犹太人的天下。
美国最近的三任总统,克林顿,川普和拜登的家里都有孩子与犹太人通婚。
川普做得更绝,将混进哈佛的犹太女婿任命为白宫顾问,在备受争议中完成了将美国驻以色列使馆迁进耶路撒冷的行动。
美国支持以色列是两党决策,也符合血脉传统,几乎无法改变。
美国公谊服务委员会是一个非盈利组织,自 1949 年以来一直在加沙开展工作,该组织的秘书长阿杰卢尼公开表示,美国在巴以问题上存在双重标准。
“我们在美国政府和世界其他地方看到的双重标准令人难以置信,乌克兰是一个被入侵的国家的例子,你看到了反应,巴勒斯坦人已经被占领了几十年,但他们却视而不见,而美国政府——被认为是世界各地人权和和平的推动者——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却转而采取相反的态度。”
真理永远都只在大炮的射程范围内。
不同视角看世界 @贝勒爷
gibbet/猫 发表于 2023-11-2 08:41:5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事儿要讲清楚时间跨度有些大。
话说比中国商朝还要早一点,一帮迦南人生活在约旦河流域,也就是现在以色列那个位置。
然后来了一帮人,他们是希伯来人,他们屠杀并赶走了迦南人,在那里开始了生活,这就是犹太人。
后来犹太人人因为 饥荒跑到埃及,几代之后开红海,出埃及,回到了迦南地,建立国家和城邦,建立耶路撒冷,这是古以色列国。
这个时间大约是中国武王伐纣那个时期。
生活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创立了犹太教,编写了《圣经》,他们写的这个部分,被称作《旧约》。
之后,周边不断崛起一个又一个的大佬,什么巴比伦、亚述、波斯以及来自欧洲的希腊、罗马等等。
这些大佬的战斗力相当于狮子老虎熊这个级别,他们PK互有胜负,犹太人的战斗力略强于小白兔,对谁都没有抵抗力,有时候被虐了,有时候又被救了。
又过了一千年,犹太人中有个木匠,娶了个老婆,结果老婆未婚肚子就大了……
老婆解释 ,这个是上帝的种,你别瞎吃醋,然后木匠就信了。
孩子长大以后,面对着堕落的犹太教,他又开始创新,提出新的宗教主张,这犹太人不能忍啊,于是把他抓起来送给了当时占领军的罗马人。
罗马人把这个人钉死在十字架上。
他死了,他还有一帮徒弟,徒弟们辗转各地,传播新的宗教,结果,后来罗马人信了这个宗教,而且全国推广,犹太教升级成了2.0版,因为版权问题,改名叫做基督教。
他死了,他还有一帮徒弟,徒弟们辗转各地,传播新的宗教,结果,后来罗马人信了这个宗教,而且全国推广,犹太教升级成了2.0版,因为版权问题,改名叫做基督教。
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本是同根,结果互相杀戮起来下手那个狠辣,让外人侧目!
几十年以后,大约在中国东汉初年,罗马占领了这块土地,并且把犹太人全部驱逐。
犹太人散落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都有。
在西方,因为信仰不同,基督教强势以后,开始迫害犹太人,反正当时有点 什么糟心事儿都往犹太人头上赖!
犹太人就这么憋屈的生活了1800多年!
这中间,古以色列那块土地数次易手,在中国大唐的时候,有个阿拉伯人,叫做默罕默德的,也是在犹太教(包含部分基督教)基础上创了新的宗教,也就是伊斯兰教。
信基督教的西方人,和信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在这块土地上互相拼杀了几百年,最后是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这块土地,这个时间已经到了大清了。
后来一战以后,英国占领了这块土地。
再说犹太人,被西方人欺负了一千多年,在19世纪末,他们开始团结,想要建立一个犹太人自己的国家,要么去非洲买块地,要么就在原地复国,后来多人倾向于后者。
于是犹太人开始跑到那块地方购买土地,不断的扩张。
二战爆发,希特勒开始迫害屠杀犹太人,有六百万犹太人i死于纳粹的迫害。
二战后,犹太人都回到那片土地,宣布犹太人复国,重新建立以色列。
这样一来,周边的阿拉伯人不干了,你们买土地生活可以,经营可以,建国不行。
于是就开干,这时间中国正在打解放战争,快到三大战役了。
阿拉伯人多力大,一鼓作气就把以色列打蒙了,然后苏联、美国、英国等等跳出来调停,调停了一个月,这一个月中:
犹太人招募世界各地犹太人,美国又提供武器装备,力量壮大;
阿拉伯人认为胜券在握,一来放松警惕,二来为了战后的战果瓜分开始互相使小心思……
一个月时间到了,加强版的以色列,对上了削弱版的阿拉伯联军,结果不出意料,以色列成功逆袭!
之后 还有多次战斗,阿拉伯人一次不如一次,以色列越来越强大,这时候,原本生活在那里的阿拉伯人怎么办?
他们就只能受到以色列的迫害、驱逐,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以色列也有过想要和解的领导人,拉宾和阿拉法特谈判,双方就在要 达成一致的时候,被犹太人自己人给枪杀了。
10月份以前的状况是:将近三百万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圈禁在36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周围高墙机枪火炮,靠近者杀无赦。
这三百万人只能靠国际施舍过日子,以色列会提供仅够生存的水和食物,以色列会把巴勒斯坦人自己挖的井用水泥填死,会炸毁巴勒斯坦人的学校,动不动来一场轰炸,来一场炮击。
这就是加沙那片的巴勒斯坦人的生活。
另外一片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区域,动不动就插进一个犹太人定居点,被蚕食成一小块一小块的。
接下来就是 10月份的事儿了,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开始突袭,攻击以色列,以色列开始重新轰炸加沙地带。
<hr/>之前 有人问我,为啥水浒传中李逵这人浑浑噩噩,残忍好杀,经常是不分官军百姓,抡着大斧子就砍,可是就这样的人,还会受到很多人喜欢呢?
看了这次巴以冲突,我开始理解了,哈马斯的攻击不分官军百姓,也是凶狠残忍,但是想一想,以色列文明的、温和的圈禁、屠杀、迫害巴勒斯坦人的时候,没人出来放个屁,这时候有个哈马斯站出来为巴勒斯坦而战,自然也会受到巴勒斯坦人的支持。
天天尿床 发表于 2023-11-2 08:42:4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勒斯坦的悲惨现状,整个阿拉伯世界都有责任。
1947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181 号决议。
中东为此爆发激烈冲突,以色列趁乱宣布建国。
一怒之下,阿拉伯人正式打响了战争。
没想到,美国的一个紧急举动,左右了战局。
巴勒斯坦也才缓过神:原来自己一开始,就被「阿拉伯兄弟」卖了。


Chapter 1
181 号决议的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实行委任统治的英国殖民当局应于 1948 年 8 月撤离,之后当地按照民族划分为「犹太国」和「阿拉伯国」两部分。
其中,「阿拉伯国」面积 11000 多平方公里,包括北部的加利利、约旦河以西地区和加沙地区;「犹太国」面积 14000 多平方公里;耶路撒冷城单独划出,为联合国全权托管国际区域。


「181 号决议」刚一公布,整个阿拉伯世界都表示强烈反对,而巴勒斯坦犹太群体则表示拥护该决议。
阿拉伯人认为:犹太人都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 2000 多年(其祖先希伯来人也是消灭了当地的迦南人土著建立的以色列王国),而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已经定居超过 1300 年。犹太人大屠杀是德国人犯下的,要建国也该去德国找块地,凭什么要抢阿拉伯人的土地。
而巴勒斯坦当地的阿拉伯人(以下统称「巴勒斯坦人」)则认为:犹太人(多为 19 世纪末的移民)合法购置的土地就那么点,「这 181 号协议居然让犹太人白白扩张了 8 倍以上的领地」,巴勒斯坦人聚居区却缩小一半以上,这是西方列强加自己的不平等条约。
更气人的是,巴勒斯坦国的领土还被分成 3 块互不相连的独立飞地,这完全不利于发展。


大批犹太复国主义恐怖分子开始对当地巴勒斯坦人进行无差别屠杀,导致大量巴勒斯坦人流亡,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民族对立骤然加剧,从 1947 年 11 月 30 日开始,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正式拉开帷幕。
如此乱局导致 181 号决议根本无法实施,英国人在 1948 年 5 月 14 日宣布提前终止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
当天,犹太复国主义者就宣布以色列建国。


阿拉伯人愤怒了,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沙特等一众阿拉伯国家联军在以色列建国次日进入巴勒斯坦地区,双方战争正式打响。
当时阿拉伯联军无论是兵力还是重火力、装甲部队和空军都数倍于以色列,如果是单纯的硬碰硬,以色列注定亡国。
按理说,如果阿拉伯联军一鼓作气平推过去,新生的以色列注定亡国,毕竟当时的美国鞭长莫及。
开战第三日,以军伤亡惨重,眼里要被赶下海之际,美国赶紧在安理会提交了「阿、以双方临时停火」的议案,联合国五常(当时中国的席位被中国台湾当局窃据)竟全部通过决议。
慑于压力,阿拉伯军队被迫同意暂时停火四周,让以色列从灭亡的边缘缓过劲来,这唯一一次消灭以色列的机会就此丧失。
要知道,阿拉伯联军虽然武器严重依赖英国、苏联,但哪怕他们能够顶着威胁硬气一把也有很大胜算!
毕竟,阿拉伯联军现有的武器弹药也足够攻灭以色列了。


可历史没有如果!
停火期间,以色列进行总动员,美国也紧急向以色列提供大量先进军火,于是从 1948 年 7 月 9 日开始,以色列撕毁协议开始第二阶段反攻,阿拉伯联军攻势被遏制,并开始不断丢失地盘。
以军不仅占领了 181 号决议规定的「犹太国」领土,还额外抢了 6700 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阿拉伯国」土地,占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的 80%。
埃及手头的地盘只剩下一个加沙地带,外约旦勉强守住了旦河西岸地区和东耶路撒冷。


上述内容在我们的初中历史课本里都有详解,在此不多做赘述,我要聊的是为什么「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结果会是这样?
阿拉伯军队的失败不仅是以色列有一个「美国儿子」,更是因为他们各自心怀鬼胎!
他们表面上参战是为了「巴勒斯坦的解放」,实则只是为了多给自己抢点地盘。
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战后,埃及和外约旦并没有将自己战略的控制区移交给巴勒斯坦人,都以「维和」为借口赖着不走。
其中,埃及早就看上了加沙的战略地位,在军管了一段时间后,竟于 1959 年宣布将加沙并入埃及的版图。
当时的埃及领导人纳赛尔正大搞「泛阿拉伯主义」。
纳赛尔认为,所有说阿拉伯语地区都该统一在一个国家之下,巴勒斯坦地区搞什么独立建国,直接合并,岂不美哉?


无语的是,埃及当局竟然拒绝给加沙人授予埃及身份,连「二等公民」都不给,这点做得还不如以色列。
至于外约旦这边,他们同样打算将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变成外约旦的一部分,主要原因是在历史上,现在的约旦王国和整个巴勒斯坦地区曾经长期属于奥斯曼帝国,帝国瓦解后,英国占领该区域,以约旦河为界,将其分为巴勒斯坦和外约旦。


1950 年 4 月,刚和以色列停火的外约旦就宣布将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并入版图,国名也改为「约旦哈希姆王国」。
至此,埃及、外约旦完全把「解放巴勒斯坦」一事抛到九霄云外,满脑子只剩下「开疆拓土」。


亲兄弟也得明算账。
在埃及和约旦看来:自己出兵出钱,流血牺牲,获得一些土地补偿是「理所当然」,更何况,你巴勒斯坦「实力太弱,自己把握不住」,大家都是同文同种的阿拉伯「兄弟姐妹」,干脆和我「统一」得了。


巴勒斯坦到这时候才缓过神来:合着我一开始就被「阿拉伯兄弟」卖了。
哪有什么「阿拉伯国家联军」,就是一群「趁火打劫」的「塑料兄弟」罢了。
至于「阿拉伯同胞情谊」,可能是在人民之中是有的,但在政客心里,那就是「狗屁」。
到最后,巴勒斯坦人民成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唯一输家。
Chapter 2
1949 年,两个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名词分别出现在亚洲的中东和远东地区——「新中国」、「巴勒斯坦难民」。
但前者是驱逐了帝国主义列强势力,实现了民族独立;后者却是一个民族深重苦难的开始。
从 1948 年 5 月开始,大批因为战争失去家园的巴勒斯坦人如潮水般涌入约旦、黎巴嫩、埃及等国。


当时,纳赛尔领导的埃及利用美、苏新兴超级大国与英法老牌殖民帝国间的矛盾,成功在第二次中东战争后夺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使他在中东、北非的阿拉伯世界赢得了空前的威望,他所提出的「泛阿拉伯主义」也被视为对抗西方的利器。
只是,想将整个阿拉伯民族统一在一个国家旗帜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 0,阿拉伯民族大团结实际上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


就像那些巴勒斯坦难民虽然和侨居国的当地人同属阿拉伯民族,同文同种。
但因历史上阿拉伯民族内部长期的分离和隔阂,已经无法让各个族群再归为一统,语言和文字的相通无法弥补宗教派别、意识形态、部落族长等方面的隔阂。
更关键的一点是,当时的埃及和约旦政府在「新辟领土」后,却不承认当地的巴勒斯坦居民为合法公民,这就等于人为制造了新的难民。
此外,「新的」巴勒斯坦难民在受教育和工作上一直有所限制,即便是出生在当地的第二代、第三代,依然很难获得公民身份,祖孙三代都是难民的标签!


低人一等的待遇令巴勒斯坦难民们明白:既然无法在异国土地上落地生根,那就只能靠枪杆子打回去!
很快,大批「抗以武装」纷纷诞生,这些组织军统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员多来自难民营。
一开始,这些巴解组织得到了所在国家的资金和武器援助,他们想着能利用巴解组织来换得政治筹码。
可没过多久,各国就发现支持巴解游击队就是给自己添堵!
原来,巴解组织动不动就喜欢搞越境偷袭,打几枪就退回庇护国境内,但同样不是善茬的以色列毫不犹豫会越境追击。
打了半天,作战经验不足,伤亡惨重的巴解不但没打死几个以军不说,还频频连累自己的庇护国一起挨打。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不断积小仇为大恨,这导致双方的大规模冲突不可避免。
1964 年,埃及、叙利亚、约旦及黎巴嫩在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与利用约旦河问题上达成一致,以色列担心阿拉伯国家可能切断自己的水源,遂下了杀心。
等到 1967 年 5 月 23 日,因为阿、以双方的越境冲突不断,纳赛尔下令封闭以色列的出海口蒂朗海峡对以制裁,这令以色列恼羞成怒。


这时候,以军在美国帮助下,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大的海陆空现代化部队,尤其是空军、装甲部队实力大大增强,同时还提供了多项技术支持。
1967 年 6 月 5 日,以色列军队倾巢出动,向埃及、叙利亚、约旦等国发动闪电偷袭。
短短 6 天的战争,阿拉伯联军兵败如山倒,战局几乎成为一边倒的屠杀。
阿军伤亡、被俘及失踪高达 6 万人,以色列仅仅阵亡不到千人。


埃及、约旦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新辟领土」几天内就全部丢失,更悲催的是,埃及和叙利亚连自家的房子都没保住,埃及西奈半岛和叙利亚戈兰高地被以色列占领。
至此,以色列不仅将包括约旦河西岸、东耶路撒冷圣城及加沙地带在内的全部巴勒斯坦地区占领,还顺势抢走了埃及、叙利亚自家的固有领土西奈半岛及戈兰高地共计 6.5 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战略空间暴增 4 倍,但同时又进一步造成了 100 多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涌入到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腹地。


这导致当地的治安逐渐恶化,当地居民和巴勒斯坦难民的矛盾冲突也在逐步加剧,而巴解组织则在不断扩大,甚至开始独立训练招募成员,运营自己内部的所谓「司法系统」,几乎成为国中之国,这在约旦尤为严重。
约旦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就彻底丧失了和以色列对抗的决心,并开始率先同以色列和谈,时任约旦国王的侯赛因·本·塔拉勒对于国内巴解组织和大量涌入的巴勒斯坦难民问题愈发不满。


侯赛因国王对于埃及纳赛尔那套「泛阿拉伯主义」始终嗤之以鼻,他认为约旦特殊的位置和弱小国力需要在地缘政治中找到平衡点,需要美国的财政支持。
因此,侯赛因国王主张约旦必须和以色列维持和平,但在政治层面则坚决和广大阿拉伯兄弟站在一起。
而丢失约旦河西岸与东耶路撒冷在侯赛因国王看来也不是「不可接受」,那本来就是自己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摘的几个桃子,「吃进去当然好,丢了也不会太难过」。
真正叫侯赛因国王气恼的,是约旦境内那些不知消停的巴解组织。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