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速递 | 从“北极鲶鱼”事件看权力监督和舆论倒逼

[复制链接]
sunjie0429 发表于 2023-10-21 11:41:3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顾:事件始末

今年3月底,一个网名为北极鲶鱼的网友在微博平台发布自己离开中国的动态,并与网友在评论区互怼,发表众多不当言论,极尽炫富,称自己家中有9位数存款,家里的钱都是“韭菜供的”。
此外,言语中对国人还有许多傲慢、侮辱的成分,如“支性”“小蜘蛛”等。这些言论随即引起了网民的愤怒。
部分网友查看了北极鲶鱼之前的微博内容,发现此类傲慢的言论在她的微博中并不少见。例如:“家里没有厅级以上干部不配骂我”“肥猪只配吃泔水当年夜饭”体现出了极高的阶层凝视。同时她的微博中还有自己爷爷公派出国以及深圳公务员培训的照片资料,更涉嫌腐败问题。




舆论发酵之后,北极鲶鱼的爷爷回应自己老老实实干到退休,孙女因言论争议而痛哭,且官方并未给出调查结果的通报信息。
此后网友并未放弃对该事件的关注,9月10日,有网友晒出一则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答复函,答复函中不予公开详细的调查结果。
舆情进一步发酵,且官方媒体介入调查,深圳市交通局工作人员于9月24日回应会在15个工作日内给出回复。
截止今天,北极鲶鱼的爷爷被通报开除党籍,且非法收入均被没收。舆论走向再次达到高潮。


传播学视角分析“北极鲶鱼”事件为何引发全网关注?

1 舆论形成:公共领域实现自我赋权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首先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它原则上向所有人开放。在这个领域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他们在理性辩论的基础上就普遍利益问题达成共识,从而对国家活动进行民主的控制”。
如今,开放扁平的自媒体已经形成了哈贝马斯口中的公共领域,互联网媒介的接入让人人拥有麦克风,实现了自我话语赋权。在这一场域下,当具有争议、敏感性的话题出现时,网民们自由讨论与传播,形成群峰而至的景观,迅速点燃舆论场。
2 权力监督:全景监狱规避权力放逐

全景监狱是引申自英国法学大师边沁根据可视性原则设计的圆形监狱,在这种监狱中,监视者只要身处中心位置图,线上与线下舆论互动共振示意图上的瞭望塔,就能够观察到环绕周围的所有房间和窗子里的所有动静。
在边沁之后,米歇尔·福柯提出了全景监狱的概念。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不是统治者自上而下施压的结构,而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的结构。他将这种权力结构比作全景监狱。像全景监狱一样,让人感到随时都被监控、变得自觉遵守纪律的机制不仅限于监狱,已经渗透到了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美国学者马可·波斯特在此基础上提出论点,随着电脑网络时代的降临,一种新的话语/实践便在社会场中运作,可以把社会场当作一个超级全景监狱,它重新构成了主体的构建。
后现代语境下数字权力消解了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限,互联网在一定以上使得人们时刻处于被监视和规训之中,在这一系统下任何人都不能逃出隐蔽的权力系统的监视。除了北极鲶鱼,前数还有罗一笑事件、魏则西事件等。某些权力者带着傲慢以为自己能够只手遮天,但却忽略了当下在新媒体平台中越发强大的全民监督的力量,最终咎由自取。
3 群体感染:网络集聚催动情绪极化

群体感染是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提出的。是指在集合行为中,某种观念、情绪、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速度蔓延开来的过程。在现场亢奋的氛围中,成员失去理性的自我思考能力,对来自外部的刺激表现出一种本能的反应,经过这种群体感染过程,一种情绪、一种观点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迅速引发整个人群的激烈行动。
媒体平台环境可以容纳大量信息的传播流通,当人们在这个虚拟空间集聚在一起时,很容易在群体的带动下形成一边倒、极端化的态势。尤其具有情绪导向性的语言极容易产生扩散,在群体感染的机制下形成激烈的舆论,迅速抢占话题空间,产生舆论甚至舆论倒逼现象。
“北极鲶鱼”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

1 打造政务公开体系,保障公民知情权

知情权是基本的人权之一,其本质是信息的公开和信息的自由流动。保障公民知情权,能够让公民有机会充分获取对个人重要的信息,使得公民发展自身人格以及实现自身价值成为了可能。在现代社会,知情权之所以重要,就在于知情权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是现代国家民主宪政的前提。
现代政府应是透明政府,向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消息、信息或情报是政府的责任。在本次事件中,本身贪腐、炫富现象的产生即是内部积病问题,而在网友追责的第一时间,相关部门也没有做出及时回应,在第二次引起不满情绪时才提起重视。这体现出当前政务传播中的缺陷。相关部门应当认识到打造政务公开体系的重要性,必须回应公众的要求并采取行动加以满足。
2 完善政务治理机制,保障公民监督权

监督权的本质是公众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监督和批评的一项基本权利,随着媒介泛化和民主意识的提升,受众借助媒介对社会进行监督也愈来愈强劲。
本次事件中,舆论的激烈反映出当代公民对于社会公平、权力制约的要求,与此同时,舆论也提醒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举机制建设,提高治理效率,使得社会事件通过更加正当的程序手段落实解决,避免出现群众有求无门的现象。
3 加强主流媒体风向引导,维护社会秩序

经典的议程设置理论告诉我们,大众传媒不能决定人们怎么想,但是可以决定人们想什么。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主流媒体作为社会传播生态中权威的代表,在破除谣言、稳定民心和维护正常的传播机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主流媒体可以用建设性新闻的报道方式,通过设置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议程,在公众心中形成广泛的讨论,引导他们冷静看待危机,沉着应对危机,发动群众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讨论中来,引导舆论朝着有利于危机解决的方向发展,而不能任由舆论肆意发展,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
4 提高个人媒介素养,谨防舆论倒逼负面影响

舆论倒逼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力量。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既可以促进社会进步,也可以引发社会失序。因此,人们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舆论倒逼,既要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又要防范其负面影响。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规范,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和判断力,防止虚假信息、谣言、网络暴力等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

新华社评“北极鲶鱼”事件:揪住社会关切的腐败线索一追到底、一查到底,事关党和政府公信力,不仅是群众期盼,也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关键一环,还是检验反腐成效的重要试金石。而作为这个社会的个体、传播链条中的一环,我们既要重视舆论的力量,也要规避舆论的风险,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维护者。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