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该怎么认清当下的就业环境呢?

[复制链接]
谭志刚 发表于 2023-10-11 23:43:4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部分同学,看着每天忙忙碌碌,上课下课写题。但是我也不知道他们在干嘛,我问他们毕业了想干什么工作,他们也都支支吾吾,虽然可能有部分人是知道自己该干嘛,只是不愿意回答。但是我看来,大部分同学是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干嘛。
为一个大一双非一本,家庭条件一般的大学生。我发现学校教的很多课程,都和真实的工作岗位没有关系。学生们都不清楚自己以后该去哪里就业。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dejin 发表于 2023-10-11 23:44:2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你一个笨办法
打开boss直聘
先定位你要去的城市
再定位你的专业
然后依次进行以下的筛选条件
1.学历(大专,本科,硕博)
2.工作经验(应届生,1-3年经验,3-5年经验)
然后你就看给的工资吧,记住所有标工资下限—工资上限的,默认该公司只给你开工资下限
比如3k—6k,默认3k
然后进去看招聘要求
之后看统一的公司话术多不多,比如:
弹性工作时间:下班时间不固定,通常加班,单休或大小周
公司年轻有活力:刚成立
同事都是同龄人,氛围良好:淘汰了35+的人,每年补充年轻牛马
诸如此类
当你发现你的专业,只能定位一些垃圾公司,给的薪酬低到离谱的时候
说明路子错了
补救办法也有
找你专业的延伸专业,看看能不能蹭到一些高薪行业的圈子
不耗时间在本专业,本专业学习只求及格,找能找到工作的专业自学
看看本专业考公有没有专业壁垒,比如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古籍整理,一般人不学这个报不了图书馆的事业编
最后,你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建议去拉一下各招聘网站薪资高的行业,或当地历年公职人员招聘,点进去,看招聘条件,需要什么能力、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工具、限定什么专业,一览无遗,然后对标去学。
这个办法真实有效
希望能帮助你
<hr/>补充说明:
评论里面有涉及到面试的问题,我就延伸的多说一嘴
1.你大学里面的这奖那奖,这个学生会,那个团支部,这些东西,在简历里面不要大书特书,没什么用。真正有用的奖项,是对你专业岗位有高匹配度的东西,比如设计专业,你有过if,红点奖。
2.不要轻易面试!不要轻易面试!不要轻易面试!我知道经济大环境不好,大家又面临毕业季,很着急。但是,只要是在线上沟通一律不提待遇,让你面谈的,都不要去,很可能hr在刷kpi,他们每个月有面试指标,可能你坐三个小时车过去,对面两分钟就给你打发了。
3.在线上沟通聊什么?除了一开始的互相了解,专业上的,能力上的沟通,一定要跟hr聊待遇,工资分成是什么情况,有没有五险一金,试用期时间,试用期工资对于正式工资的占比,加班强度,有没有加班费,是否双休。
4.全部聊清楚了,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再决定去不去面试。你可以依自己的情况进行条件筛选,比如你就是大专,啥都不会,有人给你个活,996,有五险没一金,试用期不买社保,底薪2000,每月按绩效进行工资加成,结合自己情况你掂量掂量去不去。
5.保住你的应届生身份,有校招走校招,校招的优势在于,企业愿意花时间培养你。不过这两年,企业明显培养意愿在下降。
6.祝大家在这个经济的寒冬里,尽量能找个适合的坑趴着吧,哎,苟住了,就是希望。
iidodo 发表于 2023-10-11 23:45:1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认清现实吧,这几年前还是个励志故事。

wanghuan 发表于 2023-10-11 23:45:5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人文社科学生一个忠告,你们越早发现自己本硕7年的东西跟就业市场属于能力错配,就越有可能找到工作。
你需要做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
技能方面:练习写各类公文文种,学会各种报告和体制内文章写法;学会阅读和摘要,能够准确归纳出文章中心大意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说出;英语过硬;如果有可能学点基础编程和计算机,做一手好的PPT或者熟练使用EXCEL函数,如果能有意想不到的才艺更能在国企脱颖而出,比如说吹拉弹唱甚至是体育运动。
面试方面:从现在开始建立你自己的简历,并且不停地找已经工作的师兄姐修改,对标工作2-3年的人,拉齐技能差,缺实习就补实习,缺证书考证书,缺学历弄学历;能参加辩论赛、演讲赛的尽量去,至少训练自己公众场合说法不紧张;面试前最起码了解一下企业的背景知识,行业前景,工作需求,多找几个同学模拟几遍;从现在起学会说法用“1 2 3”,用逻辑思维能力串联自己的想法,用框架性思维去思考问题。
情商方面:放弃短视频和公众号,多看书,历史人文法律经管都要阅读,读完以后自己做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底层知识库,然后不断开枝散叶;熟悉社会运作机制,提高自己的情商,放弃“整顿职场”和“社交恐惧”思维,学会向上社交,学会接人待物,学会察言观色,至少学会说谢谢。
根据我近几年招聘的体验,每次都是接到金光闪闪的简历,满怀期待地开始面试,但不是听到前言不搭后语的表达,就是紧张到带哭腔的声音,要不就是在笔试的时候看到连简单材料都写不利索的中文系高材生。所以你越早发现学校教的不是企业要的,越早从什么985 211 学硕水硕的迷梦里醒来,越早对上面那些内容作努力,找到工作的期待可能性就越大。
<hr/>没想到在面试完几个应届生后随手写的感悟有这么多朋友愿意看,那我就按照私信里有些朋友问的问题再多啰嗦两句:

  • 金融类国企对文科生的需求:这一块中后台需求一直不大,但如果能有幸进入,成长性不亚于前台,毕竟中国金融本质上是牌照金融,牌照金融的本质是领导说的算。但同时中后台的要求也很高,目前千亿级以上的金融平台学历要求都是985本硕,但满足学历只是通过筛选第一步而已。以总办(综办)来说,对秘书类岗位的要求是:有逻辑的文笔,不是辞藻华丽而是逻辑通顺,写出来的东西能符合人事时地物的要求且能顺畅表达主旨,同时有基础的公文常识,字体、格式、写作逻辑等等都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既要能有效输入,领导在布置工作后能将领导的只言片语输入成指令,并且能有效输出,反馈在需求提交上和成果反馈上;成熟的接人待物,既不需要唯唯诺诺,当然也不可能趾高气昂,简单的说就是有态度,领导说话的时候能记录,师傅教的时候有反馈,最后别忘了经常用谢谢;快速学习能力和复合知识,知识库越扎实越好,跨学科(文理、文法、法商比较偏爱)经历,同时不会把错误犯第二遍。拥有以上可以说已经是一名非常合格的秘书了。
  • 怎么开始?回答里说了道,没有提到术。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如果有志于应聘国央企特别是金融国央企中后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 研究企业公开的材料或者是省级政府发布的各类公文,可以学会公文的各类写法和主体逻辑,也能迅速了解企业或者机关的运作原理,同时试着仿写甚至是抄写这些材料,学语言用法,也学成文逻辑。2. 参加学生会,我知道很多人都会觉得学生会很搞笑,但你回过头来想你除了学生会,一个学生有什么更多的机会可以跟形形色色的同学共事?以及对上级进行汇报?向上管理向下管理都学到了,还能给自己单薄的简历添加一列,但学生会干到部长为佳,主席最好,(有隐性福利,比如说有团委书记才掌握的一些企业招聘渠道)大二还干小干事就果断退群。3. 参加辩论赛或者演讲比赛,上文说过,不再赘述。4. 写读书笔记,我从07年开始写读书笔记,至今已经写了30万字左右,这30万字后来不仅仅是读书的心得,还有我在银行、在留学、在生活各方面遇到的人和事所带给我的感悟,这种总结不仅是一种回顾,也是一种自我提炼。5. 建立自己的简历,我从大三开始建立自己的简历,一开始简历上就是几行字,学校、学生会、辩论赛什么的,然后我就陆陆续续去参加了银行、机场、电厂、政府和电视台等等的实习,参加了几个社会公益活动,然后又自己找报纸和刊物发了几个豆腐块,慢慢在大四的时候把简历凑起来,也就知道了自己未来能去哪里。6. 训练自己的面试技能,需要有框架性思维和结构化思维能力,很抽象是吧,其实就是问一个复杂问题知道从哪些层面去剖析,比如说常见的PEST,SWOT等等战略工具,同时也可以用“先实后虚、由远而近、由大而小”等等的语言逻辑去叙述,总之所有的面试问题思考要全面,回答尽量用“1、2、3”这样的点去答。具备思维意识以后可以跟同学多mock几轮。7. 实习且有成果,实习不一定要追求大单位,但工作最好贴近你的职业发展目标,最重要的是有成果,公开的可以写新闻或者发文章,不能公开的可以写心得和感悟,或者是脱敏版的你的工作成果之类,最好能在面试的时候带着装订成册的成果去给面试官看,效果非常好,淘宝上定制一本也才10来块钱。我10年去银行面试的时候就带着我自己的小作品集打动了办公室老总,后来我留学回来直接带着我最好的20篇材料去面试各家单位也都给面试官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我10年毕业经历了可能最后的就业黄金期,有幸在银行摸爬滚打走上了快车道,18年辞职出国,19年回国继续经历找工作,恰逢疫情仍然很幸运地摸上末班车,几经沉浮也算初步站稳脚跟。因为几次择业就业,也有中文、管理和法律的不同的文科学历背景,深知人文社科类学生的就业情势,心有不忍,临纸妄言,以上芹献,仅供一哂。
nmh7859 发表于 2023-10-11 23:46:2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大学生:“什么工作 狗都不去。”
现在的大学生:“狗都不去 正好我去。”
danssion 发表于 2023-10-11 23:47:0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这么宽泛的问题给不了具体指导,就分享点个人想法吧。

一,尽可能别拖。
今年毕业生人数1076万,叠加今年的经济形势,估计单毕业生这块就会有个200万左右的失业。
面对这个形势,很多小胖友会想“今年太难了”,然后选择考公考研;
如果是真心头悬梁锥刺股的那种倒还好。但有不少人其实是在躲,想着“明天会更好”,刷手机时间接近于刷题,基本属于陪跑。
别。
今年这1076万毕业生,我就粗暴地当他们都是00年出生(硕士博士都当本科),00年的出生人口是1771万。
从00年到17年,我国年出生人口都超过1550万人。换言之,今年往后的十余年里,我国年大学毕业生不会低于900万人。
更悲催的是,你会发现已经有报道预测明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会超1100万。01年出生人口比00年少70万人,怎么毕业生还在增?
因为除了增多的硕士生外,高考录取率也在走高。
08年105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599万人;而17年97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700万人。即使18年前出生人口已经在缓减,但大学生人口还在稳步走高。
以70%的录取率算,未来十年里,年毕业大学生都会在千万以上。
但我国经济增速已经放缓到中速。20年衰退后,原本预期需要两到三年的修复;现在今年再砸一波,修复期很可能要拖长到25/26年。
在至少三年之内是没有“明天会更好的”。持续高企的就业压力和修复期的经济,容错率有限。如果选了一条路,就要好好走,不要有“我还可以如何如何”的侥幸心态。

二,盯紧人口流入与投资流入。
这两个是黄金指标。人口流入主要看城市,投资流入主要看行业。现在没有普惠式的增长,一定要看好资源的流动方向。
人口流入是好理解的:这个城市很多人去,那交易总量一定相对繁荣,机会多。
投资流入要想一想。
例如有些重工业行业,产值非常大,但有新增投资进入么?如果没有的话,这些行业很可能已经进入严重的产能过剩。
有些行业看似和投资不沾边,但五年规划里有它名字,新闻里报道了政府的专项投资基金和产业基地,这些也是投资。
第一步看有没有投资流入,第二步看该行业的分配公平性。这波大基建流入了大量国家投资,但土木人是涨不了几个钱的。
总体而言,在投资流入的前提下,消费端的业务分配公平性优于企业端,而企业端又优于政府端;单个市场里,民企、外企参与高的一般优于高国企参与。
投资是衡量行业兴衰的重要指标,如果你发现你的意向行业三资不爱(国民外),那除非你能摇人,否则开溜。

总之,还是得抱点希望。
知乎上一讲到市场,都是批判“完美市场不存在”、“市场机制不等于保证高效”云云。
既然如此,反过来想: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就算供大于需,在某些行业的犄角旮旯里,一定存在着因信息局限而产生的岗位空缺。
我不是指那些要靠摇人找关系的岗位,而是那些太新、太陌生、太细分的行业,这里是有机会的。
要认识到大环境的艰难,但不应放弃个体的努力。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