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其他运动项目那么强,到了男足这里就不行呢?

[复制链接]
a2973 发表于 2023-8-3 08:37:2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其他体育运动来看,中国人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还有体育制度并不会差到哪去,为什么偏偏到了足球就不行了呢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dxking 发表于 2023-8-3 08:37:5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额,世界上商业价值最顶级的几项运动。足球,高尔夫,网球,F1,橄榄球,棒球,冰球,板球,请问中国有哪样算得上强的。
乒乓球作为我国最厉害的球类运动,乒乓球超级联赛的冠名仅3000万人民币,且无人问津。对比下印度最受欢迎的运动板球,印度板球超级联赛5年的转播权25.5亿刀,赛事价值高到不可能给单家厂商冠名,其中中国厂商vivo的5年赞助合同为3.3亿刀。明白区别了么。我国那些看上去厉害的体育项目,其实是彻底的虚假繁荣,别说国外玩的人少,就算在国内,乒乓球这种国球,也没有什么商业价值。没有商业价值的背后就是没什么人玩。当然乒乓球这种可以依靠举国体制,以体制对抗个体来获得不错的成绩,遇到世界性流行的运动,当竞争对手也热衷于研究,那不就完犊子了么。
wdwdwdwd 发表于 2023-8-3 08:38:4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说……

  • 男足并不是我们唯一“不行”的体育项目。正好冬奥会马上要开幕了,你可以看看冰球队里有多少规划球员……
  • 一个国家要在某个体育项目上产出数量和质量都足以使这个项目变得“强大”的运动员,首先要有“我们能行”的信心和“我们要行”的意愿,这样才能保证人力物力的持续足量投入;其次要对该项目有深刻认识,了解从选材到各阶段训练该如何去做。
  • 足球作为竞技能力构成最为复杂的运动项目之一,在选材和培养上最难找到“标准答案”,又是上场人数多达11人的集体项目,不可能仅靠一两个天才运动员就称霸很久。因此目前唯一在实践中被证明可行的道路,只有“广撒网,多捞鱼,边练边精选”,也就是所谓的“足球人口数量要大”,而这又要求伴随极大量的资源投入。
  • 由于各方面因素所限,中国足球无法走前述“广撒网,多捞鱼,边练边精选”的道路,导致了产出运动员的数量和质量不足,进而限制了中国足球无法达到较高水平。
下面就3、4两条多说几句。

大部分体育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要求是非常明确的,因此在选材和培养上即便没有完全确定的“标准答案”,也很容易找对大致的方向。例如:

  • 身材高大的运动员在篮球和排球上更容易出人头地,而身材矮小的运动员在体操或者跳水上更容易出人头地。
  • 同样身材高大且爆发力出色,粗壮体格的运动员更适合“把器械扔出去”的铅球,纤瘦体格的运动员更适合“把自己扔出去”的跳高。
  • 短跑谁速度快就选谁,举重谁力量大就选谁,基本不会错。
而足球则没有如此明显的倾向性:

  • 身高1.95米的人在足球场上不一定就比身高1.7米的强,否则你会错过老马、梅西这样的矮个子。
  • 反过来身高1.7米的人在足球场上也不一定就比身高1.95米的强,否则你会错过伊布这样的巨人。
  • 100米成绩提高了0.3秒肯定会对短跑更有利,但在足球场上则未必。
换言之,对于足球来说:

  • 在选材阶段不能因为“身高不够高、身材不够壮、速度不够快、力气不够大……”判断某些人成功几率较低,提前排除(篮球卡死“矮个子不要”也许只会损失5%的人才,但足球卡死“矮个子不要”可能就损失了30%的人才)。
  • 培养时也不能一味朝着“跑得更快、力气更大”的方向训练。
因此在选材时,就只能走广撒网,多捞鱼的路子,只要别某一项实在太差(比如成年身高一米五,或是百米跑二十秒),都吸纳进来,然后在培养阶段再尝试往不同方向发展(比如一个速度已经很快的运动员,是进一步提高速度扩大优势呢,还是把重点放到技术训练上呢?)。这就导致了足球运动员的培养要求:

  • 有足够多的人愿意参与和从事足球运动
  • 国家、企业或者个人愿意投入足够多的资源发展足球运动(参与的人多了,需要的场地器材多,投入必然大)
而这又与各方面的国情产生了矛盾:

  • 从参与足球的意愿上,我们既没有穷到像拉美国家那样有许多穷孩子愿意为了改变命运拼一把,又没有富到像西欧国家那样即使踢不出来后半生也不至于因此穷困潦倒。
  • 资源投入意愿方面,以国家层面为例,体育在建国初背负着证明“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的重任,而八十年代以后又有奥运夺金战略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投入比其他项目都大,出成绩可能性比其他项目都小(因为足球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最广泛,竞争最激烈),且出了成绩最多也就两枚奥运金牌的足球必然不会是扶持的重点(企业和个人层面同理,只是衡量投入和产出的标准不一样,此处不赘)
  • 社会氛围上,我们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长年以来学校教育中体育部份又持续缺位,限制了把体育作为爱好去发展的人数,而足球作为体育各项目中“名声最差”的,愿意投身其中的就更少了。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中国足球参与人数不足,资源投入不足,出不了成绩也就是必然的了。
☆飘☆ 发表于 2023-8-3 08:39:0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之所以其他项目强,是依靠举国体制牺牲大量底层运动员,拔擢出极个别精英,再利用国家资源,堆砌最好的条件,集中搞“小、单、巧,难、女、少”项目,用田忌赛马那一套弄来大量金牌,其实是虚假繁荣,是扭曲的金牌观、政绩观的产物,根本不是我国体育事业的本来面貌。
国足和男篮,才基本反应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真实水平。
woyyaizn 发表于 2023-8-3 08:39:3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说吧,同为运动,难度是完全不同的。中国出成绩的运动,普遍有五个特点,“非对抗,非力量,非集体,有技巧,非职业”,只有女排算是个例外中国体育界有五支梦之队,分别是体操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举重队和跳水队,再加上射击,就是我们的六大传统优势项目。这些项目只要圈一块地,找一批人,投一些钱,就能出成绩。当然,前提是这个成绩对你有意义。要说难度,这几项运动的难度就类似高考,只要你用对方法,类似“衡水模式”,就能取得成绩。
但男子足球,男子篮球,男子排球,男子曲棍球,男子手球,男子水球,男子棒球不是这样。这些运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了广泛多级的职业联赛,就像靠“衡水模式”拿不了诺贝尔奖一样。这些运动要出成绩,既要有国家传统,运动员的先天天赋,大规模资金投入,还要有所在区域的相对高水平。这四样,中国有哪样,你可以掰着指头数数。曾经,我们在足球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问题是,足球这个运动各国都投入资金,你投入最多是让差距不再拉大而已。何况,这种投入现在也基本结束了。
无论发展什么,首先要认清环境和处境。国家没传统,所处亚洲整体水平又这么差,足球俱乐部成立一家亏一家,运动员天赋也不行,靠什么出成绩?臆想?
obwen 发表于 2023-8-3 08:40:2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真跟我国国情有关。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蛮悲哀的事情:
越是商业化的体育项目,我国的竞争力就越差
而题主眼中的“中国的其他运动项目那么强”,可能只是在奥运会坐标体系下的强。这得益于我国的五字战略——小、巧、难、女、少。把精力放在那些冷门项目上(就是没什么商业价值的),战略性地放弃竞争度高的。
所以我们会发现,奥运会前期我们一般能牢牢占据金牌榜首,到了中后期逐渐被美、俄甚至英国赶超。
我在网上拉了一张全球价值最高的20项体育赛事的排名:


足球占了11项。刨掉足球和奥运会之外,还有超级碗(橄榄球)、F1(赛车)、环法(自行车)、NFL(橄榄球)、温网(网球)、MLB(棒球)、职业高尔夫巡回赛(高尔夫)和NBA(篮球)。
有哪样我们是真的强的?

然后我们再细分一下上面三类:
主要看静态天赋的:橄榄球/篮球/自行车
主要看群众基础的:棒球
主要看国民生活水平的:网球/高尔夫/赛车

这倒是从侧面印证了一句话: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再回到足球这一块,问题又出在三个方面:

  • 普通人对待择业领域的态度
  • 我国的体育尚未完成工业化
  • 保证从业者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怎么让家长接受从事体育事业并不意味着小孩学习成绩差?
如何扩大足球人口,加快足球产业发展?

先说第一点,这点是最难的,难在:
本质上来讲,中国就不是一个热爱体育的民族。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我们的价值观: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我相信这句话没有人反对吧?现在教育内卷卷的是啥?没人去卷体育类的吧(马术、高尔夫这种更应该被视为所谓的阶级入场券)?
而“练体育”,大家想想周围遇到的情况,是不是仅存在于“读书差”的小孩?目前的社会大环境如此的残酷,有多少家长愿意花10-15年的时间去培养一个将来还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可以站在顶级联赛舞台明星球员(只有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才能勉强回得了本)。如果练到一半不练了,又需要耗费多少精力重新回到高考的跑道上?
这就堵死了绝大部分正常家庭让小孩从小接受每周起码两次足球运动的路子(成为足球人口的标准)。
对比有足球文化的欧洲和南美。
欧洲有比较全面的福利体系,能够保证小孩子即使没有办法成为足球运动员也可以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当然,真正中产及以上家庭出身的人从事足球行业的依然是极少数;
而南美则是因为没得选,只能通过踢球来改变命运。

然后再说工业化。
足球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并不是说国家人口多就能玩得好的。
先说一组基础数字:
注册球员:
截止2019年为止,在中国足协注册的18岁以下的球员为43499人,其中男足球员35773人,女足为7726人
注册教练员:
据中国足协统计,四年间,以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的B、C、D级教练培训人数增长近38000人。但足协技术部负责人称,由于基础过于薄弱,历史欠账太多,依然满足不了校园足球、社会足球和职业俱乐部梯队快速增长的教练需求。
新增场地:
目前校园新建、改建、扩建3.2万块足球场,到2020年还将新增28545块,将超出规划50%。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这个28545是否能够顺利竣工,存疑。
足球学校: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12月,已在全国38万所中小学中遴选认定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7059所,设立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38个,遴选校园足球试点县(区)160个,在全国布局建设“满天星”训练营80个,招收高水平足球队高校181所。制定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面向近2000万在校生每周开设1节足球课、组织课余训练和校内联赛。

在中国这样的国家体量下,这些足球人口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对比,我举欧洲中国队的例子:
在2015年,英格兰全境共有1100万足球人口(那一年英格兰的人口是5479万),其中:
成年人820万(包括625万男性和203万女性)
5-15岁的小孩335万,(包括249万男孩86万女孩)
在英足总那边得到的统计资料显示:全英格兰境内共有超过1200个足球联盟,球队119000支,参赛人数180万(包括成年人和孩子)。
职业联赛:在英格兰一共有超过140个联赛、480个组别。每一年参加联赛的俱乐部数量都不尽相同,因为经常会有俱乐部加入或者离开,甚至注销或者合并重组。根据平均每个组别联赛15支俱乐部来推算,整个英格兰足球联赛系统中,有超过7000家俱乐部在进行比赛。
就全体而言,这180万人每个月都起码有两场比赛。
另外,在儿童人口中,
5至10岁的儿童有31.4%的人每月踢足球
11至15岁的儿童中有44.7%的人每月踢足球。

而在我所居住的社区,走路十分钟的路径有两所学校,都有足球场;就我看到的足球俱乐部广告就有5家之多,谷歌了一下发现约有20个;此外,还有一个大型的足球绿地,如下图所示:



足球公园,真草皮



学校,塑胶草皮

这样的足球氛围保证了英格兰职业联赛的繁荣,也基本保证了英格兰足球运动员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拿到一份符合自己身价的合同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扩大足球人口?
足协其实给出了一个比较靠谱的计划(能不能做出来另说):
中国足球金字塔体系。


以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为例:
青少年联赛共分五个级别,每年的注册球员达到了1.7万余人。如果再加上其他年龄段,那么光一个加泰地区的青训球员总数,差不多就能与全中国的注册球员匹敌。
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概率学问题:基数越大,成材的人数相对来说就会越多

但是,这又回到了我们到底拨多少经费给青训、青训怎么盈利以及如何安排没办法踢上职业足球的小孩未来的生计之类的问题上来了。
(3)难赚钱的青训产业
近年来,武汉尚文集团下属武汉三镇俱乐部与武汉市足协共建02-11年龄段市级梯队。一部分在武汉市由外教进行培训,一部分送到西班牙长期培训。国内受训规模超过600人,国外超过110人,年投入上亿元。
集团董事长刘良斌算了一笔账:“一个年龄段梯队40个小孩,能有3到4个踢中超就是很高的成材率了。现在国内球员转会费限额2000万,最多也就卖8000万。实际上能有50%的收益就非常高了。”
某中超俱乐部董事长认为,国内球员限价有利于抑制市场泡沫,但也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青训积极性。
多名业内人士称,至今仍未完善的经纪人制度对青训产业伤害很大。根据中国足协规定,球员在18岁前不能和俱乐部签职业合同,只能签培训协议。
“可能我培养了十年,最后快成材了。经纪人给家长拿钱,300、500万,家长根本抵挡不住诱惑,小孩就跟着走了。俱乐部层面抵挡青少年人才流失的办法不多。”刘良斌说,“我送去西班牙培训的孩子,根本不敢让他们在国内露面。必须要有制度防范经纪人挖墙脚。”
因此,在这个阶段,这个问题是无解的。
中国足球问题到底出在哪?中超本土球员顶薪税前500万人民币,外籍球员300万欧元,违者将重罚,出台这样严格规则是基于怎样考虑?如何看待「中国男足振兴计划」全面失败,2020六大目标全部落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