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 ID 系列为什么卖不过国产新能源车?

[复制链接]
hqw333333 发表于 2023-10-26 12:05:43|来自:首都经贸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众 ID 系列为什么卖不过国产新能源车?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ymabianzi 发表于 2023-10-26 12:06:27|来自:首都经贸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图是我21年10月在车展上拍的照片,这款ID.4 CROZZ的入门款售价是19.99万,还是展会的特价。


这辆车的长宽高:4592mm -1852mm -1629mm,最高车速是160公里/小时,入门款的19.99万的车型CLTC纯电续航是425公里,前排座椅没有加热、按摩,没有360°全景影像。
如果聊内饰,嗯,一块驾驶员用的小屏和一块尺寸中等的中控屏,然后摸门,大片的塑料覆盖……


然后,大众ID电动汽车在2021年的中国销量是70625辆,没有达到8-10万辆的年预计目标。当时大众中国CEO冯思翰(Stephan Wollenstein)表示:“对我们来说,2021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并补充称,包括全球芯片短缺在内的供应链限制影响了生产,是导致大众未能实现ID.系列的销售目标的因素。
诚然,当时因为疫情的原因,产能的问题也是个大问题,但当时的大众汽车还没有意识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卷”,还在按部就班的推自己的新车型和定价。
2022年2月份,ID.3当时的售价,入门版是16万(新能源补贴后)。


这款车型的长宽高:4261mm-1778mm-1568mm,入门款连倒车影像都需要选配,CLTC续航是450公里。
所以,2022年的大众ID.系列的销量也没有达标。因为在2022年新能源车市场上,消费者的选择面太广了,这么多钱已经可以买更大一号的纯电车。对于大众当时的价格,小型车也要大十几万的价格,对消费者来说,吸引力并没有那么足。
然后,大众汽车吸收了教训,ID.3在2023年7月份官降3.7万,如果配合当地补贴,最低价探到了11万-12万的级别。


知道这个价格的,这个小型车的竞品是谁?
比亚迪的2023款海豚,2022年12月上市。而ID.3的2023款是在2022年11月上市的。


以海豚2023款时尚版(12.38万)对比大众ID.3 2023款 升级纯净智享版(12.59万)为例。
尺寸上,大众ID.3比海豚略大,大众配的18寸轮毂,比亚迪配的17寸轮毂,智能驾驶上面ID.3比BYD多出了车道居中和疲劳提醒,主动刹车。续航里程比比亚迪多出50公里。大众ID.3还配了双区空调和感应雨刷,豪华度也略强。
两者底盘前悬挂都是麦弗逊,后悬挂比亚迪是扭转梁式非独立悬挂,大众ID.3是多连杆独立悬架,底盘质感是强于海豚的。
价格一致,尺寸占优,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占优,这就是现在合资品牌主动加入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卷”。
而事实证明,只要价格合适,没有难卖的新能源车。大家不是不相信合资老品牌的实力,实在是价格高了,觉得不划算而已。
ID.3在6月的零售销量是1819辆,7月升到了7378辆,8月升到了7985辆。


而尝到甜头的大众新能源,现在也开始走性价比之路……基本现阶段全系都在降价来换销量。如果以大众的供应链能力,控制成本的能力来打新能源车型的价格战,来让国产新能源也能挤下价格的水分,那对于消费者来说,还真的会是一件大好事了。
vfhpith 发表于 2023-10-26 12:06:39|来自:首都经贸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根本卷不过国产品牌,
国产品牌最可怕的,就是产品技术迭代太快,这是无数打工人996血拼出来的,所谓的欧美品牌怎么卷得过?
就比如:比亚迪汉20年接近中旬才放量上市,至今也就2年不到,但是都已经算是老车型了,马上就要被E3.0平台背刺。。。。。。一个热销车型才卖了2年不到就要被自己的新产品背刺,也就国产品牌能干出这种事儿,德系日系能卷得过就有鬼了......
你们说是吧,各位尊敬的汉EV车主(刺猬)。
武汉数据网 发表于 2023-10-26 12:07:35|来自:首都经贸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答案是2022年6月份写的,听说现在(2023年7月)ID3降到13万了,一个月也能卖个千八百的了。
我早就知道在价格面前,什么所谓的技术不值一提,不然你看看隔壁零跑C11,三缸又怎样,增程又怎样,15万起,一个月也卖七八千辆呢。
所以ID3,啥时候也卖11万?
------------------------
还是卖的太贵太贵了,非常贵。
405续航的海豚11万,450续航的ID3起步就15万。
多了4万块,多了10度电,但续航没多出100公里。而且大众还是塑料方向盘。
不要说海豚跟ID3不是竞品,尺寸相差无几,都是电动版的高尔夫,不是竞品是什么。
反正真带着十几万预算选车的人肯定会对比的。
搁从前,大众有明显的发变优势,搁现在,除了底盘质感能稍微强点还有什么?
家用车真实用户,对底盘的需求是最低的。
平顺性,电车大家都是一样的。
海豚确实是丑,比亚迪造的车都不算好看,但是真便宜啊。
百公里加速也许是快两秒,但是贵了整整4万,你猜买代步车的人几个在乎百公里加速差这2秒。
我买电动车本来就是为了省钱,低端产品就是拼价格,因为平顺性、续航大家几乎能做到一样的。
要不然我就为了智能化。如果选ID4,添点钱就可以搞智能化的翘楚特斯拉了。
要不然就是细分级的市场,比如增程家用6座的理想。
剩下的优势(豪华用料比如纳帕皮 博士音响啥的),大家都能堆,就不算优势了。不信你看看蔚来,新车又是一通堆料,发布会开完,你想想你能记住啥。。。
ID又不省钱(比亚迪),又不够智能化(特斯拉)。
他凭啥能卖的过国产新能源。
欧洲老爷们,好日子到头了。
lusys 发表于 2023-10-26 12:08:18|来自:首都经贸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众ID系列卖不过国产新能源车,其中一个原因是,大众是众多传统合资、进口品牌里,比较早大规模开卖新能源车的(而且是最早开始在商场里建立独立展厅的品牌),之后你就会发现,“为什么丰田卖不过国产新能源车”、“为什么本田卖不过国产新能源车”、“日产为什么卖不过国产新能源车”、“别克为什么卖不过国产新能源车”,以及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新能源车出来一个扑街一个。
为什么?
因为从技术本身来讲,消费者都知道了,新能源技术,就是国产如比亚迪、蔚小理更有优势啊。传统汽车品牌过去几十上百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在新能源领域都等于零啊,都要从头开始做啊,都跟中国品牌一样,要不断摸索、创新啊。技术上没有优势了,就没有了可以依托的价值点,性能没有优势然后你还卖得比国产车贵,消费者当然是不认可的。
但是,并不能就此完全否定大众ID的价值和意义。我很反感现在的网络声音,很多时候就是一帮键盘在表达自己所谓的“懂车”,玩着“非我志同道合者,其心必异”的黑白游戏,仿佛除了我认可的之外,其他人的观点都是错的,都是不应该存在的。我是不相信一个有思考能力的迪粉,会没头没脑地去抵制其他新能源车的。
大众ID的问题在哪?
可以肯定的是,它从技术上来讲,并不算落伍。10几万的ID.3,20几万的ID.4,都是为纯电市场开发的专属平台,不是什么油改电。核心的参数指标也属于各级别的主流水平,比如ID.4 X的长续航版,最长也能超过600公里。
问题就在于,一方面人们不太认可一个传统车企能做好新能源车这件事,另一方面就是在产品的科技属性上,大众ID系列确实不像国产新能源车那么让人眼前一亮。而价格,却还比同级别的国产车要贵那么几万,就如同大众在燃油车市场那样。
其实私底下跟一些朋友聊的时候,就觉得如果ID.3能有个8折,就很香了。
这里就举个例子。大众ID.3 Pure纯净版和比亚迪海豚活力版,分别是两个产品的入门版车型。


ID.3尺寸比海豚更大一些,可以理解为高尔夫和POLO之间的差别。纯电续航里程方面,入门版的ID.3能到450公里,而海豚只是301公里。但,这两款车型的差价差不多有6.8万,这个数字,就会让很多人认为传统合资品牌依旧“卖高价”的问题了。
ID.3若是8折来看,大约13.5万的价格,那么更长的续航更强的动力加上更大一点的空间,比海豚贵3万的价格,我相信就合理很多了。
价格合理的大众ID系列,还是有很大市场的。
我一直说,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非常大。2021年全年的新能源车销量350万台,占整个新车市场大约13%的份额。今年按照发展趋势,大约会到500万台,占比接近20%,到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可能会达到1000万,占比会提高至40%左右。增量是非常大的。关键这个增量,绝对不是比亚迪或者蔚小理或者特斯拉就能“吃得下”的。比亚迪现在的产能已经跟不上订单量了,你不能指望它未来3年就能提供500万/年的产量标准。
另一方面,消费者买车的需求千人千面,有人激进,愿意选择蔚小理,就有人保守,宁可去买EQC,有人就是舍得花钱,觉得百万级的Tycan好过50万的ES8;有人就是实用至上,10几万的荣威开开也不错;有人要的就是科技感,非蔚小理特斯拉不看,有的就是图个家用省钱,买ID系列代步就行了。
所以你看,面对每年都在增长的市场空间,ID系列肯定是有能力“吃”下更多市场份额的,而面对广泛的消费基础,传统厂商出身的大众,也是更容易获得偏保守、但对电车有需求的用户的。
总结一下我的观点。
1、只要价格再降下去两三万,即便还是比国产车贵那么一两万,大众ID系列的销量就真的可以上去了
2、大众ID系列的诚意还是有的,三电技术处于同级别主流水平。弱势在于科技感的营造,更多的是在表现它的年轻化(设计上比起燃油车的大众,要激进很多)
3、市场空间巨大,大众也有它的生存空间,没必要踩,也“踩不死”
4、大众最大的优势还在于传统品牌给消费者“品质稳定”的感觉。它有着丰富的供应商管理经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确保稳定可靠的产品输出,如果你质疑它的安全性,那是它“不想做”(偷工减料),而不是“做不到”
5、真不是所有人都在乎“科技感”,消费者就想要一个能代步、只需要支付电费的新能源车,也是很合理的
x_uy_u_n 发表于 2023-10-26 12:08:44|来自:首都经贸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贵。
我试驾过id4,觉得产品力还行,但性价比不高,本来带上大众的光环,应该多少还有点市场。
但这玩意当时卖20w+(最低配,基本不量产),如果没有优惠买次低配落地需要24w了,现在可能有优惠了,优惠到16-18w,买的人才有一点。
你觉得纯电市场,大众品牌能有多大溢价,让你多花至少5w去买一辆合资纯电suv,旁边地板价明晃晃的宋plus卖18(而且对比了宋,id4没宋大续航还比宋低)。
合资,包括日系,想在新能源领域咬下一块肉,必须要抛弃自己高高在上的理念,你合资你牛逼?市场早不吃这一套了,事实上大众这种品牌溢价能力低的,近年来连本身油车领域10-20w空间都保不住了,反而在拼命拓展10w以下。
为什么?
买车这玩意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售价和产品力,当市场够买群体越来越理性,越来越不看品牌只看产品。不提大众,bba以下溢价能力更强的丰田,旗下最能打的选手卡罗拉,混动绿牌卖20w,一样没人买,连蓝牌混动双擎贵了几万销量立马就少了,本质上大家还是喜欢物美价廉的产品。
比亚迪秦和宋,产品力毋庸置疑,售价打到13-16w,这就是低,哪怕比亚迪在利润上吃不到肉,他也要抢占这一块的市场,从这个逻辑看id4 20w的售价,简直不可理喻,你觉得你溢价值这么多钱,你看市场买不买单就知道了。
买车在未来跟买手机买电脑甚至买水都会越来越接近,本质上还是看性价比。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