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几场早年中国队比赛,李铁的水平肉眼可见的很高,为 ...

[复制链接]
tq12 发表于 2023-8-2 21:42:0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尤其是02世界杯,肉眼可见攻防都有大将之风可以说高其他人一截,包括传球都很清楚而且基本都是向前传。我很费解为什么当年会有认为李铁不行的舆论甚至发生换李铁事件?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wangqua8 发表于 2023-8-2 21:42:5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能看出李铁的水平高,说明你看球入门了。而当年很多人看球并未入门—包括部分记者。
“换李铁”是发生在1997年,当时的背景是96年底亚洲杯中国队表现不佳,李铁李金羽张效瑞隋东亮作为留学巴西的健力宝队成员火线驰援,被称为四小天鹅,被国人寄予厚望。
留学巴西5年,球迷想当然以为会一个个技术出色,对中国队的技术能力有一个巨大的提升,但是并不是这样,尤其是李铁。
从技术上看李铁就是个糙哥,过人不行,传球屡屡丢球。作为防守中场,也不是他们说的中场搅拌机,因为他的缠斗、断球能力并不强,毕竟瘦小的身躯,速度也不快。李铁的特点是跑动能力强、防守到位率高,防守覆盖面积大,并不是如坎特这种让人过不去的类型。但跑动能力、到位率和提前预判能力确实是对中国队的中场防守有很大的帮助——没入门的球迷是看不出防守到位对防守的帮助,只会看是不是断球成功了,是不是传了个威胁球。常常是李铁跑到位了,堵住了防守的空档,又没抢下球,对方不得不避开中路转向边路,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这个的重要性。
在97年能看出李铁的防守重要性的球迷真不多,而他经常穿丢球这个倒是是个人就看得出,于是“换李铁”能够得到普遍的响应也不足为奇。
李铁技术较糙的问题一直没什么提高,后来发生过离门一米射高的事情就更加放大了这一点。只不过随着各位国外主帅(霍顿、米卢)的肯定,慢慢球迷能看出他的重要性,到后来去埃弗顿再受肯定,口碑才慢慢好上去。
话说,当年健力宝最被球迷和媒体追捧的是张效瑞和隋东亮,特别是张效瑞,在后来国奥时期霍顿不用张效瑞就是最大的罪,后来的结果也看到了。而霍顿另一个被广泛质疑的是坚持用一个来自低级别球队的年轻的边后卫,被认为是看人不行、固执!这个球员叫做郑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主教练的专业是选人和战术,那些文科毕业足球教材都没看过的媒体记者的专业是写文章,文章看看就好,选人和战术还是相信专业的主教练吧。
he59195 发表于 2023-8-2 21:43:3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换李铁场我看的现场。
李铁特点是中场搅拌机,覆盖率到位率是后腰第一层,接球护球转移是后腰第二层,传威胁球和射门是后腰第三层。
李铁在第一层是国足历史无可争议历史第一人,特别能跑。第二层是国足历史倒数第一人,常常抢完了好似大脑短路一样又传丢了,这种局面比没抢到球还危险,我觉得是他对抗强度不行,上抢后对抗不足动作变形后的表现,他后边是转身慢的盯人中卫张恩华,毛躁扑抢的拖后中卫范志毅,这是致命的排兵布阵不兼容。他也常解释自己因为身体先天条件造成的这种反差,国足队友老笑话他传镰刀球。第三层其实对后腰不是必需的,他传威胁球比较神经刀,不知是真按照意图传还是防守队员也吃不准他球路,射门就更搞笑了,小区队员水平。
李铁对自己认识很清醒,我听过他多次访谈,是适合做目前中国队教练的水平,和高洪波都是中国国足历史上最聪明的一类球员,很多人谈论他排兵布阵的问题,他做的都是国足这二十多年来吸取经验教训后的最优解,球员能力完成不了预期赛前计划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benben82 发表于 2023-8-2 21:44:2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理由很简单,不合当时的口味
李铁可能算中国第一代正统的防守型后腰了吧?
在那之前,球迷对中场的概念是什么?普拉蒂尼,鲁伊科斯塔,齐达内这种“艺术型”中场。
特别是中国球迷,可能是代入感太强,贼喜欢那种“运筹帷幄之中”的中场,你最好站着别动就把球给踢好了,这才是大将风范!看国内球员也要看彭伟国踢中场。即使是后腰,都偏爱雷东多这种艺术型后腰。甚至一直到06,里克尔梅这种大保健养生踢法仍然广受追捧。
即使98世界杯就已经大量出现防守型后腰了,但球迷们还是不待见啊,更何况戴维斯们的长相差太远。
所以李铁这种大面积覆盖的糙哥后腰被喷也是自然的了,那时候球迷看球,看脚下活的居多。
歇后语:李铁远射—没门!
后来去了英超,大家发现李铁涨球了,还有个原因是看到原来豪门队里这种糙哥有多重要!
-
-
-
-
-
-
-
于是大家就把兰帕德称为“会远射的李铁”!
pennyhe 发表于 2023-8-2 21:44:4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40岁老球迷不请自来,除了说李铁,再谈点别的,回忆一下中国足球曾经在亚洲还算说得过去的高光。
如果没记错,换李铁这事,应该发生在97年十强赛主场对卡塔尔那一场。因为是秋天在大连这样的城市,喜热怕冷的卡塔尔队选择防守反击,球权较多的中国队会有大量进攻,偏偏李铁是个防守型中场,倒是不粘球,但是传球和射门实在难以恭维,那场比赛放大了李铁的缺点。中国队在1:0之后被卡塔尔偷了3个,1:3的时候出现了“换李铁”。
世纪之交的亚洲足球,韩国是绝对的霸主,他们有着不输于西亚人的技术,再加上亚洲顶级的体能和身体条件,在亚洲除了伊朗,谁也不怕。可以说,当年韩国队除了输伊朗,输谁都是冷门。当然,伊朗只是打韩国有经验,对西亚那帮人也不是那么好踢,有几年还专输巴林呢。日本当时正在崛起,没那么强,澳大利亚还在和新西兰玩,至于东南亚嘛,足球荒漠。
中国队最怕伊朗韩国,基本碰上就输,碰日本下风球,但是有得踢,2000亚洲杯半决赛踢日本是2:3,范志毅送了个乌龙,杨晨进了两个反击,都是一挑二一挑三;八十多分钟祁宏一个单刀头球,日本门将川口能活禁区外直接顶着祁宏脑袋,祁宏球没进,还被顶成脑震荡,川口能活就得了一黄牌,不然胜负真不好说。至于什么沙特、阿联酋、科威特这些进过世界杯的球队,中国队基本胜多负少。哦,对了,有点怵卡塔尔。简单来说,中国在亚洲身体、速度一流,体能二流,脚下活三流,不怕活细得,就怕踢着横得。
那个时候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虽然也是主客场制,但是没有国际比赛日这一说,而是像联赛一样一周一场,连续踢两三个月。97年中国队与伊朗、沙特、卡塔尔和科威特一组,全是西亚,9月开踢,放在大连无比正确。我们不适应西亚的热,也要你们到我们东北来冻冻。现在想来,别说和里皮、米卢这样的世界名帅相比,就是和霍顿、施拉普纳这样不入流的洋帅比,戚务生的水平也差远了。中国队在亚洲并不具备顶尖的实力,但是97十强赛却坚持以我为主,不懂得变通,这也是把李铁的进攻弱点无限放大的主因。
插一句:那时候没网络,传闻足协主席王俊生对球队指手画脚,架空了戚务生,当时还对这帮官员特别反感。不曾想王俊生居然是最后一个足球相关人士的足协主席,后来的阎世铎们,倒是没能力指挥国家队了,却一个个用外行的理论指导国家队之外的事,真是讽刺!
这里不得不说米卢的能力,02世界杯预选赛的第一阶段(类似现在40强赛,但当时没有这个名称),米卢坚持442中场平行站位,大部分时候中路李铁马明宇,左边申思(如果我没记错),右边李明。这套中场同样放大了李铁的进攻弱点,踢得是跌跌撞撞。主场10:1马尔代夫,马尔代夫进一个球高兴得什么似的。97世预赛伊朗踢人家可是17:0,马尔代夫全场没射门,中场都没看清伊朗门将长什么样。客场更是1:0险胜。
但是到了十强赛,米卢却让中国队露出了狰狞的面目:中场菱形站位,李铁后腰、祁宏前腰、马明宇逆足踢左边——当年左后卫吴承瑛的上下能力比孙继海还强,马明宇逆足内切就是把边路空出来让吴承瑛发挥。第一场就打了阿联酋一个3:0,主要是控全场,摁着对方踢。后面的场次也是各种骚操作,虽然谈不上石破天惊,但是都很奏效,至少和第一阶段的中国队是判若两队。虽然也有客战卡塔尔的不顺,但还是提前两轮出线。
这里再插一句:米卢带队就这个风格。记得90年带哥斯达黎加也是这样,世预赛之后接手球队,踢了各种友谊赛和世界杯,一共10场球,2胜1平7负,但是那2胜都是世界杯小组赛,于是哥斯达黎加创造历史最佳了。老爷子有两把刷子。
米卢敢给中国队变阵,很重要得就是李铁的能力。李铁进攻差是不用说了,但你要说防守技术有多好,也没有。但是他是真能跑,覆盖面积真大。正因为有了他在后卫线前的来回扫荡,米卢才敢摆单后腰,让祁宏不回防全力进攻。而且,那个时代很流行这样的覆盖面积大的后腰,像维埃拉、加图索、阿根廷西蒙尼、巴西克莱伯森、德国弗林斯等等。现在的世界足坛,因为双后腰的流行,真还找不到这种覆盖面积这么大的后腰了。
有些球迷认为过人、盘带、插花脚才是技术,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其实传球、头球,甚至铲球都是技术,包括跑位、卡位等等。你最多说过人、盘带观赏性更高,但是不能说不会这些的都是糙哥。比如世纪之交的意大利队,有巴乔和皮耶罗两大偶像加技术型前锋,但是国家队绝对主力那就是所谓的“糙哥”维耶里,人家虽然不会过人,但是头球和停球后的凌空抽射那是一绝。甚至有时候第二前锋是因扎吉这种机会主义者,都轮不到巴乔皮耶罗。提到抢点型的因扎吉,又得提到奥巴梅杨。他的确吐饼,但是至少他有饼,如果都跑不到饼位,队友传中机会都没有。而跑到饼位,至少有三种能力,一体能、二速度耐力、三跑位技术。就说这跑位技术,如果两个前锋抢点,都是往门前冲,那啥也抢不到。后点的前锋冲到一半,得平行于门线往前点跑,前点的前锋得直接往后点斜插。顶级前锋在于变向和启动的时机,这难道就不是技术?
扯远了。
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队,有很多球员都是他那个类型的亚洲第一人,比如:范志毅——亚洲第一中卫;孙继海——亚洲第一右后卫,等等。现在,呵呵了。
oopl001 发表于 2023-8-2 21:45:2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2001年国足能顺利出线,李铁的作用功不可没。而自从李铁受伤淡出国家队以后,直到现在,我们都还没有找到这么一个同时具备拦截,对抗,奔跑覆盖的防守型中场。
之所以很多人会认为他不行,很简单,那是因为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很多人根本看不出他的作用。对很多人看热闹的人而言,他们可以欣赏前锋千里走单骑,前腰连过数人以后致命一传,后卫和对方对抗以后将危险消除。
可李铁呢?很多时候他们看到的,是他断了球以后又传丢了,以及门前一米将球踢飞。这样的表现,自然会被他们所嫌弃。
然而,当李铁真被换下场以后,我们才发现他对中国队有多重要。因为少了他在中场的屏障作用,对方的进攻可以很轻易打穿中场,直面后卫,而这个时候无论我们的中后卫是范志毅,李玮峰还是冯潇霆,在对方轮番的冲击下,终究是功亏一篑。
而在01年十强赛,在有了中场的屏障以后,中国队在8场比赛仅丢2球。正是中后场的铜墙铁壁,为中国队提前出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