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 如何看待火出圈的「村BA」村扩建球场、商业街,但坚持「乡土味不能变」?怎么才能更好地利用流量反哺村庄?

[复制链接]
木陵子白 发表于 2023-10-24 12:22:44|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贵州黔东南台盘村,因为「村BA」火了,听说姚明要来,各种直播、赞助商也纷至沓来……增加收入是村民们最关心的事儿,但是也有人担心,如果太着急变现,商业化会不会让比赛变了味?
村民大会上,大家决定发展规划,要扩建看台、停车场、更衣室,也要搞商业街、民俗街,但是,村民们意见一致「乡土味不能变」。
我们央视新闻《相对论》节目组去蹲点采访时,见到了驻村第一书记张德,今年三月,他刚选派到台盘村,抓乡村振兴。正琢磨该发展什么产业,「村BA」火了。面对巨大的流量,张德书记有点措手不及,「我就想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怎么把我们的『村BA』,这个平台用好,真正地让父老乡亲赚钱。」
怎么把「村BA」办得更好,让更多人知道「台盘村」?
怎么把「村BA」的品牌用好,真正改善父老乡亲的生活?
面对「村BA」的爆火,村子应该如何应对流量带来的激增热度,避免「昙花一现」?


https://www.zhihu.com/video/1570719349631057921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ake555 发表于 2023-10-24 12:22:49|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搞好「村BA」的目的是让更多人知道「台盘村」,并想着要利用激增的流量来所谓改善父老乡亲生活的话...
那么不好意思,「村BA」马上就要被竭泽而渔了

恕我直言,
很多人或许只看到了「村BA」火的偶然性,急着想要把流量变现,却忽视了「村BA」为什么火的必然性:
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与贫瘠的草根娱乐活动之间的矛盾



从底层逻辑上来看:
「村BA」的必然性就是在于「台盘村」的村民们视篮球为生命的一个部分,篮球们把父老乡亲们连接在了一起。
「村BA」是属于「台盘村」的村民们的,而非纷至沓来的蹭热度的外乡人的。
「村BA」是为乡亲们服务的,而非为资本服务的

所以我认为,「村BA」要想真的可持续发展,就不要只想着怎么让父老乡亲们赚旅游的钱,而是将资源更多的倾斜到村民们触手可及的店铺,为这些店铺带来更客观的流量——如果纯粹想着赚钱,那么资本的力量会把「乡土味」抹得一点都不剩;
同时,更重要的是,中国也需要更多的「台盘村」,更多的「篮球」,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村民聚集-乡村-俱乐部-业余比赛-职业联赛的生态系统,来带动中国的体育生态系统。

我给一个目前在研究的英格兰草根体育俱乐部作为参考。
成立于2005年的联合曼彻斯特足球俱乐部是一家为了反对格雷泽家族全面收购曼联的球迷所设立的俱乐部。


俱乐部采取的是商业工会的方式运行(可以理解为类似于皇马的会员制)——任何人无论出价多少,都只会获得一手的股份。
俱乐部接受商业赞助,但拒绝任何商标在球衣上出现。曼市联的主要赞助商为Williams BMW Group——一家主要业务在曼彻斯特地区的汽车服务商。
俱乐部的核心理念包括以下几条:

  • 管理层会由会员选举产生
  • 会员的决定会根据一人一票的原则决定
  • 俱乐部将会发展和当地社群有强大的联系,极力争取所有人都能进入,无人会被排斥
  • 俱乐部会努力把门票售价维持在大众可接受的水平
  • 俱乐部鼓励年轻和当地的参与者,尽他们能力在俱乐部作出贡献,不论是效力俱乐部还是支持
  • 俱乐部极力避免俱乐部全面商业化
  • 俱乐部会维持是一个非牟利组织
后四条跟「村BA」之前的运作理念很相似。

目前,俱乐部一共有127个会员——主要来自于曼彻斯特和其周边地区的个人及公司,比如这家叫做Pete's Plumbing Supplies,便是一家为大曼彻斯特地区提供浴室和厨房销售和安装服务的曼彻斯特家族企业。


我在联曼俱乐部的大名单上还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每个球员都列出了自己的赞助商。跟俱乐部差不多,大多也是来自于本地的服务商和个人,比如这位亚当·多德,


他的赞助人便是曼彻斯特的本地居民加里·尼尔森:




正是这样的极力避免俱乐部完全商业化的社区氛围,保证了英格兰草根足球的生生不息。

所以,还是希望乡亲们先把「村BA」的理念搞搞懂,然后再去思考如何应对让他们措施不及的流量:
到底是幸福,还是毒药?
limao100 发表于 2023-10-24 12:23:26|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简单地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当”流量“二字和所谓的”反哺村庄“提法出现,这个事情本身就已经走到了危险的边缘,而“不能变”的“乡土味”,实际上也已经“变”了。
村BA的初衷是什么?显然不是为了招揽关注度,也不是为了“能给村镇带来多少多少收益”,甚至可能连“丰富农村人民的业余精神文明生活”这样----相对更加实际可行一点----的口号式官样定调都没有。
或许,它的初衷很简单:在有限的条件之内,给喜欢篮球的村民带来投身其中的机会,给未必喜欢篮球但喜欢热闹的更多村民带来群情热烈的活动。并且,在这基础之上,由一些当地企业出资赞助,为企业提供在当地对接需求群体,精准投放宣传的平台。
从出发点,以及其后“相对默默无闻”的很多年的情况而言,村BA并不复杂,也并不怎么“高尚”。参与它的人,或是出于兴趣爱好,或是为了打发时间,或是实现一些商业诉求,其目的都是摆在台面上的,直接、真实,且非常单纯。
然而,一旦上了热度,目指“流量”,一切必然都会产生剧烈的变化。当村BA被外界冠上了各种高大上的名义与意义,甚至开始被赋予各种“历史使命”与“标杆象征“,从而在官方与民间同步地获得了现象级”抬高“的时候,它还能够只是上述的简单存在吗?建商业街,只不过是利用”流量“去”反哺“的最基础玩法而已。拉动消费,扩展旅游,一系列牌打出来,却和篮球没有直接关联---如果只是为了篮球,人们会在网络上观看,却不至于为了这种水平的比赛而亲身前往,翻山越岭。
当各种人为了自身目的而云集至此的时候,无论是”蹭热度“的直播网红,还是蜂拥而至的---体育或非体育----记者与自媒体,还是”站台支持“的表态官员,村BA看上去非常热闹,比原来”繁荣“无数倍,但它显然都已经失去了曾经的简单,参与其中的人也不再能保持纯粹享受的状态。接受采访,自言热爱,或者更进一步地被”指导着“说出一些”正确“的话语,并与外来者完成必要的互动,这当然会让当地人获得一时的认同感,改变可能相对平淡的生活。但这终究不是真实的东西,而是一种或多或少的”表演“。
于村BA而言,唯一最真实的出发点上只有篮球,打篮球与看篮球的享受。而当”流量“袭来,关注袭来,民间与官方抱着各种目的袭来,它就不再是篮球,给予的也不再是享受了。这种非篮球的诉求,恰恰就是对”流量“的追求,以及用”流量“实现”反哺农村“的目的。
农村与篮球,并不是没有在流量平台上获得成果。为了所谓的”流量“,农村国宝身穿着勒布朗詹姆斯的球衣,做出各种乖张的动作与表情。为了所谓的”流量“,贵州科比强行模仿着科比布莱恩特的表情与姿势,展现自己只可称为”拙劣“的球技。这就是最标准的”流量“思维,贴靠最有热度的人物与话题,并依靠自己的”扮丑“来博取短视频平台用户中占比最高的某一群体的猎奇喜好,甚至低俗笑点,从而双剑合璧地获得关注。
他们确实成功地赚到了流量,看上去也“反哺”了自己的生计。但这显然与篮球没有什么关系吗,也不可以作为篮球相关的正向模板。当然,这不是说村BA一定会走向“扮丑”的道路,但一旦掺杂进了流量思维与“反哺”诉求,行为内里的不单纯将是必然的。而我们都知道,村BA的初衷与根基,正是“篮球”本身。
因此,当”流量“和”反哺“出现的时候,无关于篮球只关于”眼球”的前者,以及目的不纯功利性强的后者,两相结合之下,村BA将永远不再是篮球,也就此失去自己的重要源头。它因为篮球而火热起来,那么当它不再拥有“篮球”,任何东西都将是空中楼阁,只等人走茶凉,转战下一个可供引流与上价值的热度平台。
“流量”和“反哺”的尝试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但对于村BA而言,不复存在的东西将很难被重建,损失将是永久的。
事实上,在网络自媒体时代,农村篮球并非没有正面典型。四川大凉山的凉山黑鹰队,在短视频平台获得了百万级的粉丝规模。其中的欧文惹、科比惹等小球员,不仅获得了高人气,也得到了吴悠和CBA等各方篮球人士的关注,获得了走出大山,接触到正式篮球训练与比赛的机会。
当然,他们或许没有绝对天赋,也无法靠篮球真正地从本质上改变自己的物质生活。但于篮球而言,他们无疑得到了一些积极的改变,开拓眼界,展示自我,更多交流。在整体的人生而言,这或许是微不足道的局部改观,但他们的出发点即是对篮球的热爱,而这些改观可以帮助他们的热爱深化,认知延伸。
相比目前外界口中与笔下的村BA,科比惹和欧文惹显然更加地“篮球”---始于篮球,变于篮球,终于篮球。由于这一点,他们的流量当然更多限于篮球爱好者范畴,对自我的“反哺”也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这却是最切实的东西,而不是虚无缥缈的资本潮起潮落,也不是空中楼阁的宣传猛上价值。当一切结束的时候,凉山黑鹰队能在手里握住一些东西,而照目前势头发展下去的村BA,则更多只会得到一村子的鸡毛。
一个非常讽刺的现象是,当你认真地想要”流量“,想要靠”流量”去“反哺”多么多么大的对象的时候,失去原本方向、根基、初衷的你,因为阴差阳错地站到了风口浪尖上,便会成为无数本就与你毫无关系而动机不纯的逐利者的战场。他们的出发点从来与你的初衷无关,因此也不会毫不动摇地一直停留下去,并且也谈不到什么不留下的损失,至多是承受一些资源支出后的转场。因此,想要”流量”去完成“反哺“的人,流量都会只是一时,而”反哺“也不会成功。
反而是一些更单纯的人,或许流量少得多,”反哺“的野心也小得多,甚至只能”反哺“到自己兴趣爱好延展一点的程度。但是,这种”反哺“,却是实实在在的。
当”利用流量“与“反哺乡村“的字眼出现时,”乡土味不能变“便已然不可实现了。乡土对应的是”纯粹“,”纯粹“也正是村BA一开始相比职业篮球之商业属性的最显著特点,是它吸引到关注的根源。而在”流量“与”反哺“的前置词语面前,村民的篮球不再只是篮球,“纯粹”不存,“乡土味”的“不能变”,又从何谈起呢?
joep 发表于 2023-10-24 12:24:04|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回答可能有些跑题,但是村BA很触动我。
这样的村BA在曾经的东北大地随处都是,我听我妈说,生产队的年代,每个公社下面每个大队都有代表球队,平日里忙完农活,村里的小伙子和老爷们儿就去打篮球。农闲的时候,各村之间就打篮球比赛,还有大姑娘小媳妇扭秧歌助兴,很多人去围观,篮球的氛围特别好。打赢了还有奖品,那个年代的奖品一般是毛巾、牙膏、水杯。
我上小学时候,公社改成了乡,大队也已经不叫大队了,改成村了。我哥是村小学的代课老师,曾经代表我们村去乡里参加过比赛,我特别喜欢偷偷穿他参加比赛时的队服背心。印象里,那时候还有扭秧歌大赛,唱歌比赛,也有小学里的运动会和艺术节。虽然日子过得不甚富足,集体生活里的文化生活还是有些滋味。
2000年后,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乡升级为镇,在不到十年里,全镇20多个个村级的小学全部停止招生,村里的孩子统一到镇里中心上学,有校车接送。但是,在2022年的今天,当下的中心小学的学生可能还不到20多年前的中心小学一半多。在肉眼可见的未来,还会越来越少。
与之相伴是,当年的热血青年长出了皱纹,他们的孩子纷纷背井离乡,各种以村为单位的文体活动都湮灭在历史的小河里,翻不起一点点的浪花。后来的后来,打麻将、喝大酒几乎成为了乡村文化的唯二选择。
2005年,村里通了有线电视,邻居黄六叔和赵二叔特别喜欢看NBA,起初我还很纳闷,他们竟会沉迷这么时尚的运动,后来我明白了,他们的青春也曾和篮球在一起过。
hyc1200 发表于 2023-10-24 12:24:26|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栓Q~
我是桂林阳朔的一名农民导游,也是因为“漏~漏~漏哟薄特”走红的“栓Q哥”teacherliu刘涛
其实我不是什么老师,只是一个农民英语爱好者。他们说我的英语“土”,有家乡口音,也有很多人批评我发音不标准,但我知道“乡土”才是我的根。
所以我理解和支持台盘乡亲们的决定:乡土味不能变。



我和家乡桂林阳朔

五岁的时候,头一回见到外国人来家乡旅游,他们说Hello,我们也跟着说Hello。那时才发现原来还有另一种语言可以与这么遥远的一群人对话,原来我的家乡那么好那么美,引得全世界的人都来看。
我书读得不多。为了挣初一初二初三的学费,我养鸭子,卖冰棍,到镇上去进一分钱五根的冰棍,卖三分钱一根。中考,满分600分, 我考了540分,拿到了一所旅游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可是上学处处要花钱,我们家太穷了,爸爸走得早,妈妈独自拉扯我们五兄妹。连学费伙食费都交不起,我就辍学了。
我当时在家哭了一个星期,然后重新成了放牛娃。我跑去阳朔县城,找在学校里读书的朋友,借他的旅游英语大专教材和词典,拿回家自己学。
我每天把牛拉到山上去吃草,如果天气好,我就在旁边看书做笔记,碰上天气不好,我就躲在岩洞里面学。好像从那时候,我的英语就有了“乡土”的味道。


那时候,遇到看不懂的单词,我会带着词典,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到十公里外的漓江边上找外国游客,他们非常友好,还会告诉我能怎么造句。我就靠着来桂林旅游的外国人,练习口语听力,每天学三四个小时。大概一年左右,我把那本旅游大专的英文教材学完了。
1998年,我通过了旅游部门的培训考核,顺利取得了阳朔的农民英语导游证,开始接待来自全球的游客。
阳朔有美丽的山水、好吃的食物,月亮山、遇龙河、遇龙桥,都很美。我们这里还是中国金桔之乡。这二十多年,我接待了6万多来自全球各国的游客。没错,就是用我的“乡土英语”。我想把我们家乡的魅力宣传给全球各国人,让他们都知道。
这两年,我开始拍短视频,还是用英语讲阳朔的风光。
我发了一首英文的《划船歌》。当时我坐在遇龙河的竹筏上,看到那么美的山水,还有历史悠久的桥,就觉得一定得拍一个视频出来。刚好我会唱英文的划船歌,和景色非常配,就坐在船头对着手机唱歌,三五分钟就拍好发出去了。我早就知道网友喜欢听我说英语,但没想到因此更火了。我就是看到什么拍什么,把以前学英语的、旅游的知识拍进去,把我们地方农民的特色也拍进去。
火了之后,有好多网红的传媒公司找到我,说要跟我签约,还有人开条件“日薪一万”。我心动过,但我只是个农民,不了解,不专业。
我不想离开家乡和这里的山水,也不想失去自由。如果签了约,我估计不会是现在的我,也不会是以前的我了,他们需要我拍摄的内容跟我之前在家里拍摄内容肯定是不一样的。我总觉得自己作为桂林阳朔的一个农民和曾经的农民导游,宣传家乡是我应该做的义务的事情。
《划船歌》火了,甚至国外有很多外国人也知道中国竹筏版的《划船歌》。好多人跟我说,因为我的视频,他们认识了漓江、遇龙河、遇龙桥、富里桥,还有了想来桂林阳朔打卡的计划。虽然我没有读过高中和大学,但是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好英语,可以用英文向全世界做宣传,介绍我们桂林阳朔的山水风光,这很有意义。

阳朔遇龙河烟雨山水风景
https://www.zhihu.com/video/1570534221042622464
我知道做网红不能火一辈子,一直红红火火是不可能的。我知道在某一年某一天,热度会慢慢地冷下来。但我也不会担心这些事情,先做好我自己,坚持拍介绍我们家乡的一些风景的作品。
我的家乡阳朔还有很多值得去旅游的好地方,还有一些古村镇、美食等着被大家了解。我也正在拍摄更多作品,希望大家说“栓Q”的时候能想到阳朔的好风景。
我现在每天还在坚持学英语,觉得总有一天阳朔还会像之前一样能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
祝愿台盘村的“村BA”也守住这股乡土味,越办越好。
ATQQ 发表于 2023-10-24 12:24:59|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事和研究乡村建设工作多年,所见到的,是有些地方的农事节庆活动三五年模式都没有创新,没有形成市场效应,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农民参与度不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贵州村BA活动虽然不可复制,但对乡村活动的举办来说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
比如活动一定要与充分与群众老百姓共情,不能自娱自乐,群众参与、娱乐开心、良性循环最重要——新的时代,乡村文化生活却显得单调,打牌、喝酒、刷手机、最多加个广场舞,年轻人回村后精力无处释放。而村BA这种比赛性质的活动非常适合年轻人,而且一人参加,便可引发全家族关注,在给参与者带来极大荣誉感的同时,也体现了“草根”群众身上那种不服输的韧劲和顽强生命力。
再比如充分利用短视频助推,把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与现代化赛事的巨大反差呈现给大众,引发全网关注后即便不能立刻带来经济效益,也能提升人气,反哺当地活动的开展。
村BA带给人们最大的感悟就是,要想在基层全民娱乐业上有突破,必须把握“下层民众”的内心需求——消费得起。在一、二线城市,一场职业足球篮球比赛、一场明星演唱会,门票动辄数百上千元,不是普通乡村老百姓所能接受的消费,像村BA这样的活动是他们可以承受的。
观察完“村BA”现象后,我还想谈谈当今基层乡村活动面临的问题——有了流量、有了群众需求,地方该如何承接?如何挖掘这些活动的经济效益潜能?浅谈几点建议:
首先,在培育一个品牌化的地方特色活动时,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让企业充分参与,比如给赛事活动提供奖品,这样既宣传了企业,又带动了群众体育运动。政府可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形成良性互动,进一步提升市场化水平。
第二,可以让国有的旅游公司从这里突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收、放好几轮,目前的现状是民营文旅企业没有提升、创新、转型的动力,自身更缺乏财力投入;集体企业也限于地理位置或规划限制,拓展乏力。应该有文旅类国企带头杀出一片乡村“蓝海”,引领新时代深度、沉浸式文旅体验新业态。
第三,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年轻人已经接受国潮,国外也在慢慢改变对中国文化固有的认识,今年中秋节,英国电视台用影子舞演绎中国的婵娥奔月、俄罗斯用芭蕾舞演绎白毛女。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文化已经走出去了,世界多数国家都已慢慢接受和理解。所以我们的项目活动策划要从中华传统文化根子里走起。任何短视频都是营销推广的工具和手段,内容才是核心,没有内容就没有流量,就更没有生命力。与此同时,我们瞄准策划的项目要有实用性,要从中华传统的文化中汲取营养。让国潮国风研学既有内容,又有趣味,改变一昧地说教、填鸭式。
第四,要延伸相关产业挖掘、培育和运营“达人”的培养。当确定一地的主导产业后,要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上下游产业链,增加主导产业的带动性和附加功能,同时,要注重产业运营链上各类人才的培育。既要吸收产业链上的专家和品牌客商,又要挖掘本地的乡土人才,在走专业化、品牌化的同时,更加接地气。
第五,要慎重处理资本和乡村关系,既要按市场逻辑、资本的力量推动乡村发展,又要汲取网络翻车事件教训,慎重地对待资本“冷血”,防止乡村“变味”。力求文化旅游的深度结合,力求乡村、村民与企业共享多赢,促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