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对温铁军的理论在知乎有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极力 ...

[复制链接]
liop 发表于 2023-10-22 14:28:33|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何对温铁军的理论在知乎有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极力 ...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pingping521 发表于 2023-10-22 14:29:10|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我两方的观点都看了些文献(包括一些农业方面的论文,感谢b站上的朋友),陆教授之前提出大国大城的时候知乎上的一波正反对立双方的观点我也看了一下,大概能了解个一二。
温老主张的利弊问题其实可以分两方面看:
1.不同地区农村资源要素禀赋
2.大家都知道城乡发展不均是因,但对于切身体会者他就是果
<hr/>关于问题1,之前和一位学农出身的老哥 @嫩牛五方 讨论过。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虽然温老跳出来在互联网上说话也就最近两年的事,但是温老的主张很多不是进行时,而是完成时,而且是十年以上的完成时,具体执行基层细节操作可能已经是温老学生的学生了(而且就连着都已经完成了)。 他的主张,很多在很多地方如,秦巴山区,甘肃,江浙,辽宁都完成了一定程度的农业产业化。做不到产业化的地区,温老也有一些关于逐代迁移的主张(这跟很多人想的,温老只主张发展乡村是不一样,只不过他老人家只在网上发表关于乡村振兴的言论罢了),现在也有了一定成果,可信度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
甚至是知乎上骂的最狠的温老提倡乡贤问题,实际上他老人家在《农民合作与“精英俘获”》论文中也都讨论过。,所以很多人几乎就是拿温老自己说过的话去反驳他。
问题出在哪呢? 问题出在能实现产业化的地区很多,但是实现不了的地区更多。
以前被温老主张解决过问题的地区,大多都有良好的要素禀赋(虽然我很讨厌这个词,但是这里真的找不到更合适的描述)。 比如辽宁丹东,之所以能做到水果多元是得益于了丰富的水资源
(丹东境内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全地区有大小河流1360条,全年平均总径流量为87亿立方米,地下水天然储量约有23亿立方米,可开采地下水储量约15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水的总硬度、PH值、生物原生质和透明度等指标优于国际标准,人均占有水量为辽宁省的4倍,高于中国平均水平)
和能促成一年至少两熟的气候
丹东属于海洋性的温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湿润,极端气温少见。冬季寒冷,但严寒天气较少。夏季温和,高温天气极少。春秋季凉爽舒适。丹东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超过920毫米
还有本身就由的特产产业
丹东土特产品有人参、板栗、草莓、柞蚕、食用菌、林蛙、对虾等。有天然草场1万公顷,有柞蚕场20万公顷,柞蚕茧产量占辽宁省的40%,占世界总产量的25%。境内野生药材300余种,其中宽甸县的柱参被誉为“园参之冠”
同理,浙江湖州的养殖产业发达也得益于了靠近包邮区的强大消费市场(左庭右院的牛肉都是湖州养殖基地出来的),消费市场要素不能说不是重要要素。
能完成产业化的地区,基本都是由得天独厚的要素在支持的,温老的很多主张早就是完成时,也就是说能被”农业产业扶贫“的地方该扶,能扶的的过去几十年都扶完了。剩下的都是凉山这样不但有农业问题还有民族和残留封建意识形态的硬骨头,要么是甘肃部分地区那种完全没有任何有利农业要素,不适合发展任何产业的地方。
也就是说,温老在互联网上的很多主张,可以理解为是他对过去自己理论所指导出的成就的一种得意(不能用炫耀这个词,因为人家确确实实做出,带出很多成绩),而不一定能作为未来可行的一种指导主张。
<hr/>关于问题二,有不少网友给出了很多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学校的破败,维护人员流失导致年轻人进一步出走。从宏观上看,这些确实是城乡发展不均导致的问题,应该解决。但具体到个体,他们已经等不及这过程了,他们只能看到家乡破败的果,从而选择到城市发展
kninja 发表于 2023-10-22 14:29:23|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1.我们这个时代城市网民对乡村的了解程度,并不比美国网民对中国的了解程度更高。
——但如果你问我中国农村是什么样的,我只能表示茫然。农村与农村的差异太大了以至于将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并不比把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更可靠。
——这种差异性决定了网民对温态度的差异。因为所有人都只能通过有限的经验和道听途说的偏见来了解农村,然后把自己所看到的现象推广到全国。
——更不用提从未接触过农村的老市民和新市民子女了。
2.温铁军的走红并不代表他是在朝派。
——但也不代表他是在野派。
3.三农问题没有“一剂良药”,只有缓慢而痛苦的摸索前进。
——错误的政策比没有政策损害更大,而农民是在经济上最脆弱的群体。
——很多网上讨论过的各种解决方案,实际上都已经在部分地区试点推广过了。
——然而没有一种方案在实践后能完全达到最初预想的效果。
4.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城市化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最切实可靠的调节收入差距方案。
——甚至可能是唯一切实可靠的调节收入差距方案。
——这个观点是开放的,欢迎讨论。
tjz001 发表于 2023-10-22 14:30:05|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方和劳方,在资本扩张的问题上,能有相同的观点吗?
在资乎上,资方、资方豢养的经济学家和小资产阶级的右翼站在一方,曾经被大下岗中被资本按在地上摩擦过的劳方、见识过农村黑社会的农民及其后代和小资产阶级的左翼站在另一方。
一部分缺乏认识的农民后代,既希望获得额外的收入,又担心失去土地使用权以后没有退路,在中间摇摆。
还有一部分修正主义者,也知道现在资本主义矛盾不断积累,但是又不想放弃私有制,于是把骗子当救星。这些人的行为就像癌症患者信任气功大师治疗绝症,并且自我暗示疗效显著,严厉谴责劝他们放弃气功治疗的忠言。
不过,说一套做一套,是现代社会管理技术之一。当年,为了给私人资本开口子,用傻子瓜子做宣传。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傻子瓜子?
40年时间,完成其他国家几百年的过程,那415人之中,一个炒瓜子的也没有!
相对来说,对于资本下乡,培养新乡贤,资乎的口径还稍微宽一点,新闻联播则是统一口径,所以在资乎上还能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什么时候,资乎像新闻联播一样,那就都是极力推崇了。

jeanefu 发表于 2023-10-22 14:30:10|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不说他的观点,仅说他的风格,他就无法讨好用屁股思考问题的人。
他太就事论事了...一边说着西方的残酷积累,一边怼着国内的利益集团,一边又只基于对历史和当代的观察调研,剔除多数人喜闻乐见的“主义”进行历史脉络重构...这样不把意识形态当回事,站队爱好者谁能接受这种对世界和历史大破大立的解构?就人论事者,就人论人者,惯于挑一处而非全盘的就事论人者,谁能忍住不给这种人贴个标签,来挽救和安慰自己那点可怜的自信?这样只谈政策,对各方和各时期体制,既不批判也不拥护的立场怎么会不同时得罪网上各种自认为“坚定”的主义者?
当然,就事论事的人,会喜欢这种风格。他不是纯粹的输出观点,而是用他观察告诉大家,历史和世界有另一种可能和面貌。
历史中通常夹杂太多宣传,拥有时代记忆的每一代人死后,书本中的历史往往会或多或少变成了历史中的宣传,而不是历史。温老说过,自己想保留他们那代已经快要消逝的历史亲历者的视角和声音,也说过他之所以在网上努力传播自己的观点是想让更多自己的读者能够超越媒体的立场和高度去看待世界。这是一位有历史责任感的学者。他言辞比较谦虚,说自己是只是个搞调研的研究员,不是什么学家,不属更不立什么学派。言辞之间,我感受到的是,他想让他的学问和他窥见的历史真相超越他已然年迈的寿命活下去,而不是让谁膜拜一个叫“温铁军”的人...
大信息时代,多数年轻人都不明白,教你冷静的人比教你激扬的人更可贵。如果有一天,宣传变成了历史,他的讲述和见解将会是一束余光,在昏暗中隐隐照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上,指向历史可能的本貌...是非对错,观者自酌。
itestit 发表于 2023-10-22 14:31:07|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个笑话,知乎人今年开始关心起农民了。

你们真的是在关心农民吗?嗯?
稍微更新一下。
随便说两句我对温教授乡建的理解,有人说他是乡贤,我看绝对是错的,你们是根本没理解乡建,温老师的乡建不过是在保护城里人脆弱的脸面罢了,帮到可敬可怜的农民只是连带效应而已。
全球市场处于增长时资本绝无可能进入农村,没有利润啊,又是跟分散的小农做交易,哪个资本家去做这么不讨好的事情?
可是现在面临的是全球资本争夺存量市场,而且是面对因瘟疫导致的各国市场被迫分割,消费意愿下降的萎缩的市场,资本去无可去,怎么办?
不由国家预先做好对乡村的基建,支付天量的沉没成本,哪个资本家肯下乡?乡建应运而生,它也不是什么新兴理论。
可别搞错了,乡村容灾,容的是谁的灾?是城市啊!钢铁水泥电力开足马力搞基建保的是城里人的就业和城市的基本运转!

乡建是吃完一整扇猪肋排后漫步的林间小路;
是叱咤风云后回乡戴的草帽和骑的二八大杠;
是给你急剧过剩的产能建立个局促的储物间;
是身处无法向外扩张的泥淖时安装的溢流阀;
是遇到科技不必然线性上升时藏身的告解室;
是对从不回头大步流星的你一声怯懦的召唤。


总之,乡建是很多。


乡建是你们他妈的怎么敢笃定自己总是能向上向前?

嗯?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