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滴滴出行发布「即日起恢复滴滴出行的新用户注册」,如何看待滴滴恢复?后续将如何保障平台设施和大数据安全?

[复制链接]
cctcc 发表于 2023-10-11 06:29:3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财联社1月16日电,滴滴出行发布微博称,一年多来,我公司认真配合国家网络安全审查,严肃对待审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经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同意,即日起恢复“滴滴出行”的新用户注册。后续,公司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平台设施安全和大数据安全,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zwpzwp2001 发表于 2023-10-11 06:30:1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1月16日下午,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消息,经过全面整改与有关部门同意后,“滴滴出行”恢复新用户注册。时隔563天,滴滴回来了,滴滴想必不是以前那个滴滴,而网约车市场也早已不是曾经的模样,一切都已经沧海桑田。




瓜分滴滴的盛宴
在滴滴停止新用户注册的563天里,网约车江湖可以说是腥风血雨。
首先要认识到的一点是,如今包括网约车赛道在内的互联网的众多行业,已由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博弈阶段。也就是说,没有新用户可供挖掘了,这从多方数据也能得到证实。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4.53亿,较2020年12月增长8733万,占网民整体的43.9%。
但是到2022年6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为4.05亿人,较2021年12月减少4754 万人,占网民整体的38.5%。
不仅没有增长,反而还在减少。
在大有前景的出行赛道上,增量用户几乎见顶。这个时候,随着滴滴的消失,意味着在这个已有的巨大存量上,可以展开血腥的厮杀,争夺网约车市场用户。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滴滴下线之后,这场瓜分滴滴的游戏随之展开,其中既有老对手,也有新玩家。
老对手有高德、美团、T3等。
以高德为代表的聚合平台,同时为多个网约车平台提供对接用户的流量入口,进而以轻资产的模式快速铺开业务,甚至高德还推出了火箭出行;
T3出行等车企背景的出行平台开启补贴之战,吸引用户与司机。
在一份被披露出的内部信中,T3出行高层表示“市场留给我们的窗口期只有40天”,要求内部部门开始拿出“007”的觉悟。为了抓住这一窗口期,T3出行从2021年7月开始内部定下计划,表明要连开15城,目标日均单量突破百万,牢固树立中国网约车第二地位。
还有新玩家的涌入,比如华为、腾讯乃至抖音。
华为在去年7月面向部分消费者,开始众测“Pelal出行”,这一出行服务是基于花瓣地图,采用聚合模式来运营。
腾讯也在微信“服务”页面中测试全新的出行打车服务,通过在“交通出行”标签中加入“出行服务”入口,来实现亲自下场入局网约车的目的,在运营模式上其采用了与华为一样的聚合模式。
抖音中已有T3出行、嘀嗒等多家第三方平台入驻其中,通过抖音小程序就可进入这些平台的打车页面。
这些新老玩家们,无一不想烹分滴滴的市场份额,想要在智能化为关键词的网约车“下半场”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以便实现各自更大的目标。



滴滴,元气大伤,体量仍在
根据财报,从2021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滴滴日订单量累计流失约2.64亿单,下滑逾10%。例如上海,2021年二季度的85%回落至去年2022年三季度的62.25%,滴滴丢掉了两成市场份额,日均单量从100万单下滑至73万单。
不断下滑的经营业绩,也对滴滴的财务指标形成拖累。中国网约车业务一直是滴滴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这部分收入从2021年第二季度的448亿元,下滑至第三季度的390亿元, 再到第四季度的375亿元。
滴滴的盈利状况也不容乐观。2021年全年,滴滴运营亏损为484亿元,同比扩大251%;归属普通股东的净亏损500亿元,同比扩大369%。
即使如此,如今滴滴在市场份额方面,依然保持了优势,其市场份额从90%回落到70%,依然是当之无愧的龙头。
以滴滴2021年三季度报为例,滴滴国内出行订单量为23.6亿单,相较第二季度的25.7亿单减少了2.1亿单,日均减少233万单。也就是说,其他出行玩家砸钱无数,每天共计只分走了滴滴233万单的市场份额,而滴滴每天的订单量为2561万,高出一个数量级。



并且在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从最高的90%下滑到70%之后,进入了一段较长的平稳期,无论竞争对手们怎样增加让利措施,想在滴滴出行这虎口夺食似乎变得越来越难。所以到2022年,诸多竞争对手也放弃了烧钱换增长的模式,取消了各种补贴。
也就是说,即使在滴滴整改这一年半内,虽然滴滴遭遇了巨额罚款,新用户无法注册,老用户持续流失,但是诸多竞争对手仍未对滴滴造成致命伤害,滴滴体量仍在。
而如今,滴滴回来了。
滴滴的未来
滴滴已于2022年6月初从美股主板退市,股价最终定格在2.29美元,相比14美元的发行价萎缩84%。粉单市场中,滴滴去年10月底一度跌至1.25美元;随着回归迹象越来越明显,股价一路回升,如今逼近5美元。
处罚落地,恢复用户注册,这也意味着滴滴在经历一年多的寒冬后,开始走出谷底。
毕竟滴滴不管是总体实力上,还是用户认知上,都拥有着绝对优势,想夺回被瓜分的市场,滴滴崛起的老方法:补贴大战,依然有实行的空间。
毕竟截至2021年底,滴滴账面上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限制性现金总额还有439.8亿元,即便是交上80亿元的罚款后,滴滴仍然弹药充足。



并且接下来,滴滴的赴港上市计划或将加速推动。早在在2021年12月3日,滴滴官方发布消息称,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同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只是在2022年3月,滴滴暂停港股上市进程,原因是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数据安全的整改建议。而目前滴滴监管合规的障碍相信已基本清除。
目前,滴滴并未披露赴港上市的最新进展,不过港股市场景气度尚未完全恢复,因此滴滴可能不一定会马上启动H股IPO。
但是不管如何,一方面人们出行热情逐渐恢复,在业内看来整个网约车行业也会在未来获得一定的增长。
另一方面Robotaxi,也就是自动驾驶出租车或许又是一个崭新庞大的赛道。
从市场空间来看,Robotaxi无疑仍旧是市场空间最大的自动驾驶场景之一。有机构预测,2030年Robotaxi带来的出行市场有望达到1.2万亿-4.4万亿元。
所以在2018年之前,国内外诸多巨头比如腾讯、谷歌、百度等等绝大多数的子弹都打向了Robotaxi,只是这波热潮在2022年陷入低谷。
但如今,不少行业人士预计Robotaxi大规模落地的时间点是2024年~2025年左右。
虽然其中还有不少技术、法律乃至伦理的挑战,但各大巨头都已经整装待发,滴滴也不例外。



滴滴自动驾驶团队成立于2016年,在滴滴曾经的招股书中,它就表示自动驾驶与共享出行平台、车服网络、电动车将共同成为滴滴构建出行未来的"四个核心战略版块",且自动驾驶被视为未来出行设计的终极目标。
要知道,网约车平台之所以难盈利,司机端的补贴成本压力占据大头。而随着Robotaxi进入网约车行业,就可以大幅降低这些网约车平台的运营成本,Robotaxi也可能成为网约车难以盈利的解药。
虽然滴滴可能久疏战阵,但实力依旧无需置疑。
虽然前方还有诸多难关要过,但至少目前平台经济的春天来临。
在一切尘埃落定之际,对于重回战场的滴滴,那真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注:文中所述观点仅代表单方观点,不构成任何具体的投资意见或建议,请理性对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章来源:尊嘉金融。
RD1223 发表于 2023-10-11 06:30:4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年1月16日下午3点左右,微博滴滴出行官方账号低调的发布了即日起恢复“滴滴出行”的新用户注册声明,意味着滴滴经过长达563天的下架整改和暂停注册后再次回到公众视野。



图1:滴滴出行恢复用户注册

1、离开500多天后的滴滴市场占有率从80%下滑到60%左右

滴滴成立于2012年,是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浪潮当中诞生的明星企业,通过补贴大战、资本运作前后消耗超600亿资金,最终成为国内网约车出行的头号玩家。
2021年6月30日,在纽交所的突然上市,以及随后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彻底改变了滴滴的命运。



图2: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在滴滴出行消失的这563天,国内各大网约车平台跃跃欲试,经过美团、高德等市场玩家的共同努力,滴滴出行在网约车的市场份额从高峰期的80%降低到60%左右,来自上海市交通委定期发布的网约车平台市场情况统计报告是相对可靠的佐证[1]。



图2:滴滴出行占据上海市网约车市场62.25%的市场份额

滴滴出行一案对于市场来说是研究平台经济难得的典型案例。在限制新用户注册的情况下,多家竞对企业通过新一轮的补贴大战,到底能争夺既有垄断的平台多少份额。
2021年7月,滴滴下架后不久,美团卷土重来,在北上广深等100多个城市重新上线打车业务;高德则宣布在7~9月开启免佣金活动,覆盖平台内的100多家网约车平台,以吸引更多司机和车辆加入。
据了解,美团及高德投入的补贴相对有限,预估总体在50亿以内,前者分得了约10%的市场份额,后者分得了5%左右的市场份额。
可以看出平台经济有着很强的粘性和马太效应,头部企业一旦占据第一的生态位,后来者很难再有翻盘的机会。滴滴2021年总营收为1738.3亿元,按照10%左右的毛利率测算,600亿的投入,大约4年就可以回本。这或许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教会我们的一个道理,互联网产品天然具有的垄断效应,一旦成为行业第一,就有着极大的经济效益回报。
2、滴滴出行回归港股之路加快,具备一定投资价值

有关滴滴出行在美国的上市的时间节点选择以及操作方式存在着巨大的争议。滴滴出行从诞生之初就是出租车行业生态的破坏者,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各地出租车出行市场,并出现了一系列的监管问题。
而在2021年6月30日美国上市的时间节点选择上又有着非常大的风险,就像上市前期滴滴刻意的低调一样,也许连滴滴自己都知道选择这个时间节点上市是不正确的。
但是从滴滴的股权结构上看,到底是海外资本说了算还是滴滴自己说了算已经是个问题。滴滴最大的机构股东分别是日本的软银和美国的Uber,软银持股比例20.2%,Uber持股比例在12%,鉴于软银也是Uber最大股东,两者行动一致。滴滴的投票权与持股比例基本一致,软银愿景基金拥有32%的投票权,创始人程维有着15.4%的投票权,柳传志之女柳青的持股比例为1.7%,投票权仅有2.3%[2]。



图3:滴滴招股书披露的主要股东名单

这意味着,以后国人网约车出行,抽成形成的利润,32.2%都要被日本孙正义的软银愿景基金获得。
滴滴已于2022年6月初从美股主板退市,股价最终定格在2.29美元,相比14美元的发行价萎缩84%。如今随着用户注册的重新开启,也预示着滴滴将开始走向港股二次上市之路。
政策方面,国内近两年对平台经济的整顿具备了较好的成效,规范了包括网约车平台在内的各类平台经济,国家也再次发出鼓励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信号。
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是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图4:政策鼓励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港股资金总量远远低于美股,又有着较低的活跃度,滴滴的市值恐大打折扣,但是参考Uber的市值,滴滴仍然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具有较高的成长性,而随着国内疫情的放开,2023年的网约车出行量有望快速回归疫情前常态,滴滴出行也有着较大的成长空间。
3、滴滴出行要做好出行服务工作,国有资本有一定必要性

不得不说,滴滴确实改变了国内消费者出行习惯,但是滴滴的思维一直都是要搞垄断型平台经济而非要提升全社会的出行体验。
因此滴滴虽然是出行起家,但也热衷于卖菜,做本地生活,而忘记了自己最根本的定位。可实际效果也打了滴滴自己的脸,投资补贴上百亿的橙心优选去做本地生活,最后还是一败涂地,整个团队也被解散。



图5:滴滴本地生活一败涂地

前一阶段,有传言说部分国有资本可能入股滴滴,在笔者看来这有一定的必要性。城市的交通出行有着商业性也要兼顾公益性。各地出台了一系列的网约车管理办法,但是作为头部企业,滴滴往往是带头不遵守的,宁可没年交罚单,也不愿意配合各地的交通部门做好管理工作。
也许国资的入股有利于滴滴出行能更聚焦其出行的主航道,增加对社会效益的关注,而非拼命压榨网约车司机,又无法保障出行者应有的权益。
很多年后,我们回忆,滴滴出行的故事仿佛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企业要想长续生存,必须要兼顾社会效益,而不是一味追求资本回报。
jbuse 发表于 2023-10-11 06:31:2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1月16日,滴滴出行通过社交媒体表示,一年多来,该公司认真配合国家网络安全审查,严肃对待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经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同意,即日起恢复“滴滴出行”的新用户注册。阔别了一年多,国内出行巨头要回归了。




(图片来自微博)

小雷发现,目前滴滴出行只是恢复了新用户注册,App并没有在各大应用商店恢复上架,只有小程序才能正常使用。不过恢复新用户注册意味着滴滴出行已经可以正常接纳新用户,恢复正常运营,App上架也是不久后的事情了。




(图片来自OPPO软件商店)

作为国内出行的一把手,滴滴出行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越90%,毫无疑问是几乎是一家独大的存在,剩下的市场份额就给其它好几家出行公司相互争抢,竞争激烈却又没什么起色。但自从滴滴出行因过渡收集用户信息等原因被“监管”了之后,网约车市场一下子活了起来。

滴滴被“监管”期间,新用户不能注册使用,相当于把蛋糕强行让出来给了同行,竞争对手也就伺机而动,争夺滴滴出行空出来的份额,通过不断烧钱,加码补贴等措施,吸纳新客户。大家也可以明显感觉到,除了滴滴以外,其它同类打车平台的打折力度比以往更大了,每单基本都有明显的折扣。

即便如此,滴滴出行依旧是国内出行领域的领头羊,市占率确实比以前低了,但对于其它竞争对手依旧是碾压的状态。根据上海交委公布的数据,2022年第三季度,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为62.25%,日均订单量多达73万单,远超位列第二的美团打车,“护城河效应”十分明显。




(图片来自上海交委)


一旦滴滴出行回归,毫不夸张地说,国内网约车格局可能又会回归到之前一家独大的状态,其它网约车公司的客户恐怕要流失掉一部分,除非价格、服务上有明显的优势。毕竟在小雷看来,国内大部分网约车公司的覆盖率都不是很高,有些只能在部分城市中使用,而滴滴出行的覆盖率就要强很多,这大概是市占率一直坚挺的原因之一。

不过,小雷的同事认为,滴滴出行在体验上还是有点落差的,在同一个地方使用聚合打车以及滴滴出行,前者基本是秒接单,而后者很多时候都需要多等一会,估计是滴滴被“监管”的这段时间,司机的数量有所减少,而且还不能注册,影响到了基础服务。

无论如何,国内最大出行平台也算是正式回归了,临近过年,网约车需求量会比平时大不少,滴滴出行或许会趁着这段时间加大优惠补贴,把用户给抢回来吧。
xchenxjiex 发表于 2023-10-11 06:32:1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其实更关心的还是后续的平台对司机收费问题。
这一轮次整改,滴滴和其他大互联网公司有个最大的不同。
其他平台最主要的还是集中在垄断问题,而且后面也都以巨额罚款结束。
滴滴最主要的问题是数据安全,但平台商业模式还没怎么提。
从大的整改背景来看,这个问题肯定要解决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21年底的反垄断指导条例,当时的分析讨论里,头部这些企业几乎都有类似问题。
●比如电商让商家二选一;
●比如本地生活平台“压榨”骑手和商家;
●比如共享出行对司机的高抽成。
最后一个,当时认为几乎就是指向滴滴的。
现在数据安全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平台经济模式的问题,还悬而未决。
相比其他互联网巨头,滴滴目前只能算是不完全过关。
最后咱们说,保证平台设施和大数据安全现在并不是问题。
2022初工信部建成了App检测平台,目前是机器自动检测能力已经很强了。
技术是有的。
我有朋友是支持单位,现在查的挺严,APP每个版本上架都要过一遍系统。
2021年以来相继出台了《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规定》,《APP收集使用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
合规的依据也已经有了。
现在的执行都是半自动化的,如何保障数据安全,不是最大的问题。
当然对于投资者来说,逐渐明朗的整改结果,就是行业和企业边际改善的信号。
中概股最悲观的时刻已经过去了,下面就要看1、2季度财报的实打实表现了。
从互联网广告主意愿、企业恢复生产的节奏、消费者信心看,目前距离完全恢复还有差距,中等仓位就差不多了。
<hr/>以上,供参考
妖狐 发表于 2023-10-11 06:32:2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微博“滴滴出行”1月16日消息,即日起恢复“滴滴出行”的新用户注册。
滴滴方面表示,“一年多来,我公司认真配合国家网络安全审查,严肃对待审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经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同意,即日起恢复‘滴滴出行’的新用户注册。后续,公司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平台设施安全和大数据安全,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社交媒体截图

2021年7月以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下属的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随后“滴滴出行”和“滴滴企业版”等App也遭到下架。
截止发稿前,某软件商店上仍显示:因政策原因,暂不提供滴滴出行相关下载。




某软件应用市场截图

附滴滴App停止新用户注册至今大事记:

2021年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发布。
通报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2021年7月4日,《关于下架“滴滴出行”App的通报》发布。
通报称,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2021年7月7日晚间,滴滴官网下架滴滴出行App,彻底无法下载
2021年7月9日,《关于下架“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的通报》发布。
通报称,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列表附后)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上述25款App,要求相关运营者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各网站、平台不得为“滴滴出行”和“滴滴企业版”等上述25款已在应用商店下架的App提供访问和下载服务。
2022年7月2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经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16项违法事实,包括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19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等等。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网信中国2022年7月21日通报截图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