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亚历史上很多强盛过的民族现在反而很弱小,不入流的日本朝鲜反而强大了?

[复制链接]
songxiao530 发表于 2023-10-22 15:01:0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满洲这些称霸过东亚的民族现在要么消失了,要么变成没有自己民族国家的小民族,唯一有民族国家的蒙古在国际上也没有存在感,反而古代没什么影响力的日本朝鲜有独立的民族国家而且经济发达有文化输出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存在感话语权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loooog 发表于 2023-10-22 15:01:0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著名的精德国家,韩国网民做过两个版本的《装甲兵之歌》(Panzerlied)上传社交网站,结果都获得了很大的反响
第一个是找了一群韩国人翻拍《坦克大决战》一个著名场景(德军的军校生合唱装甲兵之歌),结果恶评如潮,大概点赞点踩比能有55开吧,评论里面还不乏racist类型的,比如甚至有人说“有完没完,下一个是什么?黑人唱horst wessel么?”
第二个则是韩军官方的军歌,旋律还是一样的,这个应该是韩军对Panzerlied的再创作,只是歌词改了(我之后B站了一下,貌似叫《忠诚战斗歌》),MV内容也是韩国主战坦克演习的场景,大概是K1、K2之类的吧
结果这个我去,不但好评如潮,甚至有种深山有远亲、文化输出的感觉,一下就高大上了,首先一个纯韩语军事视频,点赞达到1000属于人气相当不错,其次评论基本一边倒赞扬,韩语和英语的还能各占一半。


可能这有ideology因素(确实出现了此类型的评论),但是据有些玩军游的朋友说冷战题材军游经常设定在朝鲜半岛,没准这些老外还真找到了过去的感觉。最后我翻了半天愣是找不到负面评论,只有一个疑似国人ID的发了一个“made my day”,不知道笑点是哪(虽然确实很喜感),是想起来了某个韩国电视剧,还是这歌词里面高频词是wuli

不过这么一想,好像朝鲜战争全程的确是南朝鲜军没怎么见过坦克,这点来说的确还不如北朝鲜,好像的确是冷战期间才发展起来的
从1951年11月起,韩军开始按照美军的编制重新组建其装甲兵部队,相继组建了步兵团属坦克连(装备坦克14辆)和步兵师属坦克营(下辖5个坦克连,装备坦克71辆)。至1953年7月停战时为止,韩军共组建了3个坦克营又1个坦克连,按编制共装备各型坦克230余辆。
而这是以前的蒙古:
日本电影,成吉思汗与札木合,十三翼之战,满屏幕6万骑兵冲锋_腾讯视频
libobo 发表于 2023-10-22 15:01:4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一个新一点的思路,这就是因为东亚游牧民族的政权完全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的区别,或者说君主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区别。
比如说蒙古人满人或者等别的什么民族,他们今天依然可以在键盘上吹嘘自己的几百年前的武德,但他们又不得不承认一个尴尬的事实,自己历史上扩张的大部分土地,在今天都不属于自己,甚至也没有多少自己同族的居民居住。
蒙古人自豪自己征服了大半个世界,可今天呢?就算是一山之隔的哈萨克斯坦都没有几个蒙古人。就算是被准噶尔征服过的新疆都没有几个蒙古人。而蒙古原本自己的游牧地内蒙古,今天80%都是汉族。满人吹乾隆征服新疆,但今天新疆也没有几个满人,连关外的主体民族今天都是汉族。
这是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就是元清并没有处理好君主利益和民族利益的矛盾。对于君主而言,土地当然越多越好。自己治下的臣民和奴隶当然也是越多越好。可民族并不是这样,如果本民族人数不足,根本不足以同化或清除掉被占领区的人口,那么征服占领的土地和人民反而是个累赘。如果非要霸占住自己的赃物,那么本民族反而必须派出更多的人口去监视被征服地区。这样反而会导致本民族分布的更加稀散。最终的结果就是人数较少的征服者被同化于人数较多的被征服者之中,从而导致本民族的消亡。
对于蒙古民族而言,其实不应该扩张那么多领土。蒙古人能同化掉漠北高原的突厥人就是极限了,最多也只能延伸到新疆。对于满人而言,以入关时期满人的体量,最好老老实实呆在关外。而最后蒙古人满人最终都没有走上稳扎稳打的道路,而是最终走向了自我膨胀而爆炸的道路,吞掉了太多本民族无法同化无法控制的土地,最终导致了自己民族的沦亡。满蒙的语言和旌旗就像风中的败落的残叶一样消失在东亚汉人或者中亚突厥蛮波斯人的海洋中。
这是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就是东亚农耕文明和东亚游牧群体文化本质的差别。满蒙的一般人民对于满蒙贵族而言,是奴隶和私有物。是他们的工具和双手。双手是不应该思考,也不能思考的。满蒙一般人民即使位居高官也无法和君主讨价还价,谋求自己民族的利益。
而汉人朝鲜人日本人则不同,他们的君和臣之间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主仆关系,君和臣可以为师为友。三纲五常说“君不正,臣可弃之”,这在东亚农耕文明的汉人朝鲜人日本人完全正常,但在东亚的游牧满蒙文明则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当汉人君主因为自己的私心贪欲想要扩张土地时,往往会被自己的臣下劝诫“得其地不足使”“勿贪远夷之利”。放弃自己民族不能同化的土地,只征服自己民族能够同化的土地。因此满蒙的人民不能在君主面前保证自己民族的利益,而自由伟大的汉民族可以。
这一点往往被蛮夷逆民理解为汉人缺乏扩张精神。而实际上汉人却走上了一条稳扎稳打,符合自己民族利益的道路。汉人在夏商,论土地不过三千里,领土不出河南陕西湖北和山东山西一部。论人口也不过是几百万人的中等民族。而在汉唐时期,汉人版图已经北至朔方河套,南至珠江流域,人口已经有五六千万。
而到今天,眼望南方,历史上主要居民是乌蛮人也就是彝族的云南(昆明就是彝语,昆是族,明是彝,昆明即彝族)目前主要居民已经是汉族。回首北方大地,虽然满语“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地名依然存在,但主要居民也是汉族了,汉族人口包括海外的话已经十四亿了。
当然我没有炫耀,我只是想说,既然已经这样了,就认命呗,大家一起汉化多好。键盘巴图鲁有什么意思呢?
而再看朝鲜民族,大和民族。道理也是一样的,他们历史上看起来没那么辉煌。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是流星般的划过天际,而是稳扎稳打的扩张而已。朝鲜民族历史上也是缓缓的同化掉了东北六镇的女真部落。日本人也是很长时间才同化掉东北和北海道的阿依努人。当日本人嫌弃汉文明式的扩张过于缓慢,在二战想做元清第二以蛇吞象时,得到的就是最可耻的失败。
因此历史就是最好的镜子,汉文明的道路,的确是惟一正确的。
benben82 发表于 2023-10-22 15:01:5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题主口中所谓的强盛民族,在5000年时间里,绝大多数是没有历史记录的。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除去那短短几百年甚至几十年有历史记载的时间,这些民族都是作为小透明,甚至干脆就是其他民族的附庸、奴隶而存在的。跟有着两千年历史活动记录的朝鲜人、日本人相比,底蕴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题主用的词汇是强盛而不是强大,论及“强盛”程度,历史记忆传承了两千年的民族自然不是只存在了几百年的民族可以相比的。
而且哪怕仅论强大,日朝韩在近代以后就不是任何游牧民族可以妄想靠近的。
因为近代化就是一个淘汰游牧民族的过程。游牧民族最大的优势——全民皆兵,在近代已经无了。
想象一下,在古代的战争环境里,每一个壮年的游牧民族男丁,都是潜在的职业强盗。相比之下呢,农耕民族却需要交付一定的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社会管理资源,才能供养一个脱产的职业军人,而这样的职业军人,需要把规模堆砌到足以铺满边境线的缺口,才能抵御游牧民族无孔不入的侵犯。
而到了近代呢?游牧民族还是原来都动员能力,可是农耕民族却发生了质的进化。不谈农耕民族的物质水平在近代的突飞猛进,单说兵源——一个最懦弱的老实庄稼汉,只要经过几个月的训练,都可以拿着燧发枪和最精锐的游牧战士一换一。而游牧民族的人口往往只有农耕民族的几十分之一(如果这个农耕民族是汉族那就是几百分之一),这种互换的游戏他们根本就玩不起。哪怕是成吉思汗穿越到清末民初,也会被最普通汉族民兵军团打的能歌善舞。
而到了现代,连工业能力都没有的游牧民族,就更加没有称孤道寡的条件了。
chenyumai 发表于 2023-10-22 15:02:4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个问题换种表述方式是:为什么在古代叱咤风云的内亚草原民族,在当代反而不如在古代毫无存在感的日韩
我们把这个问题分为三部分,即:
1.公元18-19世纪草原民族为什么没能实现近代化,成为列强?
2.这些民族在公元20世纪是否真的比日韩弱?
3.公元21世纪的日韩为什么比这些草原民族拥有更大影响力?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
公元18-19世纪草原民族为什么没能实现近代化、成为列强?

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此时的草原民族不仅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有时还被迫同在近代化、工业化与民族独立间二选一。
公元18-19世纪的诸多内亚草原民族其实只有两类。
第一类的命运是被满清皇帝统治。
下图中的紫色部分是康熙初期尚未沦为满清皇帝奴才的蒙古政权(黄色部分为满清,吴三桂等未做特殊标识),在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努力下,他们无一幸存到乾隆晚期。



18世纪早期的满清与蒙古。图中紫色的部分为彼时尚未沦为满清奴才的独立的蒙古政权,然而这些蒙古政权在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的努力下全部亡国。

在最后的准格尔汗国统治者阿睦尔撒纳被评论击败、流亡并客气俄罗斯后,在明朝末年统治着从中国东北黑土地到天山南北、西藏雪域高原的蒙古,都是乾隆皇帝的臣子。
显然,这种状态下的草原民族,能否近代化,取决于满清。众所周知,满清在公元1840年后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满清统治下的草原民族自然不可能自主去实现近代化成为列强。
第二类的命运是被沙皇统治
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兀鲁斯(即俄罗斯历史学家口中的金帐汗国)曾统治俄罗斯两百年。然而自公元15世纪后半页开始,摆脱鞑靼之轭的罗斯民族开始在莫斯科的领导下对成吉思汗子孙的游牧政权进行了长达400多年的吞并。
草原阴间笑话:
三个来自克里米亚汗国、哈萨克汗国、准格尔汗国的贵族向各自的神祈祷。克里米亚人说:“我希望克里米亚的土地能够摆脱奥斯曼帝国高门的控制”,哈萨克人说:“我希望统治三大玉兹的永远都不再是策妄阿拉布坦那样的蒙古暴君”,准格尔人说:“我希望实现噶尔丹的遗愿,让外喀尔喀摆脱康熙子孙的统治”。
于是神送来了俄罗斯人,他们的愿望都实现了。


在这种背景下,追求近代化、学习近现代科学文化和维持民族独立之间往往还是有此无彼的关系。



《宫廷秘语》中推动哈萨克近代化的江格尔二世

哈萨克的江格尔二世,精通英语、德语、俄语,致力于推动哈萨克实现近代化。然而实现近代化就意味着像俄罗斯学习,接受更多的俄罗斯文化,这不仅使得俄罗斯对哈萨克的控制进一步加深,汗庭在推动哈萨克民族走向近代的同时,却也在推动他们彻底成为沙皇臣民。



近代化改革时期哈萨克博凯汗国的汗庭



以江格尔二世时期为主题的哈萨克斯坦历史剧《汗庭秘语》

这种背景下,反抗俄罗斯、维护民族独立的民族英雄,却又在事实上破坏了近代化改革。1836—1838年间,哈萨克民族英雄伊萨泰·泰曼吾勒( Исатай Тайманұлы) 和玛汗别特·吾特穆斯吾勒(Махамбет Өтемісұлы)领导哈萨克人民发动起义,反对沙俄和博凯汗国。最终起义失败,博凯汗国的故土也被沙俄在1847年至今统治。
哈萨克民族至少对近代化做出过自上而下的尝试,只是迫于残酷的现实,无法化解推动近代化与民族独立的矛盾,最终被俄罗斯统治。其他的中亚民族,甚至根本没开展这种“洋务运动”式的近代化探索。最终,中亚全境被沙皇统治,彻底丧失了在19世纪靠自身力量实现近代化并成为列强的可能。


不过在公元18-19世纪错过近代化的草原民族,进入公元20世纪后,却没有落下现代化步伐。这就有必要谈到第二个问题。
内亚草原民族在公元20世纪是否真的比日韩弱?

至少在20世纪的40-50年代,大部分内亚民族的共和国不能说弱于日韩。至少在军事层面肯定不比日韩弱,科技和文化也进入了各自最发达的时期。
因为彼时领导这些民族的政权,叫苏维埃。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哈萨克、蒙古等草原民族都参与了对纳粹德国、日本法西斯的战争。而且从战争结果看,他们显然不是于日本。



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的哈萨克战士



哈萨克族红军狙击手

https://www.fondsk.ru/news/2018/05/09/velikaja-otechestvennaja-vojna-bolshaja-pomosch-ot-malenkoj-mongolii-46101.html



正在执行机场保卫工作的蒙古国战士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生长于草原的革命战士对纳粹和小鬼子打出了非常出色的战绩。


而战后,在苏联的领导下,这些加盟国和卫星国也取得了一些日韩长期没有甚至至今仍然没能取得的成就。



在乌兹别克斯坦苏维埃共和国生产的伊尔76。在苏联时期,瓦列里·切卡洛夫塔什干航空制造联合体是亚洲最大的大飞机生产基地。至今日本和韩国仍然没有乌兹别克斯坦在苏联时期的大飞机生产能力。



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人类第一颗进入太空的航天器、第一位进入外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第一位进入外太空的女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人类第一座空间站皆是从这里飞向太空。



右为蒙古国宇航员Maidarjavyn Ganzorig迈达尔扎布·冈卓力格。蒙古国宇航员进入太空的时间早于日韩中的任何一个。

那么问题进入到现代:
公元21世纪的日韩为什么比这些草原民族拥有更大影响力?

因为如今的内亚各国,在苏联衰落和解体后,经济实力非常落后。而日本和韩国早已在21世纪前就实现了现代化,成为经济强国。
落后的经济实力无法支撑这些国家在其他领域实现更大的野心。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看不到他们超越日韩的可能。
吴大公子 发表于 2023-10-22 15:02:5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一个暴论:当来自西洋的披靡之风横扫世界时,各民族市民阶层越有力量,就越容易在被这股风暴击倒后迅速爬起来并快速融入到世界市场之中。做一个简要的概括就是,市民阶层具有拥抱资本主义与现代化工业的本能,而这种本能在资本主义时代非常可贵。
这样的比较是很鲜明的。一些殖民崇拜者说被殖民得越久就越文明,但我们可以很轻松地举出非洲作为反例。非洲遭遇欧洲列强漫长的殖民统治,但在独立后并没有像中日韩一样借着发展的机遇站起来,而是继续在部族矛盾中保持黑暗大陆一贯的混沌与无秩序。这是因为非洲在遭遇欧洲入侵时,其生产力仍然停留在一种令人一言难尽的境地。如果说西非、东非尚有封建社会性质的马里帝国的残余或埃塞俄比亚帝国,那么中非甚至难以说“进步”到了以土地为核心的封建社会。
而与非洲相比,中日在遭到资本主义的冲击之后则都或早或晚的开始了自己的改革,并最终融入了世界市场之中。推进这些改革的主力军就是各种来源的布尔乔亚们。我们说布尔乔亚的时候,实际上并不单指资本家,而同时考虑到了城市中的市民阶层。
日本作为唯一以落后国家的身份融入世界市场并转身为帝国主义的“成功范例”,我认为日本的成就是与其政治、经济与文化上均高度成熟的市民社会分不开的。
在满清的统治下,中国的市民阶层不享有任何自治的权利,其社会地位更是遭到全方位的歧视。他们即使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这些经济实力并不能转化为政治上的声音。而且中国的市民阶层仍然是非常封建化的,即并没有如马克思所说的追求的是“抽象的财富”,而仍然致力于以其金钱购入土地作为“恒产”,追求的仍然是具体的财富。
一旦这些“红顶子”得到了入仕,即成为官僚的权力,他们也不会叛逆农本的意识形态,会迅速融入官僚阶层的传统意识形态中。再加上满汉大防下满洲族政府的压迫,资产阶级最有力的武器——民族国家,并没有被构建起来。假使他们有意在海外扩张自己的利益(这是最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他们背后也没有任何能够对他们提供暴力支持的后盾。相反,乾隆等满洲族皇帝无数次地体现了他们对海外华人的厌恶情绪,认为他们是抛弃祖宗之叛逆者。
具体的说,在清朝吏政废驰,卖官鬻爵公开化后,商人们即使通过捐纳成为官员,仍然在尽全力将自己与过去的商人身份切割。在《北京与江户》一书中提到《清史稿》中有一人叫潘世恩的,明明是商人出身,但在面临巨大社会变革时却和地主官僚们一样保持了保守反动的态度,并没有因为他出生于布尔乔亚阶层就展现出这个阶层应当有的进取特性。
换句话说,这些人一旦成为官员,掌握权力,就立刻背叛了市民阶层,成为了地主阶级的一份子,这相当于地主与市民的力量此消彼长,也呈现出了一种“官商融合”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实际上就是“裙带资本主义”的先声,是自由竞争市场的死敌,也就是说满清甚至在洋人入侵之前就已经在创造一种适应两半社会体系的经济基础了。
而在日本则相反。战国的空前混乱使得日本地方的权力真空彻底演变为了无政府状态,大和、伊贺的山民们结寨自保,就算是武德丰沛的封建主织田信长也不愿意花费过大的代价去动摇他们的自治。在城市,町人(即市民)被授权参与城下町的管理,并作为统治的基层行驶权力,如所谓町名主、町年寄等。由于德川幕府的统治设计,所有土地均被幕府或大名持有,农民受其统治,而商人只能做买卖,不被允许追求土地这种具体的财富,只能追求“抽象的财富”。
强大的御用商人与很多大名有着类似的权势,出现了许多藩在普请(即对幕府提供劳役)的过程中不得不欠下商人巨额债务而不能还清的情况(所以萨摩藩在决定西化转型时,第一个重要决定就是把所有欠商人的债务展期二百五十年归还)。日本的市民阶层过着奢靡而花天酒地的生活,由此诞生了成熟的市民文化,出现了独具布尔乔亚特色的滑稽文学或倡议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文学(如明代的《金瓶梅》或江户时代的《好色一代男》),与前江户时代劝诫人们服从封建道德秩序的道德主义作品有完全不同的面貌。
而当市民们越发强大时,幕府与藩国的财政日渐走向破产,这让他们在经济上更加依赖市民阶层,又强化了市民阶层的力量。
武士阶层的破产使得日本的市民阶层最终摆脱了裙带关系的限制,在最容易诞生激进分子的小布尔乔亚阶层出现后,轰轰烈烈的政治革新就已是不可避免之事。维新志士们大多出身于市民阶层与开明的武士队伍,如穷町民出身的伊藤博文,医生家庭出身的桂小五郎或真布尔乔亚家庭出身的坂本龙马等,他们成长的过程都比较有趣,投庙混社会投军都是基本操作,不加改编就拿去拍电视剧也不会让人感到无聊。
对比而言,满清这边的改革者,如李鸿章、张之洞等,大多是根正苗白的地主家庭出身,自小接受最正统的儒家教育,并在一次次的科举考试规训下成为最合格的儒家官僚。拍他们的成长经历只能拍成《速成八股时文写作与科举考试辅导指南》《听李中堂说:进士出身的官员快速擢升的十四点技巧》和《如何在满洲同僚不做人的情况下办好自己的事》等科教片。
满清的统治下并非全然没有有权力的市民阶层——居城旗人享有超越汉族的种种特权,但他们即使在八旗制度走向腐朽,不再是世袭制的常备军人后,仍然被严令不得投入商业或者其他生产活动中。这就使得本该具有强大潜力的旗人们沦为了社会的寄生虫。各种意义上,民国革命者在继续发放旗饷数年以给满洲人转换期后彻底废除铁杆庄稼,使得旗人获得重新加入生产活动的基本人权,于国于汉于满都是良政。
换而言之,如果粗糙的写几个能在近代的浪潮中弄潮的条件,那么我觉得应该是以下几个。
1.成熟的市民阶层已经在政治上拥有了一定地位,而不完全是地主阶层的附庸。在经济上,开始通过金融借贷从每一个阶层敛取利润,并推动着地主阶层的破产。如果像非洲那样生产力还不足以支持成型的地主阶层,那可以暂时不用考虑这种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事业。
2.旧的地主阶层正在转化为居城地主,并因为城市的扩张导致的农村生产的破坏而逐渐走向破产,失去政治与经济上的权力。另一部分则借自己的积累转型为资本家,投奔市民阶层。
3.农村走向破产,破产的佃农与小农投奔城市,成为工厂的廉价耗材。
4.由于上述原因,封建制的政府逐渐走向崩溃,被一个代表市民利益的资产阶级政府取代。资产阶级政府开始塑造一个民族国家,并最终转变为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对外抢夺市场与原料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