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马特教父罗福兴,13 岁就领导了超过 20 万个杀马特,通过 QQ 群对他们指点江山,他创造了互联网第一大家族,没人想到初代网红会迎来今天这个局面。
2014 年 5 月,河南省西平县发生了一起荒诞的命案。一个 15 岁的杀马特男孩,由于留着一头扎眼的紫发,被 7 个男孩殴打致死。
「杀马特被打至死」——这是一家网媒转发这则新闻时所配的标题。评论中,除了遗憾和谴责之外,还是有人幸灾乐祸。
进入公众视野后,杀马特少年频繁遭遇的各类暴力事件,有羞辱、有殴打、有抢劫。当然,跟现实比,他们在线上遭受的诘难更多。
调侃、嘲笑是最常见的。如果你是 2010 年前后互联网世界的旁观者一定能在各类贴吧、社区中发现杀马特的身影。
那时短视频还没有发轫,网友们一遍遍重复「无图无真相」。杀马特们在网吧低像素摄像头前摆出各类造型,五颜六色的头发和 45 度的仰视四处泛滥。跟帖下,「亮瞎钛合金狗眼」「吐了」「肥猪流」之类的挖苦连篇累牍。
调侃杀马特的帖子总能引来热度。明星大张伟一小段话、一张配图,能让微博热闹一个月。
大张伟揶揄非主流,配图是杀马特造型(截图自新浪微博)
杀马特遭受的不只是玩笑式的调侃。
有人把杀马特说成是「当今中国的败类」「祖国的悲哀」「都是一群底层民众,小屁孩」,仿佛他们犯过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
为了反对杀马特,部分网民甚至自发组成「反杀团队」,线上谩骂的同时,也会在线下搞点动作,他们在理发店或城中村守候落单的杀马特,「猎物」出现便是一顿狂殴。为了羞辱杀马特,他们还会剪去对方的头发,并称之为「阉割」。
都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杀马特深陷恶意之中,让人怀疑他们是否也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这种逻辑在那时的互联网上不乏应证。
2006 年 2 月,网络上出现了一组残忍且变态的虐猫图片,网友出离愤怒,并由此发起中文互联网上的第一次大规模人肉搜索,黑手被揪出后,网友贴出她的照片,做成「宇宙通缉令」。为了教训虐猫女,个别网友扬言要线下报复。
但杀马特并没有遭遇人肉搜索,他们是一个群体,没有虐待动物的嗜好,只是喜欢晒晒自拍照,还是在 QQ 空间这样的自留地里,人畜无害。
作为群体,他们也没像 2010 年的哈韩粉一样闹出血案。
2010 年 5 月 30 日,韩国人气团体 Super Junior 的粉丝在上海世博中心暴力抢票,引发严重踩踏事件,导致现场维持秩序的武警和无辜市民受伤。不久,国内网民发动「69 网络圣战」予以还击,「脑残不死,圣战不止」的大旗一日传遍互联网,哈韩粉丝如过街老鼠。
但杀马特与明星粉丝团有本质区别。他们没有明显的追星倾向,也没有成立官方组织,更没闹出什么群体暴力事件。
在大部分人眼中,杀马特是一群留着怪异发型,穿着夸张,佩戴古怪,浓妆艳抹,气质诡异,来自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的 90 后青年。
一些了解杀马特的人也给出了杀马特的几大共性:出身农村、受教育程度中等、在城市边缘打工谋生、没有钱但喜欢山寨、爱泡网吧。
简而言之,杀马特并非一个犯罪团伙。
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们声名狼藉?反杀团体的恶意从何而来?更吊诡的是,多年以后,那个掀起杀马特浪潮的初代网红为何要自责,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反复忏悔,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二、
未满 14 周岁,这是罗福兴成为杀马特教父时的年纪。
1995 年,罗福兴出生于广东梅州五华县的一个乡村。即使是现在,粤北农村仍然有不合广东时宜的贫穷,更别说 90 年代。当时,南下务工是许多农村人摆脱贫穷的一个机会,罗福兴的父母也走上了这条路,他们去深圳打拼,没有带走儿子。
年仅 5 岁的罗福兴成为一名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也是未来杀马特家族的主力成员。
父母背井离乡,缺爱是必然的。罗福兴起初跟奶奶一起生活,后来又被送去外婆家,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
6 岁时,母亲返回老家务工,因为忙于工作,她也无法给儿子倾注太多的关注。
这种脱离人管教的生活给了罗福兴野蛮生长的空间。
身材瘦小的罗福兴总会遭遇霸凌。在班上,几个同学没事就揍他,只是为了好玩。他向老师求助,却被调到最后一排,跟垃圾桶作伴;他向家人求助,除了母亲没人理他,而他的母亲每天忙到不见人影。
为了不被欺负,罗福兴几乎本能地做起了伪装。他尝试变成小混混,读小学就开始抽烟。为了加重别人的误会,他甚至去村里的理发店染一头黄毛。也是从那时起,他意识到发型可以成为自己的庇护。
在学校里受尽欺凌,罗福兴的心思自然不会放在学业上,网吧成了他最爱的去处。不过十来岁的年纪,他就已经是黑网吧的常客。为了凑齐上网的钱,他捡过瓶子,后来觉得丢脸,又去收集破铜烂铁变卖。罗福兴也亲口承认,有时候钱不够,他还会有样学样地捞偏财,靠偷汽车后视镜筹集网费。
网络取代了父母,给予那一代留守儿童最多的童年陪伴。
按照这种路径,罗福兴大概率会成长为一个不良少年。可偏偏上帝如贼,从没想过当网红的罗福兴,却因为另一位网红茅塞顿开。
这个人便是 C.K 沉珂,这个出生于湖南邵阳的 80 后姑娘是国内非主流界的鼻祖,也是初代网红大神之一。
沉珂的微博主页(截图自新浪微博)
沉珂成名于 2004 年前后,在那个拨号上网的时代,她那暗黑风格的非主流打扮让人耳目一新。2005 年,腾讯发布 QQ 空间,正式宣告非主流时代的到来。
2006 年左右,罗福兴还在粤北的那个小山村里不谙世事。
他当然不会认识沉珂。
但互联网的魔力正在于此,它可以让一个素昧谋面的陌生人影响你一生。非主流风潮通过 QQ 空间里的一行行签名、一张张自拍照刮到了罗福兴这里。他不但知道了沉珂,还加入了「血魔妖家族」「残血家族」等非主流 QQ 群,那些新潮的打扮、古怪的发型瞬间击中了他。
通过关联搜索,罗福兴又找到了日本视觉系艺人石原贵雅,那一头帅气的发型和纹身让他过目难忘。
就是他了!
离开网吧后,罗福兴在老家的一间理发店里完成了第一次蜕变。他让理发师照着石原贵雅的样子给自己做了一个张扬的发型——头发加长拉直,染成橘红色,再辅以爆炸般的特效,脑袋就像插上了一把红色的扇子,回头率十足。
初代杀马特就这样出现在一个村庄理发店。
尽管改变了发型,但罗福兴的生活仍然没有一点儿变化。父亲常年在外,有时候一年也见不上一面。他顶着酷炫的发型去学校,老师也不在意,反正他永远是差等生,只能坐到最后一排,眼不见心也不烦。
这种孤独感贯穿了罗福兴的童年。他本人也曾毫不避讳的说,只要不被忽视,我就很高兴。
博取关注——这是罗福兴想要特立独行的原因之一。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很明显,罗福兴对学习再无半点兴趣,「反正读完书以后也是要出去打工的」,他似乎早早看透了自己的命运。
他也想不到,自己会突然爆红。
大概在 2007 年左右,罗福兴用网吧摄像头拍摄了照片,并上传到 QQ 空间。动机仍然是博得关注。
罗福兴的成名照(澎湃 2020-7-20)
这一次,网络推了他一把。
这种有别于非主流、小清新的原创造型极具辨识度,通过 QQ 空间、百度贴吧,罗福兴招徕了第一批粉丝,仅仅数十人,但这已经足够让他创建家族。
当时网络亚文化中家族林立,罗福兴找到了知己,一群同道中人,现在只差个响亮家族名。他用浏览器搜索「时尚」,想找个对应的英文词,这样听起来高大上一些,找了半天,他相中英文「smart」一词,不懂英语的他用汉语拼音将它缩写成 SMT,但这念起来拗口,罗福兴遍寻脑海里为数不多的汉语词汇,终于拼凑出了杀马特这三个字。
这是罗福兴口中杀马特的起源,但这一说法不乏争论。知网的一篇文章中说,杀马特一词是由香港视觉系乐队成员 Mai Rox 发明,时间大概在 1999 年前后。
无论如何,罗福兴开创的是中国本土杀马特,极具乡土气息。
不少人在第一次见识杀马特文化时会产生错觉,以为这是西方朋克文化在中国的变种,后来他们发现自己错了,他们跟国外的朋克毫无关联。
在国外,朋克代表着反抗和颠覆,是社会思潮交汇下的文化产物。但杀马特并没有这样高大上的外衣,它是非主流 2.0 版,是一种审美初级阶段的自娱自乐,
正因为如此,杀马特带有天然的底层味道,也更贴近乡镇低学历青年的审美诉求。用罗福兴自己的话来说,「每个阶层有每个阶层的玩法」。
农村留守少年对杀马特毫无抵抗力。
他们和罗福兴一样,缺乏关注和陪伴,又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常受欺负。杀马特不光能带给他们关注,还能提供「社会人」的伪装,而罗福兴营造出的家族氛围更是他们的刚需。
罗福兴用「温暖」来形容自己的家族 QQ 群。虽然天南海北,但大家有了统一的符号,有了共同的兴趣,没有歧视,也没有霸凌。家族内部互帮互助,偶尔还能线下聚会,对罗福兴和无数留守乡村的少年来说,这是一处难得的栖身之所。
这些特征也是罗福兴后来才发现的。他接触过数百个杀马特,他们中最高学历为初中,绝大部分都来自农村。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学者王斌则更精准地描述了杀马特文化的受众群:
杀马特的主体是晚期 80 后或 90 后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口,他们最为主要的特征是夸张怪异的发型、惊悚雷人的浓妆、极度浓重的乡音以及穿着廉价且山寨的服装……杀马特群体除了分布于第二产业里,更集中在服务业之内,如发廊技师、餐厅侍应、快递员等……
谁也想不到,罗福兴随手拼凑的杀马特文化会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寄托。
对罗福兴来说,发明杀马特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在之后两年间,杀马特野蛮扩张,罗福兴直接管理的千人 QQ 群多达数十个,他能直接对话的核心成员超过 2500 人,QQ 群总人数一度超过 20 万,杀马特遍布云南、贵州、广西等欠发达省份,成为「互联网第一大家族」。
罗福兴的 QQ 空间(截图自罗福兴空间主页)
以当下的套路来看,罗福兴应当能像众多网红一样,获得关注、收割流量、大量变现,并最终实现财富自由。
三、
初一读了半年后,罗福兴终于还是辍学了。
人生的许多遗憾是后知后觉的。罗福兴说,自己当时并不知道知识的重要,而且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毛病,而是那一代杀马特们的通病。
这也怪不得他们。
中国开启高速发展模式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长期低龄化。多花 10 年的学费和多赚十年的工资,两相比较,更多的人愿意提前步入社会。对他们来说,这不是为了改变命运,只是改善贫瘠的生活。
12-14 岁,这是大部分杀马特外出务工时的年龄段,罗福兴辍学时不过 12 岁,也在其中。对他来说,逃离农村是长久以来的心愿。
2007 年,未成年的罗福兴,顶着杀马特的造型邂逅深圳,随后,他借了一张身份证走进工厂。
流水线是无数新生代农民工的噩梦。卓别林在《摩登时代》里为观众展示过流水线工人的辛酸,罗福兴可能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在给微波炉套上塑料袋时,他一定有电影主角的感受——枯燥且麻木,稍不留神就会发生堆积。
工作苦能忍,工资低也能接受,但他无法接受这种麻木的生活。罗福兴把工厂比作巨大的牢笼,机器热闹,人却冷漠。不管是工作还是休息,工人们之间并不交流,每个人都像是机器的一部分。
粗粝的现实给这位满怀憧憬的少年当头一棒,唯一能够抚慰他的还是杀马特。
下班后,他会一头钻进网吧,跟其他杀马特吐槽工作、聊聊生活。发工资了,他会发起同城杀马特聚会,一起溜冰。没钱的时候就逛逛公园、一起顶着酷炫的发型炸街。
哪怕是见多不怪的深圳人民也无法忽视城市里突然出现的这群异类,但罗福兴和他的伙伴们并不在意,相反,他们享受这种关注。有一次,罗福兴独自走在深圳东门,他能够察觉到人群中的嗤笑,但那一刻他不但没有愤怒,反而满心欢喜,「只要不被忽视,我就很高兴」。
杀马特时期的罗福兴(截图自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
2008 年,经过浓烈发酵的杀马特文化席卷互联网,风头一时无二。罗福兴将杀马特家族简称为「杀家」,他自封「杀马特教父」。对此,罗福兴的解释是,他喜欢这种做父亲的感觉。
这与他父爱的缺失必然相关。
对罗福兴来说,现实有多冰冷,杀马特就有多温暖。赤澄黄绿青蓝紫的头发既是生活的着色剂,也是他们识别彼此的标记。鲜艳的头发聚在一起,自成一个江湖。
罗福兴固执地认为,杀马特比一般人更值得做朋友。他曾借给一位同乡 9000 块钱,对方至今未还,「假如借给杀马特 100 块,他可能会还你 110。」
除了抱团取暖,杀马特家族还给罗福兴的人生,带来了巨变。
助推他的是方兴未艾的自媒体。
2009 年 8 月,新浪微博上线。短短 10 个月内,微博注册用户总数突破 5000 万,它极强的造势和营销能力吸引了无数淘金者。
罗福兴背靠杀马特大军这个巨大的流量池,自然有变现的能力。有媒体报道,仅仅是杀马特家族在微博刷广告,幕后的罗福兴都有十几万元进账。后来他出面澄清,说这个数字被夸大了几倍,但也没有否定自己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
作为初代网红的他,终于尝到了外在身份的甜头。
钱能壮胆,罗福兴随后离开了工厂,转学美发,这是许多杀马特梦寐以求的职业。
没有意外的话,罗福兴将要摆脱 90 后新生代农民工的普遍命运。可惜的是,时代波橘云诡,虚拟和现实的两头夹击毫不留情地断了这个可能。
对罗福兴来说,网络既是蜜糖,也是砒霜。
杀马特大张旗鼓地走入公众视野后,「反杀」的声音就不绝于耳。
有人将反杀浪潮归结于接下来一系列大事件的催化。
2008 年春节前后,中国南方遭遇罕见雪灾;5 月 12 日,四川发生汶川地震,8 月 8 日,北京召开奥林匹克运动会,还有贯穿整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些大事件激发了民众的爱国情绪,当杀马特这种亲近日韩视觉系和欧美朋克风的文化出现时,网民情绪自然就爆发了。
从时间线上看,这种说法没有问题,2009 年前后正是反杀运动最盛之时。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腾威则从另一个可怕的角度分析了杀马特污名化的根源,他把矛头指向每一个人,杀马特用国产山寨机、穿地摊廉价货、听口水歌,通过嘲笑他们,同样在大城市中居无定所、身无可依的人们才能刷出自己的存在感。
这种嫌贫爱富的心理根植在每个人心中。腾威教授字字诛心:今天的穷人是「不消费的人」,而不是「失业者」。如果一个人不能履行消费社会最重要的责任——消费,他就是一个穷人,一个没有存在意义的人。消费社会对穷人的态度是「零容忍」,不仅通过各种物质手段将他们驱逐,让他们的身影从眼前消失,更通过持续不断地书写、命名等文化手段,将他们描写成无知、愚昧、粗俗、堕落甚至邪恶的群体,从而在精神上隔离他们。这种「污名化」的策略,使得消费社会的新穷人不再有道德,不再值得同情。
无论根源在哪儿,杀马特的命运已经注定。
网络上有人发起「为杀马特收集 10000 句『杀马特滚出中国』的活动」,近千条跟帖说明了一切。
互联网上反杀活动也如火如荼。
营销号嗅到热度,从微博到贴吧,无处不在。各类嘲讽杀马特的文艺作品百家争鸣,《决战杀马特》《杀马特遇见洗剪吹》等视频总能点燃网民的嘲讽热情。
舆论打击之下,杀马特数量锐减,仅罗福兴的杀马特群每年都有一万多人退群。2010 年,国内文艺界响应号召反对三俗,杀马特毫无意外地上榜。随后,罗福兴微博账号被封。2012 年,罗福兴解散了 20 多个群,剩下的群他也都交给别人管理。
互联网第一大家族瞬间分崩离析。
2013 年,杀马特已成社会公认的负面,街头偶然出现的零星杀马特会被人当成是「珍稀物种」。这一年,罗福兴刚刚成年。
网友配文:活捉一只野生杀马特(图片源自天涯社区)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