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大陆的代工厂取代不了富士康?

[复制链接]
Rcpchina 发表于 2023-10-28 14:46:1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中国大陆的代工厂取代不了富士康?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txsj 发表于 2023-10-28 14:46:3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产品的总装代工厂简称FATP (Final Assembly, Test and Packing),是产品的最终组装,测试和包装地。苹果产品的FATP在17,18年之前被台资垄断,18年后慢慢有陆资打进,具体原因和过程后面另讲。但到现在为止,台湾代工巨头广达,富士康,和硕,仁宝,东聚,玮创,捷普(伪美资真台资), flextronics这些都还是苹果的基本盘。
要分析为什么大陆难以取代台湾做代工厂,首先要理解FATP的性质。FATP并不等于代工厂,更不等于供应链。只有最终产品,也就是苹果商店里能买到的那些产品才是FATP。从产业链的角度上讲,一款电子产品的供应商(代工)大致分为这么几类:

  • 原材料,比如用于生产金属外壳的铝锭钢板,塑胶制品的颗粒,面板的玻璃,各类胶带,泡面的原材,这些原材虽然利润率未必多高,但强在供应量巨大,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产品周期长,进入门槛高,因此属于食物链的中上层,这类原材供应也基本被美,日,欧公司垄断,原材料这部分国内是短板,没办法。
  • 结构件,也叫enclosure件,比如外壳,螺丝,切割好的面板,包装盒,补强板以及胶带,泡棉,导电布这些。这些东西的技术含量相对不高,成本控制的非常严格,属于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因此国内厂商有很大成本优势。苹果供应链里来自中国本土的部分大部分都是这种做胶带切割,包装盒制作,简单金属零件加工的供应商。 原因无他,可以做的很便宜。难度稍大一些的比如电脑手机的housing,转轴, 则是台资为主,大陆为辅。
  • 模组,就是总装厂买来直接装进系统里的部分,比如摄像头,屏幕总成,键盘,触摸板,电池,音箱,马达这些。这部分属于技术和资本双密集的产业,因为量大利润也不差,是供应链竞争的一个热点,有一些国内本土企业实际上已经做的很好了,比如比亚迪,立讯,蓝思,欣旺达这些。所谓的国内苹果概念也往往讲的是这些,总的看大陆公司份额能占到3成吧。
  • FATP(final assembly,test and packagin),也就是狭义上的富士康代工,是把上述第二,第三类的材料买回来,在产线组成最终产品,并测试,包装,达到可以销售的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代工厂实际上并没有制造出新的东西,纯纯的劳动/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可能一部iphone最终代工厂获得的利润也只有本身价值不到1%。 打个比方说,enclosure厂商卖的是瓷砖水泥,模组厂商卖的是家电家具,FATP做的就是装修队,把这些按照业主的要求买来装好。
按说劳动和资本密集本该是大陆厂商的强项,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被台湾降维压着打呢?这必须要提FATP的特殊性。那就是,再别的类别供应链里,你做的东西,没做好可以扔掉不赚钱。但如果你买来东西组装产品,如果组不好,报废掉的东西是要赔偿的。
如果是前三类供应商,一批材料的良品率低了1个点,比如从99%跌倒98%,那就约等于利润少了一个点,无关痛痒。但放在FATP,你组好一部手机赚1美元,但如果你组坏了一部手机,而且很不幸为了维修只能报废一些或者全部零件,那你就要赔偿1000美金。这下之前组的1000台手机都白干了。而苹果产品又是出名的要求高,一点点小的瑕疵都会被判为不良报废。因此对于代工厂而言,真正要命的是组装测试的良品率,而保证良品的的关键是质量管理,而且是成本较低的质量管理,这才是以富士康广达和硕为代表的台资企业的牛逼之处。题外说一句,虽然大家都说富士康是血汗工厂,工人待遇很一般,但他们的中底层管理中坚,也就是所谓的台干待遇可是一点都不低,远超国内代工厂同等级的收入,离职率很低,因为富士康知道,这批台湾管理人才才是他们竞争力的根本。
代工厂的管理难在哪里?从苹果的研发流程来看,代工厂的工作分成两个阶段,前期是新产品的试产,也就是NPI(new product introduction)是投资花钱的部分,后期是产品的量产出货(MP),也是赚钱的部分。
量产的核心是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减少良率。如果说这部分工作国内代工厂靠拼命挤压基层还有一战的资本,那么NPI阶段就完全拼工厂的管理能力了,而且对于苹果或任何一家甲方而言,代工厂只有做NPI才有资格做MP,二者是高度绑定的。逻辑也很简单,如果大家都想吃肉不想啃骨头,苹果也找不到人愿意做NPI了。
NPI之所以难做,主要是为了赶上市,NPI的生产时间短,劳动强度大,同时因为没有量产,所有的测试,组装治具都没有定型,很多依赖手工和经验,整个产线的保密要求高,最重要的是生产的种类繁多,需求变化大。
苹果的产品设计会在NPI阶段采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并行研发,同时设计也便做边改,很多物料在产线上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试错。这就要求工厂一方面要有极强的前瞻计划性和执行能力,同时又能随时对生产计划进行更改优化,想象一下就是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卡车上,边开变更换零件,甚至要在某些车辆腾空的间隙把轮子也换了,这样的试产模式对于没有经验的管理层而言简直就是灾难。
代工厂同时还要在试产阶段尽量把量产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或者定义出来,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按现有的良率在进入量产以后能不能赚钱,良率改善的空间在哪里,有多大,否者一不留神就会亏本。
简单讲,在进入量产之前,代工厂会跟苹果的运营团队进行谈判,根据试产的状况和未来的改善计划,定一个可以接受的良率,比如95%,这个95%就是富士康在每一台iphone上能赚到1美金的基础。如果实际的良率只做到了94.5%, 根据之前所说的1000倍杠杆原理,富士康可能就完全不赚钱,如果良率只有94%,那富士康就会赔钱,如果是93%。。。不好意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代工厂发现良率低了一个点,他们会选择会停线解决问题,停线的损失也往往是天文数字。
但反过来,如果良率高了一点,比如95.5%,那富士康的收入可能就会翻倍。如果能到96%,富士康可能收入达到预测的十倍。如果达到97%。。。。同样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苹果肯定会重新签良率合同的。
这种情况下,代工厂的竞争就是赤裸裸的良率竞争,大陆代工厂的良率只要低一点点,哪怕只有总体0.5%,那就会完全被排除在赛场外。而很不幸,良率这种事,只有做的越多才越有经验,因此富士康才会在这方面登峰造极。
从07~18年,苹果在中国的供应链属于高速增长阶段,产品的95%以上都是在大陆的台资企业进行代工,这也在苹果内部引起了供应链安全的大讨论,这个争论在18,19年中美贸易战的阶段达到了顶峰。运营团队极力推动发展中国以外的供应链系统,以预防中国政府对美国企业的可能的报复性制裁。但不久之后的疫情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首先是预计中的对美反制没有发生,中国政府不仅没有难为苹果的供应链,反而各地对于果链的政策支持有超国民的待遇。比如在2020年中,疫情爆发,也是iphone12的关键节点,本来大量的美国工程师计划中要在工厂完成关键技术支援,但因为中美航班全面停运,在没有商业航班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甚至专门安排了特别航班和酒店让美国员工可以来出差(当然普遍实行至少21天的入境隔离),让当年以及后面几年中美基本停航的情况下,苹果新品发布几乎未受影响。苹果高层在内部的年会上也非常真诚的认为对于投资环境,贸易自由以及政策恒定性这些方面,中国政府比美国政府强了太多。
2020到2021年,因为中国防疫的成功,不仅讨论中的供应链外移没有人再提了,本来去东南亚,南亚投资的供应链也都亏的血本无归。所以人们一度觉得果链外移的话题可以终结了,然后迎来的2022年的上海FC。
上海FC的几个月,对于整个苹果产业链的打击是巨大的,比如广达是mac电脑的最大组装厂,一口气停产3个月,昌硕代工的手机,以及很多上海供应商都被迫中断。后来又有郑州工厂的停工,让苹果供应链单一的带来的风险集中爆发,影响了整年的营收。再加上俄乌冲突带来的中美脱钩话题,此处就不展开了。叠加台资在大陆投资的风险也在上升,因此2022年的果链转移已经不再是纸面上的讨论,而必须执行的计划。
代工厂的转移并不是关掉大陆的工厂,然后找越南印度的企业建新工厂。简单的讲一下框架,就是在大陆的台资代工厂把业务个工厂逐渐转给中国本土企业,由大陆厂商继续做原来台资的代工工作,同时富士康们则拿着钱去东南亚和印度再建新的工厂,招收本地员工,那么在事实上,苹果在试图打造两套并行的供应链:大陆工厂继续在大陆的代工,台湾人去东南亚建新工厂的代工。
这个策略对苹果而言,保证了供应链的安全,两条腿走路,即使有一条供应链受影响,另一条仍能保证正常运作。对台湾也是好事,大陆企业不断进步其实已经威胁到了他们在大陆的生态位,再加上台海潜在的政治风险,搬去东南亚也不是坏事。对于中国企业其实也是一件好事,是全面打入苹果供应链的好机会,因此从2021年末到2022年,你会看到一系列关于苹果代工厂的收购案例,无一例外就是大陆公司接受台湾的工厂,或者拿到了原本属于台湾工厂的订单:比亚迪拿到了ipad的订单;闻泰拿到了macbook的订单;立讯拿到了iphone的订单,又买下了广达的手表工厂和业务;仁宝向某大陆公司出售自己的ipad,watch业务,计划退出中国市场;蓝思,领益这些曾经的enclousre厂商也都纷纷拿到了一些苹果键盘,耳机,pencil这类小FATP的代工业务。因此在大陆,大陆厂商取代台资代工厂也是一个肉眼可见的趋势。
当然这一切的根本并不是因为大陆的代工厂比富士康们更强了,而完全是苹果出于供应链安全和成本的综合考量。衡量陆资能否打败台资企业的唯一标准是:能不能接到NPI。目前大陆代工厂还没有实现0的突破。
有新产品的NPI代表着未来代工利润的定价权,也代表着未来量产订单的优先权,同时也意味着苹果对其研发能力的认可和信任。这一领域的竞争在不久的未来会摆在桌面上:当东南亚和印度的富士康们建设完毕的时候,新一代的苹果产品的NPI会放在哪里?这就要看大陆和台资谁更争气了。
沈浪 发表于 2023-10-28 14:47:0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名不久前才上岗的民企HR,知道吗,我被振撼了。
这是一个东部沿海地区的化工公司,规模不大,总共200多号人,里面的一线员工大约占三分之二。
进入了这人公司我才真正认识到啥叫三班倒:早班7:00-15:00,中班15:00-23:00,夜班23:00-7:00。
工人(1)第一天是上早班,那么休息中班的时间;(2)就要去上当天的夜班,然后休息掉第二天上早班时间;(3)接着上第二天的中班,休息上夜班的时间;(4)然后第三天接着上早班,如此循环往复。
我真的被振撼了,我从来没有想像过:工人要如此每天劳作16个小时。如果不了解内情,我会坚持认为工人工资还可以,一个月大约可以到手小一万,有的岗位甚至会达到一万二三的样子。
但你能想像吗?就是这样的劳作岗位,竟然也是求而不得。本月有一名员工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公司也无意再对他返聘,然而这名员工因为不能被返聘,几次来闹。
当然公司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至少工资从来没有拖欠,五险也给上了,虽然交了最低档。十三薪也有,过年过节也给点小福利。
所以,才下飞机的知友们,对你们还在一线打工的父母们好一点,他们也许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真是使出了全身的劲,为你们撑起了一片天空。我混知乎也有些年了,我从来就没看到过这部分人的发声,他们根本累得发不出任何声音了。
陨落的流星 发表于 2023-10-28 14:47:3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年我在某省工厂采购,厂门口一个独臂大哥,见到人就下跪求别人帮帮他
胳膊在工厂干活的时候被机器给绞没了
知道工厂工人的一条胳膊值多少钱吗?
两万块
连厂门口保安都看不下去不忍心赶他,有用吗?
这种事情谁能帮?怎么帮?
劳动法的执法权在谁手里?
还问什么大陆的工厂取代不了富士康?
不如问问为什么无数工厂在践踏劳动法的情况下依然竞争不过富士康
这不就是玩游戏开挂都打不赢吗?
<hr/>多说一点吧,国内的工厂不管是做外贸的还是做内销的,大部分都只会打价格战,把自己的利润空间全打没了
一点抗风险的能力都没有,遇到工人工伤或者罚款什么的,就想办法从厂子里榨利润出来,要不就是四处花钱找关系,就是不愿意提升环境提升待遇。
很多工厂老板本来的心态就是把员工当消耗品,一旦人出现问题就扔,反正要人有的是。
有些做配件的朋友应该能感觉到,现在有些配件的成本比十年前还便宜了百分之三十左右,以前价格其实很贵,最近这些年一堆工厂土老板像脑碳似的出货,产能完全过剩,
而这些土狗厂老板自己也舍不得花钱自动化,害怕风险,就一直躺在国内的人口红利上面疯狂吸血,反正劳动力廉价,厂里选管理者的标准会整人玩人的优先,把员工当狗一样训。
在激发劳动价值这块,大陆工厂一定是全球领先。
<hr/>再来聊聊人力成本上面的问题。
很多朋友疑惑为什么工厂的人力成本在上涨,但自己到手的工资并没有上涨
老板手里的用人成本确实上涨了,只不过不是涨在员工的工资里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劳务派遣或者外包吧?
现在的劳动力市场上有一大堆劳务中介或者是猎头这种东西,它们最擅长的就是拉人头到这种没人愿意去的地方干活
很多老板很清楚,自己给的呢点钱根本不可能招来人,于是就通过这些劳务中介搞工人流水线,让人在工厂里面一批一批流动起来
劳务中介再通过各种什么乱起八糟的考核来克扣工资,很多厂的工资都是劳务公司结算,然后劳务中介再两头敲竹杠
哪怕能力再强再好的工人,也和货物是一样的,都是流水线上的产品,都和货物一样流动,而流水线追求的不是做的有多好,而是不要隔三岔五产能下降影响交付,追求的是稳定,
如果你从工厂老板的角度来看,你的员工其实只有劳务中介,厂里面的人和货物是一样的,都是流水线上流动的原材料。
而原材料涨价其实是很难的,除非原材料厂商一起涨,不然的话你的原材料涨了他就去别的地方进货了。
loyowo 发表于 2023-10-28 14:47:5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按富土康的管理模式,民企99%都得关门…
富土康严格执行劳动法,
加班按规定付加班费,就这一项,50%的民企做的到吗?
年假可以休,休不完折称成加班费,这一项90%的民企做的到吗?
薪资不拖欠,按时发工资,即使中途自离,也不会克扣薪资,这一项民企做的到吗?
当然,富土康也有很多毛病,比如一线员工人文关怀不够,面对生产压力,会遭受到基层管理者的羞辱谩骂。
针对这个,富土康有投诉机制,心理咨询。99%的民企有吗?
富土康的黑历史,当年12年前后,由于管理制度不人性化,富土康13跳,消息传到台湾省,连台湾人都受不了,搞游行要求富土康整改,别丢台湾人脸。
倒逼苹果要求供应商改善劳工待遇,严格限定工作时长,保证每周的休息时间。
这事要是发生在民企???呵呵。

富土康,血汗工厂天花板。
部分民企什么逼样,我都懒得说。
xiaohai 发表于 2023-10-28 14:48:4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上取代不难,比亚迪也可以代工做手机。富士康有的机器,比亚迪也有。
富士康有的人才,比亚迪也可以挖,也可以培养。
这些都不难。
~
但真正难的是业务,甲方公司不给你订单,甲方就认富士康。
除非你给出一个比富士康低得多的多的多的价格,甲方才会给你一些试试看。
富士康可以赚的利润,你就是赚不到。
富士康可以靠着赚来利润去做新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整合,而你就是做不了。
~
看看我们内地的产业链生态有多变态吧,举个例子:
2019年,某上游供应链乙方公司的人,因为甲方拖欠货款,潜入甲方公司老板家中榜/架事件。
由此事件爆出了国内产业链生态:
成规模的甲方公司,普遍大规模拖欠上下游产业链的钱,就是拖着不给。
你想要结账?除非你自己开口,主动打个让我满意的折扣,否则就是拖着。
你说甲方公司不给结账,上下游的那些企业业务开展不下去,到最后也会影响到甲方的业务?
不用担心,甲方公司早就给你考虑好了,他会单独成立一家财务公司,针对上下游的乙方欠款提供贷款,让乙方公司拿着欠款证明去找他贷款吧。
他欠你钱,不给,反而贷款给你,赚你的利息。
这还不是个例,这几年稍微上点规模的企业,都是这么做的。
~
为什么很多企业都以拿下国外甲方公司为荣?应为国外的甲方公司真不拖欠,说给就给。
这种产业环境下,你指望国内有人出来代替富士康?国内有苹果这样的甲方吗?
~
生意是有钱有利润,才能做下去的,科技是有钱有利润才能发展出来的。
不是憋一下,饿一下肚子,辛苦一下,吃点苦,流点血,咬咬牙关就能搞出来的。
先把生态搞好,行不行?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