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电影:女权主义的进步还是文化符号的困境?

[复制链接]
zpgzs 发表于 2023-8-3 11:22:04|来自:北京师范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芭比》是一部由玛格特·罗比主演的真人电影,改编自美泰公司的经典时尚娃娃。该片于2023年7月在全球上映,引发了观众的热烈反响和讨论。
根据官方简介,该片将把故事设定在当代,芭比(玛格特·罗比 饰)就像是一个现代版的“魔法保姆玛丽·波平斯”,她利用个人和专业技能帮助别人改善他们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她也发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和价值。电影旨在传递一种积极、自信、多元和包容的女性形象,鼓励女性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不受社会和性别的限制和偏见。
《芭比》电影是对近代西方女权运动历史的一种回顾和致敬,西方女权运动可以分为四次浪潮,每一次都为女性争取了更多的权利和平等。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9-20世纪初,旨在促进女性获得投票权;第二次浪潮是女性解放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旨在为女性争取法律和社会上的平等;第三次浪潮发生在1992年前后,其特点是注重个性和多样性;第四次浪潮从2012年开始,特点是利用社交媒体打击性骚扰、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和强奸文化。《芭比》电影中的芭比角色就是这四次浪潮中不同阶段的女性形象的集合体。她既有第一波女权主义者的政治意识和参与度,也有第二波女权主义者的经济独立和职业发展;她既有第三波女权主义者的个人风格和多元认同,也有第四波女权主义者的网络技能和社会责任。她是一个跨越时代、跨越文化、跨越身份的全球公民,她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女性可以做任何事情,也可以成为任何人。
然而,《芭比》电影也暴露了落后的文化符号的情绪价值。所谓文化符号学,是把文化视为一种符号或象征体系的研究。这种体系中包含了各种具有意义内涵的符号或表征,它们反映了文化中所存在的价值观、信念、规范、习俗等。《芭比》电影中最明显的文化符号就是芭比娃娃本身。芭比娃娃是美国美泰玩具公司于1959年推出的一种时尚娃娃,其特点是拥有完美无瑕的面容、修长窈窕的身材、丰富多彩的服装和配饰,以及各种各样的职业和身份。芭比娃娃被视为美国文化中的一个符号,它代表了一种理想化的女性形象,也代表了一种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然而,这种符号也受到了很多批评和反对,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对女性的物化和刻板印象,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对其他文化和身份的排斥和歧视。《芭比》电影试图通过真人化和现代化的手法来改变芭比娃娃的符号意义,让它更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但这并不能完全消除其原有的文化符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一些观众的眼中,芭比娃娃依旧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白人至上主义、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度的象征,它与女权主义的理念是相悖的。
《芭比》能够在女性观众中引发共鸣,在于它呈现了“成为女性”这件事情本身的魅力——艰难、复杂,但是有爱,且意义非凡。于是,芭比在影片结局选择了现实世界,扔掉高跟鞋走进妇科诊所,她要成为有生殖器官的真实人类芭芭拉女士,成为意义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创造的创意。
在两个小时内,《芭比》塞满了呈现女性处境的议题,比如性骚扰、职场玻璃天花板、性别分工、投票权、母女关系、女性互助、被客体化的经验身体、女性顺从......不过,《芭比》并没有给现实开出药方,而是对以上议题的都是以幽默的方式点到为止,并承认了现实中的父权制难以撼动。影片结尾,玩具世界中的芭比们通过投票夺权改写了芭比乐园的宪法,却很难让人不联想到美国去年7月推翻对女性堕胎权的保护。现实很骨感,于是电影结局把出路放回到个体身上,不分性别,让芭比和处于附属地位的肯,还有观众,去“成为你自己”。
普通人想要“做自己”的困难来自两方面,一是在自我认识上,包括并不限于自我追问以下问题:“做什么样的自己”,“如何做自己才符合本心”以及“自己的本心想要的是什么”。在实际的生活中,这些问题还需要在具体的尝试、经历和实践中摸索出来,仅参照自己的性情、兴趣爱好和思想观念很难得出结论,并将这一结论作为指导人生的路线图。二是现实中的物质条件,比如一个想旅行的人可能必须先攒够路费才能出发。更重要的是,外部社会的物质条件还会形成规训,影响人的思维和行动。

随着女权思潮的进步,芭比被视为是落后的文化符号——固化性别刻板印象,反映保守的家庭价值观,迎合男性凝视审美的体型设计。时至今日,看到《芭比》,我们终于可以说,我们确实行将至远。毕竟,“成为女性”这件事本身实在太让人着迷了,这便是这抹芭比粉的闪耀能如此经久不衰的原因。这部电影值得去观看和思考,不仅可以从中感受到女性的力量和魅力,也可以从中了解到文化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希望《芭比》电影能够成为一种启发和激励,让我们更加关注女性的权利和地位,更加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身份,更加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