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最新研究表明精子运动违背牛顿第三定律”?

[复制链接]
jbxu 发表于 2023-11-1 07:13:3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看待“最新研究表明精子运动违背牛顿第三定律”?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内蒙电都主机 发表于 2023-11-1 07:14:1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媒体的标题总是夺人眼球,充满尿点。
一群媒体自我发挥,试着用经典力学的描述来解释一通,看起来就很搞笑。



奇异弹性上面的描述,是原论文中并不存在的

难道这篇报道,就真的完全仅仅只是这个经典笑话?


不过深扒这篇论文,却发现并不简单……
当然媒体的这段,的确是完全自由发挥。
不过论文作者,的确提到了【违背牛顿第三定律】[1]。


难道论文作者的研究,自身就是一个炒作?
但看着这朴实无华的标题,《奇异弹性流体力学:粘性流体中的非互易生命物质 Odd Elastohydrodynamics: Non-Reciprocal Living Material in a Viscous Fluid》,也根本不像啊。
但一检索和【违背牛顿第三定律】相关的论文,却发现这样的论文还真不少,甚至有的还涉及到量子场论。


我们知道,在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中,经典牛顿力学的确不再适用。
难道……
人类精子的运动,竟然涉及到量子力学或者相对论?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可真是一个天大的新闻了。
为了弄清楚真相是什么,我们先用关键词来突破。
媒体报道的时候, 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奇异弹性(Odd elasticity)】,关于这个概念,引用量最高的是2020年《Nature-Physics》上的一篇论文[2]。


看了下这篇论文,虽然里面没有直接说【违背牛顿第三定律】,但却多次提到【违反弹性模量张量对称性】,违反【违反应力张量】……
这和直接说违反牛顿第三定律,都已经没啥区别了。
甚至论文中,还提到了违反【麦克斯韦-贝蒂互易定理(Maxwell-Betti reciprocal work theorem)】这个典型电磁互易定律。
但也得注意到,这篇论文,虽然设计了实验研究,奇异弹性对经典力学和电磁学的违背,但对这种违背并没有更底层的解释。
底层原理是什么呢?
就在这时,我注意到了关键词【非互易 non-reciprocal


非互易这个关键词,甚至就出现在这篇【精子违背牛顿第三定律】论文的标题中:
《奇异弹性流体力学:粘性流体中的非互易生命物质 Odd Elastohydrodynamics: Non-Reciprocal Living Material in a Viscous Fluid》。
论文摘要中,也有提到了【 non-reciprocal mechanical interactions】,翻译过来就是非互易机械相互作用。
看来,要明白这篇论文在讲什么,需要弄清楚【非互易】这个概念至关重要。
什么叫非互易性呢?
首先我们需要先理解什么叫做【互易】。
无论牛顿第三定律里的相互作用力,还是电磁力学中的电磁相互转换,还是光学的可逆性,这些都是互易性。
可以看出,互易性本质上是物理世界的对称性。
而对称性和守恒量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1915~1918年,科学家诺特,通过诺特定理把二者联系了起来。
诺特定理是【奇异积分方程】的基本定理。


简而言之,在经典物理学中,我们的世界之所以是宇称守恒的,是因为:

  • 时间上的连续对称变化(时间平移对称性),导致能量守恒定律;
  • 空间平移对称性,导致动量守恒;
  • 空间旋转对称性(空间各向同性)导致角动量守恒定律。
从微观来说,一个粒子的镜像与其本身性质完全相同。
当李逵照镜子,镜子中的还是应该是李逵,而不会变成李鬼。


对称性是无数物理学家信奉的经典,泡利甚至表示,愿意用任何东西赌,宇称一定是守恒的。
然而杨振宁和李政道,却发现了宇称不守恒[3]。


当时的研究发现,θ介子和和τ介子是两种质量、寿命、电荷都相同的粒子,但θ介子却衰变生成两个π介子,τ介子却衰变生成三个π介子。
于是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θ和τ会不会是同一种粒子,只不过宇称不守恒?
这个破天荒的想法提出后,引起了物理学界的众多反对,但二人却请来吴健雄完成了宇称不守恒的实验验证。


自旋与质量、电荷等物理量一样,是微观粒子的一个基本属性。
按照经典物理学的解释,当改变一颗原子的自旋,进行衰变的时候,释放出来的粒子,也应该保持守恒律。
在β衰变中,如果把原子自旋变成镜像,大多数电子,都是受到相同方向的电磁力,因此镜像中的电子分布规律会和现实中相同。

  • 这里应该有人无法理解,为什么镜像和现实中电子发射方向会一致。这是因为,镜像中不仅原子核运动方向是镜像相反的,电子的发射的方向也是镜像相反的。原子核发出的磁场方向变为镜像,假设电子没有变成镜像,发射方向的确会相反。但电子同时也变成了镜像,所以发射方向就会变成同向。这其实也是宇称守恒的“完美”所在,所以曾经才有那么多物理学家坚守。
在实验中,吴健雄在0.01K的极低温度下,通过强磁场获得了自旋相反的钴60,与对照组互为镜像。


但最终的实验结果却显示,镜像组释放出来的电子分布并不相同。
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电子运动方向和 γ 射线也是同步的。 γ 射线其实可以相当于一个尺子,来度量电子究竟偏了多少。然而最终统计结果表明,无论对照组,还是 γ 射线,都得出电子分布改变了。从本来应该向下分布更多的电子,变成了向上分布更多。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符合经典电子力学的。
更多分布在上面,那么说明电磁力让更多的电子向上运动。
合理的解释只能是:衰变发射出来的左手电子数和右手电子数是不相等的,因此产生不同方向电磁力,导致了电子的不同分布。



自旋方向与行进方向相同为右手粒子,自旋方向与行进方向相反的为左手粒子

左右手性电子数不同,自然证明了宇称不守恒。
所以,杨振宁、李政道,以及吴健雄等人的研究,告诉我们,我们的宇宙并不是严格对称的,具有宇称不守恒,具有对称性破缺。
后来发现,中微子总是左旋,反中微子总是右旋,证明了弱相互作用的最大对称性破坏。正反粒子变换也存在不守恒,电荷共轭(C)也是对称性破坏的,因此和宇称P的破坏,共同称为CP破坏。
总之,虽然我们宇宙绝大多数的东西都是互易性的,但依旧具有非互易性,尤其是涉及弱相互作用力的微观层面。例如凝聚态物理,就有典型的非互易性表现。
铺垫了这么多,我们终于可以来看看,原论文涉及到的非互易性,是否能证明精子运动违背牛顿第三定律了。
真的能吗?
并不见得。
这篇发布于《Nature》的论文,详细介绍了非互易性[4]。


论文中提到,除了量子物理学家眼里严格的非互易性外,其实在材料学中,非互易性可以单指宏观表现,微观层面可以是符合互易性的。
例如,二极管只能单方向通电,表现出宏观的非互易性,但在微观层面,原子是符合互易性的。
关于宇宙的对称性,李政道先生有个很有意思的观点[5]:
我们认识宇宙是否对称,其实和我们的【不可观测量 Non-observables】有关。
我们认为宇宙对称,是因为还存在不可观测量。例如,我们对空间均匀性的绝对位置不可分,所以认为动量守恒,对时间均匀性的绝对时间不可分,所以认为能量守恒。我们曾经之所以认为宇称守恒,也是因为存在不可观测量。但后来,我们观测到了原本没有观测到的量,区分出了【左-右】,因此发现了宇称不守恒。
可能有些观测量,人类是永远无法发现的,于是在我们眼里总是对称而处于平衡的。当我们发现某个观测量可观测量,对称性就破缺了。当发现不可观测了,对称性就恢复了。
这个概念,其实可以用于宏观集群的非互易性。
例如无论对于相对微观的菌群,还是宏观的鸟群来说,群体总是在不断变化。我们给它一个力,很有可能反馈的力更大,也可能更小。从而它在整体宏观上表现出违背牛顿第三定律(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集群表现。从个体上来说,并不违背。你施加的力,会在个体之间以符合牛顿第三定律不断传递)。


宏观的非互易,在前沿领域,也在积极进行材料研发,并进行非互易机器的实验。
个体之间的互相影响是不可控的,因此对于整体的变化很难用统计学计算,然而,研究者通过引入奇异点的概念,通过非互易相变,来分析这种表现出来的对称性破坏。(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对称性破坏,也指的是宏观聚群,而非量子力学概念)
宏观集群,与微观粒子类似,都会在跨越奇异点后打破宇称,形成一种自发对称性破缺的手征相。
最后在总结下,非互易性其实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从宏观到微观,都是非互易性的,这体现的是物理学上的宇称不守恒。
另一种仅仅只是宏观的非互易性,它具有宏观的对称性破坏特征,但并不是真正的宇称不守恒。
虽然非互易性搭建起了微观和宏观之间的特殊桥梁,但个人认为,后者更多的是宇称不守恒在宏观集群上的数学扩展运用。
那精子运动中的非互易性,究竟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呢?
可以注意到,这篇论文中提到的非互易性,是通过奇异弹性(Odd elasticity)所表现出来的。
活性生命体所表现出来的奇异弹性,实际在更早的《Nature》论文中,就有介绍。
例如,去年(2020年)刊登在《Nature》上,名为《奇怪的生物违背了力学的黄金法则 Odd living matter defies the golden rule of mechanics[6]》,以及《活性手征晶体的奇异动力学 Odd dynamics of living chiral crystals[7]》的两篇论文,便已经充分研究了活性微观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奇异弹性。
生命体总是在流体中运动。
因此,与奇异弹性一起出现的,往往还有奇异粘性。
对于生物体来说,低雷诺数流体表现出的奇异粘性,本身就会带来不对称的应力改变。
而奇异粘性和奇异弹性,是的确可以在微观上表现出非互易性的[8]。
磁场中的多原子气体、磁化等离子体、旋转的气体、凝聚态物质都可以表现出奇异粘性。
例如,在磁化等离子体中,剪切力施加在原本圆形的轨道上,会导致椭圆的主轴旋转相应的角度(角度大小与施加的磁场强度有关)。这个过程,就会导致粒子受到的应力发生相应角度的旋转。这个角度的改变,则对应着材料的奇异粘性。


而对于发生互相碰撞的粒子来说,如果粒子本身就是宇称不守恒的,那么它们碰撞则会直接带来粘性应力的改变。从而让材料,表现出奇异粘性。


除此之外,晶体中的拓扑缺陷,控制着晶体的大规模重排,也能让材料表现出奇异粘性。


奇异弹性来说,与奇异粘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这是研究奇异弹性,设计的相关实验:


这个图中,a(左)是经典力学实验组,a(右)是三角形晶格实验组。
b、c 是经典力学分析,力的性质是互易的。
d、e是三角形晶格中呈现出来的力学性质,非互易,表现出奇异弹性。
之所以表现出非互易特征,是因为这个三角形晶格中,化学键上存在一个应变控制的准静态循环【1→2→3→4→1】。
对于横向作用力FΦ来说,从3→4的这个过程,会化学键做功而导致更大的应变。
无论活性晶体的膨胀、压缩,还是遇到各种剪切力、单轴压缩、横波、奇异波带来的变形循环,都可能让材料获得奇异弹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论奇异粘性还是奇异弹性。
它们本身可能是微观粒子的宇称不守恒,所带来的奇异性质。
但同时,也可能仅仅只是通过集群的非互易,在宏观上表现出奇异性。实际在微观状态是完全符合守恒律的。
那么,精子究竟有没有违背牛顿第三定律?
其实,无论这篇论文,还是《Nature》上《奇怪的生物违背了力学的黄金法则》和《活性手征晶体的奇异动力学》,主要都是从流体力学和晶体层面,进行了分析。
并不涉及到,更为微观的层面的研究。
虽然在宏观层面上,包括精子在内的众多活性生命体,可以表现出违背牛顿第三定律的特征。但在微观上,并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未知的。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仅仅通过这些论文,我们无法得出,精子违背牛顿第三定律。
包括一些权威研究,在使用违背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时,其所指的,其实是局限在宏观非互易性的范畴内的,这是在特定范围和语境中才适用的。
媒体直接使用【精子运动违背牛顿第三定律】的标题,忽视了论文中的语境和范围,这是第一个问题。
另一个问题则是,媒体很明显,并不知道宏观非互易性原理,所以进行了经典力学式的描述。
然而,哪怕是奇异弹性,动能也应该是守恒的。
虽然它涉及微观的电磁效应,但并不涉及核反应,因此微观层面上,能量是守恒。
这里可以简单分析一下,晶格循环变形产生的奇异性中,所具备的能量守恒:
对于一个稳定晶格来说,它发生循环形变,本身就涉及到能量的吸收和释放,它额外做功时,自然还有能量的再次吸收。本身就需要有稳定的能量源,在维持这个变化。
对于活性生命体来说,这样的能量源实在是太多了,仅仅是稳定的体温,随时随地存在的生化反应,都可以提供稳定的能量。
但哪怕这样,也无法100%得出微观层面,一定不违背牛顿第三定律。
毕竟,你的确不知道,精子运动的时候,原子和电子层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但个人认为,违背的概率很低)。
媒体的最大问题,就是在不给出语境和范畴时,下了一个十分肯定的结论。
科学工作者需要反复实验、反复计算才能最终验证的结论,在他们口中犹如喝水一样的简单。
这篇论文的核心,并不是在研究或者证明,精子违背牛顿第三定律。实际是以过去研究成果中生命物质集群的非互易性作为前提条件,来分析生命物质的奇异力学性质。
虽然论文中研究了精子,但其实也涉及到其它的微生物,例如衣藻。研究重点,也是有鞭毛的微生物/细胞,在低雷诺数粘性流体中所表现出来的奇异弹性,并用力学进行了分析,通过空间傅立叶变换探讨了奇异弹性模量。
而且人家的重点,也是后面的力学分析。


其实相比起之前的《Nature》论文,这篇论文并没有非常大的突破性发现。
但因为研究了精子,瞬间就点燃了媒体的兴奋点,然后得到了大肆报道。
以上便是这篇论文的分析,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
但哪怕这样,也仅仅只是走马观花。
相关的概念,普通人理解起来的确比较难,远远不是媒体博眼球的那么简单。
想要对非互易、奇异弹性、奇异粘度有更深度了解的,可以仔细翻看一下参考文献。
kubbs.net 发表于 2023-11-1 07:14:3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看到这个问题,又是精子又是日本人,以为是个恶搞的报道。
没有多想,也写了一篇恶搞。
后来有空看了一下报道,原来居然是比较严肃的研究,实在是亵渎了。
不过码字不易,写成了就不删除了,喜欢看恶搞的人可以看了笑一下。
<hr/>众所周知,精子是基本粒子的一种,英文叫做spiriton。精子的反粒子叫做卵子(ovumon)。
所有的基本粒子都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种是费米子,另一种是玻色子。
那么精子和卵子是费米子还是玻色子呢?
当然是费米子。
所谓费米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就是要耗费很多‘米’才能形成。这一点从文字本身的构成就能看出,比如“精子”的“精”,里面就有个米。
老话不是常说嘛,“一滴精十滴血,一滴血十碗饭。”
其“费米”也如此,使人闻而凋朱颜!
另外,卵字中虽然没有米,但是想必阁下听说过“受精卵”的概念,它所需要的米是精子带来的。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由于精子和卵子分享一个“米”,所以他们各有1/2米。换一个学术化的说法,这叫做“米量子数为分数”。
所有的费米子的米量子数都是分数,这是费米子的基本特征。

从什么“米量子数”来讨论太不形象,所以一般科普书中都是从另一个角度,就是看是否服从褒姒不相容原理。
这个褒姒不相容原理在中学的化学课、物理课、历史课上都是学过的。但是咱们国家的教育大家都知道,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高考一完就都还给老师了,害得我还得再啰嗦两句。
哲学告诉我们,考察一个事物的特征,往往要从其反面着手。
费米子的反面当然是玻色子了。
玻色子顾名思义,就是玻璃色子的意思。色子是南方话,北方话叫骰子。
当有人赌博的时候,罐子里面放几个色子都是可以的,这就叫“相容”。
于此相反,费米子就“不相容”。
具体到精子的例子,当一个精子与卵子结合,其它精子就没机会了,这就叫“不相容”。

好像有点扯远了哈。
我们还是回到题主的问题,就是精子的运动是否符合牛顿第三定律。
说到这个问题,有一种装置叫做精子枪,物理学家通常用它来发射精子。
精子枪的结构非常简单,最主要的部分就是一根热阴极。
当这根热阴极加热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外发射精子。
我们来考察一下这个过程。
精子在加速过程中获得了动量,那么根据动量定理

可以肯定,精子受到了精子枪给它的力f(t)。
如果这个过程符合牛顿第三定理,那么精子枪也必然受到了精子给它的力-f(t)。
可是从日常经验来看,好像也没有人能感受到这个力。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里才说到我们今天的要点,那就是
精子的运动是不符合牛顿第三定律的。
所谓不破不立,为了破除迷思,我们先考察一下电子的行为。
电子嘛,电量当然是e,它们之间的距离假设为S。
根据库仑定理,电子张三受到电子李四的力是
同理,李四受到张三的力也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看起来没问题对吧!
可要是张三动一下呢?
假设张三沿着x轴,朝着远离李四的方向挪动了 .
因此,张三对李四的力减小为
力的变化当然是个信息,那李四是啥时候知道这个信息的呢?
自然,信息传播的速度不能超过光速。在这个例子中,信息传播的速度就是光速。
所以,李四要等到 的时间后才知道张三动了,在此之前,他对张三的力依然保持不变。
所以在该时刻之前,张三对李四的力不等于李四对张三的力。
也就是说,牛顿第三定理失效了。
这就是破!风火雷电破!
哲学化地说,牛顿第三定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距作用”,还需要加上一些限制才能成立,从来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不过这还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
解释我们的问题要从另一个玄学,就是量子力学的角度来解释。
大家如果用过安全套的话,都知道其有效率只有97%。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一个量子效应,叫做势垒隧穿,有时候也叫隧道效应
也就是说,本来粒子的能量不足以穿透势垒(硅胶套子),但就是有一定的概率(3%)穿过去。
太多的我也就不说了,可以简单解释一下。
对于精子这样的微观粒子,其行为服从薛丁山方程,甚至都不服从牛顿第一和第二定理。
既然牛大、牛二两位哥哥都不服,那自然更没把牛三放在眼里了不是?
火神 发表于 2023-11-1 07:15:0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家:各个惯性参考系中光速不变,由此可以推导出相对论时空收缩公式。我们定义自身静止的参考系是本征系,可以知道观察同一个事件时本征系中观察到的时间最短。这一现象可以形象地称作动钟变慢。
媒体:近日科学家发现高速运动的钟会变慢
大众:高速运动时间就会变慢,那以光速旅行是不是就不会变老了?
科学家的研究固然是精细的、严谨的,但是经过媒体一通折腾,一个理论想要传达的规律逐渐被曲解,而科学素养低的大众就开始乱来。我看到评论区里有人说牛三不适用于微观,这位大兄弟是不是对微观有什么误解?
在精子运动违背牛三这一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科学家们也无法解释这是怎么回事,我相信牛顿第三定律不会被轻易打破,它只能被不断修正。因为从本质上来讲,精子和苹果是一样的东西,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自然要服从同样的规律。精子之所以会表现出这样奇异的特性可能是有一些深层次的规律等待着我们发现。
我举个“违背”牛三的例子:两个电流元A和B(很短的通电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不总符合牛顿第三定律。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电流元不能单独存在,它一定处在某个回路中。如果我们计算两个回路的相互作用力就会发现它们符合牛顿第三定律。
所以每一个反例的背后,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理。自然界千千万万的反例就是我们修正、发展甚至突破自己认知的关键。
LTHlee 发表于 2023-11-1 07:16:0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媒体工作者要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不能为了博人眼球误导大众
rockhdd 发表于 2023-11-1 07:16:4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太可能吧,期待更多定量分析。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