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是怎样分配的?

[复制链接]
紫依女孩 发表于 2023-10-24 20:05:42|来自:北京邮电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读《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才知道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是分开的,我只知道教育,公共服务由地方财政承担,其它的就不知道了,请问从哪里了解这些知识?如果可以简要的介绍下我国的财政体系那最好不过了,谢谢!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zhzh 发表于 2023-10-24 20:06:40|来自:北京邮电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到财政分配,首先要明白我国财政由哪几部分构成。
我国财政分为四本帐:一般公共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年初时,政府会做一个财政预算,大意就是我今年打算征多少税、受多少费、卖多少地,等等,这个数就是“预算数”。由于情况的变化,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变化,年终的时候具体的执行数往往和预算数有差异。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我国财税体系的基本情况。
一、什么是财政的四本帐

按《预算法》第五条,我国财政分为四大方面——一般公共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法》第五条“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财政的四本账”,搞清了这四个方面,对财政就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在分别介绍这四个方面前,我们先通览一下。下表是2012-2021年我国财政四本账的收入情况(中央+地方),其中,公共财政收入对应一般公共收入。由下表可见,我国财政四本账中,公共财政收入占大头,政府性基金收入与社保基金收入大致相当,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非常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以2021年数据为例。公共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四本账的50.31%,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24.35%,社保基金占比24.06%,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占比仅1.28%(由于四个账本之间资金会调入调出,因此这个比例并不严谨,此处仅做参考)。因此,我们要了解我国的财政情况,需要着重了解前面三本账。接下来我们看看四本账的内部结构,并着重讲一下前面三本账的情况。


二、一般公共收入

一般公共收入是财政收入的大头,大致占财政收入一半左右。一般公共收入又分成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预算法》第二十七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各项税收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一般公共收入的主体。因为税收收入是基于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的收入,因此税收收入占比越大,说明公共财政越健康。下表是2012-2021年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的基本情况,从表可见,非税收入大致在14%-19%之间。
由此可见,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超过8成。前面讲过,公共财政收入占整体财政四本账的一半左右,因此税收收入大致占整个财政收入的4成左右。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的各自结构。


(一)税收收入

1、央地占比
1994年分税制以来,中央和地方重新划分了财政边界。对地方而言,其税种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地方税,收入归地方,比如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等;第二类是央地共享税,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享,比如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等。
下表是2012-2021年央地税收基本情况。从数据来看,除2015年外,历年的中央税收都略高于地方税收。中央掌握了大量的税收收入,这也加强了中央对经济的调配能力,比如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平衡不同区域的发展。


2、税种情况
从税种来看,国内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这二者都是和企业经营相关的)是最大的两个税种,这二者加上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税和个人所得税,构成了税收收入的主要部分,2017-2021年占比始终保持在85%以上。这些税种和经济相关性极大,一旦经济出现下滑,税收收入就可能下滑。


2003年我国加入WTO以来,税收增速常年维持在10%以上(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速为9.77%)。从2012年开始(2012年增速为12.12%),随着经济下滑,税收收入的增速不断下滑。2017年略有反弹,但疫情以来再次下滑。疫情期间(2020-2022年)如果按平均值计算,税收收入的增幅仅为1.78%。
2023年以来情况并没有实质性好转。之前媒体宣传2023年1-5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7%,知乎有发帖问这个数据怎么看,其实这样的数据放在更长的历史时间一看就能看出端倪。
下表我都以5月份累计值做对比。2023年之所以数据体现为大涨,主要是2022年跌幅太大,基数太低。如果把时间拉长,算不同阶段的5年年间增长,那么可得:2013-2018年间(对比5月累计),税收年均增长率为9.42%,2018-2023年间,税收年均增长率为1.99%,可谓断崖式下滑。
这里面固然有很多因素,但经济下滑导致的问题却是主要的。


(二)非税收入

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其他收入。
注意,这里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是一般公共预算项下非税收入中的子项,和四本账中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不一样。比如,某事业单位有一套闲置的房子,它将其出租,大概属于这里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而烟草公司上缴的利润收入,则属于四本账中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1、央地占比
非税收入中,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占绝大部分,中央非税收入很少。下表是2012-2021年间,央地非税收入的基本情况。2021年期间,地方非税收入占整个非税收入的91.54%。因此,我们了解非税收入,主要是了解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


2、地方非税收入结构
非税收入中,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和专项收入占比最大,二者合计占比大致占非税收入的六成。


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就是卖掉或租赁国有资产。经济下滑以来,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下滑,很多地方开始盘算从非税收入找补回来。之前有各种爆料,揭露地方乱罚款,但事实上除了罚款外,地方政府还同步采用处理或租赁国有资产的方式提高非税收入。
这里的专项收入包括教育费附加费、农田水利附加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等等。很多地方的专项收入和土地出让金息息相关,2022年8月,经济观察报记者报道,“中部某市一位非税收入的人士告诉记者,其所在区域非税收入有所下降,主要因为土地收入下滑,因此,从土地收入中计提的教育资金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都在下降”(《财政非税收入占比上升寻因》)。
(三)收支对比

“2012年之前财政收入和支出增速经常性大幅超过目标值,例如2010和2011年财政收入目标增速均为8%,但实际增速分别高达21.3%和24.8%。财政支出目标增速分别为11.4%和11.9%,但实际增速分别为17.4%和21.2%。但2013年后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各项减税降费措施的出台,财政实际增速尤其是收入增速明显下滑并与目标值基本趋于一致。在2015年和2019年甚至出现收入增速不及目标的情况。另外相比于收入增速的下滑,支出则更为刚性,近年来支出增速大于收入增速也逐渐成为常态。”(国盛证券:《读懂财政系列报告》)。
下表是2012-2022年间,公共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比情况。可见,从2012年以来,赤字缺口不断扩大。“这些赤字缺口部分依靠结转结余和调入资金解决,另一部分靠发行国债和地方一般债予以弥补。”


以上便是一般公共收入的主要部分,接下来我们介绍四本账中的第二大部分——政府性基金收入。
【插播
本文是我写的系列文章《财税、债务和危机》中的一篇。《财税、债务和危机》一共四篇,另三篇分别介绍:我国债务的成因、结构和规模(已完成),我国地方债务的规模和风险等级(已完成),我国城投债的情况和违约风险以及违约可能带来的后果(已完成)。
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的财经时政方面的知识,您可以加入“佐伊的读书圈”。
  】
三、政府性基金收入

(一)收入情况

和一般公共财政收入中的非税收入类似,政府性基金收入中,也是地方政府的基金收入占绝大部分,中央政府的基金收入占比很小。下图是2021年的情况,中央政府基金收入仅占整个政府性基金收入的4.14%。


因此,要理清楚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情况,主要是理清楚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情况。按国盛证券《读懂财政系列报告》所述,当前政府性基金包括20余个子项目。在这20多个子项中,土地出让金占政府性基金的最大头。下图显示,2021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占政府性基金收入的89.61%,构成了政府性基金收入的主体部分。


由于土地出让金构成政府性基金收入的主体部分,因此随着房地产下滑,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降,导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滑。按财政部数据,2022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7,879亿元,比上年下降20.6%”。
(二)支出情况

地方政府性基金的收入主要源于土地出让,而其支出也有相当部分围绕土地的征收。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中,有一项被列支为“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从下表可见,2012-2021年间,该项支出占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的大头,多数时间中比例在7-8成之间。


在2015年后,“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的子项的数据缺失。从2014年数据看,这一项的内容主要围绕土地征迁、六通一平之类的征地事项。


以上便是政府性基金的主要部分,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梳理财政的第三本账——社保基金的构成。
四、社保基金收入

社保基金收入主要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四大部分构成,其中养老保险分为企业职工部分、城乡居民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员工部分,医疗保险分为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


上述的每一项,又都可能拆分为保费收入、财政补贴、利息收入、委托投资收益和其他项构成。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收入为例,2021年该项收入为44,454亿元,但是直接的保费收入仅为35,080亿元,余下部分为财政补贴6,613亿元、利息收入1,012亿元、委托投资收益554亿元。注意,子项相加略少于总数,这可能是还有其他构成项。


因此,加总之后的社保基金,我们也可以将其拆分为保费收入、财政补贴、利息收入和委托投资收益四大类。下表显示,2021年社保基金收入合计96,877亿元,其中保费收入仅69,101亿元,而财政补贴高达22,606亿元。这不禁让我们担忧,如果没有财政补贴,社保基金会是什么情况。


首先,我们看一下社保资金的支出情况。我们以2021年为例。该年社保资金支出决算数为86,693亿元,而该年社保收入为96,877,从数据看社保资金该年盈余10,184亿元。然而,社保资金之所以盈余,是因为在该年获得了22,606亿元的财政补贴。如果刨去财政补助不算,社保资金在该年实际亏损12,422亿元。


其他年份事实上也有类似情况,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做一个历年的数据测算。下表中,我们用社保总收入减去财政补贴的数,来衡量社保真实收入,即社保真实收入=社保总收入-财政补贴。同时,我们用社保总支出减去社保真实收入,来衡量社保真实缺口(刨去补贴后的缺口),即社保真实缺口=社保总支出-社保真实收入。然后,我们用社保真实缺口与社保真实收入的比值,来衡量社保缺口率。


通过测算发现,除去财政补贴后,2016-2021年间,6年中有4年的缺口占比在10%以上,且2019年以来,缺口金额每年都超过万亿。目前社保基金滚存结余大致在10万亿左右,如果没有补贴,预计数年后就将耗尽。因此,延迟退休,或者通过其他方式保持财政补贴的可持续性,有可能是将来的某种趋势。
大略介绍完社保基金后,我们来看一下四本账中的最后一个——国有资本运营收入。
五、国有资本运营收入

国有资本运营收入在四本账中占比很少,2021年占比仅1.28%。在国有资本运营收入中,利润、股息和产权转让构成核心部分,三者合计占比多数时间在9成以上。


由于国有资本运营收入占比很小,因此我们不多介绍。这里仅讲一点,我们经常提到的烟草公司、三桶油、电老虎、电信企业等垄断巨头,上交的利润占据了所有全国企业上缴利润的大头(部分金融企业上缴的利润没有列入此项)。


六、小结

在梳理了财政的四本账后,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财政收入四本账中,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占比约一半,政府性基金收入和社保收入占比大致在2.5成左右,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占比非常小,几乎可忽略不计。
(2)一般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超过8成,是该项收入的大头。随着经济下滑,税收收入增速不断下滑。2012年增速为12.12%,疫情期间(2020-2022年)如果按平均值计算,税收收入的增幅仅为1.78%。
(3)为了对冲税收收入下滑,地方政府需要从非税收入中找补回来。非税收入中,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占比最大。近年来,好些地方政府通过出售或租赁的方式,提高该项收入。
(4)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占大头,其中又以土地出让金收入为主要部分。房地产疲软以来,卖地收入大幅下降,因此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滑,按财政部数据,2022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7,879亿元,比上年下降20.6%”。
(5)社保基金收入主要由保费收入和财政补贴构成,大致自2012年以来,去除财政补贴的社保基金每年都收不抵支。2019年以来,缺口金额持续超过万亿。
(6)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占比很小,对财政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以上便是本文的主要部分,这是我在佐伊的读书圈”中写的系列文章《财税、债务和危机》中的一篇。《财税、债务和危机》一共四篇,见下图:一、国内经济 之(二)土地财政和地方债务。
---------------------------------
欢迎加入“佐伊的读书圈”,畅享数百份财经资料。和数百名各行各业的星友一起学习,多看路,少踩坑。
您可以点击链接加入:https://t.zsxq.com/0ekyZ43av

以下是七月以来我们讨论的一些问题,从复盘看:
我们基本判断了汇率的大走势
我们对楼市的跟踪也基本是符合实际的
我们对当前经济基本面的看法也是准确的
您也可以点击以下任意一个链接,下载星球搜索“佐伊的读书圈”即可加入
或者点击以下任何一个链接扫码加入(二维码不能长按,只能用另一个手机扫码)
一、通胀、加息、汇率和货币政策
1、7月8日判断,美国加息会导致人民币进一步下滑: 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412255425458
2、7月10日判断,美国加息汇率承压: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284855414114
3、7月11日资料,《经济学人》从美国劳动力市场看加息: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288118221544
4、7月19日判断,货币会大概率在第三季度降息降准: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58581511242
5、7月29日分享信息,油价持续上涨导致通胀压力: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54248225251
6、8月11日讲分析方法,关于汇率形成机制: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81244484228
7、8月30日分享文章,加息和基本盘导致人民币汇率可能进一步下调: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145242228854
8、9月10日复盘,人民币汇率下滑的内在逻辑: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188518125555152
9、9月15日,油价支持上涨,美国仍有加息压力: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15182585111
10、10月6日,彭博社分析高利息对经济的各种冲击: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525828248444
二、房地产相关问题和资料
1、如果房价下调,最终会下调多少: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42552155811
2、房价还能撑下去吗: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22412558828
3、未来房价的定价模型: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44152142221
4、深度报道,一篇文章看懂当前房地产政策的影响: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41184881282
5、房地产空置率分析报告: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48545424418
6、房地产违约风险分析: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25418242552
7、压力测算,房地产暴雷对银行的影响有多大: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58522245248
8、房地产产业链全分析: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25522442412
9、人口结构变化对房地产的影响: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151825144114
10、房地产行业半年数据复盘: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48548821148
三、基本面判断
1、我们是通缩还是通胀: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4444181444244
2、高盛《不可能的三位一体》: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511851128522
3、去美元化和国际货币变革: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288528842414
4、全球上半年经济回顾: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511155488542
5、居民钱都去哪里了: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48521254248
6、一线人员讲讲地方债的现状: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58145482421
7、7月会议解读,如何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42482228418
10、怎么看待当前的消费下滑: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81255128211
11、全球产能过剩现状: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58451521258
12、《经济学人》分析如果信托全行业暴雷对经济有多大影响: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144255448114
四、分析经济的方法
1、减税为什么会引发储蓄减少: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2222281218248
2、一文看懂什么是库存周期: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54422545851
3、说说M0、M1和M2: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54445221152
4、央行扩表、新增社会融资和M2增速的关系: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85824824228
5、怎么分析信贷融资数据: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82222452581
6、怎么分析PMI数据: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82151485141
7、怎么分析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28812485528
8、息差空间收缩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后的影响: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42514185421
9、人民币发行的基础是美元还是土地: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42282811882
10、《金融时报》文章——高利率环境下如何投资:
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15812221882
旅顺的海 发表于 2023-10-24 20:07:39|来自:北京邮电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题主提到的中央地方财政的关系,我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来说下我国财政分配的原因,简单来说: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为三个部分,税收收入如何划分(哪些税归国家、哪些税归地方、哪些税双方共享)、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如何进行转移支付(不同省市之间怎么划分税收,依据的原则是什么)。为了把这个方面讲清楚,我从理论和实践出发,结合中国税收的历史变化来简单分享,并且在文章的末尾附录了相关信息来源,主要来源于财政部和各院校财政制度研究相关的文档。
我国的财政体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949-1978年的“统收统支、高度集中”(财力主要集中于中央)、1978-1994年的“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财力下放到地方)、1994年之后的“分税制”(财力主要集中于中央)
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基本理论和通行做法

一般来讲,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收入划分,也就是以税收为主体的政府收入在政府之间如何安排;二是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也就是事该由哪级政府干,钱该由哪级政府出;三是转移支付制度,事和钱都分清楚之后,政府间的财力盈缺如何调节,如果地方收入不能满足干事的需求,如何通过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得到弥补。
1、关于收入划分

为避免扭曲市场并调动地方积极性,主要按照税种属性划分各级政府收入。通常将体现国家主权的税种划为中央收入,如关税、进口环节税收等;将税基较为稳定和地域化属性明显的税种划为地方收入,如房产税、市政税等;将税基流动性较强、地区间分布不均衡的税种划为中央收入或中央按照较高的比例分享,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通常作为中央收入或共享收入,共享时中央占比一般较高。
2、关于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政府间财政事权主要按照三个原则进行划分。
一是受益范围原则。如果某项支出对区域外的其他地方产生影响,具有一定外部性,就应当由更高级次的政府承担。
二是信息复杂程度原则。信息获取和处理越复杂、越可能造成信息不对称的事务,越应由地方特别是基层政府负责。
三是调动积极性原则。财政事权划分要充分体现权责匹配,有利于各级政府积极主动履行职责和激励相容,实现总体利益最大化。
具体实践中,多数国家中央(联邦)政府通常承担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出入境管理、跨域生态环境保护、反垄断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职能,地方政府主要承担基础教育、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市政交通等方面事务,一般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跨区域基础设施、高等教育、科技研发、公共文化以及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等外部性较强的事务。
PS:其实这也是集团企业组织管控的基本原则,作为职场打工人研究下历代政治制度还是有帮助的。
3、关于转移支付

按照收入和财政事权划分基本规则,通常形成中央财政事权有限但财力相对集中、地方财政事权较多但收入有限的格局,产生纵向的财政不平衡。同时,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按统一规则划分收入后,地区间财政收入苦乐不均,形成横向的财政不平衡。为此,需要运用政府间转移支付加以调节。从国际通行做法看,转移支付通常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类,前者属于无条件拨款,后者需要按规定用途使用。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对地方事务的补助,专项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中央委托事务、中央和地方共同事务以及需要引导和鼓励的地方事务。也有国家对教育、卫生等涉及基本民生的中央和地方共同事务,实施介于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之间的分类转移支付模式。总体上看,各国转移支付制度和转移支付方式的选择,与本国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具体国情紧密关联,既有共同遵循,也有个体差异。
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发展变化

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领域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制度变革,为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制度框架奠定了基础。
1、收入划分方面

分税制改革将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国内消费税等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为中央税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其中企业所得税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将营业税、契税等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并充实地方税税种,增加地方税收入。
此后,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需要,不断调整完善相关收入划分。其中,2002年实施的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打破了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的做法,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统一由中央与地方按60:40的比例分享,并明确中央因改革集中的收入全部用于对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这有利于推进政企分开和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结合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对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又作了一些重大调整。主要是实施增值税五五分享改革,将原属地方收入的营业税(目前已改为增值税)以及中央和地方按75:25比例分享的增值税,统一调整为中央和地方按50:50的比例分享。将环境保护税作为地方固定收入,调动地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性,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分担机制,均衡地区间负担水平,确保对企业应退尽退,落实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


经过上述调整完善,逐渐形成了目前的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格局:
中央固定收入包括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国内消费税、车辆购置税、船舶吨税、海洋石油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等。
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包括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地方固定收入包括环境保护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印花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教育费附加等。
这就是题主在问题中提到的问题和结果。下图是1959-2021年中央财政站财政收入的比例,现在基本维持在46-55%之间,高于税改前20-40%的区间。


2、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方面

在分税制改革中,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基本沿袭了改革前的格局,除国防、外交、重大基本建设外,主要按照隶属关系确定支出范围。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相继出台,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划定支出责任,并主要根据各地区财政状况实行不同补助比例,东部地区多自行承担,中西部地区中央补助较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2014年6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确定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2018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此后,教育、医疗卫生等分领域改革也相继展开,初步形成了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框架。
3、转移支付方面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逐步建立健全了较为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在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基础上,为与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相衔接,2019年新设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暂列一般性转移支付项下,待今后修订预算法时再作调整。
一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主要用于均衡地区间财力配置,保障地方日常运转和加快区域协调发展。2019年,一般性转移支付占转移支付总额的47%。
二是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包括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学生资助补助经费、就业补助资金、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等,主要是配合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用于履行中央承担的共同财政事权的支出责任,保障地方落实相关政策所需财力,提高地方履行共同财政事权的能力。2019年,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占转移支付总额的43%。
三是专项转移支付。包括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城市管网及污水治理补助资金、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等,主要用于保障中央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引导地方干事创业。2019年,专项转移支付占转移支付总额的10%。
以下借用了国盛证券的研究,以2020年中央地方转移支付来作为说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更新为2022年的数据(比例结构基本一致)



综上,以2022年数据测算,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03亿元,全国财政收入中,中央本级收入94885亿元占46.58%,地方本级收入占53.42%。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09亿元,全国财政支出中,中央本级支出35570亿元占13.6%,地方本级支出占86.4%。地方财政总支出中,来源于本级收入的占52.8%,来源于中央转移支付的占47.2%。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主要支出项目具体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78.54亿元,完成预算的104.7%。外交支出488.83亿元,完成预算的97.2%。国防支出14499.63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公共安全支出1964.64亿元,完成预算的100.8%。教育支出1524.26亿元,完成预算的99.9%。科学技术支出3215.52亿元,完成预算的100.9%。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169.34亿元,完成预算的102.9%。债务付息支出6523.99亿元,完成预算的102.2%。
对于其他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自己参考以下参考资料和数据来源。
参考资料
  1. 1、吕冰洋等:中国特色财政激励体制——基于统一市场的视角http://ipft.ruc.edu.cn/yjcg/sdpl/52d620b063d94fac9ec5f36fff070925.htm
  2. 2、杨志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财政70年:建立现代财政制度》https://mp.weixin.qq.com/s/NCqSTuWODmf6VDV7RKUvhA
  3. 3、微信公众号-任博宏观论道:读懂中国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https://mp.weixin.qq.com/s/iUYsN2DxfmXn10lIKSjeOQ
  4. 4、2022年财政收支情况 http://gks.mof.gov.cn/tongjishuju/202301/t20230130_3864368.htm
  5. 5、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 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1608/t20160824_2401310.htm
  6. 6、我国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2008/t20200813_3567412.htm
  7. 7、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http://www.mof.gov.cn/gkml/caizhengshuju/202303/t20230316_3872867.h
  8. 8、国盛证券:《读懂财政系列报告(三):央地财政关系》
  9. 9、《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周飞舟
复制代码
灵异事件 发表于 2023-10-24 20:08:10|来自:北京邮电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是五级财政,中央-省-市-县-乡镇。
目前的中央和省之间的财政格局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给打下的。
之后虽有改动,但不影响格局。
省级以下,虽然分税制不涉及,但是省政府会参考央地关系进行处理。
所以省级以下的财政格局也大体参考分税制下的央地关系。
那么分税制下的央地关系是什么样的呢?
分税制改革之后,上下级财政形成了“财权层层上收,事权层层下放”的局面。
所谓财权就是收入和预算的权力。
地方收入分为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财政基金收入和转移支付。
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预算内收入就是税收,但在五大类18个税种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大税都是央地分享税。
其中,增值税中央和地方按照75:25分享;所得税中央和地方按照6:4来分,消费税归中央。
所以说,在预算内收入中,中央占绝对多数。
而地方政府能够独享或者占大头的,只有以营业税为主的地方税。
而营业税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以及服务业,所以,在地方税的推动下,地方政府越来越关注或者说倚重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分税制改革的另一个内容在于预算制度改革,即将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内进行管理,同时推行“收支两条线”,以规范地方政府的资金行为。
小结一下:
1.就是预算外收入转入预算内。
2.预算内收入因为分税制的关系,地方政府侧重于建筑业和房地产。
政府性基金收入

政府性基金是为实现特定经济社会领域的政策目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按照规定程序批准,依法向特定群体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一种非税收入,但从比例上来看,土地出让收入显然是其中的主要部分。
2012年营改增启动之后,地方更加依赖土地收入。
以2022年为例,土地出让收入占政府性基金收入的85.84%。



来源:财政部官网

而2022年地方公共预算本级收入为108818亿元(即上面的预算内收入),土地出让收入相当于它的61.44%。
这还是这两年严控土地的结果,如果再往前几年的话,土地出让收入甚至可以占到八成,妥妥的第二财政。
说到这里大家就可以看出来,其实对于地方税收来说,预算内的营业税因为是建筑业和房地产产生的,也跟土地相关。
所以,对于地方财力来说,税收只是为了吃饭,土地相关收入才是用来干事的。
地方越发达,经济越好,土地相关收入越高;而土地相关收入越高,地方越有财力办事,经济也就越好。
因此,地方竞争在现在这个年代基本已经定型了,好的越好,差的也就那样,城市格局取区域格局基本已经定了。
当然还有第三块收入,财政转移支付。
财政转移支付

财权收上来,但是事权放在下面,这种情况就会导致两个结果,要么地方政府想办法增收,要么中央政府补贴。
增收就是上面说的土地财政,补贴就是这里的转移支付。
当然,其实还有第三种,那就是地方政府少干点事——开源节流的意思。
这个问题其实很大,不过有点敏感而且略跑题,所以不多说了。
转移支付是一个很大的部分,对于中西部落后地区来说,他们的财政别说干事了,连吃饭都得指望转移支付。
以2022年为例,上面几个大共享税,别管是中央的还是地方的,反正加起来一共是14.4万亿元,而当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近9.8万亿元,相当于中央把收上来的税又全都给返回下去了。
这么大的规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平衡区域发展差距,填补税费改革给基层造成的财政缺口。
当然这二者可能也是一回事。
2002年以后,中央为减轻农民负担,开展了一系列税费改革。
改革将原由乡镇财政负责的三提五统等收入来源取消,相关支出改由县级财政拨付。
“三提”即三项提留,指村干部的管理费以及村庄的公积金和公益金,分别用于生产积累和村内的社会福利。
“五统”即“五项统筹”,指乡镇政府征收的教育附加、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乡村道路建设。
但对于县财政的这部分支出,中央也没有置身事外,而是以专项的名义进行了转移支付。
事实上,这部分专项拨付下来的时候,它的名字就叫做“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
总的来说,对于落后地区——通常都是中西部地区,因为财源紧张,所以受税费改革影响大,那么中央就要拿出转移支付以支持基层财政;而对于发达地区——通常都是东部,因为财力雄厚,往往也不需要转移支付。
因此,平衡区域发展差距和填补税费改革给基层造成的财政缺口,其实也是一回事。
但是转移支付虽然从金额上并没有让基层财政吃亏,但因为转移支付资金往往都是戴着帽子下来的,所以不大好用。
这就挤兑着乡镇财政尽量少干事,关于这一点,这里不多说了。
这样的话,中央和省级财政由分税制确定;市县依托土地狂搞土地财政,它们中有能力的发展壮大,能力不足的向上争取转移支付;乡镇由于失去财权处于弱势,中西部的乡镇甚至很多处于失能状态。
塔哥FRM的公众号
aspmx1195 发表于 2023-10-24 20:08:25|来自:北京邮电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核心的一点,是分税制。
各级政府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政府间的财力差别通过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或上一级地方政府向下一级地方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节。
我国自1994年1月1日起实行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主要内容有:(1)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的划分。(2)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划分。(3)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具体来说,中央和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分配:
1. 税收分配:中央与地方的税收根据税种的性质进行划分。如中央税由中央政府统一制定税率并收取,地方税由地方政府制定税率并收取。部分税种采取“中央与地方共享”的方式,按一定比例进行分成。
比如,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资源税按不同的资源品种划分,大部分资源税作为地方税,海洋石油资源税作为中央税;证券交易税中央与地方各分享50%;企业所得税中央和地方的分享比例为60%:40%。
当然有一些特例会导致比例变化,比如税收优惠,比如一部分央企集中汇算清缴等。
2. 收入分配:除税收外,中央与地方还有其他各自的收入来源。中央收入主要来源于关税收入、所得税收入等;地方收入主要来源于国有资产经营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等。这部分按收入来源进行分配。
3. 支出责任分配: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出责任根据各自的职能进行划分。中央主要负责国防、外交等全国性支出;地方主要负责地方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性支出。这也属于一种收支分配。
4. 转移支付:中央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对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进行调节和补充。中央可以根据地方的财力和需要,采取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和倾斜式转移支付等政策手段进行调控。
转移支付是中国很重要的区域间平衡收入水平的手段,虽然有些省份如广东认为转移支付太多,但实际上这是中国的传统技能之一,也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5. 债权债务分配:中央与地方政府在财政赤字、政府债务等方面也进行分配。其中,中央负责国家政府债务,地方负责地方政府债务。中央还要对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进行监督。
近年来,地方债的压力比较大。
总体来说,中国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主要通过税收分成、收入支出划分、转移支付等方式进行,使中央与地方财政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收支平衡和协调发展。
分配机制还在不断完善,1994年国税地税分立后,2018年又开始合并;近年来的营改增,都是在探索过程中的尝试。
xjqq 发表于 2023-10-24 20:09:19|来自:北京邮电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计划经济没有转移支付这一说。那时候全国上下一本账,年初计委召集各方大佬开个闭门会,把中央和地方当年收支算清楚,填好表格,盖章下发,各级政府负责执行就好,钱不够用就往上打报告,中央统一解决。
但是这种模式本质是吃大锅饭,地方对于干工作是没什么积极性的,干好了给国家,干不好中央给兜底,那还努力啥?
所以1978年改开以后,中央开始放权,让地方自己搞。当时的政策是财政包干制,年初给你定个指标,超额完成部分按比例上交,剩下的,地方政府可以自行处置。
有了激励,地方的劲头一下就上来了,特别是沿海几个省份,依靠地理优势,加上海外老乡积极回国投资,很快就干的风生水起。
内陆省份日子过得也不错,当时的国企和银行都是地方政府的下属机构,银行给国企打钱足够多,企业有了钱就扩大生产,地方GDP也就这么上去了。
唯一不爽的是中央政府,蛋糕就那么大,地方拿的多,中央手里就捉襟见肘了。
而改开刚开始百废待兴,铁路、公路、车站,水电气这些基础设施排队等上马,还有水利、救灾、国防,哪哪儿都得花钱,中央没钱只能去找地方政府打秋风,人家还躲着不愿意给,老子追着儿子借钱,也算是很魔幻了。所以当时领导人很不爽,经常感慨,手里没把米,小鸡都不来。
于是1994年,朱总理主导了分税制改革。
分税制看起来是税务改革,实际是中央政府集权的改革,核心就是中央拿税收大头,财权集中管理,把事权下放给地方,说白了就是钱我拿,事你干,详细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百度。
当时甩给地方政府的事权主要是公共事务,类似教育、行政、养老保险、桥梁公路、水电气等市政工程。这都是关系民生的大事,一样都不能马虎。可是这些东西光听名字就知道是吞金兽,留给地方政府那些税收肯定不够,缺的窟窿从哪儿补呢?
一种办法是老百姓那儿收,那些年地方政府充分发挥想象力,发明了很多税费和摊派,特别是对农村。农村是集体经济,农民不像城镇职工,理论上国家是没有兜底义务的,但是农民的教育、医疗又不能不管,这笔开支只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从农民身上收取。那些年各种税费,像三提五统什么的,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
这个明显不是国家的初衷,所以后来中央发文件明令禁止。
然后就是土地财政。土地是重要生产要素,而城市土地属于国有,地方政府有支配权。对于常年缺钱的地方政府来说,这颗摇钱树肯定不能放过。所以土地出让金就成了地方政府收入的大头。
但是土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而城市可用土地本来就不多,卖一块少一块(理论上土地出让有年限,到期可以回收利用,不过也是几十年后的事了)。地方政府为了扩大财源,只能是打农村土地的主意,大量农村集体土地国有化,损害农村利益不说,还侵占了一部分耕地。而且出让土地这事,属于典型的寅吃卯粮,没有可持续性,就跟中东挖石油,山西挖煤炭一样,总量固定,肉眼就能看到天花板,你挖了子孙们就没得挖。
偏偏这地方政府卖地上瘾,土地收入比重一路飙升,到后来土地出让收入占GDP的比重常年在5%左右徘徊,要知道,税收占GDP的比重也不过才15%。地方政府如果形成路径依赖,将来继任者无地可卖,地方经济可要断崖式下跌了。所以土地财政也不是长久之计。
还有个办法就是借债。早先地方政府和银行关系好,贷款就是左手倒右手的事,所以上世纪90年代,地方政府从银行借贷搞建设属于常规操作。但是也正因为都在一个锅里吃饭,银行没啥风险意识,有领导条子,顺手就把贷款批了。这就导致政府项目搞砸后,经常会把银行也拖下水,储户取不出去钱就会上街溜达,最后还得中央出面兜底。
背了几次锅的中央实在受不了,为了防止地方政府管不住自己的小手,干脆来了个釜底抽薪,出台法律禁止地方政府借债,从源头解决问题。
但是经济要发展,城市建设不能停,于是城投公司出场了。
城投公司理论上是独立法人,实际是地方政府的代理人。因为有政府背景,可以拿地方公共设施做抵押,所以借款非常容易。
这事实际就是地方政府曲线救国,用城投公司这个马甲变相借债。早先这个操作也没啥问题,城投公司比较规矩,贷款主要是救急。比如咱们常说的土地出让,这事没大家想象那么简单,地方政府收地以后没法直接用,还得拆迁、平整,通水通电,这些都需要启动大笔资金,需要通过城投公司融资后,把生地加工成熟地,具备条件后再卖给开发商,或者开发成旅游景点,后续持续产生收益后再还款,这种贷款一般没什么问题。
但是后来很多城投公司放飞自我,负债经营后,把钱投进了一些不挣钱的项目,收益根本覆盖不了成本。沿海城市还好,经济发达,基础设施的投入很快就能回本。中西部城市就不行了,项目前期缺乏论证,只知道跟风,很多面子工程根本没法产生收益,投资打了水漂,城投公司的贷款也就成了坏账。
比如今年年初,贵州遵义路桥就被曝出有156亿的贷款还不上,大家都吃了一惊。更惊的是,后来发现全国加起来这部分隐形债务有60多万亿。财政部坐不住了,表态说城投公司的债中央不会管,谁的孩子谁抱走,国家不会给公司兜底,地方政府要自己擦屁股。
中央政府明确表示不负责,以后这城投公司想借钱就难了。
但是城市基建缺启动资金也是事实,中央也知道像公路桥梁这些基建工程,前期需要大笔启动资金,而地方政府手里的收入维持当地正常运转都费劲,更没有余粮搞发展了。
与其让地方政府弄些皮包公司胡搞瞎搞,还不如统一管控起来,所以2014年以后,中央又下文件,把地方政府借贷的口子打开了,不过也不是完全放开,只有基建这种后续能产生收益的项目才能贷款,而且得中央审批。言外之意,借钱搞建设可以,给公务员发工资不行。这种债务我们叫专项债,在美国有个专有名词叫市政债,也就是你得有项目才能贷款,不能空手套白狼。
大家应该能看出来,专项债和城投债作用差不多,未来城投公司的债可能会慢慢和专项债合并,中央统一审核,地方操盘,慢慢消化。
基建可以举债,那跟民生相关的项目咋办呢?比如教育、医疗和养老,这些短期都不会产生收益,如果地方政府举债将来肯定是烂账还不上,这部分就需要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了。
分税制以后政府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土地收入、社保基金、国企利润这几部分,而改革以后,中央收入能站到全部政府收入的一半左右,而中央支出只占全部支出的15%左右,多出来的35%基本上都要以转移支付的形式返还给地方政府,主要应用于民生项目。
这个返还并不是雨露均沾,一般富裕省份给的少,或者干脆就不给,经济不发达,人口多的省份,那就多补贴一点。本质上是国家从富裕省份多收点钱补贴给穷省。
所以我们看今年的转移支付大头还是四川、河南、湖南这几个人口大省,而主要的费用也投在教育,养老、医疗这些基本保障上。
而且今年转移支付金额超过10万亿,创下历史新高。这个一方面是因为疫情,部分省份经济下滑厉害,需要财政支持。另外一方面,投入社保也是为了让大家对未来有稳定预期,毕竟疫情闹了这么一出,大家吓的不敢花钱,钱存在银行趴着不动,经济也就运行不起来了。
储蓄率太高这事原因有很多,不过主要是大家缺乏安全感,如果社保能跟上,大家不用担心养老和医疗问题,可能就把钱其出来消费了,对经济也是个刺激作用。给大家稳定预期这事,对提振消费来说是指标,比一个劲降低存款利率要有效的多,所以一部分转移支付的钱要补贴给社保。
除了中央拨款,还有一些非常规操作可以转移支付,比如建立全国统一的土地市场,可以把西部地区农业用地指标变相卖给东部,价钱甚至可以达到房地产用地或者工业用地的价格水平,我在上一篇文章《从狂飙看土地制度变迁》里说过这事,这个其实也是东部对西部的转移支付,像这种用市场的方式实现财富转移,也是未来共同富裕的一个大趋势。
有小伙伴可能要问了,富人补贴穷人,这个算不算劫富济贫?是不是不太公平?
表面上看,好像是东部在义务帮助西部,其实抛开共同富裕这个大目标不说,东部能够发展少不了西部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拿出点钱来补贴西部义不容辞。
比如沿海能够发达靠的是外贸和加工业,而我们的产品能在国际上有竞争力,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便宜的劳动力,也就是咱们常说人口红利。
这些农民工从哪儿来的?还不是内部这些人口大省,农民工拿着极低的工资在发达地区打工,创造的受益都归了当地,甚至连社保都不用管。等这些人四五十岁干不动,回村里养老,那时候动用的可是老家的社保基金,相当于东部免费用了劳力,而把福利负担甩给西部,你说这补偿一点是不是合情合理?
还有些边疆省份,主要任务是国防,干的都是幕后工作,但有他们的奉献才有安定团结,后方稳固前方才能安心发展,这个从GDP上看不出来,但是中央心里有一本账。
还有类似山西这种煤炭大省,这么多年给国家贡献了多少能源?自己可是落了一身病,地底都被挖空了,环境也污染的不成样子。
可能大家还不知道,我们国家现在主要能源还是煤炭,占全部能源消费量的一半还多,也正是有山西的付出,发达地区工业用电和民用电才有保障,基础设施扎实经济才能腾飞。你说像山西这种老黄牛,是不是也该在功劳簿上记上一笔?
还有个事之前不怎么提,我们国家的汇率一直被低估,这是刻意为之,目的是为了保护沿海的外贸企业,毕竟低汇率相当于拉低成本,成本低了产品在国际上才有竞争优势。但是维持低汇率要付出代价,国家需要不断的印发人民币对冲这部分因为外贸盈余进来的美元,货币超发这个通胀的代价可是全国人民承担了。相当于用全国的力量补贴沿海的出口企业,你说这笔帐是不是也得算一算?
所以发达地区的成绩是全国支援出来的,咱们讨论各省的成绩也得放在全国这个大环境下说,广东如果没有后方的支援,最多也就是个亚洲四小虎的水平,站在风口看起来欣欣向荣,等人口红利耗尽,产业已转移马上就会打回原形,这点可以参考98年金融危机那几个东南亚国家的惨样。
而且没有后方支援,那就只能是给美国当小弟,需要堵抢眼的时候你上,人家吃肉的时候,能不能给你块骨头还得看心情。像日韩,跟着老大混了这么多年,钱倒是没少挣,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还是个拎包的角色,老大一发飙就跪了。
也只有把中国看成一个整体,依靠地理纵深,齐全的产业门类,统一大市场,说话才有底气,个体的存在才能更有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先富起来那部分人是踩了别人的肩膀,拿出来财富回馈大家也算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责无旁贷。
当然了,我们的目标是要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共同富裕,光靠中央转移支付也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比如中央统筹容易让一些地方养成等、靠、要的习惯。看过电影《私人定制》的小伙伴应该还记得,老乡找领导走后门,目的就是为了保留贫困县的帽子,有这个证书国家就会包养,各种补贴可能比你努力工作还要挣得多。这就是转移支付的副产品之一,大家都倾向于哭穷,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嘛,可能有的地方就会把精力主要放在哭上,反而没了自我奋斗的动力。
而且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产生差距的原因,中央转移支付的费用,有一部分还会流向富省,比如山西拿了教育补贴,花一大笔钱培养出大学生,可能有一大部分都跑发达地区了,相当于转移支付的钱绕了一圈回到原点。
老人拿了养老金,可能去大城市跟儿子住,或者把养老金和工资拿出来给儿子付了房子首付,这钱变相给大城市发展做了贡献。
还有医保的支出,老百姓在北京的医院看了病,费用却拿回当地报销,是不是山西的医保给北京贡献了GDP?
这就有点像借钱给穷人,他不会挣钱,四处买买买以后,钱最后还是流向富人的口袋。
所以如果只靠中央强制转移,发达地区有虹吸效应,迟早会把高端人口和财富都吸引过去,这个转移的效率就要打个折扣。
未来的解决办法,解铃还须系铃人 既然由头是中央和地方权责不匹配,解决办法肯定是往平衡的方向走,适当给地方下放权力,调动积极性。
我们国家这两年一直在酝酿税费改革,核心就是用所得税和财产税这种直接税,慢慢替换现在以交易税费为主的间接税,相应的税费会在中央和地方之间重新分配,多向地方倾斜,地方政府手里有稳定收入,也可以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发展,这也是调动地方积极性的一种手段。
至于有小伙伴担心的“一放就乱“,大概率不会再出现。乱的本质上还是市场化程度不够,各地都有自己的门道,所以有钱就开始瞎折腾。如果全国统一大市场,大家共用一个规则,捞偏门的空间就没了,大家按照市场规律行事,没准也能各自找到突破。
此外中央可能会回收一些事权,比如社保和教育。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社保和教育都是国家统一负担,这是消除地方差异的根本,这两事如果全国统一,至少能减少人口往大城市聚集的趋势,落后地区留住人才,才有发展的希望。
统一社保和大市场相当于是底座,在这个底座上提供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在这个基础上给地方政府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大家各自发掘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市场完成转移支付,应该能达到一个效率和公平的平衡。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