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

[复制链接]
river128 发表于 2023-10-24 04:03:1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即将成为小学学校的教师,我很疑惑是否按照以前我受过的常规教育方式去教学,去告知孩子们知识,让他们背!例如语文汉字的写字笔画顺序,我们按照常规对的顺序去被教,而至今我还是不知道它的顺序为什么是这样。我们的教育从来不会教导学生质疑权威质疑老师们。希望知道大家最这个是怎么看的
全部回复4 显示全部楼层
obwen 发表于 2023-10-24 04:03:2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了700篇文章,我发现这才是教育学习最重要的技能

不知不觉,我已经写了700多篇文章,其中要扣除几十篇招生广告,累计7500关注。目前平均阅读量稳定在300左右,感觉现在的写作风格基本就固定下来了,还是继续往“小众、深度、低阅读量、低热度”的方向走。
当然,我不是没有能力写爆文,毕竟教育领域向来都热度奇高,三天两头就有热搜出来。哪怕不写热搜,只要盯住某个热点区域或关键的人、事、物,都可以有很高的阅读量。
比如在标题里加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淀、清华、北大这样的大城市、大区、名校,点击量就上来了。或者,文章就以输出情绪、散播小道消息为主,做别人的“互联网嘴替”,也是可以有流量的。
如果不走热门路线,就体恤下家长、学生的教育学习焦虑,讲讲日常的烦恼,吐槽吐槽,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或者假装自己有了不得的内幕消息和独门秘技,时不时地撩拨人心,也会有很多关注度。
这是自媒体大V获取流量的基本套路。但我的目标就不是流量,而是既启发读者思考,又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虽然读者未必喜欢或擅长思考,看我的文章多少都有些烧脑甚至无趣的感觉,所以阅读量才这么低,但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我特别给自己上了个封印,就想看看用这种单调、枯燥的方式,能不能写出重围。我是不是不用依靠任何流量手段,就靠完全的写作实力来获得影响力呢。迄今为止,还是比较难的,不过已经有过成功的例子了。
前几天一篇写中医养生的文章突然爆了,有4万多阅读量,两天转发5000+、新增800+关注。前两年写一篇川普的文章,直接30万+,还传到美国去了。去年写《海淀鸡娃号》的文章,也有1万多阅读。可以说,我基本掌握了爆文秘籍。
但我觉得这些数据虽然令人惊喜,却没有实质的意义。因为一篇文章写出来后,基本目标已经达成了,结果如何都不会改变我的写作方式。反而,突如其来的数据增长可能会扰乱我的判断。我还是比较喜欢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增长方式。
因为人不可能一直都有好运气,总会遇到低谷的时候。我目前就大概只有300个忠实读者的实力,只有这些读者每天都会读我的文章。剩下的7200个就是偶尔看看,并不是真的特别认同我的教育学习观念和操作方法。
而通过写文章“改变世界”的做法对我来说也是不够过瘾的,因为我就喜欢看到人、事、物从低到高、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没有什么比做这种事,能更有成就感的了。
其实这个号从零写到现在700篇,100多万字,我就非常有成就感了。要知道,这还是我双线程操作,不务正业的结果,毕竟本职是做健身减肥的嘛。这就说明,只要我想做好一件事,就可以做好,心想事成。
我这两年积累下来的内容和心得,也已经完全足够再做几个教育学习的新创业项目了。包括:
一、1000只牧羊犬计划
二、985学霸计划
三、学科培训
四、学习方法培训
五、家庭教育培训
六、老师培训
诸如此类的事情,随时都可以开展。就是我没那么多时间精力,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先做起来,剩下的,看情况再决定要不要做。
如果读者只是把我当成一个自媒体、一个老师或一个健身减肥教练,那这种认识是不够正确的。我实际是一个在不断成长的学生和创业者,所以在我眼中做这些事情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在学习,也都是在创业。
做这件事,可以反哺那件事。从这里学到的东西,也可以用在那里。比如我写文章总结的东西,就可以再系统梳理变成上课的内容;从学生的反馈,我就可以认识人性的复杂,变成一篇心得体会;从对读者情况的整理和预估,我就可以总结市场需求,开发可行的产品或服务。
这是一种“通才”“通识”的思维模式,只要打通底层逻辑,其实做什么都一样,也都可以做好。就是现在让我从零开始,去学某个从未了解过的技术,我还是不觉得有任何困难。这种“自信心”,也是我想展示给读者们看的。
当然,自信不代表不会失败。我因为想法太多,向来也是失败的常客。但每次失败都有很高的价值,能让我及时调整方向。这种策略叫“快速失败,迅速迭代”,是创业必须用到的。
太多人都不会运用这种使用策略,不肯及时面对自己的失败,还对渺茫的成功抱有希望。结果,不仅耽误了时机,最终还是要迎来失败。但与其等现实打倒我们,不如自己打倒自己,再赶紧站起来。总结好经验,就继续向前了。
太多人也习惯了自我批评,遇到失败就认为自己很差劲,不配成功。同时,习惯批评别人,明明没有资格对人指手画脚,只是浪费做正事、提高自我的时间而已。
我每天都能遇到很多这样的人,缺乏行动力、充满负能量的人,时刻提醒我要专注在自己的目标,不要被他们的想法和言语影响。但在这个阶段,我还不能远离他们,必须穿越这些乌烟瘴气,我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那时,我就不用再受磨难了。
对我来说,一切事情都是好事。出现坏事,不仅是提醒我做好事不容易,还是在锻炼我将坏事变成好事的能力。如果我连坏事都能做好了,那做好事就更是轻而易举了。这是一种“正向思维”,也是创业必须有的。
正向思维,是可以创造未来甚至创造奇迹的。比如现在什么都没有,就意味着什么都可以是发展的方向。就像初生婴孩有无穷潜力,但一个35岁的人已经没多少可能性甚至大企业里都要被“优化”了。
人实际是观念的产物,发生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么看发生的事情。如果认为“现实应该是怎样的”,那想法与现实相违背的人就会很痛苦。反之,认为“现实就是这样的,我要适应现实”,那生活就会轻松很多。
很多人追求的名利,其实从根本上讲都没有意义,因为名利不能让他们拥有幸福与成功。光有物质上的条件,是远远不足以过好生活的。当然,不能没有基本的物质条件,但决定因素始终是精神因素。
遗憾的是,现代人比较少注重精神方面的教育和学习。所以哪怕已经拥有远比古人、近代人和几十年前的人好得多的物质条件,还是很难幸福起来。可能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习惯比较”。
无处不在的比较,我认为,是毁掉美好生活的重要原因。我很少比较,所以我的生活很轻松、舒适。
或许读者也有这个意识,但不一定能做到。确实很难,但可以练习,控制精神绝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我们必须耐心地反复练习,直到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意念。
当你能控制自己的意念,也就等于控制了整个世界。这个技能的重要性,我想应该放在教育学习的首位。
BY 不胖的林较瘦
wlzt 发表于 2023-10-24 04:03:3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观念中存在着一种误区,它将记忆与理解人为地分离开来。似乎记忆必然阻碍理解。理解是不可能记住的。
       事实上,人们生活在智慧之中。在记忆的同时,他们必须增加自己的理解。成人和儿童都是如此。也就是说,记忆本身是伴随着理解的,通过理解和研究来加深记忆,两者是统一的,完全不矛盾。那么谁更重要呢?记忆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儿童教育阶段(幼儿园和小学)。

       因为记忆是原因,理解是结果。记忆中一定有理解,但理解的深度是不同的。记忆是理解的源泉。没有记忆,理解是零的,没有办法谈论它。如果理解是一栋大楼,那么记忆就是这座大楼的建筑材料。
       在实践中,记忆也先于理解。无论是作文还是解题,老师都会先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思想,学生不能立即完全理解,根据这个反复练习形成一个扎实的记忆,慢慢理解和把握要点。即使在工作生活实践的初始阶段,记忆也先于理解。当新来的人工作时,他们经常按要求模仿。虽然会有一些解释,但不能涵盖所有方面。他们只能先写下来,然后慢慢地体验和思考。不能理解,但绝对不能忘记。不可能说我不会做任何我不明白的事。你必须先了解一切,然后再去做。这样的结果必然会被炒鱿鱼。
       此外,理解的开发有时是不可强求的。如果你不明白,你就是不明白。你需要耐心等待。记忆的培养相对容易,可以随时进行,不记住一本书就很难读一百遍。即使你不理解它,你也可以先背诵它,然后慢慢地理解它。一旦记忆牢固地形成,它将是难忘的和难以改变的一个人的生活。理解往往是可变的。它也是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是一句名言。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许多以前的理解会被推翻。
       因此,在初等教育中,记忆的真正价值远高于理解,所以教育的重点也应该放在记忆上。理解是教育过程的最终表现,它可以在不过分强调的情况下实现。在儿童时期,记忆也被强调储存更多的智力,以便在13岁以后更好地理解。

       排斥记忆过于强调理解,这是当今教育的一个自然劣势。成人理解力强,记忆力弱,而儿童则相反。13岁以前记忆力很好,而理解能力相对很弱。教育具有成人特点的儿童一定会适得其反。因为童年的记忆不能锻炼,年龄越大记忆就越衰退,直到高考,面对文山题词海的各种科目,孩子们需要花很多时间重复记忆,效率低下且痛苦不堪,严重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结果,许多人上大学甚至工作,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大大降低。
       以最基本的作文为例。在过去的十年里,没有学者说他不会写字。即使是民国初年的小学生也能用自己的感受写一篇作文。学习汉语12年后,有多少大学生能写作?为什么,因为没有存货。货物从哪里来?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读和背。读名著似乎是一种愚蠢的方式,但事实上,学好汉语的最好方式,你学的越多,就越容易。并非所有国家的语言都是如此。梁宏达是著名的电视评论员,以铁嘴、博学、记忆力强著称。他从小就学过四本书和五部名著。
       此外,当今社会经济是重中之重,重利益、轻道德,人们迷茫,导致负面信息错误思想无处不在。
       在孩子们的价值观和思维习惯尚未成熟之前,过早地接触过多的信息和过度地发展他们的理解能力是不明智的。往往因为年轻人接触了错误的想法,生活带来了不可弥补的伤害。例如,为什么中学生早恋现象越来越多,现在已经发展到小学生了?因为现在娱乐活动猖獗,互联网、电影、电视、动画、广告和歌曲,甚至一些儿童出版物、爱情内容或隐藏或无处不在,都无法阻止。各种各样的因素促成了这场浪潮,如果父母不小心的话,他们可能会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一粒种子。
       教育的重点实际上是记忆的内容,即课本。教育就是给孩子生命智慧的营养,帮助他成长。教科书所含营养物质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成败。今天的教育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造成教科书的原因。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教材至关重要。

       花同样的时间,学习不同的课本会有不同的效果。正如郭靖的才干不好一样,刚开始,江南七怪和全真七子什么都教不了,他们也很痛苦。后来,周伯通逼他背诵《九阳真经》一书,一心想成为一代侠义之人。经典是高智慧的集中,具有将腐朽转化为魔法的功能。阅读经典在儿童大脑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台湾智障女孩通过阅读大量经典著作,极大地提高了智力,这在现代医学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为什么不利用孩子们的良好记忆,多朗诵一些圣人和显赫学者的经典著作呢?这些经典著作不仅锻炼了记忆,而且在生活中储存了大量的智慧,以利于未来的生活,避免走弯路?很多家长以继承人的名义,想当自然的安排。事实上,孩子们对他们读过的经典有自己的理解。经典作品中的许多句子都非常简单易读。如果他们看到智慧,想得一样,他们就会有老师;如果他们不想对别人做任何事;如果他们没有远见,他们会立刻有忧虑。即使是深奥的句子,只要他记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增加,他会逐渐有自己的理解。第二,有记忆就有理解。3岁有3岁的理解,7岁有7岁的理解。但是孩子们不善于表达自己。我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可以向你表达。读一读,你就会明白。
       人们的学习能力在一生中都在下降。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新生儿在三年内可以掌握任何语言,并且是真实的。把他放在一个多语种的环境中,他们可以同时掌握多种语言,成年人很难做到。儿童可以是多用途的,而成人只能是单一用途的。13岁左右的人学习能力基本上是定型的。以后要做很多改进。过分强调理解和忽视记忆,花很多时间让孩子反复学习他们能理解的东西,实际上是最大的浪费。教育注重机会,尤其是在13岁以前,当我们抓住机会,一半努力,得到两倍的结果时,如果我们错过了机会,一半努力,得到两倍的结果,甚至一生都在遭受。
       孩子们的教育就像在银行存钱一样。记忆就是省钱。理解就是花钱。在他学习成功之前,不担心他在银行里存了多少钱不够花。不担心他是在保存黄金和珠宝,还是废铜和废铁。相反,担心如何花他省下的钱。如果我们不先发展我们的理解力,似乎我们会落后,但事实上,不是。因为孩子们熟悉的经典有着丰富的高智慧、深邃优美的文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点必然是高的,而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在未来是不会错的。

       小学六年是教育阶段最黄金的六年,其基础的厚薄将决定一生,不多读多背些最有智慧一生有用的内容,实在太可惜。小学生哪怕每天在课堂上能拿出20分钟来读诵经典,几年下来效果会很可观。儿童经典读诵教育在国内重新推广已有20年,从民间到体制内,接受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无一例外都认为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效果显著者也比比皆是,网上有很多例子可供参考。
       古人用四句话总结经典的价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堪称教育的最高标准。
绿林宿梦 发表于 2023-10-24 04:04:2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教育中,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生命成长。
这几天,我一直强调了一个观点: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在知识方面,老师是教不坏他们的。
教不坏的原因在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实际上是没有对知识一点不漏的记忆能力的。
对于这一点,我们每个人回过头看一下,基本上都是如此。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都是后来要不断重新学习的,不断再学习的。
因为这些知识,其实都是最为粗浅的感知性知识。
那么,小学教育中,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什么?
小学教育中,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肯定是学生的生命成长,我会特别强调包括身体成长的生命成长。
01
身体成长本身是生命成长的阶段任务,所以学校教育从设计来说,是要把它作为一个任务来设计的,要从形式和内容上,对孩子的生命成长给予充分关注的。
所以,其实有时候我们会说教学任务分成“德智体美劳”,也会说到更为丰富的内容,这样的表达,是以任务感的方式来探讨的。
我觉得比任务感更重要的是,提出教育内容的应有之义——就是从生命发展来说,这就是教育工作最为核心的工作,最为重要的使命。
从生命成长来看,你不能随便放弃某一些教育工作,或压缩扭曲工作的价值——比如不开艺术课、体育课,只重视“主科”。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身体教育,变得非常重要。




当然,生命教育其实也是需要好好设计管理的。
生命成长可分成很多任务,这些任务都可融会贯通,融为一体的。
在此之上,在小学教育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一定是高于具体的知识的教育的。
02
作为教师,一方面,他要在意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对教师而言,对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包括趣味、才艺、价值观、人生的丰富性的要求。
因为在小学教育阶段,师生之间确实是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推动生命的,我们把它称为范本教育,也就是教师是榜样,什么样的教师会影响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甚至会影响到民族的未来。
反过来,我又可以谈到另外一个观点:教师有必要把小学阶段的知识教得那么精深、那么精确吗?考查得那么精准吗?
其实,你所做的工作无非是,加深一些儿童的感知而已。
这样的感知,其实是很难形成他的记忆和逻辑的,甚至还很难形成他的判断力。
所以从教学的角度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加孩子学习的乐趣。
学习形式最重要的意义(教学设计方面),就是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孩子形成兴趣的最重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知识,而是对获取知识的过程,形成他们独特的感知系统、感知习惯,对之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儿童这一阶段的发展来说,通过他的动手操作,通过他的身体实践,通过和同学间的讨论、争论等,形成最基本的、最基础的理解力。
更重要的是,要扩张儿童的活动视野,要让他参与到更多的活动过程中去,要让他有更丰富的体验,要让他像个儿童一样参与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去探究、去争论、去表达、去质疑,等等。
这样的一种训练,对儿童形成习惯、形成学习的热情以及形成学习的兴趣,是大有帮助的。
03
我们今天的小学教育,确实是越来越精细化了,小学课堂的研究,也越来越严格了。
所谓的严格,就是对教师学科教学精细化的理解力,对课堂表现的技巧,对教师课堂舞台表现能力,要求会越来越严苛。
同时,又因为有教研机构的存在,使得听课、公开的教学研讨,并对教学状况进行具体、深入的评价,变成教师非常重要的提高专业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
这样的训练方式,带来更普遍的教学表演化现象,教学为所谓的教研服务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实际上,它还导致了另一个结果,这样的公开教学会与日常教学严重脱节。回到日常教学,大量教师又完全处于一种“不会教”的状态。
但在小学阶段,“不会教”其实也是很难检测出来的,因为对学生知识方面的要求不高,对大部分孩子来说,他自身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解读能力,具备被强化训练的、形成条件反射似的解答能力。
这种反复训练,其实使得儿童的感知系统有格式化与钝化这么一种倾向。
所以,我们今天越来越多的儿童,对户外活动、身体的活动、身体的竞争,包括对未知事物的自然的好奇心,都遭受到非常严重的磨损。




对学生而言,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各种各样的电子游戏。
电子游戏对迟钝、饥渴的心灵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它是一种强刺激,也是一个程序化的互动方式。
某种意义上说,确实无助于孩子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的发展。
小学教育,要让儿童跟土地、跟自然、跟生活广泛接触,要尊重孩子身体的感受,发展他们身体的能力,这才是触摸到教育本质的教育形态。
04
所以,对于一个教师,我现在会越来越看重他对儿童本身的研究。
比如说,我们对课程的自主开发,它更重要的不是一种知识系统的建构,而是在对儿童身体,对儿童发展的心理、生理等特别了解基础上的一种设计。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这样的课程,必须是能真正推动儿童积极成长、正面成长的一个课程系统。
如果说,教育真的有朝更积极方向变革的话,这样的变革肯定是从研究儿童开始的。
所以,我经常会说,实际上我们的老师,首先要成为生命的老师。
我这么强调,是因为小学教育及教师的重要意义就在这里了。
对教师来讲,一方面要对自己有专业性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这一切都会构成对孩子的熏陶。
对学校来讲,要给孩子大的引领,也就是引领孩子懂得社会的一些共识,共同的价值观。




我们要培养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培养孩子们个人服务于社会的一种热情,这一切构成了他生命成长的价值背景或者成长的起点。
所以,我觉得所谓好的学校、好的教育,也真的可以叫作“既相似又各不相同”。
相似,就是美好的理念形态、美好的校园生活,构成了学校的一种共同色彩,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发展学校的个性和特殊性。
教育,如果能让一个人憧憬美好,对人类有更辽阔的信念,对自己生命的担当有更坚定的立场,这样的教育,可以说是最美妙、最透彻生命本质的教育。
我们整理了1000G小猪佩奇等少儿英语动画片视频,想要的可移步微信公众号:葡萄妈日记,回复资料免费领取。




jylrb 发表于 2023-10-24 04:05:0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不行。我觉得现在很多老师其实没有准备好,只是读了师范,然后选了这个行业,没有思考,继续按照自己以前接受的方法教学生。三个简单的建议:
1、逆向思考。以前自己接受过的 或者看到过的不成功的教育方法,千万不要再用。如果脑袋不够用,也创不了新,那就相反着来,至少还有可能蒙对方向。
2、宽容、利他主义。老师这份工作,无论薪水高不高,你已经选择了它。不要想歪的斜的,你可以抱怨社会不公,很正常,可以理解,但不能因此而降低教育质量,或者做一些不利于学生、家长的事。其他不多要求,能力有高有低,职业道德是最基本的吧,千万不要打折扣。
3.老师也有办公室政治,老师之间也有勾心斗角之类的,但是因此影响到学生,就是垃圾行为。很多学校的老师因为业绩竞争,刻意打压别班学生成绩之类,很多很多,我接触到的太多了。说实话,很下作,有失老师的身份。
4、遇到困难正常,无论对家长、对同事、对领导、对社会,有不满怎样去解决,都是个人自由。但是站在学生面前,你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要用成年人的理智来对待这些娃娃,哪怕你再不喜欢这份工作。
回答有点偏,但是能从根本上解决很多现在学校教育中的问题。欢迎大家交流沟通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