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有沃尔沃100%的控股权,为什么却不能共享技术?

[复制链接]
静观人间 发表于 2023-10-26 13:36:5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利有沃尔沃100%的控股权,为什么却不能共享技术?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妖狐 发表于 2023-10-26 13:37:0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下边这个是瞎说吗?
同平台同动力,领克09和沃尔沃XC90如何选?看完您就懂了
ggm 发表于 2023-10-26 13:37:2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说吧,想拖过海外并购实现技术跃迁,这条路不说被堵死吧,但至少是越来越不现实了。近年来进行的多起高端制造企业海外并购案中(如汽车、半导体、工业母机等),整合永远都是老大难问题
以最近吵着要在米国上市的极星为例,公司估值有200亿美元,但吉利和沃尔沃都开始(或规划)建立独资的新电动车品牌,意味着两家都不满意极星的现状。尤其是李书福,已经搞出来了极氪,和极星是直接竞争的关系。他为什么左手打右手?
很多人有一种误解,认为吉利集团股权收购沃尔沃汽车并控股极星,那么李书福就能掌握极星的大小事务,吉利汽车就能分享技术甚至参与决策。
但事实是,极星的研发团队与管理层团队都来自瑞典沃尔沃,吉利集团在重大决策上根本无从下手!甚至无法决定车型选择、营销方式与市场定位等内容。
由于汽车制造的高度专业性与技术壁垒,整个汽车行业其实是高度封闭的。在当前环境下,想从海外并购开始,实现技术突破与产品腾飞,这条路充满众多不确定性。

首先,在全球化式微的背景下,涉及关键产业技术转移的海外并购,受到当地政府甚至区域的严格审核。

机缘巧合之下,吉利集团于2010年成功地从福特公司手中拿下沃尔沃乘用车的股权,但随着经贸环境的变更以及沃尔沃集团恢复元气,2021年,原定的吉利汽车和瑞典沃尔沃汽车合并计划被取消。

其次,即使是控股股东,也无法直接往关键的研发团队或管理层随意派遣己方人员。例如吉利集团曾多次与瑞典的研发中心沟通,但均宣告无果。

造成这种“水泼不进”局面的原因,除了原公司技术、管理人员的抱团特性外,公司的工会是最大的阻力。尤其是在高社会福利、低权力距离的北欧国家,无论是裁员还是管理变更,都会遭遇激烈的博弈。

再次,业务整合的边界难以朝着产业链上下游方向延伸发展。即使收购一家公司100%的股权,原有的整套供应链体系、技术体系、资源分配结构依然受到掣肘,并不以母公司的意志为转移。

其实,这也是改革开放初期盛行的“造不如买”思维的再次碰壁——只不过这回,是“买了还不能用”而已。




痛定思痛,在持续数年拉锯之后,吉利集团推出了另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极氪,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公司由李书福亲自担任董事长。
● 从设立到第一辆车下线,极氪仅用了半个月。
● 订单接到手软。仅在开放锁单的第一天,极氪的订单数量就超过5000辆。2021年6月,极氪提前半年宣布,公司可交付订单已全部售罄,停止接收意向金。
种种迹象表明,李书福这次是动真格,造中国的电动车了
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更关心的问题是:如梦方醒的中国车企,该如何立足于自身,更好地权衡对外交流与自力更生的关系,真正建立起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更多内容请参考本文:
主力车型日均销量不到1辆,这家新能源车企上市估值居然超200亿美元?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改变自己,方可改变中国!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heyond 发表于 2023-10-26 13:38:0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为了更舒服更长远的赚钱?
1、国产品牌想做一块全球认可的豪华品牌太难了。如果合作太深可能会把本就摇摇欲坠的品牌印象彻底拖垮。(品牌溢价会被削弱,是利润自杀)
2、这个就像国内的扶弟魔家庭。虽然有共同的父母但是毕竟是独立的个体。家庭教育三观正不管谁活出名堂都不会放着兄弟不管。力所能及的范围互帮互助。(要考虑沃尔沃高层和设计师们的心态)
3、沃尔沃的技术储备是比较有限的,长远看品牌价值比技术储备值钱。过分吸血没有意义,不如拿着品牌定位赚钱来的舒服。(本身储备就不如ABB,输血后挺直腰杆弯道超车去新能源的捷径)
xjping 发表于 2023-10-26 13:38:3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鉴于目前吉利在推进沃尔沃乘用车与吉利汽车的业务合并,所以以下回答是基于当下情况的。
1.拥有沃尔沃乘用车全部股权的是 吉利集团,而不是我们常说的 吉利汽车。吉利汽车属于吉利集团,而吉利集团的业务不止于汽车 ……
2.沃尔沃乘用车和吉利汽车是同等关系,不是上下级,也不存在交叉股权结构,要说唯一的联系,就是他们的幕后母公司是同一个。
3.网上传的什么福特和沃尔沃签订什么乱七八糟协议,导致沃尔沃技术不能用于吉利汽车之类的说法,是一个流传了很久的误解(也有可能是友商使绊子)。事实是,沃尔沃在被吉利收购后,自己搞出的vea理念和spa平台都和福特没有半点关系,包括目前沃尔沃用的drive e动力系统。
4.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之后,以吉利集团名义,全资搭建了cevt研发中心,即吉利汽车欧洲研发中心,成立于2013年3月,是吉利汽车集团全球四大研发中心之一,坐落在瑞典哥德堡市的林德港科技园(Lindholmen Science Park)
cevt中心主要承担着吉利集团下,汽车业务的核心技术研发,包括沃尔沃的drive e动力系统,7dct湿式变速箱,用于沃尔沃,领克,吉利汽车的cma平台。还有未发布的电动车平台pma等(有可能已经发布了但是我懒没有查,印象中极星汽车都是纯电动,不知道是否出自于pma)。
5.大型汽车集团都倾向于资源整合,构造出能够适合各个车型各种需求的造车平台,降低造车成本和提高效率和灵活性,比如大众,比如丰田。吉利集团目前在做的,也是做整合,包括cevt的设立,和目前推进的集团内所有汽车业务的整合都能看出吉利集团的想法。
题主问的,(之前)为什么沃尔沃的技术没用在吉利汽车上,原因有很多种,最大的原因就是成本问题,吉利的汽车大多走平民路线,价格亲民维护便宜,这些与主打 环保 豪华 安全 但是昂贵的沃尔沃是不同的,生搬硬套把沃尔沃的高端车平台拿来生产吉利平民汽车,会导致价格上涨,维护成本高不可攀,这反而会把潜在用户给推出了门外。
第二点原因就是,对沃尔沃品牌形象的损害。
第三点,我想应该是供应链整合问题。收购只是股权上的收购,沃尔沃在收购之前的供应链,资源的分配结构等,在收购后也一样沿用,而不是像一些中二文学作品里面描述的“收购”,能马上翻天覆地变化,从里到外全部改变。通俗讲,收购就是一个人换了个姓氏,换了姓氏第二天,你让这个人马上改变饮食习惯作息习惯改变人际改变爱好甚至改变肤色改变基因,这可能么?这不可能!所以,如果吉利想在收购沃尔沃后,马上就用起沃尔沃的平台,技术,等,就要把沃尔沃的整套供应链体系,技术体系,整合到国内–这不符合企业成本控制,也不符合市场客观规律。(相当于,吉利汽车突然成“进口”车了?买车还要先预定,等车一两个月?)

最后最后,吉利星越用上了cma,虽然cma是属于吉利集团而不是沃尔沃汽车,但是沃尔沃汽车也用起了cma,从这点上,也当做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了吧。
领克是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合资的,如果说技术共享造车合作,在这个品牌上会体现的最为明显。使用cma的01到05,包括使用pma的07,包括大概率会用的spa平台的08等等等等……
wyc9867 发表于 2023-10-26 13:39:2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吉利内部其实会定期与沃尔沃开一些分享会,涵盖技术、生产流程、工艺、安全、乃至营销等各个方面。要如果说技术的共享,其实领克Link & Co是最好的融合与回答,领克品牌是吉利与沃尔沃共同建立的,按常规的理解,在领克身上技术应该是深度融合的。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