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疑似穿越者?理由是什么?

[复制链接]
〖龙少爷〗 发表于 2023-10-30 12:43:1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外的也可以顺便列举下~
相似问题:历史上有哪些疑似位面之子?
历史上有没有超越时代的人? - 科技
历史上有哪些疑似超能力者? - 电影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ldwr 发表于 2023-10-30 12:44:1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1995年叶志平就任桑枣中学校长。
上任后就开始加固学校的建筑。
资金不宽裕,他就年年去争取。
到2005年,终于全部加固完,他又开始紧急疏散演习。
摸索师生怎么安全快速地跑出教学楼。
每学期都要演练。
他的行为,说匪夷所思也不为过。
直到2008年,地震发生。
身处重灾区的桑枣中学,两千多人无一伤亡。
2011年,桑枣中学重建完不久,叶志平操劳过度与世长辞,享年57岁。
他可能并没有去世。
只是完成了使命,回到原来的世界去了吧。
上帝也疯狂 发表于 2023-10-30 12:45:0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类话题下,王莽、特斯拉、拉马努金、达芬奇等是常客了。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但又陌生的人物——卡文迪许


不!当然不是这位!!
而是我们中学物理课本里,那位常与牛顿形影不离,但却连个画像都没有的卡文迪许。
想必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大多只停留在他用扭秤测出了引力常量
但事实上,这位神人隐藏之深远超所有人想象。


如果你有机会发现欧姆定律库仑定律等能载入史册的成果,你会怎么做?
因为性格孤僻,卡文迪许竟让这些理论烂在了手稿里,至死都未曾发表!
直到19世纪末,电磁学之父麦克斯韦应邀兴建卡文迪许实验室时,他才发现了这20捆尘封的神秘手稿。
这些惊为天人的理论和猜想,让麦克斯韦都怀疑此人是穿越者。
他感叹道:卡文迪许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他几乎预知了电学上的所有伟大事实。这些事实后来通过库仑和法国哲学家的著作闻名于世。


首先,他最早证明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应该与距离的平方呈反比关系。
在1772-1773年间,他作了个双层同心球实验,第一次精确测出电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指数偏差不超过0.02。
后来法国人库伦通过实验验证了他的发现,从此关于电荷间的受力规律被称作库伦定律
而与库伦的扭秤实验相比,卡文迪许的同心球实验不但更早,而且还要更精确。
虽然说现在的测量精度已经到了10的-16次方量级,但用的也依然是卡文迪许的实验原理。
如果,他把这个成果发表的话,我们今天见到的库伦定律可能就要换名字了。



库伦:我仿佛听到有人在背后说我

他还第一个提出了电势的概念,指出了电势与电流的正比关系。
由于当时没有测定电流的仪器,卡文迪许就把自己的身体当做实验仪器,根据身体的麻木感觉来估计电流的强弱,发现了导体两端的电势(差)与通过它的电流成正比。
这也就是我们物理课本电学章节中的欧姆定律



欧姆:我还逃过一劫不成?

同时卡文迪许与法拉第共同主张,电容器的电容会随其介质不同而改变,与插入平板中的物质有关。
后来,他也据此提出了介电常数的概念。
因为做了太多的电学实验,他还提出每个带电梯的周围都有“电气”,这与电场理论是很接近的。
但问题是,以上这些他都没有公开过,基本都埋藏在了手稿里。

除了物理上,卡文迪许在化学上也是个造诣不浅的科学家。
在一次偶尔的实验中,卡文迪许发现一些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一种“可燃空气”。这种“可燃空气”,就是氢气。
只是当时对于这种反应生成的气体还没有普遍的认识。罗伯特·波义耳统一称所有的生成气体为“人工空气”。
但卡文迪许却不认同,他坚持认为这就是一种新的物质。


于是,他便用现在最常用的排水集气法,收集到了氢气。
经过干燥和纯化处理后,他成功测定了氢气的密度。

当然,这个实验最重要的是发现,还属这两种气体混合竟生成了水。
这在当时可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因为化学界普遍地认为,水是组成万物的元素之一(当时的“四元素说”,包括水、土、气、火)。而证明水是化合物,简直就像是说耶稣是韩国人一样无礼。

此后,他将氢气与空气混合后,用电火花引发反应。
从而发现了氢气能消耗掉五分之一的空气,明确氢气与氧气的消耗比约为2.02:1。



中间为氢气燃烧的火焰形态

经过多年的研究,卡文迪许甚至还弄清楚了空气的组成。
他指出空气中大约有20.833%的氧气,剩下的大部分是氮气。
而现今我们所测得空气中氧含量约为20.95%,误差已很小。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卡文迪许还发现空气中约有1/120的气体几乎不发生反应。
这也就是稀有惰性气体
一百多年后,第一种惰性气体氩气才被发现,并证实了卡文迪许当年的天才推测



通电能发出不同色光的稀有气体

不过说来比较有意思,反倒是卡文迪许最著名的扭秤实验,是被世人误解了。他用的扭秤实际上是米切尔设计的。
米切尔去世后,装置几经易手才送到卡文迪许手中。
卡文迪许将装置进行几番精细的改造后,才开始进行长达25年的测量。
此外,他用扭秤测量的也不是什么引力常数,而是为当时热门的天文学测定地球的密度和质量。




扭秤实验图解


卡文迪许将扭秤安装在一个密不透风的房间里,在扭秤的石英纤维上加装了可以反光的小镜子。
将光束投向镜面,反射的光线经过一段距离射在有刻度的平面上。
这样就能巧妙地克服测量微小量的困难。
而卡文迪许则在远处,用望远镜记下了这些伟大的数据。


根据卡文迪许的实验记录,他测算出的地球密度为水密度的5.481倍,也就是5.481克每立方厘米。
这与现今21世纪的数据相比,仅有0.65%的误差。

至于万有引力常数G,卡文迪许并没有计算出来。
但他的实验记录中,计算G的数据已经齐全。
就算是现在的高中生,都能轻易地就能够算出引力常数,而且相当精准。


卡文迪许离万有引力常数只是一步之遥。
可惜以当时的认知,还没有出现引力常数的概念。
所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还是决定将测出引力常数G的头衔,授予卡文迪许。


其实以卡文迪许的才学,他的名气肯定比现在要大得多。
如果非要找原因的话,大概是因为上帝在描绘他的智慧上花费了过多的笔墨,以至于无法给他绘出更美好的性格。

他虽腰缠万贯,却常年只穿着一件褪色的天鹅绒大衣,戴着过时的三角帽。
性格孤僻、沉默寡言的他,几乎不敢与陌生人和异性交谈。


不过卡文迪许也会参加一些科学聚会,以保证自己不与最新的科学发现脱节。
在博物学家班克斯举行的交流会上,班克斯会特别告诫来宾们。
不要靠近那个在角落的人,就算他在发言也要装作没有听见他说的话,这样才能听到他的一些高见。

卡文迪许腼腆的程度是圈子里有目共睹的。
就连与自己聘来的管家沟通,他也只通过传纸条等方式来避免尴尬。



腼腆之王亨利·卡文迪许

还有一次,卡文迪许出席宴会,一位从奥地利远道而来的科学家,竟敢称赞卡文迪许的贡献杰出(熟悉卡文迪许的人都不敢这样做)。
他听到后大为忸怩,好似尴尬癌发作。
很快手足无措的他便站起来,直直冲出房间坐上马车走了,留下众人面面相觑。


除了对科研特别上心之外,在卡文迪许身上几乎难以找到长处。
他是伦敦银行最大的储户,但他对财产却完全不管不问。几十年来,都只让投资顾问购买的同一种股票。他的顾问也实在看不过眼了,提议他购买另一种股票。
谁知这个草率的举动,竟引来了卡文迪许罕见的大怒:“不要拿这些琐事来烦我,否则我就解雇你”

从这些事看来,卡文迪许还真不在乎这些名气,或许他还有刻意躲避这些“名气”的嫌疑。
爱谁谁,不要来妨碍我做实验就行!
李白 发表于 2023-10-30 12:45:1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清朝人竟发过《Nature》,造了中国第一艘军舰,建了中国第一个科技学校,连你背过的化学元素周期表,都是他翻译命名的。
此人姓徐名寿,号雪村,1818年出生在江苏无锡。



这孩子自小聪颖,不仅喜欢工艺制作,还诸子百家啥都看,常常发表一些独到见解,四邻五舍见了就夸。
没想到的是,这个所有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科考却失利了,连个秀才都没考上。
不过,如果像范进他们用一辈子去科考,那他也就不是晚清科技第一人了。
他是怎么想的呢:
尝一应童子试,以为无裨实用,弃去
翻译:八股文有个鬼用,老子不学了



在那个科考作为唯一上升通道的时代,他居然就那么硬生生放弃了科举做官,转而研究经世致用之学。
四书五经泛滥,也没有很多可以看的书啊,同样看《诗经》《春秋》《汉书》等,别人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看故事,他居然看山川、物产、地理变迁,还有数学、天文历法、物理、音律、医学等,只要他觉得有用,就无所不看。
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他还根据书里面的原理,自制指南针、象限仪、自鸣钟等。


自鸣钟,小鸟报时

这样一个精巧的钟放家里,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呐。
真正带他走上人生巅峰的却不是这些,而是他对乐器的研究,心灵手巧的他会做好多种古代乐器。
有一次,他在县城帮人修理七弦琴,作为一个博览群书之人,他手法美妙,谈吐优雅。
人群中一双眼睛扫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清代举人华翼纶,他正在给儿子华蘅芳找玩伴,就是陪读陪玩陪上厕所咯。
徐寿就跟着去了,他比华蘅芳大15岁,没想到的是,二人一见面就觉相见恨晚,在茫茫大清朝终于有一个可以谈论科学技术的人了。
二人立组CP携手走天涯,寻找科学宝藏和同道中人。



到上海的时候,一本书出现在了二人眼前,二人当即像着了魔一样路都走不动了,这本书叫《博物新编》。



这是近代西方科技输入中国的第一本著作,物理、化学、天文、生物无所不包。
对于科技水平落后西方几百年的大清朝,这感觉就像如今的我们开着宇宙飞船上班,穿越到了未来几百年啊。
徐寿他们立马把书买回家去翻来覆去地看,不仅看,他还照着书中原理做实物。
大清朝哪有那么多工具呀,毕竟是能工巧匠,徐寿表示:没有我就自己做咯
验证光的折射和分色要用到三棱镜,没有,他就拿一个水晶图章磨出来;
看到蒸汽机的图片要验证原理,没有,他就跑到洋人的轮船上看去。
别人都忙着种地读书,徐寿却整天琢磨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要知道那可是一个男耕女织的社会啊
大家眼里的徐寿是这样的:
这人有病,得治!



甚至连清朝大臣都知道了,然而徐寿却完全不为所动,你们该种地种地该读书读书,我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实验实验再实验。
不做实验的学霸不是好科学家,他就这么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学者。

那时,正值鸦片战争失败,闭关锁国几百年的大清慌了。
洋务派说:我们要师夷长技以制夷,要开工厂办学堂。
要知道,官员们都是从八股文中脱颖而出的人,哪里有人懂西洋技术。
这时大家一致想到了徐寿,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都极度赏识这小子,他们一致说:放着,让徐寿来。
1861年,曾国藩开设了安庆内军械所,次年3月,徐寿、华蘅芳、徐寿儿子徐建寅等进入军械所工作。
当时外国轮船在中国内河横冲直撞,十分嚣张跋扈。眼看着别人在太岁头上动土,大家却毫无办法,毕竟清军水师用的还是帆桨动力船啊。
大家一致决定,先造蒸汽机。
说起来容易,一无图纸、二无材料,简直是异想天开。
没想到的是,徐寿就凭着《博物新编》上的图和简介,然后跑到洋人船上研究了一整天,回来就开造了。
没有零件,我就自己一锉子一锉子做。
3个月后,作为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象征的蒸汽机,居然被一个连秀才都没考上的人造好了。


蒸汽机造好了,大家说,那咱还得有蒸汽轮船啊,外有洋人的坚船利炮,内有太平军。
曾国藩立马拍板:造!
1864年,军械所从安庆搬到南京,在徐寿、华蘅芳这对CP的组织下,历时两年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诞生了。




长55巿尺,排水量45吨,时速12.8公里,这对于科技落后数百年的大清可是历史性的一幕啊。《字林西报》等媒体,报道了这一普天同庆的时刻。
曾国藩激动地说:
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
同治帝钦赐牌匾:
上书:天下第一巧匠



作为一个在现代世界走了一圈的人,徐寿却面红耳赤立马把牌匾拆了下来,心里想:你们这群笨蛋,人家都开轮船半个世纪了,也不怕人家笑掉大牙。
1866年底,李鸿章、曾国藩要在上海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蒸汽轮船一出,徐寿更是一战成名,被拉到上海负责襄办。
对于这一中国军工业的新生儿,徐寿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为译书
二为采煤炼铁
三为自造枪炮
四为操练轮船水师
曾国藩他们哪里想得了这么多,一言婉拒:
其轮船以外之事,勿遽推广言之
翻译:到底谁是老大,让你造船就造船,瞎操啥心
徐寿想:造就造啊,有啥了不起。
在徐寿的带领下,不久后,我国近代第一艘军舰“惠吉号”诞生


“惠吉号”兵轮示意图

接着,”操江”、”测海”、"澄庆"、"驭远"等接连诞生,成为我国海军军工业的鼻祖。
然而,徐寿这时心里却又打起了小算盘:四条建议一条都不过,不让“译书”就是不行,不学习你们还想进步?




既然曾国藩那条路走不通,那我就换条路走。
他找到江南制造局的冯骏光和沈宝靖,说:兄弟,咱先试试翻译几本,你们看看行不行再说,好不
不久之后,三本书翻译好了。
这一翻不打紧,曾国藩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激动地说道:给你建个译馆,专门搞这个吧


不久,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成立,徐寿任总管,他请来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伟烈亚力,叫上铁哥们华蘅芳和儿子徐建寅等懂西学的人,一起翻译科技著作。
他这一翻译就是17年,共翻译作品13部,其中西方近代化学著作6部63卷,《化学鉴原》《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等,把西方近代化学引入中国,为近代中国带来第一批化学教材。



最重要的是化学元素周期表。
那时的中国压根没有化学,化学元素、化学术语几乎都没有
从罗马音到汉字,徐寿花费了大量心血去翻译,还造出了很多新字,一直沿用至今



你是不是觉得很简单?那么请看看日语的翻译



再看看他们的整张元素周期表



要把这样一张元素周期表背下来,心疼他们3秒钟,然后默默庆幸自己生在了大中华,能安全度过初高中,我真要一辈子对徐寿心生感激。
为了充分传播近代科学知识,徐寿和傅兰雅还去成立了个学校。
1874年上海格致书院成立,矿物、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等专业相继开设


格致书院

他们完全抛弃科举,自己出题考试,放在今天就相当于自己建了个学校抛弃高考啊。
为了让学校维持下去,他自掏腰包1000银元,作为当时被边缘化的科技人员这可以购买100亩良田啊
后来,他又发动各界共筹款7700银元,让这所学校得以继续发展,流传至今。



如今这所学校已更名上海格致中学,成为上海市的重点中学,2010年,从这所学校出来的学生,有51%进入清华北大等中国Top10大学。
与此同时,徐寿还筹办了我国第一份科技期刊——《格致汇编》,他在期刊上发表了诸多文章
1881年,他的一篇文章《考证律吕说》,纠正了著名的伯努利定律,还登上了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这是我国第一篇发表在《Nature》的文章,震惊了整个《Nature》编辑部。
1884年,徐寿在他亲手创建的学校病逝了。
但是他一手培养了自己的儿子徐建寅,替他完成未竟使命。


徐寿儿子徐建寅

他的儿子成功研制出了硫酸,结束了中国近代硫酸靠进口的历史,亲自去欧洲为北洋水师买下了定远和镇远舰,成为甲午战争的主力舰,筹建了保安火药局,结束了中国军队依赖外国火药的历程。
最后,他的儿子也因一次工厂意外事故去世。
在那个苦读四书五经的时代里,在那个通过科考光耀门楣的社会里,徐寿显得格格不入。




他似乎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人,一肩扛起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撑起了中国近代军工业的半边。
他和儿子的发明支撑了中国近代多次战争,包括艰难的八年抗日战争。
而他的科技思想、他创办的学校、他翻译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受益。
我知道,大清一百多年前就亡了,可这个人似乎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人。
我在想,如果他生在今天,他是不是会直接建一所没有高考的学校?研究一下外星人和外太空?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也许只是还差一个从未来世界穿越回来的人。


参考资料:
我们爱历史《一个奇葩少爷出生,他以生命撑起中国近代军工业》
微信公众号SME《他考不上秀才,倒成科技总设计师,大清未亡就发了第一篇《Nature》》
其它栏目只拥 发表于 2023-10-30 12:45:3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郑沅,字叔进,号习叟,室名独笑斋,湖南长沙人,光绪二十年探花,授编修,同科状元张謇,榜眼尹铭绶,以翰林侍讲入值尚书房,1903年督四川学政,辛亥革命后任总统府秘书。后时逢袁世凯称帝,以疾刮,袁克定百计挽之不肯出,后隐居上海爱俪园。


清光绪二十年恩科大金榜↑
    除了张謇同科探花之外似乎没什么……这履历比张謇差远了……但是2011年上海泓盛秋拍上出现了此君的一幅字……我相信买卖双方都是各种懵逼……



起价8000,然后不出意外的……流拍了……你挂屋里说是古人写的谁!会!信!
图就是拍卖页面上的……应该是公开可引用的……吧……
zhengdejin 发表于 2023-10-30 12:46:2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