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村有未来吗?

[复制链接]
冰湖小生 发表于 2023-10-20 02:46:57|来自:四川自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的农村有未来吗?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yijing 发表于 2023-10-20 02:47:22|来自:四川自贡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80后农民,种橙子。祖祖辈辈农民,作为普通百姓,没能力谈中国农村的未来这么大的话题。但我可以说说我们湖北秭归县当地农村的现状,至于未来,有没有,我也说不好,可能会实现部分机械化吧。不过,都很昂贵,毕竟,农民收入低,置办起来比较困难。


来看看我在山坡坡上,拍的我们的村庄一角吧。
你会说,好美呀!
是的,依山傍水的果园,很美很美。


可就是这么个地方,出门进门都得靠背篓。


我们秭归县,是大山区,大多坡地,田陡,不是上坡就是下坡。


          (这样
              田地这儿一块,那儿一块
               隔家远)
坡度大,加上果园不是一大片集中那种,东一块西一块,使得不管做啥农活都只能靠人工,用不了机械也用不了车。
不集中也就算了,隔家远也就不提了,关键还有的,一块田地很小很小,就栽种几棵橙子树的那种。
收获橙子呀,收获别的瓜果蔬菜呀,都得靠背回家。平时干农活,也是只能靠人工。


去时背着空背篓下坡,回时背着橙子上坡,一步一步往上爬,感觉橙子往下坠,真重呀。
娃爸,背的多,喜欢上坡,那样腿子疼的稍微轻点儿。我力气小,喜欢背下坡,不然上坡真的爬不动。


下坡,这样的,背的重,沉甸甸的压在肩上,来来回回一趟一趟又一趟,就会觉得腿灌铅一样,下坡对于背的重的人来说特别伤腿。当然,肩膀腰呀,更不必说。


经常,就是娃爸背着一大背筐橙子,我背着一小背篓,一起回家。我呢,娃爸帮忙撑着,我站在上面拍照。


这样的平路,也就好大好远一段路里,偶尔来一小段一小段,遇到这样的,是一种奢侈吧。


种田这么多年来,慢慢的锻炼的,我现在也可以背六七十斤了。开始时,才背一背篓,40多斤。
娃爸背的这一大背筐,150斤左右,稍微满点儿,就超了,想想,实打实的压在肩上,背着一步一步走,十几分钟几十分钟才背到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所以,我们家里有特别特别多的背筐,有的自己用,有的爸爸织了卖的。


还有筐子


筐子和背筐,就是这样组合起来的。提着筐子,一个一个采摘,摘满了,一筐一筐提了装进大背筐,五六筐吧,装满,再一背筐一背筐背回家。


田陡,要么挖平放背筐,要么找比较平的地方放,然后从很远的地方摘满提了装进来。


在田里挖个窝,一筐放好,上面一筐靠着,拍了个图。


看看,每个筐子都是有钩子的。田里陡,放不住呀,不得不挂在树上。还有爬树上摘时,也得把筐子挂树上。
摘橙子的人多时,如果有人带的筐子没有钩子,是会被多么的嫌弃。因为在坡地,没有钩子实在是用不了。
地上放不住,你不可能一手提着一手摘橙子吧,提着摘慢,而且一筐二三十斤,提着摘,后面越来越满重了就不方便呀。


看,筐子系上,用绳子系的钩子。
好啦,其实在大山区,最令人头痛的就是背橙子。除了背橙子,平时也都是背,不过,不用那么多趟,也不用天天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漫山遍野橙子树,修剪下来的枝叶,就会一捆一捆背回家


有时候干农活回家顺便背,有时候专门背


背回家,晒干,剁成小节,码整齐


烧开水、做饭


还有烤腊肉


农活,大多体力活,必须吃腊肉才有力气,腊肉有油气。


南瓜熟了


也是一背篓一背篓背回家


堆成山,人吃不了多少,大多喂鸡的。虽然辛苦,但时不时还是会感谢爸爸喂鸡,不然,田里种的吃不完的,就可惜了,喂鸡了,背回家鸡吃,一点儿不浪费。
要知道,乡下,果园里但凡有一点儿空隙,就会种一些瓜果蔬菜。靠一家人吃,必然吃不完呀,乡下离镇上远,又没法卖。吃不完,卖不了,多了不就浪费了。


黄瓜,也是一背篓一背篓往家背,隔几天背一次,背上几个月,直到黄瓜过季。


红薯,也是靠背。




花生,啥都是。


有一年,和姑姑姑父一起摘花生,大夏天,汗流浃背,背着个花生一步一步往上爬,除了说热还是热。大夏天,不做事都热,还别说顶着烈日背花生。


藠头,也是大夏天熟了。六七月的时候,一锄一锄挖起来,土都是烫的,那个汗呀,啪嗒啪嗒往下滴。


一背篓一背篓背回家,然后剪掉两头。


大夏天,干旱,水管都是靠扛到田里。
哪一样不靠力气!


锄草的工具,还有锄头啥的,都是各种型号。这个不靠背,靠双手,也得花大力气。


为什么不修路呀?
嗯,修了,全部坡坡,即使有路,也得从田里背到路上呀。就这么一条,有的远的,还不是得背很远。除非修四通八达的路,全部坡坡,可行吗?


你可能平时拿个快递爬楼梯都会觉得很重吧,殊不知,还有一群人的生活,是每天背着100多斤的橙子,来来回回,大半天。
背别的,都是零零散散的,唯独背橙子是个大工程。
说到重点来了,有一个工叫“背橙客”,就是专门给农户背橙子的人,工价高,但这碗饭也不是一般人吃得起的。
只背不摘,一趟一趟又一趟,天天背,张三李四家,谁卖橙子就去谁家背。
问题来了,背橙子的那一批人岁数大了,慢慢的有的60多岁了,背不动了,不得不退出。而年轻人,背得动橙子的人少了,也就是那些人一直在减少。


未来,卖橙子怎么弄?是的,轨道、拉线、无人机可以用,然而那么那么贵,又有几家用的起?田地不集中,得花费更多……
kin 发表于 2023-10-20 02:48:17|来自:四川自贡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在听一个做过农村工作的干部、现在是老师在前几天会议上谈到这个。浙江财力雄厚,但是它也同样面临类似的困难。它的财力可以支撑美丽乡村、智慧乡村,即生态和基础设施可以靠雄厚财政实力怼上去,但是其他省份没有这个财力怎么办呢?现在它要做共富乡村,就难办了,乡村没有自己利益的代理人和代办人。不是每个村委会都有能人,而且农村老龄化程度和空心化在迅速提高,一些数据触目惊心,我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因此和产业资本对接就很难说服群众、取得群众信任,而且组织产业经营也没有办法——没人会,更糟糕的是不少乡镇党政组织机关和村组织因为历史问题已经关失去农民信任已经很多年。资本下乡它是要肆无忌惮攫取利润的,但是农村是一个共同体社会,党和政府导向又不会完全放手,否则它就没有执政基础了。工农联盟里工人已经没有了,要是连农民也没有了,我想高层不会这么失智。
因此这个事情没有资本想的那么简单,放开资本下乡洗劫兼并一番攥在自己手里就完了。就算是资本成功说服政府,那农民就成牺牲品了,社会矛盾会几何级数上升,那时阶级矛盾恐怕会成主要矛盾。还是要乡村振兴,有的屁股站在资本那边的利益想法比较狭隘。这个老师的想法是在高校宣传吸引大学生到自家乡土去就业创业,因为很多学生其实来自农村,但他们不愿意回去,宁愿在大城市卷着飘着。这就很难办了,怎么才能让他们一部分人去乡村就业创业呢?我没怎么调研过,有了解情况的也请指导指导。
有一些可能做的比较好案例和地方,但是很明显它的管理成本和人力资本耗费很高,它是一个高质量发展的精细活儿,不是拿来就可以复制的。这对党政机关和农民都是个考验。
sexbobo 发表于 2023-10-20 02:49:03|来自:四川自贡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有没有未来,关键在人。
我在村委会干了五年,农村现有的状态难以留下人。
一是,农村精英早就流失干净。我所在的村委会,村组干部历来都是村里泼皮无奈干的。因为过去要收农业税,而且在很多地方税还有各种费过高,大多数农民不愿意交。还有计划生育政策,也是得罪人的工作。这种情况下,有威望的农民选择退出村委会,让破皮无赖进去村委会。现在的年轻人多数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最终年轻人难以留在村委会,即使非常有能力。历史遗留问题,让村委会基层组织管理变得复杂。
二是,农村资源吸引不良资本进入。农村的资源,非常丰富,同时还没有监管。于是资本开始影响村委会选举,一些村委会与资本达成协议,当选后开始盗卖村里各种自然资源,例如沙,土,树。大家如果见过一夜之间搬运的沙石堆成一座小山,会不会感慨农村的环境有多复杂。
三是,农村社会传统文化价值观被消耗殆尽。在农村,踏踏实实为人,勤勤恳恳务农的农民,过的越来越差。会吃喝嫖赌的人过得潇洒。农村社会文化价值观面临巨大冲击。农民不知道什么是价值观,但不要以为农民没有判断。
人的问题不解决,乡村难以发展。当然,这些是微观层面的分析。如果跳出微观,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前途光明。因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必然会有很多农村先觉醒,先改革,先发展。只是必然也会有一些村,一成不变,更落后。若干年后,农村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那些发展落后的村,没有人,没有经济支撑,最后只有被行政兼并。
yyp 发表于 2023-10-20 02:50:00|来自:四川自贡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回答吧,问题问的太尖锐了。
以下回答不构成任何建议,都是根据自身体会有感而发,后续也可关注更新。
本人八十年代生人,来自陕西省*南市,蒲*县某某镇某某村三组,虽然现在已经在城市生活将近二十年,但茶余饭后、清明春节,总忘不了自己的农村故乡,同时对故乡充满了越来越好的期望。
希望是丰满的,但是失望永远都是骨感的,我的家乡,其实就是中国农村的一角,看着他的过去和现在,冥冥之中,仿佛看到了他的未来。我觉得中国的农村,尤其是西部和北方的农村,有点破败,可能正在孕育希望吧。也许再过二三十年,才会产生新的生机,枯木逢春。
首先是人口的极度萎缩。我是八十年代生人,家里的老大,父母现在都将七十年纪,再过二十年,随着这辈人的老去,村里的人口萎缩一大半。再说农村的最有钱的、最有眼光、最有学历的年轻人,往往去了北京、上海、省会城市和更加发达的城市。老人更多了更老了,年轻人都离开了,这就是农村的现状
农村的教育资源损失殆尽。我读书那会,镇上有两所初中,但是现在的镇上一所初中也没有了,初中要么集中到了隔壁的镇上,要么搬去了县城。我们村里的小学以前也是三百号学生,现在就百十来个,想想那会有你争我赶的竞争力呢。
再说教师,优秀的老师基本都去了县城,有的在公办学校,有的被私立学校挖走了,留下的老师的水平可想而知。北方人的人情关系特别复杂,进学校当老师很多凭关系,我认识的好几个都是中专非师范专业毕业,找关系进小学、初中教书,有的还进高中教书,自己能不能搞懂呢,真是感觉有点误人子弟,感觉很像是老中医吧,反正不会出大事,谁怕谁!
再说农村父母为了教育,多大的付出都可以。也许现在人都有钱了,有时候也是被逼的没办法,很多男人在外打工赚钱,老婆在县城陪读。你不来县城,村子里已经没孩子了。我表妹也是在县里城中村租个房子,两个孩子,每天接送和做饭,跟在村里一样的生活。老公一个人在外打工赚钱,婆娘儿女三个花钱,但是得到的却是比村里更好的教育,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说说婚姻的可悲,婆娘是真的难以讨得到。在西北农村,特别是这二十年来,打光棍的比比皆是,各种原因都有,但是最终的原因还是贫穷,媒体和纪录片均有报道。在我们村,我弟弟的发小,因为父亲常年生病返贫娶不到老婆;我的邻居小伙子87年的,长的高高的帅帅的,只可惜人老实了点,虽有个正经工作,县城付了个首付,但至今也连二婚的婆娘都没讨到。
我有个堂哥,在广东打工若干年没存到钱,家里也不盖房,父母双亡,人也没有那么灵活,想娶老婆咋可能呢。我小学同学的哥哥,通过媒人讨到老婆生了两个孩子也离婚了,结婚老婆跑了,因为男人没本事赚不来钱。我小学同学在广东打工时,找了个湖南妹子结婚,生个孩子就跑了,男人没本事虽能说会道,骗得了姑娘一时难以持续一辈子。俗话说:女人都是现实的。哎,谁不现实谁是傻子!
再说说家乡农村的自来水。水煮开的时候水面上会有浮沫,使用一年的开水壶和烧水的铝壶内会有白白的厚厚的水垢,连家里的热水器和水龙头也会有水垢堵塞,还需要定期清理。家里的井水,十几年前早就不能食用了,只用来洗衣服和浇地,听说井水受到了污染,十几米深的井水很容易受到污染。
我们那边是没有河流的,所以自来水也是来源于深井水,听说大概有两三百米深的井,这么深的井,按道理来说不会受到污染,但事实水质就是这样。
所以说,现在家家户户食用水都在使用净化水,有的在使用纯净水。想想小时候一个村子里边就两口水井,那时候的水质清澈甘甜,放学回来用瓢儿到瓮里面儿,舀一瓢生水也就直接喝了。随着生活的富裕,家家户户开始自己打水井自给自足。再到后来,zf免费给装了自来水。按道理来讲,用水问题解决了,安全用水问题更是没有问题。可是事实就是这样,事实胜于雄辩。
随便聊聊!说的有点惨啊,但是这都是事实,农村有没有未来自己判断吧!但在想要好的生活,想有出头之日,要么你含着金钥匙出生,要么你通过考取大学出头,要么通过婚姻(几率很小,门当户对很深入人心),以上三个办法你都没有出头,那么从现在起马上开始努力!
再续:农村的未来必定在二三十年后,当咱们的父辈,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尽将老去,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没有机会离开农村、又在当地是村干部或者极有社会关系的人,将是未来农村的主力军。
他们承包着成百上千亩的土地搞种植,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有一小部分的帮工来自村子或者附近,解决了农村最后的剩余劳动力。
这样的苗头其实已经出现了,我的一个有关系的亲戚已经参加了种粮大户的培训,拿到了培训证书。村里有收回的耕地,基本都是委托他在种植或者他承包出去了。
根据近几年的农村政策,基本咱们这一代从农村出生在故乡生长的人,还是可以继承自己的祖宅的。但是到了孙子辈的下一代,肯定是不可能继承了,因为你不在这里出生也不在这里生长。
现实就是这样的,我虽在城市奋斗,但是仍期望我的故乡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宜居。当我退休的那天,把老家的祖宅收拾收拾,每年居住个一段时间,也是挺美的!
这么多年,无论故乡如何变化,我仍深爱着我的故乡,无论何时,也无论在何地!
zhuzhu1 发表于 2023-10-20 02:50:34|来自:四川自贡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一篇名为《一个县财政干部眼中的农村现状》的文章在国内广为流传。其中描述的现实真实揭露了国内广大农村在现实中的黯淡一面,而这却往往掩盖在当前主流媒体偏于正面的报道之下,此文无疑如同敲响了一记警钟。
文章指出,即使在中国已经实现整体脱贫的今天,农村、农业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回避,人口流失、老龄化和养老、大病医疗、土地经营、产业转型、年轻人的婚姻和传统习俗的沦落等正在以强大的破坏性力量逐步瓦解着乡村赖以维持存在的基础,当前,相当一部分农村的发展实际上因此已经陷入了困境。
在我国农村,在7亿多户籍人口中,有2亿多人常年在城里外出打工,除了过年,都不在农村。外出打工者大多数是40岁以下的青壮年,留在村里种地的人大都是50岁以上的人,陪伴他们的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中国不少农村地区因此缺少生机、活力,日渐凋敝,而出现“空心化问题”---人口流失,乡村破败,农田撂荒,农村社会组织也随之涣散。
6000万留守儿童之外,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超过5000万的农村留守老人。子女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更多时候不少身体硬朗的留守老人还要承担起“隔代抚养”留守孙辈的责任。但进城打工谋生的农民工群体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在抚养子女费用不断攀升的现代社会,赡养老人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相比城镇人口而言,农村人口的收入较少而且不稳定,且没有正式的退休金等待遇作为保障,养老问题更加严峻。据统计,目前我国职工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为2800元/月,相比之下,农村发放的法定养老补助金为170元/月,二者相差10余倍。在现在的物价环境下,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一些留守老人因家庭经济拮据,还需劳动自养,在田中劳作至死方休已经成为常态。
社会保障的不到位,现代社会冲击之下亲情也日渐淡漠,原本指望子女养老的老人们,只能尽量坚强地面对生活的孤寂和无助。子女在外,老人生病大多无人照料。医疗费用也是个问题,即使有合作医疗,报销比例也有所提高,但是对于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生了重病若要治疗,必将家徒四壁,连基本的生活资料的购买都是问题,所以许多老人拒绝治疗、直接等死。农村的发展失去活力,受影响不仅是老人和孩子,少量留守的年轻人更是遭遇到婚姻问题的困扰,彩礼费用逐年上涨,男青年成婚越来越难。即使是进城打工的群体,在进城生活压力及现代社会流动性冲击之下,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备受考验以至出现问题。
至于土地问题,农村人口出来后,很多人不回去了,80后、90后的打工族本来不会种地,也不会再回农村去种地了,耕种人老龄化,伴随老人的凋零,土地面临无人耕地的危机。除却部分地区,在更广大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品种单一,加之成本逐年提高和市场的变化莫测,种地的农民也正在逐渐失去对土地的兴趣。土地流转早已经成为默认的自发行为,相关政策更多的可能只是对既有事实的肯定,然而种田利润微薄,流转收益也极其有限,在现有制度模式下,指望通过土地流转盘活农村沉淀下来的土地资产,并激发农业发展活力,正如同上文所指出的,可能也只是一厢情愿。
应该看到,中国农村现实存在的问题可能远不止这些。诸多问题之下,目前中国的农村亟需突破目前这种低质发展的困局,在最新形势下,更要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农业的持续发展有效对接。按照研究人员的观点,这其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吸引人和资本进入农村。农村是个空间,如果人和资本不进入,何谈乡村振兴?
但在城市化效应导致农村人口继续流失之下,目前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显然还没找到有效的办法,吸引人口、资源和要素向农村集聚。需要承认,这些年来包括农村联产承包制在内的中国农村改革以及传统的三农治理模式,相关红利已经损耗殆尽,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的较大偏差,更是已经影响到农村全局的发展。如何找到农村改革的关键抓手?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重要问题。
安邦咨询之前就曾提出,在城镇化浪潮下,要吸引人和资本,不能光靠小农体制下的土地承包制度来“固定”农村人口,必须重启新一轮的农村改革。而且必须瞄准中国农村改革的根本性问题,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进行一系列制度性改革,为更多的“新农民”和工商资本下乡提供更长期的制度保障。吸引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下乡,把土地资源资本化、进而资产化,既盘活农村资源,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也能让农民从中受益。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当前中国农村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突显了新一轮农村改革的紧迫性。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须围绕土地等生产要素为突破口,进行一系列的制度性改革,才能为中国农村、农业的发展带来希望,闯出一条生路。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