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 你认为中国最好吃的面条是哪几种?

[复制链接]
标签号 发表于 2023-10-21 12:42:3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单说面条,比方说:拉面,刀削面,擀面等等。最好工艺也说一下,蟹蟹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mapeng 发表于 2023-10-21 12:42:4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没信心答这道题的,但是,@这是eno 一个时尚博主,中文互联网最专业外貌党的美食相关问题邀请,那还是要写一下的!
我回答不出中国最好吃的面条是哪几种,但是作为北方人,来聊一个我心中觉得最好吃的面条(翻了下这个回答下面的答案,还没人提我们河南的面)。这是不管我在天涯海角何处浪,都时不时会想的百爪挠心的想要吃的一款面条。
河南烩面











河南烩面最有名的是在郑州。这个烩面讲究一个「烩」,还有就是「一观汤,二看面,三尝辣椒油」。
先选上等嫩羊肉、羊棒骨(劈开,露出中间的骨髓),有的店还会加羊油一起熬煮。熬煮五个小时以上来准备高汤,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里面还会放很多滋补的中草药,一直熬到骨头油都熬出来了,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像牛奶一样,所以又有人叫白汤。我一直都觉得河南烩面非常像是广州那边的美食风格(不调辣椒油之前),非常滋补又费工夫。


汤好后,接下来这个面条的做法也很有意思——
面,选上等小麦面粉,水和面,盐和水,盐是其中关键。把面揉搓成团成絮。揉,下力揉,面皮光色亮润,面筋力如胶。用湿布盖压盘性。性起,静坐,把面分成每块一两左右的面剂,推擀成椭圆形面片,两面再抹上一层小磨香油,以防沾连,一个个油光光白亮亮,整齐地叠放入盘,以备用之。此为制面之法,有三字令:柔、韧、光。






等要吃的时候,拉面师傅就要开始出神入化的操作了!这个过程叫「抻面」。和兰州拉面不同,烩面的面片儿拉出来的「形状」更像是刀削面,带着个「小裙边」,听起来不可思议吧,毕竟一个是「刀削」,一个是「扯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抻面师傅都得要个很多年的经验。
先把面片扯开,非常有韧性弹性


然后再忽悠的一下,炫技炫起来!漫天甩一甩面片,这个时候也很像是兰州拉面的样子,但是还是「面片」的感觉。10cm长的面皮这时候可以甩成2m长,面不断。


劲大劲小全凭抻面师傅手上功夫,宽窄薄厚都要均匀,拉制成宽1.5厘米,厚0.1厘米的带状面片后,竖着哗啦撕开,此时的面片头尾相连成一个圆形,整个下锅,所以等盛出来端到你面前吃的时候,碗里的面大概率是一个「闭环圆」,多么神奇!


面抻好后,接下来就是「打碗儿」——数个碗堆起来,然后在每个碗里放入羊油、大料汤、香油、鹌鹑蛋等,让每一碗面的味道都有保障。







面条在锅里烩


辅料会加海带丝、千张丝、粉条、香菜、鹌鹑蛋等,上桌时再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辣椒碎等小碟汤,分为汤面和捞面两种。那个糖蒜也是绝配,这点很像是西安羊肉泡馍的经典搭配。
吃的时候,先喝一口浓汤,喝的很美,喝的很舒坦,然后吸溜一口面,这时吸满了汤汁的面浓郁鲜香又劲道,好吃停不下来!


除了羊肉烩面,河南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烩面类型,比如还有牛肉烩面、鸡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香烩面等等,各有各的特色。

qq1981 发表于 2023-10-21 12:42:4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这个回答桌儿忐忑不安,做好了被各方吃货diss的心理准备。
后来朋友说:
“放心啦,中国地大物博、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无论你怎么写,都会被diss的”

忽然就安心了呢.......
<hr/>咱中国人就爱看排名,没有排名卷起来不香,所以我写之前专门查了中国名面有没有排名。
还真有:

中国十大名面是指2013年6月由中国商务部、中国饭店协会等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饭店文化节暨首届中国面条文化节上评选出了“中国十大面条”[1]。
然后在三年后的2016年9月举行的中国十大名面邀请赛开幕式暨中华面食文化论坛中,得出了“最新”排名,它们分别是:

  • 咸阳biangbiang面
  • 山西刀削面
  • 四川担担面
  • 河南烩面
  • 延吉冷面
  • 兰州牛肉面
  • 山东炝锅面
  • 武汉热干面
  • 广东云吞面
  • 北京炸酱面
说明,这个文章是我几年前写的,但我刚发现这个十大面资料在近几年有些变动,我更新了下,所以评论区为烩面叫屈的朋友们可以放心啦!
自己家乡的面有没有上榜呢?如果让你选,你会加入那种面呢?
反正我觉得,没有新疆拌面我是不服气的!


<hr/>好的,冤有头债有主,下面我写的内容如果你不满意请拉回来看这个排名的评选单位,桌儿是无辜的桌儿只想挑几款介绍下。
说到吃面,很多人自然而然想到的是北方的面条全面碾压南方的,理由是北方的面比较筋道


但说实话,去过不少南方城市的桌儿发现,北方人吃面和南方人吃面似乎有一些关注点上的不同。桌儿觉得北方人吃面更关注面条本身的质感,百家面馆有百家的质感,有的劲道有的柔韧,因此一碗牛肉面也能吃出不同馆子的味道;
南方人吃面,吃得更多的是“调味”的鲜美,所谓的“调味”,可以是酱料,可以是浇头,可以是汤头,所以鳝糊面、三虾面、大排面这些,多出现在南方。


注意我说的是“更关注”,“更”的意思就是相较而言,不要跟我举例“方便面+佛跳墙”的哦。

所以很有趣的区别就是:

  • 北方吃面,很多地方可以加面;
  • 而南方吃面,很多地方可以加浇头
这大约跟南方四季温差不大,一年四季都能找到时令蔬菜;而北方总需要靠主食类的食物扛过漫长严冬的原因吧。

虽然现在科技发达了,北方也能像南方一样,在冬天吃到新鲜的食材,但这种传统还是保留了下来。
这种南北差异,无所谓好坏,只是催生出了不一样的饮食习惯。
中国自然有不同维度排行的十大名面,但今天,桌儿说一下自己有印象的“四大名面”,两碗南方面,两碗北方面,就当抛“玉”引玉,希望大家也能贡献下自己家乡的面~
1、山西的刀削面

山西的刀削面,曾经风靡全国,几乎每一座城镇,你都能找到一家做刀削面的街头小店。不过,对于山西人来说,一碗好吃的刀削面,并不是光看店门口那削面的噱头就足够了。


在山西,刀削面不仅会被分成大同、晋中、晋南三个地方和三个流派,还有新老制粉,也许只有从小吃刀削面的山西人才能清楚分辨出来吧,而我作为一个嫁了(家里没有矿的)山西人的女人,平时从跟家属的沟通中也多多少少了解了点皮毛。


怎么区分新老两种刀削面?
重点就在削面的刀,各不一样。
大同刀削面用的叫“勾刀”,永济人用的叫“片刀”。



勾刀

勾刀历史不长,也是最近十几年发明出来的,主要是好入手,好学,时间短。勾刀削出来的面,带有棱角,面条偏长,形状为四棱体、圆柱体或者半圆体。



片刀

片刀是山西传统刀削面一直延用的老式工具片刀,片出来的面其特点是齐、顺、长,吃起来爽滑、顺口,是老山西的记忆。


而大部分在外地开设的刀削面都是用“片刀”制作的,甚至还有......


2、北京炸酱面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的陈学智专家分析,炸酱面的制作离不开三个基础条件:
大豆酱的产生、面条的产生和冷淘凉面条的做法,缺一不可。[2]
大豆酱的做法在汉代已产生,东汉也已出现面条的雏形,而到了唐代,“冷淘”,即过凉水面条也问世,但据史料记载,在清代前中期,北京仍没产生炸酱面,这一美味直到晚清才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盛行。


那么,是哪位有才的厨子发明的炸酱面呢?
根据北京民俗学者王永斌先生所著《杂谈老北京》,清朝时,北京的东四隆福寺街有家小有名气的饭店——隆盛饭店,在清朝道光年间开业。
这家店有一种叫做凉烂肉面的特色面食,颇受欢迎,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


饭店的掌柜姓温,因为炉灶搪得好,人们都称之为“灶温”。灶温所做的凉烂肉面的卤汁就是将肥瘦相间的猪肉切好煮烂,再加入黄花、木耳、蘑菇等蔬菜,拌以花椒、大料、小茴香等作料制作而成。


面条则为现做的抻丝细面条,煮出锅之后,过三遍刚汲出的井水,称“三跳井”。捞出后之后倒入适量的卤汁,再放些蒜泥、黄瓜丝,卤汁鲜香,面条凉爽,令人回味。


学者推断,“灶温”的炸酱面应该是从“凉烂肉面”演化而来的。
但无论怎么说,作为一个在北京生活了小8年的人来讲,店面里的炸酱面外地人吃起来大多咸而油腻,本地人也很难推荐出来哪家馆子的炸酱面真的万无一失,所以除非你认识能做家常炸酱面的老北京人,恐怕也是很难理解北京炸酱面的好。
3、武汉的热干面

热干面被认为是到了武汉必须吃的热干面,我一直觉得这就是麻酱面,但在武汉人看来热干面是最重要的早餐之一。


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武汉人将吃早餐叫做“过早”)的首选小吃,武汉人对它的感情,已无需多言。单讲从外地到武汉来玩的人,他们再次想起武汉,多半是因为想起了武汉的热干面。热干面对武汉人或者在武汉呆过一段时间的朋友来说,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小吃,而是一种味觉记忆。


热干面的种类其实很多,虽然主要的调味料就是芝麻酱,但是可以加上虾米、雪菜肉丝、三鲜等其他食材,和芝麻酱一同搅拌均匀,趁热食用最香。


说很多武汉人已经练就了边走路赶车、边吃热干面的技术,有没有武汉的同学来证实一下?
ps:我新疆籍现居北京后来去广州武汉外派的朋友刚刚跟我吐槽过,说他觉得热干面他吃不惯,保护我方战友,头像狠狠码死。



4、四川的担担面

你能想到么?在日本,四川的担担面竟然也是最流行最受欢迎的中国面条。当然,至于味道,你想想也能知道,很“日式”。


其实四川担担面的精华,就在调料的麻辣鲜香,这点恐怕是日本料理搞不定的。


传说担担面来源于四川当地的挑夫们,因为面条是用扁担装着,扁担一边是煮面的汤锅,另一边是加入面条里的调料,所以有了担担面的叫法。想要吃四川担担面,不仅要能吃辣,还要能吃麻。一般在四川当地,随便找一家担担面店,味道都不错。


今天这篇可写的我饿死了,但是一直在犹豫晚上到底去吃个什么面,如果我有资金的话,真想开个“名面馆”,汇总各地好吃的面,开发出来一个“面霸套餐”,里面有4-8样面,大家可以任选,一种面就是一小口,让大家一顿吃遍全中国。


<hr/>hello,我是你们—
能吃会玩减肥成功的芊小桌儿我写过300多个菜谱,100多个好物分享,其中很多都是超实用一学就会的段子菜谱教程,笑着笑着你就学会了:

  • 有什么容易制作又好吃的减肥餐?
  • 有哪些在家比较容易做的美食?
  • 你吃过有哪些「比肉还好吃」的素菜?
  • 如何仅用调味料做出一碗好吃的面?
  • 如何在家做好吃的焖锅?
  • 如何煮一道简单美味的汤?
  • 有哪些不用烤箱就能自制的甜品?
  • 只用烤箱可以做出什么逆天的菜?
  • 有哪些美食让你吃过一次就立马动手尝试?
  • 有什么让你爱到发狂的家常菜?
  • 生活中有哪些不常见但是超赞的好吃搭配
  • 有哪些「外面卖很贵,在家几块钱搞定」的美食?
  • 天气这么闷,有哪些「一锅米饭都给秒光!」的开胃美食?
  • 有哪些「很火的综艺网红美食」在家也能做?
  • 有哪些「几块钱成本在家搞定」的下午茶?
我还有一些亲测好用的种草推荐,全部都是我使用半年以上的体验,不好用的我一般也会直接告诉大家了,自认为还算是比较负责的推荐叭~

  • 有没有好吃的半成品食物推荐,热一下就可以吃的那种?
  • 你在淘宝上买过哪些好吃的冰淇淋?
  • 哪些饮料让你喝到第一口就大呼好喝?
  • 好吃的又不太贵的巧克力有哪些?
  • 有哪些好吃的肉类零食?
  • 有哪些你会无限复购的特产/零食/小吃/饮料?
  • 网上有没有值得推荐的包装面包?
  • 有没有烹饪原理方面的书籍(不是简单地罗列菜谱的那种烹饪书)?
  • 有哪些适合学生党的高性价比精华?
  • 有哪些好物能够帮助女性关爱自己?
  • 有哪些好用到让你想流泪的厨房神器?
  • 有哪些值得购买的小米系列产品?
  • 有哪些能提升幸福感的小家电?
  • 有什么好物能让每年一次的年底大扫除更加高效彻底?
  • 有哪些像老干妈和亨氏番茄酱一样的神级酱料?
就,建议你关注我吧,因为实在太多了,你不关注我根本就看不完~~
仙履奇缘 发表于 2023-10-21 12:43:1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网络

山西的面!在调味上或许并不出众,但论起面的花样,绝对是独树一帜的。
据统计,山西的面食多达1000余种,也就是说,一天三顿都吃面,吃上一年也不会重样。
山西才不是只有刀削面呢

对于山西人来说,他们“像南方人吃米饭一样吃面”。很多时候不会为吃面而特意制作卤或浇头,而通常是仅仅作为主食,伴随各种荤素熟菜食用。
据记载,曾有“山西王”之称的阎锡山在退居台湾后,仍“平日爱吃馒头、面条等面食,加上一些炒青菜和豆腐、鸡蛋便是一餐”。所以在山西,面食又有“面饭”之称。



▲图/网络

说起山西面食,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山西刀削面。其实,在山西并不存在“山西刀削面”这个概念。
山西因为地形原因,分为北、中、南三路。因为气候和物产的差异,在饮食上也略有不同。
晋北大同、晋中太原、晋南临汾在刀削面上也是有着很多的不同,而现在被全国其它地方普遍接受的刀削面,基本都是大同这一派的。
这主要是因为大同刀削面类似于兰州牛肉面,是街上的面馆制作;而在晋中地区,刀削面是普通的家庭主食,并不会成为饭馆售卖的主角。



▲大同刀削面,图/bilibili

为啥刀削面能成为山西面食的代表?因为来大城市来得早。
北京人开始吃刀削面,始于民国时期阎锡山的晋军势力进入北平,北京城里城外开了不少山西饭馆,刀削面也就通过这个机会走出山西。
唐鲁孙就曾记载过在民国时期的北平吃刀削面的经历:“赵师博把面揉得光而且硬,揪下块,大约有三斤多重,放在一个小木板上,顶在头上,两手各拿把长约五寸的解手刀,刀柄弯成铁环,套在大拇指上。左右开弓,轮番削刮,削下的都是三寸左右、薄薄三棱形面条。煮熟拌好作料,吃到嘴里光滑腆洞,而且有咬劲。”
当然,现在的很多削面馆为了节省人工,已经都开始采用机器削面了。



▲削面机器人,图/网络

除了刀削面,山西人还会用刀做出另一种面食——刀拨面。



▲刀拨面,图/央视

制作刀拨面要将擀薄的面片折成六层,放在光滑的木板上,用长达60厘米、两头带把的拨面刀,一刀一刀地往前拨出,因此也就得名“刀拨面”。
刀拨面的面条呈三棱形,口感筋滑,既可以搭配各种浇头,也可以做成汤面。
就算没有刀,山西人还有各种你想不到的工具来做一碗面

前面说的两种面都是用刀做成的,但对于山西人来说,做面时有没有刀根本不重要,他们还有更多你想象不到的做面工具。
比如说,用筷子——



▲剔尖,图/网络

剔尖是晋中太原等地区人们最爱的主食,面身光滑、口感软糯,可以搭配各种浇头,也可以做成炒面。
剔尖的面要和得软一些,放在一个大托盘中,制作的时候一手缓缓地转动托盘,另一手用筷子将面飞速的剔进锅中,直到把盘上的面一点点地剔光。
剔尖还有一个“近亲”——拨鱼儿。
拨鱼儿又叫一拨拉剔尖,与剔尖的区别主要是在外形上。拨的面圆肚两头尖的,因外形酷似小鱼儿,所以叫“拨鱼儿”;而如果两头齐、面条比较长的话,就是“剔尖”。
除了筷子,厨房里另一个常用工具剪刀,也是可以用来做面的。



▲剪刀面,图/网络

剪刀面需要一个结实的面团,所以包饺子、烙饼剩下的面团,也可以用来做剪刀面。
和好面团后,用剪刀剪出小鱼儿形的面条,两头尖尖中间胖,所以又叫作“剪鱼子”。
剪刀面最大的特点是口感筋道弹牙,配上喜欢的浇头,做成炝锅,或直接做成炒面食用。
除了常规“武器”,山西家庭的厨房里还有各种专门做面的工具,甚至一种面就会对应一种工具。
饸饹面是一种做法奇特口感弹糯的面条,不只是山西,北方很多地方都有饸饹面。
饸饹面的做法很有特色,使用的是饸饹床子。唐鲁孙先生曾写到说:“(饸饹床子)多半是枣木做的,架在灶上,把面和好,放在床子当中圆锥形洞中,下有钢片凿上漏孔,用杠杆推压活塞,面从漏孔中被压成细条直落钢中。”
把和好的面团放入饸饹床子内,用一个杠一轧,把面从洞眼中挤出,成面条,直接掉入锅中煮,所以饸饹面的做法被称为“轧”,和切面的“切”、抻面的“抻”还有刀削面的“削”形成了区别。



▲轧饸饹,图/网络

早先的时候,因为受到物产的限制,山西的饸饹面基本都是荞麦面或者豆面的,后来随着物质条件的转好,才出现白面饸饹。



▲图/网络

看到这个,能猜到是干什么用的吗?很多人可能会想到这是用来擦土豆丝、胡萝卜丝的。然而在山西这也是用来做面的。
这其实是用来制作“擦圪蚪儿”的擦子。将面和成较硬的面团(不能多揉),然后将擦子横架在锅沿上,像擦土豆丝一样,将面一下一下擦进烧开水的锅中。
这样做出来的面比较短,好嚼易消化,牙口不好的老人和小孩吃起来也非常方便。



▲抿圪抖儿,图/凤凰网

抿圪抖与擦圪蚪类似,都是要用特定的工具制作。相较于擦圪蚪,抿圪抖的面要和得比较稀,放到抿床上,轻压面团,做出抿的动作,故而得名。
其实,山西面食很多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制作的手法,刀削、剔、拨、擦、抿……
啥工具也没有,山西人照样能做出一桌好面

山西人做面并不受限于工具,有工具有有工具的做法,没工具也有没工具的做法。
最典型的,山西各地也会像很多地区一样做拉面、做挂面。



▲图/网络

除此之外,山西还有很多不借助工具做成的面食,比如小巧可爱的猫耳朵。
猫耳朵也是需要把面揉到软硬适中,切成骰子块大小,然后用大拇指一按,一捻,再卷起,就犹如猫耳朵的形状。



▲炒猫耳朵,图/littlestardweller.com

与猫耳朵类似的是揪片儿。将面团擀成大片之后切条,然后左手拿好,右手将面揪成拇指大小的面片,扔入锅中。
而猫耳朵和揪片儿,无论是浇上浇头,还是煮成汤面,又或者做成炒面,都是很好地选择。



▲揪片儿,图/bilibili



▲莜面鱼鱼,山西是中国重要的粗粮产区,所以很多面食都会添加粗粮,图/网络

蒸,也能蒸出一锅好面

我们平时吃到的面绝大多数是煮的,而在山西还有一类特别的面,是蒸制的。
最著名的,莫过于莜面栲栳了。
前文说过,山西因为地形原因分为北、中、南三路。在物质不丰富的年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地产什么就吃什么。
所以,北路大同一带,以燕麦、高粱为主食;中路太原一带,以小麦、荞麦、豆面为主食;到了南路临汾一带,就大多吃白面了。
莜面栲栳就是晋北的代表性食物。



▲莜面栲栳栳,图/网络

莜面实际上就是燕麦面,把揉好的燕麦片在硬石板上又摔又揉,等面醒好,掐成小剂子,在石案板上向前推,推成薄面皮,再卷起放进蒸笼里,蒸熟即可。
在晋北一带,当地人最喜欢用浓厚的羊肉汤或者羊肉卤来搭配莜面。晋北冬天寒冷,而燕麦耐饥,再搭配上饱含脂肪的羊肉汤卤,不仅驱寒,更能耐时候。
而莜面栲栳这个看起来有点奇怪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据唐鲁孙先生说,是因为大同地处塞北,戍卒换班回家,家人备餐,此为无上珍食,所以叫做“犒劳”,后来则被人写成了“栲栳”。



▲碗托,图/网络

碗托其实是用荞麦淀粉做的,蒸熟之后凉凉,食用时拌入调味料即可。
碗托多年来都是山西学校门口最受欢迎的小吃,很多孩子放了学总是要吃一份碗托才回家。



▲拨烂子,图/网络

因为地理和历史原因,山西形成了“菜饭合一”“汤饭合一”的饮食特点,拨烂子可以说就是其中的代表。
拨烂子是将土豆丝、胡萝卜丝等蔬菜抓入面粉拌匀,然后上锅蒸熟,之后再用鸡蛋炒制。可以说,是一道完美的既能当菜、又能当饭的食物了。
菜饭合一的另一个代表是焖面,在山西的一些地区也叫卤面。



▲豆角焖面,图/网络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豆角焖面,将豆角和肉炒制到七八成熟之后,倒入适量清水,煮沸之后将面条铺在上面,迅速盖上锅盖,用水汽将面条蒸熟。当汤汁收到差不多的时候,将面条与菜拌匀即可出锅,如果加入一些蒜片,味道会更好。
浸透了油脂和汤汁的面条,鲜香可口,毕竟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组合,满足了人类最原始的欲望。
山西人吃面的花样为什么这么多?

其实,山西的面食远不止于这些,只是限于篇幅,只能将它最有代表性的面食择出来说一说。
而从上面的这些面也不难看出,山西人对面是非常讲究的,而且很多面都费时费工,甚至一种器具往往就为了制作一种面食,不同面食的硬度、材料、形状、粗细和制作手法也都有不同。
山西人为什么要在面上花这么多心思?



▲图/网络

首先还是物产的原因。早在周代,《周礼·职方》就记载:“像州、并州宜五种。“历史上,交通又不发达,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别明显。在这样的条件下,取材于当地所产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杂粮限定了饮食向营面食文化模式发展。
盛产粮食的同时,山西却因为多旱少雨,气温低,很多地方都不适宜种植蔬菜,除了少数几个品种外,吃菜几乎成为了一种奢侈。
比如说,在山西一到秋冬,家家户户都会腌制西红柿酱,就是因为冬季缺少蔬菜,而西红柿酱与面条是绝配。即便现在物质充裕了,很多人家仍然保留了这个习惯。
而且,因为东有太行、西有吕梁、北有恒山和长城、南有中条山和黄河,山西自古以来地理封闭性较为明显。
这样的地理条件造成了,一方面与外界的交通比较困难,在食材和饮食文化与外界交流方面受到制约,另一方面却也使自身的饮食文化能够得到比较悠久的传承。



▲图/网络

但问题是,天天吃同样一种东西,搁谁身上谁都会腻。而对于山西的主妇们来说,又没有更多的食材来改变调味,所以挖空一切心思,在面的口感、造型上做出变化。
而这也造就了山西面与其它地方的面最大的不同:山西面食的本质在于口感和嚼劲的变化,其他面食多是更换汤头和配菜。
佳宁 发表于 2023-10-21 12:43:3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吃谈不到,我也没吃过那么多面。
上海吃过一家蟹黄鱼面,就是葱油面的底子,浇头改成了蟹肉和鱼肉,非常赞……
长春也有,浇头太腥,面也一般,不建议去尝试。
东北的冷门,做到好吃,绝对值得试一下,只可惜,我现在也找不到好吃的馆子了。
上海还吃过苏式汤面。
还有一家黄鱼馄饨面,也蛮不错。
南京的九鲜皮肚面是真不错,皮肚是肉皮抽脂,不是下水。
北京不说了,没吃到过好吃的面。
武汉的不是热干面,是什么粉来的,很赞
海南的也是一种粉,我一直没分清是海南粉,还是抱罗粉,还是xx粉……
长春有家茄汁面,刀削面的做法,卤是番茄口,常去的那家黄掉了,其余几家连锁口味一般,建议自己做,做法简单,网上教程挺多的。
山西的刀削面,我是去了山西才知道,这东西家家做法不一样,去十家刀削面馆子,能吃到十种不同的做法。
去日本吃过一种,被人科普叫做蘸面的,我喜欢,拉面也就那样吧。
所有的拉面,我都不喜欢……
有种鹅肠面,值得试一下……
aGDasdg 发表于 2023-10-21 12:44:1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吃面这件事上,生冷倔强的陕西娃们还没服过谁。
在陕西的大街小巷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面馆要比菜馆还多
陕西面条的种类之多,划分之仔细,让人瞠目结舌
有这样的说法,来陕西吃面,即使一天一碗两个月都能不带重样的




biangbiang面、臊子面、油泼面……
汤面、拌面、宽面、细面……
各式各样,数不胜数。
那么在陕西众多的面条中,谁是最好吃的?
经过艰难的评比,这10款面条或许是最经典的……
各有各的特色,面食王国真的没跑了




—01— 臊子面

臊子面,是陕西面条中最让人欲罢不能的面条之一,也是最具有包容性的面条。




其历史悠久,相传它始于商周时期,在清代已经非常有名。
关于臊子面,还流传着一个故事。
相传周文王自幼没有父母,由哥哥和嫂子将其抚养长大,后来周文王在一次出征时路上淋雨后偶得伤寒,服药数日还是不见好转,一直卧病在床,周王文的嫂子就下厨为他做了一碗热腾腾的手擀面,吃完这碗面条不久周文王就痊愈了,所以为了感谢和纪念嫂子,周文王就将这面称为“嫂子面”,加上臊子又有切碎的肉的意思,久而久之人们就将其传成了“臊子面”。




正宗的臊子面,要面条兼具薄、筋、光,汤要煎、稀、汪,闻起来香,吃起来酸、辣……
夹上一筷子送入口中,面条柔韧爽滑,香浓馥郁、一口入魂。
—02— biangbiang面

陕西除了这臊子面,还有一种是名字极为复杂的biangbiang面,俘获了众多吃货的胃。
biangbiang面又被人们叫做裤带面。
为什么好好的面条又要叫“裤带面”呢?
这种面条非常宽,形似人们的裤带,因此就有了这个叫法。




而另一种叫法——biangbiang面,是因为这种面条要用和得非常硬的面团,擀成较厚的面片,再用双手揪住面片的两头用力的将面条摔在案板上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




这种称为biangbiang面或者裤袋面的面条,
不仅叫法“怪”,卖法也很奇怪。
不像其他面条一样按碗或者按斤卖,biangbiang面是要论根卖。
这种面条一根二三寸宽、二尺多长,有时厚如硬币,有时薄如蝉翼,即使最薄的算下来,干面也要三四两了。




biangbiang面看起来很硬,口感却非常光滑柔软,吃起来还很劲道。
“面条像裤袋,辣子是主菜”,
一条又宽又长的面条,佐以卤、辣子、青菜等,吃着过瘾瓷实、满口留香,同时又能展现秦人朴实豪爽的性格。
—03— 油泼面

将那面条擀制得又宽又厚下入锅中煮熟,
捞出后洒上葱花、花椒粉、肉丝、盐、花生碎等配料,
再洒上一层辣椒面淋上一勺热的花生油,




随着热油与辣椒面、面条、配料的碰撞发出一阵滋啦声,
面条食之香辣又柔韧……




油泼面的精华全在油的温度和辣子的细腻程度上,
看似简单,但如果不是陕西人还真做不出来这味道。
—04— 蘸水面

蘸水面可谓是陕西汉族有名的小吃,
以面条白薄而筋光、油汪而蒜辣香、汤面分盆装等特点闻名。




吃的时候将大面盆中的面条夹出放到盛有汤的碗中,
让面条蘸满汤后,大口大口地咬着吃,越嚼越香。




吃蘸水面也是分季节的……
夏季蘸着凉汤汁、佐以新鲜的蔬菜等,就是防暑的绝佳美味,
冬季蘸着热汤,佐以鸡蛋、辣子油、姜蒜等食材,就是驱寒保暖的佳肴。
—05— 饸饹面

饸饹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用料考究、风味极佳。
最初的饸饹面以荞麦面为主料,
搭配熟羊肉、茴香、八角、花椒、葱花等熬制成一锅鲜香的羊肉汤,




将和好的面放入专门制作饸饹的床子里,
面被挤压成长条状后直接下入煮锅中煮熟,浇上羊肉汤、配以青菜即可,
浅褐色的面在浓郁的羊肉汤中,汤面上飘着切得细碎的蒜苗,
显得格外诱人食欲。
—06— 菠菜面
菠菜面,顾名思义就是用菠菜汁和面制成的面条,
颜色翠绿、入口后劲道爽滑才是一碗正宗的菠菜面。




地道的菠菜面在陕西的各种面条中,
不仅在色泽上独具特色,其极高的营养价值也“秒杀”了其他品类的面条。




—07— 旗花面

旗花面俗称汤汤面,又可以称为“奇花面”。
面煮熟之后,佐以鸡蛋花、葱花、海带、黄花菜等
不管是面还是配料都切成菱形或者三角状,
形似小旗子的飘落在面汤上,
“挑起如旗,放下似花”,从而得名旗花面。




旗花面吃起来酸香入骨、非常解腻,
有幸到西安,不妨尝一尝。
—08— 驴蹄子面

驴蹄子面只需要将和好的面用擀面杖擀开,
随意切成面条直接下锅煮,
煮好后的面片形状有点像驴的蹄子,
因此就直接称为“驴蹄子面”。




其实驴蹄子面因为比较随意的制法更像“懒人面”,
如果想要“一懒到底”,还可以提前做好一锅臊子,
吃的时候只需要擀面,不需要再制臊子,
待面煮熟挖上一勺臊子与驴蹄子面拌在一起,
简单省事面条还劲道有嚼头,口感和味道一点也不会让人失望。
—09— 三元疙瘩面

疙瘩面并不是像疙瘩一样的面食,而是用细长柔韧的面条盘于碗中,与女孩子的盘发相似,由于陕西方言中形容一团东西缠绕在一起就叫“一疙瘩”,于是此面得名三元疙瘩面。




三元疙瘩面的面条口感柔韧软滑,
臊子油而不腻、浇头酸而香。
—10— 腊汁肉揪面片

提起腊汁肉,鲜香酥脆的腊汁肉夹馍马上就浮现出人们脑海中,
但是陕西人也将这腊汁肉与面片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活力。




正宗的腊汁肉揪面片,讲究的是腊汁肉肥而不腻、皮香肉烂,
揪面片煮好捞入碗中,放入腊汁肉和肉汤,再放入些许韭菜提鲜,
那滋味真是让人垂涎。




——老井说——

陕西是“面食王国”,从面的软硬、形状到浇头,都各具特色,即便是陕西本地人也很难把所有的面都吃一遍,如除了以上提到的10种,还有浆水面、户县摆汤面、华县洋芋面、宫廷罐罐面、田庄羊肉面等等,陕西人爱吃面,能把每一种面都做的与众不同,精益求精,这不仅仅是嘴馋食物的味道,更是一种文化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吧。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