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格蕾塔·葛韦格执导,玛格特·罗比、瑞恩·高斯林主演 ...

[复制链接]
a4y 发表于 2023-8-3 11:22:5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评价格蕾塔·葛韦格执导,玛格特·罗比、瑞恩·高斯林主演 ...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buyilang77 发表于 2023-8-3 11:23:0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立一个基调:我对所有试图谈论性别主义但主线逻辑是世界性转的片子持负面态度。
所有类似逻辑的电影都只是在输出情绪而没有一点帮助。它在表达“你看,世界如果是女性掌权,男性会很难受。”
hmmm,是的,不论哪个性别压迫另一个性别,被压迫的一方当然都会很难受,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问题不在于你要如何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人们压迫是不对的,而应该是,为什么会有压迫?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办?
任何回答不了这两个问题,而只是一味地通过性转或是发掘所谓“男性劣根性”来吸引目光的内容,我都只能把它归结为生意二字。

首先我们需要坦白地承认男女并不相同,而不同在很多情况下就会导致不平等,反例我暂时只能想到颜色或姓氏(如果不考虑高等姓氏的话)。所谓父权制社会并不是大家扔了个骰子:好了,我们就选男性作为掌权的性别吧。而产生的,甚至说父权社会是从母系社会一点点演变来的。那也就意味着,这其中是存在内在逻辑和理由的。所以,单纯地通过世界性转来宣扬男女平等,在我看来,并不是真的在推动平权,而只是煽动对立。没有人去思考逻辑和道理,大家只是在相互宣泄情绪。

当肯把父权制带回芭比世界,所有的芭比一夜之间就都变成了倒啤酒的服务生。而当那位母亲对每一位芭比说了同样的一段话,她们就瞬间又变成了各行各业的精英。我在想,这是在宣扬女性的独立,还是在宣扬女性的易被洗脑,没有主见?
女总统在倒啤酒时说:做总统太累了,还是倒啤酒轻松、快乐。这一定是她被洗脑后的结果吗?在原来的世界里,所有芭比不就是过着所谓只追求快乐的生活吗。既然倒啤酒比做总统快乐,这样真的不可以吗?换句话说,女性有做总统的自由,那么女性有没有倒啤酒的自由呢?
芭比们为什么轻易地就被肯们取代,因为芭比的世界本就不需要任何努力和专业知识,每个芭比只需要美美地醒来,换上心仪的衣服,然后四处闲逛和跳舞罢了。医生只需要象征性地摆摆样子,病人就会康复,同样肯的工作也只是单纯地站在海滩上。这样的生活真的代表了所谓的“女性独立”吗?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是被包养的金丝雀的过家家版吗?如果肯都是一些只会弹吉他喝酒的废人,而芭比们真的掌握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她们真的会被取代吗?被一两本父权制的书?
看到了吗,问题的核心从来都没有被触及。你想成为一名医生,你要去读书,你要去考试,你要去实习,最后你才能成为一名医生。我不否认在落后的地区女性比男性更难得到教育资源,但在足够发达的地区,是什么阻止女性们无法成为一名医生,是所谓父权压迫吗?
那位母亲说“我希望每位女孩子都可以明白普通也没关系,都可以去做想做的事情”。首先这句话无关性别,其次这句话只是好看不好喝的鸡汤罢了。什么是普通?普通本身就意味着输给一大部分人,起码是一半人,那么普通的人又如何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呢?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残酷的,现实的,自由永远是受限的。“我想当医生救死扶伤,但我记不住专业知识,考不过考试”,这句话可笑吗。当然,你考不下资格证并不意味着你的人生就完蛋了,我也不介意跟你讲普通也没关系,但事实就是你当不了医生,你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你自己觉得普通有没有关系呢?
我一次又一次地讲,平权不会凭空而来,需要人们去努力。努力不是张口闭口“厌男”,不是每天冷笑“父权压迫”“男性凝视”,努力是真真正正把手里的事情做好,做出成绩。很多人想要的不是靠汗水换来的行医资格证,而只是想要整日寻欢作乐的芭比派对罢了。哪怕强制要求公司管理层必须有半数女性,这件事也会沦为形式主义,而只有女性真的付出些什么,得到些什么,才会成为董明珠。

一些小点:
为什么芭比玩具没有做得普通,不是因为逼迫大家完美,而是,那是玩具啊!那本来就是人们寄托美好希望的载体啊。现实世界已经这么赤裸残酷了,为什么玩具也要浑身瑕疵啊?这么追求真实,别人为什么要去给芭比买好看的衣服啊,给自己买不好吗?大家还玩什么玩具啊,就专心过自己的生活不就完了。皱纹,抑郁,扁平足,应有尽有,没必要去买玩具了吧。
芭比们互相交换伴侣以此挑拨肯们战斗,为什么肯们会分成两派,不应该各自找各自的仇家吗?
想了一下,觉得有些没兴致挨个谈论剧情上的逻辑问题,毕竟整部电影的剧情都生硬得可以,我一时都想不出什么符合逻辑的地方。
讲一句我觉得足够刺耳的话吧:“你要有钱,但是不能张口要钱。”OMG,那不然呢?我用这句话的内在逻辑换个说法“你要考高分,但不能求老师给你高分”。我心里只有一句:“你还委屈上了?”,你不能自己去努力吗?你要有钱,所以别人就得给你钱,没人给是别人的错,不是你的错,是吗?
我承认女性在当今社会下是受压迫的一方,也存在着无法避免的一些困境,但那段“振聋发聩”的宣言,实在没有什么说服力。没有女性是完美的,女人们自私、偏激、狭隘、虚伪,就像男人们一样,就像所有人类一样,大家没什么不同。
肯们好为人师的那段也很有趣,我承认我笑出了声,现实懂哥们的形象十分活灵活现。但稍微反思一下,肯们之所以在电影/运动/金融/计算机等领域充当“教授者”的角色,是否意味着在这些领域男性普遍胜过女性呢?我没有见过男性会在美妆/明星等领域对女性好为人师,是因为显而易见,女性更擅长这些。弱者是不可能对强者指手画脚,侃侃而谈的,对吧?
还有一点,管理层全是男性的美泰公司的创始人,那位老太太缓缓走了出来,和芭比温情相认。我差点就以为这是宣扬女性作为管理者也可以很优秀了。但话锋一转,居然交代她是因为税务问题被国税局带走,然后失去了实权?那个瞬间我真的在怀疑创作者到底是不是在宣扬女性主义,整场电影是不是一场巨大的反讽。先是交代管理层全是男性,然后交代曾经的女性管理者因为税务问题下台,这是在说明女性无法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吗?

坦白说,虽然我好像全篇都在批判这部电影,但我看的时候是发自内心地笑了挺多次的。包括但不限于芭比心态失衡后全称脸朝下趴在地上,真的很有无厘头的搞笑风格。或者是艾伦拼命打倒一群工人,一转头母女俩已经要带他回芭比世界了。以及一些几句印度风格的插播式歌舞剧,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搞笑的效果。所以我看的时候还是挺开心的。
我很难被冒犯到,是因为我不在乎以性别这个标准被划分到某个群体。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可笑和低级的事情。如果你号称平权主义,却依旧在用性别这个标签去站队或批判,这本身就意味着你并不平权,对吗?就像我不会说,“我认为颜色是平等的,但蓝色真的很丑,没有人会用蓝色画画”。这听上去我只是一个想要掩盖自己歧视本质的伪君子。
不知道应不应该讲这句傲慢的话:男性和女性都可以非常糟糕,也都可以非常美好,这与性别无关,而只是好坏的分别。性别是一个非常差的划分标准,使用这个划分标准的人,如果没有难以言说的目的,那真的十分愚蠢。

性别、地域、种族、阶级,人类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相互争吵,攻击。人们已经生活得足够辛苦,却仍然不遗余力地攻击同样辛苦的人们。我想起那句话“战争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跑到几千公里外,杀死另一个农民的儿子”。我不想展开讲这段了。这真的有用吗。不知道。
能笑的时候就笑一下吧。

以上。
活跃概况 发表于 2023-8-3 11:23:3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恕我直言,这个片子这么拍芭比娃娃和女权主题,和之前那部拍机器人和儿童主题的《梅根》,以及人工智能觉醒的《失控玩家》,有啥区别?
而这种影片的特点,就是说了,但又没完全说,对于它所探讨的主题永远只是浅尝辄止,明明是非常复杂深刻的主题,但它们表现出来的斗争烈度却都极低,和闹着玩一样。
如果,在它们之前,并没有任何人试图触及过这类主题,那么,它们可以说是不错的类型影片,在娱乐性拉满的同时也兼顾了一点思想性,很有一看的价值。
但问题是,好莱坞早在800年前就已经对这三个主题有过深刻的研究和思考,也拍出过精彩到不行的经典影片,比如同为机器人和儿童主题的《AI》,人工智能觉醒的《银翼杀手》,娃娃和女权的《律政俏佳人》,还有那一大波迪士尼公主电影,当然也不止我举例的这些,这三个主题的早年的经典影片多到简直看不完,都不能叫珠玉在前,应该是珠帘子都打到观众脸上了。
当然,提它们的意思并不是说因为之前已经有了这些经典影片,这些主题就不能再继续拍新片,不,拍当然能拍,只是既然你以前已经达到了那种高度,那你之后的作品,不说比那个时候要高吧,最起码也不能退回去呀!
结果现在这些新片可倒好,无论从思想、叙事、情节安排、人物设置上,都要么陈旧的一比,要么四处借鉴,还美其名曰致敬,有些不明觉厉的观众还在那边沾沾自喜,感觉自己领会到了影片中的“彩蛋”或者说“玩梗”,觉得这是创作者有意为之在考验观众的阅片量,而自己通过了考验,和创作者属于心有灵犀,这还不得给个高分?
可是一部电影,只是一两处借鉴也就罢了,但如果每次情节的关键转折处都是靠借鉴其他经典影片的情节桥段,那有没有可能,它并不是在考验谁,或者在愉快的玩梗,而只是因为创作力枯竭,根本想不出有趣的新梗来完成情节过渡,才会只能次次都把过去的老梗拿来现用呢?
如果真是创作力爆棚,只是想致敬,那么照理来说,你致敬应该是给旧情节赋予了全新的更高级的意义,但实际上,它只是靠旧情节的逼格强行给自己新的愚蠢的故事提升印象分,对情节本身并没有做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改动,这样的致敬,我更愿意称之为抄袭。
而且不光是对于这些抄袭的情节,包括它少有的原创情节当中,也看不出更高级的思索和更深刻的思考,说真的,女权,哪里有那么轻飘飘,无论是对于芭比美貌的质疑,还是对于她掌权过程的赞赏,都好像只是一个象牙塔里的学生想象出来的女权概念,完全就是空对空的批判和塑造,根本是徒有其表,毫无内涵。
而当你看完曾经那些真正深刻和精彩的经典影片之后,再看这种影片,就好像吃完满汉全席,再去吃蛋炒饭,那种索然无味的感觉,真就别提了。
而现在它能够得到这种分数,说实话,简直又证明了我之前的观点,审美降级实在太严重,像我们这批人估计都快老没了,新一代的观众根本没看过啥好东西,把这种片子都能捧到八九分,我相信他们是真心打出这种分数的,但正因此,才更让人绝望啊。
vfhpith 发表于 2023-8-3 11:24:0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其说《芭比》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借着电影的形式上演的一出脱口秀。
当电影散场后,坐在我前边的女观众问另一个观众:
这片到底讲了什么啊?
她的同伴回答:
一个玩具怎么变成人的故事。
而我后面的男观众说:
她们为什么要逃走呢,如果是我穿越到奥特曼的世界里我干啥要回到现实世界。
包括这个问题下面也有答主指出《芭比》这部电影bug和说不通的地方太多了,但事实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一个弊病——《芭比》的原世界观实在太贫瘠了。
在几年前,芭比娃娃就掀起过一阵广泛的讨论,人们开始批评那绝对不合理的腿长,永远微笑的脸蛋,难以置信的bmi比例,正如《芭比》里的小女孩说的:
“你让女权运动倒退了五十年,你摧毁女孩子的价值,你通过赞美泛滥的消费主义摧毁这个星球。”
但玩具/映画这么多,为什么芭比的玩具偏偏引起了这么高的话题度?
因为芭比的设计没有任何“依据”。
芭比为什么是长腿金发女郎?
她上过什么大学做什么工作,每个芭比之间是什么关系?
芭比的制造商没有为芭比建立足够丰富的背景,复杂的世界观。


在前几年我玩过一款游戏叫做《幻痛》,女主角是黑丝破洞女狙击手静静,她穿着非常劲爆,绝对比芭比要性感多了,对此官方给出设定是:
静静的身体曾经被大火烧毁,改造后只能用身体呼吸,所以要尽可量的露出皮肤。
这当然是为了卖肉扯的遮羞布。
但遮羞布的另一个说法就是强设定。
只要没人硬要做那个戳穿皇帝的新衣的小孩,那么大家就相安无事。


在《芭比》里有个情节,芭比世界里有两种人:芭比和肯。
在前往现实世界之前,肯是围绕着芭比们转圈的利她化阉割男,甚至连玩具公司的高管都笑称他们从来不在乎肯,但当某一个肯去过了人类世界,学到了一些“父权制”的皮毛后,马上就在芭比乐园里建立起了“父权制乐园”,总统芭比、议员芭比、医生芭比都甘愿放弃一切给他们做啤酒小妹。
这是娇妻病发作吗?
并不是,这是因为芭比们从没有真正的掌握过权力,只是被设定成掌握权力而已。
总统也好、医生也好、议员也好,都是浮夸的梦幻设定而已,医生只会拍摄爱心图片,总统坐在粉红白宫里摆拍,芭比的设定里没有爱恨情仇没有战争阴谋,只有“快乐”,所以,做总统还是啤酒妹对芭比来说都无所谓。
在芭比的世界里,杯子里永远没有水,美食只是好看的塑料,终极大战是在海滩上互相扯头花,反正都是假的。
但是,当经典芭比教会了其他芭比们如何使用“权力”把男性赶下高台后,故事马上就变了。
芭比们通过一系列手段夺回了芭比乐园的主导权
姗姗来迟的肯们要求芭比们让他们当最高法官。
芭比说:不行,但可以给你一个下级政府的职位。
当“玩具们”意识到权力带来的地位差异后,她们马上就领悟了上位者的吝啬。
如果这时候肯们要求她们当啤酒妹,她们还会同意吗?
肯定不会。
所以《芭比》的主题不可能宏大,她反而是讲了一个很无奈的现实,那就是芭比们想从虚幻走向现实,从产品变成人。
这里我可以回答那个那个男观众的问题了。
为什么要逃走?
因为被赋予的权力不是真实的权力。
建立芭比乐园的不是芭比,是制造芭比的人,他们是父权制乐园的优胜者,芭比乐园的快乐不过是他们的快乐的投影,女性的乐土无非是男性胜者圈定的遗留地。
所以芭比要离开,要回到真实的世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丰鹰 发表于 2023-8-3 11:24:5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芭比》真的就是一时冲动,去超市买个泡菜,发现没有我喜欢的牌子,正打算走人,但真的太热了。
那能干啥呢?
看电影呗。
我看的那场,妥妥娘子军。只有一两个D代表,让我确定自己进的不是什么奇怪的澡堂子。
我看完,这个就是一部很普通的那种想要批判一点现实的冲奥片。
很多人说这个讲女权,确实,但我觉得其实导演和编剧摸到了一点当今这个社会真相的边,但可能还是想冲一把奥斯卡,又退回到女权了。
没错,女权只是这部片的表象。
其实里面有很多细思极恐的东西。
有一个是非常颠覆大家认知的:
以下涉及剧透:
当芭比变得抑郁变得普通变得颓废,广告开始出现孩子们多么喜欢这款芭比,然后这款芭比能给孩子们带来多少愉悦。
当肯拿到父权宝典回去芭比乐土,改成了肯之国后,孩子们又很快就喜欢上了肯之国系列父权玩具。
为什么会这样?
我私以为,其实这才是导演和编剧想讨论的。
到底是需求和市场,谁先谁后?
我们以为的需求到底是我们真的想要的,还是周围环境告诉我们“我们需要的”。
而这种环境塑造下的需求,又反过来塑造了我们的喜好,随着消费主义社会盛行,就会造成我们的喜好越来越趋同,这个趋同就是——购物。
我们看似追求个性,其实只是在比赛购物,因为我们要用东西来证明自己的个性。

消费社会反而限制了人类展现个性的方式。
表面上看以前小女孩只有婴儿玩具,好可怜,是芭比打开她们的世界。
但其实是芭比局限了她们的世界,告诉她们女性应该是这样的,女性应该是那样的。
没有普通款的芭比,就没有普通款的女人了吗?
没有芭比,以前的女人就没成为科学家、文学家、教师和妻子吗?
完全不碍事啊!
这只是一个玩具而已。是谁给她那么多意义?
肯只是一个名字,就算有千千万万的肯又有什么关系?这不妨碍每个肯不一样。
但消费主义社会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如果大家都能接受彼此穿一样的衣服用一样的东西,那大家就不会换了,不会换就会追求质量,追求质量就会要求生产者提升技术,要求生产者提升技术,生产者就要花技术成本。
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个性”!
大家如果没有“个性”,整个消费社会就崩了。
于是整个社会系统动员起来,告诉我们是多么特别,我们是多么独特,我们是多么与众不同,我们需要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事实上,大家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不一样,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或者说在他们强调这点前,也没什么人觉得非得证明自己很特别。
就像后来总裁冲进芭比乐土,其实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他很害怕自己的商品会崩塌。但其实在这个已经完全为消费而存在的社会环境里,就算没有经典芭比,大家(包括孩子)已经习惯会用购物来表达自己,也会购买肯或者颓废芭比,有没有经典芭比根本没区别。
可真的要讲到这步,这个片子估计会被骂死。
因为这就代表现在好莱坞的所谓女权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运动,不过是消费主义社会的又一次大促销而已。
你支持黑命贵,就应该看黑豹。
你支持种族平等,就应该看小美人鱼。
你支持同性恋,就应该看完最近网飞所有剧集。
支持多性别的方式就是花钱买更多样的厕所和鼓励更多的人去购买变性手术。
所以电影总结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塑料感,就是在消费社会,我们的东西、我们的“爱好”和我们的“个性”看似耐用但都不牢固,最后都会变成地球都消化不了的垃圾。
sonycn01 发表于 2023-8-3 11:25:4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过,但是看了下豆瓣和微博上的拳击现场。。。
感觉就是赛里斯费纳粹继消失的她之后又来了次自我狂欢罢了
————————分割线————————
还有就是原来我国男性那么容易破防,看了电影=破防了;还没看电影=要破防
你搁这破防机器捏?能不能换个营销宣传手法啊?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