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打败孙悟空之后径回灌江口,根本和孙悟空毫无交情,但降服九头虫的时候怎么被悟空认作兄长了呢?

[复制链接]
ouyang2008 发表于 2023-10-28 09:19:10|来自:北京理工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是不是版本丢了一截?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wxw850227 发表于 2023-10-28 09:20:01|来自:北京理工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头虫故事里,悟空对二郎神说“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须之报”,确实很奇怪。因为之前,二郎神放火还烧死了花果山大半猴子。
我看了一圈,大多数答主都认为:因为二郎神手下留情了,没有把猴子猴孙都灭了,所以说二郎神对花果山有恩。
这么解释,看似合理,实在勉强,因为无法解释“悟空和二郎神、梅山兄弟称兄道弟”的问题。何况,这解释也不合理,原文也说了悟空是痛恨二郎神的。
我个人看法:二郎神帮悟空对付九头虫,和二郎神放火烧山,这两部分故事,不是同一个作者写的,这才导致冲突。



央视西游猪八戒

从众神对猪八戒的称呼来看

地位比猪八戒(或者说天蓬元帅)低的神仙,见了猪八戒后,得尊称“天蓬”或者“天蓬元帅”。
那井龙王忽闻此言,心中大惊道:“这是天蓬元帅来也……”那龙王整衣冠,领众水族,出门来厉声高叫道:“天蓬元帅,请里面坐。”
慌得那四海龙王在半空里,收了雨泽,高声大叫:“天蓬元帅!卷帘将军!休在林中藏隐,且寻你师兄出来!”
乃南极老人星也,那老人把寒光罩住,叫道:“大圣慢来,天蓬休赶,老道在此施礼哩。”
八戒按住云头看时,原来孙行者与牛王厮杀哩。土地道:“天蓬还不上前怎的?”
备注:寿星地位应该没有天蓬元帅高。但不管其地位比天蓬高还是低,都不影响分析结果
即便是地位比猪八戒(或者说天蓬元帅)高的神仙,见了猪八戒后,依然会尊称一声“天蓬”或者“天蓬元帅”。
八戒拿钯就筑,又被毗蓝止住道:“天蓬息怒,大圣知我洞里无人,待我收他去看守门户也。”
天王道:“天蓬元帅,你却不知,只因我父子受他一炷香,致令妖精无理,困了你师父,来迟莫怪。
奎木狼道:“天蓬元帅说得有理。你与卷帘大将保护你师回寺安歇,待吾等还去艮方迎敌。”
四星道:“天蓬帅近来知理明律,却好呀!”
(金顶)大仙道:“圣僧,你与大圣、天蓬、卷帘四位,已此到于福地,望见灵山,我回去也。”
猪八戒看到昴日星官时,捂着嘴说“恕罪恕罪!有病在身,不能行礼。”可见,他地位比二十八星宿低。所以,四星(四木禽星,即角木蛟、奎木狼、井木犴、斗木獬)地位比天蓬高。



张版西游记奎木狼

由此可以看出来,这些大神不管比猪八戒(天蓬元帅)的地位高还是低,见了八戒总是得尊称一声“天蓬元帅”。
然而,在这一回中,二郎神下手康、姚、郭、直四人,看了猪八戒居然直接喊“猪刚鬣”。
康、姚、郭、直道:“大哥莫忙,那厮家眷在此,料无处去。孙二哥也是贵客,【猪刚鬣又归了正果】,我们营内有随带的酒肴。”
这四人见到悟空还喊一声“孙二哥”,看到猪八戒居然直接喊“猪刚鬣”,这不是很反常吗?毕竟八戒和悟空也是兄弟呀。
你可能会说,这是因为梅山兄弟跟猪八戒没交情。
但是别忘了,后面猪八戒去单挑九头虫时,二郎神还尊称一声“元帅”呢!
那八戒几锺酒吃得兴抖抖的道:“天将明了,等老猪下水去索战也。”二郎道:“【元帅仔细】,只要引他出来,我兄弟们好下手。”
连二郎神都得给八戒一点面子,康姚郭直凭什么直接喊猪八戒的名字呢?
多读两遍康姚郭直这话,慢慢感受,你会发现,就好像是“他们刚降伏猪刚鬣”,所以说“猪刚鬣又归了正果”。(请记住这一点,下面还得用到)
还有,“猪刚鬣”这个名字,除了猪八戒做妖怪时,自我介绍时说过,乌巢禅师说过,整本书也就只有这一回中,康、姚、郭、直四人提起一次。
而了解西游源流的朋友都知道,乌巢禅师故事,是在《取经诗话》后插入的,而且时间很晚,甚至可能是通行本西游定本时才放进去。
因为虽然《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有病僧传给玄奘《心经》,《取经诗话》中也有,但宋、金时代的唐僧取经队戏、元代的平话卷《西游记》以及杂剧《西游记》都没乌巢禅师。
所以,康姚郭直直接称呼猪八戒为“猪刚鬣”,这部分非常突兀。我倾向于,这部分是演变的痕迹,也可能是后插入的。



《宝莲灯前传》

从梅山兄弟的数量来看

西游中,二郎神杨戬手下有梅山兄弟,梅山兄弟到底有几个人呢?
这不是废话吗?梅山六圣,自然是六个人啊。
先别急着下结论,我们来看看西游里是怎么说的。
西游第六回。
这真君即唤梅山六兄弟——乃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聚集殿前。
这真君领着四太尉、二将军,连本身七兄弟,出营挑战;分付众将,紧守营盘,收全了鹰犬。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棕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后面还有“真君与六兄弟”“猴王只顾苦战七圣”等描述。这么看来,梅山兄弟有六人,可以称为“六兄弟”“六圣”,再加杨戬本人,一共七人,合称“七兄弟”“七圣”。
在九头虫这一回,也有“六兄弟乃是康、张、姚、李、郭、直”“齐天大圣与七兄弟”“二郎神与六圣”等。也可以看出来,梅山兄弟六人,号称六圣。
但是,在第二十八回中,就不是这样了。
孙悟空被唐僧赶走,他回到了花果山,看到了凄惨的景象,花草没了,树木烧焦了,山也倒塌了。作者旁白中,是这么说的。
你道怎么这等?只因他闹了天宫,拿上界去,此山被显圣二郎神,率领那梅山七弟兄,放火烧坏了。
这里,又明确说了“二郎神率领梅山七兄弟”,可见梅山兄弟又是七人了。
梅山兄弟的数量一会儿是六人,一会儿是七人,显然也是西游故事演变的痕迹。
二郎神原型人物很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就说,二郎神是赵昱,也是隋朝的嘉州太守。他入水斩蛟时,有七人辅佐他下水斩蛟,这七人就是“七圣”。注意,这是不包括赵昱的七人。
元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梅山兄弟也是七人。
可能是传播过程中,有一人名气太小或者没了,于是七兄弟成了六兄弟吧。或者,其他二郎神故事中,梅山兄弟就是七人。



《宝莲灯前传》二郎神

从花果山被烧后悟空的态度来看

很多读者认为,因为悟空犯了死罪,灭族都不过分,而二郎神没有赶尽杀绝,所以悟空后来对二郎神说,“向蒙莫大之恩”。
可问题是,玉帝从来没说过,要把花果山烧了,要把猴子猴孙都杀光啊!真要是说了,以二郎神的本事,能不把猴子猴孙杀完吗?就算杀不完,最多也不过留下极少部分。
可实际上呢?我们来看西游二十八回。
大圣道:“我当时共有四万七千群妖,如今都往那里去了?”群猴道:“自从爷爷去后,这山被二郎菩萨点上火,烧杀了大半。
这里的“二郎菩萨”,似乎也说明作者采用的二郎神故事里,二郎可以叫“二郎菩萨”。
二郎烧杀大半,还留下一小半呢?这能是灭族之举吗?你说灭族有几个漏网之鱼,这是可信的,你说漏了一小半,谁信?
再说了,悟空得知二郎神烧山后,也没有感恩的意思,只有痛恨和诅咒。
悟空发现花果山被二郎神放火烧后,作者在一首古风中,说出了悟空的心态。
这大圣倍加凄惨,有一篇败山颓景的古风为证,古风云:回顾仙山两泪垂……【可恨二郎将我灭,堪嗔小圣把人欺。行凶掘你先灵墓,无干破尔祖坟基】……。
悟空都恨不得刨二郎神家的祖坟给了,这能说他对二郎神有感恩之心?
悟空前面还说刨二郎神祖坟;后面见到二郎神又说“向蒙莫大之恩”,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所以,六十三回悟空说感恩二郎神,和二十八回悟空要刨二郎神祖坟,不可能是同一位作者所写。



央视西游九头虫

从孙悟空的对二郎神的言辞来看

孙悟空一直是个直率、任性、胆大的人,说话一向直接。
二郎神虽然打败过悟空,可毕竟有哮天犬、梅山兄弟的帮忙,而且老君还偷袭。某种程度上说,悟空并没有输给二郎神,说他强于二郎神也不为过。
可是,在九头虫部分,悟空不仅承认自己输了,居然还十分客气,言辞风格都变了。
行者道:“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请他们,与我助战。”……行者道:“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却好见。”
孙悟空说“那是我七圣兄弟”,这不是很奇怪吗?悟空是败给二郎神,就算称兄弟也是和杨戬称兄道弟,怎么还跟梅山六兄弟称呼兄弟了呢?何况“显圣大哥”这个称呼,也有些突兀。
另外,梅山兄弟直接就叫悟空“孙二哥”“孙悟空哥哥”,也很突然。好像在此之前,悟空和他们排资论辈过一样。
而且,既然悟空说败给了二郎神,又要请人家帮忙,自然得用名字,以示真诚,怎么还能让八戒说“齐天大圣在此进拜”呢?
在二十八回悟空回到花果山时,他还痛恨得要刨二郎神家祖坟呢。怎么这会儿,他忽然就和二郎神称兄弟了呢?
可别忘了,与二郎神单挑之后,九头虫故事之前,悟空也几次提过二郎神,可从没有称他为兄弟啊。
比如黑熊怪故事里,悟空就说“二郎擒我到天曹”;收服猪八戒时,悟空也说“被小圣二郎擒住”;青牛精故事中,悟空说“向后来,调了小圣二郎,方是我的对手”
看到没,这里悟空也没承认自己败给二郎神,只说两人是对手。也别说那是悟空吹自己,不好意思说被擒,因为对猪八戒他就说过,被二郎神擒住了。
悟空还说“偶见兄长车驾,大胆请留一助,未审兄长自何而来,肯见爱否”“见兄长仪仗降临,故此轻渎也”“感兄长威力,得了宝贝,扫净妖贼也。
奇怪不?我觉得有些奇怪。
奇怪在,悟空说这些话太文雅了,文雅得不像那个天不怕地不怕,见谁都打哈哈的齐天大圣,倒像个像读过多年书的文人。



浙版西游孙悟空

联系前后文也能看出来,孙悟空见到更强大的人物,如观音菩萨、如来、太上老君、弥勒佛甚至玉帝,也没这么文雅过。难道就因为二郎神赢过他,他就一下变得文雅了吗?
这些奇怪之处,也能看出来,二郎神和悟空的关系,与之前大不一样。
我的推测是:

在一些版本的故事中,悟空应该和二郎神、梅山兄弟不错,甚至可能结拜过。另外就是,二郎神应该对悟空不错,有大恩情,所以悟空说“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须之报”。
我个人觉得,这一部分,可能源自元杂剧《西游记》中,“细犬禽(擒)猪”的故事(或者其他取经途中收服八戒的故事)。
元杂剧《西游记》第十六出,说猪精(黑风大王、也就是猪八戒)霸占裴海棠为妻,孙行者降伏不了。
裴小姐告诉孙行者,猪精喝醉酒时说他只怕二郎神细犬。随后,二郎神奉观音菩萨的命令,来救唐僧,收服猪精。
(行者云)兀那女子,不知摄你者是何妖怪?(裴女云)妾也不知,但醉后则说,他怕二郎细犬。
(灌口二郎同行者上,云)不周山破戮天吴,曾把共工试太阿。谁数有穷能射日?某高担五岳逐金乌。小圣灌口二郎神是也,奉观世音法旨,救唐僧走一遭。
最后就是,哮天犬出来,猪精被收服。
想一想,二郎神救了唐僧,收服了猪八戒,然后再听康姚郭直说那句“孙二哥也是贵客,猪刚鬣又归了正果”,是不是就通顺多了呢?
当然,如果前面还有悟空跟二郎神、梅山兄弟结义之事,那就更通了。
如此一来,悟空说“向蒙莫大之恩”,就是指二郎神救唐僧的事。
0318dj 发表于 2023-10-28 09:20:53|来自:北京理工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某,系刑满释放人员,曾因组织黑社会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00年,出狱后就职西方某跨国集团,负责安保工作。现在碰到曾经逮捕过他的四川灌江口军区杨司令员,叫一声大哥有什么不对吗?
flzt120 发表于 2023-10-28 09:21:43|来自:北京理工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抄家灭族的大罪,抓了你家族全部,唯放过了躲在门后的子孙。
Benf 发表于 2023-10-28 09:22:31|来自:北京理工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悟空看到二郎神和梅山六怪,对八戒说,“那是我七圣兄弟。”
梅山六兄弟看到孙悟空,叫的是“孙悟空哥哥。”
说明他们都已经默认了是兄弟。
孙悟空恩怨分明,到现在还记着如来佛骗他的事,观音骗他带上金箍,都要骂一句“该她一世无夫”。为何对于曾经降伏他的二郎神,并无怨恨,反而称为兄弟呢?要知道,花果山大战一场,“自爷爷去后,这山被二郎菩萨点上火,烧杀了大半”。孙悟空有多爱这些猴子猴孙?混世魔王抓了几只猴子,被孙悟空活活打死。上千的猎人杀了猴子,说杀就杀。如来佛祖本来想把六耳猕猴收为己用,就是因为六耳猕猴吃了几只猴子,孙悟空连如来的面子都不给,生生打死了六耳猕猴。而四万七千猴子,被二郎神烧杀了大半,孙悟空不光不怨恨,还说,“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须之报”。二郎神擒拿孙悟空,烧杀两万三千五百只猴子,有什么大恩?至于说孙悟空要二郎神帮忙,那更是笑话,孙悟空跑一趟天庭,随便请哪咤,二十八星宿下来,还怕摆不平九头虫?
因为二郎神真的对孙悟空有莫大之恩,比救了孙悟空的性命还大的恩。
孙悟空在用分身法战败李靖,哪咤,四大天王之后,说“待明天看我使个大神通,拿这些天将,与众报仇”。我们把西游记翻了一个遍,也没有看到孙悟空还有什么大神通。难道孙悟空是骗猴子们的?
是的,孙悟空是骗猴子们的。但不是吹牛,孙悟空真的使了一个大神通,等来了二郎神,牺牲自己,保全了猴子猴孙。是的,在孙悟空看来,猴子们比他自己的长生不老的性命,还重要。
那么,猴子猴孙被保全了吗?我们看看二郎神,是怎么做的。
首先,七十二洞妖怪和独角鬼王,尽被捉了。但是没有捉到一个猴子。看到了没?李靖带领的天兵天将,把七十二洞妖怪和独角鬼王,并没有杀死一个,而是当做战利品活捉了,但没有捉到一个猴子。
接着,二郎神来了,他第一句话就是,要李靖等天兵天将,不要插手,输了,众兄弟扶持,赢了,众兄弟绑缚。意思是,这些剩下的猴子,都是二郎神的战利品,都被二郎神七兄弟和千二草头神活捉了。
李靖等天兵天将的战利品,自然是带上天庭,或上斩妖台,或为奴为婢。而二郎神的战利品,自然是带回灌江口,也没有杀死一个。
到了这里,明白孙悟空的“向蒙莫大之恩”,是什么比救孙悟空一命,还大的恩情吗?
那么,他们是怎么达成协议,又怎么成了兄弟的呢?是不是当中,缺少了一段呢?
我一开始,也以为是缺失或者故意留白了这一段。甚至画蛇添足,自己补了一段对话,加在“两人囔囔闹闹,打出庙门,半雾半云,且行且战,复打到花果山”,认为他们是在这里达成的协议。但是,又觉得没有这么简单。特别是他们赌斗变化的时候,孙悟空变作“至淫至贱”的花鸨,更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孙悟空哪里来的这样的恶趣味?会不会其中有什么奥妙?后来结合孙悟空和牛魔王赌斗变化,和菩提祖师敲了三下,背手从后门走了的盘中之谜,终于“打破顽空须悟空”,解了这个“盘中之谜”。
是滴,我们看起来,是好像二郎神和孙悟空成为兄弟,缺少了一段。而这一段,其实就是孙悟空和二郎神的盘中之谜。下面,我们来试着解谜。
大家都知道,赌斗变化,就是要争个输赢。牛魔王变天鹅,孙悟空就变海东青。牛魔王变人熊,孙悟空就变赖象。最后牛魔王变作本相,孙悟空就法天象地。而孙悟空和二郎神怎么赌变化呢?
孙悟空先是变个麻雀,也不跑,钉在树上。这就叫“假痴不癫”,漫天要价,问二郎神能不能就此退兵。二郎神变作饿鹰儿,意思是,没门,哪有那么简单就放过。按照牛魔王和孙悟空赌斗,孙悟空应该变作乌凤或者丹凤,压二郎神一头。但是孙悟空没有,而是变作大鹚老,冲天而去,意思我一走了之,可以吗?二郎神变作大海鹤,意思是你跑不了的。孙悟空也没有压二郎神一头的意思,变作一个四不像的鱼儿,意思是我隐名埋姓,能不能放过我?二郎神变作一个鱼鹰,意思是,我不是自己要拿你,只是奉命行事而已。孙悟空再变作一个蛇儿,意思还是我混入草丛,再也不问世事,能不能放过?二郎神变作灰鹤,意思是,上面有人看着呢。孙悟空再一变,变作“至淫至贱,随意交配”的花鸨,意思是,你要什么条件,我都可以答应,只要你放过我,什么金丹,御酒,蟠桃什么的,我都可以给你弄来。二郎神却拿起弹弓,打了他一弹子,意思是,那些许弹丸之物,我还不放在眼里。孙悟空再一变,变作不动产,一个庙宇,还把尾巴变作旗杆,立在后面。意思是,那我不跑了,“只有尾巴不好收拾”,你要帮我收拾后事,那我就不跑了。二郎神也不动手,而是说,我要,“先捣窗棂,后踢门扇”。窗棂是什么?那是孙悟空的眼睛,眼睛为神,对花果山来说,孙悟空就是神。后踢门扇,门扇是孙悟空的牙齿,也就是花果山福地。庙里的菩萨神像,是舌头,也就是水帘洞洞天。二郎神说要“先捣窗棂,后踢门扇”,意思就是孙悟空本身一定要捉拿,花果山也一定要放火烧,但是庙里的菩萨神像(水帘洞),后面的旗杆(猴子猴孙),我是帮你保全。仓促之间,这已经是孙悟空能争取到最好的条件了。这样,两人秘密协议就达成了。
协议达成了,接下来就是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的事情了。二郎神首先要孙悟空证明,他能跑得掉。要不然,就不用谈了,直接捉拿孙悟空,猴子也不用放过。就是孙悟空要证明自己有跑得掉的本事,才能作为筹码。同样道理,孙悟空也要二郎神有抵押,如果不履行合同,后果很严重。
孙悟空纵身一跳,冒在空中不见了。说明孙悟空有跑得掉能力。他跑到哪里去了?跑到二郎神的灌江口去了。二郎神赶到自己的庙里,孙悟空说,“郎君不须嚷,庙宇已姓孙了”。意思是,你也是有道场的,跑得掉和尚跑不掉庙。这样,孙悟空以自己为筹码,二郎神拿庙宇做抵押,这笔生意,就成了。接下来,孙悟空被擒,二郎神带走群猴回灌江口,好生安置。再见面时,已经可以互道兄弟了。
孙悟空和二郎神惺惺相惜,是全方位的,不是简单的不打不相识。除了武力相当以外,智力也是相当,能够解开盘中之谜的。孙悟空感谢二郎神手下留情之恩,二郎神感叹孙悟空牺牲自己保全群猴之义,成为兄弟,也是理所当然了。
kkokk 发表于 2023-10-28 09:22:54|来自:北京理工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显何圣:
《西游记》是为跨越时间的集体创作,小说其中的小圣施威降大圣一段在《朴通事谚解》所录的平话《西游记》中已有雏形。
《西游记》云:“西域有花果山,山下有水帘洞,洞前有铁板桥,桥下有万丈涧,涧边有万个小洞。洞里多猴,有老猴精,号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入天宫仙桃园偷蟠桃,又偷老君灵丹药,又去王母宫偷王母绣仙衣一套,来设庆仙衣会。老君、王母具奏玉帝,传宣李天王引领天兵十万及诸神将,至花果山与大圣相战失利,巡天十力鬼上告天王,举灌州灌江口神曰小圣二郎,可使拿获。天王遣太子木叉与大力鬼往请二郎神,领神兵围花果山。众猴出战,皆败,大圣被执当死。观音上请于玉帝,免死;令巨灵神押大圣前往下方去,乃于花果山石缝内纳身,下截画如来押字封着。使山神、土地镇守,饥食铁丸,渴饮铜计。待我往东土寻取经之人,经过此山,观大圣肯随往西天,则此时可放。《朴通事谚解》
「二郎」信仰在民间由来已久,其形象的形成有着较为复杂的历史沿革,杂糅了众多传奇人物的事迹,乃至到最后,这位「二郎神」已经成为了儒释道三教皆供奉认可的神祇。而翻回头追溯根源,这位于「灌口」受香火,听调不听宣的神将之所以产生,还是由于古代的水患频发与寻求「理水」安慰的需要。
因此,于崇拜的缘起上,同源于古时水患频发的羌蜀梁州地区的「二郎」信仰与「大禹」信仰是存在一定重合的。
川锁支祁水尚浑,地理汪罔骨应存。
樵苏已入黄熊庙,乌鹊犹朝禹会村。《濠州七绝》
如此,也难说这「二郎」捉拿猴王 「孙悟空」的段落究竟有没有借鉴另一位理水的寄托者「大禹」将作乱的水怪「无支祁」锁于军山之下的故事了。
水者,有动有静,动则能荡荡怀山襄陵,吞九州而倾天地,静则如西子佳人,观之可令心宜。人心亦然,一方面,这颗心有着混沌的冲动本能,有如刚出世的「孙悟空」与「无支祁」,定要搅闹一番天地水土,另一方面,则亦有着有序的理性意志,也如「二郎」与「大禹」,志在理顺江河湖海之水,平定山川天地之乱。
人心惟危《尚书·大禹谟》
因此,这场「花果山」群妖与「天庭」诸将的对垒,两方于人类本质的价值判定上,或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乱」与「治」,二者皆同水理,也均如人心。
如果当时秩序过于严苛,条文甚是荒唐,那么大闹一场,换换庄家就是正义,而混乱过度,水洪人洪泛滥过头,那么人们也同样有着对秩序的渴望,请出「大禹」与「二郎」的呼声。
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龙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与他,凭他怎么改造,送出宫门便了。”老龙王依言,尽向悟空说了。
悟空道:“拿出来我看。”《西游记·第三回》
在明小说《西游记》中,「悟空」也暗指「心猿」。而这颗「猿心」到龙宫里借宝贝,所拿到的棒子也恰是当年「大禹」测江河之「水」的定子。如此,在明小说《西游记》中,或也表述了这层“心如水”的意思。
终而,面对这如水之心,也需一个定子作主仗,测出深浅,止住风浪。而其中用到的功夫,也确是「儒」家的「定静之功」。
知止而后有;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礼记·大学之道》
此外,「二郎」在小说中介绍自己时,又提到了一个「劈山救母」的典故。
仪容清秀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棕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西游记·第三回》
而这个典故的历史渊源,则是来自于《盂兰盆经》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救母的故事。
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盂兰盆经》
此经故事,因与「孝」的理念相合,故在东国有着广泛的传播。而在京剧中也有依此传说创作的《目莲僧救母》一戏。而这个母题在流传过程中,也衍化出多个不同版本的「救母」故事。而上文提到的二郎劈山救母,就是其中之一。
此外,在唐胡僧「三大士」之一的不空翻译的《毗沙门仪轨》中,记载了在天宝年间有这样一个圣人(即李隆基)命番僧请毗沙门天王「二子独健」的传说。
唐天宝元载壬午岁,大石、康五国围安西城。其年二月十一日,有表请兵救援。
圣人告一行禅师曰:“和尚,安西被 ... ... 围城,有表请兵。安西去京一万二千里,兵程八个月,然到其安西,即无朕之所有。”
一行曰:“陛下何不请北方毗沙门天王神兵应援。”
圣人云:“朕如何请得?”
一行曰:“唤取胡僧大广智即请得。”
有敕唤得大广智到内,云:“圣人所唤臣僧者,岂不缘安西城被五国贼围城?”
圣人云:“是。”
大广智曰:“陛下执香炉入道场,与陛下请北方天王神兵救急。”
入道场请真言未二七遍,圣人忽见有神人二三百人,带甲于道场前立。
圣人问僧曰:“此是何人?”
大广智曰:“此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第二子独健,领天兵救援安西,故来辞。”《毗沙门仪轨》
之后到了五代时期,随着唐兵入川,这天将「二子独健」救援安西城的传说也在现实中融入了灌口「二郎」的形象之中。如此,使这位「二郎」在原先的「理水」护民,带有「儒」教特点的需求之外,又担负起了「护法」扬教的「释」教责任。
而这个传说,则与明小说《西游记》中,所丰富的情节——「观音」建议「玉帝」调「二郎」救场的故事类似。而其中建议者「观音」,恰又是一位僧人形象。
说玉帝拆开表章,见有求助之言,笑道:“叵耐这个猴精,能有多大手段,就敢敌过十万天兵!李天王又来求助,却将那路神兵助之?”
言未毕,观音合掌启奏:“陛下宽心,贫僧举一神,可擒这猴。”
玉帝道:“所举者何神?”菩萨道:“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现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奈他只是听调不听宣,陛下可降一道调兵旨意,着他助力,便可擒也。”
玉帝闻言,即传调兵的旨意,就差大力鬼王赍调。《西游记·第三回》
另外,在小说中,「二郎」所带领的队伍,被称为「草头神」,实际上就是类似于有了修为没有编制的散仙「孙悟空」。这一独特的设置,有别于「天将」,不能接受天上的直接赏赐,但也不必受「天庭」的约束,较有神职的「天将」更加逍遥快活。
我认为,这「草头神」即代表着「二郎神」区别于其他神将的最大特点,「听调不听宣」,在不违背底线秩序,担负必要的责任的基础上,他有着自己的极大自主权,逍遥物外,可谓是「道」中真仙。
真君道:“贤弟,汝等未受天录,不得面见玉帝。教天甲神兵押着,我同天王等上届回旨。你们帅众在此搜山,搜净之后,仍回灌口。待我请了赏,讨了功,回来同乐。”《西游记·第三回》
某种意义上,小圣「二郎神」其实就是大圣「孙悟空」在当时所想要追求的结果。生无尽,乐无穷,左牵黄,右擎苍,整日打猎巡山,自己能作主,天地任我游。
行者仔细观看,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架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弓,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西游记·第六十三回》
在整部小说里,这「美猴王」可说心气高,少尊卑,见谁最多也就唱个喏而已。可是唯独于「乱石山」处再见到曾降服他的「二郎」,却不敢直接打招呼,要叫得八戒前去接引这位大哥。可说是不打不相识,「二郎」在「悟空」心中的分量却是十分的重。
行者道:“你那里知道,象他这个藏头露尾的,本该打他一顿,只为看菩萨面上,饶他打尽彀了,他还敢受我老孙之拜?老孙自小儿做好汉,不晓得拜人,就是见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唱个喏便罢了。”《西游记·第十五回》
行者道:“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却好见。”《西游记·第六十三回》
而「悟空」如此行事,除了这「二郎」或是他曾经想达到的目标外,也许,还有着其他的原因。
<hr/>二郎何君:
在上文中,我提到了「二郎」崇拜是在长时间的文化发展与融合里,经一步步塑造以及再塑造,慢慢成熟的「神祇」。如此,他身上的故事众多,众多的故事也在他的身上汇聚。
进而,明小说《西游记》一书,对于这位「偶像」的塑造,也是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而这部小说外似荒诞,内富隐喻,漫天神佛皆指世间,如此,这位「显圣二郎真君」是否,在表面的故事外,也意有所指呢?下面,我想谈一谈我的想法。
在故事中,「二郎」也习得「变化」之术,能与「悟空」斗得有来有回。而「悟空」下界,也在灌江口变得「二郎」模样,让鬼判不能辨真假。
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西游记·第三回》
如此,若「大圣」是谓「猿猴心」,那么这「小圣」或也与他接近,莫不然怎么连这常年在「二郎庙」的鬼判也分不出真假。
「猿猴」以多动喻「心」,而「桃子」却也以其形喻「心」。
「烂桃山」、「蟠桃园」,「大圣」初始修行之处就多有桃树桃子以心补心,乃至多心泛滥。
而「小圣」自序里也与桃子有缘,谓曾力劈「桃山」救生母。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棕罗双凤凰。《西游记·第三回》
「桃」者,「心」也;「母」者,「本」也。《西游》一书多有藉传说,说机锋之处。
劈桃救母,亦为悟心还本也。
此外,这「二郎」也曾于「花果山」边伏「猴王」,在「乱石山」中平妖兽。不仅内心有所得,而且在外也是平乱有功。
而在明小说《西游记》诞生之前不远的时代中,融汇了儒释道三教,内有所悟,外有建树,可称为「圣」者的,却实在有一人。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
在有明一代中,有王守仁者,也曾于安庆城外伏宁王,在闽粤赣湘平匪患,悟得此心唯光明,贯通三教致良知,君王任免皆无碍,我自传道草庐中。
无论认为「心学」的内涵深度究竟如何,其本身确是「儒学」思想衍化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的融合再发展,将出世思想与入世思想进行尝试性的汇通,对于融合东方文明的这几大主流思想有着先驱性以及创造性的引领作用。
以儒释道为「三尖」,以良知、格物为「两刃」,无论那「多心猴」,还是这「九头虫」,凡多头多脑多心的,均挫其锐,解其纷,斩其多心,弹其多头。而此刀,此弹,却也是「活人刀」、「活人弹」,斩的是其是非心,弹的是其名利头。在被斩,被弹之后,反而有如听闻天籁狮吼,或有解脱。进而若说当是时谁可称“降心第一”,能令「猴王」真心慑服,确也唯有阳明先生了。
乃至「悟空」二次出世一回的标题「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其所合的,正是阳明学说中「破心中贼」的教义。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西游记·第十四回》
如此,个人以为,在明中期所写成的小说《西游记》,其主题在于明本心以解诸厄,正三教以度浮世,其中精神却与此前诞生不久的「心学」本旨相呼应。
而其中护法三教,能为颇高,自在潇洒而不逾矩的「显圣二郎真君」多多少少也是有着王守仁的影子的了。
参考文章:话说二郎神
<hr/>《二郎神搜山图》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