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你后悔的一次冲动消费是什么?

[复制链接]
yy8yy 发表于 2023-10-30 00:16:3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剁手一时爽,一直剁手一直爽”,每次花钱总能带来巨大的快感,但有些冲动消费,带来的却是精神上巨大的空虚,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在花钱这件事上,我们总会听到一些理性的声音:
“不仅要会赚钱,更要学会合理花钱!”
“小孩子才想花就花,成年人要该花才花!”
“学会理性消费,让钱花得其所!”
但很多时候,为什么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依然学不会“该花才花”」?

在学会合理花钱、培养良好消费观念的路上,有哪一次消费经历让你印象最深刻?最让你后悔的一次冲动消费是什么?

【特别说明】
1.我们倡导原创认真的答题精神,如回答涉及非原创内容,请获取合法授权后规范转载。
2.参与回答本问题,代表你同意授权【平安银行】在知乎站内及其他平台二次传播中使用你的回答内容,若您不同意,请明确说明不同意转载转发。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悠游桂林 发表于 2023-10-30 00:17:1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成为中学教师后工作的第1年,还没出单位实习期呢,相亲遇到了一个女的。
后来俗套的情节,女方嫌弃我工作不挣钱。
因为之前,没有过任何相亲和谈恋爱的经验。所以分手后自暴自弃过一段时间,那个时候就疯狂的想搞钱。
开了很多年的股票账户,也是在自暴自弃的那段时间,第1次开始做实盘交易。
因为一直在关注能够让自己搞钱的信息,所以后来在网上发现了一些介绍兼职的消息。
到了现场以后,小小的一间办公室里面挤满了人,工作人员告诉我,每个人要交300块钱一年的所谓“会员费”入会。
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洗刷相亲失败带来的心理上的耻辱感,于是那个时候我是完全不讲理智的。
300一年是吧,我直接交了两年的入会费,后来事实证明,根本就没有任何介绍的工作。
但是他们骗人也骗的很巧妙。会不断的给你发信息,再对应的工作群里面,每天更新不同的兼职信息,等你去报名了,就告诉你所招的名额当天已经招满了,让你第2天或者下一次再报名。
于是,你猜下次会不会有机会?
后来明白过来了,估计是我现在不长不短的人生里,被坑到的最大一笔钱了。
xiaowei2370 发表于 2023-10-30 00:17:3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有个亲戚上周给我打电话,问我要不要车,说他刚买了半年的50万的准新车,现在38万就卖。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实在养不起了。
他是开饭馆的,一个月能净赚一万,而车贷一个月一万二,本来已经入不敷出了,后来经过疫情,饭店利润直接掉了一半,每月交车贷时,东拼西凑、抓耳挠腮,实在借不到钱了,只能忍痛割肉,亏本转让。
聊到这里,后悔得要死,说不该当时脑门一热,上了豪车。明明消费不起。
我调侃他,说你一个饭店小老板,啥事情都得自己干,天不亮就干活,一直忙到凌晨,买个豪车,给谁看?
到底该怎么选车?这真是个问题。

(二)
车毕竟是家里的大件,选啥档次的车,买来干啥用,都需要慎重考虑。
其实挺考验财商。财商是啥意思?

财商指的是就是管理金钱的能力。是我们现实最需要,但也最容易被人忽视的能力。

上面开饭店买豪车的亲戚,财商肯定低,
做个小饭店老板,不能陷入一边增加收入,一边增加负债的恶性循环中,
这样永远也达不到财务自由的状态。
负债是可以有的,但只能占收入极小的比例,不能影响生活。

因为只有财商高的人,才是成为金钱的主人,让钱生钱,越来越舒服;
而财商低的人,只能沦落为金钱的奴隶。辛辛苦苦的结果,还是为钱去工作。
所以,问问你自己,你的财商高还是低?

(三)
理财专家罗伯特清琦认为:
财商高的人,收入都投向了资产;
而财商低的人,收入都投向了负债。
那么问题来了
车,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

我说说另一个朋友的例子。
我的朋友老刘,是做二手房中介的。
刚开始是骑着电动车工作,在老小区里穿梭忙碌。
两年后攒到一笔钱之后,果断买了一辆二十多万的车。

问他为什么,他说:
“我这个行业,是轻资产,唯一能证明自己的实力的,只有车。为了让客户放心,也为了做更高端的物业产品,必须努努力买辆好点的车”。
从此之后,他差不多两年就要换一辆车,
现在已经开上了卡宴,专做别墅买卖了。

(四)
我的开饭馆的亲戚,买了50万的宝马,日子过得狼狈不堪;
而这位买卡宴的房产中介,却蒸蒸日上。

同样都是买车,为何结局如此不同?
同样都是超出自己能力的消费,谁的财商高?
同样都是豪车,车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
资产和负债,到底怎么区分?

其实很简单,
如果买车能让你心情愉快、身体舒服、节省时间、获得认同,最终增加了你的收入,那么车,就是你的资产;
如果买车会让你鸭梨山大、用的很少、平添支出、画蛇添足,最终并不能增加收入,那么车,就是你的负债。

用罗伯特清琦的话说:
资产,就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的东西;
负债,就是从你口袋把钱拿走的东西。
财商高的人,把收入都变成资产,然后躺赚;
财商低的人,把收入都浪费在无所谓的消费上,而且背上了一堆外债
如果从资产的视角来买车用车,让它最终产生的现金流大于买车和养车的费用。
就是高财商的做法。只有这样,你才会变得越来越有钱。

做房产中介的朋友,就是把车当资产来买,所以如虎添翼;
开饭店的亲戚,买的不是车而是每月要支付的负债,所以狼狈不堪。
也就是说:车,既能是资产,也可以是负债。就看你怎么利用它。
如果用它做生意、体现实力、建立人际关系、获得更好的资源,那车就是资产。
如果只是买了之后图一个心理安慰和炫耀谈资,
你每月还得停车费、保险、保养、油钱往里扔,买了还要亏一大笔,那车就是负债。

总之,资产和负债,在一定时间维度和使用场景上,是可以互换的,就看你怎么用去它。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一句话:
不该花的钱,咱一分钱也不花。
但该花的钱一定要花,因为这是花在了资产上;
让车为你创造收入,而不是为车去月月买单。
这也是《穷爸爸富爸爸》倡导的“增加资产,减少负债”的原则。

(五)
中国人买车有四个特点:

  • 首先是更加看重别人的建议,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同;4S店里,经常见到一家老少一起决策,中国人买车希望能给家人带来更高品质的生活和舒适的享受,或者把家看作一个共享温馨的场所。同时,中国人买车希望得到同事、领导、朋友一直的认可。这跟西方“追求个性独立、自主和成就”完全不同。
  • 其次是中国人把车看成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好面子,虚荣心对消费的影响更大;“面子”是中国文化的潜规则。好面子在买车上的表现有两点:1是中国人更热衷豪华品牌。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主和高管,在购车时都有商务接待功能。更高概率会买豪华品牌车。来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2是普通消费者也倾向于豪华品牌的入门车型。同时对外观、空间和配置等外在表现有更高的要求。
  • 第三个特点是中国消费者更追求安全感。对成熟品牌和成熟车型的信任度更高。
  • 最后一个特点是贷款买车越来越流行。大家都愿意借银行的钱来买一些大额的产品。如房产如汽车。
(六)
这些特点决定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买车的决策其实是比较重。
其实就是深度考虑到资产和负债的区别之后,做出的理性决策。
这就是高财商的体现,会让自己越来越舒服,也让自己的钱包越来越鼓。

而且因为是审慎选择的结果,买到的车的使用效率也是最高的。
这样折算下来,比打车或者坐地铁坐公交,要划算地多。

前面冲动消费后面后悔抱怨的,大多是喜欢攀比的年轻人。
这就是管理不了财富的体现。
买到的车不合适,只能扔家里,或者豪车发挥不了社交功能。最终反而得不偿失。

买车这件事,集中体现了恐惧和贪婪这两个驱动力。
恐惧让你拼命赚钱
贪婪让你想买更好的车;
这会让你陷入老鼠跑圈的死循环。

只有秉承该买才买的理念去买车,按照资产的方式去用车,你就一定不会后悔。
因为车是你的资产项了,而且是使用率极高的资产项,它为你创造的机会和现金就越多。

如果确认了要买车
在房、车这种高频率使用的、资产类、社交类的产品上,我的建议是
——“要力所能及买最好的”。
这里不是让你只有10万就去买50万的车,而是车价尽量不要超过两年的收入。
这样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品质。

比如年薪30万,就可以买50万的车;
年薪50万,就可以买100万的车;
用车帮你加速提升人际关系的搭建,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如果暂时没有大额资金,但日常有现金流,可以考虑用平安银行的新车贷。
申请简单、利率低、额度高,门槛低。

除了燃油车,而且紧跟潮流,上线了新能源车入口,
为时尚人群提供购买新能源车和电池配套的金融分期服务。
平安银行倡导和引领理性消费的同时,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
真正支持你在热爱的领域“该花才花”。

不该花的钱,咱一分钱也不花;
但该花的钱,一定要花。
最后提醒下,请根据个人实际偿还能力进行借贷。

THE END
哎!啥都不会 发表于 2023-10-30 00:17:5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要我说,只要是冲动消费,没有不后悔的。
但让我后悔的不是买到的东西性价比低或者用不上。事实上我有不少次冲动决策之后得到的结果都还不错。
比起结果,【冲动消费】这个行为本身更值得思考。
<hr/>人为什么会冲动消费?
说简单点,是被忽悠了,被卖家描绘的美好可能骗了,是被氛围给拱到点儿上头了。
但是认真点去思考,一切冲动消费都源于对自我错误的认知。
举个真实的例子。
我大一的时候跟室友一起去逛商场,进了一家专柜,看到一条很瘦的浅色牛仔裤,喇叭型。
说实在的,那个造型有点土,而且也不是很适合我,因为我大学时候腿子是真粗(当然后来也一直没细过),而那条裤子不但是浅色,还紧身。
但是在柜姐的簇拥下,我硬是穿上了那条裤子。
在商场有拉长效果的镜子前面照了很久,加上旁边的柜姐各种吹,室友也鼓励我买下来可以作为减肥激励,我就一时冲动,刷卡了。
我现在都记得,那条裤子1500。
我那时候一个月生活费也才1200。

到现在为止,9年过去了,这都依然是我买过最贵的一条裤子。
并且,9年过去了,那条裤子的吊牌都还在。
大学期间是一直没瘦下来,没条件穿;
毕业后瘦了不少,但是这条裤子也土到我没机会穿。
说实在的,到现在,买裤子的那些钱我早就释然了。
但是直到现在,那条裤子我都没舍得扔。
不是因为想着以后还有机会穿上,而是以此为戒,提醒自己:
第一, 你有能力买,也配得上几千块的衣服;
第二, 但是,不要幻想,认清自我,拒绝乱花钱。
1500一条的裤子能买么?能。
别说我现在能赚到钱了,就算我依旧收入不高,只要这条裤子真的适合我,真的质量好,真的喜欢,那买就买了,借钱也要买。
是的,借钱也要买。
人生苦短,喜欢的东西寥寥,能遇到真正适合的更不多。只要自己有本事,钱花了可以再赚,喜欢的东西没了就没了。在这方面我是完全的“消费主义”。
但是。
如果这条裤子不适合自己,如果你只是因为某种幻想或者冲动,甚至只是因为打折、价格低廉,就上头想要掏钱。那真的,听我一句劝:
别说花钱了,白送的也不应该收。
本质上来讲,这甚至不是消费与否的事情,而是一个人能否做出正确取舍的问题,是一个人脑子是否清醒,是否了解自己和自己真实需求的事情。
你花的钱,是否真的该花?还是仅仅为了一时的幻想、冲动而花?
你花出去的钱是真的在为你服务,还是在为商家服务?
真的劝大家想想明白,不要在屡次冲动消费之后就总觉得是商家太狡猾,是自己太单纯,是一时上头云云。
根本没那么简单。
如果你真的经常冲动消费,不管是不是会后悔,都应该好好静下心来想想,是不是自己对自己一直有一些错误认知。
比如,穿了xx会变美,吃了xx会变瘦,买了xx会有钱。
是不是从来没有正确认识过自己本身,也没认识过自己的真实能力边际。
你是不是在自己骗自己。
比如我,过去真的一直沉浸在我会变瘦+我很勤快的幻想中,是真心的。
大学花了小4000报了个化妆班,以为从此以后就可以走上颜值巅峰,还可以出去当化妆师赚外快。
结果上了课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是这块料,上了几周就不去了,连化妆箱都扔在那边没脸去取。

刚毕业工作为了兴趣买的篆刻套装,现在5年过去了,一次都没用过,连包装都还留着,放在角落里扔了可惜留着也没用(有人要的话出邮费我就送);

一个脑子发热买的电动洗脚盆,满打满算用了三次,连送都送不出去。
但是三五百的东西直接扔了又觉得舍不得,就只能在卫生间积灰。

这些冲动消费现在回头去看,花的钱都是小事,但是花了钱之后反复的后悔,一次次从期待到失落的过程,以及下一次重蹈覆辙的自我欺骗,才是最可怕的。
说白了,我会买那条裤子,根本不是什么人忽悠我,而是我在骗我自己。
明知道自己腿粗,还硬要买紧身的浅色裤子,骗自己说以后会减肥成功的,瘦下来再穿一定很好看。然后一个上头就花钱。
真的幼稚,也真的没必要。
<hr/>当然,冲动消费也不是都是错误选择。
比如之前脑子一热买的阅读架,原本只是为了拍照好看,实则利用率极高,完全提高阅读效率;
还有和爸妈在饭局上听别人炫耀孩子买的东西,虽然当时刚工作真没多少钱,但还是一时冲动立刻给妈妈下单了新手机。虽然之后还了六个月的分期,但值得。
但饶是如此,我还是在慢慢学着克制自己冲动消费的行为。
哪怕偶尔会有意外之喜,哪怕我现在的经济状况已经容得下一些简单的错误结果。
为什么?
因为【冲动消费】这个行为背后隐藏的,其实是非常不成熟的对自我的【无知】。
因为无知,所以很容易被环境蛊惑,很容易做出冲动的错误选择;
因为无知,也不想要花心思去了解自己,去反思自己,就会一次又一次随波逐流,被外界影响做出不合适自己的决策。
你的决策不合适自己,就只会合适于商家,合适于别人。
一旦纵容这种思维,带来的不良影响远比损失一点金钱要严重得多,也要深远得多。
而且这件事在当下的社会,尤其重要。
因为商业对我们的生活入侵太严重了,各种宣传洗脑也真的太严重了。
不买口红就是不爱我;每个女生都应该拥有一支斩男色;
每个大城市的女孩都一定要拥有一件奢侈品;
买xx一定要买贵的;xx可能现在不适合你,但是以后一定会适合;
现在不买就没了;潮流男生一定要买最新款的鞋;
五一十一圣诞元旦,错过一次后悔一生。
你意识到了么?他们正在用各种话术左右你的决策。
你是真的需要那么多口红么?
奢侈品对你来说真的必要么?
男生就一定要穿新款球鞋么?
你所做出的决策,到底是你自己想做的决策,还是别人想要你做的决策?
说实在的,我这人在花钱方面的观点一直都很大度。
超前消费、愉悦消费、为了享受而消费,在我看来都没错。
年轻女孩想要买衣服,男生想要买鞋,像我这样的小镇青年想要出去旅行多走走看看,甚至为了面子花钱,在我看来都不是什么问题。
钱而已,本身就是为了人服务的。
当然了,小心翼翼攒钱,为了养家而过得相对寒酸,穿很便宜的衣服鞋子,吃朴素的食物,我也觉得完全可以理解,完全没问题。
每个人的追求,想要去往的方向,内心的欲望都是不同的,不必苛求一致。
但是,
这一切的前提,一定是理智规划下的消费,该花才花,让金钱和消费为自己服务,悦纳自我。
而不是盲目消费,不是被别人牵引着消费。
比如,在大额消费前问自己:我真的需要么?有替代方案么?不买会怎样?
比如,在买衣服前问自己:我衣柜里的其他衣服可以与之相配么?买了之后可以在什么场合穿?我出席这样的场合机会多么?
比如,在打折促销的冲击下冷静半小时,再去看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那些仅仅只是便宜的东西;
比如,在买耐用物、高频使用物时花大价钱买好货,在一些低频率使用物上省钱。
等等等等。

就像平安银行推出的悦享白金卡通过实际行动所提倡的理念:
该花钱的时候,可以通过悦享白金卡消费并换购各种视频平台的VIP月卡,可以去吃爱吃的东西,去健身去旅行;
该省钱的时候,终身免年费,超值换购冰淇淋券、喜茶券、运动券等等。
支持年轻人不设限,能省会花,自由选择,品质优先。
<hr/>成熟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可以正确控制自己的欲望。
不是约束,也不是压制,而是控制。
有欲望,没问题;
想花钱,也可以。
但是得分得清,什么欲望是值得满足的,什么钱是该花的,什么不应该。
大钱可以花,小钱可以省。
想花就花不叫能耐;该花就花才叫本事。


像这张海报里说的,只为跟风打卡花钱办健身卡,就真的没必要;
但是如果你是为了健康,为了身材,哪怕像我一样只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动一动开心开心,也值得花钱。
你得自己想明白。
最后。
消费本身并不需要后悔,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学会塑造正确的消费观。通过一次次消费的体验,在过程中学会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缺点和欲望,从而学会从“想花就花”到“该花才花”。
现在再回头去看当初的那些冲动消费,觉得不后悔,也没必要后悔。不是因为买的东西都“值得”,而是学会了把【冲动消费】这件事本身当作成长所必须付出的学费。
与君共勉。
最后的到最后,还得提醒大家一下子,一定要根据个人实际偿还能力进行借贷啊啊啊!
agou 发表于 2023-10-30 00:18:4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让我极度后悔的一次冲动消费是五一假期订酒店的事。
一般出去玩或者出差我都会选择常住的那两家,这次订酒店的时候突然刷到一家网红客栈,这家的装修风格非常别致,于是我脑子一热就订了这家店。
然而,订的时候有多冲动,住的时候就有多后悔。
先是前台操作不熟练,等了很久才把入住手续办好;紧接着发现没有电梯,只能自己把行李扛上三楼;一进门看到门上的安全栓是坏的,只好要求换个房间,但被告知没有空余房间了,只能将就。
好不容易调整好心情,没想到洗澡洗一半又没热水了,前台解释了半天,大意是过了凌晨会停止热水供应。
一顿操作和等待后,我终于洗完了另一半的澡……
能忍的都忍了,不能忍的也忍差不多了,总不会再有什么幺蛾子,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
这家酒店紧贴着马路,关键是,酒店的玻璃是单层的,这意味着几乎没什么隔音效果。
凌晨一点,躺在床上的我却犹如流落街头,伴随着汽车压过马路的声音、刹车的声音、鸣笛的声音,我真的后悔了!
当我被噪声折磨的快疯掉的时候,突然就传来酒醉的行人踉跄的歌声:
“就让这大风吹,大风吹,一直吹,吹走我心里,那段痛,那段悲……”
我一下子被逗笑了,也好想让这大风吹,一直吹,吹走我心里,这段蓝瘦香菇的后悔……
苦中作乐,我竟然停止了抱怨,开始想着总结下经验教训。
起身,开灯,打开手机app,点开这家店的评论区,差评区清一色的在说这家酒店隔音极差、徒有其表,还有好几个评论反映服务差;
再点开好评区,稍微往后刷一刷,就会发现,表述非常相似,评论附的图片都一样的高清,这很可能是酒店找的水军。
为什么一向谨慎的我,竟然没有仔细看一下评论区?一向抠门的我,怎么就冲动消费了?
冲动消费(impulsive buying)是指突然的、自发的、无计划的想要购买某件商品的欲望(Faber, 2010)[1]。
与经过考虑的、事前计划过的购买相比,冲动消费时,我们理性的消费决策模式被打乱了,我们所考虑的不是这件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购买这件商品时的欲望和乐趣。
Baumeister(2002)[2]的研究指出导致冲动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同购买目标之间的冲突。
以订酒店为例,我想达到的目标有很多个,我不仅希望得到好的服务,还希望满足我的审美需求,另外最好还能达到省钱的目标,但在我选择酒店的过程中,这些目标就可能会出现冲突,比如往往一分价钱一分货,再比如,服务到位的连锁酒店可能没有民宿的装修美观独特。
当这些目标发生冲突时,我们就可能被当时的情绪支配,做出一些非理性消费的决策。
当我看到那家装修风格独特的网红酒店时,我的很多期望目标产生了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能最先满足我情绪需求的那个目标占了上风:“这家酒店装修很好看,我可以拍美美的照片”,这种情况下,我不自觉地忽略了酒店最重要的使用价值是供人休息,而不是供人观赏。
如何克服冲动消费,做到该花才花?


  • 做最重要且最想要的选择
在消费前,把需要考虑的要素根据重要程度列出来。这样做,可以确保我们在花钱时不被一些无关紧要的因素诱惑,做出损害核心需求的选择。买一件东西前,越是清楚自己最想要什么,就越不容易冲动消费。
对于女生来说,越清楚自己要买一件什么颜色、什么款式、怎么用来搭配的衣服,就越不容易冲动消费,花那么多钱买一堆压箱底的东西。
做最重要且最想要的选择,才能告别冲动消费。
2. 进行反向思考
当我们产生一种想要消费的冲动时,出于证实性偏见,我们会不自主想出各种去买的理由,这时候,就需要反向思考:有没有什么不买这个东西的理由。
我听到过最离谱的冲动消费是擅自买一只猫咪给自己女朋友,结果就是冲动消费,没几天就后悔了。买的时候一心就想着女朋友看到这只可爱的小东西的时候会多么开心,却没有反向思考,如果买了这只猫咪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照顾它。
3. 谨防环境中的冲动因素
某些购物场景也会增加我们冲动消费的行为。比如有研究就发现,当我们和朋友在一起购物时要比和家人一起购物时更容易冲动消费。
这可能是因为在跟朋友一起时,我们会更在乎面子而不小心花更多的钱,来体现自己的大方、有面儿……
另外,研究者Rook(1995)[3]等人发现,价格是促使消费者冲动性购买的第一因素,价格的低廉容易使消费者忽略它的实用性,而导致冲动消费。
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消费的窘境,一方面感觉自己已经步入社会,不太好意思再跟父母要太多钱;另一方面又确实会有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比如租房子,购置很多生活物品等等。
这样,由于缺乏资金,当看到廉价的商品时就更容易陷入冲动消费的陷阱:
看见街上贴的租金很便宜的房子就忍不住去租,却忽视了便宜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看见打折的电脑,就冲动地借钱买下来,却没有好好考虑性价比……看起来图省钱,但长远看,却是在冲动消费,浪费金钱。
这时候,临时跟银行借一些钱作为生活费用就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假如自己手头能用来换新电脑的钱只有三千,只能买到廉价却不好用的电脑,如果跟银行借两千,分期来还,就能买到五千块性价比高的电脑,看似多花了一点,从长远看却是更理性的消费。
当然,一旦涉及借钱之类的行为,越是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谨慎决定,小心会陷入新的冲动消费中,做到该花才花。
但如果我们确实有贷款的需要,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现实需要来进行选择。平安银行刚好出了一款“智贷星”的产品,类似于一个智能机器人,在你申请贷款时,它会指引你填写相关资料,智能推荐出适合你的产品及贷款方式等,而不是一味用低利率吸引贷款,比如你需要贷款的金额比较小,并且希望快速申请,随借随还,那么它就可能会给你推荐额度小于五万的平安智贷,真正支持你“该花才花”。


总之,理性消费,该花才花,才能收获品质生活。
最后还是要严肃地提醒大家:请根据个人实际偿还能力进行借贷。
bebe861011 发表于 2023-10-30 00:18:5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真是让我唤醒了一次不太美好的回忆。
那是我大三的时候,周围有个宿舍的同学是个摄影大神,那时还流行用人人网,他随便拍的照片放到网上都可以吸引一堆流量量和点赞,偶尔还能出去帮一些团体拍照赚点外快。所以我当时羡慕的不行,然后居然鬼使神差的误以为自己也有点摄影天赋,再加上一些虚荣心作怪,一股热血上头,就买了一台近万块的单反相机。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背着相机出去拍了两三次,硬着头皮修了半天照片都找不着感觉,然后终于放弃了这个昂贵的爱好。
那台单反也一直被我闲置到现在,为了写这个回答我还专门去杂物间翻了出来,拿出来后满手都是灰。



我平时经常在网上声讨消费主义,那也是因为我也吃过亏的,所以我现在要买大件商品尤其是电子产品的时候,都会好好冷静几天,下单前再询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真的需要这个产品吗?
我真的配用这个产品吗?
我真的能用好这个产品吗?
要是回答都YES,才能踏踏实实的下单,要不然多半会买完几天就后悔。

而今天,由于网络的发展,年轻人非理性消费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每个月都有电商平台搞的购物节,他们会依据人性的各种弱点,针对性的设计营销话术来吸引消费者下单。
你如果焦虑不自信,那就说“买了这个XXX,你就是女王”、“使用XXX,拒做油腻男”;
你如果想要炫耀,那就给你一键分享朋友圈的功能,让你好好体验下朋友圈富豪的感觉,让你沉浸在“我上个月居然买了XX万,我消费能力太强了,你们都来点赞吧”的幻觉之中。
所以啊,很多时候我们消费都不是在消费商品本身,而是在消费一种资本为我们营造的美好幻想,以及自我成长、自我跃迁的梦境。
为了更加接近这类幻想,我们会购买一堆本来不需要的东西,甚至有一些人每天生活的核心动力就是这些幻想。
如果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去支撑这些非理性消费,也就罢了。更多的人,是花了不该花的钱后,导致无法实现积累,无法再把钱投入到真正需要用到的地方上去。

所以我现在比较崇尚的消费态度,就是注重实质,该花的绝对不省,不该花的坚决不花。
举个例子,旅游的时候就坚决不去所谓的网红景点排队打卡,不值得为了晒一张朋友圈照片而浪费宝贵的时间和金钱。而我本身又特别注重游玩体验,所以旅游时在一些好玩但需要付费项目上,都不会省钱。
再举个例子,很多人想做自媒体的时候,都会去报一些自媒体课程。这些课程往往一开始就先让你把设备准备好,比如买一些高级的电脑,最好再付费去买些花里胡哨的编辑和剪辑软件,然后美其名曰“提高生产力”。但据我了解我周围做自媒体比较成熟的朋友,包括我在内,用的最多的软件也也就是word和txt,根本不需要多么高级的设备和软件,所以工作用的电脑就是一台非常普通的台式机。但是在键盘上非常的挑剔,都是上千块的机械键盘,因为直接和工作效率和工作体验相关,所以这种钱就花得很畅快。


这个道理在创业投资领域也同样适用。
我有个正在创业的朋友,是做设计工作室的,已经小有规模了,他们团队小伙伴经常和我吐槽说出差时住的不好,公司场地也比较LOW,但不过这都不影响公司生意,因为都是网上接单和沟通,不存在门面和接待客户的问题。同时员工薪水给的极高,每个人都配备顶级的苹果电脑和高级桌椅。
这就是比较精明和理性的投资方式,把钱用在可以实质提升生产力的地方,而非无意义的门面之上。
但如果创业期间遇到该花钱、但短时间又无法筹集资金的情况,可以考虑平安银行推出的“新一贷快贷”产品,可以根据不同的客群、不同的行业,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利用各种科技手段来满足客户的诉求,比如通过科技化赋能完成全流程的线上服务,资料齐全最快15分钟搞定。



创业的时候,没有必要为了租一个好视野的工作室而花冤枉钱,但是遇到可以带来更多潜在资源、发展机会的地方,就有必要把钱花在这些该花的地方。这时可以好好利用下平安这类金融科技企业提供的定制服务,来让自己生意更好的运转起来。
最后,今天我们很多人已经对消费主义和过度借贷有了很强的警惕性,这是好事情。我觉得还有几个标准是可以用在消费判断上的:
1,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而非过度负债消费的;
2, 出于个人实质需要的,而非炫耀和面子的;
3, 可以实实在在提升生产力的,而非满足阶层跃迁幻想的。
4, 即便使用了借贷类的金融服务,也一定是在个人能力范围内的。
有了这几个意识了,冲动消费想必也会大大减少。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