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古诗词中常出现的“西楼”是什么意象?

[复制链接]
hda 发表于 2023-10-11 00:35:5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比如“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任它明月下西楼” “满天风雨下西楼”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陨落的流星 发表于 2023-10-11 00:36:4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被情人放鸽子后和西楼怄气,写诗竟成千古名句,西楼到底是个什么楼
warkinger 发表于 2023-10-11 00:37:3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涉及到诗歌的一个重要知识:意象。
小仙之前给大家简单介绍给诗词中最常见的一些意象,以及它们的含义:
>>>中国文化的底蕴: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上篇)
>>>中国文化的底蕴: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下篇)
今天小仙继续和大家聊这个话题,仔细分析一下诗词中很常见的一个意象:西楼。


登楼远眺,写诗抒情,是古人常做的事情,所以古诗词中有一个专门的分类叫做“登楼诗”。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崔颢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杜甫的《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些都是唐诗中的经典名篇。
有些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诗人登楼,除了写出这些具体的楼名之外,还有一个词叫做:西楼。顾名思义,西楼就是指西边的楼房,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诗人总是喜欢写西楼?难道东、南、北三面都没有楼房,只有西边有楼吗?
很显然这说不通。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小仙查阅了很多资料之后,猜测出了四点原因。


第一种,可能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有关。
五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人把季节(春夏秋冬)、方位(东南西北中)、颜色(青白红黑黄)、人体器官(心肝肺肾脾)、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都用五行来对应起来了,具体来说就是:
春天(农历正月、二月)色青,五行属木,五脏属肝,五方属东方,对应青龙;
夏天(农历四月、五月)色红,五行属火,五脏属心,五方属南方,对应朱雀;
秋天(农历七月、八月)色白,五行属金,五脏属肺,五方属西方,对应白虎;
冬天(农历十月、十一月)色黑,五行属水,五脏属肾,五方属北方,对应玄武;
其余四个月(农历三、六、九、十二)色黄,五行属土,五脏属脾,五方属中,没有守护兽(现在一般认为是麒麟)。



了解了这一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词,比如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东风其实就是春风;
而秦观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鹊桥仙·纤云弄巧》),金风玉露,实际上就是指秋风和白露,因为这是一首写七夕的词,七月的风,自然就是金风了。
我们再来看西楼,大约就明白了,由于西方和秋天是对应的,西楼这个意象,可能也和秋天有些关系。
从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到汉武帝的《秋风辞》,再到欧阳修的《秋声赋》,悲秋是中国文人的传统。因此在万物肃杀的秋天,登楼凝望,“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自然是别有一番愁绪在心头。


第二,这可能与中国的建筑格局有关。
中国传统建筑,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其中北面是皇权的象征——皇帝坐北朝南,而臣下则是面朝北方侍奉君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了激孙权下定决心抗曹,说了一句话: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意思就是让孙权俯首称臣,以臣下的礼节对待曹操,也就是投降的意思。果不其然,这句话一出,孙权大怒,立马下定决心和曹操决一死战。
而一般的四合院,北面是正厅,东西两侧是厢房。东、西方又以东为尊,主人一般住在东方。不仅如此,在各种场合比如酒席上,主人往往坐在东方,而客人则在西方。
东道主、做东、东家等现在常用的词,都是这么来的。
既然东方是主人的位置,那么西楼的含义就不言而喻了:指客居之地。
既然是客居,那么思乡怀旧,抒发羁旅之情,在诗词中写西楼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第三,可能与男女分别有关。
在周易中,西方为兑卦,兑为少女,所以,古人常按风水的原理,将年轻女性住在西边。后来,东方和男子对应,西方和女子对应。比如称女婿为东床快婿,东宫是太子的宫殿,而西宫则是妃嫔的住所。
这样一来,西楼也带有一种女性的委婉色彩,怀春的少女、思念丈夫的良人、感叹韶华易逝的千金,登上西楼,思绪纷飞。诗人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时,也会心生感慨,将自己的感受以女性的形象表达出来,这就是小仙之前说过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第四,可能与月亮有关。
在很多的诗词中,西楼总是和明月一起出现,比如: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写情》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月亮和太阳一样,每天也是东升西落,而且月初的时候出来的早,越往后,出来得越晚。当月亮挂在西边的时候,往往就到了夜深人静的下半夜。
而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最容易产生思念和愁绪的时候,这时候,登上西楼,望着清冷的半轮残月,千言万语都无人诉说,只能将这种感情写在自己的诗词中,一首又一首和西楼、月色有关的诗词,就这样诞生了!


最后,西楼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诗词中,大约是《古诗十九首》里的《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这是一首失意之人所写的悲歌,抒写了自身政治上的不得志,却带有广泛社会性的被压抑的苦闷、悲伤与期待,将知识分子的迷茫和悲凉写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
从此后,唐诗宋词中出现越来越多的“西楼”,象征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孤寂吧​。​
zhuotaijiafang 发表于 2023-10-11 00:38:2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楼一般都是悲苦寂寥的象征。在古人看来四季和五行都是对应的,西主秋,主商。秋季,商调都含悲伤,寂寥之意。

  • 李煜《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 李清照《一剪梅》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体现的是李清照思念丈夫,盼望他归来的心情。
这两首词的区别应该在于李清照的西楼是在等待,李煜的西楼是被囚禁。
个人的理解是:在古代文学中,西楼常和月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西边的方位,是可以很方便看到月亮的,尤其是下沉之月,也就是深夜之月。故写月夜思人或深夜愁绪都用“西楼”,因此“西楼”在古诗词中演变成了一种相思与愁绪的代名词。
edison1007 发表于 2023-10-11 00:39:0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为偏远,楼是高处,是为了看远方
西楼就是为了看到远方
是一种期望吧
kin 发表于 2023-10-11 00:39:5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日子。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建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瘦弱老边州。  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利很大,遭到君臣猜疑。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屡次杀戮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建功。今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边境眺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具体分析, 为何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富于归纳力?  (2)、此诗一、二句写景对体现戍边将士的胸襟有什么效果?  阅览李白的《塞下曲》答复后边的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要寒。苗中闻折柳, 春光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注: 折柳: 即 “折柳树”, 古乐曲名, 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本诗抒情了什么情感?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视点, 谈谈本诗言语或表这技巧上的妙处。  4、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高兴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描述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 苏武传》,匈奴单于诈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成心说汉皇帝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信件、消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信件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信件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信件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阅览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答复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凭借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负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① 本诗写景有何特色?本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 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② 简析颔联、 尾联别离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色。  ③ 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维爱情?  ④ 尾联连用两个典故,诗人将 比作 ,又将 比作 ,表这了诗人 和对友人的 。  11、东篱:陶渊明《喝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体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日子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傍晚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语句,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寓居的当地。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原址在南京,是古代闻名的送行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行歌的代称。  阅览许浑《谢亭送行》, 答复后边的问题。                              谢亭送行           许浑  劳歌一误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的“急”字在写景抒情上有何效果?  (2)、 本诗二四句写景的色彩不同, 人物心境是否相同,为什么?  (3)、作者在诗中抒情了怎样的悄感?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歇息和送行。后来“长亭”成为送行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惨,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屈原《楚辞 河伯》:“送佳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行亲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行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行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古人送行有折柳的风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行的当地。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柳树岸晓风残月。”  18、风流: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异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流。”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方微乎其微的技能,多指文学技巧。  阅览李货《南园》, 答复后边的问题。                                南园十三首            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当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  注: 雕虫: 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韵技艺。辽海:指辽东区域, 因接近渤海,故称,唐时这儿常发作战役。  就诗中表达的思维爱情写一段赏析文字。  20、鸿鹄:《史记 陈涉世家》载,秦末农人起义军领袖陈涉罕见雄心壮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方有远大志趣。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抬高 飞。”  21、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身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楚切的气氛或思归的心境。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胜闻。”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阅览文天样的《金陵驿》, 答复后边的问题。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景色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具体分析作者经过那些现象的描绘及典故的运用,表这了怎样的思维爱情?  阅览下面一首宋词, 答复后边的问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胜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现象?诗人描绘这样现象的意图是什么?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用了怎样的艺术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优点?  (3)、词的最终两句麦达了诗人怎样—种思维爱情?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烘托处境的困难或心境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l、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语句,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哀叹宫室宗庙的破坏。后来常用“黍离”表明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怜惜伤感之情。多么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方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 不管国家存亡而花天酒地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不时犹唱,后庭遗曲。”  26、狂药:《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狂药(也叫少康)创造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狂药”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故解忧?唯有狂药。”  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称号,后来借指绿色。  阅览下的诗,答复问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不幸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①残阳照射在江面上, 诗人不说 “照”面说“铺”, 有什么表这效果,  ②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不幸”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老公死在边远当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想念子”,常用以标志爱情或想念。如王维《想念》:“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想念。”  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作的白叟,就向他探问,因为子路的情绪十分恭顺,白叟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优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款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送行类:或表达恋恋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如柳永的《雨霖铃》抒写了与情人难分难舍的爱情。  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的是面临越宫遗址的苍凉现象所发生的昔盛今衰的慨叹;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临古赤壁战场所发生的对古代英豪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慨叹。  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挂念。如2002年高考所选的李白的《春城洛城闻笛》,作者由笛声勾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  战役类:或表达对战役的厌烦,或表达对平和的神往。如曹植的《白马篇》前半部分写少年英豪飒爽英姿,体现他的“勇”,后半部分写他为国征战,体现他的“忠”。  闲时类:或表达悠闲淡泊的心境,或表达对隐居日子的神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经过对田园现象和现实日子的描绘,表达了弃官归隐的决计;1998年高考卷所选的贾岛的《题李凝幽居》,经过描绘夜访李凝幽居,表达了对隐居日子的神往。  借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夸姣志趣,或借景体现不肯与尘俗同恶相济的质量,或借景抒情对人生世事的慨叹。如杜甫的《登高》,借对登高所见的秋江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老病多愁而志不得伸的杂乱爱情。  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现自己的高尚质量,或托物抒情大材小用的伤感.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孤高自赏的高尚节操。  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其间不少精品以其丰厚的内容、夸姣的情感、多样的方法,被人们代代传诵。 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子鹃。春夏时节,杜鹃今夜不断啼鸣,啼声洪亮而短暂,引发人们多种情思。假如细心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认为它啼得满嘴流血,恰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怒放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我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身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听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络在一起。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简单牵动听们的乡愁乡思。 乌鸦  依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常常出没在坟头号荒芜之处。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落荒芜的事物联络在一起。 蟋蟀  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响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寒衣以致思念征人等联络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猿啼  出现在诗篇中常常标志着一种哀痛的爱情。 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宣布的是一种凄惨之音。唐代边塞诗中常常说到。羌笛宣布的凄惨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效果与此相同。 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方法。 水  在我国古代诗篇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篇中常用的一种体现方式。 琴瑟 (1)比方配偶爱情调和,亦作“瑟琴”。 (2)比方兄弟朋友的友情。 鸿雁  《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子诈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成心说皇帝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信件。 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白叟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探,一个字也不认得,向白叟问询后,才知道白叟是专司人世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后来因而称媒人为月下白叟或月老。 秋水  喻指眼睛,描述期望的火急。 连理枝 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篇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方。相传战国时宋康王夺了侍从官韩凭的妻子,软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玩耍时自投台下,大家拉她衣服,没拉住,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织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后来人们把成婚称为“喜结连理”。 两小无猜  用来描述男女小的时分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逐鹿  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方群雄并起,争夺全国。  三尺  也叫“三尺法”,是法令的代名词。古代把法令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 称“三尺法”。 狂药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狂药也。”后即以狂药为酒的代称。  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方志趣高远的人。 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结为婚姻,后便称两姓联婚为“两姓之好”。 彭祖  传说中长命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命的标志,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命。 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方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工作。 婵娟  姿势夸姣,多用于描述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佳人,故称月亮为婵娟。 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早年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举揄扬芹菜怎么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绵薄或所提的主张浅薄。也说“芹献”。  执盟主  古代诸侯缔结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身割盟主取血,故用“执 盟主”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袖手旁观  壁:阵营、壁垒。观:张望。在壁垒上张望。比方观他人成败,不卷进其间。 红豆  红豆即想念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常用以标志爱情或想念。 豆蔻  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岁为黄金时代。 精卫 古代神话。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方有血海深仇,立志必报;也比方不畏困难.努力奋斗。 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后比方甘愿在局势小的当地当家作主,不肯在局势大的当地任人支配。 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之称。 花中四君子  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 权威  “泰山北斗”的简称。比方出色的可为典范的人物。 玉成  比方为人满足功德。 奉还  敬词,指恭顺地退还他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害地偿还借用他人的物品。 方家  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通晓某种学识、某项技能的专家。 青鸟  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先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其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伺候在王母身旁。后来青鸟成为传书的信使。 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当地,且在这儿培育出了大批优异的音乐舞蹈扮演人才,在历史上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后世的戏剧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剧艺人称“梨园弟子”。 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碰头。他等了好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吞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 班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兵营里马叫,估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必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行诗多用以抒情告别之情。    闻名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夸耀武力。周定天孙满犒劳楚师,楚庄王向天孙满问询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巨细和轻重。后遂以“闻名”喻篡夺政权。 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常常打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建筑府第,霍去病推辞道:“匈奴未灭,无认为家也。”后以喻为国忘家。 请缨  汉武帝派年青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必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 还珠  古时合浦盛产珍珠,但是当地官员很贪,珍珠都主动移到其他当地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儿来当太守,革除贪婪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凉。 金鸡  古代传说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会集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金鸡”借指大赦令。 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歌唱,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本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 青睐  相传三国时魏国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厌烦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显露眼白,表明小看或憎恶。对喜欢或敬重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心,表明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睐,后以“青睐”指对人喜欢或器重。 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时俞伯牙长于弹琴,钟子期长于听琴。每逢伯 牙弹琴弹到描绘高山、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身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雅。 哀鸿  比方哀伤苦痛、颠沛流离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q0)劳。”诗篇写青鸟使行于四方,见流散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散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吐,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大众颠沛流离。 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庸俗之作,多作谦词。 白衣苍狗  亦叫沧海桑田,比方世事变幻无常。 吴钩  泛指宝刀、白。 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菰菜羹:菰菜、莼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  代指信件。 庄周梦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阐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维。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境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采薇  借指隐居日子。《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全国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仕周。 碧血 化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折桂  比方科举及第。典出《晋书•卻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认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能对策,为全国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怀橘  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 昆山玉  比方出色的人才。 咏絮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特殊的才调。 柳营  指兵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兵营纪律严明,军容规整,连文帝及侍从也得经周亚太答应,才可入营。帝极为欣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兵营。 南冠     代指软禁而不变节操的品质。 w.w.w.k.s.5.u.c.o.m1、高尚品质的意象及涵义  梧桐在古诗中有标志高尚夸姣品质之意.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向阳”(《诗经·大雅·卷阿》),诗人在这儿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绚烂向阳来标志品质的高尚夸姣.再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大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这首托物涵义的小诗,以高大挺立,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尚,暗喻自己品质的夸姣.庄子在《秋水》中也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鹓鶵是古书上说的凤凰一类的鸟.它生在南海,而要飞到北海,只要梧桐才是它的栖身之处.这儿的梧桐也是高尚的标志.因而,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  2、 忠贞爱情的意象及涵义  梧桐枝干挺立,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它又成了忠贞爱情的标志.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掩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诗顶用松柏梧桐的枝叶掩盖相交,标志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双对纯真爱情的寻求,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的夫妻,生前被逼别离,身后合葬九泉,能不震撼人心?  3、 孤单忧虑的意象及涵义  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现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单忧虑的意象.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孤寂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孤寂深院里的落魄相.重门深锁,顾影徜徉,只要清凉的月光从梧桐枝叶的缝隙中洒下来,好不苍凉!曩昔是居万民之上的君主,当今已成阶下囚,万千愁绪,满腔幽愤,尽在其间.亡国之恨何时了?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都引起想念之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这既是一首雨夜想念曲,又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面临此景,想念之苦便从词人心底涌起.作者对雨打梧桐和芭蕉的描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凄婉惶惑,意境深远.  4、 离情别绪的意象及涵义  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涵义是最多的.如“春风门生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诗人以旧日的盛况和眼前的苍凉作比照,描绘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苍凉境况.唐明皇回宫后,目击旧物,触景生情,旧日的佳人安在?诗人以春秋两季现象相比照,暗讽了这位重色轻国的君主与佳人儿纠缠缠绵带来的毕生懊悔.如“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秋夜三更,冷雨滴在梧桐叶上,一位独处秋闺的女子,脆弱灵敏的心已无法承载离情别绪的苦楚,纠缠悱恻,幽怨伤怀,今夜不眠.其意蕴深沉,令人耐人寻味.再如“梧桐更兼细雨,到傍晚,点点滴滴.这次序,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老公逝世,独守空房的李清照,遭受国破家亡的苦楚.此刻,女词人独立窗前,雨打梧桐,声声苍凉,孤单无助的她,在深切地思念着自己的老公.这哀痛欲绝的词句,催人泪下,可谓写愁之绝唱.如若满足,还望采用,谢谢!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