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买大众汽车?

[复制链接]
pingping521 发表于 2023-10-25 11:11:1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坐标,苏南县级市。要买第二辆车了,和朋友们聊天发现都对大众系的没好感,大部分是因为买第一辆车的时候在大众的4S店受了不少的气。对日系两田都很是欣赏。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李强 发表于 2023-10-25 11:11:2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在安徽,刚下哈喽单车。
这个问题问的好。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打工仔,工资5K,低的一比。
今年7月份跟朋友一起看车,我预算不到8w,朋友预算10w,看了荣威i5,rx3,帝豪,江淮A5,帝豪,远景,远景X6,缤越,缤瑞,哈弗H6,长安逸动,35p,别克英朗…看了很多代步车。在吉利店里面我看上了帝豪,他看上缤越,销售说你俩一块买,价格肯定让你们满意。
突然朋友说,大众车板扎!那朗逸低配也就10个不到,还有桑塔纳,神车,更便宜!只要6个左右。反正看了那么多,也不在乎多看一家,然后第二天中午下班就一起赶往大众四儿子店。
(他是80后的尾巴,我是90后的头子,早听说大众车在80后这一代影响根深蒂固,看来没毛病。)
本来我心里面挺没低的,因为预算不高,我朋友说要是看上了,我俩一块买说不定能便宜些…
一进大众四儿子店,不得不说大众销量还是挺好的,都是人。一入眼帘途观,朗逸,桑塔纳,途凯,凌度…还有某位不方便透露姓名的高级车,比比皆是,来看车的人也比其他的四儿子店要多一些。
我俩也直接找一辆朗逸搁那看了,展厅的是中配,结合在app上看的价格,估计要12个多左右,不一会,有个销售小伙子过来了,眉目清秀,个子180+,形象确实不错,我一男的都觉得可以。
因为之前自己也做过销售类的工作,但后面转行干厨师了。我也懂的这行的不容易,平时工作人被客户刁难,被领导崔单的,还有销售任务什么的…
所以我平时生活中遇到做销售工作的,电话销售的人员,我礼貌与尊重,肯定是给到位的。
我们客套了一下,我就直说了,这款车有没有最低配的,价格多少,合适的话,我俩一块订车。
谁知道这人看了我俩愣一下,
我说怎么回事?
他说你们还不如去看桑塔纳了?!
然后突然脸一板,很快啊!
立正,向后转,齐步走!
他可不是搞着玩的,立正,向后转,齐步走,训练有素!
我说你这个气人,我朋友说上头,
我说你这个来气,我朋友说憋火。
得了,这位高级销售,跑回去喝水去了,理都不理我俩…
桑塔纳就在这车旁边,你就把我们扔在这不管不问了?
卧槽,我们是意向客户啊!我们来你家看车我们是要买车的,你这什么意思?退一步来说,你不把我们当客户,你得把我们客户当做人民币吧?我们买车,你拿提成,你有钱赚,你不赚?
两个单子哎!哪怕我买了桑塔纳丐中丐,你最起码也有个几

百块钱提成吧?
他不香吗???
我还观察他5分钟,或许是他有别的客户过来提车,或者是别的事情,才会把这两位意向客户丢在一旁。
10分钟过后…
好吧…
是我草率了…
也不知道是他杯子里的枸杞太香了,还是我们身上的油烟味太大了,他始终没有正眼看我们一下…



我承认我跟我朋友两个去的时候穿得跟农民工一样,身上面一股子油烟味,因为我们是做厨师的,中午下班休息2个小时的时候特意赶过去看的,风雨无阻的赶过来了…
我们是来看车的,又不是跟女朋友约会,你搁那装啥呢你装?
本来想以普通人的身份和你们相处,没想到换来的却是疏远…我不装了!
我从你大众四儿子店出门就去吉利订车,我摊牌了!


我朋友说,我们走吧,这四儿子店里面的人老X老X的。我说,要不是我穷,那个X毛就是站着来四儿子店上班,躺着从四儿子店下班。(我们一个是解放军退伍,一个是武警退伍)
我俩出门,上小毛驴,点电瓶,一路骑到吉利4s店,一人交了3000块定金,我提了辆帝豪手动舒适版6.6w落地,他提了一辆缤越猎手9.5w落地。
所有品牌的4s店,都没有大众四儿子店给我的感觉影响深刻…大众车好不好?我没买大众车,我不清楚,但这个接待我们的销售确实是高级销售…









有图有真相,你要是问我为什么放弃大众桑塔纳买吉利帝豪,我就这么跟你说:“全靠友商衬托!!!”
帝豪不香吗???
obwen 发表于 2023-10-25 11:12:0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我自己不会,甚至会在亲戚朋友让我推荐的时候劝他们把大众的车型移除出选择列表。
其实中国市场就算已经处于高速发展十几年了,也逐渐从增量市场转变成存量市场了,但客观事实依然是中国绝大部分汽车消费者都是不懂车的外行。这个不懂车不是贬义性质的,是客观事实,许多消费者因为没有发达国家动辄几十年的汽车消费习惯和汽车文化,根本不清楚自己的用车需求。这倒不至于说他们容易上当买到品质不好的车(况且目前大众的品质已经远远脱离第一梯队了),而是花了更多的钱买了许多自己用不到的产品属性,这就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而造成这种现象,浪费广大消费者真金白银的原因里,南北大众必须占有一大席之地。
大众成功的原因很简单也很复杂,展开来说论文都能写好几篇,简单来说就是充分利用了中国市场的红利,在当年国人普遍对汽车缺乏认识的时候用过硬品质建立起了强大的品牌认知,这条护城河直到现在也很宽。而反面例子就是雪铁龙,躺在富康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甚至连累到整个法系车在华的发展。
但是大众的成功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我觉得明显走偏了,过多的营销投入对国人进行了洗脑一样的宣传,抹黑对手,夸大制造工艺,瞎JB科普(关门声厚重之类的),尚不可靠的新技术就投放市场等一系列操作下来,目的只有一个,利润最大化。在这种宣传攻势下大多数第一次购车的中国消费者着了道,但好在那些年大众车质量还算过得去,不至于让消费者蒙受太大损失。
但是后来死亡闪烁,烧机油,断轴打补丁这些问题出现之后,大众让我感觉到他们是挣钱挣得太容易了,无数次的官方操作都赤裸裸地展现着厂家的傲慢,可是木已成舟,此时的大众已经在中国消费者心里建立起了高普通合资品牌半档的品牌定位,不少信仰粉甚至觉得大众是豪华品牌。在巨大的从众心理和莫名其妙地虚荣心影响下,VW的标已经逐渐追平甚至取代产品力,变成购买大众汽车的决定条件之一。
消费者没错,不论客观来看产品多么不值,只要是自己花了钱买,怎么评价第三方没资格插嘴。问题就在于大众早些年的误导性营销,让本来应该跟着汽车市场一同发展的国人汽车认知严重滞后,都2020年了,不少消费者依然带着日系车铁皮薄,车越重越安全这些狗屁逻辑进行选车购车,而大众时至今日不仅不思悔改,反而顺着这些错误认知放开膀子干,几套动力总成,仅靠换壳就能在南北大众两个厂里鼓捣出覆盖5-30万价位的几十款车型,光是紧凑型车这一个细分市场就能布局七八款,甚至捷达这个应该放进博物馆的名字,还能被堂而皇之地从棺材里拖出来借尸还魂。大量的中国市场特供车不断涌现,与此同时,深度照顾中国客户需求(或者说是他们自己培养出来的用户需求)而开发出来的车型,为了最大限度收割品牌溢价,开始了最为丧心病狂的减配。这点我都不想说了,看看最近中保研南北大众热销车型的碰撞结果就知道了。
说实话,在中国这片汽车市场的蛮荒之地上的车企,没几个屁股干净的,但是唯独大众,它的不干净不是表面上浅显易懂的,而是深入骨髓悄无声息的,并且它似乎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甚至觉得大众前些年的一顿操作,对国内消费者在汽车认知上的荼毒堪比鸦片。这些错误的知识传播之广,也许需要好几代人的修正,也许永远不会被修正,如果未来因为大众做过的这些事情让中国消费者形成了一套独有的错误的选车用车逻辑,那大众就真的是贻害万年了。
hai-er 发表于 2023-10-25 11:12:2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乎的回答越来越没有技术水平了
我在此引用某个所谓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的又干过车评又是车辆工程师的高赞回答的第一段所谓干货


槽点太多,在此一一例举
首先,把桑塔纳和passat分开说,足以证明其车评人身份值得怀疑

桑塔纳是第二代帕萨特,而国内第一款以帕萨特命名的国产Passat则是第五代,当时有小A6之称
车辆工程师不懂这个都无所谓,但是你一个车评人都不知道,也许是太久不干什么职业素养都没了吧,我也就不好说什么。
其次,“老速腾那一套后悬架,真是舍得花钱呢”

想用偏见引起共鸣其实很简单,只要故作客观的表达一部分对观点有利的事实然后忽略对观点不相关的事实即可。
2006款速腾1.6L自吸AT(自动时尚)指导价14.98万
2012款速腾1.6L自吸AT(自动时尚)指导价14.38万
07年-12年通货膨胀率如下图


抛开06年的速腾要加价,12年的速腾平价买不谈
你觉得14.98万的多连杆在6年后应该卖多少比较合适?
稍加计算,06年的14.98万相当于12年的23.72万
剩下的事情我不多说
你我都不是傻子,企业家更不是
然后,“网上所传的大众研究中国人,不是空穴来风”

此处又是明显偏见。
其实不只是vw研究中国人,全世界的车企都在研究中国人,全世界的全球车型都在做各地区的本土化工作。
不信?随便找几个丰田的让宁看看,毕竟论起全球车型的本土化,vw可是照着丰田学的哦



先来个普通的空调简配



再来个经典的气味标准“去敏感化”



最后来个震撼人心的安全气囊传感器简配

我就问你上面这些刺激吗?
我只能说vw还是道行太浅,没学到关键点而已
这段剩下的就没什么干货可言了,那我接着说下一段


这段专业知识稍微多了点,原作者的水平就显得凹了起来

“CVT成本是最便宜的,日系车喜欢用(应该叫不得不用blahblahblah)”
首先,CVT成本并不低廉,无论是成本还是工艺难度可都比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dct贵多了
其次,干这么多年,头一次见有人黑爱信没技术的
第三,美国用AT是因为人家开车习惯不一样啊
早些年国内的6AT是什么口碑?
换挡慢,开车肉
自由的美利坚(个人实测)一条光杆马路可以含着油门从早跑到黑,国内你试试?而且vw在德国用的也是双离合啊。硬要说,那是美国的变速箱被本土化了,国内这才叫原汁原味。
这也能黑?
还有什么“大众的DCT在国内市场仍出了不少问题”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因基数大产生的认知偏差
我这有一张2015年的双离合变速器投诉调查表,从表格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DQ200干式双离合接到的投诉量最高


听起来不太行,对不对
2015年速腾销量28万台,就算只有50%是dsg(实际上更多),仍然有14万台dq200,这还没算同时期使用dsg的其他车型
如果全都统计上,你会发现DQ200投诉率最低

说着说着,来到第三段


帕萨特A柱弯成这个样子,其实没什么好谈的,上汽乖乖出来挨打就完事了。

国有国法,行有行规。对于良性发展的制造业而言,行业标准理应高出国家标准一大截。
只可惜,国内的制造业目前并不是在良性发展。
就像我们在过去20年经历过的的影碟机,功能(山寨)机等产品一样,中国的汽车市场也在以价格战的形式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为了能抢占更多市场,越来越多的品牌举起了“价格战”这一双刃剑。
自主品牌最是水深火热,吉利、长安、上汽、一汽等公司旗下的低端自主品牌,为了能抢占市场,无所不用其极:

  • 车型量产点就向供应商要求降价
  • 每年高幅度的降成本指标(5%+)
  • 不断以优化成本为导向的技术变更
  • 不断缩短的车型换代时间
  • 无休止的寻找低成本供应商开B点
  • 病态的要求员工负责公司产品宣传
还有很多,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车厂做不到。
在这场疯狂的价格战中,只有少量背靠大树的车企才能最终活下来。
在这场疯狂的价格战中,最终的受害人只有消费者。
为了解释这个道理,我还是用这张通货膨胀率表格来说



我们以生命周期三年的车型V上面的零件A为例
假设其采购价格(即主机厂与供应商签订的零件单价)为150元,约定前三年的每年降价幅度为5%
从量产点(MP)开始,到EOP结束,三年后零件价格下调到128.6元
主机厂会在报价时向供应商预留10-15%的管理及利润成本,此处以15%计算,即名义上,供应商供应的车型V的零件A成本为127.5元。
如果不计算通货膨胀的话,3年后零件A的利润应该是1.1元/件
可实际上,在三年后,供应商理应是赔钱的。
为什么呢?
因为在车型正常量产时,因其销售形势大好,工厂生产率高,摊销到每个零件A上的加工成本相对较低
而随着车型不断老化,市场销量不断下滑,主机厂向供应商的实际需求量也会不断下调
即便分配给零件A的生产资源也在减少,但实际上均摊到每个零件A上面的加工成本是却相对增加
而这,还没有计入那些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成本上涨:

  • 高能耗企业涉及到的水电气
  • 不断上涨的人力成本
  • 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设备工装模具维修成本
  • 环保整改带来的设备更新费用
  • (对于租土地的供应商而言)土地使用费用的上涨
  • 原材料价格上涨
  • 物流费用上涨
如果再加上通货膨胀率,不难算出,同一产品的生命周期末期,其利润率理应为负数
可是实际上,供应商仍然是赚钱的,原因有三


  • 产品过程质量管控标准的下调
  • 在EOP产品中使用回填料
  • 生产经验提升带来的效率提升
对前两者,主机厂理应使用抽查等方式对产品质量进行管控
但是价格战中的主机厂根本没办法保证供应商的合理利润,因此也就难以约束供应商的零件质量。
消费者的权益,也就无从保证。
说回帕萨特,合资厂中最先大张旗鼓打价格战的就是SVW

以朗逸、凌度等中国设计、中国标准的“换壳车”进行试水,扩展原体系外的低成本供应商,尝到甜头之后再把它们用在全球车型上以谋取更高利润。
这不是控诉,这是事实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价格战结束的时候,会有那么几家老牌车厂重拾操守
我希望有那么一天的到来。
(未完待续)
天下有双 发表于 2023-10-25 11:13:1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的人还是蛮多的,就再多写点东西。
这里我想多给大家普及一下我们国内新车上市的标准。一款新车上市,需要做很多检测,其中涉及结构安全,油耗排放,灯光照明等等。关于结构安全这一块,我们国内的国家强制标准有诸如GB20071-2006;GB26134-2010等。只有通过这些标准的检测,一款新车才能上市,并不是有人以为的要拿到CNCAP五星才能上市。然而很遗憾的是涉及车辆被动安全的国标太过陈旧,是十几年前就已经制定的,已经不太适合中国目前的道路安全现状了。有人说CNCAP是五星批发部,其实跟国标比起来,CNCAP五星的安全要求简直就是良心,良心,良心好吗。各位要是有心的话可以去做个筛选,把CNCAP和CIASI官网上没有公布过成绩的车型选一些出来,那大概率就是国标车了(仅限走量的普通乘用车,别拿超跑或者豪车来抬杠好吗)。
在这里我想说一句,国标车就是辣鸡!!!!!!!!!绝对的辣鸡!!!!!
梳理一下,论车体强度:国标<CNCAP五星(2018版)<CIASI,特别注意!!!车辆达到国标强度即可上市!!!
有一个好消息就是,CNCAP在最近的修订版中,取消了“车企自主申请检测”项,也就是没有所谓的“送检”了。同时在即将发布的2021版CNCAP中,增加了正面的MPDB和侧面柱撞工况(这两个工况的详情请有兴趣的同学自行百度),拿五星的难度更高了。不仅如此,还增加了左右随机测试的规定,从而规避了一些车企投机取巧只做左边的结构加强,右侧还是辣鸡的一B的骚操作。
标准结尾:目前我们看到的车企的一些为了节约成本而投机取巧的操作都是被还不完善的碰撞法规给惯出来的,相信未来几年随着我国的碰撞法规越来越严,那时我们的车才能越来越安全。
<hr/>先说背景,国内某主机厂 被动安全性能开发工程师一枚。 这个背景够回答这个问题吧?

其实我不太想说大众的这事儿,该说的大家都说了,我想说一下大家该怎么买到安全性能良好的车。
首先,要买安全性能好的车,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参考中保研的测试成绩,除了维修经济性不要求拿G之外,其他成绩必须全G,CNCAP 5星成绩其实没有太多说服力。

然后,重要的来了。有人说,哦,反正看中保研就行了呗。非也,根据国内各个主机厂的尿性,新车上市,中保研成绩发布后,就会开始着手降本工作,也就人们常说的减配,这段工作的理论分析大约会持续一个月左右,然后工厂调整生产线,这又要花几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消费者能真正买到符合中保研要求的车,只有在成绩发布后的半年之内生产的新车。打个比方,假如某车型1月公布了测试成绩,那么在当年6月之前生产的新车还会是真正安全的新车,6月之后的新车,估计已经减配到惨不忍睹了。  

当然我说的这个时间点,各个车企的时间节点应该有差异,所以要是看好了就趁热赶紧买,等等党最终等来的只有减配……
yufan163 发表于 2023-10-25 11:13:2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懂大众的都买斯柯达了



<hr/>以上开玩笑,下面说正事。
大众很早就进入中国市场,由于先发优势的原因,享尽了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红利。
早期的上汽大众桑塔纳、一汽大众捷达,曾经是多少人的梦想之车。直到进入21世纪,桑塔纳、捷达仍然是很多驾校、出租车队的首选车型。



不得不承认,大众在中国市场的运作十分成功。从早期经典产品、品牌形象打造,到中国市场起飞期的密集产品投放,大众几乎没有错过任何机遇,收割到了一大波红利,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大众仍然能够继续享用这笔红利。
2019年的厂商销量排名上,南北大众仍然位居冠亚军,合计销量超过400万辆,占中国乘用车市场总销量的将近20%。



但如果撇开销量,单看产品力的话,大众近年来的产品力相对同期竞品来说,其实是在走下坡路的。
这种产品力层面的变化,一方面是对手实力在不断增强,一方面是大众自身的战略调整所致。
从新世纪初,到2020年这20年来,大众主流产品与主流对手相比,经过了下面的过程:
产品力落后对手(桑塔纳、捷达)——>
产品力碾压对手(帕萨特B5、迈腾、速腾5、高尔夫6)——>
策略调整,降低成本(朗逸、新宝来、帕萨特B7)——>
MQB平台,继续深度降本(帕萨特B8,MQB朗逸/宝来)
这20年的轨迹,清晰的看出大众的产品策略由产品力导向型成本导向型的转变。
在产品力领先的时代,大众曾经不惜成本往速腾这样的紧凑级轿车上堆料,用料扎实的多连杆独立悬架,结构复杂的三段式车门铰链,各种隔音棉,车身更是应用了激光焊、空腔注蜡等等技术。




然而后来大众发现,堆料会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售价很难与竞品PK。而后,大众就开始了一系列成本导向的操作。
先是在2008年前后,推出了朗逸、新宝来这样基于旧平台的本土化降本产品。



朗逸低配,配备钢制轮毂

而后大众竟然对速腾下了手。曾经一代紧凑级轿车的标杆,后悬架被减配成了扭力梁,闹出了轰轰烈烈的“断轴门”事件。大众不得不进行了大规模的召回,并迅速在小改款产品上为速腾换回了独立悬架。



悬架断裂,大众发起了大规模的召回

最近一次吃瓜群众们吃到的新瓜,就是中保研帕萨特碰撞断A柱事件。
碰撞照片流出后,眼尖的吃瓜群众们第一时间发现帕萨特在碰撞一瞬间,A柱严重变形,纷纷推测它的成绩会比较差。


不久后,中保研公布了帕萨特的碰撞成绩。不出所料,帕萨特在正面25%偏置碰撞这一项上获得了最差的P评价。碰撞成绩显示,帕萨特在车身结构强度、乘员舱侵入量、假人头部脚部伤害、约束系统等多项细分评价上,都获得差评。




帕萨特在安全性能方面的放弃,证明了大众在主力价位产品力方面的全面倒退。环视大众旗下其他产品,如途观L,迈腾等,在中保研安全性测试中表现均不佳。
这一系列表面现象,反应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
大众在最新一代MQB产品上,已经彻底完成了从产品力领先策略到成本领先策略的转变。产品力属性不求优于竞品,只求与对手持平甚至差于竞品,只要能够把成本做低就行。

如果大众在2010年前后达成这样的策略和产品落地,在那个竞品水平普遍不高的时代,大众也许能够一直保持领先优势。
但是,现在是2020年。
几乎所有的竞品,无论是日系、美系,还是自主品牌们,都纷纷在产品力方面发力。大众这样的行为,就是在开历史倒车。
那些全G通过中保研测试的产品们,有丰田TNGA架构下几乎所有产品,有美系的凯迪拉克XT4、福特福克斯,甚至有出自国产品牌的领克01和比亚迪唐。
这一个个绿色的G,是在啪啪的打大众的脸啊!






最后,说说自己不买大众的原因。
当初买车选了福特,没买大众。一是因为穷,买不起,二是因为大众造型太老气,不符合自己审美;
以后换车,也不考虑大众。一是因为大众的产品策略与市场大势背道而驰,产品力已无优势,二是作为自主品牌员工,东家旗下就有安全性能全G的产品,何必去考虑安全性能不佳的大众呢。
就酱。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