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不结婚会面临哪些困难?

[复制链接]
jylrb 发表于 2023-10-18 12:13:47|来自:北京崇文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人九零后,很想了解一下如果一辈子不结婚,以后可能会面临哪些当下未能预见的困难?或者说不结婚一个人,哪些事情是需要注意和提前准备的?不论婚否,是否打算结婚,大家畅所欲言。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hao898 发表于 2023-10-18 12:14:32|来自:北京崇文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听说过自梳女吗?她们最近在热搜上好火…

简单来说,自梳女就是一群终生未嫁的女人。

而且,她们还特别特别酷!

如果你问她们为啥不结婚,她们会说




会说




如果别人对她们的生活指手画脚…

她们又会直接来一句




讲真,老一辈人能有这个思想,羊是真的很佩服。

羊不是说不结婚就是cool girl哈!!!

只因为在好几十年前那个思想保守封建的年代里,竟然还有这样一群女性的存在?

而在做完功课后,羊迫不及待想分享给你们,立马就开始动笔了!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梳女的故事,就是中国的一段女性传奇。




自梳女到底是什么?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电影《自梳》?

在羊心里,这是女性电影的巅峰之作之一。

在电影里,自梳女意欢被父亲卖给地主,她宁死不从,花楼妓女玉环救下来后,又发生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

而意欢之所以甘愿做自梳女,就是因为不愿嫁人。

那么,何为自梳?

其实古时候的女性在结婚后,一般都是要盘起头发的,后来,不想结婚的女性会自己把头发盘起,用这个行为来告知外界,自己终生不婚。

电影中的意欢就是这样。

她深知自己无法和爱慕多年的竹马结婚,更不想为了拯救爸妈嫁给不喜欢的土财主,所以干脆选择了自梳。

而这种行为,绝对不是电影在搞夸张效果,这是我国真实存在过的一个特殊现象。




说实话,包括羊在内的很多人在此之前都不知道自梳。

自梳是珠三角地区特有的一种婚嫁现象,它以顺德、南海、番禺为中心,盛行于清初,直到辛亥革命初期,历久不衰。

而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古时候男性干活养家居多。

大家都知道谁干活谁有经济权吧?所以那时很多女生嫁人后,家庭权基本掌握在男人和翁姑手中。

于是,不少女孩选择用牺牲青春的方式来摆脱夫权控制。




至于这第二个原因,羊可得重点讲讲了。

清末时期,珠三角地区的缫丝工商业非常发达,为女孩子带来了很多工作机会。

那时候的缫丝女工,凭借收入完全可以养活自己。

古时代的女人无法工作,要靠丈夫养着。

但现在不一样了,我能赚钱,能独立生活,我有资格去拒绝包办。




自梳女的内核:精神独立


当然了,羊这不是在探讨婚姻观,纯粹是因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自梳女完全算得上女性先锋。

中国的历史很长,就算是上世纪初,封建思想也依然影响着很多人。

而环境越传统,自梳女就越牛。

她们可不是单纯的不结婚,她们反抗的是封建传统教条,拒绝依附别人。

在广东佛山的公记隆怡老院,就生活着一群自梳老人。

纪录片《自梳》拍摄于2010年,当时老人们的年龄普遍在90岁上下,按这个时间倒推,这群老人基本都生于上世纪20年代。




那个时候的两广地区流行的是媒妁之言,但这群女人偏偏不听。

有位自梳老人是家里的大姐,按照旧俗,如果她不结婚,家里的弟弟妹妹也是不能结婚的。

21岁的时候,她家有人想结婚了,但她不愿意随便嫁人,干脆心一横变成自梳女了。




当时封建思想盛行,自梳女的婚姻观却格外清醒。

弟弟要娶媳妇,她可以妥协,但妥协的方式绝不是随随便便结婚——

“那么小就结婚,我怎么知道自己嫁的人是什么样啊?”

简单来说,就是谁爱将就谁将就去,我宁缺毋滥。






那时候的自梳女,见证了太多封建礼教下女性的悲剧婚姻,她们深知依附的可怕——

“我的生活我说了算,谁也别想管我。”






而自梳女为什么会有这种底气?

因为她们可以自己养家。

她们早已厌倦了封建教条下,女性受制于家庭,依附于男性的风气,所以与其被动地接受父母安排的婚礼,去面对未知的婚姻生活,不如直接靠自己的能力赚钱。

直白点来说,自梳女的宗旨就是——

拒绝包办婚姻,搞钱搞钱搞钱!




早在抗日战争之前,这群自梳女已经有了现代女性的特质:独立。

而两广地区发达的轻工业正好给她们提供了机会,很多自梳女都做起了纺织女工。

那时候大家都没有特别富裕,纺织厂的工资虽然不多,但养活自己足够了。

更牛的是,自梳女们很能“折腾”。

不管周围的环境有多遭,她们都绝不依附别人。

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去了佛山,自梳老人那就跑到香港找工作,日本人去香港了,她们就又回去佛山打工。




从香港回佛山的路上没有饭吃。

自梳老人没吃一粒米一口菜,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就吃马屎吃花生衣。

这样的苦日子,老人整整熬了八天。

有人说,嫁人了有人依靠了,就不会这样苦了,可是,她们宁愿乞讨,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




她们的独立和血性,是发自于骨子里的。

解放后,大家的生活水平开始上升,媒妁之言也不再是绝对主流,有些人便开始给自梳老人说媒。

有位老人的朋友有点儿人脉,想给俩单身的人牵条红线,结果——

“市委夫人?我才不当!”

其实她不是在抗拒结婚。

只是在她的思想里,丈夫再牛也没用,女性不需要别人赋予的光环。

如果要结婚,必须是出于爱,没有合适的人,自己养自己同样可靠。




即使是现在,已经进入到八九十岁的年纪,她们依然保持着独立倔强的形象。

在公记隆怡老院,90岁的联姑从不用护工帮忙洗头。

“只要我的手还能动,就不用别人伺候。”

人虽然老了,但她依然保有着曾经的底线,觉得万事不如靠自己。




宜姑同样如此。

她的眼睛在晚上会看不清东西,但她又不想让别人帮她干活,所以她总是倔强地在白天收拾衣物。

这群老姐妹也很会给自己找乐子。

她们平时会聚在一起搓麻将,还会拌嘴撒娇闹脾气。

也许是年轻时的经济独立给了她们自信的底气,虽然上了年纪,但依然俏皮可爱——

喜欢别人夸自己漂亮,自己也觉得自己漂亮。




当然了,不是所有人都认同她们的生活方式。

要是有人说闲话了,她们也会直接开怼——

“你是给我饭吃了,还是给我钱花了?你管我?”






她们的一生充实且忙碌。

讲真,哪个女孩没幻想过爱情?

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女孩子是不自由的。

婚姻就像是对赌协议,丈夫不是自己选的,财产也不是自己说了算的。

于是,靠啥都不如靠自己,丈夫赚得再多也没有自己挣钱踏实。

当时其实并没有多少人能理解这种前卫的思想,但自梳老人从不在乎——

你骂吧,嘲讽吧,反正我也不改

“我就是这么坏,这么倔,这么凶!”




这就是自梳女。

在那个不自由的年代里,她们却发誓一生不嫁。

不为别的,只为了反抗包办婚姻,为了逆转自古以来女性的依附地位。

她们的生活轨迹不是伺候老公,而是去工厂上班。

她们从那时就知道,只有独立自主,才能给女性带来真正的安全感。






不结婚不是目的,独立才有选择权


怎么样,这群奶奶很酷吧?

但羊必须要说实话——

公记隆怡老院里的自梳老人算是过得比较不错的,很多自梳老人的晚年,其实并没有这么好。

在那个年代,只有自梳女之间会相互认同。

如果哪个自梳女钱赚得不够多,没能和其他姐妹一起买房子住进姑婆屋的话,那她会连停尸的地方都没有…按照习俗,自梳女是不能死在自家或亲戚家门口的,只能被放在村外,并且也只有自梳姐妹会去村外悼念她。




自梳女其实是可以“嫁人”的。

有些人为了避免晚年孤苦伶仃,会选择嫁给死去的人。

当男子死而未葬时,自梳女嫁为死者之“妻”,她要披麻带孝守灵送葬,但在这之后”翁姑稍—不满,就可以把她赶出家门不再认作媳妇。可怜的自梳女们受尽精神和劳累身体的折磨,才换得个死的“门口”…

讲真,在百度百科上看到这些资料时,羊真的好气…明明是独立的人,可以自己赚钱自己生活,为什么会不被家人承认啊?

离谱,荒唐,可笑。

但!

仅管如此,那时依然有很多女性选择加入自梳。

她们顶着不被家族承认、晚年孤寂的风险,也要反抗封建争取自由。




而从30年代起,行业开始衰落,不少自梳女的收入骤减,她们的日子过得很苦,为了能继续独立赚钱,有些自梳女选择远离家乡,独自去香港漂泊…

很多人直到死,都没有回到生养自己的土地。

有人说,她们好傻。

可羊不觉得,羊只觉得震撼,敬佩。

一个人需要有多大的信念,才敢在旧时代的非议声中选择人最少的道路,哪怕前路结果未知,也要孤勇前行。

结婚与否从来都不是重点。

她们不是不想结婚,她们只是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来树立一个新的价值观——

女性是可以独立的,思想和肉体都可以不再依附他人。




羊还看过一个新闻。

一个老人在年轻时,因为拒绝包办婚姻成为自梳女,后来又做了37年的保姆…

很辛苦,但也值得。

时代在一点点发展,我们现在的日子好,地位高,思想独立,婚姻自由,我们可以自己选择过怎样的生活,和自己喜欢的人组建家庭。

但在那个新旧观念交替的年代,自梳女的独立思想非常之难得。

没人想孤单一辈子,自梳虽然是为了独立,但同时也给自己套上了一个枷锁…所幸,我们的时代已经足够自由,不需要再走这种极端方式了,这个承载着时代伤痛的现象虽然短暂,但却是羊心里最美丽的光影。




虽然羊未来是要跟金城武结婚的,但独立的内核羊实在是太爱了!

独立勇敢的女孩,就算老了也是酷女孩!

如今女性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但依然愿你我都能有持有她们对人生的那份清醒和底气——

去学习,去努力,去选择自己想要的路,去追寻自己想爱的人。
yez3533 发表于 2023-10-18 12:15:01|来自:北京崇文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轻易就说一辈子。
人连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都不确定,你怎么知道会不会转角遇到爱?
结婚、养育、信仰这几样,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不管当时如何信誓旦旦,到最后都是人算不如天算
不到最后一刻,不要下定论。
什么注孤生、不生娃、不信上帝,这些话说都不要说,别人说听听也就算了。
除非,
是这种情况:
那就是,你不结婚,却已经“娶”(“嫁”)了;你不生养,却“生养众多”;你不皈依,是因为你已经皈依了。
明白我的意思吗?
只有当一个人已经在那个归宿中了,ta才可以略有把握地宣告自己的归宿。
归宿已经存在,已经发生。而不是什么对未来的想象、打算、期盼。
只有已经发生了的事,才能被宣告。任何尚未发生之事,都有改变的可能、转圜的余地。
人不能、也不可以预测未来。
其实就算已经发生的,也只是当下的状态,也不该承诺这种状态不会改变。
<hr/>那什么叫没有结婚却已经“结婚”?
意思就是ta虽然没有进入世俗的婚姻,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配偶,但实际上是与另一种意义上的配偶结合了。
也就是俗话说的“嫁给了事业”、“娶了工作”、“献身革命”、“一生是上帝的使女”……
生养也是一样。
什么叫没有生养却生养众多?
ta没有血缘的子嗣,却在精神的传承上开枝散叶,桃李天下。
什么叫没有皈依却已经皈依?
虽然没有皈依你的佛门却已经踏上上帝的窄路。
只有这些情况,可以云淡风轻地说一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hr/>也只有如此,“一辈子不结婚”这种问题才有其合理性。
其他都只能说是尚未进入婚姻、或等待婚姻的状态。也就是,还available
而那种已经与其他事物结合的就不算available了。比如神父,修女,他们是已经嫁给了耶稣。
Available和不available遇到的困难是不一样的。
或者是,你是不是available决定了你怎么看待这些困难。
Available的人在面对周围人“亲切”问候,安排相亲,父母唉声叹气的时候,会怀疑的,会孤单,也会动摇。因为ta身边那个位置还是空的。
位置是空的,心里就不定。
你以为这个位置上有父母、有闺蜜、有各样繁多的事项。但所有这些都无法在这个位置上久坐。父母会老去,朋友会有家庭,工作会裁员。曾经获取安慰和快乐的小圈子一个接一个消失了。渐渐年长,独居的弊病也越来越明显。
身旁空荡荡的位子越来越触目惊心。
这种一辈子不结婚——其实是未进入婚姻却一直available的状态——是最苦的。从心理、到生理、到物质生活上都会遇到困难。
<hr/>如果你打定主意不结婚,或者不准备积极行动寻找伴侣,同时又想最大限度避免这些困难,唯有一个办法,就是让你自己不available
不available的人,不是说不会遇到这些,但是因为他们身旁的座位是被占据的,他们就有一个出口,有一个去处。
最重要的,是占据那个位置的,必须具有可持续性。
父母、闺蜜、一份可有可无的工作都不具有可持续性。它们随时可以离去。
那什么是有可持续性的?
——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效、并能持续输出正效益的追求和信念。
因为不会失效,它一旦占据了那个位置,就不会让你有一天落单。因为效益为正,它就会源源不绝地供应慰藉、陪伴和满足的养料。
不仅如此,它有时比传统婚姻里的配偶和子女还可靠。
它首先不会主动抛弃你。其次围绕着那份事业或信念形成的大圈子、以及各种无形有形的社会力量,有可能比儿女的“孝顺”更加坚定和忠诚。
比如信徒对神父的供养,徒弟对师傅的报恩,学生对老师的回馈、受惠人对施予者的供奉等等。
在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说是人类社会一个重要机制,它利用民众的集体出资,来奉养一批不结婚不生子的人,他们省掉结婚育儿的时间和精力为世界做更大贡献,为众人做更多服务。
放在古代这其实就是祭司。
唯有如此,不结婚才能成为一个可行的选项。
<hr/>其实按照这个标准,你看出来了吗?今天的婚姻都已经不具有可持续性了啊
结婚也可以离啊,不离也会丧偶啊。一个不结婚的人和离过婚的、中老年丧偶的,遇到的困难没有太大不同,甚至后者的困难还更大些。
大家其实心里都清楚,在今天,婚姻以及育儿已经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提供给人一生的承诺和依托了。
很大概率在未来50年内,单身比例、离婚率、丁克家庭比例会再创下新高。开放三胎、四胎、无限制也没用。
因此其实无论是不是计划结婚,人都应该尽可能地去寻找那个可持续性的cause。
对这一代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当越来越多的人把眼光从传统婚姻、育儿、传宗接代这些事上移开,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一个更加长效、可持续性的人生目标的时候,这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创新的发展大有益处。
不结婚也不必过于忧虑。如果这成为一种趋势,社会自然会发展出来配套的制度和设施,现在设想的各种困难,到那时完全可能都不复存在了。
今天的人预备面对未来的挑战,其实不是不婚的挑战,而是你要想清楚一个问题,
——当不再有什么提供给你一辈子承诺的时候,你身边那个空位置,想好要安置什么了吗?
weekeight 发表于 2023-10-18 12:15:19|来自:北京崇文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你只要明白一点就好,没有轻轻松松就幸福快乐的人生,人生本苦,结婚有结婚的苦,不婚有不婚的苦,如果不婚真的非常幸福,那么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不可能结婚是现在的主流价值观,你以为天下只有你聪明?懂得过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别人不懂。
所以,所有的回答里不必踩一捧一,选哪个都不会很舒服,不然做人就不会有那么多心灵鸡汤的书来鼓励人类了。
目前为止,唯一的共识就是,不管你选结婚还是不结,你都得有钱。
没钱你选和外星人结婚都是苦日子。
所以,如果前提是有钱的话,那么,结婚,育儿,其实没有什么损失啊,你有钱可以繁育下一代,保姆,大房子,不用自己吃育儿的苦的,至于孩子是不是孝顺,多生几个就是了,没理由都不孝。
-------------(这一点被很多人喷,意思是繁殖对于女性来说很苦,可是,这个真的因人而异,有人怀孕是很苦,生孩子很苦,也有的人没有太大的反应,九个月还能健步如飞,下产床两小时就下来,这种人也是有的,而且我还是要说,生育的苦和你老了后,血亲全都离世,然后只有一个人在这个世界时的苦相比,就看你肯吃哪一个了,反正都是要苦一头的,所以,这说了,这是个选择题,就看你愿意选哪一个了?)
如果你没什么钱,还要选择受结婚的苦,那么你可能要受的是别的类型的苦。
而这些苦里,孤独我感觉是最轻的一种,孤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打发方式。
真正麻烦的是生活不便。
大家以为结婚就是照顾别人,那么,反过来想,你为什么不可以是被照顾的一方呢?
生活不便是指,一个人,想吃,就一定要自己做。或者叫外卖,但是,和人生活在一起,可以他做饭,你搭着吃,你不要看这是小事情,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事情,因为省钱,健康,营养,好吃,保证了人的生活质量。
外卖能吃饱,但达不到这个标准,而且贵,其实两个人做饭吃,更便宜。
然后就是各种日常的生活啊,帮忙取个快递,生病了递个水,跑个腿,炖个鸡汤,帮忙挂个号,心情不好,一起散散步,说说话,出门的时候,有个人开个车。
普通人的婚姻就是图个方便吧,当然你要是个能干肯干活的人,这些都愿意自己做,那就单着吧,无所谓的事情。
懒人,还是想办法和别人一起,省钱,省力,省事。
老来伴,伴的意思就是有人在身边陪伴,年轻的时候没人陪真没所谓,因为世界对你呈开放的状态。
但是,老是被社会抛弃的事情,别的不说,你就现在去什么聊天软件,你说自己是70后,看有几个人搭理你,你再说你自己是00后,你比较一下。
就是世界对老不是拥抱,欢迎的状态,社会也是,那么老了意味着很多方便之门都会关。
那么,身边如果有个伴,就能方便一点,如果这个方便之人也没有,困难肯定会有。
我一个人开过刀,割过阑尾炎,自己做的七天院,我想说,没有人端尿盆真的不方便。你就是能请护工,护工会帮你做事,谁也不会坐在床前陪你说说闲话,聊聊天,哄哄你。
当然你强大到一切都无所谓。那也很好。
但是,谁不想要有人爱有人疼有人哄呢,这是本能啊,得不到才封闭内心,变得坚强吧。
再说孩子的问题,一提起孩子大家都在说不孝,我感觉没这么极端吧,大家都是普通人,你们都不孝父母了? 不闻不问了,不管不顾了?极端的孝和不孝都是少数,不然也不会上社会新闻,如果是大多数情况,就不值得上新闻了。
孩子这个东西肯定是麻烦的,但也肯定是能带来很多情感上的维系和温暖的。这是人类的本能,你看到自己的后代会生出本能的爱护之情,这是不受控的,动物本性,当然也有父母不是个东西,但也是少数,我都说了,大多数就不值得上新闻。受虐的孩子也只是少数,大多数还是在学校上学,生活。
还有很多说,活到老了就死了,这个话最放屁, 想死的人,现在就会死,不用等到老,真正不爱这个世界的人,不会说,我坚持到六十岁再死,说到六十岁再死,就是还想活,你怎么就确定从59到60这一天的时间,你就不想活了,如果还想活呢?
人越老越怕死,你不见得就是那个例外,活着是没什么大的意思,但真的去死还是很困难的,自杀没那么容易,要很大的勇气,真的不是眼一闭,楼一跳就行了的事情。
说这么多,你们一定以为我是鼓励结婚,是婚驴,不,我是不婚主义,我今年四十,二十多岁的时候结过婚,婚姻生活七年,我确定我不适合过这种生活,离了,现在不婚十年,有男友,有前夫生过一娃。
接下来的余生,我不准备结婚,但我接受恋爱,我不排斥搭伙过日子,只是不想受法律的约束,在想分的时候分不开,毕竟离婚太麻烦了,尤其是现在婚姻法改了。
我在十年前就为老年生活做准备。
社保,商业保险,有。
我知道人老需要家人,我在同一个小区同一栋给我家人购了不同的房子,不住在一起,但在同一栋方便互相照顾,我有弟弟,母亲,我,一人一套。
挣钱能力还行,而且还能继续挣下去,有钱就购房出租,不投资,为老年的踏实生活做准备。
身体健康一直很重视,所以,我让我弟去学了营养师,照顾好我们一家的生活。
子女关系还行,全力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
朋友关系还行,都是二十年的老朋友,还很踏实。
社会关系还行,因为做的职业不错,所以,能持续发展。
我一直在为老做准备,现在就是准备学跳舞和书法做爱好。爱好要提前二十年学,到老了才会精通,才能感觉到乐趣。
且有宗教信仰。
是的,我就是不婚,知道自己将来会很麻烦,所以,现在每一天都在拼命的做准备的人。
你看,婚,和不婚,都要拼命的奋斗才行。
muqinmuqin 发表于 2023-10-18 12:15:35|来自:北京崇文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难的,可能就一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自己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少
我很喜欢也经常用的一句话,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从这个角度看,结婚也好,生子也罢,都是让你和社会的联系又多了一些。
用道家的话讲,叫沾染因果。
当你没了和世界联系的因果,那这个世界对你而言,除了最基本的感官,便再无留恋可言。
所以我觉得,当你打算注定不结婚之前,一定要先明白的点在于:
自己有没有那种把孤独当作享受的洒脱。
老了的时候,六七十岁,能否单纯依靠社区养老便感到满足?
养老院里,别的老人,好一些的子女隔三差五探望,不济的逢年过节孩子也能露面,每逢春节很多老人是要被接回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家”的。
你能否确保自己对这些毫无异样?
你是觉得自己彼时已无家可言,
还是觉得自己人所在便是家所在
口头上说自己已然看破红尘的,老一辈的长辈,我还真遇到过几个,胡胡咧咧说什么人活到最后只有你自己靠得住。
结果过年探访,和亲友喝酒划拳,吹嘘儿子今年干了什么,比谁都欢。
倘若你生性清冷,对家庭天伦之乐毫无半点念想,只感一切是负担,那舍得自是无妨。
结不结婚的,无外乎一种选择罢了。
你不在乎世俗,世俗就绑架不了你。
但是切忌一点,你选择一辈子不结婚,是因为眼下觉得结婚很累。
这就像上学念书一样,
如果你明白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更符合自己理念的追求,
那不学习就不学习,
把这个时间拿来做你深思熟虑后有意义的努力,
没准你就成为了优秀的演员、歌星、偶像、企业家,
学竞赛准备艺考也一样能正常升学。
可如果你仅仅是因为学习太累了,
然后决定不再学习、宁肯打工,
不说一定,
大概率是要后悔的。
————
为什么基本上听不到,老年人劝解年轻人「与其将就结婚,不如孤独终老」的言论?2.0版本的思考。
颜容 发表于 2023-10-18 12:15:50|来自:北京崇文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从你三十多岁说起吧。
三十二岁,你每天沉溺工作,下班点个外卖,晚上看个综艺,一个人乐得自在。不用哄娃,不用做饭,甚至不用为房贷彩礼纠结。就是爸妈比较着急,如果不是他们打电话,你也不会多难受。一个人挣钱全部花,不用吵架。想走就走,想玩就玩。
三十五岁,你想开了。放心地跟周边的女孩子或者已婚的开着玩笑。你单身,别人也没办法说你什么。主要是一个人难以忍受被窝不暖心不热,别人看娃你闲着。别人聊着辅导班贵,你自觉退后,你也没啥体验,别人也不在乎你的意见。
四十岁了。你身体还不错,只是外卖多了油盐多,胃疼。你工作就那样,人生也平淡。这些时间基本没有感觉。你自己旅游,总感觉有些孤独,没人看包,没人分享。你不愿意回家,因为就你一个人了,实在冷冰冰,去哪都一样。
五十六十你过的一个样子。只有退休能带给你些不一样的感觉了。实在没什么可以记下来的。你有些积蓄,感觉可以养老。日子一旦规律了,就没了感觉。
六十六,你成为了公园里的一名大爷。白天晒晒太阳,晚上去社区餐厅买份晚饭。你吃着感觉难以下咽,懊恼着这么多年都没有好好做过一顿饭,后来也不在乎了。
七十,你感觉身体不如从前。生病的时候很孤单,自己忍着痛去挂号拿药。你的积蓄用的太快,物价涨的厉害。你以前感觉退休可以好好玩一玩,退休金不允许你游山玩水了,身体也不如从前可以走远。隔壁王大爷已经不得已去门口当保安,说是体验生活。你穿衣困难起床晚,坐在沙发上一发呆一整天。你盘算着养老金,你得准备准备了。
八十,你去社区登记,让社工能每天来看看你。你已经去不了五百米外的公园了。在家又感觉很憋闷。电视没啥看的,品味也都不是你的年代了。没人来看你,你也不太想见人。不敢去串门,怕人生无常,麻烦别人。你把所有的钱,想托付个人帮忙料理。也怕身后没人管。社区让你登记,你感觉太敷衍。你想到了亲戚。可是,不图你钱的人也不挣你这份钱,图你钱的你又不放心他能认真对待你身后事。
就像等待一件必然要来,又不确定时间的事。你恐惧了。
你常常入夜噩梦,回忆太多。
一觉醒来,门外传来妈妈的声音:起来吃饭了,上班要迟到了。三十多岁的人了,怎么还像个孩子。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