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不想努力,晚上只想刷手机,想戒又戒不掉,该怎么办?

[复制链接]
gzfarmer 发表于 2023-10-30 02:39:2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主今年高三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网站运营网 发表于 2023-10-30 02:40:2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成绩差,就是因为你只会被动接受
你成绩差,就是因为你只会被动接受。而且你不仅学习差,将来你还会工作差、心态差、收入差。
我没有危言耸听。
如果你像我之前一样,每个周末都要坐火车去太原上课,看多了各类乘客的刷微信、刷头条、刷朋友圈的行为,或许你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
尤其现在这些手机app,为了流量、留存、转化、挣钱,不惜一切代价。
之前了解到,今日头条等一些新闻载体app采用机器算法,自适应匹配用户的阅读习惯,主动推送相关类的文章和视频。而恰恰是这个功能,让人们越来越懒,懒的不仅是手脚,更多是脑子。
某一天我上完课,准备入睡前来一段郭德纲催眠,便打开了今日头条。殊不知这一看就看到了凌晨三点半,而且浑然不觉时间流逝。第二天醒来,浑浑噩噩,只记得当晚每当看完一个视频就被推送下一个,根本停不下来,笑呵呵间樯橹灰飞。那种感觉如吸鸦片,享受吸食短暂的时醉生梦死,醒来后觉得恍如隔世。
清醒之后,我便删了今日头条。
我怕自己意志力不足而被迫的被这些软件侵蚀了时间,所以同时被我戒掉的还有:朋友圈、微博、qq空间、快手、秒拍、斗鱼直播、熊猫直播。我身边的人知道,我从不刷朋友圈。
而且,我也尽可能的避开有这些习惯的人。
现在的人很多都是活在朋友圈的。TA的知识体系建立在10w+爆文所构建的虚拟世界:“等你优秀了,你的女神早跟别人睡了”、“要学好好说话,先要学不说话”、“你的努力不过是努力白费“、“北京,有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
你被动接受着以为是正价值观的东西,却不知这像鸦片一样让你越陷越深。
我可以接受当你疲惫时只图一乐的需求,却无法理解朋友圈称为了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
所以,我们太习惯与去被动接受。我们习惯刷微博时机器给我们推送的一条条关联阅读,却不愿意主动输入关键词搜索我们自己需要的;我们可以像个傻子一样一刷三个小时的手机,却不愿意停下来思考。
毕竟,”动脑子太累了,“。
所以,貌似学习差、收入低也就这样被解释了。
那我们究竟为何会养成这样一种只会”被动接受“的习惯?
怪罪机器?还是怪罪自己的习惯积累?
上学时,我们就只会听老师讲。放学时,我们就只会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哪一刻会主动拿起书本去探索自己的问题?我曾在无数次公开课和文章中讲到关于高三复习必须要有自己的节奏,换来的都是一句“老师,我们没时间”。没时间?那我那些qq空间点赞哪里来的?!
不过,我现在也不讲了。
大家都是听完后一时热血,但坚持不来几天。少数能听懂并且坚持做下来的,早已经受益并且脱离“学习贫苦户”。
其实我们这些成人也一样,如果没有自己的节奏和主动探索,我应该现在还守着济南那个小破学校为招生招工犯愁。
2年前和我一起干学校的同事,前几天还向我抱怨返点太高到机构已经干不下去了,怒喷这个时代为何如此般残酷!
其实,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残酷的,犹太人百年前提出的“二八原则”到了如今已经变成“0.2和99.8”.而你,又想成为那百分之几?


其实很多事情的结果都是自己造成的,很多遗憾也是自己给自己的,“如果我当时肯花多点心思在学习上,现在找工作或许就不会那么难了” “高一高二那会但凡肯抽多点时间背多些单词古诗,公式定理,那么高三的我是不是复习起来没那么的辛苦?”
但当时的你一定不是这么想的,当时的你享受着此时的开心快乐,可能很多人说,人生要享受当下,但是开心了快乐了,后来就后悔了遗憾了。
现在的学生学不下的理由太多了,究其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自己,连想都不想,何来的行动?想了也没有定力坚持,毕竟现下诱惑那么的多,给你再多方法都不敌你的一句“我不想努力”。
接下来说几个方法给“你想”的同学:
①理由
拒绝借口,欺骗自己,给自己一个学习的理由,为什么要学习?学习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带着问题去解决问题,有句话说“人是有惯性的,只要是当前学的东西有用,有了学的理由,一旦沉下去学,很容易从知识中找到乐趣。”

②目标
如果设定的学习目标过高无法实现就是在冒险,就会起反效果。使人厌烦容易放弃,可以给自己定小目标,在某个阶段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有了明确的目标,才有学习的动力,才有学习的热情,实现这些目标,你就有成就感。
③兴趣
我从我的学生了解到,有很多单科成绩很好的原因都是因为有兴趣,对历史有兴趣,了解古今历史文化,喜欢探究生活中关于物理的现象等等,有想就去学,兴趣是人的老师,学习上,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下手。

④奖励机制
达成了目标或者是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奖励,满足自己。对自己进行肯定,自我鼓励,使自己非智力因素发挥积极的作用。

⑤坚持计划
每天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然后可以根据水平和实际情况逐步增量。比如很简单的,今天计划是复习一道错题,第3天的时候可以增加到两道,心血来潮一天完成过多的任务,会提前透支大脑的满足感,而且你的身体更容易感到疲倦,计划易败,所以不要一时兴起。

⑥此刻就行动
“我现在心情不好,一会儿再学。”或者是“我现在的状态不适合学物理。”各种千奇百怪给找自己开脱的理由,实际上,你所谓在等待合适时间的时候,就是想暂时逃离你当下做的事情。所以不要拖延,从此刻开始。

⑦21天法则
心理学中的21天定律是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分为三个阶段:
1、1-7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
2、7-21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自然”,但还需要意识控制。
3、21-90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不经意,自然”,无需意识控制。
21天就能形成好习惯,但前提是行动过,坚持过。
以上几个小方法送给想改变的你,记住:一定要坚持!

随着2020年的到来,我们的准高三生又离高考进了一步,希望同学们在最后不到两百天的时间里,努力加把劲,取得好成绩!或者有什么不懂可以关注私信我,老师很愿意帮助大家。

zhl5025 发表于 2023-10-30 02:40:3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如果你刷到这里,那你很幸运!因为如果你深刻理解文章里写的每个点,那你一定能超过同龄人中的90%
如果你时间比较紧,答应我,北鼻,先收藏起来,和自己约定一个时间,找个安静的地方,仔仔细细把这篇回答读完。




这绝对是一篇,你读完要躲在被窝里偷笑,时不时要翻出来看一看的回答。
我自己也是这些方法的受益者,我不是大家以为的 “别人家的孩子”,也没有超强的意志力,曾经小学考过18分,然后一路学渣到大,被男票嫌弃除了会花钱任性一无是处,到后来一年能读100本书,跑半马,每天坚持写复盘记账。 我会把我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给你。


好了,废话不多说,上正文,小本本准备好!



(1)原谅自己。

你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感觉。
本来只是放学累了,想刷下抖音,结果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
明明知道明天早上要早起上课,却在凌晨12点依然沉迷在言情小说中无法自拔。
做事三分钟热度,偶尔打鸡血坚持努力了一阵子,没过几天,又被打回了原形。
然后开始陷入自责,对自己恨铁不成钢,觉得自己对不起爸妈,甚至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但是我想说,不要自责,这太TM正常了!!!!(不好意思,忍不住爆粗口了。)
来!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你现在打开你的自己的手机,看一看每一个应用,每一个小方块,小红点的背后,是什么? 那都是市值几亿,甚至几千亿估值的上市公司啊!
这代表着背后有成千上万的产品经理和技术码农,在背后处心积虑地要让你把时间投入在他的上面!他们经常加班到凌晨,每天日思夜想的事情,每天努力的方向,只有一件事情。
瓦解你的自制力,让你喜欢上他们的产品,然后上瘾。


当你上了一天的课,意志力几乎被消耗光,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床上那么一躺,点开某个APP,这个时候,你进入到了那些牛逼的公司,花着高薪请来的各种优秀人才,开了无数个会议,投入了上千上万小时设置出来的“圈套”里。
而此时的你,只是一个疲惫了一天,没有任何防备意识的人,当千军万马被袭来,你抵挡不住,太正常不过,太正常不过了!
所以,首先原谅自己,这不是你的错,因为有太多的人在设计你。
那每天都有那么多人处心积虑的想害朕! 我怎么抵挡的住。 不! 这是别人给你挖的坑,但是也是机会。
你只要搞清楚哪些APP的能够让你上瘾的原因是什么,再反向设计一个让自己学习上瘾的模型就可以了啊!




(2)把自己放进一个“爱学习”的环境里。

作为一个从小学渣到大的人,我当初难道没有想过要努力学习嘛? 肯定有的啊! 但是每次当我准备努力学习的时候,我身边玩的好的同学就会开始嘲笑我,“你装模作样还挺像样的呀。” “哟,还真来劲了,看你能够坚持几天。”
你接近什么样的人,你就会走什么样的路。穷人会教你如何节衣缩食,小人会教你如何坑蒙拐骗。牌友只会催你打牌,酒肉朋友只会催你干杯,而努力学习的人,会教你如何成长。
远离那些阻碍我们成长的人,因为他会逐渐的同化你,最终让你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
我之前完全不爱跑步啊! 作为一个死宅,我觉得跑步这种运动简直是非人类干的事情。后来这不是为了减肥嘛~ 想要好看的体型。 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把丢到一个跑步圈的坛子里。
加了好几个跑步群,妈耶,群里的人动不动晒跑步截图就是10公里起步的,朋友圈跑步打卡的人越来越多,一刷,滴!10公里打卡,一刷,滴! XX马拉松打卡。周末动不动就有人约我出去跑步。
在这样一个圈子里,再不跑起来,我可能就要没朋友呀! 所以我也慢慢的从一个只能跑4公里的小垃圾,到能够一口气跑半马。




2个月,从只能跑4公里,到跑半马

如果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就有意识的去结识这个圈子的人,他们会像浪潮一样,推着你前行。
(3)寻求外部监督

你是不是经常给自己定了个目标,结果没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
晚上给自己定好明日的5条计划,结果一条都没有完成。
捶胸顿足呀!!!! 自己怎么回事呀!!!要活活被自己气死。




罗振宇曾经分享过一个故事,说他做了一件让身边人还挺佩服的一件事,就是就是每天早上6点半,会在自己的公众号发送一条60秒的语音分享,已经坚持了2000多天。
看似他是一个非常有意志力的人,但是他自己却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呀,根本不是自己特别能够坚持,到第三个月的时候,他已经快崩溃了呀,每天都有强烈的念头想要放弃,但是当他打开微信公众号后台的时候,发现居然已经有好几万人了。
所以如果你想让自己坚持做一件事,可以公开立个flag,让群众的力量来监督你,我就经常在朋友圈立这样的flag,完不成就给点赞的小伙伴们每个人发红包。
至今立个无数个flag,还没有1个没有完成的,第一,因为丢不起这个人,第二,人都有损失厌恶,那么多人点赞,要损失好几千呢!!




我有段时间,我妈都每天催我出去跑步,有次下雨了,我说:“下雨了,你就不能让我休息一天吗?”
母上大人:“那你就不能打把伞出去跑吗? 要是没完成要给别人好几千呢!”
嗯,亲妈,鉴定完毕。
所以当你自己的意志力并不是特别强的时候,可以把自己往外推,寻求外部的监督!

(4)三件事计划


给自己养成提前一晚制定计划的习惯,可以列出,自己最不想做的三件,但是有一定要做的事情。
举个栗子,比如你特别不想背英语单词,那你可以写下,明天我要背50个英语单词。第二,我不爱运动,那第二件事就是饭后半小时后,去操场跑三圈。
如果三件事都完成了,那你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奖励。
第二天,你可以给自己写下,特别想做的三件事,但是今天不做。把他列下来。
比如 (1)今天不刷抖音。(2)今天不吃肉。(3)今天不吃零食。
这是一个刻意练习延迟满足感的好办法。
今日头条的张一鸣曾在好多公开场合说到延迟满足感,这也是他自己最欣赏自己身上的一个特质。他说过一句话说:“一生碌碌无为的人,大多是因为没有延迟满足感。”
(5)给自己设置有反馈的目标


我们经常会看见电梯里的小朋友,很喜欢按电梯里的按钮,恨不得每一个楼层的按钮都要去戳一下,这是因为,只要一按,按键板上的灯就会亮。给到了小朋友们及时反馈。
而作为大人,我们不仅喜欢及时反馈,更加喜欢不确定性的反馈。
比如,我们发完一条朋友圈,隔个2分钟就要刷一下,5分钟后再刷一下,因为我们不确定我们会获得多少赞和评论。也不知道,会有谁给我们反馈及评论,这让我们上瘾。
我们很多时候的烦恼和焦虑大多数来自于,长时间的努力却没有得到反馈。这和我们制定的目标太高,以及没有对目标进行拆解来进行及时反馈有关。
所以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去把大目标,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然后设定一些能够获得及时反馈的任务。
比如现在有很多刷题刷单词的APP,都有及时的反馈。比如写作,丢在知乎或者其他写作平台。
(6)5分钟行动法


哇,这个方法太好用了,强烈推荐。对于那些我们特别不想做的事情,比如写完堆积如山的作业,几十页自己完全没有头绪的PPT,跑步一小时。
妈耶,是不是想一想就觉得不想动,就痛苦,就会下意思的逃避。还是刷抖音,刷微博吃瓜开心。
我就会尝试对自己说:“就做5分钟吧。写个开头,列个大纲,刷个5分钟keep就好。” 这样想是不是轻松很多?是不是没有那么痛苦?
等真的开始了5分钟,其实最艰难的哪个冷启动的过程已经完成,基本上每次都能继续往下做。 偶尔确实做了5分钟就不想做了,也随自己去。
想要理性学习的你就像是一个骑象人,而想要玩耍的你,就像是一头大象,仅凭力气去拉,是很难拉的动自己的,尝试用5分钟行动法,让脑海里那只贪玩的大象放松警惕。开始5分钟后,让它尝到一点甜头之后,就会越做越起劲。



如果你已经看到了这里,恭喜小可爱,你的注意力已经超过了80%,如果你希望找到一群志同道合,想提升自己的小伙伴,私聊我,回复【提升】,邀请你进我自己建的免费社群,一个人走太孤单,让我们一起结伴同行。】

最后我再附上一些我之前发在朋友圈里,关于改变的一些话。都是一些大实话,噗~

关于改变,想来说点什么。
很多人来问我,怎样才能变成像你一样自律?其实我觉得,她更想想要的是,有没有什么魔法药丸,吃下去立马就能变成理想中的我。
讲实话,如果有,我也想要,可惜,没有。
讲讲我自己的一段故事。
我第一次,有自我意识要去改变一件事情的时候,还是在15年的时候。 也就是4年前。21岁。
前面20多年,都是不靠大脑在做事情,或者是说,被环境逼迫到不得已的时候,才会去做一些改变。
第一次主动要去做出改变的时候,是我经常被嘲笑握笔的姿势太丑。我不想每次拿笔出来写字的时候,都要被别人嘲笑一次。于是我下定决心,重新调整握笔姿势。
就这么一件小事,我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才调整过来。最开始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傻逼,居然连字都不会写了。
对自我的不满,对于新的握笔姿势的不适应,内心的焦急,手根本跟不上脑子里想写的东西的速度。
种种情绪纷纷向自己袭来,多次让我有想要摔笔走人。委屈的想要抱头哭~ 觉得自己为什么这么差劲,连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都要花费这么长的时间。
但是也是这段经历告诉我,哪怕是再小的一个习惯,他跟随了你十多年,想改变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因为有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在之后的改变过程中,我都还算平稳,我接受自己的笨拙,我时常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敢在学走路的小孩。
别人从旁边飞驰而过,而我却连站起来都困难。
我知道,这是正常的。
因为我要对抗的是我十几年的行为习惯,是我的家人对我几十年以来的错误教育,甚至是我体内那遗传于上一辈的基因。
他们才是我真正要对抗的。
哪有那么简单的改变。 哪怕是改一句自己的口头禅,对大多数人来说,都要脱一层皮。
想明白这些,也就变得平常心,没有那么渴望什么速成。
而正是因为它无法速成,所以才有了王小波的那句话,“人与人的差距,比人与猪的差距还大。”
泰晤士小镇 发表于 2023-10-30 02:41:2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你只是想拿手机看下时间。结果,看到有人发来消息,聊了会儿。
聊着聊着,突然想到了什么,上网查了下。
然后,无意识打开你常用的软件,抖音、知乎,开始刷起来。
越看越带劲,根本停不下来。不知不觉,已经很晚了。
这个情景是不是很熟悉?


我曾经也是个手机控,一天刷手机8小时,可以说是重度手机瘾了。一段时间后,整个人都不好了。长时间刷手机,颈椎出了毛病,疼得我直打滚。眼睛也不舒服,间歇性疼痛,视力下降100。最关键的是,刷完手机后,感到无比空虚和自责,大好的时光被浪费,巨大的精神压力,让我颓废无比,失去了活力,生活也过得一塌糊涂。


于是,我痛下决心,戒掉手机瘾。
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竟然真的做到了。刷手机的时间,80%给了学习。其它时间,用于运动,陪家人,外出找美食,简直不要太丰富。
我是怎么做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问你,你为什么喜欢刷手机?
因为手机能给你及时反馈。
你想追剧,追,广告都不带的,可以立即知道下一集剧情的发展;你想打游戏,打,一局很快打完,输赢很快揭晓,好玩又刺激,结果反馈及时;你想刷抖音,刷,想看啥看啥,短而快,不到一分钟就可以看完一个故事,爽呀!
但是学习呢?今天学了,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见效太慢,学着学着,就想放弃了。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慌和焦虑,让你没有耐心学下去!
所以,第一步不是放下手机立即学,而是给自己一个学习的理由,定一个学习目标,并且能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第一步:给自己一个学习的理由!
学习是为了什么学,学了有啥好处?
问问自己,你学了干嘛,先想清楚这个问题,把学习动机解决,再考虑怎么才能学好。
去年,我想学心理学,买了一堆心理学的书,发现内容过于枯燥,没有耐心看下去。
于是,我问自己,为什么想学心理学?然后把想学的理由写下来,并且列出了学习心理学想弄明白的一些问题。
然后,我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寻求答案。每找到一处我满意的答案,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觉得非常有意思,打开了新视野。我再也不觉得看心理学书籍枯燥了。当我有了强烈的动机,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学的时候,效率提高了不少。甚至有好几次,学习到半夜都舍不得休息,越学越兴奋,效率特别高。



给自己学习的理由

人是有惯性的,只要是当前学的东西有用,有了学的理由,一旦沉下去学,很容易从专业知识中找到乐趣。

第二步:设定学习目标,并设置考核标准。
比如学多少内容,想达到的学习结果是什么,多久内完成,确保整个学习过程围绕目的进行。
学一个阶段,问自己,通过这段学习我有什么收获,解决了我什么现实问题?如果你学习了既没收获,又没解决任何问题,立即停止,重新审视自己学的内容是否有价值
否则,你坚持不下去的,因为你没有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当你发现学的东西能打开你的思维,让你有启发的时候,你会越学越带劲,自然不会想着去刷手机。



无论学什么,都要知道为什么学

第三步: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拒绝一切干扰!
方法1:手机丢到看不见的地方,如果手机瘾特别严重,去一个地方学习干脆就别带手机。
方法2:去到学习人群多的地方。比如自习室、图书馆、咖啡厅等。
方法3:和有共同学习爱好的人抱团取暖,互相监督,激励。看着别人进步神速,你也不好意思龟速前进对吧。
这点我特别有感触。上大学时,每逢考试,在寝室里看半天学不进去,到图书馆和自习室,看别人都在认真学习,自己也不甘落后,很快就进入状态了。

第四步: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开始。
突然戒掉手机,一下子到学霸状态,说实话,反转有点大。再加上对自己学的东西不感冒,很可能又回到刷手机的状态。谁愿意抱着一堆无聊的东西学啊,这不是违反人的天性么?
在学习内容选择上,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开始。比如你喜欢读小说,那就选几本经典小说来读;你喜欢历史,那就开始看历史书籍。
总之,先把学习的欲望点燃!

第五步:习惯替代,让学习自动化
一般吃完饭,我习惯性玩手机放松下,然后开始刷抖音,看八卦,或者玩玩小游戏,特别是晚上,本来只是想放松十来分钟,结果一刷一两个小时没了。后来,有了学英语的需求,就改了个程序。吃完饭后,把刷手机改成背单词,陌生的单词理解性记忆后,很快就会有检测,反馈及时,像游戏通关一样,越背越带劲儿。


坚持了段时间,就成了固定流程,吃饭后背单词变得像起床后刷牙一样自然。
当学习变成了一件规律性的事情,整个流程就神奇的自动化了,根本不需要什么提醒,自律。
切记,不管中途有什么事情打断,先把这套流程做完,不要轻易中断。

第六步:设立奖励机制,延迟满足。
简单说就是,你特别想干什么事儿,先别干,等完成学习任务,再把这件事当作奖励,满足自己。
比如特别想买一个什么东西,先别买。给自己规定一个学习任务,完成了再买。特别想去哪里玩儿,先完成任务,再去;特别想打游戏,坚持学3个小时候后,再玩,等等。

第七步:任务清单,提醒你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有时候,你明明想学习,但是不知道干什么,这也想学,那也想学。一纠结就是半天,手机突然发来一个消息,拿起来看看。
完了,不知不觉又开始刷手机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你需要提醒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而不是临时去决定。提前一天安排好任务清单,第二天无脑执行就是了。



某个周末的日程表,安排得明明白白

PS:学习的时候,把桌面收拾干净,屏蔽一切可能干扰到你的因素。
富兰克林说:人生的幸福,不是由于很少碰到的大机会产生的,而是由于日复一日自我精进的积累中产生出来的。
少刷一点点手机,就多一点点其他的可能性!
最后,再送你三句话:
1.“想法和好的结果之间,隔着执行力这条沟,跨过去,你就是王者”
2.“时间用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3.“日益努力,而后风生水起。明日已来,始于现在。”
Contra 发表于 2023-10-30 02:42:2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的确不怪你,因为手机呢,是一个很古怪的东西。

它设计出来,就是为了让我们上瘾的。




手机都把我们惯成了什么样子?


首先,「高刺激」的状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模式,我们开始习惯让自己多任务并行。

以前的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先写个一年半载的信,再酝酿个一年半载的暧昧,好不容易表白后又要拍个一年半载的拖,最后终于步入婚姻的二手房,你的心智也差不多消耗够了,算算沉没成本,也得一起好好过日子了。

但现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极大的降低了我们抓取信息的时间和成本。

不知不觉,传达信息不再需要靠信鸽和邮车,获得娱乐不再需要靠电视和磁带,而我们,也习惯了用一台手机,就能做到越来越多的事。

所以你一边泡脚,一边刷抖音,一边学习,一边听歌,一边追剧,一边嗦粉。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是你无法分心去做的,那估计就是在王者峡谷里了……

那么问题来了,多任务并行,是不是真能提高你的效率?

这么跟你说吧,我小时候喜欢看少儿频道的鞠萍姐姐,还喜欢看隔壁星空卫视的哪吒传奇,而且这两个台还在晚上八点同时播。

给我气的。

于是我就拿着遥控器隔三分钟就换一次台(我验证了三分钟是我能还原的断片剧情的极限)自以为这样能一心二用,同时看两个频道。

结果我发现,虽然我能勉强看懂两个电视台的剧情,但我完全没有享受和沉浸在我最爱的动画片里。我的认知力全部集中在了「切换」上去。

既然这样我牺牲每天放学后唯一的 1 小时看电视时间,似乎完全没有意义。

我们的大脑很容易被所谓的「多股信息汇入」欺骗,认为只要能持续接收,同时接收,多段接收信息,就是赚到的。

这都是因为我们的生存机制,会天然地让我们追求高获得和高回报感的东西。




但事实上,「一心二用」是不存在的。认知脑科学已经证实,人脑加工处理信息的机制决定了——任务不能并行,只能切换。

那些仿佛在同时干着两件事的人,只是他们的切换速度够快而已。

据美国 Basex 公司的测算:一名普通职员每天在工作中,平均会被打断 70 次。这至少会造成 2.1 小时被浪费在「切换」的过程中。

高频快速的切换,带来的是认知资源的浪费,让大脑运转越来越停滞。

还有一点,是我们逐渐习惯了 AI 来代替我们思考

互联网的创立人之一 Leonard Kleinrock,在互联网 50 周岁之际,他的观点却是:

我们正在失去思考的能力」。

的确是这样的。

「互联网上、电脑里、硬盘里的东西,都不在你的大脑里,这样,等你开车、洗澡时,因为它们不在你的大脑里,你就没法利用它们来进行思考,没法通过它们组合出新的东西。我们思考的能力正在被夺走。」

我点完外卖没事也会想想,人工智能的发展,到底是解放了我们的双手,还是替代了我们的大脑?这点在后面的文章也会展开详细说。

如果你在放下手机后感觉无所适从,枯燥无味,那很可能是你的思考能力被手机所掠夺,感知能力被手机所封锁了。

此刻,它对你来说,几乎就相当于你的外置硬盘大脑。

信息泛滥,让人的持续专注力普遍下降了。微软曾经做过一个调查,2000 年人们的持续专注力还有 12 秒,2015 年只有 8 秒了。

嗯,我猜,2021 只有 3 秒了。

如果 5 秒内,你没有思考出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就会条件反射的拿起手机去搜索,去找百度云,去依赖这个「外置硬盘大脑」帮你解决问题。

这是个很可怕的事,不觉得吗?

你无法摆脱手机,本质上是你在害怕放下手机后涌潮般的空虚。

因为高价值流,造成了你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

高刺激流,造成了你感知阈值的提高。

慢慢的,除了手机,再也没什么能满足你。

这是许多人无法戒掉手机里「短期快感」的本质原因。




手机成瘾的 B=MAP 模型

对了,补充一下,这个「快感」,不止是刷抖音打王者的感官快感,还有那种极速获取「伪知识」的认知快感。

但,并不是没有方法摆脱这个恶性循环。



如何摆脱手机的瘾?

若是你想要戒掉什么,最根本的原理,永远只有三个: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88h8 发表于 2023-10-30 02:42:5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回答会让你脱胎换骨。
我接下来说的方法,可能会戳中你的内心痛点,多少引起不适。但它能让你做出改变,真正地放下手机,更高效率地投入学习和工作。
不夸张,我就是靠这些方法,从一个每天打游戏睡懒觉度日,手机从不离身的废材,极限转变,最终靠自己在大学里做出 50 万的项目,实习期签约多家杂志社,毕业 1 年创办公司。
答应我,死死坚持住,把它看完,并实践。
不废话了,直接上干货!
方法 1:极致反向思维戒断

首先:
    挑选一个合适的日子,放下手头一切事情。除了吃喝拉撒,就一个劲地躺在床上玩手机,坐着也行。
接着:
    把没追完的电视剧、综艺全部煲完;时刻关注朋友圈小红点,争做点赞狂魔;打开王者荣耀,今天一定要打上荣耀段位;看看抖音关注的女神又发了什么,笑成**;逛逛淘宝,冬天来了,又到剁手的时候了;差点忘了,每天 20 分钟打卡背单词,哇,我老自觉了。
好像该做的都做了,却放不下手机,时不时要拿起来看一下。
哦,没消息,关闭;再打开,没消息,关闭;打开,关闭...
直到你妈喊你吃晚饭:「玩手机能饱是不是,还吃不吃饭了?!」
你恍然大悟,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玩了一天手机,头昏、眼花,内心还极度空虚,「这 TM 不是我在玩手机,是手机在玩我啊!」
可不是嘛,手机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迎合人类需求的,各种 APP 更是如此,它们给我们营造了多少甜蜜的假象啊。
我们却总以为,自己的意志力足够强大,能与其背后团队精心设计出来的机制抗衡。可是,就连那个曾经骂我老是玩手机的妈妈,也在换了智能手机之后沉迷其中。
既然正向手段无法阻止我们玩手机,那就从反向手段着手。
我们仔细想想,我们得到的甜蜜假象,其背后的真相都是什么:
    接受了过多的信息,无法甄别筛选,造成信息过载、思维混乱;以为有监控模式,却在刷了半个小时短视频后,退出,再点进 APP 刷半个小时;为了游戏里的勋章、称号,熬了多少个深夜,玩出了多少熊猫眼;每天看似努力的学习打卡,其实只得到了碎片化的知识,并没有学到精髓。
而这一切后果,正在不断地给我们输送各种消极情绪:
    吸收过多信息带来的负荷感;长时间玩手机带来的愧疚感;浪费时间、一事无成的空虚感;自控力不足带来的挫败感;……
这些消极情绪,不会形成所谓的动力,只会促成一个更消极的心态,造成恶性循环:学习提不起劲,工作太费力,玩手机来逃避,变得更差劲。
看到这,你还觉得手机香吗?
它必须不香啊。
人总是趋向于更简单的快乐,选择逃避真相,把那些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事,尤其是很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一拖再拖。
另外,即使我现在正在写不玩手机宝典,依然觉得,能尽情玩手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所以,只是不停加重心里对手机的厌恶感,并不能根治爱玩手机的毛病,介入一定外界手法,才可真正放下手机去学习。
方法 2:持续且大量的阅

读书是最低成本的学习方式,还能降低你的刺激阈值,增强你对于手机里面的时间黑洞应用的抵抗力,当你能克制自己享受的欲望,沉下心来阅读,这对你的人生成长是很有意义的。
所以我经常给身边的朋友一个建议:要大量阅读,持续阅读。
我刚上大学时,就是个废材,每天打游戏睡懒觉度日,后来终于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开始大量阅读,持续阅读,6 年下来,看了接近 500 本(有的书会精看,有的不适合自己的书,就挑几页对自己有帮助的看)。
通过理解、实践书中的方法和理念,让我在大学做出 50 万的项目,到实习期签约多家杂志社,毕业 1 年创办了公司,回过头来,很感谢这些书中实用生动的案例、高维度的认知,真的帮助我解决了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
另外,读书是循序渐进的,你读一本书不一定会改变什么,但当你读 100 本、300 本,就一定会产生巨大的改变,而且,当你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时,你会悟到,什么是拨开云雾见青天。
方法 3:特定场景隔断

Tips:当我们用物理手法,远离手机时,如果需要查阅资料,把问题都记录下来,汇总起来查。记录问题时,有助于我们再理清一遍思路,确认自己是哪个部分不理解,会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把查到的资料,记录到问题下面,也可方便后期复习巩固。
回想一下,除了睡觉,我们什么时候会自觉不玩手机。
就是大脑默认我们不能玩手机的时候:
    看电影、听音乐剧一般不玩手机;进入考场的考生,手机被收了就不能玩手机;照顾孩子的妈妈,根本无暇玩手机。
我们逐一来分析下这几个场景。
场景一:看电影、听音乐会不玩手机,有如下原因: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