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和八路军的本质有什么区别吗 ...

[复制链接]
benben82 发表于 2023-11-1 18:27:1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题,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星夜的云 发表于 2023-11-1 18:27:2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偶然见到一位知友的新回答举了1945年南下纵队之事为例,这是自然是很好的,有助于我们了解抗战的历史,可这位知友不知有意无意,回答还是有些遗憾之处:未能写清八路军南下支队的南下目的,引得评论区网友纷感好奇,有“抢地盘”、“为游击队发展根据地提供种子部队”的不同说法。
实际上,这两个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不过这个“抢地盘”不是单纯的“地盘”之争,“发展根据地”也不是单纯为了发展,八路军的南下支队不是中央的“见机行事”(不然也不会隐瞒八路军身份了),而是1945年整个南进战略的一部分,为进行全面内战做准备的一部分。
<hr/>在1945年2月20日,南下支队成功过江、抵达鄂豫边后不久,毛便发电给华中局,预测日寇将为准备决战而肃清沿海国军,要求新四军在苏南浙东的部队要预备这一时刻的到来,在日军发起新进攻时“大举跃进”,巩固皖南,进而图谋江西赣北,上演“重返苏区”。
美军登陆是必然的。日寇为保卫沿海必须肃清其近后方,故扫荡顾祝同的可能性很大…我苏南粟部,浙东何部,皖南部队,应就现地扩大及深入农村工作,整训及扩大部队,准备大举跃进…这是将来深入皖南和赣东北的基础;
而毛的南方计划还不止于巩固皖南、重返江西,南方经营的目标还有“将来夺取大城市”,江南诸部还应趁美军登陆之际迅速开进闽浙赣三省地带,将江苏、浙江的根据地与皖南、赣北、闽北连成一片,并防备美军登陆后与蒋顽狼狈为奸镇压革命(像英军在希腊那样)
我军江南大营,应常设在苏浙皖交界地带,将来敌寇大举攻顾,及美军在沿海登陆时,应派兵进入闽浙赣敌占区(在敌占领之后)…万一将来上海变为雅典,我军仍可据农村为退路,打出局面来。
十多天后的3月6日,中央又向华南发令,令华南游击队以湘粤桂边为发展方向,争取与八路军南下支队汇合,向北“便于造成更大的根据地”,并像苏南浙东新四军那样,预备在日军对国军发动的进攻中趁机发展。
国民党为着准备盟国可能在华南的登陆,已将三、七、九战区放在顾祝同指挥下,成立东南行辕,退保实力,等待时机。因此,在目前敌占地区及其周围,特别是湘粤桂边区,国民党的兵力及其薄弱…我华南抗日武装斗争应由小北江入手,以湘粤桂边为主要发展方向,方能向北有所依靠,并便于造成更大的根据地。
又是一周过后,中央再向华南发出电令,令华南游击队警惕英美干涉,直言“美以扶蒋为主”、“英尤狡猾”,不要为盟军当了登陆的炮灰。可见在此时,尽管美国代表团仍在延安,美军的“气象观测”也还在根据地进行,但我方已将英美盟军视作未来的敌人。
英国对港、九绝不放手,且视广东为其势力范围,而美国则又易于先在广东登陆。美以扶蒋为主,英在拉拢地方实力,对我均有顾虑,对你们则较轻视,而英尤狡猾…
…盟军所要登陆的情报,可以给他,但他说的登陆地点不要完全信他,如大亚湾即可以登陆,其西之澳头有公路通惠州,再西之大鹏湾则可迂回广九线,而大亚湾以东之地形并不甚好,是否有意将我们注意力引至东边,并便牵制敌人,望注意侦察。
在3月两封电报之后,中央对各根据地的扩张指示“沉寂”了一段时间,原因无他,党的七大已在延安召开。
6月11日七大结束,《愚公移山》问世四天后,毛便再对前线部队作出指示,这次是向南下支队发电:在鄂南遭遇蒋日围剿的王震部队可南下,以三月时间进抵湘粤边,与华南游击队合为一股,“建立南方局面”、“准备被隔断”,又或转向衡宝,以一偏师至粤边与广东部队合拢。
今后方针,不外(一)仍在现地坚持;(二)向南发展。如取第二项方针,又有(一)王震先率精锐南进,首道率余部在现地;(二)你们两人率主力(大多数)南进,留小部配合张体学创造湘鄂边区,等候张启龙、文年生等。南进时之目的地又有两项:(一)以三个月左右时间一直进至湘粤边,在赣州、韶州、梧州、桂林、衡州五点之间创造游击区及根据地,与广东部队靠拢打成一片…建立南方局面,并准备被隔断;(二)你们进至衡宝地区创立根据地,张启龙率九旅后续亦进至此区,而以文旅进至湘粤边与广东打通,亦须准备被隔断…
总之,王震所部不能离开南方,要利用美日决战前的最后时间发展根据地。也正是在这封电报里,毛指出了南下支队的目标是为内战做准备,在蒋介石有机会发动全面内战前在南方打出局面,成为革命武装在内战中的“南方一翼”。
日美决战尚在明年夏季以后,故你们尚有一年至一年半以上之时间可利用,过此则将发生变化,国民党有发动内战可能,到那时你们的根据地须具相当规模,以便应对内战,造成南方一翼,此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在毛以军委名义向王震发出打出南方局面的指示后,6月24日,毛又以中央名义向湘鄂赣区党委正式发令,确定鄂南部队的行动方针:南进粤鄂边。并表示在南方建立一稳固根据地以策应北方是不动摇的既定方针。
现在距日寇崩溃只应估计尚有一年半,时间很迫促…现在是可能的,在日寇崩溃后要继续存在、坚持,将是很困难的。那时有使我军处于极困难地位,甚至被迫北返之可能,而且不能和广东力量打成一片,违背着在南方一翼建立局面,以便在国民党发动内战时牵制国民党一翼的战略意图。这一方针和在延安时我们向你们所说在地区上是不同的,但我们认为这一方针是正确的。…
…准备一切条件,使我军在日寇崩溃、国民党发动内战时,能够依据五岭山脉坚持并发展,准备被切断,准备独立作战…
王震所部随即出发,南下,奔广东而去。
半个多月后,毛对局势变化作出新判断,日寇之败亡已更加迫近,时间不再是“一年半”,而是“一年”。
他又对南方下令,指出王震所部应与华南游击队合兵一处,建立起“以五岭为中心的湘粤赣桂边根据地”。又再一次强调开拓广东根据地的重要性、艰巨性,使用了“决不可”这种词汇。
华南问题的关键,在于你们能否在一年内(决不可错过此种时机建立起真正有群众基础的粤北、湘南、赣南山区根据地,以准备在一年之后,英、美、蒋军占领广州及平原地区之后,我军能有山区依靠,将华南斗争坚持下去…如果这一任务不能完成,那你们在一年之后就将遭到失败。
1945年7月22日,随着战争发展,天平正越来越向盟国一方倒去,这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对于毛主席来说,日寇败亡的加速代表着准备内战的时间越来越少…
到这时,“一年半”、“一年之语”已无,眼下便是决不能错过的“一刻千金的时间”。在给王震的电报里,他这么说
你们的唯一任务是争取目前一刻千金的时间,在粤北、湘南创立五岭根据地,并与广东我军连成一片…
到了这,相信大家已经看得出来八路军南下支队的目标是什么了:南下华南地区,趁着日美决战、国军溃败、盟军登陆的时机,在苏南新四军进军江西的同时,与华南游击队会师一处,于湖南两广的交界地带开辟出一块华南根据地,充当未来全面内战中的“南方一翼”,牵制住大批国民党军甚至是英美军队,起到后来解放战争里中野跃进大别山的作用,使北方解放区战线可以有更宽裕的空间与人力与国军周旋。正因如此,南下支队不能暴露我军南下的迹象。
<hr/>不过,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
在下令建立五岭根据地的同一天,毛主席致电河南区党委,令河南根据地“向西防御”、“向东向南进攻”,使河南根据地北与太行、太岳,东与冀鲁豫部队,南与鄂豫皖湘赣军区相连,使华北各解放区与南方相接、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庞大的中原根据地。
你们今后作战方针,是向西防御,向东向南进攻(即对顽占区采取防御方针,对敌占区采取进攻方针),以求利用时间北与太岳、太行,东与渡新黄河西进之冀鲁豫部队,南与五师部队打成一片,逐步地争取数百万群众,扩大民兵、游击队与主力军(在财力许可下)…
正是在这封电文中,毛老人家成功预言了一年后国民党对中原地区的大举进攻。在此时,“一年后”不再是抗战的结束时间,而成为全面内战的爆发时刻。
准备一切条件,在一年之后对付胡宗南大举进攻。如果不能利用时间完成上述任务,我党在河南就将处于失败地位。此点必须预先想到。
52ddr 发表于 2023-11-1 18:28:2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差别主要有这么几点
1、两者的成分不同。
八路军是由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改编而成,所以八路军的基本成分是经过长征的红军,也就是红军的主力野战部队,虽然经过长征,损失很大,但基干得到了保存。
新四军的前身则是南方各游击队,主力红军长征之后留守部队继续坚持游击作战。
这个差别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点,八路军的前身都是正规野战部队,所以纪律性较强,而新四军的游击习气较重,名义上是一个军,实际是各路游击队聚拢而来,后又发展为三块相互独立。军部和三支队在皖南是一块,四支队在皖中和皖东是一块,一、二支队在苏南是一块。与八路军令行禁止不同,在新四军,对上级命令抵触不执行现象,屡见不鲜,比如高敬亭对军部命令第四支队开往皖东地区置若罔闻;比如项英对新四军北上拖延执行,最终导致皖南事变。八路军能够发起百团作战,声势浩大,新四军很少发起,这种战略层面的协同作战。
第二点,八路军的战斗力强于新四军,八路军的底子是经过长征的部队,都是精英和骨干。八路军平均一个团有两千五百人,新四军10个团总共才一万人,平均一个团一千人。单从编制上看,新四军的支队相当于旅级,军长和师长实际为同级,但一、二、三支队都只辖二个团,一个支队的人数其实还不如八路军一个团。
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重建为七个师,一、二、六、七师是原来的南方游击队发展起来的,五师是抗日期间新发展起来的,三师四师则是八路军南下,加入了新四军。
2、成立的时间不同。八路军成立的日期是1937年8月25日,虽然国民政府于1937年10月12日就宣布新四军成立,但新四军军部实际到1937年12月25日才成立,而几个支队编成后出征是在1938年5月份以后的事了。
由于成立时间的不同,所以两军的经历也有些差别。八路军基本赶上了国民党在华北组织的抗战,所以八路军也就有了和国军共同抗日的一段蜜月期,跟国民党军队建立了一定的统战关系。随着华北基本沦陷,八路军才进入敌后独立作战时期。
相比新四军就没有这个蜜月期了,新四军东进时,日军已经在结束了在江南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对于新四军来说,东进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需要和其他国军敌后部队抢地盘。
所以,国民党对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态度有很大差别,对于八路军还是当成一支重要抗日力量对待的,指望八路军能部分牵制日军,也就是后来看到八路军发展势头过猛,才转为限制和打击。国民党对新四军,一开始就没太当回事,很少对新四军提出什么配合作战的要求。国民党同意成立新四军,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希望红军游击队继续待在后方捣乱。
3、两军的作战范围不同。八路军主要在华北活动,在陇海线以北。新四军主要在长江一带活动,后来北上与八路军打通了联系,最后把陇海线以南的八路军也划为了新四军。
八路军在华北的主要摩擦对象是各军阀留在敌后的势力,这些军阀势力实力不够强,三者之中日军实力最强,各军阀势力一方面畏惧日军的打击,另外一方面对八路军也没有太多胜算,所以八路军和军阀势力联合抗日是主流,互相摩擦是次要矛盾。
而在新四军活动的区域,日军主要占领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更多区域仍在国民党控制中,顽军势力仍然很强,所以和新四军的矛盾凸显。新四军基本是一边抗日,一边反顽。新四军活动的区域同时也是蒋介石嫡系原来管辖的区域,对于新四军的扩张堤防甚严。
这也就不难理解了,蒋介石对新四军的敌意甚重,对八路军则更多是鞭长莫及。
洪枫 发表于 2023-11-1 18:28:5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质上来讲,两者都是党的人民军队,本质是共性的。但是我们也应分析两者存在的不同之处。
首先是人员构成的区别
熟知八路军主要由红一、二、四方面军加西北红军整编而成。虽然内部又有各种小的山头,但大的只有这四部分。
而新四军的构成比较复杂,初期整编江西、福建、浙江、湖南、湖北与河南等省的红军游击队近万人得到四个支队,每个支队都是由几个小部分组成的。



找的网图,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这包括了原中央红军留下的部队,如项英、陈毅、粟裕等;也包括原红 25 军留 下的部队,如高敬亭等;还有其他小部队,如后来的叶飞等。而即使是原来的中央红军,也有人与王明更近。所以新四军的组成更复杂一些。
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番号被撤,中央重建新四军军部,将原新四军和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整编为7个师1个独立旅,共9万人。这时新四军的成分变化,包括了原来的新四军比如比较著名的一师(粟裕)六师(谭震林)等;也包括了原来的八路军比如整编为三师的115师344旅黄克诚部等;还(名义上)包括了直属于中央的李先念第五师等。
这时的新四军军长是陈毅。原来的山头逐渐整合,与延安的关系更密切。之后新四军依靠各局各军区根据地,到抗战胜利时,已经发展到了30万人左右。

斗争环境不同
八路军在北方的晋察冀、冀鲁豫、晋冀鲁豫、晋绥等敌后战场,主要是与日伪斗争。
而新四军的斗争对象则是日伪顽,多出的顽军就是国民党顽固派。地方的顽军相当一部分是摇摆于抗日军队与伪军之间的墙头草,由于新四军的发展挤压了它们的生存空间,所以很多是反共的。这些地方势力大部分最后被消灭或者改编。比较经典的战斗包括黄桥战役、讨伐李长江等。
而除了地方部队,国民党反共的中央顽军更是摩擦不断,最著名的皖南事变就是一例。

最终发展
抗战结束后,大量新四军到东北,成为东野起家的重要根基,比如后来著名的东野二纵(39军)。
而随着山东115师部队进军东北,新四军一部合并山东军区(很多人争论山东八路与新四军的关系),留在华中的新四军后来整编成为了华中野战军。
最后直到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新四军的番号才被正式取消。而华野和后来的部队尤其是军改前的南京军区一直保留着新四军的印迹。

最后附上一张学习新四军精神时在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拍的照片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英雄永垂不朽,不容玷污!
空气的影子 发表于 2023-11-1 18:29:3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围剿了十余年的红军一下子成为了南京政府的合法军队,老蒋给了番号:
    在北方的几万红军整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也就是咱们说的八路军;在南方坚持游击战的游击队则整编成了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我党在和国民党合作抗日的八年中,自己控制的军队就这两支,区分很简单,北方的是八路军,南方的是新四军。
但是在我们的印象中,新四军的存在感不那么大,好像除了「皖南事变」耳闻能详之外,我们对新四军的认知非常模糊。完全不像八路军那样,什么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出镜率相当高。
同样都是我党领导下的军队,区别为什么这么大?
今天咱们就聊聊新四军前前后后的那些事。
壹·留下的红军变成了游击队

要聊新四军,就得从长征前说起。
1934 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在中央苏区待不下去了,打算转移到湘西去找贺龙的红二军团,重新开辟新的根据地。但是大部队要撤前,苏区并未完全沦陷,需要留下一部分人继续战斗,以便大部队顺利转移。当然还有一个说法是为了过段时间打回来做准备,这个理由也就是听听,没法明说。
看看当时留下的是一些什么人,就大体上明白了。
主力部队全部带走了,一共剩下了 16000 人左右,其中有 2000 多是重伤员,根本无法跟随大部队突围,带着都是累赘。其他的那些大多数是拿着大刀梭镖的非主力部队,你让这些人去对抗跟老蒋几十万带着飞机大炮机枪的部队?
而看看留下的那几个大佬们,就更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陈毅是腿负伤走不了路,而项英、瞿秋白、何叔衡、贺昌等人,是跟博古和李德有过意见冲突合不来的。也就是说,当时被留下的这些人,面对的是一个自杀式任务。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最后只有少数人突围跑了出去,其中就包括项英和陈毅,还有日后威震中原打的国军叫苦不迭的粟裕。
粟裕留下的情况不太一样,他是红七军团的参谋长,当时为了扰乱国民党军的部署,率队北上拓展,错过了跟随大部队长征的机会。
革命就是这样,为了全局,牺牲局部,也是可以理解的。
领导人不是也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嘛。
只是博古和李德出于个人喜好,把自己不喜欢的同志排除在长征名单范围之外,确实有点不地道。
需要多说一句,当时领导人也是被留下的。领导人和博古、李德的矛盾都是众所周知的。
只不过很多人不同意,周恩来出面反复协调,领导人才跟着大部队出发了。
不然,历史又将是另外一个走向了。
苏区剩下的近 3 万人,最后只有 1400 多人突围了出去。
由此开始,留在南方的红军们,从 1934 年 10 月,开始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生涯。
他们和中央以及上级党组织的联系断绝,没有根据地、没有物资、没有援助,而且是在国民党的统治区内活动,面对的不仅仅是如何生存的问题,更多的是如何躲过围剿和搜索。
陈毅当时写的一组《赣南游击词》很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困苦情形。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
在这种看不到任何希望的绝境面前,南方 8 省的游击队足足坚持了三年。这些游击队员们,就是新四军的前身。
贰·新四军的成立

1936 年的西安事变之后,国共两党并没有达成对红军改编的协定。
但是到 1937 年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陕北红军已经有了几万人的规模,蒋介石即使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也已经不可能考虑剿灭了,这时候如果再去打红军,得被全国人民的唾沫星子淹死。
于是,西安事变之后谈谈停停的国共谈判一下子有了突破,双方达成了联合抗日的协议,陕西红军变成成了国民政府革命军第八军。
但是还在南方打游击的那部分人怎么办?
南方 8 省的这些游击队,这几年一直坚持在深山老林打游击,没有通信设备,早已和中央失去了联系。尽管如此,我党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抛下这些当年留守苏区的同志们。
尽管蒋介石开始没有改编这部分人的想法,但是在我党的坚持之下,作为谈判的条件之一,最终同意了把南方游击队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至于新编第四军这个番号倒是有一番来历。
这个番号是叶挺跟老蒋建议的,最终得到了国共双方的认可。
蒋介石认可「新四军」,是因为当年他任总司令进行北伐的时候,北伐军里面有一个第四军。
而领导人对「新四军」这个番号的认可,则是因为他创建红军时的第一个军就叫红四军。
于是,南方游击队集结之后的番号就这样在两党的认可之下定了下来。
这儿说到叶挺了,那就顺便聊聊这位新四军史上最憋屈的军长。
叶挺的资历够深,南昌起义时主力部队就有叶挺的 5 个团,后来的「红军之父」朱元帅当时还是南昌的公安局长,手里也就几百号人,在南昌起义中的作用远远比不上叶挺和贺龙他们。
但是朱元帅最大的功劳就是把残兵收集起来带到了井冈山,为革命保留了火种,这在当时的兵败的情况下是相当不容易的。
叶挺是个牛人,当年北伐时任第四军独立团团长,有「北伐名将」之美誉。后来在南昌起义中任前敌总指挥,作用巨大,因此成为我军的创始人之一,但是后来做了一件糊涂事。
1928 年去苏联汇报情况的时候,由于王明、李立三等人对叶挺无端指责,把广州起义失败的责任归咎于他一个人,加上对党内一些问题也看不惯,而选择了退党。这次脱党事件,也严重影响了他后来在新四军中的地位和工作开展。
新四军组建时,关于军长的人选问题国共又干了起来。
按照蒋介石的意思,必须是由国民政府派人担任。这样的方案我党当然不同意。
军长人选牵扯到后续新四军是姓国还是姓共的控制权问题,延安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让步。
但是蒋介石也绝不同意由我党指派军长,这个事就陷入了僵局。
之前在澳门隐居的叶挺因国内抗战爆发已回国,希望为国效力。蒋介石对自己这个曾经的部下很是欣赏,于是决定指派叶挺担任新四军的军长,并在未和中共确认的情况下单方面发布了委任状。这让中共很是恼火。
但是叶挺毕竟是参加过南昌起义的我党人员,在中共上层有一定的人缘,而且后来又应领导人之邀去了一趟延安,在延安受到了热情的欢迎,这让叶挺非常感动,也向延安保证日后新四军的军权交由中共控制。
由此,经过国共双方的互相协商让步,最终军长一职由国民政府指定的叶挺担任,副军长由中共方面指定的项英担任。
归根结底,国共双方都想夺得这支军队的控制权。这也导致了日后皖南的悲剧。
叁·项英的两个问题

先聊聊叶挺和项英这两个人的关系。这两个人就好像是两个世界的人,完全就是不对付。
项英这个人资格很老,早期是搞工人运动的,后来在中央苏区的地位很高,当时被外界称为和领导人、朱德并列的苏区三大领军人物。
项英就是典型的和士兵打成一片的「土包子」类型,对外表不讲究,理个大光头,说话大大咧咧。天天和士兵一起端个大碗蹲地上吃饭,非常平易近人,很受士兵的爱戴。
叶挺则完全不一样,他对外表和生活极其讲究,就是现在说的那种很小资的一个人。
叶挺是正规军校出身,整天穿一身将军服,戴着白手套,活脱脱就是一个普鲁士贵族军官的形象,和新四军这帮刚从大山里面钻出来的「土包子」完全是两种概念。而且他在国外居住多年,喜欢摄影,对食物也比较讲究,跟新四军战士根本就格格不入。
咱们肯定就看出来了,项英和叶挺两个人指定是谁也看不上谁,要想让两个完全不搭的人成为朋友,那基本上是天方夜谭。
但是导致他们矛盾的最根本原因,并非个人性格以及生活爱好的不同,而是理念和思想认识,特别是对军队控制权的矛盾。
前面我们讲过,新四军成立之初,本身就是从 8 省 15 区的游击队临时集结起来的,这和一直在党领导下的陕西红军有很大不同。这些游击队和党中央早就失去联络多年,在残酷的环境下,很多游击队实际上跟土匪差不多了,对党的很多方针政策的变化都不理解。
所以呢,像这样一支并非完全由中共控制、国共两党都想取得控制权的队伍,对于担任正副军长的叶挺和项英两个人来说,就很尴尬了。而最尴尬的一个人则是叶挺,为什么?他是光杆司令一个,而像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等人,那妥妥都是我党的人啊。
这还怎么玩?本来叶挺就是党外人士,新四军这些领导人甚至包括中央都不是对他很信任,也就是说没有拿他当自己人。尽管叶挺上任之前去了延安一趟并且相谈甚欢,但是毕竟隔着那么一层窗户纸,差那么一点事。加上叶挺在生活习惯上与大家的格格不入,所以叶挺在新四军中,反而成了客人一样,大家都对他彬彬有礼,但是很难跟其他人打成一片。
叶挺是北伐名将,跟国军上层比如顾祝同等人都很熟,还能直接和蒋介石搭上话,这是一个双刃刀。
一方面可以通过这种关系为新四军争取利益,比如武器、物资之类的,叶挺利用自己的人脉,确实为新四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他和国民党的亲密关系,更加导致了我党同志对他的不信任感。
因此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
建军初期,中央发给新四军部的一些电报,大多都是发给项英,指名发给叶挺的很少。但是有些内容需要作为军长的叶挺知道,如果直接把原件给叶挺看,上面没有叶挺的名字,这会让敏感的叶挺感到难堪;如果直接由项英口头转述,更加增加了叶挺是个外人的感觉。不过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前期,后期中央也发现了问题所在,慢慢有了改观。
中央发现了什么问题?那就是项英对中央指示的执行问题,以及项英无法调节跟叶挺关系的问题。
由于两人的关系问题,导致在一些决策方面影响了新四军的正常发展。比如说在商议一件事的时候,一般都是项英和张云逸等人商议完,然后派一个参谋去通知叶挺,说军长那啥关于那个什么事,副军长和参谋长刚才商议了,来请示一下您的意见,这样做行不行?啊,你要考虑一下?不用考虑了,那啥小分队已经出发了,要不这次就这样定了吧……
这还怎么玩?
叶挺的愤怒可想而知,但是又不好直接闹翻。
咱们如果把自己代入当时的叶挺,估计能体会到叶挺那种既愤怒又无奈的心情。
所以后来皖南事变后叶挺被囚禁时,他写下了「三年军长,四次辞呈,一朝革职,无期徒刑」的悲叹,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
再一个项英的问题就是路线执行问题。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zknet 发表于 2023-11-1 18:29:4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区别。
二者的作战环境完全不同。
八路军是在华北敌后,当地由于沦陷较早,国民党军阀部队崩溃较快,形成了一个相对单纯的敌我两方面的对峙环境,也就是说,我党只需要对日伪进行打击即可,可以在敌人手中夺取根据地,物资。而不用受到蒋军猪队友的坑害(包括故意坑害和无意坑害)。因此,八路军发展较快,也敢于且有能力推行推行政府三三制和经济上的二五减租。为根据地填充了民主血液,提高了根据地的经济和税收,保障了游击战和运动战。
新四军就不同了,由于其所在地区为苏浙皖蒋介石国民政府前核心控制区,抗战前期由于淞沪和南京武汉等大战,当地的蒋军及桂系等军阀势力留有大量的成建制的部队,且有原有的落后的以所谓的“地方士绅”为主的基层政府,不可能对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有好脸色。叶项二人不仅意见不和,二者还没有一个人领略通真正的抗日游击战该怎么打。
这就出现了叶挺电告蒋某人枪杀高敬亭的怪事。
而作为本应该存在的“友军”,当地的部队是以韩德勤顾祝同上官云相廖磊等极端反共的将领指挥的蒋军及桂系正牌部队。且除了廖磊所代表的新桂系部队抗日坚决外(但他们反共也挺积极),其他三人都是典型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这就导致了新四军作战是在日伪顽夹击的环境下进行的。甚至于反摩擦多于抗日。
很多不要face的果粉天天拿着黄桥战役说事,听上去感觉那里GG的都是他们亲爹一样。别忘了之前还有个半塔集韩德勤包围新四军指挥部的事情。
皖南事变如果说顾祝同是唯命是从,上官云相是有私人恩怨,新桂系是迫于上命,那韩德勤就可以称之为罪魁祸首了。
没有韩德勤这个王八蛋挑起摩擦,就不会有半塔集保卫战,他手下也不会损失一半,他也不会总想着偷袭一波赚回来,这样就不会有黄桥战役,同样,也不会给国民党新四军总打“抗日国军”的印象和口实。就这样一个烂人,竟然还有人给他洗地,这种人非蠢极坏。
新四军真正纵横华东,是在补充了八路军骨干后了,这也充分证明了,王明思想害死人。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