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 乒乓球直拍是如何没落的?

[复制链接]
dollon 发表于 2023-10-20 10:24:5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x年还是能看到直拍拿冠军的,但是201x年后几乎全是横排,没人用直拍拿冠军了。直拍是如何没落的?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sohosky 发表于 2023-10-20 10:25:2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板的优势在于握拍手的手腕比较灵活,在台内球的处理上比较细腻,所以直板的一个大杀器是“前三板”,即凭借多变的发球或细腻的接发球处理,争取让对方在前三板没办法起板进攻或者出现失误,然后己方抓住机会抢攻或者率先发动进攻以占得先机。
在38mm的“小球时代”,球的球速快、旋转强烈,再加上当时允许遮挡发球,前三板的威力能体现的比较充分。
后来一方面禁止遮挡发球,对方能比较直观的判断己方发球,对方接发球失误的概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改了器材,比如球的直径改为40mm,现在又到了40+mm,并且球的材质也改了,降低了球速和球的旋转,导致直板没办法“抓住机会一板打死”对方,多拍相持的球变多了,而直板的反手天然不利于进攻,所以在对阵横板的时候就落了下风。
qkw6358 发表于 2023-10-20 10:25:5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拍的落寞反手是个问题,接发球的方式以及打法体系也是重要的原因,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弧圈球的质量和能力提高才是直拍没落的关键。先看马林,马林算是继承传统直拍打法最后的辉煌,近台发接发抢上手,发球接发球台内小球都是顶级,相持能力差,这是中国传统直拍正胶和老一辈直拍反胶打法的特点,马林只是在老一辈基础上加了直拍横打技术,把强攻发掘到了极限,加大了第一板上手的质量,力争做到一击致命。但是随着乒乓球变大,采用无机胶水,马林正手的杀伤力变弱,出现了反手拧拉技术,越过了直拍最擅长的小球,直接打到相持,马林就不行了。其实即使不到反手拧拉横行的时代马林也快顶不住了,还记得马林拿完奥运冠军后,每次和日本的松平健太打都非常下风,松平健太怎么打马林,发球就直接开长球,马林拉起来,松平健太就站住了近台堵,马林很难拉得穿,说明当时已经慢慢摆脱从小球打起的思路,打小球直拍擅长,打大路球还是横拍更有优势。再来说说王皓和许昕,他们俩虽然拿拍的方式是直握,但是打法确是横拍的思路打法,王皓很厉害,反手体系的先驱者,为现在横拍反手体系提供了巨大的功劳。王皓的反手非常棒,后来正手也不错,只不过发球接发球,正手位的短球处理还是不够顺畅,显得别扭。许昕是正手体系,正手非常优秀,后期为了提高竞争加大了直拍横打的能力,但是从小球的处理,以及站位来看,他们俩的打法已经趋于横板打法了,许昕说过,他要不是这种远离球台的打法早就被淘汰了,按许昕正手大开大合的动作,如果站台太近根本来不及拉手,很容易被拉穿。从刘国梁算起因为打法的限制以及换成打球,中国传统直板正胶快攻打法被时代终结,在直拍最后的辉煌中04-08年奥运会决赛都是两位直拍运动员会师决赛,王皓本来是承前启后的人,只可惜输给柳承敏降低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如果王皓能再狠一点,能获得大满贯以及对乒乓球发展的贡献,地位绝对历史最顶级。可以说马林是直拍传统打法最后的辉煌,终结了直拍传统打法。王皓是反手体系新时代的开创者,许昕是横拍时代的见证者。
总结一下,中国传统直拍的诞生以及发展是以快攻为生命线的,现在是弧圈球时代,弧圈球的制造能力以及弧圈球的质量都非常高,直拍也一直在往弧圈球打法上改进,把正胶换成反胶,王皓,许昕都是直拍往弧圈球发展的成功典范。随着打法的发展,乒乓球的发展趋于快速,小动作,高质量,我们看横拍握法的拍头是朝上的,这样更利于压住球压住弧线,直拍的拍头是朝下的,要压住弧线的话,需要比横拍运动的轨迹更长,甚至需要更多的身体帮助压拍。这样看横拍更能适应乒乓球发展的需求,所以相对来看,直拍就显得落寞了。不过没准哪天乒乓球又发展到快攻的时代,直拍还能崛起。
xjping 发表于 2023-10-20 10:26:3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一块直拍(花费的精力),相当于教3块横拍”——某职业教练挂在嘴边的话。
我儿子学球5年,教练本人是传统的直拍左推右攻,但是座下一众弟子,全是横拍,一个例外都没有。因为我是直拍,所以一开始我想让我儿子也练直拍,但是教练不许,就祭出了上面这句经典名言。言下之意,直拍难教也难练,动作成型慢,成绩上去不容易,不单是教练,学员自己也要花费更多的心血和时间,就要面对更多的挫折和压力,何苦呢?家长难道不想看到小孩早点出成绩么?
OK,我们家三代直拍,到我儿子这代变成横拍了。这就是“大横拍时代”的一个缩影。直拍式微,从孩子就开始了,绝大多数的孩子,从练球的初始就选择容易出成绩的横拍,选择直拍的,十里,百里挑一,基数相比这么小,你还指望直拍里能出多少打赢横拍的选手?基数不会骗人啊,中国未来的乒乓球天才,大概率都在用横拍呢。
用直拍的孩子,就见过一个,练的那个叫刻苦,平时上午练球4小时,下午上文化课,晚上再加练3小时,周六周日每天平均5-6小时,365天从不间断。这就是体校生的日常。要想出人头地,就要有能吃苦的心里准备,这不有点《主角》里“忆秦娥”的味道了。
moneypk 发表于 2023-10-20 10:27:2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一个核心原因
球改大了
其他的胶水问题什么的都在围绕这个原因发展
球从38改到40,再改到40+,再改成塑料球
趋势是球越来越重,直径越来越大,导致以前依靠小臂和手腕就能完成的动作,比如搓,挑,出球质量越来越差,旋转变弱,速度变低,这就是在削弱直板的核心优势。
在38mm时代,张继科那种霸王拧也不是没有,只是没多少人用,因为对方回球太转可能拧不起来。到了40mm时代,大家发现顶级运动员的球没那么转了,也没那么快,霸王拧各种都可以拧起来。到了40+时代,球更不转,拧起来变的更容易,但是同时由于球更不转,自己拧出去的球也不转,容易被别人打回来
到现在直板台内球跟横板已经差别不大了,直板在相持方面很难跟横板对抗,没有了手腕和小臂的动作优势当然也就没落了。
junny4784 发表于 2023-10-20 10:28:1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反手劣势。
最早小球时代直拍反手靠速度落点,球速够快,推挡又能很容易控制线路,落点刁钻;因为球拥有更强的速度和旋转,那时正手为主的前三板得分率远比现在要高,能打入相持的回合反而比较少,所以那时的直拍反手虽然弱势,却能以其它优势弥补,并不致命。
89年欧洲弧圈球大成,传统正胶左推右攻则走向没落,国家队逐渐进行横板双反弧圈和直板反胶单面拉的转型。在国产反胶强力摩擦的加持下,马琳,闫森等选手在推挡中加入的摩擦使其更具威胁,同时以当时尚不成熟的直拍横打用以辅助;另一方面,韩式日直选手虽然运用涩性套胶且无法使用球拍反面,但却凭借着单桧无可比拟的单板质量,再用步法和传统单面反手加以辅助,就这样为传统直拍打法续命到了2008年。
21世纪初期,王皓以及全横打两面重炮式直拍的出现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正手威力和台内球为代价,将直拍的反手变为了优势。但在依然依靠前三板和正手的有机时代,王皓所失去恰恰是取胜的关键,被马琳等一众传统直拍老狐狸算计得十分难受。
08年以后进入无机时代,球速进一步减慢,推挡的速度优势被进一步削弱,同时因为球速较慢,回合增多,想要靠前三板解决战斗难度极大(说白了就是传统直拍一板打不死人了)。而在多回合的相持中,直板反手进攻性欠缺的劣势被无限放大:一方面,王皓,张继科等一众两面重炮流的运动员彻底崛起,将比赛拖入相持,压反调正让传统直拍运动员全台跑动,在体力和效率上均处于劣势;另一方面则是以日本运动员松平健太为首的封堵流,以防反弧圈球为主再加以落点变化,让马琳等正手利直拍运动员全场疲于奔命,叫苦不迭。
2014年球再次增大,单板质量再次降低,乒乓球运动正式进入追求正反均衡的时代。在拧拉的普及下,直拍所擅长的控制和前三板已不具有丝毫性价比。在国家队尝试了这么多年后,依然无法做到直拍打法的正反手均衡化,要么是许昕这样所谓的1.5面拉,要么是赵子豪,薛飞这种反手有余正手残废的。无论是哪一种,和两面弧圈的横板相比,在技术体系上都不具备任何的优势。
一言以蔽之,在如今的职业乒坛,横板的性价比远远在直板之上,自然就不会有太多的人选择直拍了。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