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未来十年纯电动汽车市场?

[复制链接]
轻雨风飘 发表于 2023-10-26 15:08:4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纯电动目前最大的瓶颈就是电池。在电池发展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候国家为什么大力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电动车相比传统燃料汽车确实有污染排放低的优势,但大部分的污染物只不过转嫁了而已,尤其是未来大规模的汽车电池如果处理?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silvanesw 发表于 2023-10-26 15:09:4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十年,汽车的产品与服务形态将伴随纯电动的普及而发生改变。原因在于纯电动产品的差异化要素发生了质变。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汽车成为最为全球化的制造行业,汽车巨头们构筑了高高的壁垒和产品解释权,使得外来者进入门槛高耸,面临的游戏规则复杂。其中,最难的问题之一是:
如何形成产品的差异化
面对这一问题,燃油车时代的后进入者,与欧美的百年汽车品牌竞争,想要站稳脚跟几乎只有一条破解方法——主打性价比,从日本、韩国到中国车企皆是如此。然而长期来看,依靠性价比的品牌在存量市场生存空间有限,掌握关键的差异化能力,打造产品溢价才是根本的竞争要素。



图1 低油耗、高性价比是60年代日本车型开始走向海外市场的主要定位

对于燃油车玩家来说,打造产品的差异化谈何容易?如图2,支撑起品牌与产品溢价的基础在于技术——对于燃油车来说,动力系统技术就是差异化的根本技术要素,越为昂贵的豪华车型,匹配的发动机就更为「有力」,它直接决定了整车的动力性能,从硬件参数到标定调校,动力更加澎湃的发动机,技术难度更高、造价也更高。例如,对于轿车车型来说,通常只有超跑或D/E级顶配车型才会配置8缸/12缸的发动机机型。



图2 技术是支撑产品和品牌差异化的根本要素



图3 燃油车时代,发动机技术就是最大的差异化要素

然而,对于纯电动车来说,差异化的根本技术要素不复存在。对于纯电动车来说,由于电机的输出特性在低转速时可以提供高转矩,且响应速度极快;这与发动机的高转矩位于中高转速的输出特性截然不同(如图3),这意味着电机可以提供普通发动机+变速箱总成所无法比拟的低速段加速度。另一方面,大功率电机的制造技术成熟,相较于大功率发动机的高成本,大功率电机有大量成熟供应商可以生产制造。这意味着——
燃油车以动力为产品定价的逻辑不再适用。
由于动力差异被抹平,如何获取差异化是各家主机厂在纯电动车竞争中所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图3 电机和发动机的MAP图示意

不是没有人吃过苦头。I-Pace、EQC为例的外资车企早期纯电车型,仍尝试「以动力定价」,按同样的标准,电动车价格相较于同级别燃油车型要更贵——它们更像是被定为成了燃油车型的性能版的价格。然而,这样的定价策略在中国市场难以收获销量成功。



图4 I-Pace是动力、操控极为优秀的跨界车型,在纯电动中动力就显得「平平无奇」

于是以新势力为代表的厂商开始在纯电动差异化路径上的探索,最为典型的案例莫过于蔚来与小鹏,分别在服务科技两个方向上打造长板。

  • 蔚来聚焦用户旅程的每个环节,用「伙伴」、充换电体系、NIO House、NIO社区四重抓手构建了独有的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了车以外的大量增值服务。
  • 小鹏则沿着用户在车内的感触端,从智能座舱到辅助驾驶,极大地突出了小鹏与传统车的驾驶体验的差异,并不断打磨新功能,来突出小鹏与特斯拉及其他新势力的差异。
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对这两家的差异化要素开展研究,如果说服务面向的主要是豪华车型,受限于品牌定位与营销成本不易广泛推广;那么至少在中国市场,科技已经和纯电动车强绑定,消费者已初步建立了这样的认知——
纯电动车应该是智能汽车。
因此如果以小鹏为例,其差异化优势面对大量车企在科技上的追赶,自然造成了发展压力,「保持科技领先」成为了维持差异化的必然命题
如果我们回看2020年在P7发布之初小鹏发布的辅助/自动驾驶发展路书(如图5),可以看到小鹏意识到了「保持技术领先」对于小鹏差异化的极为关键:从G3 2019版落地XPILOT 2.5和标志性的APA辅助泊车以来;搭载Xavier的P7 XIPLOT 3.0系统在2020年问世并广泛推送了中国市场体验最好的高速公路领航功能——NGP;接着是P5节奏紧凑地装备两颗激光雷达,将XPILOT 3.5按原计划开启释放;不难想象,接下来的换代车型和新车型都将搭载激光雷达,从而为实现「城市NGP」,即XIPLOT 4.0做好准备……
如此紧凑的技术迭代节奏,也面临着为竞争对手的你追我赶,无论是智己L7、蔚来ET7、极狐αS HI或是其他待发布的纯电动车型,纷纷将小鹏当下的独家功能NGP视作对标对象,即将上马,而伴随着更多类似功能车型的量产,小鹏当下的差异化无疑会被削弱,因此加速迭代是必然的选择。



图5 小鹏2020年发布的辅助/自动驾驶发展路书

最后,回到问题,在未来的纯电动市场,当产品差异化要素发生转移后,主机厂应该如何应对
蔚来和小鹏已经在服务与科技两个维度上做出探索,我想无论对于新势力还是传统主机厂来说,或许仍然存在着其他维度的可能:例如高端如高合、中端的Aion Y、P5,都在尝试把车定义成一个新空间,或许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如果我们参照第一性原理,思考消费者选择汽车的原因,更需要做的就是做减法来定义出长板,而不是一味临摹他人做出对标结果的堆砌。
junmeng 发表于 2023-10-26 15:10:2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来来,2021广州车展期间,听听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极狐汽车副总裁-王秋凤王总对未来十年纯电动汽车市场有哪些独到见解~
<hr/>2021广州车展期间,有幸邀请到合创汽车首席技术官-何凯欣何总,来听听他怎么说~
<a href="http://www.zhihu.com/zvideo/1447253894916734976"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hr/>退补政策推行后,人们的确感受到了市场的一丝寒意。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7.9万台,同比跌幅高达41.7%。而这也是自今年7月以来,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连续第5个月下滑。


另外,从目前的市场反馈看,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或多或少持有抗拒心态,或者至少存疑。
在知乎上,一直以来都有大量的网友和汽车业内人士探讨电动汽车的相关话题。在提问「部分人拒绝国产电动汽车的原因是什么?」下,有近300人写下了自己的观点,而互动人数更达到了128万。人们普遍认为,电动汽车政策依存度高、存在骗补、续驶里程存疑、充电便利性不足、冬季使用体验较差,种种理由都是对电动汽车最露骨的评价。
但是,环境友好型的汽车最终都将成为未来汽车社会的主流,而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汽车,将能够得到更多人的青睐。巧合的是,在在12月16日举办的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10)上,包含传统汽车企业和新造车企业在内的众多高管都认同,一旦智能网联赋能新能源汽车,将会大大超过传统汽车。
这一届大会的主题是,“重新定义汽车:伟大的船长”,可以看出,主办机构也预判到了,未来的汽车将与现在人们所认识的汽车有显著的区别。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连续5个月的低迷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在致开场词时表示,市场出现下滑说明「市场的培育过程是艰辛的,市场的形成是自然过程而形成的,而不是通过补贴支撑的市场」。面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还认为,「不是说我们的路线选错了,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市场化各个相关因素问题的解决,我们还要努力」。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认为,「眼前的风暴只是阵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景仍然无比广阔」。但他同样认为,「风暴又客观存在」,所以「要想成功地穿越当前的风暴,就要回归到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本」。因为「从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看,低端车型的销量在不断萎缩,但是中高端车型的市场增长迅猛」,所以未来专注于产品品质向上和品牌向上的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而面对不确定的市场和政策因素,被新能源+智能网联重新定义的汽车,未来将会通过重新定义出行而适应时代变化。


可以看出的是,徐和谊董事长认同汽车将重蹈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手机的覆辙这一观点,事实上特斯拉重拾电动汽车全球销量桂冠已经成了最直观的印证。
GNEV大会主席、第一电动网创始人庞义成和徐和谊董事长持有相同观点,他总结了汽车行业的「十个观察」,其中他认为,未来的汽车将「无智能不汽车」,未来汽车的每个零部件都将借助传感技术实现数据化,最终,人类社会将实现从车和家到智慧城市的转变,由此,「用户真正的登上历史舞台」。


那么,汽车企业该如何才能度过眼前的风暴期?广汽新能源副总经理肖勇认为,「要把市场做大,还是要立足于科技的产品和服务」。因为「在这个最困难的时候,汽车新能源化和重新定义汽车两大特征,未来会非常明显地展现出来」。所以,我们要尊重汽车行业的发展规律,「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已经是不可逆的。另外,要重新定义汽车,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道路上优胜劣汰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早」。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则认为「眼前的寒冬并不可怕」,相反,「(新能源汽车的)春天并不远」。他认为,「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我们可以把自己做好。同时我们一定要有耐心跟毅力耐得住今天的寂寞,才能够迎接明天更好的未来,更好的春天」。


相反,市场上出现的寒冬局面也会激励车企苦练内功,从而更好地迎接春天。合众公司总裁张勇表示,合众从始至终都是在冬天里度过,一直熬到现在,但这也有一个好处,合众并没有感觉到特别的差异和不同,一直在努力练内功,做好自己。


针对内功,天际汽车董事、CTO牛胜福认为,「创新要紧紧围绕用户展开,要通过技术创新将科技转换为科技产品,在不影响用户对整车基本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创造额外客户价值」。


怎样才能重塑客户的价值?可以确信的是,在「新四化」时代,就要重新认识和发现用户,沿着用户的需求和使用场景出发,从而为用户创造价值。
以欧拉为例,欧拉将与用户的单一接触变成完整的价值链条。长城汽车欧拉品牌营销副总经理余飞表示,「欧拉做用户运营的价值蓝图,是把原先在购车、修车这两个非常单一的单线的用户接触和用户运营的维度,变成完整的价值链条,形成价值闭环,这是欧拉基本的逻辑思路」。


江淮新能源同样认为应当将用户需求作为研发创新方向,江淮新能源营销公司总经理汪光玉表示,「唯有坚持用户第一,聚焦客户价值,持续强化创新,才能把握趋势和赢得未来。我们的初心使命是制造最安全的新能源汽车,实现大众化普及,造福千家万户,科技引领,大众e行」。


而面对未来重新定义的汽车产品和消费者的多样需求,吉利汽车研究院资深总工程师丁华结合德国工业4.0给未来汽车工业提出的思考认为,未来汽车制造智能化的主要努力目标有三个方面,「一是批量为1的规模化定制能力;二,允许客户在生产最后一刻变更需求;三,具有云服务全球化协同生产制造」。


很明显,绝大部分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比方说以吉利为首的汽车企业已经着手对工厂进行了智能化改造以适应未来生产;而长安新能源整车开发部副总经理刘正兴表示,「三年累计研发投入100亿,按销售收入5到10%的比例投入到技术和产品,其中30%投入到技术,技术有70%面向未来三到五年的技术进行预研。


这似乎也证实了何小鹏和博郡汽车董事长、CEO黄希鸣的观点,「寒冬不可怕,春天并不远」、「寒冬并不会太久,只要大家把工作做好」。因为汽车企业已经为迎接重新定义汽车做足了准备。


当站在时代转折点上向前展望,不难发现未来十年电动汽车市场仍然有明朗的前景,因为依托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将更快地重新定义汽车,重新定义出行。
hslxwu 发表于 2023-10-26 15:11:0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骚年如果不是中国给电动车打鸡血,锂电池依然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现在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每年保持着6-7%的速度增长,为啥你要说没有突破性进展呢。
纯电动的硬伤都是锂电池短板。锂电池能量密度远低于汽油,工作温度要求苛刻,低温高温都会影响锂电池的,这些分析各路大神都详实的分析。但是就算有这些毛病,后面十年锂电池依然是电动车储能装置的不二之选,氢燃料电池距离大规模商用还任道重远。OEM活在当下,关注未来,既然大规模投资EV,说明EV能挣钱。相比我们满足跑火车的,知乎上随便吹牛逼,不用对谁负责,OEM对行业更了解。
关于EV电动车CO2排放问题,有各种模型计算,有得出远低于汽油车的,有高于汽油车的,不过不管你得出什么结论,政府依然会把你这个结论扔垃圾桶。当中国政府想举国之力发展某个东西时,可以无视经济发展规律,市场法则。
这波EV潮,真是中国凭一己之力强拉上来的,市场大,人多就是这么任性。中国发展EV有政治因素也有经济。我国能源结构,多煤少油,必须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电动车零部件比汽油少很多,而且核心部件(电池,电机,充电桩等)完全不一样,这对提高本国供应商质量是个绝佳的机会,也是制造业转型的机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机会。制造业没有哪个行业能像汽车行业一样带动这么多的上下游,而且汽车行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极高的。
锂电池回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国家正在出台相关政策。但是也有一大波人开始投资锂电池回收,有人认为是灾难,有人认为是发财的机会,看你怎么看了。
题外话。作为EV从业人员,不认为电动车能颠覆汽油车,二者相互补充不是挺好,非得谁弄死谁吗。也不认为能弯道超车,但是肯定可以缩小与汽油车直接的差距。
davie67 发表于 2023-10-26 15:11:4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电池确实是一个瓶颈,但并不是说电动汽车被电池卡住脖子不能发展。相反,现有的电池技术已经基本满足短途市内通勤的需求。像特斯拉的model 3以及母公司的某些车型都能实现200~300km的实际驾驶的续航里程。与燃油车动辄一箱油跑三五百公里,电动车这种续航确实还差了不少。但根据目前行业电池的研发,在循环寿命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容量有希望在2020年左右实现20%以上的增加,一些乐观的预测可以实现50%的增加。这样就能实现基本300~500km的续航里程,而这个续航已经基本可以和大部分纯燃油车相提并论了。
充电问题其实就几乎可以归结为电池问题,大功率充电并不是不能充,4C充电,15分钟充满,只是对电池循环寿命影响太大,大到几乎没法拿出来商用。是否能研发出来在2C(半小时充满),4C甚至6C(10分钟充满),8C(7分半充满)条件下充电依然能保证循环寿命的电池,是一个关键。目前看来,近10年内有希望实现突破,但不太乐观。而且越是大功率充电,对于供电设施的要求就越高,对电网的负担也很大,即使技术突破了,基础建设也不一定能在十年内落实跟上(尤其是对于美国这种政府推不动的国家)
而且目前电池技术发展确实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但电池这个东西和我们想的不太一样,现有技术的电池潜力依然挺大,还没有充分开发完全。对现有电池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开发,释放现有技术下电池的潜力,其实足够电动车使用了。只是出于各种原因,暂时没法量产而已。汽车动力电池目前在实验室里面早已经实现了超过现有量产电池50%以上能量密度,只是出于工艺、成本、安全等等原因,暂时还没法量产。但挺多公司的实验室研究所,对技术突破实现量产,都还挺抱有希望的。
目前电池的突破性进展确实还看不到头,固态电池或者是新型材料电池都还处于离量产比较远的研究状态,十年内是否能有突破进入量产依然还是个问题。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固态电池会是今后电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且这个方向是看得见摸得着,有实际理论和试验数据支持的,技术突破是迟早会实现的。资本的大量涌入,以及相关行业和人才的大量增加,必然会让电池的研发进度得到迅速提升。科技这种东西,谁也说不准,可能哪天某个实验员做实验睡过了头,就突然发现了某种化合物,让电池技术出现突飞猛进。
至于电池处理,很多公司都对动力电池有一个梯级利用的方法。将淘汰下来的汽车电池,用在其他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比较低的产品里面。对于容量衰减得不能继续衰减的电池,现在其实有挺多公司可以对电池进行回收精炼,中国和美国都有不少公司,至于回收利用的成本到底是多少,我暂时没这方面资料。只是可以肯定,随着动力电池越用越多,报废的动力电池越来越多之后,电池回收也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虽然可能会是个大量吃补贴的一个产业。
至于国家为何大力推动电动汽车发展。比较多的一个说法还是能源安全问题,石油资源被某些国家卡脖子会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再有一个,特斯拉已经起飞了,飞得还挺高,他还证明了电动汽车还真有跟燃油车一战的资本。而且造电动车门槛比造燃油车低得多,现在都快成造手机了。一台车从上到下,你全部可以交给供应商帮你做,有供应商提供电池(LG Chem, Samsung SDI, CATL, BYD等),提供电机(FUKUTA),提供电控(西门子,日立),提供车身设计(不懂),提供内饰设计(不懂),提供自动驾驶算法(google,百度),甚至提供整车生产制造(江淮)。财主们要做的,就是给钱,组个团队借鉴一下特斯拉的合金底盘车架(游侠都行,你怎么不行),甚至连捣鼓一个够用就行的BMS系统都不需要(评论中有网友提到BMS也有很多供应商在做了),然后砸钱做营销,就可以开始卖电动车了。
总结一下,未来十年,电动汽车行业需要在以下地方实现技术突破并且商用:50%及以上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电池生产成本下降20%及以上,电动车就可以站稳乘用车市场。如果在以下技术实现突破并且商用:不影响现有循环寿命的4C充电,L4级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就可以跟燃油车分庭抗礼。如果在固态电池技术,8C充电以及更高级别的人工智能/车联网上实现突破并且商用,开一个玩笑,燃油乘用车可能就会真正面对一个名为时代变革的大浪潮。
资本疯狂涌入这个行业,再加上国家顺势推一把,泡沫就出来了- -所以未来十年,希望各位从事电池研发的大佬们加把劲,别让这个泡沫破了,咱同行也好多捞点钱回家娶媳妇儿
不活 发表于 2023-10-26 15:12:2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油崩盘

危言耸听的一节 有人看吗
使用成本

本部分内容译自摩根斯坦利分析师Adam Jonas的一个演讲,并非逐字句翻译。
电动汽车相对于内燃机车的使用成本优势由于初期售价较高,需要持续使用一段时间回本,在目前人类手动驾驶的环境下,10-20年的回本时间对市场来说并不吸引。
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优势将在无人驾驶场景中体现。手动驾驶汽车利用率仅有约4%。一辆汽车96%的时间都停在车位里,无人驾驶汽车利用率预计可以达到40%-60%。即使电动机+电池的成本不下降,回本时间将从几十年变为几个月,内燃机高昂的燃料和维护成本在无人驾驶的场景中没有竞争力。
环保方面

电动车的排放取决于电网电力的来源,密歇根大学的最新研究显示,在燃煤和燃油发电占100%的国家,电动车排放相当于8.1L/100km的燃油车。在电力100%由水力发电提供的国家,电动车排放相当于0.05L/100km的燃油车。在美国,燃煤和天然气提供了64%的电力,电动车排放相当于4.2L/100km的燃油车。中国电力约有70%来自燃煤和天然气,笔者预计电动车排放在4.2-5.0L/100km左右。随着电网向清洁能源转型,所有电动车的排放将会随之降低,这是燃油车无法做到的。
由于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并未被直接标价,排放污染的成本接近于零,电动车的低排放优势在市场中的作用并不明显。
电池回收

特斯拉的闭环电池回收计划从2011年起重复利用电池组容器和电子元器件,占旧电池重量的10%,旧电池重量的70%被回收利用,由回收产物生产的新电池二氧化碳排放降低70%。
BMW和日产也将旧电动车电池用于电网和家庭储能。
电池成本

彭博社能源财经预计在2025年电动车动力总成成本将会和燃油车持平。电池和其他科技产品类似,符合学习曲线的规律:一种商品制造得越多,其性能越好,成本越低。消费电子产品推动了锂电池性能上升和成本下降,达到转折点后开始进入汽车。随着动力电池产能加大,各厂商制造电池的能力上升和成本迅速下降。
另外电网级储能电池的市场非常巨大,预计增长率将超过动力电池产量的增长率。储能电池的发展也会进一步加快学习曲线效应,从而对动力电池的成本下降有所助益。


特斯拉卡车电池成本在2019年底预计将达到$100/kWh。 电池成本的降低将会是电动车广泛占领市场的最大推力。
有人看再写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